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一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7个,两条绿线中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作者是怎样写出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
课前准备:
兵马俑资料的搜集、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一起学习《秦兵马俑》。(板书课题)
二、预习展示
1、词语展示
学生展示预习时搜集的四字词语。
(那么,哪些积累了这些词语呢?出示课件)
指名读词语
2、文章结构:总分总
3、过渡句
学生展示:过渡句及作用
你不仅研究了过渡句,还说出了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板书: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过渡:作者又怎样写出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呢?我们先来看第二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
1、学习第2自然段
过渡: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标画出能够说明兵马俑规模宏大的词句。
(1)生交流带有数字的句子
课件出示:带有数字的句子
生交流---师点名写作方法补充材料(建兵马俑的原因、及过程)---指名读---激励后再指名读
(2)生交流后两句
生交流---观看课件图片激情---指名读---齐读---读整段(感受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自学时,你们已经研究了过渡句,让我们齐读这个句子,跟作者一起总结上文,走进下文的内容。
3、学习4—9自然段
过渡:文中向我们展示了哪些兵马俑的类型,作者又是通过哪些语句突出了他们鲜明的个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9自然段。标画批注。
学生默读课文
(1)我们先来说一说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
a、生回答
b、师总结:作者就是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具体说明的。板书:举例子
(2)下面,让我们走近它们,你刚才研究了哪些个性鲜明的兵马俑,谁先来说?
生展示自学成果---师总结方法---再指名读
(3)谁想运用积累的词语来介绍一下你喜欢的兵马俑?(出示图片)
4、学习第10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句。
仔细观察兵马俑,它们神态各异,谁来读这一句话?
指名读---总结方法---再指名读---齐读
(2)仿写。
你能学着作者的样子,继续往下写吗?(有的……好像……有的……好像……)
仿写---展示---修改
(3)谈感受
总结读(本段最后一句话、本段第一句话)---谈感受---读全段
5、让我们带着感受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6、总结读第一段,感受总分总的写法。
秦兵马俑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灿烂历史文化,那么,让我们看看它的具体位置在哪里呢?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
四、总结
很高兴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了兵马俑,我们通过一个个数字、一个个例子,细致的形态、神态描写及合理的联想,感受到了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五、布置作业
1、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民族,课下,请同学们搜集关于秦朝的资料,可以搜集关于秦始皇的资料,还可以搜集其他朝代的历史文物资料。
2、把你这节课积累的好词好句摘抄到积累本上,养成善于积累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14、秦兵马俑 积累
规模宏大 列数字 形态
类型众多 举例子 联想
个性鲜明 神态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二
一、教材解读:
《秦兵马俑》,是状物类散文,采用总分总的思路。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一段强盛辉煌的历史。
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他的陵墓在西安城东30公里处。1974年2月,当地农民在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打井时偶然发现了与真人真马一样大小的兵马俑。从此,一个埋藏了两千多年的地下军阵被挖掘出来,并建成博物馆。秦兵马俑坑系秦始皇的陪葬坑,由一号、二号、三号坑和兵马俑坑组成。展出的陶质陪葬武士俑和兵马俑共计8000个,排列成阵,气势壮观。俑分将军俑、铠甲俑、跪射俑等。坑内还出土有数万件实战兵器,馆内展出秦始皇大型彩绘铜车马。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展示了古长安往日的辉煌,也是长安何以会成为丝路起点的一个写照。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8个),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相关的资料,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解兵马俑的艺术成就。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课文中有关“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章中的作用。通过精读课文,感受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知道课文是如何将观察和联想结合起来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的。
四、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五、总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二】、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条理,引导学生弄清作者介绍的思路。
2、学习课文第一、二段,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感受兵马俑坑的规模宏大,体会课文是如何通过列数据,作比较等形式描述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的。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秦兵马俑
2、读题,质疑:读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的课题,你有什么想要问的吗?
3、解题:“秦兵马俑”中的“秦”指的是秦代,“俑”指的是古代殉葬的偶像。“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和战马的偶像。
4、导读:今天我们将学习这篇介绍秦兵马俑的课文,借此了解秦兵马俑。那么课文是从那几个方面来向我们介绍秦兵马俑的?是用哪句话连接起来的?
二、自读课文,把握要点
1、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是从那几个方面来向我们介绍秦兵马俑的?是用哪句话连接起来的?(划出有关的句子)
三、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朗读,正音。(多媒体出示)
拱形 队伍 军吏 战靴 铜戈擎着 模拟 或立或跪
临潼 鸟瞰 铠甲 发髻 驭手 弓弩 颔首 炯炯有神
战车千乘 翘起 神态严峻 所向披
2、出示成语词语,指名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考解释词语)
举世无双 所向披靡 昂首挺胸 若有所思 惟妙惟肖 南征北战
神态自若 跃跃欲试
(举世无双:人世间没有第二个。形容极其稀有。
所向披靡:所向,指风所吹到的地方;披靡,草木随风倒伏的样子。比喻力量所达到之处,敌人望风溃散或一切障碍皆被清除。
昂首挺胸:仰着头,挺着胸。形容坚定英勇的样子。
若有所思:好象在思考什么似的。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传神。)
3、交流:
课文是从那几个方面来向我们介绍秦兵马俑的?是用哪句话连接起来的?
出示: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3、把这一段的内容用自己的话(一句)说一说。
(学生练说,通过练说,知道可以用不同的表达形式来表达相同的内容。)
如:可以这么说:出土于我国西安临潼的秦兵马俑是举世无双的珍贵历史文物。
五、精读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1、讨论:“宏大”是什么意思?他和那些词语意思比较相近?
(通过比较“宏大”“巨大”“恢弘”,感知“宏大”是巨大而有气势的意思。)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讲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从哪些方面反映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3、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讨论:
幻灯出示:
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8000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
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帅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1)从三个佣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数量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从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数量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3)从兵马俑的阵势上体会兵马俑的气势恢弘。
4、师:当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说?请你说一说你的感受。
5、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第一段。
六、课堂作业
1、抄写默写词语。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精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的重点部分内容:秦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利用媒体课件,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或展示有关的图象资料,让学生真实地了解兵马俑的艺术成就。
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发掘 高超 折服 严峻 神态庄重
健壮 珍品 模拟 雕塑 殊死搏斗
2、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课文除了讲“规模宏大”,还讲了秦兵马俑的什么特点?
二、精讲秦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读课文第4~10自然段,思考:课文写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它们有什么样的鲜明个性?
3、指名读第4 自然段,说说将军俑的个性特征。(将军俑--久经沙场、肩负重任)
4、自由读课文第5~9自然段,填写下面的表格。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将军俑 久经沙场 肩负重任
武士俑 目光炯炯 神态严峻
骑兵俑 勇猛善战
车兵俑 各尽其职
弓弩手 神情专注
马 俑 跃跃欲试
5、小结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6、出示:
“仔细端详,它们神态各异:有的颔首低垂,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对手;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练,好像随准备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近他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
(1)朗读这段话,谈谈自己的体会。
(这一段话,进一步说明了秦兵马俑神态各异,制作精湛,每一件都是精巧的艺术珍品。)
(2)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4~10自然段,体会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三、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出示:
秦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是的。
1、这段话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与课文的哪一部分内容相呼应?
2、你从那些词语中感受到秦兵马俑的珍贵,从那些词语中可以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非凡的创造力?
“举世无双”“享誉世界”说明秦兵马俑的的珍贵历史价值
“惟妙惟肖”、“”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非凡的创造力
3、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总结。
这篇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谈谈读后收获。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附板书:
14、秦兵马俑
“举世无双”、“享誉世界”
(不仅) 规模宏大 (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惟妙惟肖”、“”
《秦兵马俑》教学课件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三
秦兵马俑教学课件
教学要求:
1、认识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想象兵马俑的神态和气势,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4、联系课文内容领会过渡段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阅读课文, 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彩的神态, 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 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 谈你所知道的被称为历史文物的遗迹有哪些?
2、 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使世界对中国古代文明有了新的了解和评价。因此,“世界第八大奇迹”在人们心中早已成了兵马俑的代名词。
二、引导探究。
1、出示自学要求,学生自学。
(1)初读课文:标出小节。
(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难理解的.词语。
2、交流反馈。
3、再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兵马俑的?课文哪句话告诉我们?这句话在文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三、理解课文内容。(展示学习内容)
1、 速读介绍兵马俑规模宏大一段,说说这段有什么特点?
(运用数字加以说明俑坑气势恢弘。)
2、 作者又是怎样介绍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一特点的呢?
(1)小组合作学习:分读作者介绍的不同的俑,填表
种类
特点
外貌
动作
神态
将军俑
武士俑
骑兵俑
马俑
……
(2)说说你最喜欢什么俑,为什么?
(3)交流汇报。
3、重点品读赏析第8自然段。(投影该自然段)
(1)找出这段话的中心句,说说它的作用。
(2)品读,想象。
4、课件展示秦兵马俑。
小结:作者有详有略地介绍了俑的类型,这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品。
四、总结概括全文,激发民族自豪感。
板书设计:
19、秦兵马俑
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恢弘气势)(惟妙惟肖)
举世无双 享誉世界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四
秦兵马俑课件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的识字策略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识记“吏、戈”等字形,读准“干练”“战车千乘”等词语。联系语境理解“所向披靡、惟妙惟肖、举世无双”等词语的意思。
2、在读中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说明事物的方法,了解常用的基本的说明方法,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并体会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3、通过品读关键词句,想象兵马俑的神态和气势,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师:同学们,听说过世界上有八大奇迹吗?哪位同学能说说呢? (学生回答,如果学生不能回答,教师提示。)
师:世界八大奇迹指的是埃及的金字塔、亚历山大港灯塔、爱琴海太阳神像、奥林匹亚宙斯神像、阿尔特米斯月神庙、摩索拉斯陵墓、巴比伦空中花园和秦始皇兵马俑地下军阵。现除埃及金字塔和秦始皇兵马俑保护室完好外。其余六大奇迹已经毁坏。我们来看几张兵马俑图片。
2.教师展示兵马俑图片。
师:同学们,2200多年前,秦始皇动用70多万刑犯,耗时38年,修建自己的陵墓。作为统一六国的皇帝,他在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留下了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板书课题:秦兵马俑:)如今已成为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这个神奇的地下王国看一看吧,读题:秦兵马俑
3.知道“俑”是什么意思吗?
4.“秦”指秦代,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马的偶像。
(二)初步感知秦兵马俑形象
1.齐读课文,说一说你对秦兵马俑有了哪些了解?
2.你们能用一个词说说你所了解的秦兵马俑吗?
(三)整体感知课文
1. 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秦兵马俑?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抓中心句,感知课文结构。
本文的作者是这样评价兵马俑的:兵马俑不仅马俑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形象鲜明。
在文中划出这句句子,想想这是什么段落,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联系上下文看看,课文哪一部分写了规模宏大?(2),哪一部分写了类型众多、个性鲜明?(3-9)
小结:像这样的句子可以帮助我们迅速理清课文层次,并且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感受规模宏大
1.同学们,秦兵马俑是怎样的规模宏大呢?课文的第2自然段做了具体的描述,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找一找文中的哪些句子让你具体感受到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然后小组交流。
2.小组汇报
a、交流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3.让我们走进拱形大厅,从高处去欣赏他们。(出示课件):现在你想说什么?是啊,我们都为兵马俑的恢宏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 齐读) 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宏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1)这是什么句?(双重否定句)
(2)换一种说法: 走进大厅,所有的人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走进大厅,人们怎能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3)师描述:你听,在震天的铁蹄声,八千多个兵马俑组成的秦军军阵浩浩荡荡开始向前挺进。他们保持队形,凝为一体,在向前挺进。这是一支曾经扫荡六国,纵横天下的威武之师,这是一支曾经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的王者之师!
指导朗读:(齐读)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b、交流写法
师: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学生: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 小结:作者用一系列的数字已充分让我们感受到了兵马俑规模之大,为了让我们更准确地了解已发掘的三个俑坑的面积,用了我们熟悉的足球场作比较。
4.能通过你的朗读把兵马俑这种恢宏的气势读出来吗?
学生齐读,读出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气势恢宏。
5.小结:同学们不仅读出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更把我们的思绪又带回了两千多年前那战火纷飞的古战场。这支在地下隐藏了两千多年的兵团,是一支浩浩荡荡、气势恢宏的雄壮之师,是一支军容严整、行动有序的威武之师,是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胜利之师。是他们,在秦始皇的指挥下南征北战、所向披靡、横扫六国、一统天下。下节课,我们将和他们来个零距离的接触,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去倾听他们的心声。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五
秦兵马俑在我国西安的临潼出土,它举世无双,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有六千多个。一号坑上面,现在已经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走进大厅,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鹖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那神态自若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重任在肩。
武士俑平均身高约1.8米,体格健壮,体形匀称。它们身穿战袍,披挂铠甲,脚登前端向上翘起的战靴,手持兵器,整装待发。
骑兵俑上身着短甲,下身着紧口裤,足登长靴,右手执缰绳,左手持弓箭,好像随时准备上马冲杀。
马俑与真马一般大小,一匹匹形体健壮,肌肉丰满。那跃跃欲试的样子,好像一声令下,就会撒开四蹄,腾空而起,踏上征程。
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神态各异:有的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目光炯炯,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好像在听候号角,待命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能感受到轻微的呼吸声。
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人教版《秦兵马俑》课堂教学设计
一 教学分析
(一) 教学内容分析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秦兵马俑》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这篇课文的前两篇课文分别是《长城》、《颐和园》,这三篇课文共同反映一个主题:中国的“世界遗产”。选编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二) 教学对象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秦兵马俑知之甚少,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学生对本课有浓厚的兴趣,具有初步的上网浏览,查找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 教学环境分析
为了更好地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围绕着“秦兵马俑”这个知识点,制作了专题学习网站,主要分为:首页、课文导读、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秦俑文化、交流平台、栏目。
“首页”为学生提供了秦兵马俑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在进行课文阅读前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便于学生在学生课文时将两方面知识有机联系,产生意义的建构,为学习课文作必要的铺垫。
“课文导读”和“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是为学生进行课文学习提供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选择各类兵马俑进行学习,通过图文对照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交流平台”和“秦俑文化”是为学生进行课后拓展提供的交互平台,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方面去深入探究秦兵马俑,将学习的兴趣延伸至课外。
二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感受秦兵马俑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运用网络技术,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和网络中的拓展阅读材料,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 教学重点、难点
(一) 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的话介绍秦兵马俑。领悟作者介绍事物的方法。
(二)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在这间网络教室学习一篇新课文,请看视频(放视频)秦兵马俑。秦兵马俑的发现引起了世人的震惊,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参观了兵马俑后说:“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兵马俑,就不算到过中国”。同学们,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你们看过兵马俑吗?(生谈)没看过的同学也不要觉得遗憾,今天就有机会走进兵马俑,了解兵马俑,欢迎同学们进入秦兵马俑专题学习网站,请先浏览首页,选择喜欢的内容,快速浏览,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借助网络,让学生上专题学习网站浏览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信息资源,初步了解秦兵马俑恢弘的气势和精巧的工艺以及相关的背景资料信息。]
师:好,同学们浏览的非常认真,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汇报。
(二)初读课文
师:我们了解了那么多,课文又是如何向我们介绍的呢?请进入课文导读版块,请根据自学提示大声朗读课文或带上耳机进入情景朗读跟读课文并完成阅读思考。
学生自学课文。
学生汇报。师板书: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三)感悟课文
师:了解了课文的结构,我们就按这个内容进入课文学习,刚才有同学谈到“现在出土的兵马俑坑,其实只是秦始皇皇陵地宫的冰山一角,但即便如此,她所具有的规模已经足以震撼世界了。现在让我们进入规模宏大版块去亲身感受一下吧!
[设计意图:走进文本,品读语言,在学生感受的基础上适时的点拨、启发、引导,提供网络资源,让学生走进意境,构建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的意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大量的图、文资料中全面感知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学生学习。
生汇报:
师:同学们学的很认真,这个环节的`学习任务完成的怎样?(控制学生机)
师:课文描写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生回答
生:我是从图片资料中感受到的。。。。。。。
生:我是从课文中感受到的。。。。。。。
师:从你读出的一串串数字是多么的震撼人心,听了他的朗读谁能解决下一个问题?
师:(指着图片)透过这些金戈铁马、列阵待发的陶俑大军,仿佛让我们又回到了那战争频繁的年代,我们仿佛看到了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正指挥着千军万马进行着统一全国的豪壮事业(点击视频)
师:同学们,秦兵马俑之所以闻名于世,不仅在于他仿真了秦始皇生前浩大的军队阵容,更在于每尊陶俑从服饰装备到神情姿态,在制作上都各具特点,而且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再现了不同军士的喜乐哀愁,现在就请同学们进入类型众多版块,结合课文精彩的描写和大量的图片资料细细品味每一尊陶俑作品的艺术价值,并完成本环节的自学提示。
生学习。
师:课文介绍了哪些兵马俑?
生答
师:你知道作者是抓住兵马俑的哪些方面来写的吗?
生: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有的俑还加上了作者的想象。
师:对,古代的雕刻家们把兵马俑雕的像活得一样,才华横溢的作者又把他们写活了,那我们能不能通过朗读把它读活呢?(能)
师:需要给你们时间练习吗?
生练习。
师:同学们准备好了吗?(控制学习机)
师:谁来读?
生:我读将军俑。。。。。。
师:通过朗读,将军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威风凛凛
师:你从哪个词感受到的?
生:神态自若
师:谁还想读?(点回主页面)
生:我读武士俑(读出了威武凝重)
生读:骑兵俑(勇猛善战)
马俑(读出了马的跃跃欲试)
小结:同学们,作为朗诵家,你们把兵马俑读活了,如果想当一名优秀的解说员向游客介绍兵马俑,就需要我们去广泛的查阅资料了解研究,请选择你喜欢的一类俑进行深入研读,练习解说,开始吧。
[设计意图: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它既是理解课文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感。由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的喜好不同,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马俑等特点不同,各有各的可爱之处,学生的选择就会有所不同,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自主选择,把课堂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宽松民主的气氛中生动活泼地发展。]
生练习。
师:同学们准备好了吗?(点击自我检测)谁愿意给大家解说。
生解说
师:刚才通过同学们的朗读和解说,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座座精美的兵马俑,走进他们,仔细观察,神态各异:有的……好像……(教师引读)
师:有的满脸微笑,昂首挺胸,好像还沉浸在上次战斗胜利的喜悦之中,有的微闭双目,好像在养精蓄锐,为下一场战斗做好准备。
老师还为你们收集了许多不同神态的图片以及许多不同的局部图片,让我们走近他们欣赏吧并完成自我检测。
学生仿写
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这样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自由发挥,个个参与学习,人人奉献思维结果。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发散学生思维,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了预感,既丰富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创新精神。]
小结:是啊!传神的细节刻画,生动的排比句,仿佛让我们看到一位位勇士威武不屈、拼死沙场的高大形象,仿佛让我们听到那一位位威猛的勇士思念家乡的凄婉心声,仿佛让我们感受到那一个个兵马俑背后的血泪和辛酸。千年兵马俑诉说着千古英雄,永远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点击视频)
(四)交流平台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相信你一定有很多感想,让我们进入留言板把你们的所感所想留下来。
生写
生汇报
[学生们此刻是激情澎湃,满肚子的话正无处可说,此刻正好有一个宣泄的途径,同时又对课文的中心有了一个提升。]
总结:是的,秦兵马俑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自豪,小小年纪你们也是我们的骄傲,因为你们利用网络自己学习课文,了解了秦兵马俑,相信你们的收获很大,如果哪位同学想了解更多的秦俑知识欢迎再次登陆我们的秦兵马俑专题学习网站。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六
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二册课文:秦兵马俑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它出土于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
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一号坑上面,现在已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宏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站在队伍前列,像是在指挥身后的军吏和士兵行进。那神态自若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肩负重任的高级将领。
武士俑高1.8米左右,体格健壮,体态匀称。身上穿着战袍,套着铠甲,脚上蹬着前端向上翘起的战靴,头发大多挽成了偏向右侧的发髻。它们有的握着铜戈。,有的擎着利剑,有的拿着盾牌。个个目光炯炯,双唇紧闭,神态严峻,好像一场大战就在眼前,
骑兵俑上身着短甲,下身着紧口裤,足蹬长筒马靴,右手执缰绳,左手持弓箭,随时准备上马冲杀。
车兵俑则分为驭手和军士,驭手居中而立,驾驭着战车,军士分列在战车两侧,保护着驭手。
gong nu手个个张弓搭箭,两眼盯着前方,或立或跪,随时准备将利箭射出去。
马俑与真马一般大小,一匹匹形体健壮,肌肉丰满。那跃跃欲试的样子,好像一声令下,就会撒开四蹄,腾空而起,踏上征程。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它们神态各异:有的微微颔首,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练,好像随时准备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
秦陵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国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二册课文:秦兵马俑说课稿
一、说教材
《秦兵马俑》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状物类的散文,课文一方面用详尽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另一方面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读来使人如临其境。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解读,理解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说教法与学法
在进行教学时,我选择了以默读为主,同时穿插了浏览、自由出声读、齐读、有选择的读、师生读这些读书形式。在这些充分接触文本的基础上,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去想象、感悟、交流。我在教学秦兵马俑的两个不同方面时分别采取了三种不同的学习形式:
规模宏大:默读批划—反馈—感悟
类型众多:默读—有重点的读—感悟—感情朗读—信息反馈
个性鲜明:默读—感悟—想象扩展
三、说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令世界瞩目的秦兵马俑在课文中已经为我们做了生动的描述,因此,激发学生迅速投入到课文的学习就取决于教师的导课。我干净、简单的几句导入语“同学们,38年前,也就是1974年春天,在西安临潼,当人们掘开那厚厚的黄土,发现了一支沉睡了千年的军队。这个发现震撼了整个世界,这就是?”一下子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文的学习中来。
2、板书课题后,迅速解题。问学生:“俑” 是什么?“秦”又指?“秦兵马俑”连起来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此刻,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我的一句追问“秦兵马俑到底是怎样的?中有一句话也可以说是一段话概括得非常好。现在,请大家迅速默读课文一遍,找一找,用笔画下来。”,这样大家积极地读书投入学习。
经过学生的读读、勾勾、画画、写写,他们迅速找到了 “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既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同时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其次让学生根据这句话来梳理文章脉络。
(三)、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a(一)体会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1、(采用默读批划的方法,让学生默读相关部分,并划出能感受到规模宏大的词语或句子,准备交流。
2、交流反馈时,重点指导学生从“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19120平方米。抓住坑总面积19120平方米,与教室面积相比较,让学生动笔做除法,算出大概是教室的多少倍,闭眼睛想象教室面积的10倍,20倍,30倍,50倍,100倍,150倍,200倍,250倍,300倍,350倍,400倍,450倍……能看到边沿吗?能想象到有多大吗?”这句话中感悟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结合课文中的数据“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补充正规足球场的长宽、面积)“八千个兵马俑(和学校学生数;年级学生数,班级学生数作比较)”这些学生熟悉的事物作比较,使模糊的概念清晰化,同时引导学生注意文章所用的表达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3 、出示课件,感受特点(学生在已有感知基础上看视频,进一步谈感受) 。
4、多形式朗读。(点拨,对于表现其特点的词语要着力读出。)
b(一)了解兵马俑的多种类型,感受他们威武的气势。
1、课文介绍了兵马俑的哪几种类型,默读相关部分,找一找。
2、在学生了解了兵马俑的各种类型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阅读喜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类,认真读一读那一段,然后结合自己的想象和同桌交流读后的感受。
c(一)走近兵马俑,感受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精品。
1、走近兵马俑,仔细端祥,会看到什么呢?在文中找一找。指名反馈。
2、默读这一段,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在学生谈完自己的感受后,再次读一读这一段,看看兵马俑都有着什么样的神态,然后师生配合读。通过多次对这段文本不同形式的朗读,挖掘学生的想象空间。
4、还有的兵马俑会是什么样子,它们又在想着什么呢?请学生也用“有的……好像……”来说一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感受兵马俑的神态各异,扩展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教师进行总结:面对这雄伟壮丽的秦兵马俑,你最想感谢谁呢?生发言,师归纳。(引导学生说出劳动人民了不起中国自豪)
(五)、读写结合,布置作业
同学们,老师建议,星期天走出去,游览几处景点,仿照文章写法,完成一篇习作,题目自拟。
四、说板书设计
恰当的运用板书,不仅能加强内容的直观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起到提纲契领的作用。本课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
板书设计: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七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将军俑 久经沙场,肩负重任
武士俑 威武凝重
骑兵俑 勇猛善战
兵车俑 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弓拏手 张弓搭箭,神情专注
马 俑 形体健壮,跃跃欲试
3、朗读有关语句。
4、学习第10节引读
5、小结: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三、齐读最后一段
1、这一段写了什么?与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划出相互呼应的句子。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与“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2、找出两句中的一对近义词。(“举世无双”与“绝无仅有”)
3、体会句中体现出的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流露出的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四、总结课文
1、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规模宏大
19 秦兵马俑 类型众多 举世无双
个性鲜明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八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个生字8个,两条绿线中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课前准备:兵马俑的资料。
教学时间:二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秦,指的是秦代;俑,指古代殉葬的偶像;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刀的偶像。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读准字音,勾划新词,理解词意。
思考:秦兵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三、检查、交流:
1、指名朗读生字、找出新词。
2、意思:享誉世界:在全世界取得(权利、声誉、威望等)。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形容极其稀有。
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昂首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若有所思:若:好像。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跃跃欲试:跃跃:急于要行动的样子;欲:要。形容急切地想试试。
久经沙场:形容参加过多次战斗。
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
身材魁梧:指人的身材长得高大、强壮。
3、朗读词语。
4、指名朗读课文,说每一自然段讲什么意思。
(1)写秦兵马俑和它出土的地方。
(2)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3)写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4)写将军姿态。
(5)写武士姿态。
(6)写骑兵俑姿态。
(7)写车兵俑姿态。
(8)写弓 弩手姿态。
(9)写马俑姿态。
(10)写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11)写秦兵马俑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5、从过渡段入手给课文分段。(将3至10节归并在一起。引导学生用过渡段概括段意。)
四、精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2、这一段在说明方法上有何特点?(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增强直面感受。)
3、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1)这是什么句?(双重否定句)
(2)换一种说法。 (走进大厅,所有的人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走进大厅,人们怎能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五、指导写字
1、老师示范。
2、学生描红。
六、作业
抄写词语 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课文除了写兵马俑“规模宏大”,还写了什么?
二、精读第三段
1、学习过渡句,领会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找出承上句与启下句。兵马不仅俑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自学课文第三段完成表格。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九
[学习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8个字只要认识不要求会写。认识一个多音字“乘”。能够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 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阅读提示]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1974年春天,陕西临潼县的农民在打井时,偶然发现了兵马俑的秘密。于是,相隔二千二百多年,秦代艺术家们的杰作终于重见天日。
秦兵马俑是什么样的呢?有什么特点呢?作者又是怎么介绍兵马俑的呢?同学们,读一读课文就能明白的。
兵马俑规模宏大,场面威武,气势上空前绝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三个坑共发掘7000多件陶俑、100多乘战车、4000余匹陶马、10万多件兵器。坑内出土的剑、矛、戟、弯刀等青铜兵器,虽然埋在土里已有两千多年,依然刃锋锐利,闪闪发光,可谓是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迹。
秦俑以写实的手法,形象地展示出秦始皇统率千军万马、吞并六国,威震四海的雄武神威。将军佣昂首挺胸,站在队伍的前面,像在指挥。他们显得沉着冷静,足智多谋。武士俑目光炯炯,神态严峻,威武刚烈。骑兵佣坚守岗位,坚毅地驾驶着战车,保护着驭手。弓手张弓搭箭,随时准备将箭发出去。这些陶俑乍看一样,表情不一,神态独特,喜怒哀乐、遐想与沉思都有所表现。陶俑的制作细腻,手艺精湛,每个陶俑的发式、神态、衣服、,甚至战袍的扣子,铠甲的编缀都有细微的差异。这在中国雕塑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这篇状物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仔细读读课文,看一看,文章是不是分为四个部分来介绍以上内容的。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写了秦兵马俑的价值和出土的地方。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介绍兵马俑的规模十分宏大。第三部分(第三至十自然段),写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第四部分(第十一自然段)写了秦兵马俑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你还有什么独特的理解?
[字词点击]
本课有8个只识不写的生字。从读音上看:瞰 、弩、颔、髻、铠五个字的音容易发错。同学们要看准拼音,多读几遍,尤其是“nǔ”的鼻音要读好。多音字“乘”的不同读法,可以借助字典看看在什么情况下该读哪种音。
本课中的8个生字,就发音来看,“秦”是前鼻音,容易发成后鼻音;“坑、擎”两个后鼻音的字,要反复多读,争取读准读好;“吏——拟”一个是边音,一个是鼻音。就书写而言,“吏和戈”的间架结构比较难摆,写前仔细看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请用钢笔在书上描红、临写,再与书上的字对照一下,看看哪里还需要改进。
理解本课词语时,可以联系上下文,读中理解,也可给它换个近义词来理解其意思;(举世无双——独一无二),还可以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惟妙惟肖)最常用的方法还是借助工具书。
1 魁梧:(身材)强壮高大。文章指的是将军佣身材魁梧,给人一种冷峻威严的感觉。
2举世无双:人世间没有第二个。形容极其罕见。
3 所向披靡:所向,指风所吹到的地方。披靡,草木随风倒伏的样子。比喻力量所达到之处,敌人溃散或一切障碍皆被消除。
5 昂首挺胸:仰着头,挺着胸。形容坚定英勇的样子。
6 若有所思:若:好像。好像在思考着什么似的。
7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传神。
[疑难解析]
同学们,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抓住书后 的第4题来进行。书后的问题是:“这篇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兵马俑的,是用哪句话连接起来的?”
课文着重介绍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两方面的内容。这两部分是通过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的一句话,即“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连接起来的。这句话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文的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从哪些语句说明兵马俑的确“规模宏大”的呢?
①数据中体会规模宏大。你可以勾画出有关数据读一读,体会它面积之大、数量之多。
②单举开掘的一号坑里兵马俑的数量进一步说明规模宏大。
③兵马俑的阵容巨大和气势恢弘、制作工艺精湛,体会到规模宏大。
弄清了作者的介绍顺序,再次读读,你的眼前一定会浮现出恢弘气派的兵马俑形象的。
文章又是怎样介绍“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呢?你可以逐段精读,列一张表格,就会明白。
名称 书中具体描写的样子及神态 体会到个性特点
将军佣 身材魁梧 头戴军冠 身披铠甲 手握宝剑 昂首挺胸,站在前列 神态自若 久经沙场 肩负重任 沉毅多谋
武士俑 体格健壮 穿着装扮……目光炯炯…… 威武凝重 刚烈豪爽
骑兵佣 上身着短甲……左手持弓箭…… 勇猛善战 坚毅顽强
车兵佣 分为驭手和军士…… 分工明确 各司其责
弓手 张弓搭箭 神情专注…… 随时准备冲锋陷阵
马 佣 形体健壮 肌肉丰满……跃跃欲试 神气活现 斗志昂扬
在此基础上,你再用心地读读第三至第十自然段,会真正体会到:“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从而,由衷地热爱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赞美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深切感受到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品评赏析]
这篇课文着重介绍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两个方面的内容。课文的第十一自然段写得十分精彩,让我们用评注的方法一起来欣赏一下: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它们神态各异:有的颔首低垂,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搏斗;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练,好像随时准备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
1、横线的句子是这部分的中心句。它既对上文作了小结,又对下文的学习作了提引。“极为”放在“精美”的前面,更加突出了兵马俑的举世无双,绝无仅有的地位。
2、“端详”就是仔细地看、细致地打量。这些兵马俑乍一看,似乎一样,但只有精心端详时,才会发现它的细微差异。
3、加底纹的部分,具体介绍了兵马俑的不同神态。作者运用打比方、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加以细描,仿佛让我们看到,那一个个神武的勇士威武不屈的`拼死沙场的高大形象;仿佛让我们倾听到,那一个个威猛将士思乡念亲的凄婉心声;仿佛让我们感受到,那一个个兵马俑背后的血泪与辛酸……正是作者的独巨匠心选择了恰当的观察视角,运用这样的表达方式,让我们读出中华民族的伟大,悟出中国人民智慧的伟大。
4、“……”省去了什么呢?作者留给我们的是思考,是回味,是创造……当你与作者一道思绪驰骋,神游兵马俑,就会用想象的翅膀触摸到兵马俑的神韵,品尝创造的快乐。
[课文链接]
公元前2,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刻,这一年,秦国吞并了其他六个诸侯国后,第一次完成了对中国的统一。在统一中国后,秦始皇统一了货币,统一了文字,统一了法律,统一了度量衡,对以后的中国影响深远。
秦始皇从13岁登上王位,就开始为自己修陵墓。据《史记》记载,当时从全国各地来的艺术家和数以千计的工匠、军官,大约70万人为秦始皇修阿房宫和陵墓,一直修了37年。
曾经主宰一切的秦始皇,也同样归于黄土。他生前喜好巡游,在统一中国后的十年里,五次远途出巡,大部分时间都在车轱辘上度过。公元前2,秦始皇死在路上,只有49岁。入土时,为了防止泄密,数千名参与建陵的能工巧匠被活活坑杀在墓中。
秦始皇自称始皇帝。秦始皇确定最高的统治者的称号为皇帝,而皇帝都称自己为“朕”,皇帝用的大印,专称为“玺”,皇帝下的命令,则叫“诏”。这些,相信同学们在许多的电影、电视作品已有所了解吧!
1974年春天,陕西临潼县的农民在打井时,偶然发现了兵马俑的秘密。于是,相隔二千二百多年,秦代艺术家们的杰作终于重见天日。
你如果有兴趣的话,还可以阅读余秋雨的《藏着的中国》和中国地图出版社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中国游》,也可以翻看我们提供的图片资料。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十
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将军俑久经沙场,肩负重任
武士俑威武凝重
骑兵俑勇猛善战
兵车俑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弓拏手张弓搭箭,神情专注
马俑形体健壮,跃跃欲试
3、朗读有关语句。
4、学习第10节引读
5、小结: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三、齐读最后一段
1、这一段写了什么?与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划出相互呼应的句子。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与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2、找出两句中的一对近义词。(举世无双与绝无仅有)
3、体会句中体现出的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流露出的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四、总结课文
1、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十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8个,两条绿线中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 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 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课前准备:兵马俑资料的搜集。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兵马俑的宏大精美。
教学时间:二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它出土于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让我们一起去神奇的地下王国看一看吧!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读准字音,勾划新词,理解词意。
2、思考:秦兵马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3、指名交流。
三、精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来自: 书业 网)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2、为了说明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课文的语言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增强直面感受。)
3、说说游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
(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1)这是什么句?(双重否定句) (2)换一种说法。
走进大厅,所有的人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走进大厅,人们怎能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四、指导写字。
1、老师示范。 2、学生描红。
五、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 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复习导入。
1、 听写词语 2、 课文除了写兵马俑“规模宏大”,还写了什么?
二、精读第三段
1、学习过渡句,领会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找出承上句与启下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自学课文第三段完成表格。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将军俑 久经沙场,肩负重任
武士俑 威武凝重
骑兵俑 勇猛善战
兵车俑 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弓拏手 张弓搭箭,神情专注
马 俑 形体健壮,跃跃欲试
3、朗读有关语句。
4、学习第10节引读
5、小结: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6、齐读课文第11自然段,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与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划出相互呼应的句子。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与“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找出两句中的一对近义词。(“举世无双”与“绝无仅有”)体会句中体现出的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流露出的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三、归纳小结。
1、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十二
秦兵马俑课件课件内容
重点难点: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课前准备:兵马俑的资料。
教学时间:二教时
教学过程 :
第一教时
一、导入 新课
秦,指的是秦代;俑,指古代殉葬的偶像;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官兵和战刀的偶像。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读准字音,勾划新词,理解词意。
思考:秦兵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三、检查、交流:
1、指名朗读生字、找出新词。
2、意思:享誉世界:在全世界取得(权利、声誉、威望等)。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形容极其稀有。
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昂首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若有所思:若:好像。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跃跃欲试:跃跃:急于要行动的样子;欲:要。形容急切地想试试。
久经沙场:形容参加过多次战斗。
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
身材魁梧:指人的身材长得高大、强壮。
3、朗读词语。
4、指名朗读课文,说每一自然段讲什么意思。
(1)写秦兵马俑和它出土的地方。
(2)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3)写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4)写将军姿态。
(5)写武士姿态。
(6)写骑兵俑姿态。
(7)写车兵俑姿态。
(8)写手姿态。
(9)写马俑姿态。
(10)写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11)写秦兵马俑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5、从过渡段入手给课文分段。(将3至10节归并在一起。引导学生用过渡段概括段意。)
四、精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2、这一段在说明方法上有何特点?(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增强直面感受。)
3、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1)这是什么句?(双重否定句)
(2)换一种说法。 (走进大厅,所有的人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走进大厅,人们怎能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五、指导写字
1、老师示范。
2、学生描红。
六、作业 抄写词语 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课文除了写兵马俑规模宏大,还写了什么?
二、精读第三段
1、学习过渡句,领会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找出承上句与启下句。兵马不仅俑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自学课文第三段完成表格。
兵 马 俑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将军俑 久经沙场,肩负重任
武士俑 威武凝重
骑兵俑 勇猛善战
兵车俑 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弓拏手 张弓搭箭,神情专注
马 俑 形体健壮,跃跃欲试
3、朗读有关语句。
4、学习第10节引读
5、小结: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三、齐读最后一段
1、这一段写了什么?与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划出相互呼应的`句子。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与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2、找出两句中的一对近义词。(举世无双与绝无仅有)
3、体会句中体现出的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流露出的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四、总结课文
1、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规模宏大
19 秦兵马俑 类型众多 举世无双
个性鲜明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十三
秦兵马俑课件资料
《秦兵马俑》这篇文章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分享了秦兵马俑课件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会理 解积累文中的成语。
2、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3、品读第二段,初步学会用列数字作比较等方法来说 明事物的特点。
4、产生积极的民族自豪感。
【教习过程】
一、引导新课课题,激发情感
1.同学们,国庆大阅兵的盛况,你还有印象吗?看着这些图片,你想到了哪一些词语?【人山人海 气势磅礴 规模宏大 雄伟壮观】
正是这样雄壮之师、威武之师保卫了我们可爱的祖国。你们见过一支地下的队伍吗?它在地下沉睡了多年,于1974年的春天,西安临潼县农民杨志发抗旱打井,结果一个镢头下去,竟然发现了世界第八大奇迹——它就是秦兵马俑。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秦兵马俑》,领略它的雄壮、威武。
板书课题,读题。
秦:秦朝。
“俑”是指古代殉葬用的人形或兽形物,多为木制或陶制。
秦兵马俑:给秦始皇殉葬的官兵和战马的偶像。
二、出 示“学习目标”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出 示)
1、学会生字,会理 解、积累文中的成语。
2、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知道课文是从两个方面写兵马俑的。
3、品读第二段,初步学会用列数字作比较等方法来说 明事物的特点。
看着这三个学习目标,你有信心吗?你先学,我再教!让我们一起朝着目标努力。
三、初读感知,学习词语,梳理脉络【第一次“先学后教”】
1.出 示“自学指导一”:
(1)同座位合作,按节次轮读课文,注意在倾听中向同伴学习,诚恳帮助同伴纠正。力求做到正确、通顺。
(2)尝试完成课后练习2。【可以给重要的字注明意 思,也可以说说词语的意 思,至少理 解2个。】
(3)想一想: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兵马俑的?找出关键句证明你的想法。
2.组织交流:
(1)我会读。
鸟瞰 临潼 统帅 战靴 颔首 发誓 气概
身材魁梧 举世无双 享誉世界 规模宏大 南征北战
所向披靡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久经沙场 整装待发
昂首挺胸 跃跃欲试 若有所思 殊死拼搏 目光炯炯
绝无仅有 惟妙惟肖 雄兵百万 战车千乘 神态自若
a.自由读。
b.一行行请学学生朗读。
c.第一行中,用动作表示对“颔首”的理 解。
第二行中“举世无双”找近义词。
第三行中“所向披靡”需要放在文中理 解。
第三行中“昂首挺胸”演示理 解。你能上台演示吗?结合演示前的情境告知“跃跃欲试”的意 思【瞧你们有的已经站起来了,有的抬着头准备往讲台走,有的已经演给同桌看了,这说 明大家都想来试一试。这样的情景就是“跃跃欲试”。你能够用它来说个句子吗?】。“若有所思”逐字理 解,扩展理 解“若有所悟”。
(2)给你时间,选择三个你最想跟同学交流的词语,说说你的学习收获。【如有难处,再次共同解决。】
(3)学习中心句:课文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呢?你是从那句话看出来的?(a)这句话讲了两层意 思,分别是用哪一个关联词连接的。(b)它在文中起什 么作用?【中心句,承上启下的作用,也可以概括上下段落的意 思和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品读第二段,感悟“规模宏大”【第二次“先学后教”】
1.出 示“自学指导二”:自由读课文第2节,从哪一些语句可以体会到它的规模宏大?用“——”画出来,抓住重点词语,想象气势,然后体会着读出来。
2生自学后汇报学习情况:
预设一:抓住数字体会宏大。
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
(1)面积大:“2000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
如果对足球场还有些陌生的话,与我们的校园相比照,我们的校园总面积是26625平方米,也就是比我们的校园小一点点。
(2)数量多:“近8000个”“6000多个”组成巨大的长方形军阵。(同学们,用数字来说 明是说 明文中常见的,但我们读的时候,别让它一晃而过,也应该让它和我们熟知的事物比照一下,就更能体会到它的宏大了。)
请同学们强调着数字来读一读,读出气势来。
预设二:大厅整体的阵容
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1)通过“巨大”这个词语,可以体会到规模宏大。【巨大,就是很大很大。文章本节出现两个“巨大”,重复使用是为了突出兵马俑规模宏大。】
(2)一行行 一列列 长方形军阵(关注叠词的运用。)
(3)“看上去真像是……”是作者的想象。所见+所想,同时反映“规模宏大”
(4)出 示文字,指导朗 读。
六、当堂训练,总结全文。
1.补充习题
一)比一比,再组词
二)找出课文中的成语写下来,做成一张成语卡片,然后再选择合适的成语填空。
四)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从课文中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想一想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2.总结。课文从规模宏大,个性鲜明,类型众多两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秦兵马俑。我们从具体的.数字和作者有心的比较中感受到了兵马俑规模宏大。
3、你能尝试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来描写某个事物的特点吗?请完成课后练习:我(们)的 (卧室、操场、文具盒等)真 。
反思:
苏教版五下第四单元是由三篇课文、一篇习作和练习4构成,三篇课文分别是状物类散文《秦兵马佣》,说明文《埃及的金字塔》、散文《音乐之都维也纳》;习作要求学生模仿例文《龟山汉墓参观记》写一篇参观记或游记。整组教材的共同点,从内容上来说,展示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民族文化,展现劳动者的勤劳与智慧,从表现形式上来说,都抓住它们的特征,围绕中心词、中心句来写,纲目分明,条理清晰。《秦兵马俑》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再现了中华民族一段强盛辉煌的历史。
本节课展示的是“引导自学”课型。我设计的自学重点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同时,通过两篇课文的对比阅读,了解文章结构及过渡句、中心句、说明方法的使用。个人认为这节课的目标明确,从课堂效果看,这两个目标也基本达到。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也尝试了创新:对比阅读《秦兵马俑》和《埃及的金字塔》这两篇课文,总结这两篇课文在写法上的共同点。当然,课堂上也出现了一些失误。
首先,在总结两篇课文写法共同点的时候,很多同学由于对《埃及的金字塔》这篇课文不太熟悉,在找说明方法和中心句、过渡句的时候,模棱两可,不能确定。《埃及的金字塔》这篇课文我仅仅让孩子读过几遍,并没有深入的讲解。可能部分学生没有熟读,对这篇课文的写作方法还不是很明确。
其次,个人感觉在围绕第一个重点讨论的时候,学生专注于朗读精彩段落,而耽误了一些时间,显得学习后面的第二个自学内容时间有些仓促。其实,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已充分朗读了课文,在第一个讨论提示中这点可以忽略,节省时间为后面的自学内容。
最后,“引导自学”型课堂归根结底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才是整节课的主体,教师仅仅起着引导的作用。综合来看,我班级的小组训练仍需加强,特别是讨论的时候,部分组员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其他意见也是符合或跟随,并没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训练在平时,只有发挥好小组的力量,“引导自学”的课堂才会更加精彩!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十四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时间三教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974年,在陕西临潼县东南秦始皇的骊山陵东侧,发现了三个兵马俑陪葬坑,从中出土了大量刻画精致、形态逼真的兵马俑。
这便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的秦兵马俑,被人们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介绍秦兵马俑的一篇佳作。出示课题,齐读。
二、看录象,创设情景
1、仔细欣赏。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交流。
2、自读课文,了解大意。选择感兴趣的内容练读,读给同桌听。
3、说说兵马俑给你的印象。
三、学习生字词
1、读带有生字的词语,正音。
2、理解词义,可联系上下文,也可查字典。
3、指名试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四、精读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反映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集体讨论。
(1)从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从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数量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3、朗读前四句,感受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4、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潮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5、读最后一个长句子,前半句讲了兵马俑的恢弘气势,“看上去真像……”讲兵马俑的高超制作工艺。
6、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课文除了讲“规模宏大”,还讲了兵马俑的什么特点?
二、学习第3段
1、提出要求:这一段具体描绘了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它们有什么样的鲜明个性?用笔在文中画出有关的词句。
2、学生自学。
3、同桌交流。
4、集体讨论,交流。
(1)从“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站在队伍最前列”和“神态自若”的描写中,感受将军俑“久经沙场、肩负重任”的特点。
(2)从“体格健壮,体态匀称”及穿着装扮,手持各种武器,“目光炯炯,双唇禁闭,神态严峻”中,体会武士俑威武凝重的特点。
(3)从“上身着短甲……左手持弓箭”中体会骑兵俑的勇猛善战的特点。
(4)车兵俑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弓手张弓搭箭,神情专注;马俑形体健壮,肌肉丰满,跃跃欲试。
5、在学生充分交流,发表意见后,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自由穿插。
6、小结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1)读第10自然段,填空:仔细端详,神态各异:有的–———,有的————,好像———;……
(2)用“有的……有的……”和“好像”练习说话。
7、指导有感情朗读4~10自然段,体会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三、学习过渡段
1、这篇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兵马俑,这两方面是用哪句话连接起来的?
2、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句话的作用。
(1)这句话包含了哪些内容?
(2)句子前半部分是说兵马俑规模宏大,后半部分是说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3)这句话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造句。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这篇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兵马俑,这两方面是用哪句话连接起来的?
2、过渡段在划分段落时一般是划上段还是划下段?
二、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分段。
(1)2~10自然段讲了兵马俑的哪两个方面?
(2)按两个方面给2~10自然段分为两段,过渡段是划上段还是划下段?
2、概括段意。
第一段:总领全文。
第二段:写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第三段:写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第四段:总结全文。
三、学习一、四段
1、指名读第1段。
(1)“举世无双”、“享誉世界”是什么意思?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说明了秦兵马俑的价值怎样?
(2)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指导朗读,抓住“举世无双”、“享誉世界”体会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以及为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3、齐读最后一段。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和文章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
4、总结。
这篇课文生动的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四、有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19秦兵马俑(举世无双享誉世界)
(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勇气概
(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个生字8个,两条绿线中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课前准备:兵马俑的资料。
教学时间:二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秦,指的是秦代;俑,指古代殉葬的偶像;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刀的偶像。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读准字音,勾划新词,理解词意。
思考:秦兵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三、检查、交流:
1、指名朗读生字、找出新词。
2、意思:享誉世界:在全世界取得(权利、声誉、威望等)。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形容极其稀有。
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昂首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若有所思:若:好像。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跃跃欲试:跃跃:急于要行动的样子;欲:要。形容急切地想试试。
久经沙场:形容参加过多次战斗。
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
身材魁梧:指人的身材长得高大、强壮。
3、朗读词语。
4、指名朗读课文,说每一自然段讲什么意思。
(1)写秦兵马俑和它出土的地方。
(2)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3)写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4)写将军姿态。
(5)写武士姿态。
(6)写骑兵俑姿态。
(7)写车兵俑姿态。
(8)写弓手姿态。
(9)写马俑姿态。
(10)写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11)写秦兵马俑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5、从过渡段入手给课文分段。(将3至10节归并在一起。引导学生用过渡段概括段意。)
四、精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2、这一段在说明方法上有何特点?(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增强直面感受。)
3、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1)这是什么句?(双重否定句)
(2)换一种说法。(走进大厅,所有的人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走进大厅,人们怎能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五、指导写字
1、老师示范。
2、学生描红。
六、作业抄写词语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课文除了写兵马俑规模宏大,还写了什么?
二、精读第三段
1、学习过渡句,领会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找出承上句与启下句。兵马不仅俑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自学课文第三段完成表格。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nuenian.com/fanwen/qitafanwen/60ac672c46411a1b3f873235fc6a7d0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