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人才工作会议讲话稿题目 人才工作会议程篇一
大家好!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确定了“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人才培养方针。在《纲要》刚刚颁布实施不久,市南区在这儿隆重召开这次人才大会,作为一名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我非常兴奋,也倍受鼓舞!
人才是社会文明进步、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推动力量。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做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决策,人才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科学的人才观正逐步确立。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发展,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
市南教育作为市南的一个窗口,在人才培养方面更是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佳绩。市南教育局为优秀人才成长创设了良好的环境,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多举措促进人才发展,为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作用,搭建了广阔的舞台。我区先后选派优秀人才到国外培训,到华师大、北师大等高等学府进修,到全国知名中小学挂职,将著名专家请到我区示范、指导,与中国教育学会、知名高等学院联手建立教师发展联合体、开放名师课堂锤炼名师、进行名师交流等等,由于领导高度重视和实施的一系列培养措施,在市南这片沃土上成长起了许多优秀人才。在领导的培养下,我也由一名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了一名区、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全国百位语文名师、全国优秀教研员、副校长等,并被聘为了青岛大学讲座教授和硕士研究生导师,主编、参编教材、著作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前不久还成为了全国著名核心期刊的封面人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个人的努力,更得益于市南教育、市南区委、区政府领导的关心和指导,得益于市南区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的大环境。在此,我代表区专业人才,向多年来一直关心指导、辛勤培育我们成长的各级领导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感谢领导对我们的成长所做出的努力!
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全国、省、市的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市南教育局也确定了率先建成现代化教育强区的目标,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真正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实现这一目标,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名专业人才,任重道远。
首先,作为一名市南教育的拔尖人才,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学习与研究,掌握先进的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用广博的知识充实自己,树立“创先争优”的意识,在教学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在工作中追求一流、勇攀高峰,为构建学习型组织贡献力量。
其次,要在工作中不断开拓进取,锐意创新。二十一世纪,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快速发展的巨大动力,而创新所依靠的就是高素质人才。作为专业人才,要敢于承担建设首善之区的重大研究课题,潜心研究、不断创新,努力通过创新快速提高教学质量,为促进市南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智慧。
再其次,要在工作中起示范带头作用,当好表率。作为一名学术带头人,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争当学习、研究的表率;争当提高教学质量的表率;争当多出工作成果的表率。同时,要起到传帮带作用,帮助带动区内更多的教师尽快成长与成才;促进市南教育快速全面和富有特色的发展。
最后,要立足本职,无私奉献。我们从事各项工作,没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就难有建树、难攀高峰。我们不仅要成为业务带头人,也要成为政治坚定、情操高尚、团结协作、拼搏奉献的楷模,更要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多出佳绩、勇攀高峰的表率。在探索中寻求科学的真谛,在创新中创出更多的效益,在工作中提升生命的价值,使自己真正成为政治思想过硬、专业技术精湛、创新能力一流、社会贡献突出的拔尖人才,为市南的发展,为国家的腾飞,贡献聪明才智。
相信,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区一定会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优秀人才队伍,为建设国际化的首善市南增光添彩。
最后,再次感谢各级领导和同事们对我们的关心、厚爱和帮助!
人才工作会议讲话稿题目 人才工作会议程篇二
经省委组织部主要领导同意,这次由各市委组织部人才处(科)长参加的片会,是省、市两级组织部门增设人才工作机构后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总结交流各市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情况,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全省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任务;二是各市委组织部做人才工作的同志见见面,互相认识一下,以便今后加强横向联系和沟通,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不断推动人才工作向前发展。这次片会在沈阳召开,主要是考虑在中央提出新世纪新阶段要建立人才工作新格局以来,沈阳市起步快,抓落实,工作卓有成效。今天上午,向辉同志介绍了沈阳市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其他市也都交流了情况和经验。听了以后,很受鼓舞,很受启发,相信通过这次会议,对全省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下面,受骆部长、蔡部长委托,结合各位交流的情况,先把去年以来全省人才工作进展情况向大家作一简要通报,然后就今年重点工作和组织部门如何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的问题,讲几点意见。一、关于去年以来全省人才工作进展情况
去年,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重大战略,推动辽宁全面振兴的开局起步之年,也是人才工作理论创新、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工作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进入新纪元的标志性一年。在理论创新上,中央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思想以及人才的活力取决于环境、人才工作的活力取决于体制和机制等一系列重要论断,为引领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跃升国家战略层面提供理论支撑。在观念创新上,中央提出了科学的人才观,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强调选拔使用人才,要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使我们从长期传统的落后的陈腐观念中解放出来,为新世纪新阶段人才辈出提供了理念支撑。在机制创新上,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相适应,中央提出了党管人才的重大原则,要求各地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为新世纪新阶段开创人才工作的新局面提供制度保证。在工作创新上,20xx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去年4月下旬,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出台了辽宁省人才队伍建设的七年规划和若干政策规定,随后中组部、人事部在大连召开了东北地区人才工作座谈会,并以中央文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东北地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中央和省委在人才工作上采取这些重大动作,史无前例,构成了全面推进人才工作的整体部署,为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一年多来,全省各地各部门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紧密围绕全省工作大局,立足于培养和用好现有人才,积极引进急需人才,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五新上:
第一,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和文件精神取得新成效。去年4月全省人才工作会议之后,全省14个市都召开了规格较高的人才工作会议,省直各有关部门特别是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都相继召开了本部门、本系统人才工作会议或通过党组会、机关干部大会等不同形式,及时传达贯彻会议和文件精神,紧密结合各自的实际进行具体安排部署。各地各部门还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经济社会和其他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制定了人才工作规划,出台了一系列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同时,加强人才宣传工作,努力营造做好人才工作的良好氛围。去年以来全省人才宣传工作,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围绕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去年4、5月份进行了集中宣传;二是去年7月以后,围绕东北地区人才工作座谈会进行宣传;三是今后4月以后,围绕为全面振兴提供人才保障进行新的宣传。在工作中,省委组织部配合中组部组织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要新闻媒体重点宣传了我省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经验和做法,宣传了刘玠等一批优秀人才代表的先进事迹,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反响。省委宣传部组织省内各级新闻媒体通过开设专栏和专题节目,不断加大对人才工作的宣传力度。总的看,全省已初步形成了重视人才工作、宣传人才工作、研究人才工作、做好人才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二,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突破。各地各部门坚持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先导,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充分施展才干的良好环境。在党政领导干部选任制度改革方面,省委办公厅转发了省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组织工作,为加快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组织保证的意见》,在扩大民主、完善考察、加强监督、健全机制和推进人才整体开发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等“5+1”文件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省委组织部在认真总结几年来年度考核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省委管理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暂行办法》及考评指标体系,省人事厅制定下发了《辽宁省国家公务员通用考核标准》,提出各级各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标准,并全面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前公示、任期试用、差额考察、谈话诫勉、辞职辞退等改革措施,全省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不断完善,为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和充分发挥作用提供了制度保证。在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方面,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对企业经营管理者业绩评估、激励监督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的同时,省国资委牵头组织省直有关部门制定了国有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资质评价体系和职业经理人资格评价办法,进一步加大企业内部竞争上岗、社会公开招聘、人才市场选聘工作。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方面,省人事厅围绕推行聘用制和公开招聘,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省有25%的事业单位实行了聘用制,30%的人员与单位签订了聘用合同。同时,大力深化职称改革,全省有12万人通过了考试、聘任等方式取得了专业技术职称,其中为66名引进的紧缺高层次人才直接认定了职称,为5676名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和3650名农村实用人才评定了专业技术职称,进一步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活力。在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方面,省直有关部门制定下发一些政策性文件,进一步完善了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办法,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大力推行年薪制,积极试行期权、期股和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实行了允许专业技术人员兼职兼薪和重奖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等制度,大幅度提高专业技术人才政治和生活待遇。今年春节前,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还分别走访慰问了省内部分著名专家学者,各地各部门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走访慰问活动,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在人才市场配置机制方面,大力加强人才市场的规范化管理,依靠制度创新吸引域外优秀人才来辽宁工作。进一步完善了人才市场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初步建立了东北三省人才工作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机制,全省人才配置市场化、人事代理社会化、中介服务信息化、人才开发专业化的人才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第三,鼓励和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工作迈出新步伐。各地各单位注重靠环境吸引人才、靠事业聚集人才、靠振兴造就人才,为人才资源充分涌流和创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提供了广阔舞台。一是发挥产业和项目对人才的汇聚效应,为优秀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平台。去年,省发改委牵头组织省直有关部门依托我省争取到的两批国债项目和省内各地自行安排的项目,实施了辽宁重大项目人才支持工程,对全省760多个项目的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并配合有关部门引进450名国外专家,组织省内上万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项目建设,不仅为兴建这些新项目提供了人才保证,还集聚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二是加强科研基地建设,为人才创业创新搭建载体。一年来,我省面向全国敞开招收企业博士后41人,全省在站博士后达到321人,比上年增47人。在全国率先设立了民营企业博士后科研基地,首批15家民营企业博士后科研基地已挂牌运行,深受民营企业的欢迎。三是认真组织实施重大引才聚才活动,精心打造辽宁引才平台。去年,我省成功举办了以“招才引智、振兴辽宁”为主题的引进国外专家项目洽谈会暨新技术展,签订引才引智合同68个,引进国外专家286人。组织实施了中国海外学子辽宁(大连)创业周活动,500多名海外学子、30多个学子团体和省内外企业、科研、金融机构代表近千人参加了创业周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四是组织院士专家辽宁行活动,初步建立了柔性引才引智长效机制。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配合中央组织部、人事部相继开展了“院士专家辽宁行”和“高级专家辽宁行”活动,期间一些院士专家与地方和企业签订了长期对口支持协议。沈阳市采取了领导与68名专家结对子的方式,直接向专家求计问策。大连、鞍山等市也组织开展了专家学者与企业对接活动,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去年下半年,省委组织部会同中科院沈阳分院,在沈阳举办了“东北之春”人才培养计划启动仪式,计划今后两年为我省培养高层次、实用型人才200多名。通过上述活动,我省一些地区和许多企业与国内重点科研院所达成引才引智的长期合作协议,建立起了柔性引才引智长效机制。
第四,四支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各地各部门围绕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坚持四支队伍一起抓,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整体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一是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大力加强党政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省委组织部制定了《20xx-20xx年全省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和《关于开展“双争双好”活动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意见》等12个配套文件,并着眼于提高领导干部政治业务素质和执政能力,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了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去年以来,全省通过市以上党校、干校和省内外高等院校,共培训县处级以上干部2万人次,其中市厅级领导干部550多人次,还选送500多名干部到国(境)外进行中长期和短期培训。根据中央要求和省委的部署,对市厅和县级后备干部进行了集中调整补充,建立起了1000多人的市厅级后备干部队伍和8000多人的县处级后备干部队伍,为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同时,省委着眼于推进干部交流和配齐配强领导班子,充分运用这次后备干部集中考察的成果,对部分市厅级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充实,使一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工作表现比较突出、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的优秀中青年干部走上了市厅级领导岗位。二是以提高战略决策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为重点,大力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去年以来,省经委、省国资委等部门围绕老工业基地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着力培养熟悉国内外市场、具有较高经营管理水平的优秀企业家。在依托我省高等院校和教育教训基地做好培训工作的同时,在全省组织实施了“企业领导人才境外培训工程”,选派三批重点骨干企业领导人员,参加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境外专题培训班学习和到国外高校、跨国公司接受培训。同时,还采取请进来的办法,邀请国外著名企业家来辽宁讲学、传授企业管理经验。三是以提高创新能力为重点,大力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省委宣传部下发了《辽宁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作实施意见》,提出用5至20xx年时间培养300名宣传文化系统各类别的领军人物和学术带头人。省人事厅、科技厅、科协等部门组织实施了“辽宁省高层次科技创造型人才培养工程”、“二十一世纪人才开发培养国际合作工程”和“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紧密围绕我省重点项目和新兴产业发展,通过科研项目研发、举办高级研修班、出国进修培训等方式,培养高层次领军人才。去年,全省选派20xx多名专业技术人才到国外深造,选拔培养了与一个中心、两大基地、三大产业密切相关的821名百千层次人选,其中入选国家级人选59人。省教育厅为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汇聚作用,启动了“315人才工程”,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培养出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带动一批学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承担一批国家、省级重点培养科研项目。四是以提高技术革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为重点,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去年,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制定了《辽宁省三年3万名新技师培养计划》,在全省实施了技能振兴行动。在充分发挥焊接、数控机床操作等四大培训集团对培养高技能人才重要作用的同时,采取优势优补、壮大扶强的办法,创建各类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大力提高培训水平。各地还注意充分发挥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通过开展技术攻关、创新创效、观摩研讨和技能竞赛等活动,促进岗位成才。去年,全省技师和高级技师分别增加了11000人和800人。各地各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加大了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力度。省农委等部门建立了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机制,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20xx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480期,培训农村劳动力18万人。省人事厅、团省委组织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和大学生志愿者行动计划取得一定成效。目前全省在村大学生人数已达6674人,有1000余名大学生参加了辽西北志愿行动。
第五,人才工作统筹协调工作呈现新局面。全省14个市都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有11个市在市委组织部门专门设立了人才工作机构,配备了精干力量。沈阳、大连、阜新等市在县(市、区)委组织部建立了人才工作机构或相应充实了工作力量。其中,沈阳市人才办定编14人,下设三个处,县(市、区)也成立人才工作机构,配备专职干部61人,兼职干部428人。省直有关部门也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力量的配备,省教育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科技厅、科协等部门都设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一些中直单位和高等院校也设立了专门的人才工作机构。人才工作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省、市两级普遍设立了高层次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去年全省人才工作投入比过去有明显增加。省直部门特别是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人才工作的重大部署,积极完成各自承担的任务,工作不等不靠,并注意通力合作,一个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初步形成。
总之,经过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全省人才工作进入了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新阶段,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的结果,也是各地各部门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也与在座同志的辛勤工作密不可分。
在看到人才工作主流和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一是人才工作进展不够平衡。有些地方和单位,对人才工作有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抓得有声有色,但也有的地方和单位领导重视不够,抓得实,一般号召多,具体措施少,与过去相比,没有什么进展。有两个市目前还没有专门人才机构,有的市虽设了机构,但人员还没有按编制到位,抓人才工作的力量明显薄弱。二是工作重点不突出,思路不清晰,创新性工作比较滞后。还是老办法、老套路,效果不明显。三是对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作用,既缺乏清醒的理性认识,又缺乏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一些地方组织部门和其他部门仍是各自为战,缺乏有效的协调和沟通,没有形成人才工作的整体合力。四是上下沟通联系不够。有的市除省里要的一些情况报送外,常年不向省里反馈情况,对这些地区的情况,我们了解不够。以上这些问题,都有待于下一步我们认真加以解决。
二、关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人才工作的重点任务
关于今年我省人才工作的任务,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20xx年工作要点已作了具体安排,请各地各部门结合各自的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人才工作的总体思路,概括起来,就是必须围绕一个中心、把握两个重点,抓好三个环节,推进四个建设,达到五个提高。
围绕一个中心,就是全省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要紧紧围绕加快振兴老工业基地、努力建设和谐辽宁这一中心任务来研究、来部署、来运作,这是做好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握两个重点,一个重点,就是在工作指导和摆布上,要以深入贯彻落实中组部、人事部召开的东北地区人才工作座谈会和中办发[20xx]22号文件精神为重点,按照省委有关会议和文件的要求,把中央对东北地区人才工作的若干政策措施一项一项地落到实处。从去年底开始,中办发[20xx]22号文件精神提出的一系列措施已经陆续出台,比如选派干部到东北三省工作,支持东北三省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等,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乘势而上,把我省人才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另一个重点,就是在人才队伍建设上,要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推进人才资源的整体开发。高层次人才,包括中高级党政领导干部、优秀企业家、各领域的优秀专家。加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整个人才队伍建设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所以,我们要把“两高”人才摆上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其实,以上两个重点实质上是一致的,中组部东北座谈会和中央22号文件,重点是抓好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使用和开发使用,以此推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贯彻落实中组部座谈会和中央22号文件精神,关键在于把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好,而抓好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就抓住了中央22号文件的重点,抓住了人才工作的重点。
抓好三个环节,就是在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上,要始终抓住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这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培养是基础,吸引是手段,使用是关键。辽宁是人才大省,这就要求我们在人才工作上,首先要立足于培养和使用好现有人才,同时吸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当然,省内各市工作重点应该有所区别,沈阳、大连等市,包括抚顺,重点是把现有人才用好,辽西、辽北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在开发好本地人才资源的同时,重点是吸引各类优秀人才。
推进四个建设,就是要全面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四支队伍建设。如何推进?一会儿我还要重点讲。
达到五个提高,就是通过围绕一个中心、把握两个重点、抓好三个环节和推进四个建设,我省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要努力达到五个提高:一是要提高人才工作服务于全省工作大局的水平,真正做到以人才战略支撑振兴战略;二是要提高人才资源能力开发效率,真正做到大规模培训人才,大幅度提高人才素质;三是要提高市场对人才资源配置的程度,真正做到把优秀人才优先选配到新兴产业和重点企业;四是要提高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能力,真正做到主要靠体制和机制创新走出一条辽宁人才工作的新路子;五是要提高综合协调和宏观指导的水平,真正把党管人才和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按照以上一、二、三、四、五的总体思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第一,以实施党政领导人才培养开发工程为重点,大力推进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在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搞好教育培训的同时,今年要着眼于增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盘活和用好全省领导人才资源,进一步推进党政干部制度改革,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为此,要着力抓好以下七项工作:
一是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党政干部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党政干部制度改革进行全面部署。前段时间,部里集中力量,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借鉴省内外好的经验,经过反复研究和论证,形成若干意见初稿,对扩大民主、完善考察、加强监督、健全机制等方面改革都提出了明确要求,拟于5月下旬提交省委会讨论,然后修改下发。
二是全面推行下一级党政正职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由上一级党委会审议表决制度。省委决定,从今年开始,对省辖市(不含沈阳、大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门和省属本科高等院校党政正职人选,都要经过省委全会表决。全会闭会期间,征求省委全委会成员的意见。为此,我们起草了《实施意见》和九次全会表决办法,在刚刚结束的省委全委会上对6位人选进行了表决。全委会期间,各市也提出要紧紧跟进,全面推行这项改革措施。
三是加大领导干部教育交流和挂职锻炼工作的力度。着眼于20xx年前全省各级领导班子换届和届中调整的需要,制定下发了市厅级后备干部培养教育和管理使用的意见,以实施“后备干部培养工程”为重点,着力抓好“六个一批”,即:根据中组部统一部署,选派一批优秀中青年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和中央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30人左右),同时接收中央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东部发达地区到辽宁工作的干部(34人,挂职22人,交流12人);选派34名优秀年轻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到新疆对口支援;从省、市、县三级党政机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选拔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县、乡、村挂职锻炼;选调一批优秀中青年干部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督导组工作;继续组织辽西北地区、省内发达地区和省直部门选派一批优秀年轻干部进行对口挂职锻炼;从省内高等院校选调一批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研究生到基层培养锻炼。
四是突出抓好县(市、区)党政正职队伍建设。坚持“一主三化”方针,加强发展县域经济,关键在于县级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目前,我省县级党政正职队伍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不稳定的问题。去年省委、省政府出台的人才工作若干政策规定,提出要择优提高党政正职的职级待遇。前段时间,经过反复研究,形成了加强这支队伍建设的意见,对党政完善管理体制,强化激励措施等都作了明确规定,计划在今年下半年下发推进。
五是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一批副厅级党政领导干部和省属企业领导人员。这次公选范围是面向全国公选;公选职位是省直部门副职、省属本科高校副职和省属企业行政副职;为解决“高分低能”问题,计划采取笔试、面试、资历评价和组织考核等方式,对应试者德能勤绩廉进行全面考核,注重真才实学和实际领导能力。因此,这次公选,准备在试题内容、面试答辩以及综合评价等方面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各地也要加大公选力度,提高公选质量,使公选成为选拔任用干部的一种重要方式。
六是研究制定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和标准。这是xx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中组部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用什么样的标准考核评价领导干部,这是一个重要导向。中组部在前段试点的基础上,形成了考核评价办法的初稿,下一步将征求各地各部门意见,准备在年底前下发,明年各级党委换届时启用。省里现在正在调研,根据中组部的要求,结合辽宁实际制定标准。去年已形成了考核的暂行办法,今年要将考核指标体系量化,看得见、摸得着,特别是能够全面客观公正地考核和评价班子和干部,引导干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做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群众检验的实绩。各地也要制定相应办法。
七是以学习贯彻《公务员法》为契机,进一步激活公务员队伍。《公务员法》已经全国人大会通过,明年正式施行。当前,要会同人事部门搞好学习培训,并研究制定有关细则。同时,要做好三件事:一是要研究制定全省公务员“”培训规划,积极争取中央有关部门支持东北振兴的培训项目,大力提高公务员素质。二是要继续全面推行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严格按中办发[20xx]13号文件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竞争上岗,增加了笔试、面试两个程序,要认真执行,否则就违规了。三是要研究制定机关非领导职务人员竞争上岗工作的意见,把竞争机制引入非领导职务人员职务晋升和聘用中来,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
第二,以实施优秀企业家创新创业工程为重点,大力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辽宁振兴的重点的企业,企业振兴的关键在人才。因此,实施人才强省战略,要把企业人才资源优先配置放在突出位置,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和政策杠杆,把优秀人才优先配置到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中去。今年,要重点做五件事:一是实施“千名企业培养计划”,从今年起到20xx年,全省每年重点选拔培养200名左右优秀企业家(含非公有制企业),努力打造优秀企业家群体(由国资委牵头)。二是制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依托省内外高等院校和其他培训阵地,包括境外培训和中央支持东北培训项目,力争在3年内,把全省骨干企业主要领导人员及后备人才轮训一遍。三是要创新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机制。重点是逐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化配置程度。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通过内部竞争上岗、社会公开招聘、人才市场选聘等方式,不拘一格选拔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四是继续深化国有企业分配制度,使企业各类人才的薪酬水平与市场价位接轨。五是要加强非公有制组织人才队伍建设。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辽宁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这就要求体制外人才工作必须紧紧跟上。要按照xx大提出的“两个毫不动摇”的要求,认真研究和解决从人才上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发展问题。各地要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研究,包括体制、机制、市场、培训、政策等,目的是为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证。这方面好的经验、做法请及时反馈给省里。省人事厅重点抓了500家民营企业智力支持工作。
第三,以实施高层次领导人才培养工程为重点,大力推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做好七件事:一是今年要公开评选200名省级优秀专家,努力造就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科技研发能力的各领域领军人才。二是积极配合国家实施的“东北地区人才培养特别计划”和“高校领导赴海外培训项目”,选拔一批装备制造、软件技术和支柱产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到国家科研机构参与科技研发或者组团出国培训。三是积极争取国家优惠政策,在省内部分高等院校增设一些与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相关的学科和专业,抓紧培养机械、石化、冶金、电子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为用中国装备支撑中国制造,实现装备制造业跨越式发展,带动原材料工业升级换代的提供人才保证。四是实施“院校与企业合作工程”。大连组织高校校长与企业直接联系,提供了院校与企业合作的平台。要组织协调一些大企业与科研实力强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强强联合,新建和扩建一批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会同中科院沈阳分院搞好“东北之春”项目研发,兴建一批博士后流动站和工作站。在进一步办好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2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和沈阳、大连2个留学人员企业园的同时,力争把鞍山海外学子创业园建成国家级企业园(鞍山要积极协作科技等部门做好工作,努力争取进入国家队)。五是编制《辽宁全面振兴重大项目需求目录》,搭建项目聚才平台。举办“中国博士人才与辽宁企业项目对接洽谈会”、“辽宁海外学子创业周”等活动,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和智力,实现人才与产业和项目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六是组织院士专家辽宁行、省内优秀专家与项目对接等活动,搭建柔性引智平台。去年搞了两批,一些市也开展了这类活动,今年要继续组织这类活动,完善对接机制,建立长期合作。七是以聘用制和岗位管理为重点,加快转换事业单位用人机制,通过竞聘上岗、公开招聘等方式,逐步实现事业单位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今年要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步伐,与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同步进行。既要积极,又要稳妥。事业单位承担了机关和企业改革的巨大成本,现在事业单位本身推进改革,难度比较大。一是要解决机制问题,二是要解决用人问题,也就是解决人才活力问题)。
下面,我重点讲一下评选省级优秀专家和发挥他们作用的问题。这是今年下半年全省人才工作的一件大事,也是各级组织部门的一项重点工作。考虑到在座的各位同志过去对评选省级优秀专家和拔尖人才工作接触不多,缺乏系统了解,我先把这项工作的有关情况作一简要介绍,然后就几个需要重点把握的问题讲点意见。
评选省级优秀专家和拔尖人才,是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1992年和1996年,省委、省政府先后评选出332名省级优秀专家和青年技术拔尖人才,20xx年10月,省委组织部认真总结前两批优秀专家评选工作的经验,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制定了《辽宁省省级优秀专家评选和管理办法》,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以辽委办发[20xx]38号文件将这个办法转发到各地各部门。省级优秀专家评选办法规定,从新世纪开始,全省每3年评选一次省级优秀专家;对评选出来的省级优秀专家,由省委、省政府进行命名表彰,并享受专家津贴、健康疗养和定期体检等待遇。根据38号文件规定,20xx年评选了100名省级优秀专家,省财政每年支出200万元用于优秀专家享受的各种待遇。
今年下半年评选的是第四批省级优秀专家。与三批评选工作相比,这次在以下四个方面发展了变化:
一是评选数量增加了。考虑到近几年全省各个领域涌现出一大批高层优秀人才,同时国家和省里评选高级专家项目也有所增加,为激励专业技术人才在辽宁全面振兴的实践中奋发有为、建功立业,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四个尊重的浓厚氛围,省委、省政府决定,今年评选的第四批省级优秀专家的人数,由过去的100名增加到200名。这里不包括在辽宁工作和服务的两院院士,根据有关规定,两院院士可直接列入省级优秀专家名单进行管理,享受除省级优秀专家津贴以外的其他待遇。
二是评选条件有所变化。主要是原有的个别奖项现在国家已不再评选,同时又增加了几处奖项,所以评选条件做了相应修改,该减的减下来,该增的增进来,使评选工作更加适应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需要,更加有利于生产和工作一线的杰出专业技术人才选拔上来,列入省级优秀专家队伍。
三是推荐程序有所变化。第三批省级优秀专家评选时,是按照党的隶属关系推荐的,也就是被推荐人选所在单位党的录属关系在各市的,向所在市委组织部推荐,然后再各市委组织部报送省委组织部;被推荐人选党的关系在省直单位的,向省委组织部推荐;被推荐人选所在单位是非公有制单位的,统一由省人才中心向省委组织部推荐。考虑到辽宁是中直单位比较多的省份,而且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大部分集聚在这些中直单位,如果仍按党的隶属关系推荐,一是增加市里的负担,二是不利于同一个单位同一个系统人才层次的科学比较和筛选。比如,鞍钢国有部分党的关系划归省委管理,集体部分党的关系仍在鞍山市委,按党的隶属关系推荐,就出现国有的报省委组织部,集体的报市委组织部,再由市委组织部报省委组织部的现象。这既不便于统一掌握,也不便于比较。推荐时,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然后排出顺序。本单位本系统的专业技术人才,本单位最了解。所以,这次评选第四批优秀专家,改为按照行政隶属关系推荐,也就是被推荐人选所在单位行政隶属各市的,向所在市委组织部推荐,然后由市委组织部将推荐人选列出排序后报送省委组织部;中直、省直单位的推荐人选,由中直、省直单位排序后直接报送省委组织部;非公有制组织的推荐人选,向所在市委组织部推荐,然后由市委组织部统一排序后报送省委组织部。
四是评选与发挥作用要紧密衔接起来。也就是省级优秀专家评定后,要统一组织他们与辽宁振兴的重点项目对接,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也为发挥省级优秀专家作用搭建平台。去年下半年,中组部组织开展了“院士专家东北行”活动,之前我们各个市都提出了不同的项目,由于到辽宁专家院士有限,只安排了沈阳、大连、抚顺三个市。这次省级优秀专家人数多,是辽宁境内的顶尖人才,需要他们在智力上提供什么支持,请各市在去年上报需求基础上,再认真作一研究,然后再送省委组织部。现在就要着手做,省委组织部还要专门下发通知。
评选工作从现在开始,到7月底结束,大体需要2个月时间。为了高质量地做好这项工作,根据部里研究的意见,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把公开、平等、竞争、择扰原则贯穿这次评选工作的全过程,切实把辽宁境内各领域最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推荐上来,列入省级优秀专家队伍。除专门下发通知外,还要通过省级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使各方面都了解和支持这项工作。
各市在这次会议后,要认真研究,制定方案,召开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的会议,讲清评选意义、评选条件、评选程序和有关要求,提高评选工作透明度。要对推荐上来的人选进行认真考核,在此基础上提交市委会讨论确定人选。对各地各部门推荐上来的人选,省委组织部要按行业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议,在此基础上提交省优秀专家评审委员会审定。之后,在一定范围内对省级优秀专家人选进行公示。总之,要通过提高评选工作的透明度和群众参与程度,使这次省级优秀专家评选过程,成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人才观,举贤荐能、广纳群贤的过程,成为进一步形成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力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的良好社会氛围的过程,成为激励广大专业技术人才见贤思齐、奋发向上,努力在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实践中开拓进取、建功立业的过程。
二是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查上报。各市向省委组织部推荐省级优秀专家人选,不受名额限制。但这不等于不需要各市把关。不受名额限制,前提是对符合评选条件的人选,各市在推荐时没有数量要求,凡是符合条件的都可以推荐上来。是否符合省里规定的条件,就需要市里认真审查,不具备条件的不能推荐。同时,对具备条件的人选,各市要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着重考虑人选的学识水平、实际贡献和在全省乃至全国业内认可程度以及社会上的知明度等方面情况,然后再进行排序上报。另外,上报材料一要准确,二要齐全,三要及时。6月20日前报送省委组织部人才处。
三是要明确有关政策要求。首先是评选范围。这次评选的省级优秀专家,必须是在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而虽然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但现在各级党政机关、公检机关工作的人员不在评选范围。
第四,以实施高技能人才开发工程为重点,大力推进技能型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抓住东北振兴和沿海开放的双重机遇,加快把辽宁建成国家新型产业基地和经济新的增长区域,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作用。再先进的设备也要由人去操作。产业升级换代,高技能人才至关重要。辽宁老工业基地形成、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这些年流失严重,目前十分紧缺。因此,要把高技能人才开发作为人才工作的一个重点来抓。重点是做好四件事:一是加强培养。调动政府和企业两个积极性。全省实施了1万名新技师培养计划,全年培养10万名中、高级技能人才。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完善培训制度,建立实训基地,提高培训质量。与国家有关部门衔接,拓宽高技能人才培训渠道。二是积极抓好为高技能人才发挥作用提供舞台。今年,要组织“辽宁振兴技能竞赛”,评选100名左右技能状元,激励高技能人才岗位成才。各地也要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营造鼓励和支持技能人才钻研技术、提高素质、多作贡献。三是要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制定对杰出的高级技师实行政府津贴办法,建立技能人才工资分配、带薪休假、表彰奖励等制度。年内评选一批贡献突出、技术精湛的优秀高技能人才。四是大力开发农村实用人才。一是要搞好农村基层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沈阳、大连、朝阳),逐步推开。二是要继续实施乡村干部素质建设工程,大规模培训乡村干部。三是要实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年内力争有10万名农民经过培训转移到非农产业工作。四是要继续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五是要深化“大学生志愿服务辽西北”计划,为辽西北地区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六是要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人才到农村工作。
以上是今年全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重点抓的四项工作,换句话说,这是规定性动作,各地各部门要按照省里部署认真抓好。同时,各地各部门也要有自造性动作。要从本地实际出发,确定重点工作,以此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
三、关于组织部门牵头抓总问题
在新世纪新阶段,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这个道理很简单,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把人才工作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执政方略是对国家事务实施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一句话,国家战略性问题,必须由执政党来设计和主导。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党管人才是党的领导视野的扩展,是党对人才问题关注程度的提高,也是人才机制建设的政治保证、制度支撑。如果说市场配置人才,是解决活力问题,那么党管人才就是解决制度和机制问题,也就是要形成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统筹有力的人才工作机制,或者叫人才工作新格局。这是做好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在人才工作新格局中,中央赋予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重要职能。这既是组织部门在人才工作中的定位,也是组织部门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应该说,这个职责定位,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如何正确理解牵头抓总的内涵?如何肩负起牵头抓总的职责,明确牵头抓总的方法和途径,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前段时间不少同志感到困惑。去年以来,中央组织部一直在研究和探索这个问题。去年4月,中组部举办了由省区市党委组织部分管副部长参加的研讨班,就组织部门怎样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最主要的收获,是解决了中组部人才局的职责问题。去年9月上旬和今年2月下旬,中组部又相继召开部分省市人才工作座谈会和举办地方党委组织部人才专题研讨班,深入研究了牵头抓总问题,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明确了任务。利用这个机会,根据中组部的要求,结合辽宁的实际,下面我就组织部牵头抓总的内涵、联系、方法等问题,讲点不成熟的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第一,正确理解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内涵和外延。对人才工作牵头抓总,是新形势新任务赋予组织部门的重要职责,是新世纪新阶段组织系统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光荣使命,也是党管人才的内在要求,反映了人才工作综合性、社会性、系统性、科学性的内在规律。在实践中,组织部门发挥牵头抓总作用,要坚持“三点成一线”。一方面,要明确牵头抓总必须在“党委统一领导下”进行,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各级党委对人才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具体要求,把党管人才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这是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根本点。另一方面,要明确牵头抓总必须在促使“有关部门”更好地履行职责、更加密切配合,“社会力量”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人才工作上下功夫,形成整体合力。这是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着力点。再一方面,要明确牵头抓总必须有手段、有力量作保证,也就是组织部门要有专门的人才工作机构,有足够的力量抓好这项工作,解决好“有人办事、有钱办事”的问题,这是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关键点。中组部部长贺国强同志明确提出,各级组织部门要形成干部工作、人才工作和组织工作三个轮子一起转的工作格局。中组部和省委反复强调,省辖市委组织部要设立专门的人才工作机构,县一级要有人抓这项工作。这要作为今年人才工作督促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以上三点统一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才能发挥好。
第二,要明确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具体职责。组织部门实施牵头抓总,宽领域、全方位地做好人才工作,要处理好四个关系,即处理好突出重点与兼顾一般的关系,高层次人才与一般性人才的关系,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与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关系,务实与管虚的关系。刚才,沈阳提出了牵头抓总的职责是,坚持宏观指导搞协调,调查研究定政策,跟进督查促落实、宣传造势把方向。阜新也提出了“八抓”的具体职责,这些都对牵头抓总的职责进行的成功实践。总结各地的经验,实施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就是要在工作职责上做到“四在”,即在统筹规划上下功夫,在综合协调上做文章,在服务大局上见成效,在拓宽空间上求突破。具体来说,就是做到“四管”,即中央《决定》提出的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
管宏观,就是要加强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抓好人才工和的总体谋划和宏观管理。重点要把握以下五点:一是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牢牢把握人才工作为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正确方向,制定和完善人才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工作规划。二是要加强信息沟通,及时掌握情况,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分类指导。三是要深入调研,及时发展和解决倾向性、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问题。四是要不断研究和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内在规律,逐步建立人才资源整体开发的宏观调控体系。五是要加强人才工作宣传,营造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
管政策,就是要抓好人才工作重大政策的研究、制定、统筹和落实。管政策,首先要加强对制定政策的统筹和指导,既要与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政策相衔接,不能违背中央和省里的要求,又要注意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加强分类指导。其次,要规范政策出台程序,重大人才工作政策的出台,应经过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讨论,避免政出多门、各行其是。
管协调,就是要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统筹协调,整合人才工作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人才工作合力。管协调,有一个工作方法的问题,也有一个工作机制问题,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各级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按照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协调各有关部门做好工作。这就要求组织部门在人才工作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处理好和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做到“牵头不单干,抓总不包揽”。
管服务,就是要通过强化服务意识,转变服务职能、创新服务方法,不断改善各类人才的工作、生活条件,提高对人才的感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管服务,主要把握好三条,一是政策支持,二是精神激励,三是环境保障。其中最重要的是环境保障。对于人才工作来说,事业就是感召力,环境就是吸引力,服务就是凝聚力。我们要以最好的服务来集聚最好的人才,以最优的环境来吸引最优的人才,以最大的诚意来留住最需要的人才,着力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
第三,要明确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方法。总的来说,就是要以各级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为依托,集聚和发挥“四个优势”。一是集聚职能的优势,把干部工作、人才工作和组织工作这三个轮子协调运转好;二是集聚部门优势,形成人才开发的合力;三是集聚社会优势,实现各类用人主体的工作联动,增强人才工作的整体活力;四是集聚区域优势,形成区域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服务贯通。我省与吉林、龙江已开始构建人才市场一体化平台。适应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经济隆起带建设,七城市人才一体化应紧紧跟进,为区域合作与发展提供人才保证。要初步建立“辽宁中部城市群人才资源开发一体化”机制,努力形成辽宁中部人才资源共享。这项工作做大做实,为沈阳经济隆起带崛起和发展提供人才保证。请沈阳市牵头7个市共同研究这个问题,省人才办可以做些协调服务工作。同时,沿海地区、辽西北地区也要研究区域性人才开发一体化问题。这是从总体上说发挥四个优势。具体来说,要着力抓好以下六项工作:一是加强上下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工作交流。要建立人才工作重要信息报告制度。各地在人才工作中积累的好经验、好做法,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出台的重要文件,开展的重大活动,要及时报送省委组织人才工作处。要有专人负责人才工作信息采集和传递工作。要办好内部刊物,发挥刊物沟通情况、交流经验、指导工作的重要作用(沈阳办了两个刊物,一个是通讯,一个是月刊,办得很好),这是一个重要阵地。省里要通过《辽宁人才工作通讯》定期刊发好的经验。各地有好的经验、做法在报送省委组织部的同时,可以报送中组部人才局。二是要建立和完善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要把人才工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目标责任制和政绩考核体系,一把手要抓第一资源。各地要制定具体考核办法,真正把中央和省委的要求落到实处。三是要加强人地长作基础性建设。关于培训基地建设,从省委组织部来讲,今年要在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学、东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等6所高校建立干部培训基地。同时,沈阳市提出,要在沈阳建立东北地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打造东北乃至全国高技能人才集聚中心,并已经列入省人才规划。同时,要在大连建立东北地区干部培训基地。请沈阳、大连抓紧运作,尽快形成方案,以便我们争取中央有关部门的支持。其他市也要注意整合培训资源,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关于推进人才资源信息化建设。要建立人才工作人才资源统计数据库、高层次人才库。关于完善人才工作投入机制。省里已建立了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各市也应建立专项资金。同时,逐步建立健全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化投入机制。四是要加大调查研究和督促检查的力度。人才工作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必须注重调查研究,及时掌握面上的情况,发现和总结好的典型,用典型推动工作。下一步,省委组织部要建立一批全省人才工作联系点,就人才工作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试点。这个联系点,包括各种类型,市县、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等,请各市先推荐一两个单位,我们再筛选。同时,要建立人才工作督查制度。沈阳市去年搞了一次督查,效果不错。大连对去年分解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通报,起到督促和推进作用。今年下半年适当时候,省委组织部要统一组织力量进行检查,然后进行评比,并把检查评比情况进行通报。五是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专职人才工作队伍的建设。刚才我讲了,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各市委组织部都要设立专门人才工作机构,县里一般要有专人抓,要配备素质较高的干部做这项工作。人才工作,有为才有位,要在健全机构、提高工作人员素质上下功夫,这是今年下半年全省督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已建立机构的,抓紧按编制配备好工作人员;尚未建立机构的,要抓紧建立。要通过举办专题研讨班、到国外进行专题考察学习等方式,培训提高人才工作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增强学习研究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六是大力加强社会宣传工作。对于人才工作来说,舆论宣传是一个重要手段。前段时间,我们会同省委宣传部制定下发了今年全省人才工作宣传意见,省级新闻单位通过开设人才专刊、专版、专栏或专题节目,持久深入地进行宣传。各地都要注意把这个工具利用好。
人才工作会议讲话稿题目 人才工作会议程篇三
同志们:
刚才,清水部长代表县委人才工作领导组作了人才工作报告,简要总结了去年人才工作取得的成效,对今年争创全省“人才工作十强县”的目标要求、重点工作及任务分解进行了全面部署;五大工程牵头单位代表、企业代表分别进行了表态发言,我都完全同意和赞同。希望各单位按照会议提出的目标任务,认真借鉴几位同志的发言,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这项工作取得预期效果。下面,我主要围绕争创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坚定争创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争创全省人才工作十强县,到底有没有必要?对这一问题,目前在部分干部群众当中有三种片面认识。第一是盲目乐观。认为近年来我们的人才工作还不错,基础较好,氛围较浓,投入较大,发展较快,布局比较合理,效果还不错,这么好的形势争创省人才工作强县没有任何问题;第二是消极悲观。认为人才强县首先应该是经济强县,目前我县经济实力还不是很强,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支撑,何谈人才强县,错误认为我县争创省人才强县还不到时候,可能性不大,还不如不创为好;第三是实用主义。认为争创省人才强县纯粹是一种形式主义,既没有实质性的好处,也没有优惠政策可以享受,何必兴师动众去争创。
上述三种认识上的误区,必将对我县争创工作和人才强县战略的顺利实施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必须切实加以克服和引导。我们一定要立足当前,高瞻远瞩,充分认识做好人才工作对推动我县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具体来讲,我觉得有三方面的必要:
一是上级有要求。党的报告提出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20xx年11月16日,省委下发了《关于开展争创全省“人才工作十强县”和“人才工作先进县”活动的通知》,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市委也对争创工作作出了具体的安排部署。可见,中央、省、市委对人才工作是非常重视的,并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所以大家要认真领会中央、省、市委关于人才工作的战略部署、重大决策和重要意义,牢固树立“经济发展,人才先行”的责任意识和“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的争先意识。
二是发展有需求。人才竞争已成为全国各地抢占发展制高点的核心问题。在这一点上,我们是存在教训的,回顾总结我县近年来的发展历史,经济之所以得到发展是因为我们曾储备了大量的各类优秀人才,当前经济走不出低谷的一个主要原因仍然是我县急需人才的缺乏,使支撑我县的工业经济形不成优势,没有后劲,没有竞争力。我们闻喜作为一个资源相对缺乏的人口大县,要在“”期间,打好转型跨越发展这场硬仗,就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切实推进人才强县战略,充分依靠和发挥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人才在实现转型跨越发展中的推动引领作用。
三是工作有基础。近年来,我们做了不少工作,有些工作还很有特色、很有影响力。去年,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会组织人才工作推进会在我县召开,我县制定的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引才14条细则”,被市委组织部评为“20xx年度全市组织工作创新项目”。今年,我们要乘势而上,再努一把力,把“人才工作十强县”这一荣誉争取回来,这将会给我县的发展带来更多机会,得到省市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优惠,也会引来更多的项目和优秀人才。
二、解决精神状态问题,点燃争创工作的激情
激情是生命力的象征,是前进的动力,是创造力的源泉,是精神状态的最佳体现。最近,市委王茂设书记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要求广大干部点燃激情,创新创业。我们争创省人才工作十强县,推进人才强县战略,同样也要富有激情,这是形势所迫,重任所需,职责所在。那么如何才能满怀激情,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首先要热爱本职工作。无论从事哪一项工作,都不外乎有三种状态:其一为主动式,热爱本职。热爱就会有激情,有激情才会有火花,才会有创新。其二为平推式,工作按部就班,只求完成工作任务。其三为被动式,敷衍应付,这是干不好工作的。从事人才工作不像从事人事工作和经济工作那么引人关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耐得寂寞乐为孺子牛,守得清苦甘当人才梯。只有这样,才能全身心地投入人才工作,认真履职尽责,用心干好工作,努力干出一番事业;相反,如果不热爱自己的本职,只把它当作立身养家的一种职业、一个饭碗,就不可能满怀激情地干工作,也不可能把工作干好,人才也不会满意。
其次要潜心研究工作。我们所提倡的激情,是遵循规律、讲求科学、注重效率的激情,而非头脑发热、脱离实际的蛮干。如果对人才工作的基本情况、发展态势、内在规律不掌握,对与工作相关的政策措施、制度规定、典型经验不熟悉,对工作推进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问题的症结、解决的办法和途径不研究,这样盲目地干工作,开始的时候可能会满腔热忱,一旦遇到挫折,就会不知所措,甚至一蹶不振,也不会有持久的工作激情。所以,大家要按照各类人才“摸得清、管得住、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的要求,善动脑、勤思考,制定出切实可行、符合实际的人才工作思路和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动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破解工作难题、推动人才工作发展中,始终满怀激情、满怀信心。
第三要享受工作快乐。工作激情是需要培养的。如果把工作当成负担,整天忙于应付,就会身心疲惫,根本就没有快乐可言,也不可能有干好工作的动力和热情。只有全身心地投入人才工作,把个人的智慧、才能和心血都倾注到这一事业上,用心干好每一项工作,努力完成好每一项任务,才能在攻坚克难、推动发展中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才能真正感受到工作带来的身心愉悦和无比幸福,也才能滋养出绵绵不断、历久弥坚的工作激情。因此,我们要学会在工作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干好工作。
三、解决方式方法问题,提升争创工作的能力
讲究工作的方式方法是做好人才工作很重要的一环。如果方式方法不恰当,那么前期工作再扎实也往往事倍功半。下面我重点从方式方法上讲几点看法。
一是要用统一战线思想指导人才工作。我一直讲,人才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从统战角度看,人才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领域,涉及农村、城市、企业、机关、学校、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会组织等各个方面,具有空前的广泛性、鲜明的多样性和显著的社会性。基于以上特点,人才工作也具有巨大的包容性。我们一定要坚持把服务转型跨越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充分运用统一战线的思想,倾力投入育人才,不拘一格选人才,敢为事业用人才,努力为推动闻喜转型跨越,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
二是要用群众工作方法来创新人才工作。人才首先是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才工作也是群众工作。用群众工作方法创新人才工作,我看关键有两点:一是要解决好我们的发展需要什么样人才的问题。要通过深入工作一线,走企业、访群众等形式多样的调查研究活动,了解什么样的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样的人才在这个岗位上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了解当前人才工作哪些是基层岗位所需,哪些是整个社会发展所需,以便更好地谋划人才工作;二是要从人才自身的需求发展解决好如何留住人才的问题。首先要讲诚信,承诺人家的,必须想方设法兑现到位。其次就要在学习、工作、生活上多关心他们,经常同他们谈心谈话,了解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三要用人才工作满意度标准来检验人才工作。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人才工作满意度是广大干部群众对推进人才强国战略、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实际成效的综合评价,是衡量人才工作服务科学发展水平、服务人才健康成长水平的重要标尺。近年来,我县人才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人才工作实际成效与广大群众期待之间还有差距,也反映出我们工作中还有一些需要反思和认真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敢于直面矛盾、迎难而上,实事求是的分析本单位、本部门、本系统的人才工作情况,把不满意的症结找准,把不满意的原因分析透,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和完善,下大力气提高人才工作满意度。
同志们,全力争创人才工作十强县,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在党的精神指引下,把握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不断开创我县人才工作新局面,为实现跨越转型发展、建设美丽幸福闻喜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人才工作会议讲话稿题目 人才工作会议程篇四
同志们:
这次全市人才工作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全国、全省和 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人才工作经验,就落实《 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进行部署,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措施,大力推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更好发挥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立足全局,着眼长远,充分认识做好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事关全局、事关长远、决定未来发展。美国经济学家罗默在其“新增长理论”中指出,知识和人力资本不仅能自身形成递增的效益,而且使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投入也产生递增效益,从而最终推动经济的长期增长。发达区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发展和竞争的主动权。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中央和省里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着眼于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挑战,着眼于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科学发展,把人才工作摆上突出位置,先后召开了一系列会议,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去年5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对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人才强国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一系列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随后召开的全省人才工作会议,正确分析了全省人才发展的阶段特征,对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进行了动员部署。前不久召开的 市人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 建成优秀人才集聚高地,进入全省人才强市前列的战略目标。各级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国、全省和 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和 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全面准确地把握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基本思路、重点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切实把人才工作摆上优先发展的位置,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来谋划和推进,努力把人才工作的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
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人才工作,始终坚持把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作为牵动性工程来抓,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为重点,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优化人才环境,人才数量不断增长,人才质量大幅提升,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全市各类人才达到6.5万人,人才资源在人力资源中的占比不断提升,成为推动全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二是人才整体素质逐步提高。全市各类人才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达到1.2万人,占人才总数的18.5%,每万人口中高技能人才数达到16人。人才的分布和结构趋于合理。三是人才发展环境日益改善。对人才发展的投入力度加大,有利于人才成长发展的政策措施得到落实,人才的创业和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对人才的吸引力不断提升。四是人才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在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重点领域,集聚了一批高端人才,取得了一批具有原创性、带动性、产业化前景广阔的科技创新成果,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人才贡献率稳步提高。
当前, 正处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我们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更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省内兄弟县市发展势头强劲,苏北地区更是呈现爆发式增长,对我们形成了挤压态势。 要加快发展,不仅要靠资金、靠项目、靠政策、靠环境,更要靠人才。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我市人才工作还很不适应,人才短缺的矛盾还非常突出。一是总量偏少、质量不高。我市人才密度仅为4.3%,远低于全省8%、 6.4%的平均密度,人才密度和比例相对较低。高层次人才和实用技能人才偏少,国家级、省级专家人才入选率较低,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技能实用人才严重不足。人才主要集中在事业单位,企业一线人才匮乏。二是机制不活、投入不够。科学的人才评价、选拔任用、流动配置和激励保障机制还不健全,人才投入主要依靠政府财政,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还不完善,企业的用人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三是平台滞后、环境不优。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较少,人才创新创业的环境不够完善,一些单位和部门对人才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人才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以上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研究解决。抓发展必须抓人才,抓人才就是抓发展。惟有人才资源是永不枯竭的资源,惟有人才优势是最可依靠的优势。增强硬实力、软实力,归根结底要靠增强人才的综合实力;构筑发展优势、竞争优势,从根本上取决于人才的战略优势。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强人才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更加重视发挥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作用,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强市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使人才成为 最重要的品牌,把人才优势打造成 最突出的优势。
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以创新精神更大力度地推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全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到20xx年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那就是培养造就数量充足、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与重点产业发展相衔接、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奠定人才基础。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市之路,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创新机制,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全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人才工作理念,牢固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
今天的人才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今天的人才工作水平,就是明天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转变发展理念,首先要转变人才工作理念;加快转方式调结构,首先要加快调整人才队伍结构。要按照中央确定的“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24字人才工作指导方针,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确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切实发挥各类人才在改革和建设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一要坚持人才服务发展。服务科学发展是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服务 发展的现实需要作为人才工作的着力点,紧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和任务举措,特别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点产业规划和发展战略,科学确定人才发展的阶段目标、结构布局、工作重点和实施步骤,相应地制定政策措施,优化资源配置,搞好扶持服务,并最终以科学发展的成果来检验和评价人才工作的成效。二要坚持人才优先发展。发达国家的崛起经验证明,每次成功的经济追赶都是人力资本的成功追赶。英国和美国实现工业化分别用了150年和120xx年,而日本、巴西、亚洲“四小龙”只用了不到一代人的时间,靠的就是人才开发。国内的深圳、厦门、无锡、昆山等地之所以实现惊人的发展速度,无不得益于一大批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快速集聚,无不得益于各类人才提供的强力支撑。要确立人才工作的优先地位,把人才优先发展体现在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之中,从理念、导向和投入上体现出优先于固定资产投资,从对投资的鼓励、项目的支持转向优先对人才开发、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方面鼓励、支持,真正像对上争取项目那样专项争取人才资源,像重视产业投入那样切实加大对人才的投入,像动员全民力量招商引资那样积极招才引智,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和投资拉动向主要依靠人才引领和创新推动转型,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尽快形成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三要坚持人才以用为本。“以用为本”是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提出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是人才理论的重大创新。人才作为一种特殊资源,只有使用才能创造价值。要坚持人才重在使用,把以用为本贯穿于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的各个环节,切实做到以用育才、以用识才、以用聚才,在使用中锻炼成长,在实践中创造价值,在一线上建功立业,真正使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长。
(二)把握人才工作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建设好各类人才队伍。我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分别对党政、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高技能、农村实用、社会工作等六支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具体目标和措施,特别强调要突出培养引进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新兴产业急需紧缺人才。一要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核心,以乡科级以上党政领导人才为重点,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勇于创新、勤政廉洁、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二要适应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企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以提高现代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以优秀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为重点,努力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和一支高水平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三要以提高专业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为重点,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四要适应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先进服务业、提升产业水平和竞争力的需要,以提升职业技能水平为核心,以技师、高级技师培养为重点,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梯次合理、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五要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技术推广人才为重点,培育一支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数量充足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六要适应改善民生、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以人才培养和岗位开发为基础,以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为重点,努力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具体工作中,要围绕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三个环节动脑筋、出实招、求实效。要像抓经济工作一样抓人才工作,像抓招商引资一样抓招才引智,树立“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观,注重人才引进与项目引进相结合、与重大课题攻关相结合、与重点产业发展相结合,做到引进一个人才,推动一个项目,发展一个产业,带活一个行业。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社会需求为原则强化人才培养,增强培训的针对性,重点培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中坚力量和后备队伍。要坚持不拘一格用人才,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用其所长,容其所短,在实践中培养锻炼人才,彻底破除论资排辈的陈旧观念,克服嫉妒贤能的狭隘心理,牢固树立“以实绩论英雄,靠贡献拿报酬,凭本事坐位置”的导向,对贡献突出的人才,要敢于给“位子”、奖“票子”、发“牌子”,形成正确的人才导向,最大限度地促进年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三)强化平台载体建设,加快打造人才聚集高地。目前引进人才主要还是靠政府加企业的模式,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强平台建设,靠平台加速聚集人才。我市的平台载体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要适应重点产业发展要求,继续做大做强,争取提档升级。一要加快技术研发中心建设。依托 经济开发区、 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企业,采取政府加企业的模式,鼓励多方投入,围绕产业发展振兴规划,重点建设一批支撑自主创新和高端产业发展的产业孵化器、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为吸引集聚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的高端人才智力提供载体。鼓励和支持企业创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为招才引智搭建平台。二要加快各类科技园区和研发机构建设。 经济开发区和 工业园区要充分支持和利用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加快由产业密集区向技术、人才、知识密集区转型,尽快建成高新技术孵化器和高层次人才创业示范园区,着力强化创新功能、孵化功能和人才聚集功能。要加强与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争取国家、省级科研院所和高校来 设立研发中心。要积极促进产业资源和人才资源融合,引才专业与主导产业匹配,努力形成“产业+人才”的发展模式。三要加快推进重点人才工程建设。全市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11项重点人才工程,这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载体。要以这些人才工程建设为抓手,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加快培养一批在全市重点领域、行业、产业等方面的领军人才,带动全市人才队伍向高水平发展。要着重提高人才工程的建设质量,扩大人才工程的影响,真正把人才工程建设成培养、引进、凝聚人才的有效载体。
(四)健全人才政策体系,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政策环境是第一环境,更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稳定性。一要始终保持政策的领先优势。一方面要坚持人无我有,敢于创新人才政策,制定出台一些具有前瞻性、开放性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要坚持人有我优,对现行的人才政策进行梳理和更新,构建有利于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体系。二要注意加强人才政策的统筹衔接。要统筹优化投入政策,加大政府财政对人才发展的投入,确保人才支出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建立完善人才资金配套和绩效考核制度,保障人才发展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的实施;积极引导企业加强人才预算、加大人才投入,努力营造“企业敢投入、投入有成效、成效促发展”的良性循环格局。要统筹优化产业政策,紧密结合新兴产业培育、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工作,突出人才驱动作用,努力实现人才政策与产业政策的有效对接,为产业转型升级人才保障提供政策支撑。要统筹优化部门政策,突破部门利益和眼前利益,从全市工作大局出发,加强人才政策与科技、教育等政策的对接,实现人才、科技和教育“三驾马车”在推进创新引领中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形成合力。三要切实抓好人才政策的落实兑现。要畅通政策执行“绿色通道”,对特殊人才实行特殊服务,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着力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加大人才政策宣传力度,增强政策宣传的针对性,努力提高人才政策的知晓率。要确保政策落实,凡是政策明确的优惠待遇,凡是规定可以享受的工作生活照顾,凡是作出承诺的服务事项,都要及时不折不扣地兑现,不失信于人才。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工作督查,及时对人才政策的宣传、运作以及效果进行评价,化解政策落实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五)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用好用活人才、提升人才工作效能,取决于科学、先进、灵活的机制。一要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根据德才兼备的要求,从规范职位分类和职业标准入手,建立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克服人才评价中重资历、学历,轻能力、业绩的倾向。党政人才的评价重在群众认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评价重在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的评价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制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才的岗位职责规范,完善考核制度,改进考核方法,客观公正地评价人才,营造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二要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效的原则,以扩大民主、加强监督为重点,深化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完善选任制,改进委任制,规范考任制,推行聘任制。坚持社会化、岗位管理的原则,以推选聘任制和岗位管理为重点,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按照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个人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监管的要求,完善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的用人制度。规范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酬、合同管理等管理环节,逐步做到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要放开眼界,面向海内外,建立和健全我市的柔性人才引进、使用、管理机制,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更多更好地延揽和用好外地的实用人才。三要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进一步加强人才市场建设,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消除人才流动中的城乡、区域、部门、行业、身份、所有制等限制,疏通人才队伍之间、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组织之间、不同区域之间的人才流动渠道。规范人才市场中介服务,完善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加大对人才市场的调控和监管力度,保障人才、用人单位和人才服务机构的合法权益。四要建立公平的分配激励机制。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实行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合理确定岗位、绩效工资。逐步建立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政府监控指导的企业薪酬制度,进一步完善以业绩为核心、以贡献为标尺、以体现人才价值为根本、以维护人才权益为基础的分配激励机制,实现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做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
三、统筹协调,齐抓共管,切实提高人才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党管人才是做好人才工作的基本原则和重要保证,必须不断提高党管人才的科学化水平,努力形成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环境吸引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的局面。
一要落实党管人才责任。人才是高层次的发展要素,抓发展必须抓人才,抓人才必须落实党管人才责任。李源潮同志多次强调,重视抓人才的领导才是有远见的领导,舍得在人才上花钱的领导才是聪明的领导。实践也证明,只要领导抓、抓领导,人才工作就能取得重大进展。因此,必须建立起各级党委、政府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完善以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为主的党管人才责任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协调机制和落实机制。各级各部门要把抓人才的责任逐项分解、落实到人,真正使培养人才、团结人才、用好人才、服务人才成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一项常态工作、常抓不懈。
二要改进党管人才方法。要切实把人才工作作为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大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做到在谋划发展时同步考虑人才保证,制定政策时同步考虑人才导向,部署工作时同步考虑人才措施,建立人才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规划、协调联动的工作运行机制,认认真真地抓实抓好。要实行“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对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一些重大问题、难点问题,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一抓到底。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当好人才的“后勤部长”。要落实领导干部联系专家制度,经常与他们沟通交流,密切感情,听取意见,为他们排忧解难。要切实加强人才工作的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各级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同时要加强办事机构建设,配备精干力量,加强工作实训,确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三要增强党管人才合力。做好人才工作是全党、全社会的一件大事,必须通力协作,齐抓共管,进一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组织部门要重点做好战略研究、总体规划制定、重要政策统筹、创新工程策划、重点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落实好牵头抓总的职责。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在人力资源开发、就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社会保障等方面发挥职能作用,为人才发展提供指导和服务。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都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扎扎实实共同做好人才工作。
同志们,事业造就人才,人才成就事业。做好人才工作,意义重大,时不我待。我们一定要坚持人才优先理念,更大力度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力开创百舸争流、英才辈出的人才工作新局面,为我市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加速建设现代产业新城、文化旅游名城、生态宜居水城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人才工作会议讲话稿题目 人才工作会议程篇五
同志们:
全省人才工作会议今天就要结束了,明天将召开全省组织部长会议。下面,我讲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认真抓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这次会议,是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部署人才强省战略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我省召开的第一次全省性的人才工作会议。省委、省政府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会前,省委进行了专门研究;省人才协调小组组织8个调研组,对全省人才和人才工作情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会议学习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作了重要讲话;总结了工作,交流了经验,提出了我省加强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与会同志认真讨论了《中共xx省委、xx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决定》(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对如何贯彻好会议精神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初步设想。会后,我们将吸收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抓紧对《决定》进行修改,经省委、省政府审定后下发。会议还表彰了我省第二批省管专家和优秀留学回国人员。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分析了我省人才工作所面临的形势,深刻阐述了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重大意义和人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富民兴黔事业新局面中的重要作用,明确了我省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对坚持党管人才提出了明确要求。着眼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西部大开发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对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了部署。两位领导的讲话既贯彻了中央精神,又切合实际,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我省推进人才工作的动员令,是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文件。同志们说,这是一次振奋人心的会议,是开创我省人才工作新局面的一次动员会、鼓劲会,标志着我省人才工作进入了一个全面展开、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新阶段;对于提高认识,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我省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富民兴黔宏伟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的收获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锦涛同志指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大家认识到: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西部大开发、新阶段扶贫开发和推进富民兴黔事业,必须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根本原因在人,我们只有贯彻中央的要求,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才能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才能牢牢抓住发展的主动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通过学习中央关于人才工作的新精神和新要求,克服了过去的一些模糊认识,在创新人才观念、方法、机制等方面开阔了思路,统一了思想,增强了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一致表示,要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的精神,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开创我省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二)明确了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努力培养造就数百万高素质劳动者,上百万专门人才,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一支总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提出来的。我们要以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为基础,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三支队伍建设为主体,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整体推进人才资源开发。通过制定实施三支队伍建设规划和各类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使人才资源总量有较大幅度增加,人才队伍的能力素质有较大提高,各级各类人才的比例更加协调,分布更加合理,人才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基本适应。
(三)总结交流了经验,讨论了贯彻意见。遵义市、南方汇通等单位介绍的经验,客观实在,可借鉴性强。许多单位和部门在讨论中介绍了自己的做法、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既沟通了思想、交流了看法,又深化了对人才工作规律的认识,拓宽了工作思路。通过讨论,大家对加强人才工作的领导、研究制定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用才环境和创新人才工作机制都有了新的认识。各地各部门还抓紧时间研究了回去后贯彻落实的意见,为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打下了一个基础。
下面,我就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讲几点意见。
(一)牢牢把握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人才工作的根本要求,充分认识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重大意义
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既是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又是加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根本指针,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于人才工作的全过程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各个方面,推进人才强省战略的实施。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及中央领导的讲话提出了人才工作的新思路、新观点,我们要认真学习并贯彻到具体工作之中。
第一,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牢固树立这一观点,要抓好两点:一是转变观念,改变只重视资金、项目而相对忽视人才的做法,做到既跑资金、跑项目,又同时跑人才、求人才;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设重大项目的同时,制定人才支撑规划和配套措施;采取切实措施,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二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第一要务”、“第一生产力”和“第一资源”的关系。要加快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而最根本的是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才。因此,必须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探索和建立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机制。
第二,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锦涛同志讲,实施好人才强国战略,关键在党。这次会议明确提出党管人才的原则,对于创新党的人才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一是明确了责任,摆上了重要位置,就是把搞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明确到各级党委、政府身上。人才工作是全党的工作,必须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为做好人才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二是明确了任务和具体方法,就是要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更好地统筹人才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才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统筹人才工作的各个方面,把人才管好用活,为人才成长和充分发挥作用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更优良的服务,而不是党委包揽人才工作的一切方面。三是明确了党管人才的着力点,就是抓培养、使用、吸引三个环节,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四是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从思想上重视人才,从感情上贴近人才,从行动上服务人才,努力带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第三,要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咸才的观念。这一观念的提出,其重大意义:一是为我们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原来我们分析省情的时候,更多的讲自然资源优势,而把人口多作为一个导致贫困的因素来认识。这一科学人才观的确立,既为我们加快发展增强了信心,也开阔了我们的思路,确实是“观念一变天地宽”。二是对我们怎样正确认识人才、怎样认识不同层次人才的作用提供了新视角。要求我们对人才工作要分类指导,把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敖在首要位置,切实实行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政策措施,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和环境,把各类、各层次人才的潜能和价值都充分发挥出来。
第四,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这一观念最根本的就是要变。“管人”为服务,通过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去感召和凝聚各类人才,做到以真情待人、以真情留人、以真情吸引人。要把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放在重要位置,着眼于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既要切实抓好教育、培养、引导人才的各项工作,又要切实抓好使用、关心、激励人才的各项工作。充分尊重人才的特殊禀赋和个性,用其所长;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
(二)抓住重点,全面推进人才工作
贯彻落实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在努力增加人才总量的前提下,提高质量,改善结构。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会议精神,结合实际制定人才开发,特别是人才培养、使用、吸引规划,确定人才培养的短期和中长期目标。要采取切实措施,改变我省高层次人才,尤其是特色产业、优势产业、重点产业人才较少等现状;解决人才不足与人才浪费并存,人才的非合理性流失严重等问题。要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步伐,建立教育培养同人才需求相适应的机制。加强和改进基础教育,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鼓励人们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参与终身学习。
第二,要把加快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目的。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才也有个供求关系,而这个市场就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要通过人才工作与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在发展中促进人才成长,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在第九次党代会上提出,要力争在经济、科技的一些重要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九届四次全会上明确提出,要集中力量振兴和发展电力、烟草、白酒、磷及磷化工、铝及铝钳工、煤及煤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用20xx年左右时间培育成功一批年销售收入达100亿元左右的大企业集团。这一规划,完全符合实际,符合加快发展的要求。人才工作就要围绕这些产业,加快培养步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第三,要以三支队伍建设为主体,促进各类人才的协调发展。要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大力提高中高级领导干部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和总揽全局的能力,培养造就一批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善于治党治政的中高级领导干部。要以提高战略开拓能力和现代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加快培养造就一批熟悉国际国内市场、具有参与国际国内竞争能力和水平的优秀企业家。要以提高创新能力和弘扬科学精神为核心,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内和国际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特别是中青年高级专家。坚持三支队伍一起抓,尽快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梯次合理、素质优良、新老衔接、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同时,要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农村适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抓好不同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第四,要创新机制,开辟人才工作的新路子。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促进各类人才的培养、评价、选拔、使用、流动、配置和激励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一是要紧紧抓住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这三个环节,把各项工作做实、做好;二是要进一步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打破阻碍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引导人才合理有序地流动;三是要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把是否有利于促进人才的创新活动、是否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判断标准;四是要借鉴国内外人才资源开发的有益经验,探索有效的工作载体。当前,要抓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建立全省人才基础信息库(党政领导干部信息库、经营管理人才信息库、优秀专家信息库);搞好留学人员、高技能人才、乡土人才等各类人才信息库的建设工作,逐步建立规范的、社会化的人事档案管理服务系统。
(三)当前要抓紧落实的几件事情
第一,要迅速传达贯彻会议精神,抓紧制定贯彻的具体意见。同志们回去后,要及时将会议精神向本地、本部门党委、党组作汇报。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学习会议精神,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研究贯彻意见。制定具体实施意见时,要做到三条:一是要深刻理解中央、省委的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做到任务明确、措施具体、易于操作;二是要在梳理、完善原来出台的一些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具体措施,在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上有新的突破;三是要认真调查研究,结合实际,做到长远和近期目标相结合,解决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下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措施相结合。
第二,要建立责任制,抓好督促检查工作。各级党委要认真落实党管人才的要求,抓好人才强省战略的实施。省委成立了省人才工作协调小组,与省知工领导小组合署办公,负责全省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规划、政策研究、宏观管理和协调落实。人才工作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各市、州、地党委要尽快建立相应的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其办公室至少要配备2名专职干部。各级党委、政府,各单位党组(党委)要把人才工作放在重要战略位置,实行党委“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制,做到谋划发展同时考虑人才保证,制定计划同时考虑人才供求,研究政策同时考虑人才导向,部署工作同时考虑人才措施。市、州、地和省直有关部门每年要将人才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及人才队伍的建设情况,报省人才协调小组,省人才协调小组将组织力量进行检查。要把人才工作的情况,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对成绩突出的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或者不重视的提出批评。
第三,要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四个尊重”的浓厚氛围。要利用多种形式,把会议精神传达到基层,在全社会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新闻媒体要相对集中一段时间,大张旗鼓地宣传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意义,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本、人才开发是经济社会发展第一动力的观念。要大力宣传在科研、教学、生产第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人才的奋斗业绩,特别是这次会上表彰的省管专家、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的事迹,弘扬他们在我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奉献精神,进一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各类人才施展抱负、建功立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第二个问题,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为加快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过去的一年,全省各级党组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xx大精神,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一是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xx大精神,在全省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干部培训工作大规模展开,理论武装工作不断加强。在省委党校连续举办11期地厅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专题培训班,集中轮训了1280名在职地厅级领导干部;对近万名县处级干部进行了培训。二是圆满完成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及部分市、县领导班子换届工作,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力度加大。三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在新的社会阶层发展党员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四是开展牢记“两个务必”教育和向郑培民同志学习的活动,大力倡导和实践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作风,进一步树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五是从体制和机制上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反腐倡廉的制度,党委加强领导,纪检部门查处了一批重大案件,开展“五个一”党风廉政教育活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果。六是深入抓好《干部任用条例》的贯彻,抓好已出台改革措施的落实,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今年是全面落实xx大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实现“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省第九次党代表大会以后,省委先后召开四次全会,集中研究部署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重大问题。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经济工作要着重抓好的六个方面作了安排。能否把今年的工作做好,千方百计保持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根据中央精神,结合我省实际,今年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xx大、xx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这个主题,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努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切实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以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全省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胜利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服务,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富民兴黔事业提供坚强保证。
按照这一总体要求,要着重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以推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不断深入为首要任务,进一步加强理论武装工作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教育干部,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要按照中央要求,把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深入贯彻xx大、xx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思想理论素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能力水平。
一是继续在“扩大覆盖面”和“深入”两方面下功夫,解决好“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问题。要采取群众乐于参与、易于接受的形式,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社区、学校、企业、农村,扩大覆盖面。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要在“深入”上下功夫,要真正理解和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精髓,发展这个主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本质,把思想统一到xx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xx大确定的任务上来,把注意力集聚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
二是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把学习贯彻的成效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上。要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富民兴黔伟大事业,紧密结合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结合具体工作中碰到的情况和问题,结合干部群众的所思所想,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推动学习的进一步深化。要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来检验学习的成效,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加深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
三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各级领导干部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者,又是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必须起好带头作用。要认真落实理论学习制度,采取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党校培训和专题研讨班等形式,进一步抓好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把学习掌握理论特别是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作为衡量领导干部是不是真学、真信、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标准。领导干部要努力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实践、开拓创新的模范,同时抓好本地区本部门的学习贯彻,努力在“新”字上求突破,在“深”字上下功夫,在“实”字上见成效。
四是继续抓好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政府、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中央提出的5年内将全体在职干部轮训一遍的目标,分级负责,落实任务,认真抓好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把业务知识培训和能力培训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法、整合培训资源、完善培训机制、健全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培训质量。要通过深入推进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和继续抓好大规模干部培训工作,使理论武装工作进一步加强。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努力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努力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是xx大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今年党建工作的重点。我们要结合实际和干部思想、工作实际,努力提高五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要努力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正确判断形势,是制定政策的基本依据。古人说:“何贵于道,贵合于时;何贵于时,贵顺于势”。因其时,顺其势,行其道,事半而功倍。正确判断形势,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全面观察和审视世界,既要善于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观察和审视问题,又要密切注视当今世界、当代中国、今日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从中掌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深入研究这种变化对我们的影响及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制定我们的正确战略。要根据新形势、新变化深化对省情的认识,发挥比较优势,扬长避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思路,探索加快发展的规律。比如,如何正确认识和发挥我省的自然资源优势,如何正确认识我省的人口压力并使之转化为人力资源等,都需要我们认真地、实事求是地进行探索。只有正确地判断形势,掌握了规律性的东西,我们才能理清发展思路,采取正确的措施,增强克服困难和加快发展的信心。
二是要努力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要认真贯彻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正确的发展观,加大改革的力度,把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和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结合起来,大力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和股份制改造,鼓励支持发展非公有经济。要学习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掌握市场经济的特点和基本规律,自觉运用市场经济的规则和要求来规范经济行为。我•省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弱,学会用市场经济的办法解决改革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尤为重要。比如,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怎样用市场经济的办法融资,就需要我们以资源、项目为载体,积极争取国家的支持和投入;需要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服务环境、诚信环境、生态环境,进一步扩大开放,吸引国内外投资;需要大力发展虚拟经济,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建立和完善产权交易市场,在投资领域广泛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抱企业、部门和投资者的投融资活动推向市场,扩大直接融资的比重和渠道,发展多样化的新型投融资方式。
三是要努力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西方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一刻也没有放弃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大范围的深化改革正在展开,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任务繁重。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五个统筹”、“五个坚持”,善于把握大局,抓住主要矛盾,应对复杂局面。要妥善处理、化解和协调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研究各种社会矛盾的表现形式、特点和发展趋势,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及时消除各种不安定因素,对可能出现的影响稳定的问题及早做好预案,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对已经发生的突发事件要冷静处理,采取补救措施,避免造成更大范围内的损失。要根据本地本部门的实际,妥善处理社会稳定、非典疫情、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等方面的问题,掌握预防和处理这些问题的规律和方法,学会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手段应对复杂局面,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四是要努力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依法治国必然要求依法执政。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又同时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开展活动。这是我们党领导和执政的显著特点。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都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范围、程序、内容和手段履行职责。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把握和处理好三者关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把党的主张经过法律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要加强法制建设,切实抓好普法教育、严格执法和执法监督三个环节,推进依法治省进程。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行政许可法》,是一部规范政府行为的重要法律。要通过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推动依法行政,推动法制政府建设。
五是要努力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所谓总揽全局,就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各项工作,牢牢把握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党委要抓方向、议大事,出好思路、管好干部,总揽不包揽,协调不取代,有效地实施党在各个领域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要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通过人大党组把党的主张变为地方性法规,通过政府党组把党的主张变为政令政策和具体部署措施,通过政协党组把党的主张转化为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具体成果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共识。要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建立完善各级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进一步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人大、政府、政协和人民团体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增强党的观念,自觉维护党委的权威,坚决贯彻中央、省委和同级党委的各项决策,从制度上保证党的领导。
庆红同志讲,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能只讲一些抽象的、空洞的理论,而要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去提高,在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去提高,在解决复杂矛盾和突出问题的实践中去提高,在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实践中去提高。我们要认真贯彻这一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推进西部大开发、新阶段扶贫开发和富民兴黔事业中增长才干,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努力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三)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做好基层党建工作
要把全省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加快推进富民兴黔事业,必须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先进性的要求落实到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中去,落实到广大党员的行动中去,使基层党组织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使党员成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先锋。
第一,以农村、国有企业和街道社区党建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要紧紧围绕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总要求,加强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不断完善“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具体途径和方法,继续推进“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领导体制,完善党委参与重大决策程序。要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负责领导本社区工作的职能,努力建设政治坚定、联系群众、熟悉城市管理和社区建设的领导班子和工作者队伍,建立健全社区党的组织体系,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要进一步做好机关、学校、科研院所的党建工作。
第二,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要以坚持标准、保证质量为核心,以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和青年、高知识群体发展党员工作为重点,及时吸收工人、农民、知识分手、军人、干部中的先进分子入党,改善党员队伍的结构和分布,为党的肌体增添新活力。要加大农村优秀青年党员发展工作力度,力争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切实改变农村党员老化、文化程度低、党员比例低的现状。要按照“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组、三年级有党支部”的要求,加大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力度,力争经过三年努力,使学生党员比例在现有基础上有较大幅度提高,逐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要积极探索做好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努力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要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特别要做好下岗、失业职工党员和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
第三,下大力气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确保试点任务的圆满完成。运用现代远程教育,对广大农村党员干部进行政治理论、经济、法律、管理、科技知识和致富能力的培训,是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和创新农村基层党的组织建设工作的切入点。各地特别是试点地区,要在认真总结去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要坚持把科学的态度和求真务实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把硬件、软件和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坚持把站点建设和使用、管护结合起来,切实抓好接收站点、.系统网络、教育资源库、专兼职技术人员队伍和有关工作制度建设等五项重点工作,确保今年试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非试点地区要借鉴试点地区的经验,参照试点地区的做法,加大工作力度,为20xx年建成覆盖全省农村的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打下坚实基础。要充分运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加大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
第四,认真做好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准备工作。在全党开展保持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xx大作出的重大决策。从去年2月开始,中央在全国19个单位开展了试点工作。试点工作涉及12个省市、7个中央和国家机关,将于今年9月结束。之后,中央将在适当时候召开会议进行部署。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为今明两年党建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这里,我强调三点:一是在中央正式部署前,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要抓紧做好调查研究、整顿软弱涣散基层组织、培训骨干和建立领导工作机构等工作,为全面铺开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中央正式部署后,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迅速行动,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三是开展这项活动,要坚持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务求实效;坚持发扬党内民主、走群众路线;坚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发挥表率作用,努力在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使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
(四)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锦涛同志在xx届三中全会上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自觉端正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我们要按照这一要求,把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一,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是落实“为民、务实二清廉”的重要体现。我们的干部是好的,有加快发展、迅速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信心和决心,这一点必须充分肯定。但是,有的同志没有把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有机地结合起来,极个别同志对政绩观缺乏正确的认识,工作的出发点不是为了造福人民、造福社会,而是为了给自己的升迁铺路,热衷于上项目、铺摊子,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这些问题与“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格格不入,必须下大力气解决。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忠实实践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不盲目攀比;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不搞花架子;要顾全大局、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急功近利。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为民”中得民心,在“务实”中求实效,在“清廉”中树形象。要坚持把加强干部主观世界的改造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结合起来,为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提供思想上和制度上的保证。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党组织要加强教育,建立健全制度保证。要抓紧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考核标准和奖惩制度,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通过制度建设,使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的干部得到褒奖,使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的干部受到惩戒,形成勤政为民、踏实苦干、奋发有为、艰苦奋斗的浓厚风气,坚决克服和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二是干部要加强主观世界改造。世界观是“总开关”,决定着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紧密联系着科学的发展观。从干部自身来说,要经常想一想,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真正做到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进程中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用改造主观世界的成效来推进客观世界的改造。我省还是一个欠发达的省份,实现富民兴黔的目标需要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作长期的艰苦努力。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忠实实践党的宗旨,始终牢记“两个务必”,牢固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大力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脚踏实地、排难前进的工作作风。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从生产力实际出发,把科学态度和实干精神结合起来,防止急于求成。
第二,要坚定不移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方。这是我们党在新时期要解决的两大历史课题之一,是落实“为民、务实、清廉”要求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党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长期执政,并且正在进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临执政和市场经济的考验,还面临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挑战。拒腐防变、反腐倡廉的任务更为艰巨。我们一定要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同拒腐防变和反腐倡廉结合起来,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办大案要案、防止和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三项工作,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堵塞漏洞,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预防腐败体系。在刚刚召开的中纪委三次全会上,锦涛同志强调,要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党员干部求真务实的自觉性;抓好工作落实,把求真务实体现到各项工作中;建立健全制度,为求真务实提供体制保证,把加快发展的立足点放到真抓实干上。
第三,切实关心群众生产生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下基层调查研究制度和进村入户制度,是做到为民、务实、清廉的必然要求。春节临近,各级党组织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把关心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作为当前工作的头等大事,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扶贫解困的各项政策措施,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灾区,带着感情解决实际问题,妥善安排好受灾群众和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使人民群众过上一个欢乐、祥和、安定的节日。
(五)以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党的制度建设
根据中央精神,省委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根据《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进一步明确和完善了全委会、会、书记办公会会议制度和工作规则,建立了省委会向省委全会报告工作制度,修订完善了中心组学习制度、调查研究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接待制度,以及领导活动新闻报道制度,进一步推进了省委会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对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和重要干部人事任免等坚持实行集体讨论决策,推进了省委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制度建设上也进行了积极的、富有创新的探索,如党委全委会投票表决制、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和党政机关内部中层职位竞争上岗制等。今年,要在抓好已有规章制度落实的同时,继续以改革的精神,积极稳妥推进民主制度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一是进一步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民主制度。认真执行党章的有关规定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试行)》,切实保障党员的知情权、监督权、•建议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基本权利得到落实。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健全候选人提名制度,改进候选人介绍办法。充分发挥全委会的作用,实行党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工作制度,推行重要干部任免事项全委会票决制度。要在扩大基层党组织直接选举等方面进行新的探索,推行村党支部委员会成员由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党内选举产生的“两推一选”办法。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
二是以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机制为重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继续抓好《干部任用条例》和省委《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的贯彻落实,认真落实好省委已经出台的改革措施。以落实党员、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为重点,进一步推进干部工作民主化进程,推进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根据中央的要求,完善人大、政府选举制度,探索建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制、辞职制及调整不称职干部等制度,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进一步完善党委全委会对下一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正职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进行表决的办法。积极探索建立以工作实绩为核心的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制度。以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为重点,实行好巡视制度、干部述职制度和主要领导干部年度总结报告制度。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干部双重管理体制。加大对《干部任用条例》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力度,严厉查处违反《干部任用条例》的行为。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与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相配套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制度。
搞好领导班子建设,是党建工作的重点,也是抓好党建工作的关键。关于领导班子建设,省委已召开会议作了部署。这里,我再强调两点: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会议精神,把在全省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座谈会上提出的总体要求和七个方面的主要任务落到实处,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强领导集体。二是要着眼于今后五年、十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全省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堪当重任的后备干部队伍。要抓紧做好地厅后备干部的补充调整工作,重点发现补充一批熟悉宏观经济管理、金融、工业、外经外贸、科技、法律、意识形态等方面的优秀年轻干部。同时,继续抓好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
这些年来,全省组织部门紧紧围绕全省大局开展工作,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富民兴黔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去年,按照中组部的要求,全省组织系统开展了以公道正派为主要内容的“树组工干部形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取得初步成效,受到群众好评。在新的一年里,各级组织部门要认真学习锦涛同志关于公道正派集中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批示精神,深入开展集中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提高组工干部素质,努力把组织部门建设成为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表率部门。各级党委(党组)要一如既往地重视组织部门的建设,对组工干部既要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又要满腔热情地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成长进步,创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湛、工作出色的高素质组工干部队伍。
同志们,今年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狠抓落实。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在以为的党中央领导下,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进取、苦干实干,不断开创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新局面,为实现富民兴黔的宏伟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人才工作会议讲话稿题目 人才工作会议程篇六
同志们:
这次全市人才工作会议,是我市召开的第二次专题研究人才工作的会议,也是在“”开局、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大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人才工作经验,就落实我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作出部署。
市委、市政府对开好这次会议十分重视。在去年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之后,就对贯彻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做好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筹备工作,作出了部署安排,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先后召开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会议,专门听取人才工作情况的报告,审定我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和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对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作出了战略部署,明确了加快我市人才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今天的会上,市政府周市长还要代表市委、市政府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围绕这次会议的任务,我讲两个方面的意见。
一、近年来全市人才工作回顾
20xx年7月,我市召开了第一次人才工作会议,对全市人才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近年来,全市上下按照会议确定的总体要求、基本思路、重点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大力推进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机制逐步健全,人才环境明显优化,人才总量不断增加,人才素质有效提升,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地人才支撑。
一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人才工作的整体合力进一步增强。突出工作机构和工作制度的建立健全,积极探索抓好人才工作的方式方法,促进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工作格局的形成。市、县(区)两级党委都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配备了专门工作人员,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为充分发挥牵头抓总职责打下了良好基础。着力规范工作运行机制,建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和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对重点工作进行讨论研究和协调安排。近年来先后有6次市委会,9次召开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人才工作,提高了人才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严格实行了人才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了定期督查通报制度和人才工作经费保障制度,市财政每年列支人才工作经费都在100万元以上,保证了重点人才工程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有效落实。
二是坚持项目带动,重点人才工程进一步推进。坚持育引并举,大力实施重点人才培训项目,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不断壮大人才队伍总体实力。以实施“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为重点,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和重点行业领域,市、县(区)两级共投入专项资金400多万元,实施重点农村人才培训项目48个,每年组织开展农业专家送科技下乡活动,有效培养和集聚了各类农村人才。重点实施了“民俗文化产业10万从业人员培训”和“乡村医疗卫生人员业务能力提升”两个人才项目,培训民俗文化产业从业人员9.8万人、乡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20名,实现了为每个乡镇卫生院培养提升一名专业技术骨干人才的目标。启动实施了“工业强市战略人才促进工程”,着力培养造就适应我市工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三是坚持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着眼于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大力加强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了市委直接掌握联系的高层次人才库,确定了99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开展了领军人才选拔工作,选拔省、市级领军人才55名。建立了庆阳市专家咨询库,聘任全国能源化工等重点发展领域咨询专家49名。积极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出台了《庆阳市关于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工作的意见》,启动实施了“321”引才工程,引进研究生151人、本科生886人,招考录用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1.8万人,先后与中国农科院、北京大学等75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协作关系,聘请各类人才120名。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大力开展专业技术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组织实施了15个专项人才开发配置计划和10项重点人才配套工程,采取办班培训、考察学习、学术交流、进修深造等方式,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才5.18万人(次);以“银河工程”、“蓝色证书”培训等为载体,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26万人(次);新培养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2400人,技师和高级技师达到了400人以上,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得到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四是坚持健全机制,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着眼于增强人才资源配置活力,不断健全完善人才工作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工作环境。先后制定出台了《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庆阳市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等10多个政策文件,进一步完善了人才工作政策体系。出台了《庆阳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定期组织开展“庆阳市青年科技奖”评选活动,对16名在剪纸、刺绣、皮影领域有显著成就的乡土能人评定了副高职称。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坚持每年组织开展“人才工作宣传月”活动,在《陇东报》和庆阳电视台开辟了“科学发展、人才先行”专栏,不断创新宣传载体和方式,在全市上下营造了重视、支持人才工作的良好氛围。
回顾总结近年来的实践探索,对我们做好今后的人才工作提供了有益启示:
(一)各级领导重视是做好人才工作的关键。近年来,我市人才工作之所以能够深入推进,取得明显成效,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全市上下牢固树立了重视人才的观念。市委、市政府把人才工作确定为重大战略,成为全力破解的“四大瓶颈”之一,在工作摆布上放在重要位置,在工作推进上给予大力支持;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紧紧围绕工作部署,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步调一致抓工作,全力以赴抓落实;各县(区)根据产业布局和发展重点,加大投入,完善机制,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加强了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这充分说明,只有认识到位,才有工作到位,才能取得明显工作成效。我们一定要深化对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不断提高人才工作水平。
(二)服务发展大局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永恒主题。近年来,我们在抓人才工作中,始终牢牢把握了一条重要原则,就是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来推进人才工作。比如,按照建设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部署,分年度确定“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和“工业强市战略人才促进工程”的重点工作和推进计划;围绕全市开发“红、黑、绿、黄”四大资源,启动实施了“民俗文化产业10万从业人员培训”、红色旅游人才“千人”培训项目和20万果业人才素质提升项目。通过这些措施,既加强了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也发挥了人才在促进发展中的作用。实践证明,只有自觉把人才工作放在全局中来谋划,在服务大局中来推进,才能充分发挥人才工作的效能。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人才工作与中心任务的内在联系,用战略眼光看待人才工作,围绕大局做好人才工作,加强统筹协调,注重整体推进,扩大人才总量,提高人才质量。
(三)坚持重点带动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有效方法。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带动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注重政策措施的完善,制定了引进、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的办法,实施了领军人才选拔工程和“321”引才工程;另一方面,通过加强与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的联系、建立专家咨询库等办法,创新高层次人才使用方式,充分发挥了高层次人才在我市重大战略问题研究和重大项目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这就说明,抓住了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就抓住了人才队伍建设的“牛鼻子”。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注重培养,加强引进,在高层次人才的使用、管理和服务等方面下大功夫,带动整体人才队伍建设。
(四)勇于探索创新是做好人才工作的不竭动力。近年来,我们着眼于激发人才队伍活力,提高人才使用效能,以创新和完善人才工作政策为突破口,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工作政策措施,积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科学合理选拔使用人才,大力推行“人才+项目”、“人才+课题”、“人才+产业”培养开发模式,人才培养、选拔、评价、发现、激励、保障等机制逐步健全,有效解决了一些制约人才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事实证明,只有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才能最大限度地解放人才、促进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实现人才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着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推动人才事业不断进步。
在回顾总结近年来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困难问题:一是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需进一步提高。个别县(区)和部门对人才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去统筹谋划和抓好工作,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物质资源开发轻人才资源开发、重项目引进轻人才引进的问题。二是人才工作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在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重点人才工程等方面,各县(区)和市直相关部门工作进展不够平衡,个别部门牵头实施的行动计划、重点项目进展比较缓慢,工作特色和成效还不够明显。三是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够合理。目前我市共有各类人才96086人,占总人口的3.6%,每万人拥有人才375人,远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人才竞争力不强,特别是“红、黑、绿、黄”四大产业开发所亟需的高层次人才短缺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四是人才工作机制不够健全。在探索人才开发的新途径、新载体等方面研究思考不够,尚未形成系统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考核评价、奖惩激励、经费保障等长效机制,存在高层次人才引进难、引进人才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特别是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人才工作提供了广阔舞台;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的实施,为人才工作提供了良好条件。我们一定要准确把握人才工作面临的形势,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以更高的站位、更准的定位、更宽的视野、更好的作风,推动人才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人才工作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
去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颁布了我国“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去年12月,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制定下发了《全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按照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我们经过广泛征求意见、认真研究讨论,制定了《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快人才发展的意见》和《庆阳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人才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必须切实抓好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推进人才事业发展。
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才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人才发展指导方针,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人才项目工程为支撑,以完善机制、鼓励创新、促进创业为突破,紧紧抓住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努力营造干事创业、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着眼于增加总量和提升素质,着力抓好人才培养工作。建设好各类人才队伍是人才工作的中心任务。一要突出培养重点。要着力培养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以提高创新能力和应用开发能力为重点,依托国家、省、市重大人才工程,培养领军人才,培育创新团队,造就一批中青年创新人才,形成衔接有序、梯次合理的创新人才培养链条。要大力培养开发急需紧缺人才,按照我市建设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的目标定位,下大力气加快石油化工、煤炭开发、农业发展、红色旅游、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等重点经济领域人才培养,下大力气加快教育、文化、卫生、社会管理等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人才培养,适应跨越式发展的需要。要统筹抓好各方面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六支”人才队伍建设,确立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增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二要拓宽培养渠道。重点人才项目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我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提出了14个重点人才项目,基本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重点领域,要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全力推进,充分发挥在人才培养中的引领作用。要继续组织实施好“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工业强市战略人才促进工程”, 组织实施好专项人才开发配置计划和重点人才配套工程,确保发挥更大效益。要加快实施红色旅游人才“千人”培训、20万果业人才素质提升、能源化工人才培养、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扶持等重点人才项目,使人才培养与重大发展战略、重点建设项目、重要工作布局紧密配合、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紧密结合贯彻我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从各自的职能和发展需要出发,研究提出并积极实施人才工程项目,进一步为培养人才搭建有效平台。三要创新培养方式。要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创新人才培养的手段和形式,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进一步加大教育培训力度,采取上级调训、下派挂职、专家讲座、党校培训、外送跟班学习等方法,组织和引导各类人才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武装自己,学习新知识,增长新才干。坚持在实践中培育人才的方法,通过牵头组织实施重点学科、重点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项目等形式,组织和引导各类人才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积累经验、锤炼作风,提高干事创业本领。
(二)着眼于破解人才“瓶颈”制约,着力引进各类优秀人才。破解我市人才不足的难题,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缺乏的问题,要在立足于培养本土人才的同时,必须千方百计引进各类优秀人才,开发利用好市内市外两类人才资源。一要实施好“321”引才工程。实施“321”引才工程,是市委、市政府为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而提出的重大任务,也是为加快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最需要的人才而作出的重大举措。各县(区)、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坚决破除唯经济发展论、唯条件论等思想的禁锢,积极主动地抓好工作。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实施“321”引才工程,必须围绕我市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着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和优秀人才,发挥高层次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要结合本地实际,立足现有资源,讲求引进效率,以“有用”、“实用”为根本条件,注重实际贡献,不盲目攀比,达到引进适用人才、使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目的。二要创新人才引进的方式。近年来,我市在引进人才上进行了积极探索,比如,加强院地、地企协作,建立专家咨询库等,为我们做好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在继续采用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坚持“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原则,积极实行人才柔性引进,通过兼职、定期服务、项目引进、科技咨询、科研合作、技术开发等多种形式,加快引进急需紧缺人才;鼓励全国各地高层次人才,通过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承包等多种方式,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服务。三要完善有利于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坚持用产业聚集人才,用项目吸引人才,用事业留住人才,进一步完善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从工资、待遇、住房、职称、子女入学等方面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改善人才的工作、生活条件,以优惠的政策广纳良才。要认真抓好《庆阳市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的贯彻实施,以超常规的气魄和优厚的待遇,着力引进一批能够破解发展难题的高水平专家学者和博士研究生。要注重做好引进人才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千方百计创设良好的人文制度环境,做到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充分发挥引进人才的骨干支撑和示范引领作用。
(三)着眼于推进跨越式发展,着力提高人才使用效能。人才重在使用。要坚持以用为本,把发挥好各类人才作用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当务之急,在用好用活人才上下功夫。一要牢固确立人才“以用为本”的理念。进一步树立人人可以成才、人才发展以用为本、鼓励人才创新创业创优等理念,不求全责备、不论资排辈,不拘一格选拔使用人才,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用当其时、才尽其用,克服人才培养开发中,学用脱节、培养与使用脱钩的现象,用好用活人才,提高人才效能。二要充分发挥人才在服务发展中的作用。紧紧围绕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和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组织实施人才项目和专项人才开发配置计划为重点,鼓励引导各类人才向重点工业集中区和产业一线聚集,向农村基层流动,支持他们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推进工业强市战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重点产业开发和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作用。三要搭建多元化的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围绕全市重点优势产业,加强产业开发区等各级各类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面向市场和企业开展成果转化和自主创业,催生一批高成长性、竞争力强的科技型企业;鼓励各类人才到经济社会发展一线寻找科研课题,开展科技创业,加快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间的协调联系,通过牵线搭桥,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使智力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四)着眼于激发创造活力,着力健全人才工作机制。盘活人才资源,激发人才活力,最根本的是要建立起一套有利于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机制。要围绕大力培养人才、积极吸引人才、有效开发人才、真正用好人才,加强人才工作制度机制建设,促进人才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为人才事业发展增添活力和动力。一要健全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定期考核办法,建立和落实平时考核制度,发挥考核“指挥棒”、“风向标”的作用,树立重实绩、重公认、重基层的用人导向。积极推进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注重靠实践和贡献评价人才。完善农村实用人才评价机制,认真落实农村实用人才认定管理和职称评定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建立以岗位绩效考核为基础的事业单位人员考核评价制度,做到客观看人、公正评人、准确识人,真正让群众信服,让人才诚服。二要健全开放的人才选拔机制。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坚定不移地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大力推行竞争性选拔干部、差额选任制度,全面推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竞聘上岗和合同管理制度,探索建立首席专家、首席教授、首席工程师、首席技师等高层次人才选拔使用制度,实现以人选人向制度选人转变,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开辟“快车道”。三要健全有力的人才激励机制。推进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完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建立科技研发扶持机制,改进科技评价和奖励方式。建立秩序规范、激发活力、注重公平、监管有力的工资奖励制度,提高科研、生产一线骨干人才的薪酬待遇。规范各类人才奖项设置,形成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建立产权激励制度,落实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制定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办法。加大对农村、非公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人才的社会保障覆盖面,落实促进人才发展的公共服务政策,努力改善人才的工作生活条件,进一步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四要健全多渠道的人才投入机制。落实促进人才投资优先保证的财政金融政策,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导向作用,引导鼓励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参与人才资源开发。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纳入财政年度预算,保障人才资源开发,并随着财力的增长逐年有所增加。鼓励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人才发展基金,按规定提高培训经费提取比例,在重大建设和科研项目经费中要安排部分经费用于人才培训。要加强人才投入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切实提高人才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益。
(五)着眼于提高整体水平,着力形成强大工作合力。要自觉贯彻落实党管人才原则,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一要进一步建立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完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议事制度、例会制度、办事制度,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议事协调职能。建立市县(区)党委会、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人才工作汇报制度,认真落实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和人才工作目标管理等制度,着力健全人才工作目标考评机制、民主决策机制、协调落实机制和信息沟通机制。重点要实行严格的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把人才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之中,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正职政绩的重要内容,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确保加强人才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二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政策体系。各县(区)要以贯彻落实我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为重点,抓紧制定各自的人才发展规划,使人才工作更好为经济中心服务,为本地重大发展战略服务,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各有关部门要协调配合,全力以赴,抓紧制定重点人才工程项目推进计划,抓紧制定人才培养、选拔、激励、引进等方面的实施细则,加强政策体系建设,切实做到人才总量增加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人才素质提高与发展方式转变相适应。三要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坚持以人为本,积极营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社会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工作环境;待遇适当、无后顾之忧的生活环境;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并要及时将一些成熟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为各类人才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聚集力和感召力。要广泛宣传全国、全省和我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大力宣传新时期人才工作的方针政策,积极宣传优秀人才典型和人才工作典型,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同志们,人才是最具创造力的要素,也是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的保障,人才工作事关全局、影响深远。我们一定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对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人才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推动我市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人才工作会议讲话稿题目 人才工作会议程篇七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全国全区人才工作会议、在银川召开的西部部分城市人才工作座谈会及刚刚闭幕的市委二届九次全体会议精神,总结交流人才工作经验,表彰奖励优秀人才,对落实《固原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组织动员全市力量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进行部署。首先,我代表市委、人大、政府、政协向受表彰的优秀人才表示祝贺!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各类人才和人才工作者表示诚挚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意义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对人才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推进力度越来越大,相继提出了人才第一资源、党管人才原则、人才强国战略等一系列新论断、新思想、新举措。今年4月中央印发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5月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8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印发了《宁夏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紧接着召开了全区人才工作会议。11月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在银川又召开了西部部分城市人才工作座谈会。这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充分表明人才资源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人才发展进入了优先发展的新时期。
当今时代,以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区域竞争越来越激烈。区域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优势是最需培育、最有潜力、最可依靠的优势,谁拥有了人才竞争优势,谁就赢得了区域竞争的主动权,谁就抢占了科学发展的制高点。从国际上看,经济强国必然是人才强国。据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课题组研究成果显示,在人才发展强国中,美国、日本、德国排名前三甲,我国属于人才发展中等国家,居第14位。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受到毁灭性打击的日本、德国,之所以能够在短短的三四十年内重铸辉煌,跻身于世界经济强国,靠的就是人才开发。从国内来看,凡是发展有活力、具有竞争力的城市,都是对人才最有吸引力、最具凝聚力的城市。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xx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全国294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与人才竞争力基本相符。在综合竞争力、人才竞争力排名前10位的城市中,深圳均居首位;在综合竞争力、人才竞争力提升速度排名前10位的城市中,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增速最快;在县级10大活力(创新能力)城市中,江苏的昆山市排名第一。深圳用20xx年把一个渔民村建成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鄂尔多斯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后来居上,昆山市之所以走出了“昆山之路”,他们的一个共同秘诀就是想方设法广揽人才。
“”时期,是我市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推进全市经济发展战略转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前几天闭幕的市委二届九次全体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把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单列一条,专门作了部署。这标志着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既是全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又是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保证。全市各级组织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立足于发展战略转型的现实需要,着眼于固原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深刻认识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区、市党委、政府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牢固树立抓人才就是抓发展、抓长远、抓后劲的理念,以战略眼光和科学思维谋划人才工作,以务实态度和热忱服务做好人才工作,大力营造爱才、育才、聚才、用才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激发各类人才服务发展、支撑发展、推动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推进发展战略转型、实现跨越发展目标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二、客观分析我市人才发展的成绩与差距
近年来,市委、政府坚决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结合固原的实际作出了“一体两翼五个五”的人才工作部署,注意调动和发挥人才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党管人才工作格局基本形成。调整充实了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市委会听取人才工作汇报制度和市委、政府领导分工负责抓落实制度,初步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出台了《固原市农村实用人才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等3项制度文件,每年都制订人才工作任务分工方案。重视对人才的投入,设立了市本级财政人才工作专项资金,并随财政增长而逐步增加,今年多渠道争取人才工作经费89万元。二是加大培训力度,人才队伍整体素质逐步提高。坚持把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统筹起来,分类指导,并轨推进。20xx年以来,通过培训研修、外出学习、挂职锻炼、学历教育等多种方式,培训各类人才1.83万人次,其中外派培训干部851人次,年均增长49.6% ,是近20xx年来我市干部外出培训力度最大、人数最多的时期。按照自治区统计标准,截至20xx年底,全市人才资源总量5.6万人,平均每万人拥有人才370人,各类人才中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2.7万人。三是基地项目带动,人才发展平台不断拓展。利用院校、科研单位和特色优势产业示范园区、大学生创业园区等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实施了“西部之光”“基层之光”“企业之星”“牵手工程”“专家服务团”等一批自治区人才工程项目,西吉“金豆英才”、隆德“书画人才”两个项目被评为自治区人才创新项目,得到资金扶持。通过基地支撑和项目带动,既为人才发挥作用搭建了平台,又促进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四是坚持正确导向,干事创业氛围逐渐浓厚。不断完善“三推两考”、目标管理考核、从严管理干部、函询问责等制度,加大治庸治懒力度,激发干部活力。认真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有关人才方面的政策待遇,广泛听取各类人才的意见建议,积极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组织开展优秀人才评选表彰和宣传报道活动,举办了全国天文奥林匹克总决赛、全区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等一批全国性和自治区级人才创新活动,开展了岗位练兵、技能竞赛、实训观摩等活动。通过在用人、管理、考核、奖励、宣传等多方面形成正确导向,营造了各类人才比学赶超、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自然的、历史的、地域的,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等原因,我市人才发展总体水平与区内其他几个市相比,差距比较大,主要表现在:一是总量偏小。全市人才总量仅占总人口的3.7% ,比全国、全区平均水平分别低3.4和2.1个百分点;每万人拥有人才量比全国、全区平均水平分别低342人和211人。二是层次较低。全市各类人才中一次性本科以上学历的不到10% ,具有高级职称的只占9.3% ,享受国务院和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入选自治区“313人才工程”的仅有44人,重点领域的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匮乏,特别是产业发展急需的创新型、领军型人才奇缺。三是结构不合理。从年龄结构看,六类人才队伍的平均年龄为42.1周岁,35岁以下的只占37% ,人才的“老龄化”现象严重;从行业结构看,分布在农业、教育、卫生等行业的人才占85.9% ,工业经济、规划建设、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人才紧缺,表现出典型的“传统性”特征。四是流失严重。人才流失一直是困扰我市人才发展的老大难问题。主要原因是我市工作生活条件艰苦,考出去的大中专毕业生一般都不愿回来就业、创业;现有人才经过多年的培养成长为骨干人才后,受大城市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和待遇的影响,只要有机会就想方设法离开,不论是国家公务员还是教学、医疗、科研人员都是如此,而且短时间内这个问题还难以扭转。五是环境不优。这些年我市对人才工作越来越重视,投入也不断增加,但由于发展不足、财力有限,人才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加之全社会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宽容人才的氛围还不浓厚,人才发展环境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还很弱。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三、认真落实《固原市中长期人才规划纲要》
前段时间,市政府常务会、市委会先后研究通过了《固原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这个规划,是我市制订的第一个中长期人才规划,是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人才工作的重要指导文件。刚才金元同志对全市人才规划纲要的编制情况作了说明,各县(区)、市直部门(单位)要结合实际对规划纲要的落实制订出具体的目标,强化措施,抓好落实,确保实效。贯彻落实中总的要求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六盘山精神,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发展战略转型和实施“155”工程,以用好用活人才为目的,以人才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人才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人才培训、项目开发、机制创新和环境优化为重点,把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作为强市之基、发展之本和转型之要,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市之路。
(一)以工程项目提升“育才”水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决定了现阶段我们必须把人才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在现有人才的培养使用上,这是我们抓人才工作的一个基本方略。全市人才规划纲要提出了“数量比较充足、结构渐趋合理、素质明显提升、环境不断优化”的人才发展总目标,各县(区)、各部门(单位)要紧紧围绕这一总目标,以现有人才为主体,创新培养模式,加大培养力度,突出培养创新型人才,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全面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盘活人才存量,吸引人才增量,实现人才总量与素质“双提升”。特别要注意用抓项目的办法抓人才工作,紧贴盐化工和煤电一体化、现代生态农业、物流及服务业、特色旅游、劳务产业、城市规划以及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集中精力实施好人才规划纲要中提出的12项重点工程项目,力争经过5年-20xx年的努力,使我市每一个重点领域和特色优势产业,都能够拥有一个创新人才团队、一支专门的科技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构筑起年龄、知识、专业、能力等梯次配备的产业发展人才体系,形成人才引领产业、产业聚集人才的良性循环。
(二)以思路创新破解“引才”难题。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培养人才、引进人才这两个板块都属“短板”,特别是引进人才这个板块更“短”,成为我市人才发展中的一大难题。破解这个难题,首先要从思路上创新、从事业上突破,通过打造事业平台来打一场引才的攻坚战。这是对人才强市战略能不能顺利推进的一个严峻挑战,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会不会抓人才工作的一个重大考验。要强化用事业引才的意识,辩证地看待我市在引进人才上的“先天不足”与潜在优势,克服畏难情绪,变劣势为优势,化压力为动力,勇于引才、乐于引才、善于引才。要完善用事业引才的政策,立足现实基础,摸清人才缺口,从搭建事业平台、提供创业扶助等方面入手,制订出务实管用、操作性强、有吸引力的引才引智办法。要创新用事业引才的方式,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为主,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通过技术指导、导师带徒、兼职兼薪、项目合作、委托经营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引进一批全市发展迫切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和紧缺型人才,特别要围绕发展战略转型大力引进懂工业、有技术、善经营的人才。
(三)以机制创新提高“用才”效能。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人才发展以用为本。人才的使用问题,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导向问题。只有用好人才,才能体现人才价值、发挥人才效能,才能更好地培养人才、吸引人才。从我市人才工作实际来看,“用”是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比如,人才资源短缺,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匮乏等导致的“不够用”的问题;培养与需求脱节,人才知识老化,专业不对口,分布不合理,人岗不相适等引起的“不适用”的问题;缺乏合适舞台,学非所用、用非所学、使用不当或人才闲置浪费等造成的“没用好”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把“服务发展、以用为本”贯穿在人才工作的各个方面,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让有限的人才发挥最大的效能。用好用活人才,关键在体制机制。要结合我市实际,以增强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活力为目标,着力创新人才的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和激励保障“五大机制”,充分激发广大人才的内在动力,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四)以优质服务营造“聚才”环境。人才作为特殊资源,具有很强的环境选择性。“人往高处走”,“高处”就是能够干事成才的好环境。这种好环境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对内产生凝聚力和推动力,对外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在我市自然条件、经济水平、待遇保障等都处于弱势的现实情况下,我们靠什么来营造这种好环境?首先要靠各级领导干部当好人才的“后勤部长”,要靠全社会为人才成长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一定要增强人才意识和服务意识,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整合力量、营造环境、搞好服务上,大力推进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努力营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社会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工作环境,待遇适当、无后顾之忧的生活环境,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尊重人才、关心人才、宽容人才、保护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风气,让人才进得“顺心”、干得“舒心”、留得“安心”。
四、进一步提高党管人才科学化水平
党管人才是做好人才工作的基本原则和重要保证。必须不断提高党管人才的科学化水平,努力形成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环境吸引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的局面。
第一,要落实党管人才责任。人才是高层次的发展要素,抓发展必须抓人才,抓人才必须落实党管人才责任。李源潮同志多次强调,重视抓人才的领导才是有远见的领导,舍得在人才上花钱的领导才是聪明的领导,党政领导要像抓招商引资那样抓招才引智、像抓经济发展那样抓人才发展。实践也证明,只要领导抓、抓领导,人才工作就能取得重大进展。因此,必须建立起各级党委、政府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完善以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为主的党管人才责任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协调机制和落实机制。各县(区)、各部门(单位)要把抓人才的责任逐项分解、落实到人,真正使培养人才、团结人才、用好人才、服务人才成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一项常态工作、常抓不懈。
第二,要改进党管人才方法。党管人才同党管干部相比,对象更广泛,层次更多样。要坚持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工作、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工作、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三项任务”一起抓,做到既宏观领导、又重点推动。“宏观领导”,就是要谋划好人才工作全局,编制好人才工作规划,制定好人才发展政策,处理好人才工作重大关系,总结运用好人才工作经验,配好配强人才工作力量,为人才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政治动力和组织保证。“重点推动”,就是要抓谋划、抓载体、抓示范、抓协调、抓督察,确保每个阶段的目标、任务、责任、时限“四明确”;策划一些人才工程项目,建立一些创新创业基地;通过牵头抓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盯住不落实的事,问责不落实的人。
第三,要增强党管人才合力。人才工作是一项全局性、基础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发挥各方优势、集中各方力量,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要重点抓好全局性问题调研、综合性政策论证、跨部门工作统筹。组织部门要当好参谋,创新实践,整合资源,示范引领,加强对人才队伍建设的宏观指导、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特别是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都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和独特优势,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强大合力,共同做好人才工作。
同志们,蓄势发展之时,正是用人之际。发展战略转型,人才必须先行。我们一定要按照“高度负责、集中精力、一抓到底”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全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为固原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更加多元、更加强劲、更加持久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元旦就要来到了,在此我代表市委、人大、政府、政协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身体健康、阖家幸福!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人才工作会议讲话稿题目 人才工作会议程篇八
同志们:
在集团公司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集团公司党委决定召开这次人才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表彰奖励优秀人才,推动公司上下继续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的理念,对人才工作这项事关全局、事关长远、事关根本的重大战略任务进行安排部署,为建设和谐电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此次会议是集团公司成立以来的第一次人才工作会议,这既是人才工作的一件大事,也是企业改革发展的一件大事。为开好这次会议,集团公司党委做了大量充分准备工作,多次专题研究人才工作,组织制定了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自下而上开展了优秀人才推荐工作,充分体现了集团公司党委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扎实推进人才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刚才,温永盛副书记宣读了集团公司《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办法》,褚伟总经理宣读了集团公司党委《关于表彰优秀人才的决定》,优秀人才代表作了精彩发言。在此, 我代表 集团公司党委 向受到表彰的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 向辛勤工作的生产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各类人才表示崇高的敬意!
近年来,集团公司紧紧围绕提高经济效益这项中心任务,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树立以品德、知识、能力、业绩为本的人才观,遵循人才发展规律,建立健全人才选拔任用、公开竞聘、公推直选、岗位交流、教育培训等工作 机制 ,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等多个环节上狠下功夫,使人才结构不断优化,人才素质逐步提高,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集团公司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一批优秀人才,同时集团内部也培养了一批年轻有为的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在集团公司战略转型、结构调整、项目建设、企业管理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今天受到表彰的优秀人才,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由于受名额因素的限制,还有许多优秀人才没有在大会上受到表彰,但是没表彰并不代表他们不优秀,我们应该更加尊重他们,集团公司将在下一步人才库建立的过程中,认真予以研究吸收。
在人才工作中,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比,与实现转型升级的目标比,与同行业先进企业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一是人才总量及储备不足,职工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集团系统具有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职工仅165人,占职工总数的16%;中级以上职称197人,占职工总数的19%。人才总量不足,不能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二是 人才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缺乏。 集团系统具有电力及相关专业学历的职工225名,占职工总数的22%。 新能源和资本运作人才、行业领军人才及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集团系统还没有自治区“313”人才、享受自治区政府津贴人才、“塞上英才”等高层次人才。 三是人才工作 机制不完善 ,激励作用发挥不足 。 在创新选人、育人、用人、留人及激励机制方面还有较大差距 。 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集团公司的发展,亟需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提高。
下面, 我就做好集团公司人才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着眼全局,充分认识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以来,关于人才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为切实加强人才工作,自治区党委制定了一整套加强人才工作的制度,为做好人才工作奠定了基础。近年来,集团公司党委不断加大人才工作力度,出台了一系列办法和制度,采取了多项行之有效的措施,有效激发了广大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推进了集团事业的进步,这既是集团公司党委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在新的形势下推动集团公司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当前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显,人才兴则事业兴,人才强则企业强,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目前,集团公司正处在抢抓改革机遇、加快主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处在各类人才积极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阶段,比任何时候都渴望人才。因此, 做好人才工作、 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是推动集团公司科学发展、 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把人才工作作为打基础、利长远的重要工作,把人才投资作为基础投资、长远投资,切实发挥人才资源在企业转型升级中的根本支撑作用,以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动集团公司跨越式发展,以人才集聚优势赢得发展优势,确保集团公司在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中抓住机遇,赢得主动,有所作为。
二、创新思路,努力造就支撑企业跨越式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集团公司人才 工作 要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 坚持党管人才 的 原则,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 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 高技能人才 队伍能力建设 为重点,以重点领域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开发为突破口,遵循人才成长规律,进一步完善人才 工作 体制机制,优化人才环境,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不断提升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
重点做 好以下 四 项工作:
(一)解放思想,树立开放的人才观
一是不拘一格,广纳贤才。 集团公司人才总量偏少,供需矛盾突出,“高、精、尖”人才匮乏。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增强人才政策开放度,敞开大门广纳英才。要积极适应人才市场化流动的新形势,树立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加开放的思路,注重系统内部人才的培养与发现,突出业绩贡献,坚持唯才是举,简化人才选拔条件,着力破除人才学历、职称、年限等隐性壁垒,促进各类人才健康成长;充分运用自治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智”和“西部之光”等人才平台,有计划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 坚持引 才 与引智相结合, 在集团公司重大项目建设和重要业务工作中,通过人才创业、 咨询讲学、短期聘用、技术合作、人才租赁等方式, 实现柔性引才、柔性用才。 借助国家电网公司人才中心等平台,跟踪国内知名院校宁夏籍生源信息,每年为集团公司招聘一定数量的急需专业应届毕业生,为新项目储备专业人才。 充分利用中央博士服务团来宁挂职契机,为集团公司争取项目建设和投融资管理人才,提高集团公司人才聚集度 。 二是服务发展,以用为本。 人才的使用问题,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导向问题,只有用好人才,才能体现人才价值、发挥人才效能。要坚持人才工作重心下移,在实践中造就人才。通过制度引导,政策倾斜、搭建平台等措施,引导广大人才向基层、关键岗位、生产一线流动,对在各行业领域有一定专长、专业技术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要放到重要岗位上,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和“传、帮、带”作用,做到以用引才、以用育才、以用聚才,让人才发挥最大的效能,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三 是鼓励成功,宽容失败。 人才的价值集中体现在创新创业的具体实践中,而创新创业难免会有失败。 人才在创新创业中即使失败,也积累了经验,只要持之以恒,积极探索新的方法,暂时的失败必将赢得明天的成功。没有低谷就显不出高山, 我们 要有宽容的胸怀,宽容人才的个性和缺点,容许人才的失败, 既要表彰 奖励 成功者,又要理解宽容失败者, 容许人才在摸索中求得发展, 激励各类人才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勇于创新的工作热情。
(二)健全制度,完善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工作机制
人才工作的活力取决于体制机制,只有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才能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观念和障碍,激发人才的创造力。 一要 完善 人才培养开发机制。 人才培养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集团公司近年来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等方式,举办了一系列培训班和专题讲座,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控股公司普遍存在对人才培养重视不够、缺乏整体规划、培训投入不足,内容陈旧、方法死板、效果不佳等问题,导致职工对培训不感兴趣,应付了事,甚至反感,个别单位甚至还未明确培训主体部门,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各企业要牢固树立培训职工就是投资未来的理念,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坚持 以 企业发展 需求为导向,以提高 业务技术知识、岗位技能 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完善 教育培训 体系 。结合企业发展实际、人才现状、岗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创新培训方法和手段,拓展培训内容,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通过压担子、搭台子、铺路子等方式,激发人才潜能,发挥人才效能,注重在实践 中发现、培养、造就人才 ; 积极与党委组织部等相关部门联系,尽快启动集团公司 新能源人才阶梯培养项目,缓解新能源人才短缺及结构不合理问题, 构建人人能够成才、人人得到发展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 二要 完善 人才选拔任用机制。要牢固树立人才意识,坚持用宽广的胸怀、民主的作风、科学的方法选拔、培养和使用人才,着力构建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人才选拔机制。要改进人才选拔任用,注重在工程项目建设、急难险重任务中发现人才,注重从一线识别人才、选拔人才; 完善人才评价标准, 积极探索资格考试、考核和同行评议相结合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方法, 注重靠 实绩 和贡献评价人才 ,只要品德好、能力强、贡献大,一有机会,就放到合适的岗位加以使用, 形成 有 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 ,做到 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用当其时 。三 要 完善 人才流动机制。 人才的合理、有序流动是实现人才资源优化配置、充分发挥人才效能的重要前提和手段。近年来,集团公司根据工作需要及业务特长,对各控股企业高管人员进行了交流轮换,各企业也能够落实重要岗位人员轮岗制度,对部分岗位的人员进行交流;在自身人才缺乏的情况下,热电企业向新能源企业输送了大批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人才优势,为集团公司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各单位要继续站在集团跨越式发展的高度,站在人才全面发展的高度,不断加大人才岗位交流力度,生产运行岗位要以培养全能值班员为目标,对相关运行岗位定期轮岗;机关业务部门要以培养业务能手为目标,加大部门内部、部门间相关岗位的交流; 要畅通人才流 动 渠道 ,加强集团本部与控股公司、控股公司之间人才交流,发挥人才辐射优势,培养造就一批复合型人才。四 要 完善 人才激励保障机制。 注重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积极作用,稳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按照“岗位靠竞争、收入靠贡献、岗变薪变、适当拉开收入差距”的原则, 坚持收入分配向生产一线和技术岗位倾斜,积极探索以实际贡献为导向,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办法,逐步建立完善适应市场需求的收入分配制度;积极探索对突出贡献人才进行期权、股权等中长期激励;推行管理岗位职系与专业岗位职系“双通道”模式,拓展专业技术人才职业生涯通道。集团公司每年设立100万元人才专项基金,用于各类人才的补助和奖励,随着企业的发展还会相应增加。目的就是要重奖各类人才,不断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三)调整结构,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实现人才队伍建设“234”目标:即利用五年时间,培养200名经营管理人才,300名专业技术人才,400名技能人才,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 一是 加强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建设 。 集团公司主营发电业务,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带有一定的垄断性,企业经营管理者缺乏真正市场经济环境下的锻炼,经营管理缺乏挑战性。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持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对经营管理人才素质要求将会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必须强化市场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加强对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与锻炼, 以提升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现代经营管理能力为核心, 坚持举办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班, 加强政策法规和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培训; 注重实践锻炼,自觉把企业放到市场环境中去经营,把人才放到市场中磨炼和检验;要 健全企业经营管理者聘任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实行契约化管理 。各级经营管理人才要心无旁骛,潜心钻研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破解发展难题,引领企业全面科学健康发展。 二 是 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建设 。 由于历史原因,集团公司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结构不合理,部分专业技术岗位人才甚至出现了断层。对此,各企业要高度重视,研究制定相应人才培养措施,明确责任,抓好落实。要 以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为重点,实施专业技术人才 知识更新 工程 。要建立技术带头人制度,为专业技术人才搭建平台,提供舞台;做好职称津贴的评定发放工作,坚持评聘分离,鼓励职工参加在职学历教育及各类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对获得专业技术职务和学历教育的职工按规定给予补贴和奖励;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适时组织专业技术骨干到高等院校学习培训,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综合素质。 三 是 加强 技能人才队伍 建设 。 要 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 劳动 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 今年9月,集团公司成功举办了第一届职工技术比武大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样的活动今后我们要坚持定期举办,以此激发职工“学技术、比技能”的热情;要建立技能带头人制度,积极推广在关键岗位、关键工序设立首席技师、金牌工人和专业工种带头人的做法,在企业科研生产、技能攻关等重大任务和关键项目中发挥技能带头和示范作用;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企业岗位培训、个人自学提高等方式,不断提高职工的职业素养、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逐步形成初级、中级、高级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和比例结构基本合理的格局。用3-5年时间,做到应持证人员全部取得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要大力开展“师带徒”活动,发挥高技能人才的传帮带作用。建设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近期集团公司将开展人才库的入库推荐工作,各单位要公开、公平、公正地做好各类人才入库选拔工作,严格把握评选标准、程序,注重听取群众意见,凭能力、凭业绩和贡献评价人才,使评选结果经得起各方面检验,真正把德才兼备、引领作用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选拔出来。
(四)强化服务,以优质服务营造“聚才”环境
指出: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人才作为特殊资源,具有很强的环境选择性。“人往高处走”,所谓“高处”就是能够干事成才的好环境,这种好环境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对内产生凝聚力和推动力,对外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我们要在集团公司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各级领导干部、各级党组织及相关部门要当好人才的“后勤部长”,增强服务意识,用事业凝聚人才、真情关心人才、精神激励人才、环境留住人才,形成重才敬才的意识环境,识才用才的工作环境,引才聚才的政策环境,优才留才的生活环境,让人才干得“舒心”、留得“安心”。
三、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
党管人才是党的组织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工作保持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人才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培养出来的,必须常抓不懈,才能取得成效。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积极推进人才强企战略,不断开创集团公司人才工作新局面。
一要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 要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加强指导和协调,定期研究、部署,解决存在的问题; 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工作组织机构,集团公司已经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具备条件的控股公司也要相应成立人才工作机构,形成合力;坚持从实际出发,加强调查研究,积极探索人才工作的规律,努力完善人才管理运行机制、优化人才服务环境,不断创新党管人才的方式方法;切实加强人才工作者队伍建设,有效提升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
二要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把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要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把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年度考核体系,增加人才工作在领导班子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强化责任,做到年初有部署,年中有评估,年底有考核。促进人才工作任务具体化,管理规范化,责任明晰化。
三要加大人才工作宣传力度,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深入贯彻科学人才观,强化对优秀人才的宣传力度,加大对人才工作热点问题的舆论引导,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在集团公司掀起人人立志成才,人人都能成才的热潮,集聚更多的优秀人才为企业建功立业。
同志们,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时代呼唤人才,在集团公司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进程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锐意进取的精神不断推动人才工作取得新突破,努力创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为把集团公司建设成为人才集聚之地、人才创业之地、人才辈出之地而不懈努力!
谢谢大家!
人才工作会议讲话稿题目 人才工作会议程篇九
同志们:
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主要是传达贯彻中央、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人才工作经验,研究部署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市人才工作的主要任务,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化措施,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加快建设人才强市,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刚才,士官同志传达了省、枣庄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新能凤凰能源公司和高端人才代表苗付标同志、大学生村官代表王腾同志分别作了很好的典型发言。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才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充分认识加强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把人才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不断加强人才引进、培养、激励和服务工作,人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市各类人才总量达到14.3万人,人才总量居全省县级前列,初步形成了一支规模较大、素质较高、门类较齐全的人才队伍。二是人才队伍优势逐步显现。先后实施了人才培养计划、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等一批重点人才工程,建立博士后工作站3处、省级院士工作站1处,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兼职我市科技顾问,人才队伍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三是人才发展环境日益改善。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政策文件,全社会人才意识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四是人才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全市各类人才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一大批技术含量高、带动性强、产业化前景广阔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同先进地区相比,我市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短缺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人才总量不足。20xx年,全市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例为13.8%,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2个百分点。二是人才层次不高。高层次人才和重点产业、重点领域人才十分短缺,尤其是复合型人才、拔尖人才、领军人才严重不足,全市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仅有8人,博士仅有4人,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仅有1人,省级首席技师仅有2人,省级乡村之星仅有2人。三是人才结构不够合理。社科类、基础学科类人才多,理工类、应用学科类人才少,特别是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能创业的实用型人才严重不足;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人才集中,经济建设一线人才不足,民营企业人才稀缺,人才的潜性闲置与显性短缺并存。四是人才发展环境不够宽松。一些地方和单位对人才工作认识不够到位,存在重物质投入轻智力投入、重资源开发轻人才开发、重项目引进轻人才引进的现象等等。我们一定要清醒认识我市在人才工作上存在的差距,进一步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自觉性,以战略的眼光、创新的思维,更加积极主动地做好人才工作。
古人讲:“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要兴旺发达,关键在人才。近年来,党和国家对人才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推进力度越来越大,中央印发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专门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提出了人才第一资源、党管人才原则、人才强国战略等一系列新论断、新思想、新举措。省委、省政府和枣庄市委、市政府也相继召开了人才工作会议,对加强人才工作作出了全面安排部署。这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充分表明人才资源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人才发展进入了优先发展的新时期。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上来,用全局和战略的眼光看待人才工作,深刻认识人才和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第一,人才是发展之要,做好人才工作是推动科学发展、实现跨越崛起的重要保证。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要素、第一推动力。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市转方式、调结构、推进科学发展、实现跨越崛起的关键时期。去年底今年初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人代会,明确提出了我市今年和“”时期的发展目标,就是努力把徐海打造成为科学发展示范区,尽快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方阵,建成具有较强辐射力的转型示范城市、新型工业城市、特色旅游城市、生态宜居城市、文明幸福城市。实现既定奋斗目标,关键在人才,根本靠人才。当前,我们急需眼界开阔、思维超前的党政人才,急需敢闯市场、善闯市场的经营管理人才,急需既能创新、又能创业的专业技术人才,急需技术熟练、素质过硬的实用人才。只有牢牢抓住人才工作不放松,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从待遇上、政策上、情感上营造一种良好环境,才能最大限度地将现有人才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把外面的人才吸引进来,使潜在的人才涌现出来,为推动科学发展、实现跨越崛起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第二,人才是竞争之本,做好人才工作是增强核心竞争力、增创发展新优势的关键所在。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以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区域竞争越来越激烈。区域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优势是最需培育、最有潜力、最可依靠的优势,谁拥有了人才竞争优势,谁就赢得了区域竞争的主动权,谁就抢占了科学发展的制高点。人才总是稀缺的,如果不去争,就会错失良才、错失机遇、贻误发展。因此,我们只有坚持出实招、重实效,早一步、快半拍,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在人才竞争中抢得主动权、制胜权,才能在未来发展中决战决胜、抢占先机。
第三,人才是活力之源,做好人才工作是推动徐海新一轮创业创新的动力源泉。人才是最具活力、最具竞争力的资源,发展每向前一步,都凝聚着人的劳动和创造,而人才的创业创新,更是我们事业向前推进的不竭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创业创新热潮。今后一个时期,徐海改革发展任务更加艰巨繁重,发展的主体在人,动力源泉在于创新。只有广大人才创造性的劳动,人才工作的持续发展和全面提升,才能让智慧涌流,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的活力和激情,形成人人竞相成才、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
第四,人才是执政之基,做好人才工作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支撑。随着党的历史方位、执政环境、队伍状况深刻变化,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考验。为此,中央进一步提出“党管人才”的原则,明确了党在新时期巩固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工作着力点。就徐海而言,提高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最根本的是要不断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党政人才和其他各方面人才。只有把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成为由先进分子组成、集聚大量优秀人才的队伍,使全市各级党组织成为善于培养和使用人才、广泛团结和吸纳人才的组织,才能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担当起推动徐海科学发展的重任。
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人才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危机感和紧迫感,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上来,牢固树立“抓人才就是抓发展、抓长远、抓后劲”的理念,把人才工作放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入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进一步激发各类人才服务发展、支撑发展、推动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努力开创我市人才工作新局面
根据国家、省、枣庄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徐海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提出了建设人才强市的目标任务,明确了到20xx年全市人才总量达到25.9万人,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例提高到25%的战略目标。实现这个战略目标,重点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培养培训,提升“育才”水平。人才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抓人才首先要抓教育,充分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作用。要突出培养创新型人才,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全面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实施“善国英才”选拔培养工程,努力打造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要求、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人才团队。要围绕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六支人才队伍,进一步优化教育的结构和布局,加快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加大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山东化工技师学院等高校应用型学科建设力度,紧贴煤化工、机械制造、新型建材、食品医药、电子信息、汽车配套等产业发展,重点培养适应徐海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紧缺实用性人才,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使我市每一个重点领域和特色优势产业,都能够拥有一个创新人才团队、一支专门的科技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构筑起年龄、知识、专业、能力等梯次配备的产业发展人才体系。要加强与国内知名高校的合作,充分借用知名高校的教育资源,共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要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发展各类专业化培训机构,发展壮大人才培训市场。要继续广泛开展“创学习型城市,建书香徐海”活动,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办好徐海大讲堂,选择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课题,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滕进行专题辅导报告,让党员干部及时学习掌握最新的理论和专业知识,促进各级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二)坚持人尽其才,提高“用才”效能。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人才发展以用为本。只有用好人才,把人才用到合适的位置上,让他们充分发挥作用,才能体现人才价值、发挥人才效能,才能更好地培养人才、吸引人才。要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要改革企事业单位人才选拔任用方式,把优秀人才放到关键岗位使用、放到一线经受锻炼,使不同专业特长、不同职业岗位、不同成长经历、不同能力水平的人才都能各得其所、各展其才、建功立业,做到人岗相适、用当其时、才尽其用。要改革人才分配制度,推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实行股权、期权激励制度,真正让一流的人才得到一流的报酬。要注重遵循人才成长和工作规律,积极为各类人才提供干事创业、发挥作用的平台,让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三)勇于开拓创新,拓宽“引才”渠道。招才引智是改善我市人才结构、提升人才核心竞争力的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也是最经济、最实用的方法。下一步,随着京沪高速铁路的投入运营,我市与北京、上海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接受长三角经济圈、京津冀经济圈的辐射、带动效应更加明显。各级各部门要抢抓机遇,解放思想,主动出击,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和力度引才聚才。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有针对性地制定招才引智计划,到先进发达地区举办政策推介和引才活动,努力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要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以包容的心态、宽阔的视野,拓宽引人渠道,创新柔性引才引智方式,设立政府特聘专家特殊岗位,建立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公开招标制度,推进校企共建产学研联合体,采取“周末工程师”、博士后流动站和专家公寓等方式,着力引进一批高层次创新型领军人才,带动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
(四)完善政策措施,营造“聚才”环境。对人才而言,发展环境的优劣非常关键,可以说,环境就是凝聚力、吸引力和竞争力。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等各项政策,不断加大投入,创造良好平台,真正以更加优越的综合环境优势推动人才发展、集聚各方英才。一要建立健全人才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各类人才创业资助、科研扶持、安家落户等政策,尤其是对高层次人才来徐海创业发展的,要主动关心、加强扶持,对其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要通过“一事一议”等方式妥善予以解决,真正使高层次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要推进人才专用房政策,有序推进人才专项住房建设,逐步解决各类人才的住房问题,努力让在徐海工作和创业的各类人才安居乐业。要建立人才项目融资的政策,加快培育和引进创业风险投资基金投融资平台,加大民营资本与人才资本的融合,为人才创业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要制定出台激励鼓励政策,组织开展“善国英才”的评选活动,每两年评选有突出贡献的“善国英才”5-10名,由市政府一次性奖励10万元;评选有较大贡献的“善国英才”20名,一次性奖励5万元;评选成绩突出的“善国英才”30名,一次性奖励1万元,真正让一流的人才得到一流的荣誉。二要切实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人才的投入是一种战略性的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在这方面要善于投入,舍得投入。各级财政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力度。市财政设立“善国英才”计划专项基金,重点用于全市“善国英才”的培养、引进、资助、奖励和人才开发培训等。要发挥政府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企业和社会各个方面加大投入,形成人才资源开发的多元化投入体系。三要加强人才平台载体建设。加快推进科研教学机构、科研项目、创新基地建设,使之成为吸引人才的磁场、培养人才的摇篮、展示人才的舞台。要加快推进机械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中小数控机床行业技术中心、国家机床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鲁南煤化工工程技术研究院、中俄高新技术科技示范产业园等平台建设,使之成为吸引凝聚人才、发现培养人才的重要载体。要充分发挥市经济开发区和木石高科技化工、西岗苯制品、徐海现代玻璃等十大特色产业基地的作用,千方百计吸纳市内外人才智力资源向重大项目、支柱产业流动,通过项目聚人才,依靠人才上项目,使各类园区成为吸纳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要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内知名研究院所的合作,依托重点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更多地组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我市研究开发、多出成果。
三、全面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
切实做好人才工作,加快建设人才强市,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是根本保证。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自觉用科学理论指导人才工作、用科学制度保障人才工作、用科学方法推进人才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工作水平。要落实党管人才责任。各级党委要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履行好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职责,保证人才工作的正确方向。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担负起抓第一资源的主要责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履行好党管人才职责,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团结人才、用好人才、服务人才。要研究制定人才规划纲要分工方案和详细实施计划,明确责任,抓好落实,做到领导责任到位、政策措施到位、工作力度到位。要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的组织协调作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组织部门要认真落实牵头抓总职责,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政策研究、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各成员单位要进一步在加强公共服务、提供具体保障等方面多办实事、多干好事。要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动员全社会力量协调一致做好人才工作。要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形成见贤思齐、奋发努力的良好风尚。要加强督促检查。建立完善人才工作专项考核制度,制定人才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健全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将考核结果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和奖惩的重要依据。要加强督查调度,及时了解掌握工作进展情况,确保人才工作的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同志们,时代呼唤人才,发展需要人才。站在徐海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大人才开发力度、加快建设人才强市,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全市上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理念、更加开拓的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为创建科学发展示范区、争当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加快建设繁荣昌盛、文明富裕、安定和谐的幸福徐海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人才工作会议讲话稿题目 人才工作会议程篇十
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要素、第一推动力,是转型之要、竞争之本、活力之源。就经济尚欠发达但极具优势和潜力的来说,抓好人才工作,尤为重要。当前,我们要以贯彻实施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为契机,推动人才工作科学发展,为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一、统一思想,强化认识,切实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自觉性
面对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新一届县委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提出了构建绿色发展示范区的发展战略。要顺利实现县委确定的奋斗目标,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强化人才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吸纳资本、引进项目、激发活力,实现科学发展、统筹发展、跨越发展的基础环节来抓。我们要深化对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以更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吸纳人才、集聚人才,以更务实的作风管理人才、使用人才,努力营造尊重人才、厚待人才的浓厚氛围,创造人才活力竞相迸发、建设事业快速推进的生动局面。
第一,在落实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上,牢固树立人才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确立人才资源开发相对于物质、环境、资金以及其他资源开发的优先地位,要把服务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特别是事关全县发展大局的重点产业,重大项目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挥各类人才作用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使人才第一资源的理念成为各级各部门的自觉行动,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重视、谋划和加强人才工作,努力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劳动的浓厚氛围,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奋发努力的良好风尚。
第二,在人才培育导向上,牢固树立以用为本、量质并举的理念。有了人才,最重要的是要用好人才,把人才用到合适的位置上,让他们充分发挥作用。评价人才不能只看他说得怎么样,更要看他干得怎么样。要积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既重视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尽量扩大我县人才的总量,又要注重突出重点、因时而异,着力提升人才的质量。要敢于打破条条框框,打破身份壁垒和体制局限,特人特用,促进优秀人才发挥更大作用。只要是优秀人才,只要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不论来自哪里,不论是什么身份,都要放到重点部门,关键岗位。
第三,在人才选拔使用上,牢固树立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惜才、识才、用才理念。坚持在项目建设一线、化解矛盾一线、维护稳定一线发现、培养、考察和使用干部,让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让干事、老实、正派的人不吃亏,让投机钻营的人不得利;坚持民主、公开、透明的原则选用人才,避免用“论资排辈”观念和“求全责备”思维限制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努力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良好氛围。
第四,在人才结构优化上,牢固树立充分调动两个方面人才积极性的理念。坚持一手抓现有人才队伍素质提升,立足县域内现有人才队伍,以盘活为目的,以激励为手段,最大限度调动工作积极性,充分使各类人才在各自岗位上,全力发挥主力军的作用;一手抓外来人才吸收引进,围绕全县重点产业发展,重点项目推进,想千方、设百计引进各类急须人才,弥补我县人才的“短板”和薄弱环节,通过两手齐抓,实现人才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二、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切实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紧迫感
近年来,我县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全县人才工作思路进一步深化,人才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人才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人才创新创造创业能力进一步提高。一是人才工作格局逐步完善。县委坚持把人才工作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立和完善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初步形成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通过实施引才计划、育才工程,全县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截至目前,全县人才队伍总量达到20863名,占全县人口的4.6%。其中党政人才2067名,专业技术人才6092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028名,农村实用技术人才7833人,高技能人才3736人,社会工作人才107名。三是人才队伍素质明显提高。通过实施党政人才素质提升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培育工程、农村实用人才“1511”培养计划、企业人才振兴计划等一批重点人才工程,人才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党政人才队伍中取得大专以上学历的有1358人,占干部总数的65.7%;专业技术人才人才中取得大专以上学历的有4181人,较20xx年相比有明显提升。四是人才工作环境得到改善。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决定》、《**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高层次人才引进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发展规划、工作制度,积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鼓励支持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才培养引进、创新创业、发挥潜能的环境明显改善。五是人才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全县各类人才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一大批技术含量高、带动性强、产业化前景广阔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同先进地区相比,我县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短缺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一是人才总量仍不足。截止20xx年12月,我县共有各类人才20863人,万人拥有量仅为443人,虽有一定的增长,但人才总量不足。二是人才层次还不高。高层次人才和重点产业、重点领域人才十分短缺,尤其是复合型人才、拔尖人才、领军人才严重不足,全县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仅有1人,全日制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以上高层次人才仅有10余人。三是人才结构不够合理。人才结构性问题仍然突出,人才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行业分布等不够合理。社科类、基础学科类人才多,理工类、应用学科类人才少,特别是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能创业的实用型人才严重不足;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人才集中,经济建设一线人才不足,民营企业人才稀缺,人才的潜性闲置与显性短缺并存。四是人才发展环境还不够宽松。仍有一些地方和单位对人才工作认识不够到位,存在重物质投入轻智力投入、重资源开发轻人才开发、重项目引进轻人才引进等现象。为此,我们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正视问题,要有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危机意识,切实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三、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切实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针对性
要按照服务科学发展的要求,根据我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坚持自主培养与开发引才相结合,以培养引进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开发建设。
第一,围绕发展大力引进“六类”人才。发展产业、壮大产业,没有高层次专业人才作支撑,就无从谈起。对于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的人才,引进是最直接、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有些人才非常急需,可现在我们没有,短期内又培养不出来,只能搞“拿来主义”,积极从外面引进。一是要突出重点。当前要紧紧围绕推动跨越发展的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推进重大项目,培育优势产业的需求,大力引进“六类”人才(工业经济的创业人才、生态农业的高层次人才、城市规划的高端人才、绿色发展的领军人才、文化创意产业的高级人才、社会公共事业的复合型人才),为全县的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二是要解放思想。要以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宽广胸怀选人用人,不能“武大郎开店”,比自己个子高的都不要;也不能怕丢位置,担心好不容易空出的位置让别人占了。三是要坚持五湖四海。要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开放理念,以包容的心态、宽阔的视野,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凡是事业需要、发展需要的人才,要大胆选拔任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全县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像抓招商引资一样抓招才引智,要像招商引资重点招大商、富商一样,重点引进高端人才、领军人才,从而更好的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第二,立足实际统筹抓好“六支”队伍。一是党政人才。要继续开展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注重以一线实践锻炼等方式强化教育培训实效,进一步加大竞争性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力度,加强中青年后备干部、女干部、非党干部的培养,不断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引领发展的能力。二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加大对全县规模以上企业主要经营管理人才以及重点发展领域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积极开展与大专院校的合作培训,努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三是专业技术人才。继续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和创新人才培训工程,加强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使用,努力打造一支覆盖教育、卫生、文化、体育、艺术、社会工作等各个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四是高技能人才。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深化县管拔尖人才选拔制度,加强重点产业、重点行业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工作,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五是农村实用人才。致力培养生产型、经营型、技能带动型、科技服务型和社会服务型人才,积极引导县城人才、技术向农村流动,深入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加强示范实训基地建设,鼓励农村实用人才创办经济实体,不断扩大农村实用人才总量,提升整体素质。六是社会工作人才。探索建立聘用制、派遣制、项目制、委托制等多种用人机制,不断吸引和聚集社会工作人才,提高职业能力和专业素质。总之,要通过这六支人才队伍的开发,进一步扩大人才总量、提高人才质量、盘活人才存量,使不同专业特长、不同职业岗位、不同成长经历、不同能力水平的人才都能各得其所、各展其才、建功立业。
第三,着眼长远深入实施“六大”工程。按照省市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县委制定下发了《**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这是我县制定的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全县人才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各单位要组织抓好《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学习贯彻活动,深刻理解《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新思想、新理念,准确把握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重要举措。要把《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目标和措施具体化,及时制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任务分工方案》,并结合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中提出的重大政策、重点工程和重要任务,研究制定具体的配套实施办法,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实处。围绕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县委确定了人才工作“六大”工程(即引才聚智工程、党政领导干部培养工程、企业家培育工程、技能人才开发工程、农村实用人才“1511培养工程”和素质提升工程、社会事业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内容涵盖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基层等领域和范畴。各有关部门要尽快启动实施,要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和实施步骤,有达到的目标任务和实施的效果,真正把规划变成计划,把计划变成项目,把项目变成成果,确保人才发展规划落到实处,确保人才工程真正发挥效用。
人才工作会议讲话稿题目 人才工作会议程篇十一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和省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座谈会精神,总结交流人才工作经验,讨论《xx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才工作。会前,市委专题召开会,认真分析了我市人才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明确提出了我市人才工作的指导方针、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工作要求。郭洪昌市长又专门组织召开了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认真研究了我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人才工作意见。刚才,吴市长传达了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及省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座谈会精神,松涛同志对《xx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作了说明,中信重机等四家单位作了典型发言,同时还有六个单位作了书面经验交流。这些单位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开展人才工作的经验,这些经验各有侧重,特色鲜明,亮点突出,具有的共同点,是十分注重人才理念创新和工作方法创新,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希望这十家单位发扬成绩,继续探索创新人才工作,也希望其他单位向这些单位学习和借鉴。
下面,我讲四个问题。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切实增强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的紧迫感和自觉性
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大力实施科教强市、人才强市战略,全市人才工作思路进一步深化,人才政策进一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人才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人才创新创造创业能力进一步提高,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截至目前,全市拥有人才总量为76.8万人,拥有高等院校4家,原省部属科研院所14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6家,国家重点实验室4家,国家工程实验室1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家,省企业技术中心41家,省重点实验室6家,省工程实验室1家,市重点实验室21家,省院士工作站3个,博士后工作(流动)站18个。每万名职工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488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7%。“”以来,全市共产生科技成果1513项,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68项,仅20xx年就获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获省科技进步奖35项,其中一等奖2项。我市先后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荣誉称号,并荣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 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勇于探索,创新方法,总结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如运用多种形式大力培养高层次人才,积极搭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平台,不断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建立吸引人才的“绿色通道”、出台刚性引才政策等措施,引进各类优秀人才;围绕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引导和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积极与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联盟,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在全市企业普遍推行“首席员工”制,积极搭建成才平台,建立激励机制,大力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统筹协调,围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企业家,积极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服务,在全省率先建设了高层次人才居住区,建立“两个基地”(专家疗养基地、专家医疗保健基地)、“两个联谊会”(xx市优秀专家联谊会、xx市博士联谊会),定期走访慰问院士等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信息中心的作用,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营造良好氛围等,在实践中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各用人单位也积极建立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的科学工作机制,涌现出了许多先进典型。如河南科技大学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并且充分发挥优势,坚持走产学研合作之路,先后与20多家大中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联盟,共享人才资源和科研平台,进行联合技术攻关,使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实现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企业之间的有效对接,体现了我市高校在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中的重要作用。七二五所本着人才兴所的发展理念,在着力引进高端人才支撑产业开发的同时,采用多种方式自主培养人才,促使人才总量、人才结构、人才质量发生了巨大变化,实现了人才队伍建设的“华丽转身”,展示了我市科研院所在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就。中石化分公司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为主线,着力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改进人才使用、激励管理办法,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提升人才创新能力,为企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一拖集团积极开辟员工的成长通道,明确核心人才的选拔标准,不断拓宽对各类人才的培养途径,努力打造支撑集团公司战略发展的人才队伍,增强了企业发展的竞争优势,在我市大型企业优化人才资源配臵和开发人力资源方面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和典型意义。中信重机以科学的选拔机制甄选优秀人才,面向全体员工量身定做培训系统,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激发创造活力,积极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逐步建立起了适应打造世界级重型装备制造企业的人才资源支撑体系。普莱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打造一流的创新性人才团队为中心,利用国家兽用药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兽用药品开发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吸引各类高层次人才加盟,走出了一条以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我市高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发挥人才引领作用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新安县围绕县域经济发展,积极开展人才工作,在育才、引才、重才、用才、留才等方面下功夫,不断壮大了人才队伍。其他各县(市)区及市直单位在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中也创新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工作成效。
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各类优秀人才,向全市人才工作者和关心、支持人才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人才工作仍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有待进一步确立。二是人才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三是高层次人才尤其是创新型领军人才有待进一步引进。四是人才工作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五是人才资源开发投入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六是人才工作目标考核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因此,我们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正视问题,更要坚定做好人才工作的信心。以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和省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座谈会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把人才资源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在新的起点上强力推进人才工作,不断增创人才发展的新优势,为实现“福民强市”目标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二、认真领会,深化认识,准确把握人才发展的重要思想 在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和国家、省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座谈会上,中央和省委领导同志提出了一系列人才发展的重要思想。指出,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发展是第一要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进一步确立了人才强国的核心目标。党的xx届五中全会把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写入制定“”规划的指导思想,把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全面落实人才发展规划作为“”规划建议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提升了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了人才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省人才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人才大省的奋斗目标,要求加快由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大省、人才大省转变,加快由“资源河南”向“人才河南”转变,加快实施建设人才大省的战略举措。 市委书记毛万春同志在市委九届十四次、十五次、十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均提出了关于人才工作的新思路、新观点、新要求。在市委九届十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毛书记提出要鼓励支持各类经营型人才、管理型人才、科技型人才与市场结合,创办领办企业、经济实体和社会中介组织。要鼓励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创业。要鼓励支持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乡投资创业。在市委九届十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毛书记专门论述了全面创新问题,提出要抓好的两件事,就是企事业单位改革改制和产学研融合发展,指出这将真正引领我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真正实现我市生产力的新解放、大解放。在市委九届十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毛书记再次论述了全面创新问题,强调要加快推进企事业单位改革改制和技术、管理、产学研融合创新。在论述环境创优问题时,毛书记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就是“候鸟”,环境就是“气候”,气候适宜就会吸引候鸟;环境不优,本地候鸟留不住,外地候鸟不敢来。这对吸引人才来说是同样的道理。更重要的是,毛书记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论英雄,在全市明确了一个导向,那就是谁英雄、谁好汉,科学发展比比看。毛书记的重要讲话,是鼓励各类人才投身科学发展主战场干事创业的集结号,具有强大的动员、引领、号召作用,对我们做好人才工作、建设人才强市具有深远的全局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认真领会、深刻认识这些重要思想。 一要深刻认识人才发展方针的重要内涵。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确定了我国人才发展的24字方针,即“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服务发展,人才优先,就是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才放在优先发展的位臵,充分发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以用为本,创新机制,就是围绕用好用活人才来培养人才、引进人才,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人才发展的根本动力,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高端引领,整体开发,就是突出高层次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统筹推进城乡、区域、产业、行业和不同所有制人才资源开发,实现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这24字指导方针准确把握了人才发展的时代要求,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人才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我们必须坚持这一人才发展指导方针,很好地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二要深刻认识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的现实意义。在全国人才会议上指出,要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这是人才发展思想的重要创新。人才优先发展,实际强调的是人力资本投资优先,是走物力资本投资优先还是走人力资本投资优先两条路径选择比较的结果。人才优先发展是我国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必须把人才发展摆上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我们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牢固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把人才优先发展的要求具体落实在科学发展全过程,落实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做到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优先考虑人才保证,研究制定政策优先考虑人才导向,部署工作优先考虑人才措施,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要坚决摒弃口头讲的是人才战略地位,实际做的是人才“略占地位”的观念,克服重物质投入轻人才投入、重项目引进轻人才引进的倾向,加大人才资源开发投入力度,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积极推进人才制度创新,加快形成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
三要深刻认识人才发展以用为本的新理念。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指出,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人才发展以用为本,要把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以用为本”的“用”,其含义非常丰富。“用”指的是有用,这是判断人才的标准,也是选拔人才的依据。“用”指的是使用,这是人才资源的配臵,也是人才发展的导向。“用”指的是效用,这是人才建设的根本目的,也是人才价值的实现。坚持“以用为本”,就是要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实现人才自身的价值,提高人才效能。当前,我市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存在人才不够用、人才不适用和用人机制不活等问题。要积极探索人才培养引进新办法,切实解决不够用的问题;探索建立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开发新渠道,切实解决不适用的问题;探索人才选拔使用新机制,让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切实解决用人机制不活的问题,努力创造我市各类人才脱颖而出,才智充分涌流,活力竞相迸发的生动局面,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和人才工作者肩负的重要责任。
四要深刻认识人才工作对实现“福民强市”目标的重要性。人才是强国的根本,也是强市的根本。市委九届十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我市工作的总体目标是“福民强市”。市委九届十五次、十六次全体(扩大)会议明确提出我市“”发展的基本定位,是要把我市建设成为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市和重要经济增长板块、生态良好的宜居山水城市、特色明显的新型工业化城市、河南省副中心城市。要实现“福民强市”的总体目标,按照五个发展定位加快推进,使我市的建设和发展更加符合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必须以人才为基础,由人才来推动,靠人才作保证。我们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把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作为强市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需,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市之路。
三、突出重点,真学真干,统筹推进各项人才工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环境和条件仍十分复杂,国内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各地竞相发展的压力明显加大。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大台阶,大幅度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在未来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为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优势,必须赢得人才发展的新优势,必须把人才工作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抓紧抓好。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科学制定人才发展规划。科学制定人才发展规划是有效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和保障。目前,我市正在研究制定《xx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这次制定的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是对未来20xx年我市人才发展重大问题的总体设计,是我市人才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一件大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规划纲要提出了38项重点任务,涉及市直多个部门。牵头单位要对规划编制负总责,会同参与单位对规划纲要进一步深入论证和修改完善,切实把人才发展规划制定好。市直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抓好相关系统规划的制定,各系统规划要相互配套,形成上下联动、左右衔接的人才规划体系。各县(市)区和高新区要认真研究制定本地人才发展规划,围绕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着眼解决人才发展的突出问题,确定人才发展的工作目标和政策措施。重点企事业单位也要结合实际,制定好本单位未来十年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在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二要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具体来讲,就是要重点建设好以下人才队伍:一是以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努力打造能够站在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加速科技进步、增强核心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人才队伍,打造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团队,培养引进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建设适应福民强市需要的高端科技人才队伍。二是以县处级、乡科级领导干部为重点,大力培养政治坚定、勇于创新、勤政廉洁、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善于推动科学发展、适应福民强市需要的党政人才队伍。三是以优秀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为重点,大力培养具有战略眼光、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积极为福民强市贡献力量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四是以紧缺型人才为重点,大力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五是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大力培养门类齐全、爱岗敬业、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六是以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生产经营性人才为重点,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七是以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为重点,大力培养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在重点建设好上述队伍的同时,要做好统筹兼顾,全面提高我市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激发每个人的成才志向,形成全社会人人竞相成才的社会氛围。统筹做好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及面向全社会的人才工作,使所有人才都能平等享受人才政策,发挥和展现才华。统筹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专业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使人才更加适应新产业和新领域发展的需要。统筹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和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使人才队伍结构更加合理、梯次配备更加科学。要特别重视培养青年人才,在实践中发现、培育、锻炼、使用、成就人才,建设朝气蓬勃的优秀青年人才队伍。要充分发挥人才所属单位的主体作用,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人才培养,要突出岗位锻炼、岗位培养,促进人才成长。加大对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指导和政策支持力度,促进自主培养更多的高层次人才,缓解当前高层次人才紧缺的压力。进一步细化、完善鼓励在职学习的政策,引导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参加学习,提升整体素质。
三要大力吸引集聚人才。坚持依靠产业、依靠项目引才,实现人才与产业、项目的互动发展。立足产业发展优势,紧紧围绕我市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特别是要充分利用我市作为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创新型试点城市等载体的作用,采取“人才+产业”、“人才+项目”等模式,加大引才引智力度,引进产业领军人才、核心技术研发人才,带动形成研发团队。要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的心态来招才纳贤,适当放宽编制禁锢,打破地区、部门、身份、所有制等限制,采用“户口不迁、关系不转,来去自由、双向选择,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柔性流动方式,推动人才引进工作从封闭走向开放。构建人才流动平台,办好有形(固定)和无形(网上)两个人才市场,特别是每年的应届毕业生招聘会,组织重点企业走出去,到全国知名的高等院校举办招聘活动。加快人才中介市场建设,规范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运用市场机制,开展专业服务,合理配臵人才资源。鼓励部门、企事业单位加强与国内外专家和高层次人才的联系,鼓励他们以技术入股、技术转让、技术承包、项目合作、兼职、考察、讲学、担任业务顾问等多种形式前来创业、服务和发展。对特殊行业、特殊岗位人才引进采取特殊政策、特事特办。
四是用好用活人才。用好人才是关键、是根本。一是建立健全选人用人机制。企业要探索建立选人用人的市场化机制和竞争机制,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改革选人用人办法。党政机关要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按照省委卢书记提出的“五重五不简单”的原则,按照市委明确的“领导出于公心、注重群众公认、严格选用程序”这一操作流程,选用科学发展实绩好、干部群众认可度高的干部,选用敢于破难题、善于破难题的干部。要落实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建立任期承诺制,强化对目标考核和承诺事项完成结果的运用,对达不到目标要求和未完成承诺事项的及时予以调整。二是完善人才流动配臵机制。建立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中介组织提供服务、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流动配臵机制,促进人当其用、用当其时、人尽其才。三是创新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人才价值、有利于激发人才活力和维护人才合法权益的激励保障机制,充分调动广大人才积极性,激发人才队伍整体活力和创造力。 五要千方百计留住人才。要在全市努力营造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良好环境,让各类人才能在获得荣誉感、成就感。各级各部门要为各类人才提供热情、优质、高效的服务,特别是对高层次人才和优秀人才,要想方设法给他们在工作、生活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不断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对在住房、医疗、家属就业、子女就学等方面存在的困难,所在的地方政府领导要主动上门解决,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增强人才的归属感和幸福感。要营造安心舒适的城市人居环境。从人才的流向来看,过去较多的都是流向科研条件良好、工资待遇高的一线城市。但近年来一线城市因人口增多、房价偏高、交通拥堵等因素影响,人才出现了向二线、三线城市转移的倾向。我们提出来要打造生态良好的宜居山水城市,就是要营造一个能够安心舒心创业创新的环境,留住人才安居创业,吸引人才回归创业,让更多优秀人才在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人生的价值。
六要尽快启动人才重点工程建设。我市正在编制的人才发展规划,围绕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初步确定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高技能人才培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推进等10项重点工程,内容涵盖了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农村、城乡基层卫生、非公有制经济等领域和范畴。这10项工程一经确定,要尽快启动实施。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像抓项目建设一样抓好各项人才工程,每项工程都要有具体的工作方案和实施步骤,有达到的目标任务和实施的效果,真正把规划变成计划,把计划变成项目,把项目变成成果,确保人才发展规划落到实处,确保人才工程真正发挥效用。
七要完善人才发展政策。要按照提出的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的要求,从我市实际出发,进一步完善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政策措施,努力破解制约人才发展的瓶颈难题。一方面抓好已出台政策的落实和修订完善,保持现有人才政策的延续性。另一方面要解放思想,大胆突破,不失时机地推出新的政策。我们要紧密联系全市人才队伍和人才工作的实际情况,深入进行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研究特点,把握规律;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的人才工作进行再谋划、再部署;要抓紧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对全市人才工作在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等方面作出新安排。在人才投入优先保证政策、人才创新创业财税支持政策、科研院所改制政策、产学研融合发展政策、引导人才流动配臵政策、人才评价政策、人才激励保障政策、促进人才发展的公共服务政策等方面探索创新,以政策创新带动体制机制创新。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要注意与国家、省的重要人才政策相匹配、相衔接,与我市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产业政策相协调,确保各项政策相互支持和协调统一,充分发挥好政策的导向作用。
八要推进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我市人才公共服务体系,积极为我市重大工业项目、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各类产业集聚区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提供服务。加强人才公共服务的标准化建设,在档案管理、保险办理、职称评审、就业服务等方面达到全省乃至全国的通行标准。完善人才市场体系,搭建招才引智平台,以明年投入使用的人力资源大厦为基地,建立起覆盖全市、辐射整个中原经济区的区域型人才市场。加强人才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网上人才市场,完善全市人才公共服务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公布国家有关人事人才政策信息、招考招录信息,定期发布人才需求排行和人才需求预测,提高信息服务质量。
四、狠抓落实,确保取得人才工作新成效
做好人才工作,贵在落实。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以“落实重于泰山”的态度和决心,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人才工作、用科学制度保障人才工作、用科学方法推进人才工作,切实抓好工作落实。
一要把人才工作摆上突出位臵。当前,人才工作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这既是中央和省委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的体现,也是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要认真把握人才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更好地统筹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要建立党委会和政府常务会听取人才工作专项报告制度,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研究,完善议事决策机制,及时解决人才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牵头组织对重大政策、重要问题、重点工作的调查研究。组织部门要在党委领导下,重点做好总体规划、政策制定、创新工程策划和重点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组织协调工作,切实履行好牵头抓总职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是政府人才工作综合管理部门,要在构建人才服务体系、完善人力资源配臵、推动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他各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发挥职能作用,高度负责地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协调一致做好人才工作,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
二要明确责任,严格考核。建立党委、政府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要制定出台全市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加强管理考核,对人才工作推进情况进行定期报告和跟踪考核,把人才工作完成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内容,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做好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要加大对人才发展的投入。在人才发展上要舍得花钱,逐步建立政府拨款为导向、行业部门相配套、用人单位为主体、社会各界参与为补充的多元化人才开发投入机制,合理安排人才开发项目,确保资金投向能大幅度提高人才素质、能最大发挥人才效能的领域。要为人才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大力推进人才工作信息化建设,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开展人才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
同志们,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责任重大,任务紧迫,我们要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抓住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市人才工作的新局面,为实现“福民强市”的奋斗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人才工作会议讲话稿题目 人才工作会议程篇十二
同志们:
在集团公司工作会议结束之际,我们紧接着召开人才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人才工作在公司发展中的重要性。刚才,春光同志做了一个很好的报告,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大会对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功勋奖获得者、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等11名优秀人才进行了隆重表彰。他们是集团公司人才队伍的杰出代表。在这里,我代表集团公司党组,代表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向受到表彰的优秀人才表示热烈的祝贺!
下面,我就人才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人才工作取得的成绩
中国石化成立以来,历届党组对人才工作非常重视,针对不同时期公司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及时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为公司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特别是近年来,各级组织人事、教育培训等部门和单位,紧密结合公司发展实际,积极推进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技能操作三支人才队伍建设,在选才、育才、用才、聚才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考核评价工作更加科学。不论是完善人才评价标准、改革职称评审制度,还是开展全员绩效考核、选树各类优秀人才,都更加注重能力、业绩和贡献,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环境和条件。二是培训开发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统一部署、分级管理、分层实施的培训管理体系逐步健全,培训内容、方式和手段更加丰富,各类人才培训工程实施效果良好。岗位练兵、业务竞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不断加强,重点工程建设、重大科研开发、关键生产经营任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三是统筹优化配置力度不断加大。各部门、各单位坚持讲政治、顾大局,为集团公司重点工程建设、国际化业务发展和区外市场开拓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促进了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保障了公司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四是薪酬分配的激励约束作用明显增强。内部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薪酬体系与业绩、贡献挂钩更加紧密,各类奖励制度有效实施,海外工作人员薪酬福利待遇逐步提高,企业年金顺利启动,极大地调动了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五是人才成长通道体系初步形成。经过不断探索和试点,基本形成了规范统一的三支人才队伍四个层次若干职级的职位序列,为推动人才发展模式从“管理晋升”为主向“职业发展”为主转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六是人才引进工作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各类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力度明显加大,中央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得到积极落实。毕业生引进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重点院校毕业生引进比例显著提高。同时,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在干部队伍建设、规范用工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
总的看,整个人才队伍结构更加优化、素质更加优良,人才发展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形成了人人都做贡献、人人都能成才的良好氛围,有力地支撑了公司又好又快发展。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凝聚了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资委等部委长期以来的关心和支持,凝聚了公司各级组织人事、教育培训战线干部职工的心血和智慧。在此,我代表集团公司党组,代表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向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向人才工作战线上的同志们、向为公司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各类人才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努力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刚刚召开的集团公司工作会议,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描绘了公司“”发展的美好蓝图,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在实现“”发展目标所需的所有资源中,人才资源是最具活力的发展要素。无论是知识、技术还是资金,只有为人所掌握、所运用,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这次提交大会讨论的《中国石化“”及未来十年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目标任务,部署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贯彻落实好这个纲要,对于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为实现公司发展战略目标提供有力人才保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再强调几点具体要求:
(一)树立科学人才观,加快更新人才工作理念。
人才问题,首先是观念问题。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克服在人才问题上的各种不合时宜的观念,是做好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从人事部在这次会议前调研的情况看,大家反映比较多的是人才紧缺和人才流失问题,说明我们的人才工作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特别是我们的人才工作理念迫切需要更新。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提出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都可以成才、人才优先发展等理念,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结合我们的实际,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支撑发展,发展造就人才”的人才工作理念。一方面,实现公司“”发展目标,加快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能源化工公司,迫切需要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作支撑。另一方面,公司发展站到了新的起点上,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前景,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实现抱负提供了广阔舞台和难得机遇。只要我们坚持围绕发展抓人才、抓好人才促发展,把人力资本作为核心资产来经营,把人才资源开发作为动态的系统工程来组织,就一定能够形成人才与企业同发展、共进步的生动局面。
具体来讲,更新人才工作理念关键要把握好:选才“三并重”、育才“四个三”、用才“五讲”、聚才“三靠”。在选才上,要坚持德才并重的选才标准,重学历不唯学历,重才更要重德;要坚持内外并重的选才视野,注重人才来源多元化;要坚持相马与赛马并重的选才方法,注重公平竞争,择优录用。在育才上,要注重面向市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育才战略;要坚持当前与长远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育才与育德相结合的育才原则;要注重因材施教、职业生涯设计、自学成才的育才途径;要有不怕“跑”、不怕“闲”、不怕“赔”的育才胆识。在用才上,要讲政治,坚持任用一名干部就是树立一面旗帜;讲胸怀,不怕用外人,不怕外人用;讲时效,尊重和运用人才成长规律,做到用当其时;讲优化,注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及性格特点的优化配置;讲艺术,做到用活人才、活用人才。在聚才上,要坚持靠政策、靠真情、靠事业凝聚人才。这些理念是从实践中来的,要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
(二)畅通人才成长通道,积极创新人才发展模式。
畅通人才成长通道,实现各类人才“成长有通道、发展有空间”,既是尊重人才个性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的重要举措,也是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现实需要。当前,通道不畅的问题,集中反映为专业技术和技能操作人才的成长路径“窄、短、堵”,基本上是千军万马“挤”经营管理职务晋升这个“独木桥”。有的人“挤”上去了,但经营管理工作却不一定是他的最佳职业取向。有的人没能“挤”上去,个人成长可能就会受到影响。所以,畅通人才成长通道,关键是理顺专业技术和技能操作人才的职位序列,重点是增设专业技术和技能操作序列的高层级职位,并相应做好选聘工作。
从根本上讲,我们推进人才成长通道建设,就是要冲破“官本位”思想的束缚,鼓励各类人才立足岗位实现自身价值。在我们国家,“官本位”、“学而优则仕”、“技而优则仕”等思想由来已久,可以说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我们要破除这种思想观念,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因此,我们在设计三类人才的职位序列时,不仅注意了纵向畅通,也注意了横向贯通,使各层级职位在名誉地位、事业平台、薪酬待遇等方面大体相当,以便这项工作得以顺利推进。人才成长通道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尽管方案经过试点和模拟试点,我们还是要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成熟一家、审批一家、实施一家,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确保取得积极的成效。
(三)坚持突出重点,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
高层次人才在公司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中有着引领带动作用。目前,中国石化已进入“做大做强兼顾、更加注重做强做优”的发展阶段,尽快在各领域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领军人才,适应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需要,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春光同志在报告中对加强国际化经营人才、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拔尖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重点部署,抓住了当前公司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矛盾,大家要认真抓好落实。
发展国际化经营是我们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能源化工公司的必由之路。国际化经营人才不足的问题,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要加强国际化业务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分析,在积极开展引进工作的同时,立足于系统内现有的业务骨干,以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为重点,采取参加培训和实战锻炼相结合,尽快为国际化业务发展输送和准备一大批合格人才。即将实施的派驻海外工作员工薪酬福利管理办法,目的是进一步加大吸引、稳定和激励国际化经营人才的力度,引导更多人才投身到国际化业务中去。境内各企业要顾全大局,积极支持海外业务的发展,特别是油田企业要积极向国勘、国工输送人才。
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科技管理专家、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紧密结合打造上游“长板”、巩固扩大炼油化工竞争优势的战略需要,紧密跟踪各业务领域科技前沿,加快勘探开发和石油工程新技术、能源新技术、合成材料新技术等重点领域科技人才的培养。要依托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工程建设等实践平台,吸引集聚和培养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
关于人才培养,这里强调两点。一是要在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首先,要对组织人事干部进行培训,使他们能够转变观念,建立起一套好的培训机制和办法。其次,要对培训机构的干部和教职员工进行培训,使他们能够更新培训理念、创新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切实改进培训的效果。中国石化要成为国际化大公司,我们的管理干部学院就要率先达到国际水平。第三,要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把人、事、训结合起来,对各类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努力避免“干”与“训”脱节。要把学习深造作为一种荣誉、一种激励、一种待遇,奖励给业绩突出的人员,让他们在边干边学中尽快成长起来。二是要在加强实践锻炼上下功夫。要注重从科研、生产、经营和工程建设一线中发现拔尖人才,采取轮岗、交流、指派任务等多种方式,把他们放到“急、难、险、重”的岗位和工作中去历练,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干事创业、增长才干。
(四)坚持以用为本,充分发挥各类人才作用。
人才重在使用,在使用中体现价值,在使用中不断成长。中国石化的事业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各种各样的人才在中国石化都有用武之地。我们要立足用好用活人才,加快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为各类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创造条件、营造环境。尤其重要的是,要在选人用人和优化配置机制建设上取得更大突破。一方面,要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不断完善各类岗位特别是高端岗位的公开选聘制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选用人才与选拔干部的道理是一样的,选用一个人也是树立一面旗帜。这面旗帜是举贤任能,还是论资排辈,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加大公开选聘力度,为人才成长提供公平的机会,就能树立起正确的用人导向,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优秀人才也就能够不断涌现出来。另一方面,要坚持集团公司统筹配置的原则,围绕公司发展的需要,推进内部人才有序流动,积极为各类人才成长搭建平台。在这方面,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人往高处走”,这个“高处”就是干事创业的更大平台。如果我们自己不能克服人才内部流动的障碍,不能为优秀人才提供合适的平台,就有可能失去优秀人才,因为人才往外部流动在当今社会是没有障碍的。
(五)拓宽选才视野,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人才引进是加快人才结构调整、占领人才竞争制高点的有效途径。随着中国石化的规模实力不断增强、人才发展环境不断改善,我们的事业对人才的吸引力正在增强。要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大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一要拓宽视野。要坚持全球视野,不论是国内人才还是国外人才,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只要符合事业发展的需要,就要积极引进。不但国际化业务要立足全球选用人才,国内业务也要拓宽视野,在适当岗位上聘用一些优秀的外国人,这样不但可以带来新的理念和工作方式,还能促进跨文化融合。二要拓宽渠道。要进一步改进人才招聘工作,积极采取网上招聘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人才需求信息。要做好中央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的工作,发挥好博士后工作站、人才工作室和科技创新团队的引才作用,规范技能人才引进渠道。三要坚持标准。既要看学历、资历,更要看能力、水平,确保引进人才的质量。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引进管理,把好毕业生引进这个“关口”,大幅提高重点院校、急需专业毕业生的引进比例。对引进的人才,要充分尊重、积极支持、放手使用,使他们能够充分施展才干。
三、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
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为做好人才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和保证。
一是要落实好人才工作责任。各级领导班子要把人才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科学制定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研究解决人才工作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努力实现以人才优势促进发展优势、以发展优势造就人才优势。要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和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形成推动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各部门、各单位主要领导要担负起抓“第一资源”的第一责任,积极支持组织人事部门的工作,带头做好培养、发现和使用人才的工作。
二是要更加关心和爱护人才。要针对各类人才成长特点,积极提供发挥作用的平台,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不断增强本领才干,更好实现自身价值。要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鼓励独立思考、大胆创新。要格外关心各类人才的学习和生活,千方百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能够安心工作。要加大选树优秀人才的力度,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推动形成见贤思齐、奋发进取的良好风尚。
三是要加强组织人事部门自身建设。组织人事、教育培训等部门和单位在人才队伍建设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要坚持从严律己、从严带队伍,努力成为一支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过硬队伍。要本着对事业发展和个人成长高度负责的精神,自觉做到公道正派、心地善良,悉心发现人才,正确识别人才,积极培养人才。只有自己正派、心地善良,才能对别人公道。培养一个干部很不容易,但要断送一个干部的前程是很容易的。我们的干部不是完人,不可能一点毛病都没有。有了毛病,就要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及时提醒、教育和纠正。组织人事干部还要做到心态平和,甘当“铺路石”,看到别人晋升和进步,自己心里不“发毛”。要努力把握人才工作规律,更新工作理念,改进工作方法,加快提高人才工作整体水平。要采取培训、交流、挂职等多种方式,努力造就一批从事人才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事业发展需要人才,人才成长离不开事业平台。我们处在事业和人才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希望大家按照公司“”及未来十年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这次会议的部署,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统一思想,真抓实干,努力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为推进中国石化科学发展提供充分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人才工作会议讲话稿题目 人才工作会议程篇十三
同志们:
这次全市人才工作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也是我市建大市以来召开的第一次人才工作专题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xx大、xx届三中全会精神,传达落实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为实现我市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去年市委先后召开两次会,组织学习中央、省委关于人才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指示精神,听取并研究全市人才工作。5月中旬市里组织三个调研组,就我市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研,形成了《欠发达地区人才强市战略研究》的调研报告,同时制定下发了《衢州市-*年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关于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意见》,完善和创新了人才队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和保障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今年1月*日,市委会再次专题研究了我市人才工作,并就下一阶段人才工作作了研究部署。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树立和落实科学的人才观,充分认识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极端重要性
人才问题至关重要。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党中央先后提出了科教兴国、依法治国战略,作出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判断,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和党管人才原则。去年底中央和省委相继召开人才工作会议,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才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为今后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
近几年来,我市的人才队伍建设得到明显加强,人才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成长环境不断优化,人才数量增长较快,人才综合素质也有较大提高,初步形成了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较好,理论水平较高,业务能力较强的人才队伍。主要体现在:
--人才总量不断增加。到20xx年底,全市共有中专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职称人员.*万名,比*年增加*.*万人。其中党政人才近*.*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万人;专业技术人才*万人。
--人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到20xx年底,全市共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才约*.*万人,占人才总数的.*%,比*年提高了*.*个百分点。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达到*人,占人才总数的*.*%。
--人才创业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我市相续出台了《关于加快新世纪人才资源开发的若干意见》、《关于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企业锻炼或帮助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大力开展创业富民活动,引导鼓励各类人才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争创业绩、锻炼成才,全社会尊重人才、倡导创业的良好环境和氛围逐渐形成。
--人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加大了市、县两级人才专业市场建设力度,人才市场体系框架初步形成,人才市场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并朝着信息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明显。
--人才工作成效不断显现。20xx年,全市列入市以上科技计划项目已达*项,比上年增加%;争取到国家和省科技项目经费.*万元,创历史新高;获得省科技进步奖**项;全市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达到.亿元,比上年增长.*%。
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市人才队伍现状仍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人才总量不够。20xx年底全市每万人口的人才拥有量为*人,与全省平均水平相差*人。二是人才结构不合理。大量人才集中在党政机关及学校、医院,企业管理人才普遍紧缺。据有关问卷调查显示,认为机关对人才最有吸引力的占.%,外资企业占.*%,事业单位占%,而私营企业只占*.%。三是人才引进难、易流失的矛盾比较突出。市里连续几年外出招聘城市规划方面的高级人才,一直未果;国际贸易、计算机、外语、生物工程等人才十分紧缺。20xx年,衢州籍大中专生回衢工作的只有*人,仅占总数的%。1999年以来,全市仅教育卫生系统就流失专业技术人才*人。四是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人才工作得不到应有重视,见物不见人的现象明显存
在。
解决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本的是要以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人才观,克服在人才问题上的各种不合时宜的观念。
--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开发人才观。最近,世界银行对全世界资本存量进行了一次分析,提出国民财富的新标准可分三类:人力资本、土地资本、货币资本,其中三个资本的构成分别是人力资本占%;土地占%;货币占%。从这个比例看出,我市第一财富是万的衢州人口,第二财富是*平方公里的土地,第三财富是亿的城乡储蓄。所以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为宝贵的部分,人才资源则是人力资源中的精华,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第一资源,也是欠发达地区最稀缺的生产要素。培养人才就是高层次的人力资源开发。抓住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源转变这一关键中的关键,就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了以最小的成本撬动所有资源转变为资本的最佳支点。对一个地区、一个企业而言,谁抓住了人才这个根本,抢占了人才的制高点,谁就能赢得竞争
的主动权,就能赢得未来。衢州要培育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一点是要发挥人力资源这一比较优势。各级党政一把手必须抓第一资源,抢抓、善抓第一资源的领导是称职的领导,否则就是不称职领导。各级各部门都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切实转变经济建设中争资金、抢项目、重物轻人的做法,把人才工作紧紧抓在手上,以培养人才作为加快发展之基,以用好人才作为加快发展之本,以吸引人才作为加快发展之策,依靠人才资源的大开发,推动经济的大发展。
--树立人人都能成才、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的开放人才观。什么是人才?长期以来,全国各地实行的是以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职称的人员的人才标准,这种唯学历和职称的人才观是不科学的。以这种标准去衡量,拥有专利*项,创建了电子集团的项青松,当年却只有初中文凭,算不算人才?美国《华盛顿邮报》一年多的科技类招聘广告有则,其中*条完全是没有任何学历要求,要求学士学位的仅*条,要求硕士的仅**条。树立科学的人才观,首先是要转变观念,破除以往狭隘的人才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不仅包括党政干部、知识分子,有经验的管理者、资金的拥有者以及有社会关系的人,还应包括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乡土人才如衢州保姆、衢州保安、衢州保绿等,这些都是人才。也就是说,只要具有
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对社会有所贡献的,都是我们需要的人才。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就是要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下,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
--树立以人为本的开明人才观。以人为本是科学人才观的核心。尊重人才需求规律是做好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前提。我市人才队伍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如少数单位领导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少吃草,不关心人才发展,不尊重人才利益,不宽容人才失败,由此造成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没有得到很好发挥,这归根到底是没有按人才需求规律做好工作。人才需求至少有这几点:一是好待遇;二是受尊重;三是能发展,四是有自由。尤其是尊重人才,给予人才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自由,应作为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开发的重中之重。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从以人为本的科学人才观出发,把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放在首要位置,对各类人才都要一视同仁地提供服务,使他们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要进一步加大投入,改善工作条件,最大限
度地满足各类人才身心健康、相互交流和学习提高的需求;加强沟通,增进理解,努力形成相互信任、彼此尊重、鼓励创新、鼓励探索的良好氛围。尽管我市难以提供发达地区那么好的物质待遇,但如果以人为本,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业,充分营造人才工作的良好环境,我们就同样具有吸引力,这也是做好我市人才工作的突破点所在,
二、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加快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今后一个时期,我市人才强市战略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xx大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主题,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环境,加快发展,努力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各项事业中来,为我市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我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主要目标是:经过若干年努力,人才效能明显提升,人才总量明显增加,人才素质明显改善,从而实现人才增长率与知识生产率两个明显提高。具体说,到20xx年,各类人才占社会总人口比例达到*.*%,每万人口的人才数达到 5**人,高层次人才达*人;每百万gdp所使用的人才数降到*人以下,使知识生产率提高一个百分点。到*年,各类人才占社会总人口比例达到*.*%,每万人口的人才数达到*人,高层次人才达到*万人,努力形成一支高素质、高层次、复合型、具有创新精神、能够适应区域竞争的人才队伍。每百万gdp中所使用的人才数降到*人以下,力争知识生产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为重点,着力推进三支人才队伍建设。
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关键是要加快建立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洼地。重点是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努力培养能干事、会办事、办成事的执政能力,建设一支靠得住、有本事、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党政人才队伍,这是党的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努力培养精通经贸、法律和资本运作的能力,建设一支既有实干精神、又有开拓魄力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这是我们努力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的积极举措,也是加快实现富民强市的有效途径。努力培养技术研发和运作的能力,建设一支既能创新、又能创业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这是我们增强产业竞争力的迫切要求,也是加快衢州制造业基地建设的必然选择。这三支队伍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其中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建设,是
当前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是凝聚人才的人才,是深入实施工业立市战略的主体力量,但这类人才我市目前十分稀缺。以企业产值和销售收入超*万元的企业为统计对象,我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现仅*余人,占全市人才总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余人,占全市人才总量的%。同时在自身素质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如系统的经营管理和知识培训不够,市场运作的经验积累有限,个别企业主依然有小生产观念,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还有待于提高等等。解决企业人才问题的关键在企业家,有了高素质的企业家,就会有引进人才、重用人才、留住人才的平台和机制。对此,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从过去简单帮助企业引人才转到注重培养、引进企业家上来。一是帮助企业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我市多数企业为成长型企业,重在帮助他们强化开放意识,在竞争中求合作
,在合作中谋发展;帮助他们不要走老路,要靠不断创新去做大做强企业。二是要通过招商引资和联合重组,引进一批外地优势企业家,这比什么都重要。因为衢州经济以增量推动为主,今后外来企业还会不断增多。在衢州,企业不要有内外之分,都是一家,要开放兼容,不能排外,不要人为对立起来。三是发挥企业家协会作用,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提高。主管部门要善于把协会推到一线,这是锻炼企业家的好机会,不要什么事都包揽。四是办好衢商研究会,大力弘扬衢商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培育企业文化,努力形成具有衢州特色的企业家队伍。与此同时,要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各类专业人才需求排名前**名的是:市场营销、化工类、师范类、机械类、建筑类、建材类、电子信息类、经营管理类、医学医药类及
财务管理。企业是吸纳人才的主体,要善于按市场规律办事,舍得在培养人才上投资,不惜重金聘人才。凡是在这方面有眼光的企业一定兴旺成功。
(二)以三项工程为载体,着力构筑人才培训体系。
人人可以成才的前置条件是要有学习的机会。我市人力资源丰富与人力资本短缺并存,要实现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首要环节就是抓培训。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树立大培训观念,要象抓基础设施、抓项目、抓技改那样抓人才培训,舍得花钱、舍得投入。当前,要努力完善开发人才资源的培训机制,以人才培训三项工程为载体,使各类人才通过培训,尽快提高实践技能和水平,充分发挥其能动性和创造力,成为经济建设的主力军。?
1、深化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培养农村乡土人才。实施万名农民素质工程,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加快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以劳动力结构调整带动农业结构调整,这是我市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之举。各级各部门要站在这个高度,进一步增强搞好万名农民素质工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深化、提升和创新文章。万名农民素质工程不仅解决农民群众的就业出路,也是在培养农村乡土人才。正是由于农民掌握了一技之长,今天的就业就是明天的创业。当前要重点抓好劳务技能培训,确保培训质量,打响衢州三保一技劳动力特色品牌。尤其是抓好农业龙头企业经营人才培训、种养大户培训、返乡创业人员培训和衢州保绿培训,在培养乡土人才上下功夫,促进农村劳动力转化为具有开发、生产、销售等技能的实用人才。
2、全面实施创业素质工程,提升工商企业竞争力。创业素质工程是深入实施工业立市战略的重要举措。我们计划从20xx年起,用*年时间,着重培训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者*人、工程技术人员*人、新办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人、企业技术蓝领*人。这项工作昨天已开会进行动员部署,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会议精神,把培训的过程看作是支持企业发展的过程,尽快抓好启动实施。要组织一批专家、教授来衢授课,帮助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充实工商管理新知识;对工作业绩突出、有贡献的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由企业报名,政府联系有关高校研究生班进修培训。同时,鼓励和引导企业根据自身用人特点,学习借鉴外地成功企业的培训机制,在政府帮助下,通过自培、委培等形式,抓紧培养企业紧缺的技术蓝领,并通过继续教育形成稳定的企业人才队伍
。
3、加快实施*人才工程,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进一步完善市*人才工程人选的选拔、培养、考核办法,实行动态管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在市*人才工程人选中的比重。凡是在我市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人员、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培养人员、全日制博士等,经考核合格,可直接纳入市*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员序列;在我市企事业单位的全日制硕士,经考核合格,可直接纳入第二层次培养人员序列。同时,对有突出贡献的工人技师和乡土人才也可列入市*人才工程选拔范围。力争到*年,市*人才工程人员达到*名,基本形成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质量优秀、与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三)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着力建立健全五项机制。
培养、引进和使用人才,是做好新时期人才工作三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培养、引进、使用人才,要以机制建设为保障,在实践中切实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社会环境。
一是建立健全人才的终身教育机制。制定和完善人才培养规划,建立继续教育带薪学习制度和经费保障制度,形成政府、单位、个人三方负担的继续教育投入机制。建立继续教育培训信息网络和继续教育登记制度,开展继续教育公共课和技能课培训,每个人才每年的继续学习时间须达到**个学时以上。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应的学习培训考核办法。加快衢州学院的筹建进度,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办学层次,调整专业设置,注重工科建设,多为本地培养高级灰领和技术蓝领,努力把衢州学院建设成为我市乃至闽赣皖周边地区的人才孵化基地。职业教育是我市的强项,要采取多种形式,扩大招生,加快培养,成为技术蓝领培养基地。加强指导,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等活动,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
二是建立健全人才柔性流动机制。鼓励国内外各类优秀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采取柔性流动方式来我市从事兼职、咨询、讲学、科研和技术合作、技术入股、投资兴办企业或从事其他专业服务。鼓励用人单位以岗位聘用、项目聘用、任务聘用和人才租赁等灵活用人方式引进人才和智力。实行引进人才 绿卡制度,在职称评定、社会保险、子女入学等方面与本地人才同等对待,并可为其建立人事档案,确认原有身份,连续计算工龄,养老和医疗保险经费由用人单位补交。各级人事部门要从过去为机关引进人才为主转变为为企业引进急需人才为主。党政机关引进全日制硕士以上研究生,经考核合格可直接录用为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引进本科以上人才可以不受编制限制。在衢的工业企业新吸纳本科以上毕业生和中级职称以上人才的,两年内按新增人数给予一定额
度的地方税收奖励。市、县两级集中建造人才(专家)公寓,解决引进人才和柔动人才的临时住房问题。引进的大中型企业经营人才、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在衢服务满一定年限后,可以购买房屋产权,所需经费由用人单位给予补助。今年市里将尽快启动套人才公寓建设,并研究制定人才公寓出售或租住的管理办法,确保按期交付使用。
三是建立健全人才的市场配置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完善人才市场信息发布制度,培育和发展网上人才市场,加快人才市场公共信息网络建设,积极推动现有各类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实现联网贯通;放手发展人才中介机构,鼓励各种专业协会、人才联谊会发展,为人才沟通创造平台。积极推行以引进人才为主导的工作居住证制度,进一步消除人才流动中的城乡、区域、部门、行业、身份、所有制限制。鼓励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下海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三年内保留身份、职级、编制和人事关系,工资照发。鼓励机关、事业单位人才在不利用职权、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以资金、技术入股等方式参与创办工业企业。本着干部自愿、企业欢迎的原则,每年从党政机关选派一批县、科级干部到企业工作。对表现突出的离岗创业和到企业工作人员
,视工作需要,适时予以提拔重用,或通过人才评荐机构,推荐到更好的经营管理岗位工作。
四是建立健全与人才贡献相适应的人才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机关部门奖金分配制度,拉开档次,调动积极性。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根据责任、业绩、贡献大小,合理拉开收入差距,逐步建立体现人才价值和人才市场价格的分配机制。组织开展对优秀企业家、名校长、名院长、名师、名医等各方面优秀人才的评选表彰,并实行动态管理,激励人才不断创新,提高素质,争做贡献。建立突出贡献人才重奖制度,每三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名,入选者给予奖励*-**万元。定期开展人才环境评估,设立人才投诉信箱,做好维权工作。
五是建立健全人才的多元投资机制。树立人才资本优先积累的观念,加快形成和完善以政府适当投入为引导,用人单位投入为主体,社会各方出资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各级财政要加大对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人才资源开发投入的增长要与财政支出的增长相适应。各级政府要根据人才工作实际需要,在财政预算中安排必要的资金用于各类人才的培养、紧缺急需人才的引进等工作。企业是吸纳人才和技术创新的主体,要强化企业吸纳人才的主体地位,全面提升吸纳人才的能力。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对人才资源开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社会力量开展人才资源开发的投资。
对以上五项机制,各地和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积极探索,抓好落实。
三、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不断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是由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所决定的,是人才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是党管干部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深化和发展。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就是要充分发挥我们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更好地统筹人才工作,更好地组织人才资源,为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1、落实党管人才原则,最根本的是要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各级党委要统筹规划人才工作,市、县都要把人才建设作为生产要素配套的重要内容,制定和完善人才开发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同时明确发展目标,制定人才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协调发展。要注意整合力量,建立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人才工作合力。要积极提供服务,通过政策支持、精神激励和环境保障,不断改善各类人才的工作与生活条件,以感情和人格的力量,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要实行依法管理,加快推进人才法制化建设,增强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2、落实党管人才原则,最关键的是要做好识人和用人的工作。坚持选贤任能的制度、机制和政策,做好识人和用人工作,是落实党管人才的重要环节。要坚持辩证地看待人才,看一个人,要从主流和大节上去看,不能只看一时一事;看人才首先要看品德、能力和业绩,不能只看学历和资历。要坚决打破论资排辈、唯学历资历的传统观念,把实践作为衡量人才的根本标准,作为发现和识别人才的根本途径。要坚持任人唯贤、唯才是举,既要坚持用人标准,又要不拘一格,特别是对符合德才兼备原则的优秀人才,只要工作需要,就要大胆使用、破格使用。要区别人才类型,把握成长规律和特点,充分尊重人才的个性,按照各类人才成长的规律和不同特点去识别和使用人才。总之,党管人才就是党爱人才,党兴人才,党聚人才。
3、落实党管人才原则,最重要的是形成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合力。一是要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真正把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各级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第一要务、第一资源和第一生产力,开展人才工作的调查研究,重视解决人才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从目前情况来看,有的地方人才工作机构尚未健全,人才工作启动较慢,要尽快完善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具体措施。二是建立市、县配套的人才规划体系。目前,市里已制定人才规划,各地也要对人才队伍建设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对人才需求进行科学预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定出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三是建立人才工作责任制,把人才工作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和市级各部门,并纳入县级党政领导科技目标责任制考核和党政一把手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市委、市政府去年出
台的《关于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意见》,要深入抓好落实,并从实际出发,制定实施意见和配套政策。四是要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形成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和党的干部工作、人才工作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提高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化程度。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组织部门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对人才队伍建设的宏观指导、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人事、教育、科技等部门要在人才工作中发挥骨干作用。五是加强宣传思想工作,新闻宣传部门要为人才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进一步形成有利于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
同志们,时代呼唤人才,发展需要人才。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业的兴衰成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人才观,大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努力把我市人才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推动我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人才工作会议讲话稿题目 人才工作会议程篇十四
同志们:
这次全县人才工作会议,是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传达贯彻了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了全县各条战线加强人才工作的典型经验,表彰奖励了全县人才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各类优秀人才,研究部署了新形势下的全县人才工作。会议的召开,对于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主动适应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首先,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受到表彰奖励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各类优秀人才表示热烈的祝贺!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近年来,我县各级党政组织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在人才培养、教育、引进、服务以及制度创新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人才工作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宽松,人才总量逐步增加,“十五”末,全县有各类人才15162人,比“”末增长5%,占全县人口的9.8%,人才结构更加合理,人才素质进一步提高,人才成长的环境更加宽松,一个发展依靠人才、人才推动发展的局面正在形成。但实事求是地说,全县人才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是人才总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结构失衡,配置不尽合理,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人才缺乏等,已经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由于人才缺乏,我县的许多优势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一些市场潜力好的项目,只能生产和加工初级产品,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直接影响了项目作用的发挥;有的企业因为没有专、精、尖的人才支撑,企业经营举步维艰。要实现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四抓三支撑”战略目标,加快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努力在人力资源开发上取得新突破,就要学会“反弹琵琶”,善于以人力资源开发和人的素质的提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保证县上确定的“打造酒嘉地区‘后花园’、建设‘四大基地’”战略目标的实现,如果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党政领导人才队伍、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和符合项目建设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我们的资源优势就不能转化为产业优势,就会直接影响全县工业化进程。各级一定要牢固树立市场经济就是人才经济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求才观”,引进各类急需人才,盘活现有人才资源;树立正确的“重才观”,突出重特长、重能力、重业绩和重贡献的意识;树立正确的“育才观”,快速提高现有人才队伍素质,用先进的思想和现代理念来培养选拔人才;树立正确的“用才观”,从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入手,科学选人用人,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切实做好人才工作。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提供人才保证
今后一个时期我县的人才工作,要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技工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六支队伍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为重点,大力推进人才强县战略,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1、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要建设高素质的党政领导干部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县委党校、农广校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开辟赴外培训途径,不断加大党政干部培训力度,选派优秀的后备干部到企业、上级机关、农村基层挂职锻炼,到“”末,全县党政人才队伍达到700人,全县党政机关45岁以下干部的学历在原有基础上普遍提高一个层次;要建设高素质的企业家人才队伍,鼓励和引导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参加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培训,选派一批有培养前途的经营管理人才,到高校或知名企业学习锻炼,“”末,全县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达到300人;要建设高素质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加大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积极配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和酒泉市“3251人才工程”,构建高层次学科专业人才群体、中青年技术骨干群体和支柱产业人才群体,优化我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结构,“”末全县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突破2200人;要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企业岗位培训、个人自学提高等方式,加快技能技工人才的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技能技工人才队伍,“”末全县技能技工人才队伍达到1000人;要积极开展“三支一扶”活动,组织实施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培训工程”、“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双培双带”等人才培养项目,大力培养一批以种养加能手、能工巧匠、农村经营能人、乡村科技人员为主的农村优秀实用人才,争取在20xx年前,全县各类农村实用人才达到12600人,使全县50%的行政村至少有1名大专以上学历的村干部,使每个村有3-5名科技示范带头人,80%的户有一名科技明白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要通过加大宣传力度、科学设置社会工作岗位、优化配置社会工作人才、加强社会工作人才专业化培训,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工作人才评价制度,健全执业资格制度,不断提高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规范化水平,“”末全县社会工作管理人才总量达到1000人。
2、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生产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条件相对不足,只有下大力气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良好环境,才能弥补我们自然和经济条件的不足,才能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组织部门要以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大胆使用人才,使他们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对人才既要精心培养、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又要充分尊重和理解人才成长的规律和特点,不要以偏概全,求全责备,要观大节,看主流,用人长处,积极为他们干事创业搭建平台,让他们在岗位接受锻炼,在基层经受磨炼,促其尽快成长成才;认真落实各项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采取调入、短期或长期聘用,挂职、兼职、讲学、咨询等多种途径,引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紧缺人才,建立县级领导干部联系高层次人才工作制度,关心和帮助高层次人才的成长进步,使其尽快成长为本行业、本领域的骨干力量和领军人才;要解决好人才的待遇问题,不断畅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坚持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的待遇留人的原则,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民主活泼的学术环境、比较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尊重理解的社会环境,调动和发挥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和主动性,最大限度的激发人才自身的潜能,为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3、健全完善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入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把竞争机制引入党政人才队伍管理之中,真正把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选上来;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以推进市场化、职业化为重点,积极探索依靠市场机制选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办法,真正使那些懂经营、会管理、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人走上企业经营管理者岗位;改革分配制度,使一流的人才、一流的贡献,获得一流的报酬,充分体现知识的价值、劳动的价值和人才的价值;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加大对优秀人才的表彰和奖励力度,把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要强化精神鼓励,大力表彰和宣传科技创新成果和优秀人才,形成创业光荣、创新可贵、创造无价的社会舆论导向。
4、认真抓好“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建设新农村,人才是保障。实施“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是县委、县政府在全县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规划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做出的又一重大决策,也是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和新任务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实施这项工程,要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各乡镇、各部门的基础条件、工作条件、现实条件有一定的差异,农村各类人才队伍的状况也千差万别。为此,在工作方法上,既要认真研究谋划总体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又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找准“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各项子工程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工程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顺利实施。实施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涉及的单位、部门和工作比较多,各级要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积极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把实施“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纳入单位总体工作,统一部署,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项子工程的牵头单位要明确职责,大胆负责,发挥好牵头作用,坚持重大问题主动协商、共同研究,定期召开有责任单位参加的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工程实施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各责任单位要积极参与、主动配合,努力完成好所承担的工作。要加大督促检查力度,不定期组织力量对各乡镇、各部门工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将实施情况纳入目标管理责任书进行年度考核,推动工作顺利开展。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的舆论氛围。宣传、广电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制定宣传计划,采取开辟专栏、开展系列报道等形式,积极宣传实施“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的重大意义,大力宣传各乡镇、各部门的先进经验和新农村建设中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营造关心、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氛围。
三、坚持党管人才、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
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切实加强和改进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真正把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人才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在制定发展目标时要明确人才发展,在部署重点任务时要考虑人才保证,在落实工作举措时要确保人才到位,建立党的干部工作和人才工作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县委人才工作暨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要按照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要求,做好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提供服务的工作,努力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为一切有志成才的人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各级组织要从实际出发,按照《**县“”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县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实施办法》的要求,加强调查研究,积极探索人才工作的规律,及时解决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健全人才工作领导责任制,确保人才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有强烈的人才意识,象抓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那样来抓人才工作,象防止水土流失那样防止人才流失,真正把培养好、吸引好、使用好各类人才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要加大对人才工作的多元化投入,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进一步加大在人才引进、使用、培养等方面的投入,专项用于人才培养、引进和奖励;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推动企业加大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力度,注重社会投资的补充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对人力资源开发投入的积极性,鼓励各类社会力量对人才资源开发进行投资。政府职能部门要制定有关政策,注重引导,加强管理,规范有序,逐步建立多元化的风险投资体系,努力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生动活泼的人才资源开发新格局。
同志们,千秋大业,人才为本。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让我们在xx大精神指引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不断开创我县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谢谢大家!
人才工作会议讲话稿题目 人才工作会议程篇十五
在市委九届七次全会刚刚闭幕之际,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全市人才工作会议,充分表明了市委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也充分体现了人才工作在经济社会全局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现在,已接近岁尾年末,工作千头万绪,任务十分繁重,大家都很忙,但再忙也要把这个会开好,开出成效。因为解决不好人才问题,我们贯彻党的xx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建设新型能源和新型材料工业基地,加快赶超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裕、文明、生态、诚信”阳泉的目标,将失去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甚至一切都将成为空话。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要积极推动在全市上下形成重视、关爱和珍惜人才的共识,大力营造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的氛围和环境,为赶超发展组织起浩浩荡荡的人才大军。刚才,水生同志代表市委总结了近几年来全市人才工作的情况,深刻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对今后一段时期的人才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同时还大张旗鼓地表彰了全市科技功臣和科技企业家,树起了榜样。这些都很好,并且我完全相信,以这次会议为起点,我市的人才工作必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一、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切实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古今中外的历史和现实都反复证明,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问题事关党和国家发展的大局,事关中华民族的未来。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已成为全党上下的共识。党的xx大以来,特别是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之后,人才强国战略再一次提上了全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对人才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都把人才工作摆到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市委九届六次全会在讨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意见时,就明确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要求。刚刚闭幕的市委九届七次全会,对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又作了重点部署,写入了我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应该说,这几年我们在人才强市方面是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效果的。但是必须承认,我们的人才工作在许多方面做得并不十分到位,甚至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首先在思想观念上有一个大的突破,牢固树立起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和以人为本的科学人才观。
(一)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人才观,是贯彻以人为本执政理念,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础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总结。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根本,以人为中心,在一切社会活动中,充分重视人的利益、权利、价值和作用。只有通过人们自身利益、权利和价值的实现,把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统一起来,才能不断提升人的素质和能力,充分发挥人的创造热情和积极性,反过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的人才观突出强调了人才的标准和本质,其核心也在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在开展各项工作中,始终要重视人、教育人、完善人、激励人,既要切实做好人才的教育、培养、引导工作,又要切实抓好人才的使用、关心、激励工作,让最活跃的因素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让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局面。我市的人力资源充裕,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但是向人才资源优势和发展优势的转化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用发展的理念统领人才工作,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才工作,真正做到促进人才总量增加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人才素质提高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相适应,人才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相适应。
(二)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人才观,是统筹处理“第一要务”与“第一资源”的关系,构建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体系的现实选择。人才支撑发展,发展孕育人才。人才作为一种资源,在所有的社会资源中最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是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是关键的生产力,具有非常明显的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解决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所有重大问题,几乎都要靠人才以及人才的创造性劳动。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人才观,下大力气培养、造就、用好、用活各类人才,让人才来支撑发展、引领发展、推动发展。实践证明,一个地方人才政策落实得好,人才作用发挥得好,经济社会的发展就快。从阳泉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计划经济时期,一大批煤炭、冶金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云集我市,建造了全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初期,农民企业家创造了乡镇企业“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辉煌业绩。目前,我市经济开始进入新一轮增长期,能不能延续这个好的发展势头,实现赶超发展战略目标,关键是要统筹处理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与人才这个“第一资源”的关系。一方面,要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要围绕发展来确立,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要根据发展来制定,人才工作的实际成效要用发展来检验,真正为“第一要务”配好“第一资源”,以“第一资源”来支撑“第一要务”;另一方面,要把人才工作放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切实做到谋划发展战略同时考虑人才保证,制定发展计划同时考虑人才需求,研究发展政策同时考虑人才导向,部署发展工作同时考虑人才措施,在发展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
(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人才观,是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快推进我市赶超发展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看似为教育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抢占了竞争的先机,谁就赢得了发展的主动权。经济发达国家崛起的经验证明,每次成功的经济追赶都是人力资本的成功追赶,英国和美国实现工业化用了*年和*年,而日本、巴西、亚洲“四小龙”只用了不到一代人的时间,靠得就是人才开发。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小康社会,不培养人才这个核心竞争力,不强化人才这个强大推动力,是绝对不行的。从我们阳泉来看,这几年经济发展速度快、效益好、活力强,显现了一种喜人的局面,今年上半年又取得了近年来同期的最好成绩。全市生产总值增幅同比提高*.*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同比增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快速发展,逐步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但我们应当清醒地意识到,这种增长和提高,大环境的影响占了相当的比重,经济布局和结构还没有从根本上走出资源型、粗放型的圈子,支柱产业单一、结构性矛盾突出、科技含量低下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随着全省乃至中西部地区大范围的结构调整和人才竞争,我们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现实再次警示我们,抓不住人才,做不好人才工作,我们就有掉队落伍的危险。但我们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现实:在阳泉,人才匮乏与人才浪费的问题并存,人才总量不足、层次不高,尤其是高层次、高技能的人才十分短缺;人才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分布很不合理,学非所用的现象还很普遍;人才环境不宽松,留不住人,引不进才,人才流失比较严重;人才管理机制不活,人才工作力度不大,等等。人才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影响和制约我市赶超发展的障碍和瓶颈。这些问题不解决或解决不好,势必影响发展大局,影响小康大业。现实选择和长远考虑,都要求我们尽快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人才观,切实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创新环境,把各方面人才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各类人才的创造潜能激发出来,把更多的优秀人才聚集到赶超发展的各项事业中来。
二、适应实施赶超发展战略的要求,下大力创新创优人才环境
人才环境是人才群体以外各种要素的总和,这些要素的状态和相互关系,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都深刻影响着人才的生存与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才环境就是感召力、吸引力、竞争力和凝聚力,人才的竞争就是环境的竞争。“人引人引不来,环境好人自来;人留人留不住,环境好人扎根”,“家有梧桐树,自有金凤来”,讲得就是环境的作用。阳泉能不能赶超发展,能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能不能把我们小康建设的蓝图变成现实,关键的一条,就是要看我们有没有一个适宜于人才成长的具有“团粒结构”的肥沃“土壤”。从眼下的情况看,这个环境还很不令人满意,还有许多的问题和差距。去年我们集中开展了创优环境的大讨论,多多少少解决了一些思想认识上的问题,但实实在在的动作还不多,力度也不大。面对世界范围内的人才竞争,面对全国各地“人才高地”建设带来的挑战,面对我市赶超发展日益繁重的任务,创新创优人才环境,确实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我们讲创优人才环境,根本标志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总的要求是贯彻“三个留人”原则,为人才创造更优越的条件,提供更宽广的舞台,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让各类人才在阳泉这一方热土上尽情地施展才华、建功立业。
首先,要创造一个宽松优惠、充满活力的政策环境。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我市的人才创新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比如,实行竞争上岗、公开选拔、挂职锻炼、在职培训,发现和起用了一批优秀人才;将后备干部下派到企业任职,鼓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人才到民营组织工作,为人才的合理流动起到了导向性作用;通过人才招聘的形式,从外地招揽急需人才有了新的突破,等等。但是,实事求是讲,在我们阳泉这个内陆城市,以人为本还远远没有落到实处,“以利为本”、“以位为本”、“以官为本”、“以权为本”、“以资历为本”的现象还客观存在,严重压制了人才的成长和人才作用的发挥,挫伤了人才的积极性。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政策上入手,着力优化我市的人才政策环境。政策是前提、是基础,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制度性保障。要重新审视、反思我们的人才政策,对现行政策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该废止的坚决废止,该调整的尽快调整,尤其要下决心清除那些人为设置的障碍,疏通人才“绿色通道”。要加快研究制定以培养、评价、使用、流动、激励、保障为主要内容的人才政策措施,形成一个既有现实性又有前瞻性,既有宏观性又有操作性的人才政策体系。这次会议出台的实施意见,虽然是初步的,但毕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今后这方面的工作还要深化、细化,并且要转化到人才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
其次,要创造一个施展所长、成就事业的创业环境。人才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一个真正的人才,首先看重的是事业,是在创业中实现自身的价值。能不能让各类人才在阳泉这个地方心情舒畅地工作,放开手脚地创业,就看我们是不是为人才提供了创业的机会、干事的舞台、发展的空间。这些年来,我们每年都要确定一批重点调产项目、重点建设工程,这些项目和工程都需要高科技的投入,都需要专业人才来引领攻关、带动创新。我们规划的六大支柱产业、五大基地建设,哪一个也离不开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即使是一个具体的企事业单位,技术革新、技术改造、产品开发等也需要相应的人才。因此,我们要采取措施,多方为人才搭桥铺路,大胆地把人才放到重要的位置和关键的岗位上,让人才的创新潜能在创业平台上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要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加大财政对人才工作的投入,为鼓励人才创业立业提供物质保障。市政府已经决定建立人才基金,要管好用好这笔经费,发挥好政府投入的导向作用。当然,要十分注意处理好事业留人与待遇留人的关系。我们强调靠事业留人,但也要尽可能地提高待遇。在阳泉这个经济欠发达城市,要拿出比发达地区更高更好的物质条件来吸引和留住人才,是不现实、也是不客观的。而且单纯靠提供优厚待遇,吸引不来真正的人才,也不是真正的尊重人才、爱惜人才。我们只要千方百计地筑好事业之“巢”,就会引来人才之“凤”,这已被许多地方的经验所证明。
第三,要创造一个功能健全、服务到位的市场环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人才既然是一种资源,也只有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才能实现合理的流动和最佳的配置。在人才市场,人才和用人单位这两个主体通过市场这个平台双向选择,拥有各自的自主权。我们的任务,就是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市场建设,包括硬件的建设和软件的建设,为供需双方进入市场,并在其中实现“两个自主权”提供场所、提供服务。现在,我们不少的大中专毕业生学成回来后,不是找市场,而是找门子、找关系,想方设法往党政机关挤,往事业单位挤,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一方面,说明人们的就业观念需要更新,不能老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的人才市场容量过小,功能单一,服务不到位。要下决心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扩大市场规模,拓宽服务领域,健全服务功能,改进招聘活动,提高信息化水平,形成统一有序、功能健全、开放灵活的人才交流新机制。
第四,要创造一个重才爱才、褒先树优的人文环境。要在全市倡导一种“爱护人才就是促进发展,浪费人才就是妨碍发展,刁难人才就是破坏发展”的理念。对人才要提倡“四个宽容”、“四个鼓励”,也就是宽容狂放、鼓励自信;宽容个性,鼓励和谐;宽容失败,鼓励创新;宽容成功,鼓励进取。要十分关心人才的学习和生活,为他们尽可能提供一门心思干事业的后勤保障,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要重用重奖、重点激励,使投身阳泉建设的各类人才都能从内心感受到在这里有干头、有劲头、有甜头、有奔头,是大显身手、实现自身价值的理想场所。我们的新闻媒体要大张旗鼓地宣传优秀人才的创业事迹,张扬他们的创业精神,树立一批典型和样板,在全社会形成一种羡慕人才、支持人才的良好风气。
三、突出重点,着力抓好人才工作的几个关键环节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必须突出重点,抓住人才的培养、使用和引进三个关键环节,精心谋划,全力推进。
第一,必须从培养人才这个基础抓起。阳泉发展的百年大计靠什么?靠的就是培养一茬又一茬有本事、留得住、用得上的优秀人才。人才培养的投入是最有效的投入,培养人才就是积聚财富、就是培育发展后劲。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工作。要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的观念,以能力建设为核心,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要把教育摆到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快构建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两大体系,继续强化基础教育,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切实抓好职业教育,全面推进继续教育,创建学习型社会。要进一步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制定规划,确立目标,分门别类地、有针对性地培训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职业技能人才和农村适用人才,培养造就一大批领导骨干、管理精英、学科带头人和技术能手,为各类人才的健康成长和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第二,必须在用好人才这个关键处抓实。人才是有时效性和层次性的。要坚持高效益用人的原则,强化“选人用人失误是过错、耽误埋没人才也是过错”的意识,树立“人才资源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的观念,千方百计用好人才,用当其时,用其所长,用在适宜的岗位。要按照德才兼备的要求,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端正导向,匡正风气,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主要标准,不惟学历,不惟职称,不惟资历,不惟身份,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只要是群众公认的党政领导人才、市场公认的经营管理人才、学术公认的专业技术人才,都应当大胆起用,委以重任。当务之急是要发现、盘活和用好我们现有的、身边的人才,防止“墙内开花墙外香”。要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扩大民主,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机制,真正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好氛围,使我们的人才队伍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第三,必须在吸引人才这个重点上突破。解决急需人才、特殊人才短缺的问题,需要“眼睛向外”,广招人才。我们一定要以“孟尝君养食客三千”的远见卓识,以“刘备三顾茅庐”的求贤精神,以“周公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的真心诚意,以“一方水土用八方人才”的宽广胸襟,敞开大门,聚才纳贤。要十分注意人才引进的针对性,从阳泉实际出发,重点引进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学科带头人和带项目、带资金来创业的人才以及其他紧缺人才。要把引进人才与引进智力、引进项目结合起来,与重大课题攻关、重点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实行人才引进与项目对接,与产业互动。要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对外来人才采取“候鸟迁徙”式的人才流动方式,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长住,但求常来,柔性流动,来去自由。
四、认真落实党管人才原则,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人才工作的领导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必须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党管人才的原则,标志着我们党对人才资源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科学执政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人才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前提是要明确内容。党管人才,就是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把人才工作统领起来,作为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进一步加强党委对人才工作重大方针和工作部署的领导,更好地统筹人才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统筹人才工作和其它各项工作,更好地统筹人才工作的各个方面,为做好人才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党管人才管什么?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重点是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提供服务。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管好、管活人才,激发出创新创造的活力、赶超发展的动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潜力。从眼下来看,当紧的是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才观为指导,制定出一个既立足当前又面向未来,既有宏观指导作用又便于实际操作,摆位高、力度大的人才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并把它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当中来加以实施。这是人才强市战略的基础性、“龙头”性工作,也是我们抓人才工作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关键是要强化责任。党管人才,赋予各级党组织更加重要的时代责任。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履行这个责任,尽心竭力地落实这个责任。针对阳泉当前的人才现状,把握客观规律,面向未来发展,进一步加强人才发展规律、人才政策机制的研究,靠政策指导人才工作,靠机制激发人才活力。各级党委、政府都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抓紧制定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人才培养、选拔、激励、流动等方面的实施细则,并认认真真抓好落实。要用人才工作的成效来检验我们的领导水平,检验我们的执政能力。这里,特别需要强调两点:一是各级党政“一把手”都要牢固确立“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责任意识,对人才工作真正做到入脑入心,要像跑项目、筹资金那样,重视引进人才、聚集人才,要像重视优化发展环境那样,重视优化人才环境,不断创新人才工作的方式方法,做人才工作的行家里手;二是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成为思想解放、思路开阔、本领过硬的创新性人才。这样,我们才有资格、有能力去“管人才”、用人才,才能当好“知贤”的先锋、称职的“伯乐”,才能在感情上贴近人才、在思想上重视人才、在实践中发现和用好人才。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重点是要形成合力。党管人才,并没有改变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决不是人才工作的一切方面都要由党委来大包大揽,而是要在党的领导下,把各方面的力量聚集起来,协调动作,形成一种工作上的合力。按照人才工作新格局的要求,各部门各单位都要找准位置,主动配合,发挥作用。各级党委要实行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人事、教育、科技、劳动、财政等各有关部门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能,共同做好人才工作。要破除部门利益、局部利益对人才资源的不合理分割,充分发挥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在人才工作中的独特作用。市委已经成立人才工作领导组,并在组织部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室,定期研究人才工作的大政方略,协调工作部署,督查工作落实。各县区、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切实把人才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安排好、落实好。
同志们,时代呼唤人才,发展需要人才,阳泉渴望人才。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人才观,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奋发有为的姿态、真抓实干的作风,切实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全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为我市赶超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人才工作会议讲话稿题目 人才工作会议程篇十六
江苏省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近几年来,江苏省加快推进人才强省建设,着力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为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一、坚持人才优先发展、优先投入。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地把科教兴省、人才强省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略,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强省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一是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为建设人才强省夯实基础。二是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解决急需紧缺人才的“瓶颈”制约。三是大规模培养培训人才,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素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深入实施培养科技领军人才的“333工程”、为新兴产业发展服务的“六大人才高峰行动计划”,组织实施“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产学研人才工程”等,突出培养创业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去年全省各级重点人才培养专项资金达到60多亿元。
二、面向创新创业实践招才聚才用才。省委、省政府把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队伍摆在突出位置,以企业为主体广泛集聚人才,在发展创新型经济中多出人才、快出人才,以人才高地建设带动产业高地、创新高地建设。一是发展新兴产业,招才引智先行。围绕我省重点发展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六大新兴产业,改变过去以招商引资为主的传统做法,坚持招才引智先行,实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三高联动”,以人才先发优势构筑产业先发优势。二是推进自主创新,高端人才引领。三是以产学研结合为载体,用好用活人才。“”以来,全省组织产学研合作项目20800多项,有55000多名科技人才到企业创新创业,充分激发了人才的创造活力,加快了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
三、努力形成充满活力的人才工作机制。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努力提高党管人才工作水平,积极探索人才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到江苏发展、更多的创新成果到江苏转化,使各类人才在江苏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形成上下联动的人才工作格局。引导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识才、揽才、用才,把人才投入、研发投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考核指标。全省13个省辖市和大部分县(市)都出台了引才育才计划,形成了广揽人才、广开才路的局面。
加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依托开发园区和重点企业,普遍建立科技研发机构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着力打造技术公共服务、技术成果交易、创新创业融资服务和社会化人才服务“四大平台”。目前,全省共建立企业院士工作站142个、博士后工作站62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92个,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器面积达到941万平方米,各级设立创投机构160家,资金管理规模达到300多亿元,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每年达到10亿元。
完善人才激励政策。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鼓励和促进创新创业50条政策,从成果评价、技术入股、资金扶持、税收减免等方面支持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开展“江苏创新创业人才奖”、“十大青年科技之星”等评选表彰活动,让人才受尊敬、有地位、得利益,努力使江苏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热土。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nuenian.com/fanwen/qitafanwen/a3145c2aa299c22938ab2281f7be1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