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其他范文

最新小学语文评课记录(通用16篇)

最新小学语文评课记录(通用16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学语文评课记录篇一

2、小组合作学生有充分准备。每组发放学习记录单,有利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3、听写词语。对大多词语进行听写,部分词语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拼音,让学生写词语。让学生动手书写,可检测学生是否到达会写的程度,对学生识字写字的本事起到了检测和巩固的作用。

教学提议:

1、学生朗读本事需要加强,教师应注重学生朗读指导。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确第三学段朗读目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们的教师,应把这一教学目标贯穿语文教学始终。对于正确、流利朗读要求,只要解决了学生的识字问题,只要要求学生多读几遍,就很容易到达这两个目标。朗读指导的重点应放在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块,提议:根据自我体会的感情来朗读课文,并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不断体会语言所表达的感情,两者相互促进;教师经过示范朗读,并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相信感情是读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

2、识字和写字教学应加强。

一流教师注重学生识字本事的培养,指导、帮忙、鼓励学生独立识字,同时注重学生识字和写字的兴趣、习惯和书写姿势。二流教师注重学生学会生字,到达会认、会写的目标,并完成识字量。三流教师缺乏识字和写字教学方法,不懂识字和写字教学目标,识字和写字教学本事差,效果差。

我们把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本事,最为目前识字教学的重要资料。不但使学生学会用字典查字法,并培养学生利用字典识字的良好习惯。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联系上下文推想词语的意思。这一教学环节,不宜采取小组合作方式,应鼓励学生独立识字,提高独立识字本事,养成独立识字习惯。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识字教学的深度。如:咀嚼的嚼,是多音字。教师李娇娇讲到两种读音,并结合每种读音进行组词。我之后查询,嚼字应为三种读音,教师授课时的讲解与我查询的结果不相符。如果只让学生了解两种读音,是教学的需要,或者是教师对教学资料的处理,也应给学生说明,我们只了解或认识嚼字的两个读音。另外,关于嚼字在哪种情景下读哪种音,教师没有具体说明。如果能将这个问题给学生将清楚,学生必须能将知识转化为本事,对此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对今后的应用也很有帮忙。

3、板书设计,力求书写规范,布局美观,框架简明,条理清楚。板书的所有资料,都要书写正确、规范。这都需要我们教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加强练习,提高板书设计的效果。

4、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图文结合,帮忙学生更好的进行阅读。五年级语文《冬阳·童年·骆驼》教材资料,是图文结合的设计形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并结合插图进行读课文。

5、六年级语文新课导入可修改。

可设计问题:你喜欢过年吗?你们过年都做什么?你们过年都有哪些习俗?什么时候就是过年?经过这些问题,让学生结合自我的生活经验,回顾并表达出来。然后导入北京的春节,使学生在相互比较中进行语文学习。

春节使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最隆重的节日。经过传统节日教育,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增强中华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爱国之情。

6、小组合作注意事项。

小组合作学习,是我们学校上学期申报的校本研修·大创立项目。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有明确的合作学习任务,明确需要解决那些问题;二是需要合作学习解决的问题,必须具有合作交流的必要性,不是任何问题都适合采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一般来说,对于设计资料广泛、搜集信息量较大的,需要合作交流;对于难度较大,一个人难以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或者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合作交流;对于有争议,需要统一思想认识的问题,需要合作交流;对于个人对文本的理解或感受,能够进行合作交流。但对于识字和写字、阅读(朗读)、体会、揣摩、推想等学习环节,则适合独立完成。

7、关于钻研教材,研读《课程标准》。

课前应认真钻研教材,研读课标,最基本要求:不能出现知识性错误。学习与研究,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教师自身本事、促进自我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熟悉课标目标要求,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和捷径,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应用教材,才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熟悉、掌握课标和教材,才能做好用教材教,否则只能是教教材。

小学语文评课记录篇二

12月3日我有幸听了总校张文扬教师的《军神》,觉得有很多值得学习与借鉴的地方,下头具体地来谈一谈我的感受。

首先,这堂课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

在简单地导入新课后,张教师就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让学生找出文中自我感受最深的刘伯承和沃克医生的那次对话,并且有感情地读一读。大约5、6分钟后,学生们似乎都读得差不多了,可是张教师依然没有急于开始新课,还是让学生自我再读。这次是要求学生再读一读让自我感受最深的那次对话,还要和同学交流。两次自读课文的要求都很明确,并且时间很充裕。这样,在教师授课之前,学生们自我已经大致地熟悉了课文,为下头的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做了很好的准备。

其次,鼓励学生自我谈体会,及时表扬。

在经过大约10分钟的自读课文后,张教师开始让学生交流。要求先读一读自我感受最深的对话,然后谈一谈感受。学生们很踊跃地举手发言,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讨论,张教师很注意及时鼓励孩子:“举手,让教师看到你的自信!”孩子是需要鼓励的,虽然这是个不起眼的细节,但从孩子们的反应能够看到,他们必须经过教师的话语和眼神感受到了自信,即使台下有那么多双眼睛在注视着他们,他们依然是那样地自信满满。有一名同学读到了:“……床单都抓破了。”孩子读得很有感情,张教师立刻表扬:“你真会读书,这是个了不起的发现!”这虽然也是一句很普通的赞扬,但在孩子的心里却是最大的光荣与自豪,也是信心的源泉。

其三,充分让学生说,引导他们自我谈感受,在边读边说中感知课文。

张教师在指导学生读刘伯承动手术的那一段时,先让学生自我找一找感受最深的词语,或者是“最先跳入你眼帘”的词语。孩子们边说边读,很快地就找到了两个细节描述:“一声不吭”和“紧紧”。这两个词用的好,好在哪里?张教师让大家自由发言。之后又联系下文:“崭新的床单都被抓破了”。张教师顺势引导:“崭新”的床单一般是不容易抓破的,这说明了什么?孩子们纷纷举手,答案很容易出来了:说明刘伯承此时用力很大,他必须很疼很疼。再回到前面,他始终“一声不吭”,这正体现了他的什么品质?张教师让大家讨论。最终,教师说:“谁能再读一读这一段?读出刘伯承的坚强和勇敢?”很自然的,感情就出来了。这样的环节设计很自然,教师充分让学生说,让他们自我谈体会,在边读边说中感知。如此,下文沃克医生为什么称赞刘伯承为“军神”就很容易理解了。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其四,拓展教学设计好。

精读课文的最终一个环节分主角朗读课文后,学生们对刘伯承的“军神”形象已经感受很深了。然而作为我国的老一代革命家,刘伯承的光辉形象远不只此。张教师最终用课件出示了三段话,小标题分别是:

战场上的常胜将军——

攻克俄语难关——

我国少有的军事翻译家——

这三段文字分别请三名同学来读,这样,同学们对这位伟人的认识就更全面了。这个环节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不拘泥于课本。

综上所述,张教师的这节课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毕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引路人,要舍得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多鼓励他们。语文和别的学科不一样,是要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感情的,所以必须要指导学生多读。我想,经过这次的教学观摩,我们必须都能学到很多东西。

小学语文评课记录篇三

今日听了陈利玉教师执教的《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整节课教者都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开放而有活力。具体表现如下:

合作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课堂中,陈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如学习完“顶峰歼敌”这一部分,教师了解到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方法,因而把学法迁移到第五段。让学生运用学法自由组合学习小组,经过小组讨论,最终由学生汇报学习结果。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不仅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并且增强了创新的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仅在于供给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这一节课就体现了信息技术全程营造情景的特色。教者在教学一开始,就利用课件,经过放映录象,把学生带进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诱发学生追踪故事情节,调动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我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方面陈在课堂中也处理得很好。例如:在学习“顶峰歼敌”这部分时,教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想象画面整体感知,再用成语概括五壮士的光辉形象,然后自由读文,找出最让自我感动的语句去品读体味。其中一个教学片段是这样的:

生:我喜欢的句子是:“班长马宝玉受伤了,子弹都打完了,仅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师:追问你为什么选这句读?你朗读的成功经验如何?

最终,让学生归纳学习方法,有感情朗读。经过读学生把心中的疑问提出来:为什么马宝玉要夺过他的手榴弹?为什么要用石头砸?……还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自选一个镜头配上动作边读边演。整段的教学教师没有做任何繁琐的分析,这种开放灵活的形式给了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空间,课堂上充满生动和乐趣。

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陈教师这节课不但注意指导学生朗读,还教给学生“初读想象画面-----品读体会感情”这一读书方法,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着眼未来”的精神。如在指导学生朗读“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这一句时,陈教师注重了学生自读自悟,摈弃另外传统了解析方法,经过品读,让学生体会出这是亿万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在指导学生读好课文上,陈教师更是下了功夫,如在指导朗读“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砸去。”这句时,陈教师注意把学生调入情景中,一边播放录象一边说:同学们,你们瞧,无恶不作的敌人正爬上来,此刻你就是五壮士,应对着这样的情景,你该怎样读?这样一点拨,学生的内心就能与当时的情景相通,读的劲头更高了,真正从读中领悟感情。

小学语文改革方向“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陈教师这一节课在最终安排了背诵第五段,至于怎样背才能记得牢:一是抓住重点词、二是经过想象画面。这体现了注重学生的积累,让学生记得住。让学生用成语概括五壮士的英雄形象,还安排了学生对五壮士说心里话这一环节,无疑是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注重了学生的表达迁移。教语文实际上就是让学生能动地把课文的规范语言内化为自我的语言过程。学生内化语言的过程就要靠读悟积累的。

学完了这篇课文,陈教师让学生给自我布置作业,这也是自主学习的一个体现。不但给学生留一个学习的空间,更有利于不一样程度的学生的发展与提高。如果能将这项工作扎扎实实地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对提高中下生的发展更有帮忙。

综合这节课的情景,本人还提出几点提议:

1、这节课读的形式比够多,但读的分量和深度还不够。如品读第四段时,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五壮士的形象,应抓住关键句子“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砸去”和班长马宝玉的动作、神态、语言描述的句子让学生反复去品读,经过品读去体会情感。这样扎实抓好这个段落的导,再过度到第五段的放,就自然得多了。

2、整体感知课文资料这个环节还不够扎实。如读完一个部分可否让学生说说这个部分的主要意思,尤其是中下生有机会给他们多点学习的机会,检查他们课堂对知识的掌握情景不是比课后补课更好吗。

3、讨论是否要抓扎实,应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讨论有关的资料,这样收到的效果也许会更大。

小学语文评课记录篇四

今日上午听了本镇葛杨杰教师执教的课文《刨豆》,很有感触。葛教师将这篇课文上得十分成功,令学生不仅仅感受到了语文的乐趣,并且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剥豆》这篇文章就一件家务事——母亲和儿子“剥豆”比赛展开叙述,笔触细腻地将一个自信、大气认真的儿子和做事研究周密谨慎的母亲的性格特征刻画得十分鲜明。从中窥见其深深的母爱,不愧是家庭教育的名篇,

葛教师的课有如春风化雨,点滴入心。从我个人的感受来说,至少有以下几个优点值得我学习借鉴:

第一,重点突出,过程清晰有条理。他的课程思路明晰,绝无拖泥带水之感。如开始部分的字词教学简洁明快,省时高效。分段指导十分到位,有画龙点睛之感。随即将重心倾斜至文章的重点部分,使人感受到了他对课的精确把握。

第二,使学生转变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我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例如句式“剥豆时我——是因为——”让学生把对资料的理解转化为句式。这一环节,既巧妙地转变了学习方式,照顾到全体学生,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简化资料的理解。既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又注重了学生的表达迁移。

第三,朗读训练十分成功。

对于母亲有关的四个句子,教师的引导朗读十分成功。以读感悟,做得十分有效。同时在句子中又有重点,如第三句“见他如此投入,我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赛前和赛后,也找出相应的句子来读,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

小学语文评课记录篇五

《母鸡》是老舍先生的又一篇歌颂母爱的佳作。描述了作者对母鸡看法的前后变化,文章前半部分先写了作者厌恶母鸡,因为它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与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述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本文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下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

我重点评价周教师在第二课时教学中所呈现的优势和不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周教师这节课朗读形式多样,有初步品读,语句悟读,教师范读,升情齐读,并在读后给予鼓励性评价,逐步引导学生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感情朗读。如:1.经过范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去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口语化、平实性、生动性。2.在学习第九自然段时张教师引:天下的母亲都是伟大的,无论是我们自我的母亲,鸡的母亲,还是所有有生命的母亲,因为——学生齐读“一个母亲决定就是一位英雄”;读出对母亲的尊敬来,再读;读出对母亲的景仰来,再读!这三次齐读便将“母爱”的主题突出,而对母亲的尊敬之情也步步升华。3.在课堂中随处可见抓词品读,如“这真是一只装腔作势的母鸡,让人难以忍受,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吧!”,“它不敢对抗公鸡,却欺侮老实的鸭子,试着读一读,读出这只没有鸡性的母鸡来吧”等等。这样在课堂上重视读的实践过程,在琅琅的读书声中使学生获得了情感体验,激发起对母亲的敬意,对母爱的'赞美,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感悟文章,很多时候不在字面意思,而在文字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如何引领学生读出文章背后的那份情、那份爱、那颗心、那种味呢?周教师紧紧抓住了重点词句作为中介:如“它咕咕地叫,仿佛在说些什么?”让学生想象感悟鸡母亲的慈爱、不辞辛苦地为孩子无悔付出,让人感动;再如:抓住一个“挤”字,生成这样的画面:一只鸡母亲张大自我的翅膀,将儿女紧紧围拢在她为孩子们准备好的保护伞下,一只、两只……不怕风吹雨打,不怕夜幕黑暗,有了鸡母亲宽大的翅膀,小鸡就获得了安全,获得了温暖,生活在母亲翅膀下的小鸡们是多么幸福啊!;还有:“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使用顶尖锐、顶凄惨的声音大声啼叫,仿佛在说些什么?”经过想象去感受鸡母亲的焦急及它的职责感。当这些平面的文字在教师引导下经过想象生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主体的场景时,学生投入其中,感作者所感、想作者所想、歌作者所歌、颂作者所颂,于是,文字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就在想象的召唤和引领下喷涌而起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周教师紧紧抓住课堂40分钟,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①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厌恶母鸡的原因和哪些事情改变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时,反复出现了“这真是一只的母鸡”和“这真是一只的鸡母亲”,学生经过补充把话说完整,既训练了语言思维,也加深了对文章资料的理解。②“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教师要求学生“请你也用夸张的方法来谈谈,如果不是聋子听到会看样?”经过模仿夸张语言,让学生体会这只母鸡真的让人忍无可忍。③“我不敢再厌恶母鸡了”与“我不再厌恶母鸡了”两个句子比较,虽一字之差,经过学生感悟,理解了一个“敢“字表现老舍先生不仅仅不厌恶母鸡了,并且对母鸡还有了尊敬之情。我觉得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都应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这才能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不足之处:

一、学生在进行说话训练时,句子有毛病,教师没及时进行纠正;

二、有些地方问题设置太细,没有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有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痕迹。

小学语文评课记录篇六

《说说我自我》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六册语文园地三的习作课。本次习作指导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抓特点,写个性,真实地介绍自我。

口语交际,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的亮点,它摒弃了原先的课程中说话课的重说的表达轻语言的多向交际的教学薄弱点,强调人与人的沟通与交流,强调交际的交互性。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2010年4月7日陈教师所展示的这堂课,正是立足于常态,以一个比较常见的话题“说说我自我”来努力展现口语交际课的一些基本特点。

接下来,我想从口语交际的基本特点的几个方面,来简单地谈一谈今日陈教师所上的这节课,一家之言,值得商榷的地方还请在线的每一位同行多提宝贵意见。

按照口语交际的新理念,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强调的是人与人沟通和交流,仅有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下,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口语交际和过去“听话”、“说话”最大的不一样,就是强调听与说双方互动,尤其关注在交际在过程中的应对本事。过去讲“听话”,不强调听后的反馈;讲“讲话”,就只管说,能够准备好再说。此刻的口语交际,听的人不是个被动的听众,他随时可能变成主动的说话者;说的人也不能只管自我说,要根据交际场合作即兴讲话;听与说双方都是主动的,双方的主角是随时互换的。可见,口语交际对一个人听的本事,组织内部言语的本事,应变和对答本事要求较高。

当然,单向的口语表达仍然十分重要,因为基本的表达本事是进行口语交际的基础,也是口语交际本事的一个方面。单独讲几句话都讲不清,是很难进行口语交际的。所以,从本堂课中,我们也看到了陈教师在口语表达上也是很有层次性的,从观察比较两位同学在外貌上的不一样,到简单说说自我的特点,再到具体说说自我,用上与特点有关的事例,这过程中,学生单向的表达一层层地说清楚,说具体。

所以,单向表达与多向互动交际的融合的训练,在口语交际课中是极其重要的,以实此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交际的过程中来综合培养倾听、表达和应对本事。

必须的情境是学生增强生活体验,激发思维与口语表达的环境条件和动力源,和谐民主的的氛围则是大胆进行口语交流的前提。所以,教学中必须要依据教学资料,尽量模拟社会生活交际实际创设情境,构成良好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情境气氛中产生交流欲望,自由无拘无束地参与。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进行的,口语交际教学也应在生活实际或者贴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这种交际情境有的是现实的,有的是模拟的。口语交际情境最好是现实的,因为在现实的情境里口语交际更有真实感,显得更自然,在模拟的情境中,始终会感觉是在替别人说话,带有表演性,容易给人说假话的印象。创设交际情境能够凭借教材的提示,但教材的提示是有限的,我们要根据教材的提示,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性地设计交际情境,好的交际情境能够激发起学生参与交际的兴趣,让学生明确交际的任务,明确自我在活动的努力方向。

口语交际本事是在口语交际实践中发展的,口语交际教学应做到让每个人都有话可说,每个人都有机会说话。“人人参与”是提高每个学生口语交际本事的保证,而乐于参与本身就是口语交际的目标之一。“人人参与”包括参与活动、参与倾听、参与表达、参与交流。

要做到“人人参与”,就必须实行“点面结合”的组织形式。“点”主要起示范、启发、引导作用,“面”则是给每一个同学创造参与机会。要将个别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性活动结合起来。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规范语言和发展语言往往存在着矛盾。有的教师重视规范孩子的语言,总在纠正孩子的语病,可是越纠正,孩子越说不好,我们应当把规范语言和发展口头语言结合起来,在发展语言过程中规范语言,在规范语言的过程中发展语言。首先应当让孩子“敢说”,大胆说,放开说,然后才谈得上逐步做到“会说”。我们应当结合具体的口语交际活动,逐步使孩子做到不但说话比较清楚、完整、连贯,并且做到听话能听懂话外之音,说话得体,有礼貌,能和谐地进行人际沟通和交往。

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应当适当安排评议的环节,让孩子在评议过程中体会表达方式,自觉规范自我的语言。孩子在口语交际中如果出现明显的用词或语句问题,教师应引导孩子自我纠正,孩子纠正不了的,教师能够提示。

“请大家仔细听,这位同学说得怎样?”这是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请大家评一评刚才这位同学的自我介绍。”这是指导学生在听的基础上学会思考、学习给别人提看法;“别着急,吸一口气,再慢慢说”“你讲的很好,能不能说得再响亮些?”这是对学生口语交际信心的激发和口语交际技能的强化训练。

我想,今日我们的口语交际的这几节课也是我们在口语交际教学上的一次探索,怎样将新课程理念真正地落实到我们日常的口语交际教学中去,为学生的口语交际本事而努力,我们任重而道远。很多教育专家、著名学校都这样提出,小学阶段,让学生练得一手好字,写得一手好文章,说得一口好普通话,是我们小学阶段的的几个重要目标,我想这一口好普通话,当然不仅仅是普通话标准,而是能说会道,能与人很好地口头交际。所以,就让我们这些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们一齐努力吧!

小学语文评课记录篇七

《我是什么》这节课是语文二年级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讲的是水在不同气候下的变化。课文浅显易懂,学生很感兴趣。本节课除了让学生学会要认识和会写的字之外,还要学生明白一个道理,有些事物是随着它所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在教学本节课时,裴老师教态自然,语言儿童化,非常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与学生交流亲切,普通话标准,课堂应变能力强,体现了教师很高的基本功和个人素质。现简单谈谈听课后的感受:

本节课的导课,采用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老师运用“猜猜我是什么?”的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通过亲自去摸,用语言表达自己所摸到东西的特点。课堂上学生积极性高,都想来亲自摸摸这个东西是什么,这时候老师适时的激发:只有勇敢的小朋友,才能摸。这样同学参与的积极性更高了。这样的导课不光是学生,就连听课的老师都觉得想知道这节课到底想干什么,从而迫不及待的听下去。这是本课的一个亮点。

对于整篇课文的处理,裴老师采用了分自然段带问题来学习的方法,一环扣一环,非常紧凑。过渡自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学完第一自然段后,老师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水还有哪些变化?”同学异口同声地说:“想!”这时候老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聚精会神的听。老师说:“请同学们画出描写水变化的句子。”过渡自然,要求明确。

本节课还有一大特点是指导学生朗读充分。特别是读那些描写水变化的句子时,反复让学生说,读,很多学生能不看书说出水的变化来。对于读的不通顺的句子老师也能相机指导,另外多样的朗读形式也让同学们尽头十足,一节课下来,学生自由地选择他们所喜欢的来读,期间,课堂中充满了想象,充满童真。他们敢于问,敢于想,敢于说,敢于评。完完全全地走进大自然中,用他们的语言去与大自然说话。他们懂得课文写的"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在海洋里跳舞、唱歌。"中"睡觉"是水平静的样子;"散步、奔跑"是水在流动;"跳舞、唱歌"是海水在翻滚及它发出的声音。

新课程标准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由封闭的课堂走向开放,强调活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堂课的教学,既依托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由教师的大问题:’我’会变成什么?如果你是它,你最想变成什么呢?为什么?引出学生对"云、雨、雪、霜……"的喜爱,而产生了许多的小问题:"漂浮"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红袍?我来考考你,那知道雨是怎么来的吗?……整堂课以学生的自问自答为主,教师的点拨、指导,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融入文本,由感而想,由悟而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尽可能的将“唤醒、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理解、体会、体味、感悟”教给学生,整个学习的过程就是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再造想象,对三种自然现象有了十分真切的感受,并通过极具个性化地朗读向别人表达或展示出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融、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激发想象和自主朗读欲望,从而达到理解、领悟、深化的教学目的。这应该就是语文基础的渗透性教学,就是关注学生语感的能力培养,就是“读”与“练”的有机整合吧。同时,教师也真正扮演了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评价语言是非常重要,它总是伴随在教学的始终,贯穿于整个课堂,缺乏激励的课堂就会像一潭死水,毫无生机。而精妙的评价语言就像是催化剂,能使课堂掀起层层波澜,让学生思维的火花时刻被点燃,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评价体现在每个环节中。例如:在摸冰块时,表扬上台摸的孩子:“你真勇敢!”在读完生字、学课文时给学生树立信心:“相信同学们的课文一定会读得很好!”在小组读课文时表扬他们:你们读得可认真了!这些精彩的口头评价,为学生树立了信心,学生学习起来尽头十足。教师始终以真诚的言语,亲切的语调激励的言辞,有效地调控着整堂课。为学生创设了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激起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了学习中成功的喜悦。

总之,这节课构思新颖,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恰如其分的贯穿到课堂中的每个环节,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值得我们去借鉴。

小学语文评课记录篇八

一、美丽的小兴安岭

(一)导入:(8:00)

1、欣赏一幅小兴安岭森林的图片,请同学说一说“图上的树木多不多?”(学生回答“千千万万”“数不清”“像绿色的海洋”)

2、连续欣赏几幅图片说说怎么样板书美丽的小兴安岭。

3、观看录象资料。(8:09)

(二)学习课文

1、集体学习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并与同学交流。(8:13)

(2)投影出示文中的词语,检查朗读。

(3)指名朗读描写春天的部分,其他同学画出所描写的景物。

找出文中描写很美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

指导理解“抽出”

(4)总结本段的学习方法。(8:18)

2、小组学习其余部分

(1)投影出示学习要求。

(2)分小组学习描写夏、秋、冬部分的内容。(8:20)

3、交流讨论

(1)指名回答夏、秋、冬描写的景物。(投影出示表格,添表)。

(2)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指导理解。

(3)如果要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在什么季节?

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朗读课文。(8:35)

一人朗读,配乐,其余同学观看动画。

(四)深入理解课文

1、板书花园、宝库

2、思考: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花园、宝库?

(五)作业:可以写写自己的家乡。

点评:

这节课老师通过图片、录像、课文等多种形式来使学生认识美丽的小兴安岭,使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景色、物产有了深刻的印象。老师先带领学生一块分析描写春天的部分,并总结出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分小组来学习课文的其余部分,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讲课过程中还设计了几处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语句,让学生选择会在什么季节去小兴安岭旅游等环节,都体现了老师重视学生的学习感悟,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导入部分的录像资料只是让学生看了一遍,看完就过去了。我觉得这个地方应让学生根据预习的情况,联系录象资料来说说小兴安岭有哪些景物,给自己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然后再去理解课文。在第三个环节配乐朗读并让学生观看动画课件时,课件的内容并不能和课文完全相符,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这里可只留背景音乐,让学生边听朗读边去想象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

在最后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和感悟上,还缺乏进一步的提升。小兴安岭向人们奉献出了丰富的物产,作者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没有引导学生去体会,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小学语文评课记录篇九

1、有效应用教具:小黑板。提前写好需检测词语,并背向学生。在适当时间给学生展示,让学生朗读。应用小黑板,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2、小组合作学生有充分准备。每组发放学习记录单,有利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3、听写词语。对大多词语进行听写,部分词语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拼音,让学生写词语。让学生动手书写,可检测学生是否到达会写的程度,对学生识字写字的本事起到了检测和巩固的作用。

教学提议:

1、学生朗读本事需要加强,教师应注重学生朗读指导。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确第三学段朗读目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们的教师,应把这一教学目标贯穿语文教学始终。对于正确、流利朗读要求,只要解决了学生的识字问题,只要要求学生多读几遍,就很容易到达这两个目标。朗读指导的重点应放在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块,提议:根据自我体会的感情来朗读课文,并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不断体会语言所表达的感情,两者相互促进;教师经过示范朗读,并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相信感情是读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

2、识字和写字教学应加强。

一流教师注重学生识字本事的培养,指导、帮忙、鼓励学生独立识字,同时注重学生识字和写字的兴趣、习惯和书写姿势。二流教师注重学生学会生字,到达会认、会写的目标,并完成识字量。三流教师缺乏识字和写字教学方法,不懂识字和写字教学目标,识字和写字教学本事差,效果差。

我们把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本事,最为目前识字教学的重要资料。不但使学生学会用字典查字法,并培养学生利用字典识字的良好习惯。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联系上下文推想词语的意思。这一教学环节,不宜采取小组合作方式,应鼓励学生独立识字,提高独立识字本事,养成独立识字习惯。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识字教学的深度。如:咀嚼的嚼,是多音字。教师李娇娇讲到两种读音,并结合每种读音进行组词。我之后查询,嚼字应为三种读音,教师授课时的讲解与我查询的结果不相符。如果只让学生了解两种读音,是教学的需要,或者是教师对教学资料的处理,也应给学生说明,我们只了解或认识嚼字的两个读音。另外,关于嚼字在哪种情景下读哪种音,教师没有具体说明。如果能将这个问题给学生将清楚,学生必须能将知识转化为本事,对此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对今后的应用也很有帮忙。

3、板书设计,力求书写规范,布局美观,框架简明,条理清楚。板书的所有资料,都要书写正确、规范。这都需要我们教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加强练习,提高板书设计的效果。

4、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图文结合,帮忙学生更好的进行阅读。五年级语文《冬阳·童年·骆驼》教材资料,是图文结合的设计形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并结合插图进行读课文。

5、六年级语文新课导入可修改。

可设计问题:你喜欢过年吗?你们过年都做什么?你们过年都有哪些习俗?什么时候就是过年?经过这些问题,让学生结合自我的生活经验,回顾并表达出来。然后导入北京的春节,使学生在相互比较中进行语文学习。

春节使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最隆重的节日。经过传统节日教育,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增强中华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爱国之情。

6、小组合作注意事项。

小组合作学习,是我们学校上学期申报的校本研修·大创立项目。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有明确的合作学习任务,明确需要解决那些问题;二是需要合作学习解决的问题,必须具有合作交流的必要性,不是任何问题都适合采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一般来说,对于设计资料广泛、搜集信息量较大的,需要合作交流;对于难度较大,一个人难以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或者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合作交流;对于有争议,需要统一思想认识的问题,需要合作交流;对于个人对文本的理解或感受,能够进行合作交流。但对于识字和写字、阅读(朗读)、体会、揣摩、推想等学习环节,则适合独立完成。

7、关于钻研教材,研读《课程标准》。

课前应认真钻研教材,研读课标,最基本要求:不能出现知识性错误。学习与研究,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教师自身本事、促进自我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熟悉课标目标要求,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和捷径,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应用教材,才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熟悉、掌握课标和教材,才能做好用教材教,否则只能是教教材。

小学语文评课记录篇十

12月3日我有幸听了总校张文扬教师的《军神》,觉得有很多值得学习与借鉴的地方,下头具体地来谈一谈我的感受。

首先,这堂课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

在简单地导入新课后,张教师就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让学生找出文中自我感受最深的刘伯承和沃克医生的那次对话,并且有感情地读一读。大约5、6分钟后,学生们似乎都读得差不多了,可是张教师依然没有急于开始新课,还是让学生自我再读。这次是要求学生再读一读让自我感受最深的那次对话,还要和同学交流。两次自读课文的要求都很明确,并且时间很充裕。这样,在教师授课之前,学生们自我已经大致地熟悉了课文,为下头的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做了很好的准备。

其次,鼓励学生自我谈体会,及时表扬。

在经过大约10分钟的自读课文后,张教师开始让学生交流。要求先读一读自我感受最深的对话,然后谈一谈感受。学生们很踊跃地举手发言,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讨论,张教师很注意及时鼓励孩子:“举手,让教师看到你的自信!”孩子是需要鼓励的,虽然这是个不起眼的细节,但从孩子们的反应能够看到,他们必须经过教师的话语和眼神感受到了自信,即使台下有那么多双眼睛在注视着他们,他们依然是那样地自信满满。有一名同学读到了:“……床单都抓破了。”孩子读得很有感情,张教师立刻表扬:“你真会读书,这是个了不起的发现!”这虽然也是一句很普通的赞扬,但在孩子的心里却是最大的光荣与自豪,也是信心的源泉。

其三,充分让学生说,引导他们自我谈感受,在边读边说中感知课文。

张教师在指导学生读刘伯承动手术的那一段时,先让学生自我找一找感受最深的词语,或者是“最先跳入你眼帘”的词语。孩子们边说边读,很快地就找到了两个细节描述:“一声不吭”和“紧紧”。这两个词用的好,好在哪里?张教师让大家自由发言。之后又联系下文:“崭新的床单都被抓破了”。张教师顺势引导:“崭新”的床单一般是不容易抓破的,这说明了什么?孩子们纷纷举手,答案很容易出来了:说明刘伯承此时用力很大,他必须很疼很疼。再回到前面,他始终“一声不吭”,这正体现了他的什么品质?张教师让大家讨论。最终,教师说:“谁能再读一读这一段?读出刘伯承的坚强和勇敢?”很自然的,感情就出来了。这样的环节设计很自然,教师充分让学生说,让他们自我谈体会,在边读边说中感知。如此,下文沃克医生为什么称赞刘伯承为“军神”就很容易理解了。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其四,拓展教学设计好。

精读课文的最终一个环节分主角朗读课文后,学生们对刘伯承的“军神”形象已经感受很深了。然而作为我国的老一代革命家,刘伯承的光辉形象远不只此。张教师最终用课件出示了三段话,小标题分别是:

战场上的常胜将军——

攻克俄语难关——

我国少有的军事翻译家——

这三段文字分别请三名同学来读,这样,同学们对这位伟人的认识就更全面了。这个环节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不拘泥于课本。

综上所述,张教师的这节课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毕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引路人,要舍得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多鼓励他们。语文和别的学科不一样,是要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感情的,所以必须要指导学生多读。我想,经过这次的教学观摩,我们必须都能学到很多东西。

小学语文评课记录篇十一

今日听了陈利玉教师执教的《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整节课教者都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开放而有活力。具体表现如下:

合作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课堂中,陈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如学习完“顶峰歼敌”这一部分,教师了解到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方法,因而把学法迁移到第五段。让学生运用学法自由组合学习小组,经过小组讨论,最终由学生汇报学习结果。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不仅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并且增强了创新的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仅在于供给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这一节课就体现了信息技术全程营造情景的特色。教者在教学一开始,就利用课件,经过放映录象,把学生带进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诱发学生追踪故事情节,调动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我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方面陈在课堂中也处理得很好。例如:在学习“顶峰歼敌”这部分时,教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想象画面整体感知,再用成语概括五壮士的光辉形象,然后自由读文,找出最让自我感动的语句去品读体味。其中一个教学片段是这样的:

生:我喜欢的句子是:“班长马宝玉受伤了,子弹都打完了,仅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师:追问你为什么选这句读?你朗读的成功经验如何?

最终,让学生归纳学习方法,有感情朗读。经过读学生把心中的疑问提出来:为什么马宝玉要夺过他的手榴弹?为什么要用石头砸?……还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自选一个镜头配上动作边读边演。整段的教学教师没有做任何繁琐的分析,这种开放灵活的形式给了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空间,课堂上充满生动和乐趣。

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陈教师这节课不但注意指导学生朗读,还教给学生“初读想象画面-----品读体会感情”这一读书方法,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着眼未来”的精神。如在指导学生朗读“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这一句时,陈教师注重了学生自读自悟,摈弃另外传统了解析方法,经过品读,让学生体会出这是亿万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在指导学生读好课文上,陈教师更是下了功夫,如在指导朗读“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砸去。”这句时,陈教师注意把学生调入情景中,一边播放录象一边说:同学们,你们瞧,无恶不作的敌人正爬上来,此刻你就是五壮士,应对着这样的情景,你该怎样读?这样一点拨,学生的内心就能与当时的情景相通,读的劲头更高了,真正从读中领悟感情。

小学语文改革方向“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陈教师这一节课在最终安排了背诵第五段,至于怎样背才能记得牢:一是抓住重点词、二是经过想象画面。这体现了注重学生的积累,让学生记得住。让学生用成语概括五壮士的英雄形象,还安排了学生对五壮士说心里话这一环节,无疑是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注重了学生的表达迁移。教语文实际上就是让学生能动地把课文的规范语言内化为自我的语言过程。学生内化语言的过程就要靠读悟积累的。

学完了这篇课文,陈教师让学生给自我布置作业,这也是自主学习的一个体现。不但给学生留一个学习的空间,更有利于不一样程度的学生的发展与提高。如果能将这项工作扎扎实实地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对提高中下生的发展更有帮忙。

综合这节课的情景,本人还提出几点提议:

1、这节课读的形式比够多,但读的分量和深度还不够。如品读第四段时,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五壮士的形象,应抓住关键句子“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砸去”和班长马宝玉的动作、神态、语言描述的句子让学生反复去品读,经过品读去体会情感。这样扎实抓好这个段落的导,再过度到第五段的放,就自然得多了。

2、整体感知课文资料这个环节还不够扎实。如读完一个部分可否让学生说说这个部分的主要意思,尤其是中下生有机会给他们多点学习的机会,检查他们课堂对知识的掌握情景不是比课后补课更好吗。

3、讨论是否要抓扎实,应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讨论有关的资料,这样收到的效果也许会更大。

小学语文评课记录篇十二

《母鸡》是老舍先生的又一篇歌颂母爱的佳作。描述了作者对母鸡看法的前后变化,文章前半部分先写了作者厌恶母鸡,因为它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与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述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本文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下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

我重点评价周教师在第二课时教学中所呈现的优势和不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周教师这节课朗读形式多样,有初步品读,语句悟读,教师范读,升情齐读,并在读后给予鼓励性评价,逐步引导学生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感情朗读。如:1.经过范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去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口语化、平实性、生动性。2.在学习第九自然段时张教师引:天下的母亲都是伟大的,无论是我们自我的母亲,鸡的母亲,还是所有有生命的母亲,因为——学生齐读“一个母亲决定就是一位英雄”;读出对母亲的尊敬来,再读;读出对母亲的景仰来,再读!这三次齐读便将“母爱”的主题突出,而对母亲的尊敬之情也步步升华。3.在课堂中随处可见抓词品读,如“这真是一只装腔作势的母鸡,让人难以忍受,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吧!”,“它不敢对抗公鸡,却欺侮老实的鸭子,试着读一读,读出这只没有鸡性的母鸡来吧”等等。这样在课堂上重视读的实践过程,在琅琅的读书声中使学生获得了情感体验,激发起对母亲的敬意,对母爱的'赞美,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感悟文章,很多时候不在字面意思,而在文字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如何引领学生读出文章背后的那份情、那份爱、那颗心、那种味呢?周教师紧紧抓住了重点词句作为中介:如“它咕咕地叫,仿佛在说些什么?”让学生想象感悟鸡母亲的慈爱、不辞辛苦地为孩子无悔付出,让人感动;再如:抓住一个“挤”字,生成这样的画面:一只鸡母亲张大自我的翅膀,将儿女紧紧围拢在她为孩子们准备好的保护伞下,一只、两只……不怕风吹雨打,不怕夜幕黑暗,有了鸡母亲宽大的翅膀,小鸡就获得了安全,获得了温暖,生活在母亲翅膀下的小鸡们是多么幸福啊!;还有:“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使用顶尖锐、顶凄惨的声音大声啼叫,仿佛在说些什么?”经过想象去感受鸡母亲的焦急及它的职责感。当这些平面的文字在教师引导下经过想象生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主体的场景时,学生投入其中,感作者所感、想作者所想、歌作者所歌、颂作者所颂,于是,文字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就在想象的召唤和引领下喷涌而起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周教师紧紧抓住课堂40分钟,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①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厌恶母鸡的原因和哪些事情改变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时,反复出现了“这真是一只的母鸡”和“这真是一只的鸡母亲”,学生经过补充把话说完整,既训练了语言思维,也加深了对文章资料的理解。②“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教师要求学生“请你也用夸张的方法来谈谈,如果不是聋子听到会看样?”经过模仿夸张语言,让学生体会这只母鸡真的让人忍无可忍。③“我不敢再厌恶母鸡了”与“我不再厌恶母鸡了”两个句子比较,虽一字之差,经过学生感悟,理解了一个“敢“字表现老舍先生不仅仅不厌恶母鸡了,并且对母鸡还有了尊敬之情。我觉得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都应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这才能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不足之处:

一、学生在进行说话训练时,句子有毛病,教师没及时进行纠正;

二、有些地方问题设置太细,没有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有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痕迹。

小学语文评课记录篇十三

一、美丽的小兴安岭

(一)导入:(8:00)

1、欣赏一幅小兴安岭森林的图片,请同学说一说“图上的树木多不多?”(学生回答“千千万万”“数不清”“像绿色的海洋”)

2、连续欣赏几幅图片说说怎么样板书美丽的小兴安岭。

3、观看录象资料。(8:09)

(二)学习课文

1、集体学习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并与同学交流。(8:13)

(2)投影出示文中的词语,检查朗读。

(3)指名朗读描写春天的部分,其他同学画出所描写的景物。

找出文中描写很美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

指导理解“抽出”

(4)总结本段的学习方法。(8:18)

2、小组学习其余部分

(1)投影出示学习要求。

(2)分小组学习描写夏、秋、冬部分的内容。(8:20)

3、交流讨论

(1)指名回答夏、秋、冬描写的景物。(投影出示表格,添表)。

(2)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指导理解。

(3)如果要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在什么季节?

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朗读课文。(8:35)

一人朗读,配乐,其余同学观看动画。

(四)深入理解课文

1、板书花园、宝库

2、思考: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花园、宝库?

(五)作业:可以写写自己的家乡。

点评:

这节课老师通过图片、录像、课文等多种形式来使学生认识美丽的小兴安岭,使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景色、物产有了深刻的印象。老师先带领学生一块分析描写春天的部分,并总结出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分小组来学习课文的其余部分,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讲课过程中还设计了几处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语句,让学生选择会在什么季节去小兴安岭旅游等环节,都体现了老师重视学生的学习感悟,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导入部分的录像资料只是让学生看了一遍,看完就过去了。我觉得这个地方应让学生根据预习的情况,联系录象资料来说说小兴安岭有哪些景物,给自己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然后再去理解课文。在第三个环节配乐朗读并让学生观看动画课件时,课件的内容并不能和课文完全相符,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这里可只留背景音乐,让学生边听朗读边去想象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

在最后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和感悟上,还缺乏进一步的提升。小兴安岭向人们奉献出了丰富的物产,作者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没有引导学生去体会,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小学语文评课记录篇十四

《我是什么》这节课是语文二年级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讲的是水在不同气候下的变化。课文浅显易懂,学生很感兴趣。本节课除了让学生学会要认识和会写的字之外,还要学生明白一个道理,有些事物是随着它所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在教学本节课时,裴老师教态自然,语言儿童化,非常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与学生交流亲切,普通话标准,课堂应变能力强,体现了教师很高的基本功和个人素质。现简单谈谈听课后的感受:

本节课的导课,采用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老师运用“猜猜我是什么?”的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通过亲自去摸,用语言表达自己所摸到东西的特点。课堂上学生积极性高,都想来亲自摸摸这个东西是什么,这时候老师适时的激发:只有勇敢的小朋友,才能摸。这样同学参与的积极性更高了。这样的导课不光是学生,就连听课的老师都觉得想知道这节课到底想干什么,从而迫不及待的听下去。这是本课的一个亮点。

对于整篇课文的处理,裴老师采用了分自然段带问题来学习的方法,一环扣一环,非常紧凑。过渡自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学完第一自然段后,老师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水还有哪些变化?”同学异口同声地说:“想!”这时候老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聚精会神的听。老师说:“请同学们画出描写水变化的句子。”过渡自然,要求明确。

本节课还有一大特点是指导学生朗读充分。特别是读那些描写水变化的句子时,反复让学生说,读,很多学生能不看书说出水的变化来。对于读的不通顺的句子老师也能相机指导,另外多样的朗读形式也让同学们尽头十足,一节课下来,学生自由地选择他们所喜欢的来读,期间,课堂中充满了想象,充满童真。他们敢于问,敢于想,敢于说,敢于评。完完全全地走进大自然中,用他们的语言去与大自然说话。他们懂得课文写的"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在海洋里跳舞、唱歌。"中"睡觉"是水平静的样子;"散步、奔跑"是水在流动;"跳舞、唱歌"是海水在翻滚及它发出的声音。

新课程标准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由封闭的课堂走向开放,强调活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堂课的教学,既依托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由教师的大问题:’我’会变成什么?如果你是它,你最想变成什么呢?为什么?引出学生对"云、雨、雪、霜……"的喜爱,而产生了许多的小问题:"漂浮"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红袍?我来考考你,那知道雨是怎么来的吗?……整堂课以学生的自问自答为主,教师的点拨、指导,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融入文本,由感而想,由悟而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尽可能的将“唤醒、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理解、体会、体味、感悟”教给学生,整个学习的过程就是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再造想象,对三种自然现象有了十分真切的感受,并通过极具个性化地朗读向别人表达或展示出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融、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激发想象和自主朗读欲望,从而达到理解、领悟、深化的教学目的。这应该就是语文基础的渗透性教学,就是关注学生语感的能力培养,就是“读”与“练”的有机整合吧。同时,教师也真正扮演了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评价语言是非常重要,它总是伴随在教学的始终,贯穿于整个课堂,缺乏激励的课堂就会像一潭死水,毫无生机。而精妙的评价语言就像是催化剂,能使课堂掀起层层波澜,让学生思维的火花时刻被点燃,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评价体现在每个环节中。例如:在摸冰块时,表扬上台摸的孩子:“你真勇敢!”在读完生字、学课文时给学生树立信心:“相信同学们的课文一定会读得很好!”在小组读课文时表扬他们:你们读得可认真了!这些精彩的口头评价,为学生树立了信心,学生学习起来尽头十足。教师始终以真诚的言语,亲切的语调激励的言辞,有效地调控着整堂课。为学生创设了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激起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了学习中成功的喜悦。

总之,这节课构思新颖,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恰如其分的贯穿到课堂中的每个环节,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值得我们去借鉴。

小学语文评课记录篇十五

《说说我自我》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六册语文园地三的习作课。本次习作指导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抓特点,写个性,真实地介绍自我。

口语交际,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的亮点,它摒弃了原先的课程中说话课的重说的表达轻语言的多向交际的教学薄弱点,强调人与人的沟通与交流,强调交际的交互性。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2010年4月7日陈教师所展示的这堂课,正是立足于常态,以一个比较常见的话题“说说我自我”来努力展现口语交际课的一些基本特点。

接下来,我想从口语交际的基本特点的几个方面,来简单地谈一谈今日陈教师所上的这节课,一家之言,值得商榷的地方还请在线的每一位同行多提宝贵意见。

按照口语交际的新理念,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强调的是人与人沟通和交流,仅有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下,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口语交际和过去“听话”、“说话”最大的不一样,就是强调听与说双方互动,尤其关注在交际在过程中的应对本事。过去讲“听话”,不强调听后的反馈;讲“讲话”,就只管说,能够准备好再说。此刻的口语交际,听的人不是个被动的听众,他随时可能变成主动的说话者;说的人也不能只管自我说,要根据交际场合作即兴讲话;听与说双方都是主动的,双方的主角是随时互换的。可见,口语交际对一个人听的本事,组织内部言语的本事,应变和对答本事要求较高。

当然,单向的口语表达仍然十分重要,因为基本的表达本事是进行口语交际的基础,也是口语交际本事的一个方面。单独讲几句话都讲不清,是很难进行口语交际的。所以,从本堂课中,我们也看到了陈教师在口语表达上也是很有层次性的,从观察比较两位同学在外貌上的不一样,到简单说说自我的特点,再到具体说说自我,用上与特点有关的事例,这过程中,学生单向的表达一层层地说清楚,说具体。

所以,单向表达与多向互动交际的融合的训练,在口语交际课中是极其重要的,以实此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交际的过程中来综合培养倾听、表达和应对本事。

必须的情境是学生增强生活体验,激发思维与口语表达的环境条件和动力源,和谐民主的的氛围则是大胆进行口语交流的前提。所以,教学中必须要依据教学资料,尽量模拟社会生活交际实际创设情境,构成良好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情境气氛中产生交流欲望,自由无拘无束地参与。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进行的,口语交际教学也应在生活实际或者贴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这种交际情境有的是现实的,有的是模拟的。口语交际情境最好是现实的,因为在现实的情境里口语交际更有真实感,显得更自然,在模拟的情境中,始终会感觉是在替别人说话,带有表演性,容易给人说假话的印象。创设交际情境能够凭借教材的提示,但教材的提示是有限的,我们要根据教材的提示,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性地设计交际情境,好的交际情境能够激发起学生参与交际的兴趣,让学生明确交际的任务,明确自我在活动的努力方向。

口语交际本事是在口语交际实践中发展的,口语交际教学应做到让每个人都有话可说,每个人都有机会说话。“人人参与”是提高每个学生口语交际本事的保证,而乐于参与本身就是口语交际的目标之一。“人人参与”包括参与活动、参与倾听、参与表达、参与交流。

要做到“人人参与”,就必须实行“点面结合”的组织形式。“点”主要起示范、启发、引导作用,“面”则是给每一个同学创造参与机会。要将个别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性活动结合起来。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规范语言和发展语言往往存在着矛盾。有的教师重视规范孩子的语言,总在纠正孩子的语病,可是越纠正,孩子越说不好,我们应当把规范语言和发展口头语言结合起来,在发展语言过程中规范语言,在规范语言的过程中发展语言。首先应当让孩子“敢说”,大胆说,放开说,然后才谈得上逐步做到“会说”。我们应当结合具体的口语交际活动,逐步使孩子做到不但说话比较清楚、完整、连贯,并且做到听话能听懂话外之音,说话得体,有礼貌,能和谐地进行人际沟通和交往。

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应当适当安排评议的环节,让孩子在评议过程中体会表达方式,自觉规范自我的语言。孩子在口语交际中如果出现明显的用词或语句问题,教师应引导孩子自我纠正,孩子纠正不了的,教师能够提示。

“请大家仔细听,这位同学说得怎样?”这是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请大家评一评刚才这位同学的自我介绍。”这是指导学生在听的基础上学会思考、学习给别人提看法;“别着急,吸一口气,再慢慢说”“你讲的很好,能不能说得再响亮些?”这是对学生口语交际信心的激发和口语交际技能的强化训练。

我想,今日我们的口语交际的这几节课也是我们在口语交际教学上的一次探索,怎样将新课程理念真正地落实到我们日常的口语交际教学中去,为学生的口语交际本事而努力,我们任重而道远。很多教育专家、著名学校都这样提出,小学阶段,让学生练得一手好字,写得一手好文章,说得一口好普通话,是我们小学阶段的的几个重要目标,我想这一口好普通话,当然不仅仅是普通话标准,而是能说会道,能与人很好地口头交际。所以,就让我们这些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们一齐努力吧!

小学语文评课记录篇十六

今日上午听了本镇葛杨杰教师执教的课文《刨豆》,很有感触。葛教师将这篇课文上得十分成功,令学生不仅仅感受到了语文的乐趣,并且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剥豆》这篇文章就一件家务事——母亲和儿子“剥豆”比赛展开叙述,笔触细腻地将一个自信、大气认真的儿子和做事研究周密谨慎的母亲的性格特征刻画得十分鲜明。从中窥见其深深的母爱,不愧是家庭教育的名篇,

葛教师的课有如春风化雨,点滴入心。从我个人的感受来说,至少有以下几个优点值得我学习借鉴:

第一,重点突出,过程清晰有条理。他的课程思路明晰,绝无拖泥带水之感。如开始部分的字词教学简洁明快,省时高效。分段指导十分到位,有画龙点睛之感。随即将重心倾斜至文章的重点部分,使人感受到了他对课的精确把握。

第二,使学生转变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我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例如句式“剥豆时我——是因为——”让学生把对资料的理解转化为句式。这一环节,既巧妙地转变了学习方式,照顾到全体学生,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简化资料的理解。既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又注重了学生的表达迁移。

第三,朗读训练十分成功。

对于母亲有关的四个句子,教师的引导朗读十分成功。以读感悟,做得十分有效。同时在句子中又有重点,如第三句“见他如此投入,我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赛前和赛后,也找出相应的句子来读,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