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练习瑜伽的好处篇一
1、巩固1-5的乘法口诀,能灵活运用口诀进行相关的计算。
2、在整理口诀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3、熟练计算乘加、乘减的算式,并能沟通这些算式与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
巩固1-5的乘法口诀并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巩固1-5的乘法口诀
1、 整理口诀。
(1)引导学生有序地回忆1-5的乘法口诀。
(2)齐读1-5的乘法口诀。
(3)观察:1的乘法口诀有几句?2、3、4、5呢?
2、记忆口诀。
(1)记忆:运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熟练记忆口诀。
(2)采用各种形式检查记忆效果。
(3)交流记忆方法。
(4)同桌利用口诀卡片记忆。
二、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1、沟通口诀与乘法算式的联系。
问:每句口诀可以运用于哪两个乘法算式。
2、计算练习
(1)口算卡片(适时问:你用的是哪句口诀?)
(2)数字卡片(师出一张,生出一张,计算两个数字的积,并说说用的是哪句口诀)
(3)同桌利用数字卡片或口算卡片进行训练。
3、比比谁的速度快。
(1)独立完成课本第15页第4题。
(2)校对;任选几个算式,说说用了哪句口诀。
哪两个算式用的口诀相同?
5+5为什么不是25?是几个5相加?你能改成乘法算式吗?
(3)请又对又快的同学介绍经验。
4、独立完成第15页第3题。
三、沟通口诀与特殊的乘加、乘减算式之间的联系。
第15页第5题
1、独立计算出结果。
2、交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3*3+3
(1)先算什么?也就是几个3相加?
(2)再加一个,现在是几个3相加?
(3)练说:3个3相加,再加1个3,共是4个3,也就是三四十二。
4、4*4-45*2-2 5*5-51*5+5
四、课堂小结
同桌互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课前思考1:
第2题可以根据题目意思做成教具,组织学生反复练习。练习时,可以要求学生说算式和得数,也可以要求说说分别用了哪句乘法口诀。
第4题可以给学生2分钟左右的时间独立完成。要注意了解学生计算的正确绿,并适当提醒学生注意计算速度。
第5题可以先让学生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也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要求说说每道题分别要算什么。
课前思考2:
第1题:要求学生背出1-5的乘法口诀,帮助学生初步整理已经学过的乘法口诀。
第3题:通过乘法计算进行式与数比较大小的练习。
第4题: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的综合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课前思考3:
要通过练习让孩子进一步熟悉口诀,能用口诀来计算乘法,能根据口诀写出乘法算式及相关的乘法算式。
课后反思1:
学生能够通过口诀来做相关的练习,又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1-5的乘法口诀。练习课相对比较枯燥一些,又由于学生年龄的特点所以注意力不是那么集中,可以对一些练习改变一些形式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后反思2: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学会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算式,学生对乘法口诀的运用问题不大,但是在计算的过程中,有些学生遇到5+5也算成了 5乘5,不加思索和考虑,教师因该及时提出学生的这一不足,要求他们学会审题,看题要细致、认真。
练习课练习必须到位,一是每个孩子都要参与,都经历练习,二是练习的内容要到位,要基本全面,如果可能可以根据孩子的掌握情况,进行一些拓展。学生在自主练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到学生中去,一方面可以了解孩子的练习情况,更重要地要进行指导。此外板书和回答尽量让更多的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
课后反思3:
1、这节课学生都能背熟1-5的乘法口诀。
2、在计算时,还要提醒学生看清题目的运算符号,有些学生乘法做加法,加法做乘法等。经常提醒学生,让学生养成一个细心的好习惯。
练习瑜伽的好处篇二
教学目标:
1、能从数学情境中抽象出“几个几相加”的数学问题,并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进行解决。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加强问题意识,并培养小组合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几个几相加”的数学问题,并列式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第15页第6题第(1)小题
问: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也就是几个几相加呢?
问:一共有多少个呢?怎样列式?
学生列式,计算。
问:你是如何进行计算的?说说3、5、15、3*5各表示的意思。
问:我们是按怎样的步骤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小结:碰到这样的问题,我们不能立刻列式解决问题,而应该分几步走。第一,读懂图意,第二,想“几个几相加”,第三,列式解答。
2、第15页第6题第(2)小题。
问:你们知道我一共带了多少朵花吗?
独立解决问题。
交流:你是如何解决的?
汇报:第一步读懂题意。
(有4盆花,每盆两朵,求一共有多少朵)
第二步想“几个几相加”
(4个2相加)
第三步列式解答。
3、第16页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交流:按怎样的步骤解决问题的?
二、解决稍复杂的数学问题
1、第16页第10题
问: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要我们求什么?
问:也就是要求“几个几相加”呢?
列式解答。
2、第16页第11题。
问: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汇报交流,板书问题。
分别解决每个问题。
三、课堂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课前思考1: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提醒学生在得数后面写上单位名称;有些题目要让学生把题目的意思说清楚,然后进行解答。
最后一题是开放题,放手让学生提问,交流,解答。
课前思考2:
第6、7题的图意比较容易理解,是几个几相加一目了然,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交流。
第8、9题需要适当指导学生从图中收集信息,弄清图意后,再联系乘法含义列式解答。
第10题如果学生理解有困难,可能通过画示意图的方法帮助他们思考。
课前思考3:
练习时一定要让孩子在自主完成的基础上开展交流活动。6-7题较容易,可以简单交流。8-9题需要引导孩子去观察、去收集和整理信息,通过交流理清题意,再用所学的方法加以解答。第10题,如果个体思考有困难,可以利用小组的力量,开展交流。同时老师可以提示孩子通过画图的方法来理解题意。
课后反思1:
今天的练习题以解决问题为主,在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说清图画里的事物是几个几,就很容易用乘法算式来解决了。
同时,在列式以后,教师还可以反过来问学生算式的意思,各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从而进一步理解题目的解决策略。
最后一题,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大家一起解答、交流。
课后反思2:
学生能够理解题意说出是几个几,并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对于最后一题开放题,学生也能根据每一种事物提出相应的问题并列出算式。
孩子参与课堂练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需要老师去调动。我的经验,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觉得老师下一个问题该轮到我回答了,如果孩子都有这样的想法,那么他们的注意力就集中了,就能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老师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学习气氛,让孩子勇于表现,乐于参与,再加之积极性的评价,孩子的信心和兴趣不断增强,这就是课堂学习所需要的。
课后反思3:
这节课主要让学生练习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练习,发现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掌握的较好。都能说出几个几相加,并能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
最后一题是开放题,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思维活跃,提出了全部的乘法计算的问题。
练习瑜伽的好处篇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9页的1~5.
教学目标 :
进一步提高学生口算位数两位加整数十或一位数的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前面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的口算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看同学们掌握得怎样。
二.练习
1.1
学生独立口算第1题,在学生口算后,选择几组对比。
如: 34+3 2+25 20+25
34+30 2+52 20+52 先说一说上、下两组题有什么不同,分别怎样计算?
2.2
先出示第一组的两道题,让学生说出它们的运算顺序。然后分别计算这六道题。计算时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做完后要求他们检查,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集体订正,做对的学生给予表扬。
3.“先估一估,再计算”
(1)估一估的第一组题: 65+30
56+3 老师结合题目说说题意.
如:65+30得九十几”,估计不需要算出得数,只要估计几十多就可以了。学生自己口头估一估剩下几题的得数是几十多,老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辅导,集体交流估算结果。
(2)学生独立计算。集体交流,并与估算结果进行比较。
(3)老师小结:估算对计算的帮助很大,有益于提计算的正确率,同学们在平时的计算中可以运用估算来检查计算结果。
4.4。不计算,比大小。 .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提醒学生不要采用计算的方法比大小。
集体交流比较的方法,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比较方法。对思维开拓想出多种思考方法的学生给予表扬。
5.5。
(1)出示第5题图,要求学生弄懂图意,并指名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同桌同学先互相说一说“怎样求出原来有多少本
《数学故事》?”再指名说怎样求?
(3)这道题做完了吗?还少了什么?
(口答)(集体口答一遍)
三、作业 布置。
《练习与测试》。
四.教学后记:学生都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做,学生的交流水平有所提高.
练习瑜伽的好处篇四
教学目的与要求:
读音节,画出含有ü的音节,并复习相关知识。
查字典,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辨析两组词的细微差别,在选词填空。
用学过的修改符号改病句。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第一题
指名读题目,说说练习要求。
回忆有关ü拼音知识的顺口溜。
根据这个知识,找找哪些音节是含ü的并画出来。
指名回答,并说出理由。
练习。
自由读,齐读。
第二题
指名读题,说说这道题该怎么做。
找到纵横交错,看书上对带点字的有哪几种解释?
小结方法。
1, 读词语,认准带点的字。
2, 读带点的字的几种解释。
3, 选择正确的解释。
用自己的方法自学后面两题。
第三题
指名读题,说说这题的训练要求。
读一读,想想词义。
指名回答,选择正确的解释。
小结方法:
读—查—想—选
练习
第二课时
第四题
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回忆见过的几种病句,用过的修改符号:删除符号、调换符号、增加符号、改正符号。
请一位同学读这几句话。
思考:有什么毛病,该怎么改?
完成练习。
第五题
审题,指名说说题目的要求。
自由读,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领读。
轻声齐读。
思考:
怎样才能很快记住每个成语中的前后两字后面的字?
教师说成语,学生说成语的大意。
再读,边读边想象。
练习背诵。
第三课时
第六题
审题,说说题目要求。
看图,编故事,讲故事。
指导。
按顺序看漫画,思考:
开始两只小花狗是怎样的?接着发生什么事?结果怎样?
思考:怎样才能讲的生动呢?
再看图想象。
自由练说。
第七题(略)
练习瑜伽的好处篇五
教学要求
1. 练习用钢笔正确、端正地描写出一段话。
2. 了解abb式重叠部分的读音变化。
3. 能正确使用和朗读语气词。
4. 正确选择关联词。
5. 熟记成语。
6. 口语交际“谈成语”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朗读这一段话。
(2)要求学生观察每个字的笔顺和间架结构。
(3)这些字在书写时,你认为有哪些地方应提醒大家注意的?
(4)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郭”、“逃”两个字。(“郭”的第八笔是“提”,“逃”的第八笔是“横折折撇”)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进行巡视,及时了解书写情况)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行矫正性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 审题。
(1)指名读题。
(2)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读小黑板。淋浴水淋淋
(2)这一组的带点的字在读音上的异同。(这两个音节声母、韵母相同,声调却不同。“淋浴”的“淋”念第二声,“水淋淋”的“淋”却是第一声)
(3)想一想:同一个音在不同词语中读音为什么不同?(教师向学生介绍abb式重叠部分的读音变化,在大多数abb式形容性词语的重叠部分,不管原来是什么声调,一般都读成第一声)
(4)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第二、三组。
3.练习。采用指名读、自由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反复练读,从读中了解abb式形容性词语重叠部分声调变化的规律。
4.反馈。
(1)让学生说说abb形容性词语重叠部分声调变化的规律。
(2)出示黑板或投影片,指名认读。黄澄澄明晃晃毛茸茸沉甸甸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讲解题目的要求。
2.指导。
(1)指导第一句。
①指名读第一句。
②想一想:句末应填人哪个表示语气的词?
③先让学生分辨句末字的声、韵母。
④教师提示一些基本规律:语气助词按发音习惯通常是句末一个字的韵尾加上韵母“a”合成的音节,若无合适的字,可填“啊”。
⑤第一句应填“啊”。
(2)指导第二句。
①指名说一说句末字的声、韵母。
②按音节写出合适的语气词。
③第二句应填“呀”。
(3)指导第三句。
①指名说一说句末字的声、韵母。
②按音节写出合适的语气词。
③第三句应填“哇”。
3.练习。
(1)用笔在书上填写。
(2)学生自由练读。
4.反馈。
(1)同座同学互相检查,看填写的词语是否准确。
(2)齐读,体会发音特点,并说说规律。
二、教学第四题
1.审题。指名读题,弄清要求。
2.指导。
(1)讨论:“不但……而且……”、“虽然……但是……”、“如果……就……”这几个关联词语各是什么关系?
(2)用小黑板出示题(1),指名读题。
(3)想一想:第一句前后意思之间是什么关系?
(4)选择一个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3.练习。
(1)让学生自己练习填空第(2)、(3)句。
(2)教师根据学生自练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
4.反馈。
(1)指名逐题朗读,确定正确答案。
(2)同座的同学互相检查练习情况。
(3)齐读。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讲清本题的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地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同座的同学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4)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刻舟求剑:楚国有个人过江时把剑掉在水里,他在船帮上剑落的地方刻上记号,等船停下,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结果自然找不到。比喻拘泥成例,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
守株待兔:传说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了,他便放下手里的农具在那里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画蛇添足:蛇本身没有脚,画蛇添上脚。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
掩耳盗铃:把耳朵捂住去偷铃铛。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了的事偏要设法掩盖。
螳臂挡车:螳螂举起前腿想挡住车子前进。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去做办不到的事情,必然招致失败。
蚍蜉撼树:蚍蜉,大蚂蚁。比喻力量很小而想动摇强大的事物,自不量力。
3.练习。
(1)自由地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4.反馈。
(1)指名读。
(2)集体练读。
(3)集体齐背。
(4)指名背。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爱听相声吗?相声常以诙谐、幽默的语言让人捧腹大笑。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举行一次“相声比赛”,看看哪位同学说得最精彩。
(2)各自练读,想一想这个相声主要讲了什么。
(3)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根据句意,正确把握两个人说话的语气、语调、语速。还可配上动作。
(4)同座位练说。
3.练习。
(1)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名练说。
(2)集体评议。
4.反馈。用自己的话把记成语的方法归纳复述出来。
教后记:
练习瑜伽的好处篇六
1、进行根据上下文理解词义的词句练习。
2、写好钢笔字。
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意思。
投影,字典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一)第一部分
1、审题,指名读题目。
2、出示小黑板: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3、学生自由读原句。
4、小组学生把这两种解释都放入句中自由读一读。
5、小组汇报:根据上下文意思,谈谈朗读的感受。
(二)第二部分
1、审题,指名读题目。
2、自由读通,读顺句子。
3、小组学生合作查字典,讨论选择确切的解释。
4、小组交流:根据句子和字典选出合适的字义。
(三)第三部分
1、师:根据上下文确定字词的意思,这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快速、准确地了解一些难解的字词的意思。
2、指定一篇后面的课文,请学生用此法预习生字词。
3、汇报交流。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认识要写的字。
2、小组学习。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讨论:这几个字中的撇和竖怎样写才好看?
3、轮流汇报讨论结果,指名总结:撇要紧缩,短而弯;竖要舒展,长而尖。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提醒学生观察,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
5、学生练习描红、仿影,细细体会。
6、反馈:展示优秀作业 ,表扬优秀字例和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
读背成语,学写毛笔字。
1、理解成语,熟读成诵。
2、钢笔字要求正确、规范,掌握毛笔字的基本运笔方法。
投影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读题,审题。
2、出示8条成语,四人小组学生合作学习,读准成语的音。
⑴小组汇报朗读。
⑵指名做小老师朗读8条成语,学生连读成语歌。
3、分小组讨论成语的意思。
4、连读成语,体会意思。
5、小组交流对成语的理解,教师适当予以点拨和表扬。
6、练背。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竖有悬针竖和垂露竖之分。
2、教师书写,指导运笔方法。
⑴悬针竖:逆锋右上入纸,向下行笔,渐行渐提,引申出锋,力送锋尖,悬空回缩收笔。
⑵垂露竖:起笔同上,中锋下行,收笔处稍顿再折向左上缩回,藏锋收笔。
⑶要在竖中线上书写,不要歪斜。
3、学生练习书写。
口语交际——当有人敲门的时候
能够用通顺的语言将不同的情况表述出来。
一、读题,明确要求。
二、指导。
1、出示书上的挂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小组讨论:当有人敲门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哪几种情况?
3、小组汇报。
4、集体讨论: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应注意些什么?
生:当自己一人在家时,如果高敲门者是亲朋好友或非常熟悉的人,就要充满热情,礼貌接待。
生:当自己一人在家时,如果敲门者是陌生人,首先要询问他的身份以及与家人的关系,接着要设法核实。如果一时无法核实,而又觉得有所疑问,甚至发现明显的破绽,那千万不能开门。
师:说得好,但与人说话时仍要注意得体,态度要十分坚决。
5、说能把几位同学和老师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三、分角色表演。
四、教师总结。
练习瑜伽的好处篇七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独立阅读能力。积累词语,正确运用标点,写一篇作文。
教学重难点: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说话训练要点清楚,语句比较通顺连贯,态度自然大方,培养学生说的能力。阅读短文时,训练学生独立阅读、理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读写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题:
1、学生认真审题
2、提示说明:学生5分钟准备
3、发言要求:
1)发言要要点清楚。
2)语句比较通顺连贯。
3)态度自然大方,注意表情、眼神、可适当加动作、手势。
4、学生发言,及时指导。
第二题:阅读能力训练。
1、学生阅读短文
1)带着问题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我的心情变化
2、汇报交流学习方法。
作业:试做2、3题
课后反思:部分学生演讲发言的要点含混不清,层次不明。不能准确选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知识面匮乏,内容肤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词语积累,正确运用标点
教学重点:积累词语正确运用标点
教学过程:
第三题:成语积累
1、带有千“万”的成语。
2、含有色彩的成语。
3、带有数字的成语。
4、带有反义词的成语。
5、小节
第四题:加标点练习
1、试做
2、汇报并订正,说明道理。
第五题:想象作文。
学生试做
提出要求
学生构思
课后反思:学生的作文水平依然是让人忧心的。学生对生活的理解有限,看待问题的角度、深度也就不全面。缺乏想象力和全面的构思能力。
例文:(赵金霞) 用谁?
练习瑜伽的好处篇八
教学目标:
1、 继续学习部首查字法。
2、 按笔顺写好铅笔字。
3、 熟记4条成语。
4、 口语交际:学会讲童话故事。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继续学习部首查自法。
2、 按笔顺写好铅笔字。
3、 熟记4条成语。
教具预备:
字典、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第一题
1、 审题
2、 指导:
(1) 指导读练习中学生和老师的对话。
(2) 学习方法:在学习中假如碰到不熟悉的字不能拆开,弄不清哪个部首的,就可以按起笔的笔画去找它的部首。
(3) 这儿有几个字,小猴实在找不出他们的部首,我们一起来教他。
(4) 观察“世、义、电、书、我”这几个字,找出部首,按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5) 填表、汇报、交流,看谁查得最好。
(6) 小结方法。
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出示生字卡,认读生字。
教师范写,教学写字的方法。
(“巾”中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保持中上,防止歪斜;“盖”的第五笔也要在竖中线上书写。)
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
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齐读4条成语。
教学过程
看图,并理解4条成语的意思。
熟读4条成语。 自我加减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看图,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爱好。
教具预备:
教学挂图、创设环境,布置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1、 每人预备一个故事,在四人小组内先讲。
2、 每组选出一个人在班级里讲故事。
3、 评选“故事大王”。
第三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励实践
(出示森林图。)听说森林里正在举行一个“童话故事会”。(板贴课题)小朋友想不想去参加呀?(想)瞧,参加比赛的有孙悟空小组、蓝猫小组、唐老鸭小组、神龙小组、威力虎小组和蓝精灵小组。(老师逐一把小组标志放到小组桌上。)你想参加哪个小组,就到哪个小组去报到,并戴上头饰。)
二、组织交流,充分实践
1.比赛快要开始了,先请百灵鸟宣布比赛规则。(动画演示百灵鸟。)请各参赛组员先在小组内交流童话故事,然后各小组推选出一名组员参加比赛,注意:所讲的童话故事不要太长,要生动有趣!
2.小组交流,推选代表。
3.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4.自主探究评说。
让学生当裁判,评价哪一组讲得最好?为什么?
三、评价反馈,表扬总结
1.表扬优胜小组,颁发“故事大王”奖。
2.请“记者”去采访优胜小组或个人。(请一位同学扮演“小记者”。)请获得“故事大王”的小组或个人介绍经验。
四、课外延伸,强化交际
请小朋友把自己所讲的或听人讲的有趣的童话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让他们
练习瑜伽的好处篇九
作者:宗阳春 发表时间:2004-4-29 阅读次数:102
一.教学目标 :
1. 练习用钢笔正确、端正地描红写出一段话。
2. 了解abb式重叠部分的读音变化。
3. 能正确使用和朗读语气词。
4. 正确选择关联词。
5. 熟记成语。
6. 口语交际“谈成语”。
7. 学写毛笔字。
二.教学时间:三课时。
三.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
1.练习用钢笔正确、端正地描红写出一段话。
2.了解abb式重叠部分的读音变化。
二.教学过程 :
(一)教学第一题。
1. 审题。
2. 指导。
(1) 指名读这一段话。
(2) 要求学生观察每一个的字的笔顺和间架结构。
(3) 这些字在书写时,你认为有哪些地方应提醒大家注意的?
(4) 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郭”、“逃”两个字。
3. 练习。
(1) 学生练习描红。
(2) 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 反馈。
(二)教学第二题。
1. 审题。
2. 指导。
(1) 指名读小黑板。
(2) 这一组的带点的字在读音上的异同。
(3) 想一想:同一个音在不同词语中读音为什么不同?
(4) 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第二、三组。
3. 练习: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4. 反馈。
(1) 让学生说说abb形容性词语重叠部分声调变化的规律。
(2) 出示黑板或投影片,指名认读。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
1.能正确使用和朗读语气词。
2.正确选择关联词。
3.熟记成语。
二.教学过程 :
(一)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2. 指导。
(1) 指导第一句。
指名读第一句。
想一想:句末应填入哪个表示语气的词?
先让学生分辨句末字的声、韵母。
教师提示一些基本规律:语气助词按发音习惯通常是句末一个字的韵尾加上韵母“a”合成的音节,若无合适的字,可填“啊”。
第一句应填“a”。
(2) 指导第二句。
指名说一说句末字的声、韵母。
按音节写出合适的语气词。
第二句应填“呀”。
(3) 指导第三句。
指名说一说句末的声、韵母。
按音节写出合适的语气词。
第三句应填“哇”。
3. 练习。
(1) 学生用笔在书上填写。
(2) 学生自由练读。
4. 反馈。
(二)教学第四题。
1. 审题。
2. 指导。
(1) 讨论:“不但……而且……”、“虽然……但是……”、“如果……就……”这几个关联词是什么关系?
(2) 用小黑板出示题(1),指名读题。
(3) 想一想:第一句前后意思之间是什么关系?
(4) 选择一个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3. 练习。
4. 反馈。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
1.熟记成语。
2.口语交际“谈成语”。
二.教学过程 :
(一)教学第五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 教师范读。
(3) 同座的同学讨论每条成语的意思。
(4) 学生练习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3. 练习。
(1) 自由读。
(2) 同座位互相练习背诵。
(3) 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4. 反馈。
(1) 指名读。
(2) 集体练读。
(3) 集体齐背。
(4) 指名背。
(三) 教学第六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爱听相声吗?相声常以诙谐、幽默的语言让人捧腹大笑。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举行一次“相声比赛”,看一看哪位同学说得最精彩。
(2) 各自练读,想一想这个相声主要讲了什么。
(3) 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根据句意,正确把两个人说话的语气、语调、语速。还可配上动作。
(4) 同桌练说。
3. 练习。
(1) 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名说。
(2) 集体评议。
4.反馈:用自己的话把记成语的方法归纳复述出来。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nuenian.com/fanwen/qitafanwen/52193d89a8baa497e084cec5e0ea3af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