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其他范文

假分数带分数互化教学反思(大全七篇)

假分数带分数互化教学反思(大全七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假分数带分数互化教学反思篇一

例9通过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把分数化成小数的需要,再教学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这里,改进了过去只介绍单一的一般算法的做法,让学生在不同方法进行比较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学生在四年级下学期学习小数的意义时,已经知道小数表示的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实际上就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

利用这一基础,教材通过例10,教学小数化分数的方法,即根据小数的意义,直接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化简。

在教学中

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关注算理,让学生经历依据已有的基础知识导出了方法的过程,有效地促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算法。这有利于减少互化时的差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些常见的分数、小数互化值,在现实生活中,以及进一步学习中经常会用到。因此,我们一方面反对过度训练,死记硬背;另一方面又应当提醒学生有意识地通过练习,逐步记忆1/2与0.5,1/4与025,1/5与0.2,1/10与0.1,1/8与0.125,3/8与0.375,5/8与0.625,7/8与0.875等互化结果。这样既有助于提高练习的有意性和意识监控,也有利于增强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不过我想这一课时能不能在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通分知识学生掌握以后再来学习,这样解决问题的策略更多,分数与小数互化的知识体系更全面些。

假分数带分数互化教学反思篇二

今天教学了《分数、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下课铃声一响,就给我的一堂课判了个死刑,小结如下:

由于本堂课教学是将“分数、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知识融于实际应用中,所以对于数量关系的分析比较清楚,特别是对出勤率、发芽率、合格率等,谁占谁的百分分之几,学生理解比较好,也正好弥补了上节课小曾老师的缺失。

1、对于4/6≈0.667=66.7%,为了教学表示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我首先写成4/6=0.666≈0.6667=66.7%,然后我再板书成4/6≈0.667=66.7%,显然步骤上有画蛇添足之嫌,学生反而不知该咋办了。

2、“将小数点向右移两位,再添上%”强调得不够。

3、对于小数化百分数讲得过多,所以教学“百分数化小数和百分数化分数”的份量不够。

相对而言,这部分内容是比较容易的,却是近阶段以来教学最糟的一次。下节练习课时弥补了。

假分数带分数互化教学反思篇三

百分数和小数、分数的互化的教学在教材上把它们安排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第二课时学习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教学上安排的内容不太复杂、教学环节清楚,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我觉得学生完全可以再一节课中掌握这些知识,所以我将教材上安排两个课时的内容整合为一节课。

本节课的设计也正是围绕三者之间的联系进行教学的。通过比较大小来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层次上,我将本节课要学习的新知分为两大板块来进行教学。第一大板块为百分数小数的互化,第二大板块为百分数分数的互化。教学目的清晰明了。

如学生在学习小数转化百分数的过程中,汇报时有的学生利用小数的意义,联想到百分数的分母固定为100,进而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达到解决小数转化百分数的目的。也有的学生根据百分数和分母是100的分数的联系,想到小数化百分数,直接将小数点往右边移两位并添上百分号。学生汇报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小数和化成的百分数,比较小数化百分数的两种方法。通过比较学生发现,把原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两位,再添上百分号,将小数化成百分数的这种方法直接好用。在这个知识的学习中,学生经历了思考,反馈,讨论,并进行比较、分析,最终得出小数化百分数的最简方法,从而完成小数转化百分数的新知构建。

课堂上,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能更好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尽情地发挥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当每一位发言的学生在说出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方法时,我又适时给予表扬,学生的表现欲将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争相发言,使课堂不致冷场,激发学生想说、敢说、愿说,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再通过各种方法的进行比较,从而达到统一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规律,最终达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但是,由于教材安排2课时的教学内容,我利用1课时教完,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由于课前的考虑不够细致,使得教学上有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老师在教授分数化成百分数时,对中下学生的学情考虑不清楚,在练习过程中过快的省略了中间部分的过程,一部分学生接受较快,但那是还是有极少部分的学生在解决时,省略过程遇到了少许的空难。老师在教学中还要更深入的了解学情。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吸取本节课的优点,努力克服自身存在的缺点,注意把握好教学中的一些环节,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学生的学习得到升华。

假分数带分数互化教学反思篇四

充分的复习是唤起孩子沉睡记忆的良方。因此,在复习导入环节,我设计了三个练习题,均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而且不是一味要求学生死记更背出来。我采用的是算式的形式让学生一目了然。使学生对小数的意义,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都有了一定的复习。让学生在做中唤起记忆,在练中得到巩固,在思考中得到提高。这种唤起式复习题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地应用,为学生学习新课扫清障碍,教学中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我采用认知冲突的方式导入,利用学生生活的场景:比比谁的看书时间多。学生在认知上遇到了冲突:既有小数又分数,怎么比较大小。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个个跃跃欲试。

新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中思考问题,在合作学习中探索方法,在巩固深化后,能够实践应用解决问题。教学中引导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利用旧知自主学习新知识,充分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例如:我引导学生完成例1的解答后,指出这是用计算的方法把小数化成了分数,那给你一个小数能不能快速地把它化成分数呢?接着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工作纸,使学生在一步步的探索中体验到分数与小数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大胆尝试转化结果,并总结规律。新《课标》中强调学生对知识体系的理解和构建过程。

因此,在学生的工作纸中我设计了请分别用小数和分数表示图中涂色部分。使学生充分参与,观察思考。运用数形结合,使学生由表象到抽象,形象具体地体会到分数和小数的对应和互化关系。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从而使学生在阶梯式的探索中逐步构建出小数化分数的模型。强化了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如:在教学分母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分数转化成小数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写转化结果,然后总结规律;这个分数让学生自己先尝试,部分学生先把分母不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分数,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转化成分母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分数,然后再把分数转化为小数。谁还有不同的方法?于是引导学生另辟蹊径,说出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分数转化成除法,用分子除以分母得到小数。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讨论、总结等,明确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整个课堂在学生主动学习、认真探索的活跃气氛中进行,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还体会到了我教人人,人人教我的乐趣,在受到团结合作教育的同时,也得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分数和小数比大小时,有学生想到把小数转化成分数再比大小,也有学生想把分数转化成小数再比大小,这时恰当引导学生对比,让学生自己发现,把分数化成小数后再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方便,而且简单。

不足之处:

1、工作纸的设计不够理想,如果能把千分之几的分数也用图形呈现出来就更好了。

2、在互动学习中放的不够,由于时间限制,学生没有充分交流,因此效果不佳。

3、教师对学生能力估计太低,练习中提高题的梯度太小,优等生感到有些乏味。

假分数带分数互化教学反思篇五

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所以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从以下几点进行教学:

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创作者,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举出分数,借助计算器去验证。这样使学生在验证中得到结果。在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的基础对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教学中,我不断地引导和提出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与什么有关,让学生去讨论,从而得到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与分母有关,引导学生进行第二次论证,哪些数作为分母能化成有限小数,在不断地验证中使学生明白分母与2、5有关,建立了初步的特征,这样学生各抒己见,气氛相当热烈,使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通过验证,发现了知识的真理,体验成功的喜悦。

新课标指出:“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对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认识到归纳出特征,都是环环相扣,非常自然。

教学中,得出能化成有限小数的特征后,让学生去练习时出现3|15,分母的质因数包含3,却能化成有限小数,与归纳出来的结论产生了矛盾,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特征的前提是最简分数。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重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老师真正做到了课堂上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上,孩子们充满着情趣向一个又一个的数学“高峰”攀登,体验到了数学的内涵美。

假分数带分数互化教学反思篇六

策略的学习关键在于“悟”。也就是说对于策略的教学更强调让学生感悟和体验,只有真正地充分地感悟和体验,才能实现对于策略的“悟”。本课,我带领学生从提出问题到研究问题到解决问题到归纳总结,较充分地经历了体验与感悟的过程。

假设策略的本质是对于一个新问题通过对其答案进行假设,然后通过调整逐步逼近正确答案,最后把答案给“找”出来,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它体现了一种逐步逼近的思想。也就是对于假设的策略来说,假设只是一个引子,其根本应该是调整,是通过调整来“找”出答案。因此,对于假设策略的体验与感悟应该以调整为重点。而对于调整,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与生活接触较少,没有什么感性经验,如果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来尝试解决,不仅耗费时间和精力,而且也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本课对于调整,设置了比较多的渗透,以帮助学生体验调整的策略。

对策略的体验要经历过程,只有在过程中学生的体验才丰富深刻。本课,在提出问题后,先是让学生自主解决,然后重点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考过程。或是从都是大船想起,或是从都是小船想起,或是从一部是大船一部分是小船想起,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想起,都让学生充分展示调整的过程。重点让学生结合直观图感受为什么要把大船换成小船,为什么要把小船换成大船,以及因为“换”带来的人数的变化等。充分展开这个过程,可以使学生比较深刻地感受到调整的目标,调整的方向,调整的意义,进而形成策略。

虽然策略的学习关键在悟,要多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但这并不因此就否定或削弱总结与概括的作用。事实上,必要的总结、归纳与提炼对于学生形成对策略的清晰的认识,建立策略模型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课,当学生经历了铺垫渗透,探索感悟两个环节后,对假设的策略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时就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提炼。重点让学生明确两个方面:一是假设策略的基本结构,就是假设→调整→检验;二是运用假设策略的注意事项,就是无论是假设、调整还是检验,都要符合题目中的条件。通过这样的归纳与提炼,学生对假设的策略就有了整体的认识,从而可以在解决问题中实际正确地运用假设的策略。

虽然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假设策略的运用方法,能够正确地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但这并不一定就代表着学生都真正掌握了假设策略的精髓。假设策略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不仅仅是“鸡兔同笼”类的问题,而教材中提供的练习几乎都是同一类型的问题,在课堂上解决类似的问题,学生就算不甚理解也可以依样画葫芦,如果实际问题存在的情境稍微复杂一些,学生是否还能够选择假设的策略并正确运用?学生是否能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正确运用假设的策略?学生是否能主动地自觉地使用假设的策略?这些,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总之,数学的学习,对学生来说,能使其终身受用的,绝不仅仅是知识,数学思想方法获得是更重要的.我想这也许是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目的所在吧。

假分数带分数互化教学反思篇七

一、学生的认知起点在哪里

学生认知起点的定位,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因此,教师对学生认知起点的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探索一个既约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分母只含有素因数2和5。第一次和第二次试教,学生都不能找出一个分数化成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跟分母有关?我想,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给学生一个好的认知起点。学生都选择:“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化成小数,老师也没有要求学生用第二种方法化成小数。一个有限小数都能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这是学生探索这个规律的认知起点,而他们没有这个起点,如何让学生探索这个规律呢?课后黄老师向我指出这个问题。重新备课,所以在后来的课中

我请学生用二种方法把分数化成小数并板书。给学生建立好了认知起点,学生很快就感悟到分数化成有限小数跟分母有关。

二、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课后有部分老师认为,一个分数化成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跟分母有关?直接告诉学生。我认为这还是有待商榷的。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难道我们就这样直截了当的告诉他们吗?数学家吴文俊先生在谈21世纪的中国教育时曾说过的一段话: “学校所给的数学题目都是有答案的,已知什么,求证什么,都是清楚的,题目也一定做得出来。但是到了社会上,所面对的问题大多是预先不知道答案的,甚至不知道是否会有答案。”这就需要老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学会处理各种实际数学问题的方法。课堂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更重要的是需要掌握解决难题的能力,掌握遇到实际问题如何解决的能力。我们应该让学生的视角从狭窄的思维中解放出来,更多地提供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难点,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活动中的各种问题,不断尝试,不断探索,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有钻研透教材,才能预设课堂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活动是可预设,但课堂教学又是生动地、有些是无法预设的。所以我们只有钻研透教材,那么学生才会按照你预设教学活动开展。例第二部分的12个分数都编教材的专家精心挑选过地,不能随便的舍弃。如9/16开始我想这个分数计算的结果是四位小数,学生计算太麻烦就把它舍弃。可后来听了紫阳小学卢老师的课后,我知道其实这个分数是缺一不可的。首先它可以复习我们五上学的内容:怎样判断积的末尾有几个零?(看这个数可分成几队2和5,它就有几个0)所以在课前应做一些分解素因数的题。其次它能化解难点:把9/16用第二种方法化成小数,先要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只要他能把这一题能化成分母是100000的分数。那么后面“一个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跟什么有关?”这个大难题就迎刃而解了,探索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分母只含有素因数2和5。也就水道渠成。课后听了于老师的发言,发现这题还有一点没有挖掘出来。根据2和5派队的个数,我们还能马上知道它是几位小数。这里又可以分成二种情况:第一种只有2或只有5,根据2或5的个数确定小数的位数:第二种有2又有5的,根据个数多的来确定小数的位数。看视很简单的一道题,其实它有三个作用。复习学过的知识,化解今天学习的难点,探索了规律。我想,如果能这样吃透教材,那么怎样生动的课堂都能驾驭。教学任务也肯定能完成,再也不会叫时间来不及,内容太多了。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