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描写故乡的作文 我的故乡的作文篇一
故乡最有特色的是那座小桥,古色古香,充满韵味。虽然这座小桥不及现代的桥那样五彩缤纷,亮晃晃的,但是它别有一番风味,桥体和栏杆都是水泥砌成,因为年代久远,所以有些斑驳。桥下是一条明如玻璃的带子——-河!河水很清澈,淤泥在河岸一带沉积着,但这丝毫不影响整条河的美。
妈妈告诉我,从前呢,在她还很小的时候,河水比这还清澈,可以看见江底的鱼儿在砂石间穿梭。妈妈和姨妈,还有一帮小孩子,在水里打闹嬉戏,和鸭子一起游泳比赛,其乐无穷。看着妈妈绘声绘色地描述,幸福得像个孩子。
过了桥,河的对岸是一座山。村民们在山的左边种上了一亩亩绿茶,老远就能闻到一阵清香。山的右边绿树成荫,把里头遮得严严实实的。草儿几乎可以没过膝盖,像一条厚厚的棉被,温柔地呵护着山上的土壤。
继续走,一座座俭朴的砖房印入眼帘。黑瓦,白墙,墙上画了美轮美奂,栩栩如生的中国画。桃红柳绿,碧水如玉,山峰被绿色覆盖满了,小桥是木头做的,弯弯的拱着。几户飞檐翘角的人家在树林中若隐若现,砖头垒成的烟囱冒出缕缕炊烟,那是故乡牵挂远去的儿女的情丝……我被画中的景色迷住了,这大概就是很久以前的周家吧?真可谓“小桥流水人家”啊!
砖房的右侧有一座“石山”。小时候孩子们总爱扔石头玩,比谁扔得远,有几次甚至抛到了远处的渠道里,激起了水花,然后女孩子们一阵尖叫,男孩子们则得意地哈哈大笑。现在,渠道里已经没有水了,周围用竹条编成了简单的围栏,里面铺满沙子,杂草丛生,几只母鸡一面“咯咯哒”地叫着,一面悠闲地啄着沙子,里面可是有宝贝?
再向前走,穿过一条宽约半米的水泥路,再走一段泥泞的土路,就是我妈妈曾经住过的老房子了。因为被岁月无情地侵蚀着,房子显得破旧,斑驳。小院子也荒废了,原本的菜地里长满了杂草。一只猫蹲在墙上端详着我们,一派安静和谐的景象。想着妈妈从前过着这样安逸的生活,真的有些羡慕!
现在,每次跟妈妈提及故乡,她的眼角总泛起泪光,因为如今,关于故乡,关于她的童年,只剩在记忆中一遍遍地怀想了。
描写故乡的作文 我的故乡的作文篇二
故乡总是故乡,总是人们心里最柔软的地方,古人有云“月是故乡明”,而我呀,也总觉得“秋,是故乡美。”
故乡的初秋,夏天的余热还未消散,阳光均匀地撒在田野上。繁茂了一下的被子植物逐渐枯衰,土地光秃秃的,裸露的阳光下。几颗似清又白的小草随着微风轻摇着,颇有白居易所描述的“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之感。远处那一小亩方塘里,几只鸭子笨拙的走来走去,然后又成群结队地在水中游戏嬉闹,漾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这故乡的初秋,可爱又率真。
到了中旬,秋的气息也越来越明显,枯黄了的叶了恋恋不舍地离开大树的怀抱,他们乘着轻风,在枝头盘旋几圈,然后就飞向了远方。这应了那句“风吹一叶落,万物已惊秋”。是啊,故乡的秋天这才算真正的到来了!麦田里的稻子变得金黄,饱满的稻穗压弯了秸秆,凉爽的风轻抚着金色的麦浪。
天空总是浅蓝色的,远远望去,没有一点杂质,如一块明净的蓝玉。洁白软棉的云朵自由的在天空中游荡变幻着,像一群调皮的孩子,对大地上的绿树、花草和人们做出各种各样的鬼脸。在这个忙碌的季节,所有的一切都那样美好,充实。至于故乡的秋末梢,倒不像马致远的“孤藤老树昏鸦”那样冷清;也不像王安石的“空庭得秋长漫漫”那样孤寂;更不像刘禹锡的“便引诗情到碧霄”那样豪迈。而是有几分清闲和舒适。到了这时候,农忙时节已过,正好这雨也紧赶着来凑热闹了。雨整天整天地下个没完,像断了线的珠子,啪嗒啪嗒地散落一地。
烟雨中,这正于晚秋的南方也甚是好看,远山、瓦屋、竹林都在朦胧的雨幕中半隐半现,像跃然于纸上的生动的水墨画。独立于山顶的秃枝干在风雨中瑟瑟发抖,小狗一颠一颠地绕过田梗,忙着赶回家。人们都闲适下来,邻里之间不时串门,磕磕瓜子,闲扯几句关于天气和收成,满心盼望着数着腊月的日子,迎接冬日的团圆。等到厚厚的白雪铺满田野,至此,又一个秋天,随着呜烟的北风消逝了。
来年,依旧是恬淡秋日,飒飒秋风;依旧是软绵云尔,淡蓝天空;依旧是我追寻与牵挂的那个故乡的秋!
描写故乡的作文 我的故乡的作文篇三
我的故乡在燕山脚下,青龙河环北、西、南三面绕村而过,是一个风景幽雅的山村。故乡多杏树,人们房前屋后、田边地头儿是家杏,东面的山坡是山杏,每年在寒婆婆不愿离去,春姑娘还在羞答答上场的时候,故乡的杏花便迎着春寒在一夜之间竞相怒放了,把一个明媚的春天带到了人间。
朵朵杏花或洁白,或粉红,都是那样的`美丽动人!这时故乡就真的融入在杏花的海洋之中了。如果这时有人来问路,一幅真人版“牧童遥指杏花村”的画卷定会出现在你的眼前,着实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
杏花是古老的花木,公元前数百年问世的《管子》中就有记载,说明至少在我国已有二三千年的栽培历史
它既能赏花又能采果,难怪故乡的人们种杏,养杏,爱杏,以至使杏花成了故乡春天一个特别靓丽的名片。
盛开的杏花,艳态娇姿,繁花丽色,胭脂万点,风光无限!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对杏花钟情,不惜笔墨对杏花的美予以讴歌。
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赵村红杏每年开,十五年来看几回?七十三人难再到,今春来是别花来”;宋代诗人杨万里的“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王安石的“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
故乡杏花的美是无可争辩的,故乡杏花的品质更是让人敬佩和崇拜!故乡的杏花——你不惧料峭春寒向大地传递春的信息;你不孤芳自赏向世间展示生命的美丽;你不用绿叶扶持独自完成自己的使命;特别是你为了叶更绿,杏更大,在叶和杏到来之前便把自己化作春泥,给叶和杏以更多的营养——你这甘于奉献的精神实在让人叹服。
啊!杏花,你这一切不正是一代又一代正直、善良、勇敢、勤劳、淳朴、智慧的故乡人的真实写照吗?
正是这些一代又一代如杏花一样的故乡人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延续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正是这些一代又一代如杏花一样的故乡人通过自己的默默的奉献推动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因国家重点工程桃林口水库的建设,生活在这个美丽山村的故乡人又自觉地响应国家的号召,整体搬迁离开了世世代代生活的故土和家园……
我爱故乡的杏花!
我更爱如杏花一样高尚的故乡人!
描写故乡的作文 我的故乡的作文篇四
余先中曾说:“将我与大陆隔离,我的汉魂唐魄也会永远萦绕着那一片后土。”的确,当人们在全球化浪潮袭来时纷纷去往异国落脚,永驻于故乡。“生于斯,死于斯,歌哭于斯”的似乎已是遥不可及的梦。但只要刻入我们血脉的文化基因传承不绝,故乡便仍是心灵安放的家园。
故乡是什么? 也许是诱人的莼羹鲈脍,叫人为之而弃官回乡; 也许是存于心中永不褪色的画卷,令人登楼极目时不禁发出‘虽信美而非吾土’的喟叹。”而在这个迁徒奔波已成常态的时代,故乡更是一种心灵的依托、文化的原乡。当你在异乡吃到颇具家乡风味的美食,望见回忆中一处山水,听见久违的乡音时,油然而生的感动与熟稔充斥心灵,便好似回到了故乡。史铁生在异国时,蓦然听见了回荡在童年时光中的钟声,心灵便已回到了故乡,不啻
内对现代版乡愁的最好诠释。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城市中漂泊的异乡人,挣扎着向上的蚁族们随处可见;远渡重洋,去往陌生的国度求学的人数不胜数。乡愁仿佛在这高速运转的社会中被稀释了。可谁说一定要留在故乡,才能留得住乡愁呢? 浸入骨血的乡土文化,是乡愁根系的所在。唯有失却本该传承的文化,才是灵魂流浪的开始。
当你翻开一部部文学著作,你会感受到作家们无论在哪都割不断的乡土文化情思。马尔克斯用冷静的笔触挖掘故土上生活过的祖辈们的故事,再现了拉美大地的沧桑与荣光。莫言脱胎于故乡的幻想,诉说了一片土地的挣扎与逃离。而赫尔曼·黑塞《故乡》中的主人公佩特,则将故乡称为“疲惫灵魂重新展翅的地方”,历尽艰难困顿,唯有故乡明镜似的湖水才能安抚他躁动的心。作家们各以自己的方式,将心灵的根深扎于故乡的土地,汲取着那永不枯竭的养料。不同的笔触,相同的牵挂故土的心却同样地跳动,于是,这样的乡愁不仅成为了文学情思的源泉,也成为了身在各地的同乡们的慰藉。
心怀乡愁,到何处都是故乡! 不必为远离故乡而失意, 亦无须强迫自己忘却故乡。鲁迅在日学医时,不忘牵挂远方无穷的国人;杨振宁在美数十年的研究生涯,未曾割断他的中国根,最终送择回国,为故乡贡献余热。你看,他们与故乡迢递相隔,却又从未远离。
海德格尔曾发问:在技术化的千篇一律的世界里,何处才是家园?
其实,故乡的文化,那绵长的乡愁,便是心灵永恒不变的家园。
描写故乡的作文 我的故乡的作文篇五
那年夏天的蝉鸣格外聒噪,窗外枝桠疯长,却总也挡不住烈阳。
——题记
烦躁。这样的感觉有一段日子了。不知怎的,近来老想着故乡,上课的日子从没这样难熬。我望向窗外,眼里失了神,闭眼,想起我的小小故乡。
“今朝有腊肉恰咧!”熟悉的口音响起。我睁眼,只见鸡鸭在我脚边啄食,姑姑姨姨坐在门口择豆角。四下环顾,橘树,萝卜和大黄狗,不错,是我那日思夜想的故乡。我笑了,向那木门中跑去。
我来到门口那一亩三分地,上面栽满了小菜,包菜、白菜、萝卜、小葱。各式各样的,我蹲下来,捧起一把黑土,那上面爬着黝黑发亮的壮蚂蚁,上面散发的是自然的芬香,它滋润着这片土地中的生灵。想起《乱世佳人》中思佳的父亲对她说,“你会爱上这片庄园的,爱你脚下每一寸红土,对它寄托深情的怀念。”或许我也与这片黑土结下了不解之缘,日夜思念着,为其沉醉着。
屋后长满了芦苇,摇摇曳曳着围成一片,围着洞庭湖畔。每每提起这湖,心中的自豪油然而生,鱼米之乡的称号亦是托了她的福。夏风或许本是干燥的,从她身上拂过后却多了一丝潮湿与温柔。每至夏天,必定少不了甘甜的小龙虾与流着黄油的河蟹,那是母亲的无私馈赠,是对淳朴人民的安慰。
“走,搞莲蓬去。”这话响起,戴上大头草帽,潇洒出走。撑一小舟,穿梭于莲花与结满白胖子的莲蓬之中,伸手将其折断时,总不忘感谢河神,那直挺的绿杆上布满细细小小的刺,却从不扎人。下午出发,一路与姑婆姐妹笑骂,往往至黄昏才满载而归。那时便有些“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的意味了。
晃荡着来到集市,人潮汹涌,暖黄色的灯光在黑夜里亮起,连成一片。我混在其中,周围是熙熙攘攘的人流,身后是明明暗暗的灯火,沿河十里,从古到今,长长久久。那满是令人沉醉的烟火气啊,那是故乡。这份安详平淡的日子不可多得,令我为之着迷沉醉。于是闭上眼,感受着这亲切可爱的热闹。
说话的声音又变大了,不过不是那亲切的湘音了,再睁眼,又是那张蓝色的课桌。慢吞吞直起腰来,揉揉眼,几滴泪挂在眼角,我笑笑,在脑海中继续沉醉流连那故乡。
描写故乡的作文 我的故乡的作文篇六
很久,花儿还在檐头狡黠地偷笑老屋的老气横秋,而在岁月中消瘦的老屋全然不觉花儿的调皮,依然凝神思索,是在辨认我这个从远方归来的新客吗?我久已不回老屋,在他处,我已只有栖息之地,如今心神恍惚地回来,正和老屋撞个正着。那一枚花儿笑得我心都碎了,忍不住都这么猝然泪下,老屋斑驳的身影映出那厚重绵长的岁月,轻浮我辈在红尘中漂泊如浮尘,老屋大概不屑于我所想,那么是在怀念曾经站立在它眼前朝夕相伴的树么?
老屋门前的树在父辈的刀斧之下远离尘世时,我还太小,只依稀记得那直可以把天捅个窟窿的大树,在树里安家落户的鸟儿每是清晨在那高入云端的树上欢快歌唱婉转如流水;日暮时分倦鸟归巢,在老屋的瓦上起起落落,痒得老屋嘿嘿傻笑至日落西山。
可惜母亲不喜欢那棵树,因为它挡住了太阳的脸。于是,树们在站立了多年后轰然倒下,老屋也是那时起无牵无挂了。
冬日回乡,望寒山瘦水,风景人情早把流年偷换。难不成被颓唐的老屋挡在家门之外,进门的思绪竟然捏拿不起?那时从思绪碎片的纷纷扰扰中忆起奶奶那颤巍巍的身影,她的欢喜以老人的苍老更加一览无余。奶奶真的老了,老得如残墙破瓦的老屋,老的如我幼时在大门上刻下的怪山。
门惨叫着被我推开,一方斜阳乘虚而入,在挤挤挨挨的尘土飞扬中大大咧咧地从门槛直流泻到堂屋正中,我仿佛听到老屋呜呜的哽咽。
老屋的墙再也不白了,老屋的壁再也不平了,无情的岁月把我儿时的心理、儿时的记忆全驱赶进了老屋的角角落落,叫我寻也不着、哭也不着。
何时,老屋的梁变矮了?何时,老屋的灯变暗了?南墙上的灯开关还在那伸手过头顶便可以挪动的地方吗?何时……那桌儿何时只齐到我的胸口了?何时,那枚铜钱变得锈迹斑斑了?梁间残破的小燕子窝也曾儿孙满堂,怎么就知道老屋日益破败终不是久居之地?不晓得那最后远离的一对或一只在异地他乡可曾找到往日的幸福,不知道爷爷在另一个世界里是否可找到自己的天空,留给奶奶的记忆只剩下屋角那一方发黄的微笑的照片。老屋啊老屋,究竟你没能留住岁月这位贵客啊!
读书的路渐行渐远,叫我不及回头便远离了老屋,远离了奶奶,远离了她那似老屋墙壁般模糊的面孔。
走过老屋,有如走过那长长的孤独。回忆老屋,仿佛回忆这涩涩的心路。
描写故乡的作文 我的故乡的作文篇七
记忆中,故乡是一条石子铺成的小道,曲曲折折,绕进了那幢老房子里。
老房子前,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坐在坝上,一双黑色布鞋上沾满泥点。双鬓已白,用朴素的黑色发夹夹在耳后,但却并没有使头发更整齐,微风中,那微卷的银丝飘动着。
每年正月初一,我都会看见这一幕,奶奶那看任何东西都模糊的双眼,似乎有一种等待的神情,直到我来到她面前,大声并亲切地喊一声“奶奶”,她苍老的面容立即闪出了一丝笑意,她一面答应着,一面迈着她那穿着布鞋的小脚,快步走进屋中。
她开始为我们的到来张罗了,对于已经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她对每一个角落都异常熟悉,我看着她有条不紊地忙碌,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
回到故乡,唯一可做的趣事儿是到处爬爬山,欣赏欣赏风景,可冬天太冷,我不愿意出去,于是奶奶便在屋里给我烤洋芋。
洋芋都是奶奶自己种的。这个老屋子里有一个房间,打开窗就能看见近旁的山和不远处奶奶家的猪棚。由于我很少回故乡,所以不很熟悉,在我的印象里,这个房间好像就是专门为烤洋芋而建的。
奶奶缓缓地移动着双脚,手中抱着一大捆柴,蹒跚地走进这间屋子,我很想帮助她,但对这个我其实有些陌生的老人,我却不敢大声说让我来帮您,我只是看着那张苍老的面容和那双灰暗的眼睛。
柴火被奶奶熟练地生起来,房间里的冷清和沉默被木柴的噼啪声响打破了。爸妈在外面和近处的几家邻居闲谈,我和奶奶就在这个房间,我和她仅一步之隔,我看着她,她的眼睛似乎充满了忧伤,是在思念我已去世的爷爷吗?她轻轻拨弄着近旁的木柴,全然不知我正注视着她,沉迷在自己的世界,到了最后,还是没和我说一句话,甚至出了神,连手中握着的火钳都不移动了。我在温暖的火堆旁,身上却禁不住一阵发冷,心中也不由得悲伤起来。阴暗的房间,似乎也变成了铁墙,将我们阻隔起来。
这是我过年看望奶奶的最后一次,我和爸妈顺着石子小道走出去时,奶奶就站在屋外的场坝上,远处青山横在朦胧云雾中,看不见一户人家,近旁却只有这一幢老房子,就连两旁的桃树也睡去了。没有送别,连“再见”都没说。记忆里,奶奶从来没说过“再见。”
坐上车,离故乡越来越远,直到那老房子渐渐从我眼中消失。两旁的树木、树叶几乎全凋落了,只有几片黄叶在冷风中瑟缩着。
描写故乡的作文 我的故乡的作文篇八
下雨,不见了月亮。
前一阵看《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百感交集。这个雨天,没有月亮的雨天,叫我又想起了那部片子。
姨妈家的小窗前,总有一轮妖艳的月亮。那月亮亮得那么魅惑,大得那么诡异。这样妖的月亮原本不会,也不应该在这样破败的小窗前出现,可它偏偏就不合时宜地挂着,照着,笑着。是为着这月亮吧?鞍山的姨妈来到上海,贫寒的姨妈清高自傲,苍老的姨妈活力焕发。在久石让梦幻般的乐声中,尘世里的姨妈,色块鲜明地活着,镜头的大红大绿间,弄堂里横流的污水也如春水般妩媚。活得跌跌撞撞的,照样怪腔怪调,孤芳自赏地保持着摘取月亮的生活姿态。
春光明媚的公园里,老潘出现了,骨骼清奇地拗着《锁麟囊》的造型。姨妈仿佛看到了通向月亮的阶梯。不管窗外纷纷绕绕,小破店里,一心听老潘侃着屈原与苏轼,聊着时运的不济。于是,把心一横,一斤排骨一天地养护着这部“阶梯”。攀登阶梯的过程是如此美妙,粉墨登场,虞姬霸王,滑稽可笑,照样缠缠绵绵。只可惜,霸王过不了乌江,虞姬也不知“何聊生”。炒墓失败,赔尽姨妈积蓄的老潘,只能歉疚地陪坐一夜,喃喃低语:“我现在滚了”,一抖大衣,潇洒挺拔地走出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几乎所有的影片介绍都把老潘描述成骗子,可他真的是骗子吗?姨妈不知道,我也不知道。
拆了阶梯,还想摘月亮,踮脚的石块却已不见。女儿、外甥……每一个人都执拗地望着自己的月亮,却又警告姨妈说,动手摘月亮是不对的。姨妈终于回到了正常的轨道,捧在手里的不能是虚幻的月影,终于只能是白馒头和萝卜条。灰蓝的镜头里,姨妈眼神空洞,她终于如人所愿脚踏实地地生活了。回到粗陋老实的小城,陪着粗陋老实的丈夫,卖着粗陋老实的布鞋,过着粗陋老实的日子。真是个粗陋老实的中国妇人!仿佛是为了讽刺,仿佛是为了唤醒,《锁麟囊》的曲调不知趣地再次响起,从一只破收音机里钻出来,姨妈却再也没有任何的触动了,平静地一口一口嚼她的馒头,没有喜悦,更没有忧伤。从此后,姨妈家庭和睦,人生顺利,真是大团圆结局啊,呵呵。
可怜举头望明月,难免低头思故乡。
谁知,谁知?人生如此。
描写故乡的作文 我的故乡的作文篇九
什么时候起,我的视线里一直有你。
——题记
少时曾跟随父母踏上离开江南的火车。火车开动的那一刻,我突然感到一种失去你的惶恐。那“呜呜”作响的汽笛声似乎喻示着,从此我的视线里再也没有你。
既而,我来到了那片黄土地——西北。自小适应能力超强的我,却也抵御不过那漫天的黄沙、呛鼻的烟尘,严寒的冬季里整日在紧张、无措、难过中度过,我便更加想念你了,我的故乡——江南。
许是睹物思情,看着乡间随风摇摆的小麦,便想起了江南绿油油的水稻农田,一望无垠:吃着那终年如一日且食不知味的粗糙面条,便想起了江南香糯可口的米饭;瞅着满大街衣着朴素、头裹白巾的妇女,便想起了江南身着旗袍、撑着油伞的佳丽。不知什么时候起,我的视线已不局限于以瞳孔接收的风景,而更多了内心向往的景色。这些念想,像水没着火,像夜伴着明,一幕又一幕地呈现在视线所及之处。
岁月无情地扯着我向前走,全然不顾我的频频回头,恍惚间,早已是白驹过隙。我的视线不堪忍受这片黄土地的干燥,骑上白马接近千里之外的水乡。
江南水乡,温婉潮湿的地方。初春,蔚蓝的天际尽是飞扬的纸鸢,在和煦的春风里放飞着童年的梦想与希望。依稀能见几只麻雀栖在电线杆上叽叽喳喳地欢唱。仲夏,穿着白色背心的花甲老人,腆着略微发福的肚子靠着竹椅,摇着蒲扇,倚在斑驳的树荫下看着儿孙戏耍,垂暮的微笑是最美的祝愿。深秋,行人过客踩着细碎的枫叶,踽踽而行;恋人们依偎着感受彼此的温暖,携手坐看云卷云舒。残冬,尽管没有纷飞的大雪,却有一轮挥洒温暖的太阳,阳光倾泻而下,点缀着江南水乡的美好。
我的视线在江南转悠了一圈,它告诉我,从此以后,它的所及之处只愿容纳古老的江南。即使四周的荒野,妄想着用现实熨平我朝思暮想的心,我的视线里,始终只有你。
我们像竹子那般逐年拔高壮大,视线所触碰到的地方也逐年绵延。我以为长大后的我,视线里占满的该是亲人,该是朋友,该是老师。我以为成熟的我,视线里早该没有你。可是现在,我发现无论地老天荒还是沧海桑田,我的视线所及,无一处不有你。
时间拥有能将一切撕碎的力量,只是,它摧毁不了我的视线,抹灭不了我视线中始终有的你。
几年后,我从那片贫瘠的黄土地回到这湿润的水乡,我的视线才真正地,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
描写故乡的作文 我的故乡的作文篇十
故乡,令我念念不忘的地方,这里有我的家园,我的伙伴,以及那令我神往的近乎消失的草地。
这块草地处在两条河的交汇点,四面是农田和树。这块草面积不足半亩,秀不比草原,而且秋天很早就干枯了,所以诗人们总把它和凄凉一类的词儿联系起来。
我们这帮小萝卜头与诗人们的想法完全不一样,不仅不把这块草地看作凄凉的象征,还把它捧为快乐的源泉。
春天,草儿出来之后,我们就到这儿来观春色,那片片新绿,与四面的绿炯然不同,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因这块草地处在两河的交汇处,河水那湍湍的流淌声,似乎分外响亮,令人感到特别的欢快、和谐,更妙的是,草地靠水的一面有一块天然形成的床形大石,你可以在上面垫上一些柔软的干草,再躺在上面,谛听着小鸟、河水的歌唱,观赏着这自然的风光,你一定会想:真没想到,这儿就如天堂。
夏天,毒日当空,这里因为有几棵很大的麻柳树遮阴,所以凉爽得很。在这几棵麻柳树下长着一丛茂盛的倒刺儿的灌木。这些灌木的刺儿很吓人,被钩住了一定要细心地解开钩刺,否则,它就会把你越钩越紧。不过这对于锻炼人的智力很有帮助。而且这里面有一块平整的石头,每当夏天这些灌木开出了金黄的花朵时,躺在这块岩石上面,欣赏着四面的黄花绿叶,听着鸟鸣、水声,这种享受,用我们的方言来说就是——巴实得很。
秋天,草木枯黄,虽有几分凄凉之感,但我们仍然是开开心心的,因为草地上的野地瓜熟了。这种长在藤上的小野果,一翻开石块就可以摘一大捧,不过摘之前一定要注意野地瓜的颜色:褐色的才熟一点儿,没多大的味道,不好吃,别摘:红色的熟了一半儿,有几分酸甜,可以摘了;红色的已经完全成熟,甜味浓郁,属于上等货,一定要摘。于是,这里的秋天便多了我们的快乐,少了几分凄凉。
冬天,寒气逼人,草地更加枯黄,虽少了生气,但却多了温暖:三三两两的孩子,来这里捡枯草,修理麻柳树的枝丫,在这里,人与人之间的心理隔阂消失了,心里暖烘烘的,身上自然也不觉冷了。
但是,“好景不常在”,草地被破坏了:去年一场洪水,无情地洗劫了草地,它冲走了土,冲倒了树……洪水过后,草地一片凄凉:孤零零的几棵树充满悲伤,草地被冲成了两片儿,灌木消失;连那块冷冰冰的床形大石似乎也在为草地的命运哭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谁破坏了我儿时的乐园。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nuenian.com/fanwen/qitafanwen/3b435bc064fbcda9cc30d974e818cb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