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其他范文

最新评价薛宝钗这个人物(七篇)

最新评价薛宝钗这个人物(七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评价薛宝钗这个人物篇一

黄志全

《红楼梦》中贾宝玉最终迎娶薛宝钗,黛玉忧愤而死,而宝玉也了却世俗之旅,返回仙境。人们欣喜着两玉的爱情罗曼史,却无情地批判宝钗,认为她心机、功利。人们认为她并非真的爱着宝玉,似乎她是两玉中的第三者,将她归入世俗之列。

可是,世俗真的一定是错的,是不好的吗?世俗的爱真的不可以称之为爱吗?

首先,我们来看看宝钗的世俗。全文贯穿,不仅有出生时便带的体热——急功切利的热忱,要用“冷香丸”压着才行;还有薛宝钗对宝玉的种种劝说,希望他立大志,成大事,即使冒着被其不理解被其冷落的风险也要如此去做;在日常生活中的处事态度、出发点,也都不可避免地让人觉察到她的俗气。没错,她看似是一个彻头彻底的世俗之人,这一点似乎无可争议。

其次,再来看看她的背景。到贾府时其父已亡,只有一个不上道的哥哥和处处圆滑谨慎的母亲。和林黛玉一样是寄人篱下,但她仍有至亲之人在世,多少有点依靠,所以不会像黛玉般忧愁度日!但同时,她也会有更多的考虑和牵挂,加之较两玉都长那两三岁,对宝玉表现出"长作文辈式"的,或者说是世俗的爱,都可以预见了。所以,世俗并非仅是个人之因,环境也有巨大影响。那如此,宝钗的世俗岂是应被唾弃和鄙视的?多一些理解,将看到世俗之爱的美。

最后,疯狂和不理智似乎成了爱一个人的标配,似乎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爱,因此人们大声赞美着两玉“木石前盟”的爱情,奚落着二宝“金玉良缘”的佳配。同是疯痴同是醉,角落却有那伊人独静。薛宝钗像个老妈子一样关心着宝玉,希望他好好读书,考取功名,当你们说她只是为功名之利时,又何曾想过追求功名不是人之常情?那要忍受多少委屈才可如此,又是怎样的爱才使她做到了理智地去爱,悉心地去保护。

是的,世俗的功利,世俗的她,追名逐利本无错;不羁的心灵,不羁的他们,脱离了世俗不过双双陨。所谓世俗,是在世界上考虑多一点,是对自己和他人的负责。与其谬称早晚吵闹的二玉是真爱,倒不如看见宝钗负责的爱,这叫作真正的爱,怎能与不必担负什么责任的、为感情所控的喜欢相提并论?毕竟,我们很难做到脱离物质而存在,灵魂寄宿于肉体之时,对实际的考虑亦是对灵魂的爱护,薛宝钗世俗的爱,若不是真爱,又是如何呢?

世俗之爱,才是对不俗灵魂的真正的爱。

评价薛宝钗这个人物篇二

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一,薛姨妈的女儿。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表面上看似乎是当时正统淑女的典范,但实际上她骨子里却颇有愤世嫉俗的性格因子,她对当时的社会抱有一种强烈的批判精神。

从《红楼梦》对薛宝钗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曹雪芹所塑造的薛宝钗形像,是封建社会中一位典型的标准的淑女。这一形像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她是封建礼教忠诚的信仰者、自觉的执行者和可悲的殉道者。然而这一封建淑女形像又是复杂的、丰富多彩的。

这个人物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她忠诚地信奉封建礼教;特别是强加在妇女身上的奴隶道德。她曾多次规劝贾宝玉走“仕途经济”、“立身扬名”之道,以至引起贾宝玉的极大反感,说她说的是“混帐话”,并说“好好的一个清白女子,也学的沽名钓誉,入了xxx禄鬼之流”;她也多次向黛玉、湘云进行“女子无才便是德”、“总以贞静为主”之类的封建说教。这些都足以说明,在大观园的贵族少女中,她是受封建正统思想、封建道德观念毒害比较深的一个。但是也不能因此将她与贾政、王夫人、王熙凤等人等同看待,一律说成封建统治者。她虽然属于“主子”的阵营,但是,她不但谈不上什么统治权力,而且,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位少女,连自己的命运也掌握不了;一切都得听从封建家长的摆布。一方面是“主子”,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另一方面,又处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之下,这就是薛宝钗社会关系的特殊性。正是她的特殊社会地位,决定了她的思想性格与贾政、王夫人、凤姐等的本质区别。那种将薛宝钗与贾政、王夫人等人等同看待的观点是错误的。

薛宝钗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很世故,即很会做人和处世。在贾府这个派系复杂、矛盾重重的大家族中,她一方面抱取“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另一方面,她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和各方面的人保持着一种亲切自然、合宜得体的关系;正如脂评所说:“待人接物不亲不疏,不远不近,可厌之人末见冷淡之态,形诸声色;可喜之人亦未见醴密之情,形诸声色。”而在这种貌似不偏不倚的处世态度中,她特别注意揣摩和迎合贾府统治者的心意,以博取他们的好感,而对于被人瞧不起的赵姨娘等人,也未尝表现出冷淡和鄙视的神色,因而得到了贾府上上下下各种人等的称赞。贾母夸她“稳重和平”;从不称赞别人的赵姨娘也说她“展洋大方”。就连小丫头们,也多和她亲近。

在薛宝钗的性格中,确实也有虚伪和矫情的一面。她喜欢讨好人和奉承人。

贾母要给她做生日,问她爱听什么戏,爱吃什么东西。她深知老年人喜欢热闹戏文,爱吃甜烂食物,就按贾母平时的爱好回答。她还当着面奉承过贾母。她说:“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风丫头凭她怎么巧,也巧不过老太大去。”结果是贾母大夸奖她:“提起姊妹”,“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

金钏儿投井自杀后,王夫人心里不安。她安慰王夫人说:金钏不会自杀;如果真是自杀,也不过是个糊涂人,死了也不为可惜,多赏几两银子就是了。王夫人说,不好把准备给林黛玉做生日的衣服拿来给死者妆裹,怕她忌讳,薛宝钗就自动地把自己新做的衣服拿出来交给王夫人。

这—段文字不但是写她讨好王夫人,而且还显示出这个封建主义的信奉者是怎样的冷酷无情。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那一回,写她掣得的酒令牙签上画着牡丹,上有午句诗:“任是无情也动人”。按照封建社会的标准,薛宝钗被称做群芳之冠,但又说“无情”。“无情”,是指她是封建道德的信奉者和实行者;“也动人”,却不过说她的貌美。丸说冷香,可能暗指她非热心人的意思。但“无情”和非热心并不等于奸险。

水亭扑蝶,自然可以看出她有心机。但其目的是让小红、坠儿以为她没有所见那些私情话,并非有意嫁祸林黛玉。借衣金训,也并非有意识让王夫人嫌弃林黛玉。她这样做,完全是遵循封建主义的明哲保身的哲学,自然也就表现了她的虚伪和自私。她的思想言行所表现出来的虚伪,主要是由于封建道德本身的虚伪。她的头脑里浸透了封建主义思想,她是一个忠实地信奉封建道德和封建礼教的淑女。人们从她身上看到的虚伪正是封建道德虚伪的体现。薛宝钗的有心机与凤姐的两面三刀是截然不同的`。

薛宝钗性格的复杂性和丰富性,还表现在她所具有的一些美好的品格。比如,她处事周到,办事公平,关心人,体贴人,帮助人。一次,袭人想央求湘云替她做点针线活,宝钗知道后,马上对她讲明史湘云“在家里一点做不得主”,“做活做到三更天”,“一来了就说累得慌”的苦衷,责怪她“怎么一时半刻不会体贴人”,并主动接去了要湘云做的活计。还有一次,湘云要开社作东,宝钗因伯她花费引起她婶娘报怨,便资助她办了螃蟹宴。因此,这位心直口快、性情豪爽的小姐,曾经真心地这样称赞宝钗:“这些姐妹们,再没有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样一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对于寄人篱下的林黛玉,家境贫寒的邢岫烟,也都给过种种帮助。即使对大观园的下人,她也能体贴他们的起早睡晚,终年辛苦的处境,为他们筹划一点额外的进益。

《红楼梦》在塑造人物形像时,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抓住人物性格的基本特征进行反复描写和刻画,以使其突出鲜明外,还绕围这一基本性格特征展开其他方面的描写和刻画,使人物性格更加复杂和丰富。薛宝钗的形像也是这样塑造出来的。

评价薛宝钗这个人物篇三

眼睛就像一面面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镜子,倒映出不同的世界,不同的人。

前日,小美往我手中塞了个头饰,说是在广告大赛时我们组成员戴着会保持整齐度。看着那个简约可爱的兔子头饰,思绪万千。

感慨着小美能用自己的时间,真诚做准备,为我们小组在比赛中增色,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头饰,但我的心为之灌满了对小美的佩服与喜爱。

思绪回到了上学期的艺术节,我们班有一个节目,小美身为文艺委员肩负着组织的重任。眼看着跳舞比赛的日子已“兵临城下”,而我们的组员还并未全部排完舞蹈,有些人甚至不会任何动作,小美提出放学后留下排练,并主动担任陪练。

排练十分辛苦,动作又很难记,小美至始至终地陪伴我们,她充当观众作出点评,提出建议。轻轻的手机音乐飘荡在空旷的车库里变得更含混不清。小美立刻上前,拿起手机走进我们的队伍,不断地改变方向,根据我们的队形,还要闪避各处“飞”来的舞者。一天的学习,拖着劳累的身体,腹中空空更是雪上加霜,我们时不时就会去吃些东西果腹,这更是打乱了排练的秩序,大家也更松散。小美皱了皱眉,思考过后,她宣布“认真跳舞一遍的人可以吃些东西”的规定,并严格督促我们执行。全身心的投入,使她把这个舞从头至尾都学会了,并随时准备在我们休息时做替补。

在我眼中,小美记忆力并不十分强,她学习的拉丁和健美操与我们演出的民族舞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她力求完美地做好每个动作。她的认真不亚于每一个将要上台的同学。汗湿透了她的衣服,她依旧认真地帮我们排练。她的眼睛透着坚定,神采奕奕地望着领舞的同学,从不离开,一丝不苟,却又透着坚韧的气息。我眼中倒映着她,也不知不觉透出一股坚定的信念。

那日排练完毕,出校门时已是华灯初上,晚风吹在衣襟湿透的我们身上有些刺骨。小美穿上外套,一个热情洋溢的微笑浮现在她脸上:“明天,加油啊!”她的微笑定格在我的眼中,心中的暖流驱散了身上的寒意。

第二日的比赛,小美坐在观众席上。比赛过程中,我眼前不断浮现,她为我们排练的身影,她的微笑使我更加努力。跳好这支舞,为她的付出。我眼中她的身影愈发清晰,她的笑脸愈发明亮。

小美,在我眼中永远是那个默默付出的人,不张扬,但却从不轻言放弃,任何事情她总能凭着一个韧劲儿坚持到底。或许,我的“镜子”与别人不同,但我坚信,我眼中倒映出的小美,一定是那最真实的她。

评价薛宝钗这个人物篇四

“hi,大家好,我是薛宝钗。”讲台上站着一位肌骨莹润、顾盼生姿的少女。薛宝钗?她不是曹雪芹笔下的人物吗?她怎么穿越到现代来了?我揉揉眼睛,这年头真是什么事都可能发生啊!

“薛宝钗同学,你就坐在田紫嫣同学旁边吧,她是班长,你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可以让她带你熟悉一下班级的环境。”老师说道。宝钗不愧是一个乖乖女,带着温婉的微笑向我婷婷走来:“hi,紫嫣新同桌,你好!”要搁平日里我一定会挺热情,可经过刚才的作文课,这会儿我心情郁闷着呢,无精打采地应了声 “hi”就不予理睬了。但薛宝钗并没有不悦,而是善解人意地笑了笑,就坐到了我的旁边。

“这一题怎么做啊?”没过多久,宝钗拿着语文练习册,低声地问我。我侧头望过去,哦,是一道字义解释题,虽然我对这道题成竹在胸,但我却不打算告诉宝钗,并且心里一阵反感,《红楼梦》里著名的才女,连这样的题目都不会?不可能!在耍我吧!“不知道。”不咸不淡地应了一声以后,我就又将头埋到了书堆中。

“紫嫣,你是不是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呢?”这个宝钗真是善于察言观色,看出了我有心事。可是我心里烦着呢!她也太喜欢纠缠人了吧?声声“紫嫣紫嫣”的,好像我跟她有多亲热似的! “烦死了!”我突然一声大吼。宝钗看着我,还是没有生气,而是绽放了一个明媚的笑颜:“紫嫣,你能把你的烦恼告诉我吗?快乐因为分享而加倍!烦恼因为分担而减半哦!”

难怪她在《红楼梦》里能受到众人喜爱,她确实是个心胸豁达的好姑娘。我不自禁地对着她打开了话匣子:“刚才上作文课,在你来之前,老师照例让我读作文。可能是这篇作文《我的好朋友》写得有点儿夸张了,描写到了我的好朋友对男生抛了个飞吻,全班人都哄堂大笑地看着她,结果她哭了,不理我了,我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宝钗笑了:“心诚则灵呗!你真诚地去对好朋友道歉,告诉她你只是为了把文章写好,做了些艺术加工,她一定能原谅你的。”不愧也是个会写文章的才女,一句话就说到了点子上。我豁然开朗,走向好朋友:“对不起啊!你不是那样的女孩子,我今天为了把文章写生动写得太夸张了。我已经把那两句话删掉了。你能原谅我吗?”好朋友抬起了头,虽然眼圈儿还是红的,但我看到好朋友已经不再生气了,嘴角又露出了昔日那甜美的笑容,我的心里如释重负。

“谢谢你,宝钗。你让我找回了友谊。”走回座位,我真心地谢着宝钗。“没事儿!”宝钗的笑容依然是那么的明媚开朗……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我猛然惊醒过来。啊,原来刚才作文课的课间,我心情郁闷趴在桌上睡着了。不过多亏宝钗来到我梦中的提醒,待会儿我就去向好朋友道歉,我一定会和好朋友重归于好的。谢谢你,薛宝钗!

评价薛宝钗这个人物篇五

公元前204年,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屹立在斜阳古道上。寒风凛冽,吹得他衣襟上下翻飞。他久久地凝视着来时的路,长叹一声,然后转身离去。他,便是范增了,那个“平生心力为谁尽,一事无成空背疽”的范增。

世人对范增多贬意,因为他不识时度,急于功利。但我却不这样认为,我心目中的范增,是一个老当益壮,不服老、不服输的忠臣!

初识范增,是因为《鸿门宴》,后来了解范增,是因为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本纪》记载:“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这是对范增投奔项梁前的描述,体现了范增的足智多谋。虽然文中并无对范增年轻时的描写,但我猜他一定是一位十分好学并持之以恒的“优等生”,直到老年。

当年逾古稀的范增听到项梁起兵反秦时,他立马赶去投奔项梁,积极为反秦事业出谋划策。这就是我佩服范增的地方——他不服老、不服输。他的身上高度体现了“老夫聊发少年狂”的精神。

后来,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鸿门宴了。因为范增年龄较长,项羽便称他为亚父。也因这个,范增为了项羽的霸主事业鞠躬尽瘁。他很早就看出了刘邦的野心,多次向项羽阐明杀掉刘邦以绝后患的利害关系。但项羽的盲目自大、妇人之仁,使其迟迟不肯下杀手。范增多次暗示无果后,便召来项庄暗杀刘邦,可是功败垂成。其一片赤胆忠心不但未使项羽感动,反而起了反作用,遭到项羽的嫌弃。

刘邦逃走后,项羽自以为是地分封了诸侯,又回到了老家江东休生养息。其间, 因范增之前“平生奇计无他事,只劝鸿门杀汉王”,项羽越发不重视范增,直至陈平起事。

苏轼曾经说过:“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亦人杰也哉! ”是啊,范增若未被赶走,项羽就不会灭亡。但项羽的多疑和眼光短浅,却使陈平的离间计顺利进行,项羽再三猜忌他的亚父。

范增作为一代忠臣,其为项羽的鞠躬尽瘁和苦心孤诣却换来了疏远,这是何等的不公!于是他失望了,“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而项羽,竟允了!

我猜,那范增离去时,必然是满腹感伤。西楚霸王,已非当年叔父暴死,茫然失措的少年项羽,那当初依靠在亚父肩头哭泣的头颅,如今已是高高昂起,不屑一顾了。

刘邦总结项羽失败的教训时说过,“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只是那位“七十衰翁两鬓霜,西来一笑火咸阳”的老人,未至彭城,就因背疽发作而亡。但他留在我心底的,永远是那样一个果断决然的背影,永远是那样不服老、不服输。

评价薛宝钗这个人物篇六

浅情如溪,深爱似海

杨洪菲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木石前盟的情谊世人皆知,而身陷这段感情的薛宝钗则成为了假情假义的代表。世人叹她热衷世俗功名,怜她情缘浅薄,她的爱淡得如茶,却未尝不浓得似酒。

情深困于世俗,义重深藏心底。

薛宝钗不似林黛玉,自小在贾母膝下长大,可以肆性弄性作为。在林黛玉与贾宝玉的感情里,她是后来者;在贾母的疼爱里,她是局外人。纵是有赏赐,也不过是“素喜她稳重平和”的一点安慰。因此,她必须得是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不能有小孩子脾气,不能有一点态度的异常,唯恐“让人疑了去"。她所能表达的不过是一两句关心与姐姐般的关爱,余下的情绪都必须自己消化。她常劝宝玉委身经济之道,她常小心翼翼包容黛玉的醋意,她常常对感情浅尝辄止,也因此常常忘记了自己的一腔少年事。

心胸似海宽,责任一肩揽,愁有千万种,笑言未有缘。

薛宝钗看起来不够深情不仅仅是因为她困于世俗,更是因为她肩负责任。她不像林黛玉、贾宝王可以俗事一概不问,她有一个胡作非为的哥哥和柔弱的寡母,她必须要守护好她的家人,因此纵使有千万种情思,也在一次次的困难烦恼中搁浅。她不似林黛玉那般的愁,只是因为她不敢言愁,她害怕情绪的阀门一旦打开,会将她的心墙冲垮。她必须是包容乐观的,她必须将情感搁置来应对一会“打死了人”一会又“吃了官司”的种种家中变故,她生长的环境就注定了她的爱是沉默,是浅薄,像一朵小小的浪花,却也是来自几万里的深海。

制度之下的赤心,教条之上的灵魂。

薛宝钗之所以爱得简单而浅薄,小心翼翼而沉默无言,只因为她被封建教条束缚了手脚。面对宝玉的自由嬉戏,她只是对靛儿说一句“不要疑我”;面对林黛玉的讽刺挑衅,她只是低头不言。她不敢轻言心事,不能稍有异常。她有一颗跳跃涌动的心却不敢见阳光,只能让灵魂在无人处自由翱翔。

薛宝钗对贾宝玉的感情有几分真无人知晓,但她一定在用最深厚的爱简单而深情地活着。

评价薛宝钗这个人物篇七

极致理性,无关情欲

高蕊

薛宝钗对贾宝玉是真情还是假意?这并不好回答。因为薛宝钗是一个极致理性的人,既可以说她对谁都有情,又可以说她对谁都无情。

假若说这情是异性之间的情,那通读《红楼梦》,我并未发现宝钗对谁有特别的情,这个谁是包含贾宝玉的。不仅无情,她还撮和林黛王与贾宝玉,和王熙凤一样,都认为黛玉将来一定会是贾家的媳妇,丝毫无嫉妒之心,这便是她的“无情”之处。

倘若说这情是兄弟姊妹间关爱交善的情谊,薛宝钗的“情”可盈三山。心直口快的史湘云曾说过:“我说一个人,你若能挑出她的错处……”可见,宝钗在史湘云心中的形象堪称完美。那么,在外人看来,宝钗亦不会差到哪里去。这“情”是普惠众人的,她关心宝玉就如同关心黛玉一样,都是以待弟妹的方式去待的——她始终是以一个大姐姐的身份立于宝玉之前的。如果关心宝玉也算是情的话,那宝钗待宝玉应是真情。

这情深厚不深厚呢?我觉得,没那么深厚,没有贾、林之间的亲密无间。连宝玉都亲口说过“外四路的什么宝姐姐凤姐姐”。宝钗待谁都没有到魂神相依的地步,她只是力所能及的帮助别人而己,这谈不上什么“深厚情谊”。要不然,史湘云也不会与她越走越远。相对于林黛玉的多情,薛宝钗可称得上“薄情”。

这“薄情”来自于她天生的理性。有个不靠谱的哥哥,若想守住自己与寡母,不理性又能怎么办呢?她也是有谋略的,不然后来也不会协助探春管理贾府事务。有人说她“无情”,这一点从金钏死后她宽慰王夫人的话语中就可看出,但我看,这不是无情。这只是理性——试问长者责己谁不宽慰?且她的理性异常“重”,万事都考虑得十分周道,连自己的生日宴上都惦念着贾母等人,点他们爱听的戏。总之,宝钗的理性造成了她的薄情,也造成了她的“多情”。

但你不能因为她的理性就否认她的少女天性:活泼、好奇和爱新鲜。别忘了,她也是在大观园里扑过蝶的人。她不过是一个拥有理性的少女。

综上,薛宝钗是那个封建时代的可怜人。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