首页 > 范文 > 报告范文

关于农村小学调研报告(精选4篇)

关于农村小学调研报告(精选4篇)



关于农村小学调研报告(精选4篇)

关于农村小学调研报告 篇1

    一、调查目的

  在农村学校低班级语文教学中,由于老师自身素养参差不齐,教学媒体,帮助设备缺乏,同学家庭教育环境等诸多因素,同学识字效率较低是一个不庸置疑的事实;而“汉字难认,汉字难学”,低班级孩子年龄又小,见识也少,思维也差,这又是一个事实。那么,如何教给孩子正确、快速、高效的识字方法,就成了学校低班级识字教学急待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师们在教学工作中长期不懈地探究,努力探究出一条符合农村孩子特点的科学的识字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校生在低班级阶段,“熟悉常用的汉字1600—1800个;把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用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这一要求标明,低班级的识字教学的质量凹凸,不仅直接打算着低班级语文教学的质量,而且还关系到同学能否娴熟把握语言文字这一工具,2同时还关系到同学今后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的质量。为此,乐观讨论识字教学的方法,探究既能减轻同学负担,又能提高识字效率的符合农村儿童特点的识字教学途径,推动识字教学的不断进展,必将成为农村低班级老师的追求。

  二、调查内容

  调查学校低班级老师在识字教学中,如何运用适合农村孩子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来提高同学识字效果,培育同学识字力量和识字习惯。

  三、调查对象、方法

  1、调查芦草沟镇乌拉斯台学校的89名低班级同学。

  2、实行听课、跟踪普查和行为观看。

    四、调查结果

  依据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的89名学校低班级的同学中,能把握1800个左右汉字的在68%以上,这些同学基本上能独立阅读儿童读物,能把识字当作是一种乐趣;把握1600个左右汉字的同学在23%左右,这些同学阅读儿童读物有肯定的困难;还有近9%的.同学达不到新《语文课程标准》的最低要求,这类同学在独立阅读上存在困难。这种现象的存在,主要缘由在于:

  1、教学方法单一

  现新编教材中,看图拼音识字、看图识字、归类识字、随课文识字等形式多样。但有些老师在教学中,仍较多地采纳“集中识字”的形式,很少能结合课文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新《语文课程标准》的“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的教学要求,没有引起部分老师的足够重视,脱离了课文的识字教学,同学学习生字时显得枯燥、乏味,从而降低了同学识字的效果。

  2、阶段特点不明

  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把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章用硬笔写字,留意间架结构。”教同学字虽应从“笔画分析”到“部件分析”,这样循序渐进。调查中发觉有些老师一味强调“笔画分析”,对那些同学所熟识部件的生字,还在作笔画分析,这样就把同学禁锢在较低水平的阶段,同学也就不会把生字和熟字联系起来,生字得不到很好地学习,而熟部件、熟字也得不到准时巩固。

  3、课堂环节设计不精

  众所周知,汉字是由“音、形、义”三个因素构成的。调查中发觉,有些老师在教学时,“音、形、义”面面俱到的现象较严峻,老师好像不放心,几乎对每一个生字的音、形、义都要进行分析,不能避易就难进行重点突破,重点、难点教学不突出。

  4、运用媒体不良

  随着农村学校教学资源的合理整合,现代教学媒体已得到普及。有些老师在教学中不能充分借助先进教学媒体进行识字教学,仍使用陈旧的教学手段,这样不仅费时费劲效果低,而且根本不能激发同学的学习情趣。

  5、农村特点把握不准

  农村学校同学来自农村,对农村的事物比较熟识,特殊是对农作物等都是比较熟识的。现行省编低班级教材中,有很多贴近生活的课文。有些老师对这类课文中的生字,教学时没能很好地把握教学机遇,更未能充分发挥好农村孩子的特点,白白地错失了同学独立自主学习生字的良机,也丢失了培育同学识字力量的机遇。

  6、家校协作力度不够

  农村学校有着它独特的特点,特殊是近几年来随着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同学来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居住地比较分散,老师与家长的沟通也带来了不便,同学在校学习的状况不能准时地反馈给家长。另外家长也不了解在学校的真实状况,也就无法指导孩子学习,这两方面的缘由,从而又导致了同学在学校学,回到家中就遗忘的现象。

  7、同学负担过重

  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养成正确的写字姿态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干净。”有些老师为了让同学能记忆生字,进行着机械重复的抄写。少则一行,多则十遍几十遍,同学在重复抄写中变成了抄写机器,精神麻木了,思维停止了,根本谈不上什么练习实效。事与愿违,同学不仅没有把握生字,甚至还消失了终生错字等这种现象。

  8、缺乏力量培育对策

  有些老师教学中过分重视对每个字的教学过程,但缺乏对识字的方法传授和力量的培育,同学只局限于把握加部首、去部首、换部首等几种简洁的识字方法,同学学习生字的方法比较呆板,从而导致同学识字力量不强。

  五、思索与建议

  针对以上现象提出一些思索与建议,致力于转变这种状况。老师的教学要面对全体同学,教学中再也不能墨守成规,要锐意改革和创新。“改革创新”是时代的主题,识字教学上的“创新”就是把枯燥无味、抽象、难于理解、难于熟悉的汉字,变成同学在轻松开心的环境中把握学问,把握汉字规律,减轻同学负担,培育创新力量,保持孩子们剧烈好奇心和旺盛求知欲。

  针对学校生天真活泼,好唱好跳,思维活跃的年龄特征,老师应当不失时机地利用儿童智力进展的最佳时期,乐观挖掘教材本身所蕴涵的创新因素,把欢乐引进课堂,让孩子们通过乐观参加,深切感受到好玩嬉戏的欢乐,思维创新的欢乐,相互关心的欢乐,获得胜利的欢乐在教学实践中,力争让同学能在短期内识记大量生字,扫清认读障碍,提前阅读写作,力争营造出一种自主、协作、创新的新型课堂教学情境,寓教于乐。

  1、在嬉戏中识字

  2、让同学自主参加

  3、以趣味吸引同学

  4、用竞赛激励同学

  5、提前阅读巩固识字

  对于刚踏入校门的一班级孩子来说,他们的识字方法比较简洁,不太爱去想那么多的问题,其实这与生活阅历联系比较大。特殊是识字程度较差的孩子来说,繁琐的生字方法好像让他惧怕,所以他常常会去采纳最简洁的识字方法去记忆,但是这样的记忆方法属于短效记忆,没过多长时间就又把字遗忘了。渐渐地他会觉得识字好枯燥,没意思,既而会造成一些恶性循环。因此针对这样的状况,在以后的识字教学中,应当想尽一切方法调动孩子识字的乐观性,这样的话不光能充分调动孩子的识字热忱,最主要的是能增加孩子的识字量!而对于程度稍好的孩子来说,他擅长思索,这样的孩子在识字方面肯定会觉得游刃有余,把简单的问题简洁化,这样的孩子,在以后的识字教学中,应当在花样识字上多加指导,以便孩子能熟悉跟过的字。

  总之,识字教学的方法有许多,如何从众多的方法中找到适合每个同学个体、共性的方法,这还需要老师不断地探究,还需要更好的尝试。但不管探究和尝试的方法如何不同,只要把握住这个阶段同学的特点和这个时代的特色,就会培育出符合时代要求、社会需求的高素养人才。

关于农村小学调研报告 篇2

    一、调查目的

  为进一步了解农村学校生语文预习现状,改善农村学校生被动预习、被动学习的局面,提高语文课前预习的爱好,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特设此问卷调查。

  二、调查方式及对象

  本次调查采纳无记名的方式,对本校六班级(1)班20名同学进行抽取调查,全面考虑优中差的学习层次,均衡发放调查问卷20份,收回有效问卷20份,全部进行人工统计,可以确保调查问卷结果的真实性。

  三、调查设计

  本次调查设计8道选择题,内容如下:

  1、上课之前,你会预习课文吗?

  2、假如老师没有要求预习,你能主动进行预习吗?

  3、你一般会用多长时间完成课前预习?

  4、你平常都以什么样的方式预习?

  5、你喜爱现在的预习方式吗?

  6、你觉得课前预习对学习新课有关心吗?

  7、平常你能按时完成预习作业吗?

  8、在预习过程中,你都会完成哪些任务呢?(可多选)

    四、调查结果

  1、调查结果:

  通过本次调查可知,75的同学课前会预习课文,在老师没有要求的状况下,40的同学会主动预习,而60的同学没有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60的同学会用大约20分钟时间预习,而30的同学花费10分钟预习,时间较短,另有10的同学会用半小时预习,时间稍长;同学的预习方式基本是独立预习和与同伴预习,而60的同学为独立预习,40的同学与同伴一起预习,其中40同学对现在的预习方式爱好不浓;大部分同学都认为预习对学习新课有关心,也都能按时完成预习作业;但是在预习新课的过程中,大部分同学仅限于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了解内容,只有很少一部分同学运用相关工具或工具书搜集资料,解决疑难问题。

  2、调查问卷中呈现出的问题:

  (1)60同学没有养成预习新课的'习惯;

  (2)30的同学预习时间较短,流于形式;

  (3)现在的预习方式存在问题,40的同学爱好不浓;

  (4)预习中,大部分同学仅限预习生字词,课文,很少运用工具或工具书查找、搜集资料,解决疑难问题。

  五、调查思索与对策

  1、大多数同学能熟悉到预习的重要性,并能按时完成预习作业,但是未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2、应着重培育同学在预习中提高运用工具、工具书查找、搜集资料的力量,着重培育同学自我解决疑难问题的力量,以达到培育同学喜爱思索,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3、可以用预习卡片、手抄报、图文结合、思维导图等方式多方面丰富同学的预习,使同学对课前预习产生深厚的爱好,从而不走形式,仔细对待。

  4、老师应加强课堂上对同学预习工作的检测,随时关注同学预习过程中消失的问题,并准时给与指导。

关于农村小学调研报告 篇3

  一、调研动机

  寒假时间一个多月的时间,我觉得不应该浪费掉,应该做点事情切实地了解一下这个社会的发展,深入社会,体验生活,而不是只是通过纸面了解社会和生活。因此,家住农村的我以近地之宜,对农村教育的变迁做了一次比较详细的调研。

  从某种程度上说,工业的发展情况,发达程度只能反映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现在,而行政和教育的发展程度则决定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行政决定政策的方向,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塑造大环境,大背景,而教育能为民族注入新血液,新动力。所以,能否切实办好教育直接影响着祖国和民族的未来。

  我们都知道,中国人中有70%是农村人,这个时代,无论是工业商业,还是教育事业,城市永远走在农村前面。根据木桶效应,最短的木片往往能够决定木桶的盛水量,而农村教育在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中恰恰充当短木片的角色。所以,我们可以说,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从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整个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因此,我觉得自己很有必要对农村教育变迁做一次调研。

  二、调研内容

  我调查的主要是近十年以来我所在地(山东潍坊的一所农村小学)的农村教育的变迁。想到农村教育,我想到了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硬件设施变化(教学楼,住宿条件,桌凳,教学设施配置),师资等软件工程建设(师资力量,老师待遇......),就读总人数,辍学人数,家长的教育价值观(对学生教育的投入,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

  三、调研对象

  调查对象主要是本人所在乡镇中心校任教时间较长能够见证本校教育事业变迁的老教师,老校长,以及现在任教的教师和周围村里的学生家长。

  四、调研方式

  我主要采用的方式是走访,首先采访在学校任教的教师、校长,其次 随机走访周围村子的学生家长。

  五、调研状况

  主要的采访问题及分析状况:

  1. 学校有长远规划吗?

  设计意图:针对我国现有中小学校的发展趋势和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学校要逐渐增大管理的自主性,因而,我们认为,学校应该有持续发展意识和策略。其中,长远规划是一所学校发展的设想和蓝图,它不仅有长远目标,而且还有实施目标的阶段措施和方法,因此,一所发展得好的学校,一所有发展希望的学校,长远规划也就必须具备。 从调查结果看,学校基本上没有长远规划,我结合实际调查的情况分析发现,现在很多学校,工作都是看着领导的眼色在办事,上级喜欢什么就抓什么;学校抓的重点就是有政绩可捞的事。因此,学校没有规划,现在该做什么,今后该做什么,学校向那个目标发展,自己心里没有底,完全是水来便开沟。甚至就一期的计划而言,也大多都是新学期开学后,校长或者主任坐在办公室,翻翻文件,几个小时杜撰出来应付检查的东西。

  2. 学校有发展目标吗?

  设计意图:设计此问题时,我预想有可能有的学校没有长远规划,但我认为,一所学校持续发展,发展目标是必须有的,不然就如无头苍蝇,漫无目的的瞎忙。

  从结果来看,学校没有发展目标,只是遵从上机教育机构的领导,没有长远的发展目标。

  3. 学校怎样抓教师学习的?

  设计意图:我认为不管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还是农村中小学教育,它的希望和关键在于教师队伍建设,而教师队伍建设的希望和关键又在于学习。

  走访答案:基本没有系统的组织教师学习,主要是上级组织集体学习,学校里基本没有组织学习,要求教师自己学习,但很少有教师做到,教师的对学习没有热情,只是用考试,查读书笔记的数量等考核要求教师学习,让教师处在一个被动接受的角度去学,不但浪费时间,而且没有效果。

  4、学校最注重抓什么?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是想从学校管理、学校行为着手了解中小学校情况。

  答案小结:学校重视抓考试成绩或者升学率,还有安全卫生。可以看出,学校最注重抓的大多是眼前的、外显性的、短期内显效的方面。

  5、学校是用什么评价教师的?

  设计意图:新一轮教育改革,其中最难改的就是教育评价问题,因为评价起着导向作用。设计这题的目的就在于了解我们学校现行的评价手段和方法。

  答案小结:学校的评价还停留在简单的量化评分水准上,其内容的设定、方法的选择都是从便于操作,唯分定论的角度在进行。有的评价办法或者考核细则,看起来除了学生考分以外还有很多条条框框,但要真正拉开评价距离的却还是只有考分,因为其他各条几乎都是一样得分。

  6、你们的校长最重视抓什么?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着重想了解校长的工作重心和校长对学校工作的认同内容,也就说校长抓了什么,想抓什么.从而分析、评价我们校长队伍的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

  答案小结:校长没有新时代特征,大多还是采用的比较原始地管理办法,抓考分,抓应试,抓表面,抓安全,抓政绩,与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没有多大改进。

  7、你们校长担任什么学科教学?

  设计意图:该题的目的在于调查校长们的任教情况,是不是能够身先士卒,是文科还是理科,试图从中得出校长们是偏重理性的多还是偏重浪漫的多。

  答案小结:校长没有担任学科教学,没有完全达到设计目标,校长只是从事办公室的工作,没有工作在教学第一线。

  8、校长对教师们要求高吗?

  设计意图:从此题了解校长的管理强度、力度和角色意识。

  答案小结:跟以上答案差不多,校长只是关注成绩,要求教师抓学生的成绩,提高考分,而对教师其他方面的要求不是很高。

  9、你满意你们校长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问题的前者意在调查校长的认可度,教师的认可度高,校长的人气就旺,只有人心所向,校长才有凝聚力,才会一呼百应。这样校长的方针、策略、意愿才会完全实现。反之,满意率低,就有可能被动应付,人心涣散。问题的后者目的在于看不满意的原因,看被调查者是否有意气用事,是否凭空捏造,是否理由充分。

  答案小结:部分教师对校长不满意,不满意的原因主要反映在:个人不满,管理理念不正确,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10、校长应该在哪些方面作调整?

  设计意图:意在调查当今校长存在的问题,或者教师对校长的建议、意见,或者教师对校长的希望。

  答案小结:跟上题的不满意原因相符,教师们认为校长的管理理念比较落后,管理水平不高,应对校长进行组织培训,提高校长的管理水平。

  11、用于教学的时间大约多少?

  设计意图:目的在于通过本题调查教师的工作负担和投入程度。

  答案小结:从走访结论看,教师直接用于教学工作的时间不是很长,平均每天在2—4小时之间。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教师的直接工作负荷不是很重,还有潜力可以利用和发掘。

  12、怎样看待学生的考试分数?

  设计意图:因为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考分问题是我们想淡化但又不能有丝毫淡化的问题。这种矛盾如何解决,当今似乎还没有真正的答案。本题意在调查一线教师的看法。 走访答案:一般只做参考,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分数不能决定学生智力、素质;全面发展;不排名次;学生考分好,社会评价高,但不等于学生能力;学生考试的真成绩我喜欢;不想看中;现在重要;高分并非能力,但希望学生考高分;努力的报酬;考试分数是对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的调查了解;学校看得很重;考试衡量教学,所以注重分数。

  答案小结:大部分教师还是比较看重考试分数的,将考试分数作为评判学生的依据,思想还是比较落后,分数高,学生的学习好。其次,学生的成绩也是教师考核的一部分,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其实在现阶段下,由于现有形式的高考存在,量化评价制度的普遍运用,不重视考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13、学生在什么时候完成作业?

  设计意图:想通过本问题了解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课业负担。

  走访答案:在课堂内完成;课内;课堂上;当堂完成作业;大部分在课堂上完成;课内、课外都有;课内与课外结合2;每天;课内,家庭也有一点;课内外都有;按要求完成。 答案小结:学生部分作业在课堂上就能完成,主要是课内课外相结合。学生课业负担加重仍然比较严重,老师更多是在为自己的考核得分着想,没有或者很少考虑学生的负担。

  14、学校教师的教案、听课有虚假吗?

  设计意图:凭我的了解,中小学校教师的教案、听课都有虚假,但到底有多严重,本题目的就在于得出确凿数据。

  答案小结:综合走访的答案,大部分的教案、听课都有虚假,学校会组织听课,但老师们基本上没有认真听课,只是走过场,然后把听课本填好。从中说明,教案、听课都有待改进管理。

  15、学校在教学上最难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以此题了解当今农村教育最难问题。

  答案小结:主要问题集中在农村学校的课件制作、设备添置;评价与分数的冲突;新课程与农村经济相差太远;学生们的差异给教学带来困难;知识和方法的教学;家长对教育的认识较低;学生难教;新课程的教学;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于调动;学社厌学;培养学生的智能。这就说明我们的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既艰巨又复杂,不仅需要我们的教师学习要做调整,而且我们的教育管理者更要思考更要学习更要调整。

  16、家庭教育如何?

  设计意图:了解当地家庭教育的现状。

  答案小结: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是很高,对学生的教育情况不了解,只是关注学生的成绩,在班级的排名情况,在家中没有辅导学生的功课,几乎没有家长主动询问老师学生的学习情况。家庭教育很落后,需要提高家长对教育的认知水平。

  17、家长管学生的学习吗?

  设计意图:了解家长对学生学习的管理情况。

  答案小结:与上题的结果相同,家长基本不关注学生的学习,只是在每学期期末时问一下学生的考试成绩及班级排名情况,平时都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

  18、家长对学校的认可度如何吗?

  设计意图:了解家长对教育的认可度,从中也可了解家长对学校的认可。

  答案小结:家长对学校工作都是不清楚,不了解,对学校的关注只是学生的成绩,没有考虑过对学校的认可度。

  六、调研分析

  家乡农村小学现状及分析

  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校舍上,由原来简陋的平房改建为教学楼,宽敞明亮,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优良的学习环境。其次是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第三是在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但是,我认为目前农村的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因经常缺乏资金无法买新的。

  二、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负担重

  1、教师负担重。在我们农村小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打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3、教师培训落后。做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势在必行。教师观念的更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把握,更多要依赖于教师培训工作。可是,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选送培训和校本培训不到位的现象。

  4、教师自学自研落后。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加强自学自研,不断“充电”,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把加强自学自研作为职业发展的需要来对待。可是,农村学校由于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限制,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许多学校没有网络,缺少图书。有限的图书得不到及时更新,多数已经过时。教师自学自研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四 村级小学减少造成学生上学不便

  我所调查的宋官疃小学,但由于教学条件差,教学设备落后等因素,以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外出打工,随之把孩子也送到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就读,加之计划生育工作到位,因此生源逐年减少,。但目前农村小学不提供住宿,这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较远的学生上学的不便,小学生年龄小,每天来回跑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学生的人身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可是要住校,学校又无宿舍。

  五 家长对学生教育关注不够,思想落后

  1家长没有家教意识。绝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把自身置之于外。

  2家长没有教育能力。绝大部分家长最多只是初中水平,而且又不是从事教育职业,就是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

  3家庭影响大于学校。家长们希望孩子们能考出去“将来出息会大一点”,“将来不再去忙土地”。但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调查却发现没有一个家长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六 素质教育难以实行,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受大的环境制约和影响,教师们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一个重要目标,学校也用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依据。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课程虽然开设,但实则难以得到保证,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

  新课程专业引领落后。特别是新课改后,农村教师由于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对新课程的组织实施感到困惑,有畏难情绪,所以,必须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引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农村学校普遍感到新课程实施的“明白人”太少,力量不足。虽然部分教师参加了一定级别的培训,但是由于受自身素质和群体环境的影响,新课程的转化率不高,不能较好地将培训所得转化为教学实践,很难成为学校实施新课程的骨干和带头人。另外,由于地域特点,学校课改工作缺乏上级业务部门经常、有效的指导。对课改实施引领的力度不大,制约了农村学校新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七 城乡差距越来越大

  在教学水平上农村小学是无法与城镇小学相提并论的,而且差距越来越大,归结原因大致有5点:

  1、硬件方面,即教学设备简陋,无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2、软件方面即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各方面条件都差,年轻的毕业生大都不愿到农村任教,教师平均年龄较大,知识结构相对陈旧,工作也缺乏年轻人的激情与活力。

  3、家长素质较低,督促孩子读书的意识淡薄,有的甚至是抱着让小孩呆在学校省得他在身边闹或四外乱跑的想法把孩子送进学校的。

  4、孩子天性爱玩,在缺乏适当的外部压力的情况下,不会自发地产生学习的兴趣。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加之各级政府部门对教育重视不足,农村教育的发展比较缓慢。农村小学教育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所以应该高度重视存在的弊端。基础教育不扎实,教育的发展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其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均衡的必经途径。否则,就相当于丢掉了小学阶段的教育,丢掉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因此,农村教育必须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而不应该成为被社会遗忘的角落。“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真正要做到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教育的条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是农村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八 调查后的思考

  结合调查报告我进行了全面分析与深入思考,要解决农村教育问题,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小学的教育条件,缩短城乡教育差距,使教育得以均衡发展。

  改善农村小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必需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没有相应的教学条件,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乃至校舍,提高质量只能是一句空话。上级财政可依据各乡村学校的学生数将乡村教育的经费定额、定时、定量地通过银行划拨给乡的九年一贯制乡村学校,这样可避免教育经费在多个中间环节的截留现象,又可保证乡村教育经费的稳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时,要注重改造小学的危房,购置必需的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这样乡镇学校、村办小学的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得到相应提高。

关于农村小学调研报告 篇4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已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党和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而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打好小学教育的基础,对今后中学、大学的学习都将起到重大的作用。但农村的教育条件、教学水平等在总体上都低于城镇小学,因此,农村的义务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便显得及其重要。同时发展农村教育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因此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和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必须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充分发挥农村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从几年来的情况看,政府对义务教育越来越重视,投入也是越来越多,以实施了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使农村小学教育发生了整体的变化。首先是在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其次是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虽然农村教育现已取得一些可观的成就,但长期以来,农村教育与城镇教育都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的,目前农村的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

  1.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学校规模小,设施落后

  我曾在微薄、QQ等途径中看到许多的爱心消息,希望人们能捐出书本给西部甘肃、新疆地区的学校,那里的孩子根本没有书本学习,更何况是硬件设施呢?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地广物博的国家,由于地域广博,各个地区的发展肯定是不平衡的,加之农村的学校规模较小,硬件设施十分落后。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这是因为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在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同时,教育经费被挤占、截留、挪用现象严重,因此农村教育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因经常缺乏资金无法买新的。

  二 缺少教师队伍,师资薄弱

  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但目前教师数量严重不足,队伍整体素质较差。边远贫困村镇师资严重缺乏,教师学历偏低,优秀教师流失。在农村小学中,许多教师并没有教师资格证,是以前直接由学校分配的,并且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存在思想守旧、观念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有畏难情绪的现象,缺乏实课程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同时与外界的信息交流较少,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同时农村小学教师一个人要担当多个学科的科任老师,因此就必须请代课老师,但是代课教师问题也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工作任务以外的负担沉重,由于人事部门主管职称评定工作的培训,与教育部门继续教育重复培训、重复收费,加重了教师的学习和经济负担。

  三 小学学校减少造成学生上学不便

  在我所生长的小学那里,由于教学条件差,教学设备落后等因素,以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外出打工,随之就把孩子送到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就读,加之计划生育工作到位,因此生源逐年减少,许多学校合并成一所,合村并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集中教育资源,节省教育开支。但却造成学生上学路途遥远,甚至伤害部分村民感情等问题,且目前有些农村小学不提供住宿,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较远的学生上学的不便,小学生年龄小,每天来回跑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学生的人身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学生上学是及其不方便的!

  四 家庭教育制约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随着经济危机所留下的影响,现今的物质消费越来越高,许多农村家庭的经济来源已经不能满足家族的开销,因此孩子的父母亲出门打工,谋生计,把孩子交给爷爷和奶奶照顾,留守儿童问题甚是严重,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学校和教师的负担,对孩子的教育和身心发展也不利。而一些在家家长不注重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没有尽力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些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知识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甚至违背小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有些家长的教育思想不正确,本身的文化程度不高,就将教育子女的责任依赖于学校,而没有明白自身的责任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五 网络影响

  现代社会,科技突飞猛进,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随着电脑的日益普及和网络信息技术大众化,青少年学生已成为互联网用户的主力军,近年来,网吧越来越多,在一些农村地区,由于地方警察的监管不利,出现了学多黑网吧,因此学生上网行为日渐频繁,不良影响严重,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有人曾对某些学校小学生做过调查。调查形式采取大面积问卷与个别谈话相结合,统计结果表明,在接受调查的班级中,有10多位“网虫”因经常上网导致上课迟到、打瞌睡、精神不振、成绩退步、与同学关系疏远等。通过谈话,我们还发现,这些小“网虫”大多沉溺于网上自由聊天或网上互动游戏,并由此产生精神的依赖,继而发展成为躯体的依赖,表现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食欲不振等,同时由于眼睛长时间注视电脑显示屏,导致视力下降、眼痛、怕光、暗适应能力降低等,而这些孩子大多数就是留守儿童。在这些孩子中承认“上网成瘾,欲罢不能”的有49人(占16.5%),甚至有的学生早上早早来到网吧玩电脑游戏,有的则利用午间休息的时间溜出学校去上网玩游戏。可见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学生游戏娱乐的新场所。然而,由于网上信息繁杂,上网的人也复杂,未成年的学生在网上更容易受到色情、暴力等不良影响,对孩子们的身心发展不利。

  2.对于农村教育发展提几点自己的想法

  一 增加教育投入,强化农村师资队伍建设

  保证农村税费改革教育转移支付资金全部用于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改善上,同时,通过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将所筹资金全部用于农村教育的发展。此外,要健全农村教育经费的监督保障机制,实行农村教育经费财务公开制度,以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能够合理使用。同时彻底清查、纠正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被挤占、截留、挪用的行为。加大力度改革农村小学的基础设施,改善学习环境住宿条件等,同时完善相应的地区入学教育制度,

  考虑农村学校区域广、生源分散、班级少、平行班少等特点,根据农村教育发展实际需要核定农村学校教师编制,尤其是边远地区,要从方便农村适龄儿童入学出发合理布局校点和核定教师编制。健全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认证制度,切实保证农村学校教师足编。提高代课教师准入标准,切实加强培训,提高代课教师水平和质量,提高农村学校代课教师待遇。要依照国家、省、市文件精神,兑现对农村老师职称补贴;同时,要适当考虑偏远山区农村教师的补贴,鼓励教师在农村安心工作。要坚持实行城乡教师交流制度。农村学校每年必须保证一定数量农村教师进修培训,合理安排城区学校名师、高级教师、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采取更加优惠政策鼓励城区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严格控制农村骨干教师流向城区学校。要加强农村教师培训,通过校本研修、定期培训、外出考察、实践探索等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五要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培养教师敬业精神,增强责任意识。

  二 加强家长与学校的交流

  学校须常开家长会,专门接待来访家长,在某些问题上进行交流、沟通,达成共识。教师要定期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以及学生在家里的表现,与家长在教育学生上达成一致,从而因材施教。

  三 加强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教育

  首先,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各司其职。学校作为网络教学的主战场,应该大力加强中小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家庭和社会则应积极配合学校,开展教育工作。其次,建立健全网络立法,使网络发展健康有序。加强网吧管理,关闭不良网站,取缔违规网吧,禁止未成年的青少年学生进入营业性网吧,遏制网络污染的形成与传播,严惩网络违法犯罪,净化网络环境。再次,家长作为学生的监护人,应提高其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道德意识。在家期间,应把好学生上网的质量关,严格控制上网时间,多关心和了解子女上网的情况,帮助子女处理上网遇到的问题,使上网成为“亲子活动”的一部分。最后需加强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防止网络“虚拟现实化”。

  总的来来说,在我国,广大农村是经济弱势地区。经济发展的缓慢、经济结构的不合理、观念的陈旧,以及教育事业管理中的疏漏,是导致农村基础教育缺失的最基本因素。在先现代化还是先普及基础教育的艰难抉择中,人们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科学文化知识对于社会与民族的重要性。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性教育,直接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因此,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才有利于农村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为日后祖国的繁荣富强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