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儿童的健康成长和生存环境越来越引起社会各方面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加强对困境儿童弱势群体的保护,使社会各阶层、各方面的利益均衡发展,从而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XX区妇联就全区困境儿童情况展开调研,查找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
XX区共有困境儿童40名,其中因父母服刑在教、涉黄赌毒、离异单亲等原因隔代监护不到位甚至事实无人抚养的儿童17名,占比42。5%;因家庭成员患重病、残疾、丧失劳动力或其他原因导致家庭贫困的儿童13名,占比32。5%;因儿童重病、残疾等原因有失学、生活或救治困难的儿童9名,占比22。5%;异性收养家庭导致孩子有安全隐患的儿童 1名,占比2。5%。
二、存在问题
1、生活救治困难。困境儿童的家庭生活普遍都比较困难,主要亲人资助、社会捐助和政府补贴,只能保障基本生活,而且居住环境比较差,卫生条件堪忧,使得困境儿童的身体健康方面受到很大影响。此外,残疾儿童或重病儿童家庭需要支付大笔医疗费或康复保健费,且持续时间长,家庭经济负担沉重,后续的治疗往往得不到保障。
2、安全存在隐患。部分困境因父母服刑在教、涉黄赌毒、离异单亲等原因隔代监护不到位,学校的老师也不能将孩子在校期间的学习表现全面反映给家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无法进行有效衔接,缺少应有的监管和督促,一些孩子沉迷网络或交友不慎,行为出现偏差。此外,异性收养家庭还存在因房屋面积小,养父与养女同睡一张床的现象,对女童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3、文化教育匮乏。多数困境儿童承担了家里很多家务和农活,不能保证足够的学习时间,有的家庭由于监护人受教育程度低,未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重养轻教。对于学习,家庭不能充分给予这些儿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导致了一些困境儿童学习成绩跟不上,或者产生了厌学的情绪,甚至影响到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
4、亲情关爱缺失。困境儿童不仅物质生活匮乏,同时也存在心理状态的偏差失衡,大部分困境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抚慰,缺乏与家人的沟通交流,特别是在押服刑人员家庭的儿童、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儿童、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他们大多数靠祖父母辈管教,祖父母文化低,只重视吃饱穿暖,往往忽视对孩子精神上思想品德上的教育,使孩子产生孤独的心理,容易产生封闭、孤僻、自卑不合群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等不良思想和行为。
三、对策建议
1、增强责任意识,营造关爱社会舆论氛围。一是利用媒体,广泛宣传。充分发挥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的传播作用,通过录制专题节目、开辟专版专栏等形式,宣传热心参与救助活动的先进典型,激发社会各界的参与热情。二是利用节日,加强宣传。每年的“六一”儿童节是全社会最关注儿童的时刻,也是宣传关爱困境儿童的最佳时机。通过宣传关爱儿童主题活动,争取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心重视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广泛支持。
2、出台政策法规,拓宽困境儿童救助内容。围绕困境儿童开展更深入的调研,针对他们的特殊困难、实际需要和成长要求,出台针对困境儿童的助困、助医等政策措施,切实解决困境儿童上学难、看病难、生活难等问题。此外拓宽救助内容,从钱物帮扶延伸到情感与物质同时帮扶,实现开展困境儿童心理帮扶工作的专业化、标准化和职业化,弥补其监护人或临时监护人因亲情沟通不足而留下的缺陷,促进困境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3、整合社会资源,发挥职能部门联动作用。困境儿童的教育成长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参与,齐抓共管。在涉及教育教学、扶贫助困、公共卫生、法制宣传、预防犯罪、权益保护、文体科技、劳动用工、经费保障等诸多领域,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逐步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的困境儿童教育管理体系。使救助工作从妇联自发的公益活动变为政府及职能部门的长期职责和自觉行为。
4、规范运作管理,促进救助工作有效开展。要建立完善科学、系统、规范化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困境儿童救助工作坚持“四个到位”和“三个清”,即:调查研究到位、宣传发动到位,工作落实到位,典型挖掘到位;困境儿童底数清,爱心捐款账目清,善款使用效果清;要在困境儿童调查研究、救助款申请发放和救助反馈工作环节,强化管理,严格监督,保证救助工作持续健康扎实有效开展,把好事办好、办实。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nuenian.com/fanwen/gongwenxiezuo/4f5343d43314e69dac3334a03295cfd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