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其他范文

最新《定位》读书笔记简书(汇总十五篇)

最新《定位》读书笔记简书(汇总十五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定位》读书笔记简书篇一

胜负在于潜在顾客的心智,这是定位理论中最基本的概念。

2、站在成功者的位置上自我宣传,那是在宣传你的愿望。从心理学上说,这是错的;从战略角度说,这也是错的。潜在客户看到这样的广告时会想:“不,你才不是呢。”

你如果想现在成功,就不能忽视竞争对手的地位,也不可离开自己的位置。

3、你必须承认现实。问题不在于“做什么”,而在于“何时做”。要想通过额外的努力去获得较大的收效,就应当尽早建立产品的领导地位,这才是弥足珍贵的。

承认现实是定位的第一步,小牌要切那些绝对小众的概念,不要和大牌比资源。

4、第一个进入人们心智的品牌所占据的长期市场份额通常是第二个品牌的2倍、第三个品牌的4倍。而且,这个比例不会轻易改变。建立领导者地位。

5、跟随者造就了领导者。领导者不应把竞争对手赶出市场。它需要它们来形成一个品类。领导地位是最好的“差异化因素”,是你的品牌获得成功的保障。

6、二元法则:在每个品类中,最终只会剩下两个品牌主导整个品类。应该付出额外努力的时机显然是局势不明的时候,即双方都不占有明显优势的时候。只用一年时间赢得的销售领先,往往能维持好几十年。

7、在广告中说“我们是第一”为什么不是个好主意呢?这是处于心理上的考虑。你的潜在客户已经知道你是第一。不能用自己的标准来建立领导地位,必须用潜在顾客的标准来确立领导地位。

宣传品类的价值要比品牌好的多。

8、建立领导地位的主要因素是抢先进入人们的心智。维护领导地位的主要因素则是强化最初的概念,这是评价一切跟随者的标准。反过来说,其他产品都是“正宗货”的仿效品。“正宗货”也许是人们想出来的最有力、最能打动人的广告。

简单粗暴有效地突出你们的差异化,不断重复的差异化。

9、企业的实力来自产品的实力,来自产品在潜在客户心智中所占据的定位。要么第一个打入消费者的心智,要么就是建立一个强大的替代性定位,或者是给已经领先的对手重新定位。

10、一旦竞争对手推出了一个十分新颖的概念,要想使拦截行动行之有效,时间是关键。你得在新产品还没有在潜在客户的心智中扎根之前就主动拦截它。

11、营销战中的拦截行动与帆船比赛中的拦截战术差别不大:绝不要让对手摆脱你的阻拦,进入开阔水面,你无法预测以后的结果,也根本不知道之后的风向。

12、领导者——即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的公司——同样有可能拥有该市场中最高的利润率。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

13、使公司强大的不是规模,是品牌在心智中的地位。心智地位决定市场份额。定位行动的最终目的应当是在某个品类获得领导地位。

14、成为第一是艰巨的,保持第一却容易很多。

15、在潜在客户的心智中“找空位”是营销领域中的最佳战略之一。空位有用与否,不一定非得看它是否令人振奋、引人瞩目甚至对顾客十分有利。要想找到空位,你必须具有逆向思考的能力,反其道而行之,如果人人都朝东走,那就看你能不能找到一个空位往西走。

《定位》是营销从业人员入门书籍,无论你是从事营销还是文案,推广还是设计,只要是跟市场有关,那这一本一定是必读书籍。

《定位》读书笔记简书篇二

最近看了《定位》这本书,从营销的角度来分析如何做一个产品。

用户的心智争夺战:

无论是做任何的产品和商品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就是服务用户或者卖给用户。用户为什么来用你的服务或者买你的产品,就看你的产品或者商品是否占领了用户的心智。

“你关心的才是头条”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多快好省京东”

“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

“做有态度的易新闻”

“送礼就送脑白金”

“头屑去无踪,秀发更出众海飞丝”

“携程在手说走就走”

上面这些都是耳熟能详的slogan,当你有需要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选择这些产品或者服务。这说明这些这些根深蒂固的定位已经深入用户的心智。

一定要做行业的老大:

问:世界上最高峰是哪座山峰?

答: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

问:世界上第二高的上是哪座山峰?

答:额......

问:世界上第一个完成环球航行的人是谁?

答:哥伦布

问:世界上第二个完成环球航行的人是谁?

答:额......

上面两个简单的问题估计有很少的人能回答上来,其实就是揭示了一个道理,做行业的老大才能快速全面的进入用户的心智。

我们看看各个行业中的老大都有哪些?

电商:阿里巴巴

社交:腾讯

搜索:百度

安全:360

o2o:美团

打车:滴滴

资讯:头条

在不同的行业中,一旦占据了行业领导地位,那么在这个行业中自然就顺风顺水,只要不出现太大的失误,那么也算个金饭碗。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同样是一个行业的两个竞争者,一个产品已经完全进入用户的心智,另外一个产品如果在服务和质量上没有跟行业领导者的产品有太大差别,想超越其实是很难的。

举个栗子:

阿里巴巴想做社交推出来往,小米最开始做米聊。但是最后都被微信干掉,而且现在基本听不到这两款产品的声音。

对于看资讯产品来说,绝大多数的用户还是会选择头条(这样说有点不严谨,应该是已经是头条的用户),其他的新闻客户端会比较少。

对于搜索市场来说,一般在搜索问题的时候,都是使用百度,百度一下已经成为口头禅了,如果没有360的浏览器导流,没有腾讯浏览器和微信给搜狗导流,这两家的搜索引擎成活的概率很低。

所以做一个行业的老大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做个不安分的小弟:

不是所有行业都是只有老大存在的,竞争本来就是互联网行业的基因,正是因为竞争才使得互联网行业变成了一个最繁荣的行业。从上面看,做个行业老大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但是在互联网行业会有一众老二、老三、老四、老五等等小弟在后面追着跑。行业老大把用户的大部分心智都占领了,那后面的小弟成长起来的空间相对来说就小了很多,而且想坐上老大的位置那是难上加难。

要记住:对于行业领导者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不适用于跟随者。跟随者必须找到一个未被其他人占据的“空位”。这才是弯道超车的关键。

搜狐是中国互联网开始起步时候的老大,除了站之外,张朝阳更看重的是视频业务。搜狐视频培养出来龚宇、古永锵这些行业的大佬。搜狐定位高清优质视频、优酷定位开放多元的视频平台、爱奇艺定位优质版权内容。

后来的事情咱们都知道,多元化的视频内容的优酷把老大搜狐视频拉下了马,依靠正版版权起家的爱奇艺一举超越了优酷成为了中国视频行业的老大(当然百度在爱奇艺导流、idc支持方面也立下了汗马功劳),最近爱奇艺的市值已经飙升到了300亿美元,搜狐的市值也只有15亿。

所以作为行业老二或者更靠后的企业,绝对不要硬碰硬的去跟行业老大去拼命,除非有人罩着(bat这些大公司做后台),不然很难成功。更重要的是在服务能力打平的情况下,填补未被占领的“空位”,让用户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空间想到你的服务,这才是成功的关键。

最近火遍大江南北的短视频产品抖音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抖音在和快手竞争的时候,并没有和快手硬碰硬。快手的定位是记录美好生活,每日新增视频内容超过1000万条,累计发布了50亿条视频,这个是其他短视频公司很难跨过的一条记录。虽然快手的slogan是记录美好生活,但是从视频内容来看,主要记录的是,三线农村东北的生活,所以一线城市的用户比较少。抖音的定位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网红生活或者大v的视频。虽然最初抖音的用户很少,但是并不会和快手产生太大的冲突,加上大规模的营销、广告轮番轰炸之后,日活快速增长。当产生规模效应之后,传播速度的优势也就显现出来。

短视频领域的细分还不够细,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抖音出来。

做产品要懂得自知之明,找准自己的定位,从用户出发,占领用户心智。

《定位》读书笔记简书篇三

艾·里斯与杰克·特劳特两人提出的“定位”理论,对美国的营销观念影响巨大,也引起了全行业的轰动。之后定位成了营销界人人谈论的热点话题,也由此开创了营销理论全面创新的时代。

首先,作者介绍了什么是定位:由于在社会的传播过度、头脑的过分简单, 那些传播方法变得效率低下,而我们何不把注意力放在预期客户身上,而不是产品身上,简化选择过程,还要学会那些有助于大幅提高传播效率的原则和概念。公司必须在于其客户头脑里建立一个“地位”,她不仅反映出公司的优势和劣势,也反映出竞争对手的有时和劣势。定位思维的精髓在于,把观念当作现实来接受,然后重构这些观念,以达到你所希望的境地。

对于美国这个传播过度的国家,大量传播的信息,只有小部分才是真正有用的,大量的信息反而阻塞了流通通道,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这些对我们的大脑一次次地进攻,我们的大脑备受骚扰,我们现在也能切身地感受到,周围来自各个方面的信息,与琳琅满目的商品让我们应接不暇,所以有时我们就要学会过滤,从而了解最突出的信息和最好的产品。就像书中所说:为了应付我们这个传播过度的社会,人们学会了在头脑中的小阶梯上给产品打分排级,例如,在租车行业,大多数人把赫兹公司放在第一层,把艾维斯公司放在第二层,把全美公司放在第三层。你在对任何东西进行定位之前,必须知道他在头脑子小梯的哪一层上。对于后起步的公司来说,他们想宣传自己,应该怎么办呢,首先知道自己是哪一层的,其次还要学会改进与创新,有着具有很好影响的形象代言,有自己独特的销售主张,还有质量优异的产品。

在“你不能由此及彼”的那一章中,定位则显得尤为重要,就像文中所举出的rca与当时的龙头老大ibm的竞争,明显rca并没有明确定位自己,在盲目的竞争中,去追求根本无法达到的目的,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最终导致了rca欠下了无法偿还的巨额债务,所以我们有时并不能很直接的由此及彼,也许可以另辟一条蹊径,然后静待时机的到来。

有时作为行业的领导者来说,可能会更轻松些,因为消费者并不知道去同情落后者,他们更喜欢市场份额占有多且非常流行的商品,喜欢一种人人明白且接受的等级制。如果两个品牌地位相当,过不几年,其中一个很可能会占上风并且在市场上独领风骚。对于处于领导地位的公司,总对自己的产品与广告很满意,在对手推出新产品 或新广告时,他们往往会嗤之以鼻,其实领导者应该恰恰相反,应该不漏声色,有时这一点是很难做到的,而对于领导者认为自己的企业是很有实力的观点是错误的,事实恰好相反。企业的实力来自产品的实力,来自产品在预期客户头脑里占据的地位。所以一旦其他企业抢走了客户头脑里占据的地位,即使再有实力的企业也没有“实力”很快挽回这个局面,所以对于领导者,就要有敏捷的反应,一旦对手推出了一个十分新颖的概念,管理者就要主动上前迎战,做出有效的拦截行动,可以用多个品牌去拦截对方,每一种品牌都有一个独特的定位,以便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占据一定的位置,年复一年,新产品来来往往,公司不再花气力去改变其定位,层出不穷的新产品代表的是技术的发展和口味的变更。所以说,多品牌战略实际上就是单一地位战略,以不变应万变的战略。更可以用更广泛的名称来拦截你的对手,以达到领先的地位。定位行动的最终目的应当是在某个产品类别里取得领导地位。一旦有了这种领先地位,公司就可以在今后的许多年里放心地享用领先带来的果实了。

对于跟随者的定位,仿效领导者的做法可能会有些用处,但是那是拾人牙慧,不能使自己的产品达到合理的销售目标,所以还不如用仿效别人的时间去改进、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寻找空当,在切合时机的时候实施战略。这些空当,比如作者在文中提到的有:汽车尺寸上的空当、高价上的空当、低价上的空当、工厂空当等等。

但有时也许会找不到空当可钻,所以这是就需要你创建你自己的空当,而对于消费者头脑中已占有竞争者时,我们就要重新定义一个新理念或新产品把那些原有的理念和产品排挤掉,这些观念必须让人们更容易接受并喜欢上,这就需要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制定那个新的观念,也许某个时机忽然成熟,我们把握住了契机,就轻而易举的推翻了消费者头脑中竞争者的陈旧的观念。作者在文中也举了许多重新定位的例子,比如:阿司匹林重新定位、为雷诺克斯重新定位、为美国伏特加重新定位、为“品客”重新定位、为里斯特灵重新定位等等。但作者有提到重新定位是否合法、合乎道德的问题,当然这样的竞争是公平的。

名字在这个定位时代,也是至关重要的,而如何选名字呢?起名字就像开赛车一样,要想取胜,就得抓住机会。你得选择那些近乎通用但又十分通用的名字。如果你一时偏离赛道,进人了通用名称地带,那就随它去了。没有一个赛车世界冠军在最后取得胜利之前不偏离几回赛道的。起一个有分量、近似通用的描述性名字可以防止效仿你的对手挤进你的领地。好名字是长期成功的最好保障。而对于那些没有意义的文字,一般早已先入为主地进入了人们的印象。然而许多名字起得让人感觉不合乎情理,一些坏的、不合适的词语却给人很深刻的印象。 在之后的章节里,作者又给我们简单介绍了公司使用简称的原因,并且说明只有公司很有名气时,才能成功地使用简称,是人能够立即想到这个简称就是代表这个公司,所以想要使公司的名字变成让人能够耳熟能详的简称,只有让公司变得成功,在成功之后,公司的名称自然而然地变成了简称,而先前的名字,也许已经少有人知道,或者早已过时,此时的简称,使公司树立起了崭新的现代公司形象,把自己定位到了未来。但是要提醒的是,一定不能对简称太急于求成,否则会有适得其反的结果。对于一个新产品,一定要有它自己的新名字,在管理上会有很大的好处。

有时公司想要图一时的方便或很好的销售结果,往往会把一个现成产品的名字用在一项新的产品上,顺便打了个便车,这就是产品延伸。但是产品延伸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对于消费者,他们总会最关注市场销售量最大的产品,会期待这一产品以后是否会进步,而不是去了解与名称相同的其他产品,所以效果可能不太显著,由于消费者与生产商看问题的方式完全不同,消费者注重产品的性能,而对生产商来说商品只是他们在公司工作的产物,所以生产商要注意多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考虑产品的销售。作者又在文章中举出了一些由于错误使用“搭便车”或“产品延伸”的失败例子,让我们真确地衡量了这些方法的利弊作用。之后也直接地给我们讲了产品延伸在哪些情况下可以使用,首先在短期上,它有一定的优势,但在长期上会有不利之处,因为消费者在一开始认可产品延伸品牌之后,会弄不明白到底有没有这样的一个产品,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也会对名称所对应的产品类型感到困惑。

作者在之后的篇章中又举出了一些公司定位、国家定位、产品定位、服务定位等的案例,对定位各个环节和一些具有代表的案例都进行了方法说明和详细地分析。而对于银行的定位就有不同之处,金融销售的是服务而不是产品,它是一项区域性服务业务,作者也专门对长岛的一家银行做了定位,就是运用了此书

所阐述的方法,先对长岛的银行业市场进行了解、分析,再定位自己在客户头脑中的位置,知道客户到底需要你做什么,然后制定明确的战略与目标。

作者通过对定位的解释与举例说明,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全新的理念,使我明白:1、在竞争中不要盲目争排名第一,只要旗鼓相当,总会要机会战胜对手的时候。如果做不了最好,那就做最特别的,给消费者一个特别的印象。2、不要一味试图改变他人的观念,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样的方法可能会花费你太多的精力而没有好的效果,所以要从 消费者的角度来制定自己的观念。3、取个好名字,有一个好的名字,回事企业的将来能有更好的延伸与发展空间。4不断玩新花样,推出新品牌,不断巩固自己在消费者中的地位。5、为自己的人生定位,定好一个目标方向,更好地准备与把握企业与自己的未来。

《定位》读书笔记简书篇四

《定位》是一本非常好的书。解决了我们思维上的很多困惑。让我们了解了一个公司在发展运作过程中一些至关重要的策略。

定位:要从一个产品开始。那产品可能是一种商品、一项服务、一个机构甚至是一个人,也许就是你自己。

但是,定位不是你对产品要做的事。定位是你对预期客户要做的事。换句话说,你要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给产品定位。

成功企业的成功确实有许多借鉴之处,但它们很荣幸能在比今天简单得多的环境中就已成长为巨人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仅来得更加容易,而且对有效和无效因素也将得出更透彻的分析了解超级品牌的盛衰沉浮,我们将更清楚什么是最普遍的错误。从风风光光落到难以度日的企业,最近还真是不乏其数。我们说的太多,听的太少,老一套做广告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老式的广告词也是一样。现在你只能听到比较级形容词,而不是最高级。

通俗易懂地定义一个品类,实在是非常有必要。首先必须回答“产品是什么”

如果你描述的品类已经引起困惑,那么你进入消费者心智的机会几乎等于零,试图改变消费者对你已有认知的错误。心智认知就是品牌的事实,因为营销是认知的战场,而非产品的战场,营销过程是与心智认知发生作用的过程。在

营销世界里,没有客观的现实,也没有最好的产品,只有一样东西:现有的潜在顾客心智中的认知

如果其他竞争者已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某种认知,这时你才想去占有它—完全是做无用功

沃尔沃抢注了“安全”概念。许多其他汽车生产商,包括奔驰和通用,都曾围绕“安全”大做文章。但除了沃尔沃,没有一个品牌以“安全”的诉求成功进入消费者心智

因为其它汽车宣称安全的缘故,而使得消费者愈发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沃尔沃凭此超过了奔驰和宝马,一举成为美国最畅销的豪华车。

你不能与竞争者采用相同的字眼或定位。你得找到另外一个字眼,寻找其他属性

成功导致自大,自大导致失败,人一旦成功,就很难保持客观,他们常常以自己的判断代替市场需求。公司规模越大,首席执行官就越有可能与前线部队脱离联系。这可能是制约公司成长的最重要因素。成功的人往往疏于客观,常以自己的判断替代市场需求。

品牌能成功,是因为企业做了正确的营销决策,根据营销基本法则,步步为营。他们第一进入消费者心智,缩小焦点范围,抢先占有一个最强势的产品属性,对品牌名或企业的名字越认同,就越容易掉进品牌延伸的陷阱。建立品牌初时,自大可以是有效的推动力。然而一旦进入营销阶段,自大就是敌人,成功的营销者能思消费者之所思,站在消费者角度看问题,从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任何情况,营销过程中唯一有价值的,就是消费者认知

小公司在精神上比大公司更贴近营销前线,宁愿在一处强势,而不愿拉长战线,处处挨打。如果产品已有一个清晰、表达准确的区隔概念,再去制造更多版本只会使它越来越混乱。

要想在定位时代获得成功,你必须心怀坦荡,在决策过程中努力排除一切虚荣心,因为它只能掩盖问题的实质。定位过程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就是,要能够客观地评价产品,并且了解顾客和预期客户是如何评价这些产品的,只有一目了然的点子才能行得通。过量的宣传反而 会妨碍除宣传之外的任何其他事情取得成功。如今行得通的简单点子,即以直截了当的方式加 以应用的、用简单的词语表达出来的简单概念。解决问题的方祛往往简单得让成千上万的人对其视而不见,

通过对公司的定位认识和定位研究,对从事证券分析行业的人员来说,了解品牌公司和未来的发展极有帮助,对制定策略分析和研究打开思路,有很大的可读性。

《定位》读书笔记简书篇五

本月我安排阅读了《定位》,作者为美国艾.里斯与杰克.特劳特。孙子云:先胜而后求战。商场如战场,而这就是战略的角色,事实上,无论承认与否,今天很多商业界的领先者都忽视战略,而重视战术。对企业而言,这是极其危险的错误。你要在开战之前认真思考和确认战略,才能赢得战役的胜利。目前,中国正处于一个至关重要的十字路口。制造廉价产品已使中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上升的劳动力成本,环境问题,收入不平等以及对创新的需求都意味着重要的的不是制造更廉价大的产品,而是更好的进行产品营销。只有这样,中国才能赚更多的钱,才能在员工收入、环境保护和其他方面进行更大的投入,“品牌定位”就成为了非常重要的战略。

书中讲了大量关于定位的精典案例。定位是一种观念,它改变了广告的本质。定位从产品开始,可以是一件商品,一项服务,一家公司、一个机构,甚至是一个人,也许就是你自己。但是定位不是围绕产品进行的,而是围绕潜在顾客的心智进行的,也就是说,将产品定位于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定位的基本方法,不是去创造某种新的,不同的事务,而是去操控心智中已经存在的认知,去重组已存在的关联认知。如何做到成为进入心智的捷径,那就是要做到:成为第一,一般人只对第一的印象非常深刻,所有成为第一,才是进入到心智的捷径,屈居第二和默默无闻没有区别。历史表明,第一个进入人们的品牌所占据的长期市场份额通常是第二个品牌的2倍,第三个品牌的4倍。而且这个比例不会轻易改变。举个例子,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之间的激烈营销战,百事可乐的营销活动连年或得成功,但在可乐业大比拼中领先的又是谁呢?当然是可口可乐啦。可口可乐每销售六瓶饮料,百事可乐最多只能销售四瓶。事实就是从此,在任何品类中,第一品牌的销售总是大大超过排名第二的品牌。营销中要做的就是保持领先的战略,不断重复,抓住每一个机会进行营销,迅速回应对手的营销策略。

如何定位一个项目?这也许并不容易,定位需要逆向思维,定位需要从潜在客户开始,而不是你自己开始。不要问自己是什么,要问自己在潜在顾客心智中是什么?在我们这个过渡传播的社会,改变心智是项异常艰难的工作,相比之下,运用已有认知就简单多了。在确认潜在客户心智的状态时,要从市场中得到“我们的定位是什么”的答案,而不是从营销那里得到。一个企业的'定位是十分重要的,这就决定了这个企业或产品用什么方式去生存和发展。这个时候我们不仅要从自己的角度考虑自己的处境,更要从竞争对手的角度考虑自己的处境。定位需要积累,定位需要创意,定位需要坚持。

分享几个定位成功的案例:

1、王老吉:王老吉凉茶曾在年销售额1个亿左右进行徘徊。20xx年借助“怕上火”的定位概念由广东成功走向全国,20xx年销售额达到120亿元,成功超越可口可乐在中国的销售额。

2、真功夫:新定位缔造中式快餐领导者。以蒸饭起家的中式快餐品牌真功夫在进入北京、上海等地之后逐渐陷入发展瓶颈,问题店增加。在定位理论的帮助下,真功夫理清了自身最佳战略机会,聚焦于米饭快餐,成立米饭大学,打造排骨饭为代表品项,并以“快速”为定位指导内部运营及店面选址。真功夫重新获得竞争力,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进一步巩固了中式快餐领导者的地位。

所以对于企业和产品来说,定位一定要准确,准确的定位会迅速提升市场份额,快速促进市场发展。定位理论能帮助企业跳出企业看企业,透过现场看本质,从竞争导向,战略定位,顾客心智等方面来审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定位是战略的核心,是品牌的本质,是占有心智资源,是企业成本的源泉。品牌,是市场竞争的基石,是企业基业长青的保证,品牌定位是企业发展中必须坚持的一项管理。

如果定位战略能用来推销产品,那为什么不能用来推销你自己呢?你是什么?人和产品都有相同的问题,想让所有人都满意。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在生活中的定位是什么?你能用一个概念来概况你自己的定位吗?要是能的话,你能通过自己的职业来确定这个定位并加以利用吗?大多数人没有足够的的信心为自己确立一个概念。他们犹豫不决,指望别人来给自己下定义。

企业和人都能进行定位,其实任何一项制度和管理措施的出台也需要定位,出台的目的是什么?如何执行到位,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如何预判,如何解决。其实这些都是定位。定位这一课题,值得深思。

《定位》读书笔记简书篇六

在竞争白热化的今天,我们都会思考如何走出同质化竞争的困境。这本经典的《定位》,也许仍能给我们一些启发。毕竟,一本好书,无问新旧。

谈定位有一个基本前提,供给严重过剩。倘若是一个供不应求的状态,企业已经活得挺好了,也没有动力来找新的定位。当然,客观上大部分的企业都已经处于供过于求的市场状态,如果不想着转变,等到有一天,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所以,想要突出重围,就得找到属于你的“新大陆”。

1、什么是定位?

定位理论提供了一个更全面的视角,即在充分竞争的情况下,通过了解企业自身、竞争对手以及客户心智,从而找到差异化竞争的突破口。上至国家,下至个人,都可以运用定位理论来指导实践。

用书中的原话来说,定位就是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做到与众不同。在这个传播过度的社会,人们会对海量的信息进行忽略和屏蔽,我们需要筛选出那些最容易进入心智的原始信息,“一词占领心智”,比如沃尔沃是“安全”,宝马是“驾驶”,王老吉是“下火”。

企业经营出现问题,传统的做法通常是向内找原因,比如提升员工绩效,加强内部管理等等,实际上,更应该转变思维方式,向外看。社会变化太快,“时代抛弃你,与你无关”。

生态学有一个“生态位”的概念,即每一个生物种群在生态系统中都有一个位置,参与了生态系统的循环。当与其它种群出现生态位重叠,就出现了“种群竞争”。比如树林里的马和鹿,都要靠树叶来生存,它们都会想方设法地多吃树叶以保障生存。鹿能够伸长脖子吃到更高处的树叶,也就和马不在一个生态位上了,因此长颈鹿能够繁衍至今,马儿则进化出了出色的奔跑能力,觅食范围更广,也保障了食物来源。还有一个极端的例子,即在原有的生态位有竞争有天敌,通过找到一个没有竞争的新环境,种群就会出现爆炸式增长,根本控制不住,生态学的说法叫“生物入侵”。

企业也一样,在一个稳定的市场环境下,也有自己的位置。要想突破瓶颈,就需要找到新的定位。营销上的说法,就是病毒式营销。

2、为什么需要定位?

人的心智空间是有限的,对于某一个品类的品牌而言,很难让人记住超过七个品牌。这是人的本性,很难改变。而能够进入人的脑海的,往往是能够打动其内心的品牌,或者说,品牌所传递出来的感觉满足了人对某一方面的诉求。

比如凉茶原本只是广东的一种地方饮品,加多宝集团通过将其定位于“降火”,避开了竞争激烈的传统饮料市场,满足了人们“怕上火”的心理需求,从而将一款单品打造成了爆品,年销售额甚至超过饮料巨头可口可乐。更重要的是,其它饮料品牌根本无法涉足这一领域。尽管后来有一众跟随者,“凉茶正宗”的品牌形象已经深入人心,行业第一的地位也无人撼动。

还有当下火热的“六个核桃”,也是找准了“核桃补脑”这个定位,在植物饮料市场一骑决尘。当然,这个定位的前提是,六个核桃解决了核桃乳口感和稳定性的技术问题,在生产工艺上保证了产品品质和口感,否则定位再精准,产品不好喝,也难让人买单。

3、怎么找到定位?

关于如何运用定位,书中给出了四个步骤:

第一步,分析整个外部环境,确定“我们的竞争对手是谁,竞争对手的价值是什么”。

第二步,避开竞争对手在顾客心智中的强势,或利用其强势中蕴含的弱点,确立品牌的优势位置——定位。

第三步,为这一定位寻求一个可靠的证明——信任状。

第四步,将这一定位整合进企业内部运营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传播上要有足够多的资源,以将这一定位植入顾客的心智。

简单来说,就是了解三方:企业自身、竞争对手、客户,从而找到与竞争对手错位的、与企业自身匹配的客户需求,同时根据市场变化不断调整策略,强化品牌形象。

这种感觉就像,其它人都在某个领域打得火热,而你独自开辟了一块新的市场。

比如王老吉开创了凉茶品牌,成为国内饮料界的no.1,而可口可乐毫无招架之力;比如东阿阿胶从普通的补血保健品重新定位为“滋补品”,从而跳出了传统保健品市场的怪圈,在资本市场一骑绝尘。

小结一下,就是三个关键词:

1、解放思想:不仅要审视自身,也要看看外面的世界,错开正面竞争;

2、实事求是:结合自己的条件和能力,这是一切行动的基础,不宜妄自菲薄,也不宜盲目自大;

3、与时俱进:根据市场变化情况不断调整策略,进一步强化品牌形象。

《定位》读书笔记简书篇七

今天,“定位”一词已成为最重要的、使用最广泛而频繁的战略术语之一。本书出版于1981年,两位作者均以当时的美国社会作为背景对传播以及定位进行了分析。三十多年前的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已然是一个媒介众多、产品丰富、宣传手段层出不穷的社会,出现了传播过度导致信息大量流失的问题,宣传的产品想要在人们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已经很难,更何况是商品经济极度发达、世界市场愈发广袤的今天呢?因此,本书在出版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具有重要价值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提出了一个不仅仅在当时,甚至在今天和往后未来几十年都仍然适用的营销法则:定位。

那么何谓“定位”呢?我们常常觉得定位无非是公司和企业本身对于自己所在位置的认知,却忽略了公司和企业在预期客户心目中的地位,而这恰恰是最为关键和重要的。本书为“定位”做出了一个概念性的解释,即: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给产品定位。事实上,正是由于信息流通速度大大的加强,人们接受信息过多,才更加需要一个鲜明而简短的定位来稳固企业的位置。在大脑备受骚扰的情况下,人们会在脑中有意识地形成产品阶梯,将脑中记得的产品分为一二三等。例如可口可乐是可乐中的龙头老大,百事与七喜排名二三,而其它并不鲜明的汽水品牌则淹没在众多产品里无出头之日。

因此本书提出,要想在我们这个传播过度的社会里取得成功,企业必须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占有一席之地。这个一席之地不仅包括企业的短处和长处,还包括其竞争对手的优点和弱点。争当第一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人们永远会记得第一,第二却极其容易被视而不见。除了书中所举的第一个飞越太平洋的例子外,今天中国也有类似的例子。“真功夫”是我国第一个定位为“蒸米饭快餐”的,它也许不是第一个蒸米饭快餐品牌,却由此占领了预期客户心目中第一个蒸米饭快餐的定位。这正对应了书中所点明的,不需要事实上你是否是第一,只需要人们认为你是第一即可。这也正是本书反复提出的,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给产品定位在中国的典型案例。

能够成为领导者自然是最佳选择,然而领导者也并非凭借第一的名气便能处处得志。如书中所说,在任何产品类别中,第一品牌的销量总是大大超过第二的品牌,然而一旦在营销中领先的公司在新产品类别中没有争得第一,该产品通常就会败在别人手下。好比可口可乐虽然已经是汽水的领导品牌,它旗下所推出的运动饮料却无法和“第一”的运动饮料品牌竞争,正是由于人们不仅对品牌有其相应定位,也对该品牌所代表的一类产品有相应定位导致的。肯德基和麦当劳是数一数二的快餐品牌,但它们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的米饭和粥却十分不受欢迎,因为这不符合肯德基和麦当劳在中国顾客心中“美式快餐”的定位。这也是许多企业存在的一个误区,认为企业的实力决定了产品的实力,事实上这种由内而外的思维是行不通的,企业必须更加重视思维的客观性,形成一种“由外而内的思维”,必须明白企业的实力来自产品的实力,来自产品在预期客户头脑里占据的地位。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宣传。

对于追随者来说,它们则要更见缝插针地寻找人们头脑里还未被定位的部分,或者想方设法为竞争者重新确立定位。不需追求人人满意,只要预期客户明白你能够给与他们什么就够了。例如五谷道场将自己定位为“健康的、非油炸方便面”,不仅简单明了,且将其它油炸方便面都重新定位为了非健康食品,达到在方便面市场中突出重围的效果。

归根结底,定位的关键还是在于简单化、明确化、客观化。企业不能将自己的愿望当作定位强加于顾客头脑中,那只会使预期客户产生排斥心理。

许多企业依赖自己建立起的品牌地位进行产品延伸,大多数企业都将产品延伸看作良好的战术,本书却把产品延伸归类为“陷阱”,归类为短期有益长期不利的下策。因为产品的实力决定了企业的实力,在人们头脑中拥有巩固地位意味着某个品牌变成了通用名称的代名词,过多的产品延伸只会让人们混淆而产生厌烦。一个合适的名字便尤为重要。一个含义不好或是会与原产品混淆的名字,很容易使产品走上销售的下坡路,因为名字就是把品牌挂在预期客户头脑中产品梯子上的钩子,实际上打入人们头脑的是产品的“名字”。而坏名字自然会产生坏名声,一个坏的产品名字极有可能影响到企业本身。

定位不只是对产品而言,在本书看来,对公司、对国家、对服务甚至对一个人自己都可以进行定位。以个人来说,定位要求我们职业专长化,选定某个具体的位置与自我联系起来,树立专家地位。其次要勇于与竞争对手搏斗,然而要尽量避免与领先者正面交锋。其三树立坚持的理念,确定基本定位战略之后就要坚持下去。最后是懂得限制创造性,这是定位思维的重点。这些不仅是个人通往成功的关键,更是企业、社会、国家成功的关键。

“创新精神本身毫无价值可言,它只有在为定位目标服务的时候才能发挥其效应”,广告也许需要的并不是彻彻底底的创新,而是与现实相联系的定位。定位定义了一种崭新的传播方式,即在纷乱嘈杂的传播环境中,简介明确地确立在客户头脑中的地位。定位,实则定义的是存在在客户头脑中的对产品的概念。

对于个人而言,定位就是对自己的认知,只有足够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需求,才能更好的找到自己的定位。

《定位》读书笔记简书篇八

有人说:“如果只看一本营销书籍,首选《定位》。”

定位--改观了人类“满足需求”的旧有营销认识,开创了“胜出竞争”的营销之道。

1.三次生产力革命:

(1)特勒“科学管理”——“更聪明的工作方法”,大大提高了工作者的生产力。

(2)德鲁克“管理”——通过管理来提高组织的生产力。

(3)特劳特“定位”——通过“定位”这一新的生产工具,大幅提升品牌生产力。

2.定位四步法

(1)分析整个外部环境,确定“我们的竞争对手是谁?竞争对手的价值是什么”(过多的选择、有限的心智,决定了经营方式已从顾客导向转向了竞争导向。)

(2)避开竞争对手在顾客心智中的强势,或是利用其强势中的蕴含的的弱点,确立品牌的优势位置——定位。

(3)为这一定位寻求一个可靠的证明——信任状。

(4)将这一定位整合进企业内部运营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传播上要有足够多的资源,以将这一定位植入顾客的心智。

3.品牌成主体、夺取“心智资源”、定位激发品牌生产力、定位提升运营绩效、定位客观存在、所有组织都需要定位。

1.沟通本身就是问题。

2.定位是一种观念,它改变了广告的本质。这一观念如此简单,以致人们很难了解其功效之强大。

3.定位的最新定义是:如何让你在潜在客户心智中与众不同。

1.定位的基本方法,不是去创造某种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去操控心智中已经存在的认知,去重组已存在的关联认知。

2.就创造而言,去创造某张未存在于心中的事物,即使是有可能,也一定是日益困难的。

3.我们还不明白“太多”的真正含义。比如一家中型超市如今已拥有四万个存货单位(sku)。

4.传播过度的社会。人均200美元是基于广义的广告概念得出的。如果你只计算“传媒开支”的话,1972年的实际数字是人均110美元左右。而今天,这一数字已达到880美元。我们确实生活在一个传播过度的社会里,而且没有情况好转的迹象。

5.传播过度的社会中,获得成功的唯一希望,是要有选择性,集中火力于狭窄的目标,细分市场。一言以蔽之,就是“定位”。

6.过度简化的心智。不要试图改变人类的心智是定位理论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在传播过度的社会中,人的唯一防卫力量就是过度简化的心智。

7.简化信息这个定位观念又进一步发展成我们“一次占领心智”的理论。例如,沃尔沃用的是“安全”一次,宝马用的是“驾驶”,联邦快递是“隔夜到达”,佳洁士是“防蛀”。

8.尽量简化信息。传播和建筑一样,越简洁越好。你一定要“削尖”你的信息,使其能切入人的心智;你一定要抛弃意义含糊,模棱两可的语词,要简化信息;如果想给人留下长久的印象,就要再简化些。依靠传播为生的人,都知道尽量简化的必要。

9.真理与之无关。重要的是人们心智中已存在的认知。定位思想的本质在于,把认知当成现实;来接受,然后重构这些认知,并在顾客心智中建立想要的“位置”。我们后来称这种方法为“由外而内”的思维。

10.把焦点集中于潜在顾客而非产品,你就简化了选择过程,也学到了原则与观念,这有助于你大幅提高传播效率。

11.“顾客永远是对的。”言外之意就是,销售者或传播者永远是错的。接受“传播者是错的,接受方是对的”的想法可能有些愤世嫉俗。但如果你想让你的信息被别人衷心接受,你确实别无选择。

1.在传播上,多则是少。我们过度使用传播解决大量商业及社会问题,因而阻塞了我们的传播渠道,以至于只有极少量的信息能够通过,而且所通过的还不是最重要的信息。

2.传播渠道阻塞。在过去的20年里,最引人注目的进步之一是营销思想在全世界普及。许多发达国家的广告量正在接近美国。如今美国的广告量不及世界总量的1/3.新出现的媒体哪一种也不能取代现有的媒体,但它却改变和改造了原先的媒体。电台广播过去是一种娱乐性媒体,如今则成了新闻、音乐和谈话媒体。仅休斯敦一座城市就有185个频道。美国现在拥有12458座电台,却仍然没有迹象表明,传播对心智的这种骚扰今后不会愈演愈烈。《纽约时报》周日版的字数如今仍然在50万字上下。通往心智的道路上,交通阻塞、引擎过热,火气和温度正在同时上升。

3.布朗、康纳利和雪弗兰。要想让信息穿越层层屏障,抵达潜在客户的心智,你必须用一种尽量简单的方法。

4.媒体爆炸。信息流失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为传播而发明了太多的媒体。广告量如此急剧增加的后果之一是:作为营销的手段,广告作用降低,公关作用增强。美国广告联合会最近在1800名高级经理中就企业各项职能的重要性所开展的一次调查表明,公关比广告更为重要。

5.产品爆炸。造成信息不断流失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发明了太多的产品用于满足我们的生理与心理需求。20年来,超级市场越来越大。如今一家普通的超市就能陈列4万种商品。相比之下,人均拥有的词汇量只有8000个。

6.科学家发现,人只能接受有限的感觉。超过某一极限,脑子就会一片空白,失去正常的功能(牙科医生就一直在利用这些发现,他们给病人戴上耳机,将声音调大,一直到他没有痛觉)。

7.在做广告时,自矜与骄傲一样,都会导致毁灭,傲慢的人最终必将败亡。

1.在适当的时机对适当的人说适当的话。定位是寻找心智之窗的一套有组织的体系。它以这样一个概念为基础,即传播只有在正确的时机和环境下才能实现。

2.进入心智的捷径。成为第一,是进入心智的捷径。要想“在心智中留下不可磨灭的信息”,你首先需要的根本不是信息,而是心智,是一个纯洁的心智,一个未收到其他品牌污染的心智。“当第一胜过做得更好”是迄今位置最有效的定位观念。

3.进入心智的难点。要想第二个进入人们的心智就难多了。屈居第二和默默无闻没什么区别。假如你没有第一个进入潜在顾客的心智,(无论是作为个人、政客、还是商家)就会遇到定位上的难题。“你如果不能在这一方面争得第一,那就在另一个领域成为第一。”这是第二有效的定位原理。

4.广告界的教训。市场上的混乱反映了一个事实,即广告沿用过去的习惯做法已不再有效。但是老一套行事方法不易杜绝。守旧的人会说:“只要产品良好、计划周到、广告片具有创意,广告是没有理由不能完成其任务的”。然而他们忽视了一个重要的、显而易见的原因,就是市场本身。今天市场上的噪音实在太大了。在今天传播过度的社会中,用老的、传统的方法去制造信息是不会有成功的希望的。

5.产品时代。当时的广告人,把注意力集中于产品的特点及顾客的利益上。他们所寻求的是劳斯·瑞夫斯所称的“独特的销售主张”。伴随着大量的模仿商品雪花似的涌入市场,产品时代终结了。

6.形象时代。20世纪60年代,广告人发现声誉与形象比任何单一的产品特点更重要。然而,正如跟风产品毁灭了形象时代,跟风公司也毁灭了形象时代。当每一家公司都努力为自己建立形象时,其互相干扰的程度之高,没有几家公司能够

取得成功。靠形象成功的品牌,大部分又都是由于惊人的技术成就,而非突出的广告成就。“施乐”和“宝丽莱”就是这样的例子。

7.定位时代。今天,广告业显然已迈进一个崭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创意不再是广告成功的关键。要想在传播过度的社会里取得成功,企业必须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占有一个位置。这一位置不仅包含企业自身的强势与弱势,还包括竞争对手的强势和弱势。广告业正进入一个战略为王的时代。在定位的时代,发明或发现某一事物并不够,甚至没有必要。但是,你必须要做到第一个进入潜在顾客心智。ibm并没有发明电脑,电脑是兰德公司的发明。然而ibm是第一个在潜在顾客心智中建立电脑定位的公司。

8.阿美利哥发现了什么。阿美利哥并不是最早发现美洲大陆的人,他是15世纪的ibm,阿美利哥比哥伦布晚5年,但他做对了两件事。第一,他把新世界定位为独立的大陆,完全与亚洲大陆分开。这在当时的地理学上引发了一场革命。第二,他大量写作,介绍他的发现和理论。其中意义特别重要的是,在他第三次远航时写的五封信,其中一封在短短25年的时间里被翻译成40种不同的文字。在他去世之前,西班牙授予他西班牙公民称号,并赐以高官厚禄。结果欧洲人居然以为是阿美利哥·韦斯普奇发现了美洲大陆,并以他的名字来命名新大陆。哥伦布则死于狱中。

9.米狮龙发现了什么。“米狮龙堪称一流”将此品牌定位成高价美国啤酒。只在几年之间,米狮龙在美国已成为销售量最大的啤酒之一,而且价格不菲。米狮龙是美国国内第一个高价位啤酒吗?当然不是。然而米狮龙确实在啤酒消费者心智中第一个建立这一定位的啤酒品牌。

10.米勒发现了什么。“品尝顶级淡啤的真正乐趣”。现今,对许多人或产品,通往成功的捷径是看看你的竞争对手正在做什么,然后去掉其中的诗意或创意,因为这些已经成为阻碍信息进入心智的障碍。用一种单纯、简单的信息,你就能进入潜在顾客的心智。

11.品牌名称和他的定位一样重要,也许比定位还重要。

1.要想使一个新品牌进入心智,就得删除或重新定位已经占据品类阶梯的老品牌。计算机的运行方式也完全相同。

2.心智有一个针对现有信息量的防御机制,它拒绝其所不能“运算”的信息,它只接受与其状态相符合的新的信息,把其他的一切都过滤掉。

3.你看到的就是你想看到的。你尝到的就是你想尝到的。要不然,广告就没有任何存在的必要了。假如消费者都是理性而非感性的话,就不会有广告,至少不会像今天我们所知道的这样。任何广告的首要目标就是提高人们的期望值。造成一种假象,即该产品或服务会产生你期望看到的奇迹。而且,转眼之间奇迹就出现了。然而创造相反的期望,产品就会陷于困境。

4.容量不足的容器。人类的心智不仅排斥与其现有知识或经验不相符合的信息,它也没有足够的知识或经验来处理这些信息。为了应付复杂,人们学会了把一切加以简化。

5.产品阶梯。对于每一类产品,潜在客户的心智中差不多都有一个梯子。市场领导者在最上一层,第二名处与第二层,第三名处于第三层。各梯子的层数不一,最常见的分为三层,七层则可能是最多了(七定律)。一个竞争者如果想增加市场份额,要么排挤上方的的品牌(这种做法通常行不通),要么把自己的品牌与其他公司的品牌关联起来。你有了全新的产品后,告诉潜在顾客该产品不是什么,往往要比告诉他们该产品是什么还管用。

6.“关联”定位法。在如今的市场上,竞争者的定位和你自己的定位同等重要,有时甚至更为重要。在定位时代早期,安飞士的广告是著名的成功案例。“安飞士在租车行业只不过是第二,为什么还找我们?我们工作更努力。”最好的广告标题总是能让读者说出某个词或短语使意思更完整。正是这一点使广告“引人入胜”。“关联”定位是一种典型的定位方法。如果一家公司不是第一,则他一定要尽早占据第二的位置,那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任务。

7.“非可乐”定位法。另一个典型的定位战略是悄悄爬上由别人占据的梯子,就像七喜公司那样。“非可乐”定位法通过把产品与已经占据潜在客户心智的东西联系到一起。要找到一个独特的位置,你必须放弃传统的逻辑思维。传统逻辑认为,你要在你自身或你的产品当中找到定位观念。不对。你必须做到的是到潜在客户的心智中寻找。

8.忘记成功之道陷阱。最为重要的是,成功的定位需要始终如一,必须坚持数年如一日。

1.许多人、政客和产品的命运恰好处在一个“无法由此及彼”的位置上。美国不是人人喝七喜。安飞士也当不了第一。愿望不会成为现实,大量做广告也无济于事。

2.“我能行”精神不死。只要足够努力,任何事情都可能办到。但是,无论我们怎样努力,无论我们投入多少兵力和金钱,这个问题都无法通过外力解决。我们无法由此及彼。如今,公司可以推出一个了不起的产品、拥有一支了不起的销售队伍、发起一次了不起的广告宣传活动,但是,如果它恰好处在一个“无法由此及彼”的位置上,照样会一败涂地的,花再多的钱也无济于事。

3.不祥之兆。同市场中居领先地位的对手展开竞争固然有取胜的可能,但根据定位规则,“直接”取胜是不行的。

4.“我能行”精神行不通。

5.如何与ibm之类的对手抗衡。首先,你必须承认现实。其次,计算机领域里太多人都想做的事情,比不要去做。ibm的竞争对手可以采取一个更好的战略,那就是利用它们在潜在客户心智中已经占据的位置,将其与计算机业中的一个新位置挂上钩。许多公司一生只有一次机会,路选对了就能获得巨大成功;路走错了,

《定位》读书笔记简书篇九

虽然mike一上来用一句话就概括完《定位》:讲述心理学常识——人由此及彼的偏见。之后就再也没聊书的内容,但他却以精巧细致的解析,加上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故事趣闻,完美诠释了“定位”如何应用在当下互联网商业里。

《定位》这本书用大量的案例分析来解释一个道理:人们的思维定势是很难改变的,而一开始种下的理念几乎不会主动替换。成功的新兴公司所能寻找的就是在人们不断变化增长的需求里抢先挖掘占领一片新领土,而不是以同样的发展方式和原来的领先者正面对抗。即使是老二,而得有不一样的发展模式,完全照抄第一名基本必死。当然,事情也不是那么绝对,领先者有时也会糊涂,而商业环境变化太快会让整个局势不断逆转——所以书里有不少增补的地方,是作者出来给自己打脸,承认当年的“预测“错了。但大体上,这个理论还是挺实在的。

这就是商业上的基本哲学问题:我是谁,从哪儿来,到哪里去——定位就是在解决一个公司作为独立个体所需要思考的哲学问题。当然,比自然人思考更加实际一点的就是:公司思考这些问题,有个必须的检验指标:生存下去。自然人可以在忙里偷闲想这些问题打发时间,如果这些问题有答案,那么人就可以容光焕发地打好鸡血应对眼前的苟且;如果没有答案,人也可以萎靡不振地混下去等待诗的远方。但公司作为现代商业社会的生存单位,思考这些问题只有一个目的:如何在当前的环境里找到生存发展资源。以前很多公司无论地域还是行业内都是在很小的范围,而互联网所带来的连接/互动/协同(引自mike的ppt)正在渗透和打破这个“范围“。在不同的地域或者领域里,波及的速度和进度会不一样,但这个趋势无可避免。在国内一日千里的发展速度下,本土互联网商业非常给力。

对于个人来说,思考哲学问题也越来越现实——随着多样化的发展,群体划分也越来越细,随着我们身上的社会属性逐渐增强,自然人越来越像个公司。当我们思考这些哲学问题的时候,很难再像古人躲在被遗忘的清静角落,让脑袋一日千里地奔袭——现在我们更多地是走向即时表达与互动。而公司也不能再用一种模式吃天下,企业文化越有人性的公司,生存能力也越强——那些看似务虚的无用之事,正在发挥更大的作用。

有人说,我怎么还感觉像个螺丝钉?前面不是说了么,波及速度和进度会不一样。另外,只是感觉像个螺丝钉,事实上呢?

《定位》读书笔记简书篇十

在《定位》一书中,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传播沟通方法:『定位』,通过『定位』我们可以快速的让大众了解我们的品牌(个人或产品),快速的建立品牌优势,让我们的品牌更容易的传播。

定位的最新的定义是:如何让你在潜在客户的心智中『与众不同』.

这里有两个关键点:

潜在客户的心智

与众不同

所谓潜在客户的心智实际上指的就是我们的品牌在其他人脑海中的印象。而且常常是『第一印象』。这就是平日里我们一直在强调『第一印象为什么重要』的原因。比如一提到『可乐』,第一印象肯定是『百事或可口』;提到手机,第一个出现的词汇是『iphone』。这些品牌已经牢牢的占据了顾客的心智,处于『领导者』的地位。

一般情况下,在一个品牌领域中已经有了一个或多个『领导者』的时候,也就是我们处于『跟随者』的位置时,『与众不同』就体现出了巨大的战略优势,你与其他同类品牌之间的差异在哪里?如何让顾客觉得你的和别人的不一样。这种『不一样』能够帮助我们在顾客的心智中占据一席之地。

历史表明,第一个进入人们心智的品牌所占据的长期市场份额通常是第二个品牌的2倍,第三个品牌的4倍。而且,这个比例不会轻易改变。

通过上面这句话,我们明白『领导者』实际上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要如何保证自己的『领导者』地位呢?下面是书中提到的作为『领导者』可以采用的定位方式:

只要公司拥有第一的位置,就在没有必要去做广告高呼:『我们是第一』.

因为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让大家产生不必要的怀疑,毕竟你已经是第一了,如果不断重复,只会给大家带来困惑,认为这里面会有问题。

不断的重复『正宗』,让自己成为某个领域的『代名词』,这样其他品牌只是『仿制品』。『正宗』就像初恋,永远在顾客的心目中占据着一个特殊的位置。

要摆脱『领导者』的傲气,一旦发现哪种新产品有市场的话要果断的推进和出击。

时间非常重要,领导者只要拦截住对手的行动,就能永远的走在前面,立于不败之地。

可以通过『多品牌』来完成产品的更迭,让使用了新技术或者更新的产品作为新的品牌来占据顾客的心智。不要尝试改变已经在顾客心智中形成的定位。

用更宽泛的名称拦截对手

更加宽泛的名称可以扩展旧的定位广度,比如把杂志《销售管理》更名为《销售管理与营销》,这相当于把覆盖范围涵盖了新的营销领域。

大部分的场景下我们都是作为『跟随者』的角色来进入一个已经存在的领域,在这种情况下,单纯的『仿制』『跟风』是无法提升我们的定位的。下面的几点可以帮助我们在顾客心目寻找到新的定位。

寻找空位

尺寸空位

高价空位

低价空位

其他有效空位

工厂空位

这些方式实际都可以理解为通过不同的维度或者角度来找到切入点,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可以让你的品牌『与众不同』的东西。所以,在进入一个领域之前,作为『跟随者』的我们需要明白有哪些『空位』是我们可以加以利用的,有哪些『空位陷阱』是需要避免的。

个人和职业定位

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在生活总中的定位是什么?你能用一个概念来概括自己的定位吗?要是能的话,你能通过自己的职业来确立这个定位并加以利用吗?

上面的这几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确立自己的个人和职业定位。比如看电影的时候,剧中经常会说去找一个在这个领域最『专业』『最好』的人,如果我们把自己和这几个关键字挂钩,那成功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所以,要好好想想自己的个人的定位是什么?下面的几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建立个人定位。

要能犯错误

任何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一试。如果是不值得做的,那就根本不该去做。

所以不要勇敢的去做那些『值得一试』的事情,一点成功了可以极大的改善自己的名声和定位,不要害怕失败。

避开品牌延伸陷阱

不要活在『别人的光环』之下,每个人都应该独立的品牌,不要活在别人的名头之下,一但你通过『别人的名气』来定位自己的话,很容易提升你在他人心中的期望,这样往往适得其反。

找匹马骑

事实上,通往名望和财富的道理很少能从自己身上找到。唯一的有把握的成功的方法是,为你找匹马骑。你内心可能很难接受这一点,但人生的成功更多的是靠别人为你做些什么,而不是你能为自己做些什么。

这匹马,实际上指的就是我们所要依赖的『软件』和『硬件』。

第一匹马是你所在的公司

第二匹马是你的上司

第三匹马是你的朋友

第四匹马是好的想法

第五匹马是信心

第六匹马是你自己

《定位》读书笔记简书篇十一

20多年前,美国《广告时代》杂志约请年轻的营销专家里斯和特劳特撰写一系列有关营销和广告新思维的文章,总标题就是“定位的时代”。系列文章刊载之后,引起全行业的轰动,定位成了营销界人人谈论的热闹话题,经作者之手送出的文章就达12万份之多,由此开创了营销理论全面创新的时代。

《定位》的概念在中国帮助王老吉销量超越可口可乐,也再次帮助了加多宝击败王老吉。

今天和大家分享进步君做的定位一书的重要笔记。吐血分享!

1. 定位的基本方法,不是去创造某种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去操控心智中已经存在的认知,去重组已存在的关联认知。

2. 我们还不明白“太多”的真正的含义。比如一家中型的超市如今已拥有超过四万个sku(存货单位)

3. 我们已经在一个传播过度的社会。如今美国人均广告年消费额已达200美元。880

4. 人的心智是海量传播的防御物,屏蔽,排斥了大部分的信息。一般而言,人的心智只接受与以前的知识和经验相匹配或吻合的信息。

5. 千百万的投资,已虚掷于以广告改变人心智的企图上。心智一旦形成,几乎不可能改变,力量微弱的广告当然更不可能。

6. 不要试图改变人类的心智成为了定位理论最重要的原则之一。这是营销人员违背得最多的一项原则。

7. 简化信息这个定位观念又进一步发展成我们“一词占领心智”的理论。例如:沃尔沃用的是安全一词,宝马用的是驾驶,联邦快递用的是隔夜到达,佳洁士是防蛀。

8. 应对传播过渡的社会最好的方法,就是尽量简化信息。

9. 你一定要削尖你的信息,使其能切入人的心智。你一定要抛弃意义含糊,模棱两可的语词,要简化信息。如果想给人留下长久的印象,就要再简化些。

10. 所以你的工作不是传播,而是筛选!!

11. 筛选出最容易进入心智的材料。

12. 由于你能传递给接受方的信息是那么稀少,因而你就应忽视信息的传播方,聚焦于信息的接受方。你应聚焦于潜在顾客的认知,而非产品的现实。

13. 认知就是现实。

14. 你有了全新的产品后,告诉潜在顾客该产品不是什么,往往要比告诉他们该产品是什么还管用。

15. 一家处于败势的公司即使再努力也不会有多达收效。

16. 一旦处于不利的地位,一旦在营销战领先的公司在新品类中没有争得第一,该新产品通常就会败在别人手下。

17. 只要公司拥有第一的位置,就再也没有必要去做广告高呼:我们是第一!

18. 建立领导地位的主要因素是抢先进入人们的心智。维护领导地位的主要因素则是强化最初的概念,这是评价一切跟随者的标准。反过来说,其他产品都是正宗货的仿效品。

19. 正宗货永远在客户的心中占据着一个特殊的位置。

20. 你得在新产品还没有在潜在客户的心智里扎根之前就主动去拦截它。

21. 绝不要让对手摆脱你的阻拦,进入开阔水面,你无法预测以后的结果,也根本不知道之后的风向。

22. 宝洁公司认识到,改变既有定位是难上加难的事。既然有了现成的定位i要去改变他?从长远来看,推出新品牌可能代价更低,效果更好,即使你最终不得不彻底消除一个现有的老品牌。

23. 在多品牌战略上最杰出的案例之一是丰田公司推出的雷克萨斯。他们没有把该产品成为超级丰田或者高级丰田,而是给这种豪华丰田起了不一样的名字。

24. 多品牌战略实际上就是单一定位战略,以不变应万变的战略。

25. 使公司强大的不是规模,是品牌在心智中的地位。

26. 如果你想成为一切,最终只会什么都不是。

27. 在过去的年代,品牌和广告都比现在少得多,满足所有人需求是可以做得到的。如果不作出取舍,在激烈地市场营销战争中将不会取胜。

28. 公司必须通过给已经占据人们心智的竞争对手重新定位来创建空位。

29. 绝不要害怕争执。重新定位的关键在于从根本上动摇现有的观念、产品或人。

30. 为了使一项重新定位战略产生效果,你必须对竞争对手的产品有所评论,从而改变潜在客户对竞争对手的产品而不是你的产品认知。

31. 做广告的目的不是为了与消费者和潜在客户交流,而是为了吓倒竞争对手的广告纂稿人。

32. 我们比对手强的广告不是重新定位,这叫做对比性广告。

33. 其效果并不很好,在这类广告主的推理中会有一个心理上的漏洞,对此潜在客户很快会发现,既然你那么强,为什么没有发财?

34. 要想登上他们心智中的阶梯,就得把你的品牌与早已在哪儿的品牌联系在一起。

35. 然而,许多广告公司仍然推崇视觉效果。它们喜欢制造出希求古怪的图像,而这种图像只会分散公众的视觉注意力。

36. 时代在变,产品会过时,市场起起落落,企业合并也是常事。时候一到,公司必须给自己改名字。

37. 从某种意义上说,品牌延伸摧毁了拜耳在人们心目中高级阿司匹林的地位,同样也打破了人们把dial看做是香皂,而不仅仅是一种香皂的品牌名称的认知。

38. 如果买不到可口可乐,舒洁或拜耳,或者其他品牌价格要便宜得多,潜在客户也许会买别的品牌。但是,拜耳等品牌依然在他们心智中占据着稳固的定位。

39. 在scott案例中,所占市场份额大并不意味着公司就拥有领先地位。更重要的是在人们心智中占据的份额要大。家庭妇女在购物清单上写了舒洁帮宝适 等等 我们就能确切的指导他打算买什么 但是scott在购物单上不代表任何东西。

40. 定位的精髓所在:用你的品牌名称代表通用名车,从而使潜在客户不经意中就把品牌名称当成了通用名称。

《定位》读书笔记简书篇十二

在听完贾建民教授的《战略市场营销》课程后,接着每天读一章节贾教授推荐的《定位》这本书,对于定位一词有了新的认知。

最近这一个月被定位和心智这两个名词轮番轰炸。文章开篇对定位下了一个定义:定位就是如何在顾客的心智中做到与众不同。对于企业而言,定位不是改变产品本身,而是从产品的特征、行业特征、市场外部环境、竞争对手等维度进行分析,找到产品与众不同、并最容易被用户记住的点,作为产品的定位,从而占据用户的心智。

书中通过众多企业定位案列到国家、宗教的定位案列等不同方面进行剖析,不管是企业的产品、服务还是国家、宗教,定位要占据用户心智,在众多的特性中只能选择一个点进行宣传,哪怕有再多的优点要占据用户心智则只能选择一个点。要占领用户心智,定位过程中需要满足领先法则。

对于企业多品牌战略的有一个新的认识。一个品牌适合一个产品,通过拜耳、lifesavers等案列的分析当一个品牌在潜在顾客心智中占据一个定位后,对品牌的延生通常是打破该品牌在潜在客户心智中的定位。通过强生这个品牌拓宽的成功案列指出,品牌的延生需要是同样的产品、同样的包装、同样的标签,只是用户不一样,这样的品牌拓宽会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21章节成功六部曲,对于如何才能做好定位,给出了一个路线图。

第一,你已经拥有什么定位,是要求我们分析当下在潜在顾客心智中的定位,也就是认识自己。

第二,你想拥有什么定位,则是通过对当前情况的分析,以及对于产品未来的目标,找出一个最佳定位。

第三,你必须超越谁,就是设定标杆,以超越竞争对手为目标制定行动纲领。

第四,你有足够的钱吗,强调要抢占顾客心智,需要花钱,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广告宣传定位才能让定位占据用户的心智。

第五,你能坚持到低吗,定位是需要持续进行宣传,今天确定的定位不可能明天就占据用户的心智,这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坚持能打破很多看视不可能突破的障碍。第六,你的传播体现了自己的定位吗,对于一些企业虽然做出了定位,而在宣传上又没有紧扣定位,造成用户心智的混乱从而迷失。

《定位》引发了我对企业战略、个人事业的思考,定位无处不在,要想达成目标,则首先需要有一个好的定位,定位是一座灯塔,指引我们不偏离航线。

《定位》读书笔记简书篇十三

定位始于产品,定位的对象可以是一件商品,一项服务,一家公司,一个机构,甚至是一个人,也许是你自己。但是定位并非要改变产品,而是要调整潜在顾客的心智,也就是说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对茶农进行定位。

定位的基本方法,并非创造某种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调动心智中已有的认知,重新连接以及存在的联系。

在传播过度的社会中,人们唯一的防御就是让心智极度简化,传播和建筑一样,少即多,我们一定要“削尖”我们的信息,使其能切入人们的心智。

我们为解决某种商业及社会问题而对传播的过度使用,以及堵塞了我们的传播渠道,以至于只有极少量的信息能够被接受,在美国,平均每年大约有3万册新书出版,这听起来好像不多,但当你了解到几时每天24小时不断地读,你需要17年才能读完一年所出版的书,你就知道那并不少,谁能跟得上?

在传播过度的社会中,传播反而更重要了,有效的传播,是一切皆有可能,定位是一套系统的寻找心智空位的方法,它建立在传播需要恰当的时机和场景的观念之上。

成为第一是进入心智的捷径。

第一个在月球上漫步的人是谁?尼尔.阿姆斯特朗

第二个呢?

世界上第一高峰是那座?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

第二座呢?

假如你想在爱情或者商业上取得成功,就必须认识到第一个进入心智的重要性。

心智就像电脑的内存条一样,为选择存储的每一个单位的信息都设置了一个空位。但人类的心智没有足够的知识或者经验来处理这些信息,根据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乔治.米勒博士的研究,普通人的心智不能同时处理七个以上的单位。

要想找到一个独特的定位,你就必须摒弃传统的逻辑思维,传统逻辑思维认为,你要从自身或产品中寻找定位概念,错,你必须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寻找。实践证明,第一个进入人们心智中的品牌所占据的产期市场份额通常是第二品牌的2倍,是第三品牌的4倍,而且这种比例关系不会轻易改变。建立领导地位的关键是抢先进入心智,而维护领导地位的关键则在于强化原创的概念,建立标准,让竞争品牌以这个标准被人评判。

对领导者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不一定适用于跟随着,领导者往往可以通过拦截竞争对手的行动来维护自己的领导地位,但是,地位的不同使得跟随着无法像领导者那样通过拦截获益,跟随着模仿领导者的行为,根本不算拦截,而是跟风,只有在一种情况下跟随着的行为才会偶尔奏效,那就是领导者行动迟缓,尚未建立定位。

名字就像钩子,利用它能把品牌挂在潜在顾客心智中的产品阶梯上,在定位时代,你唯一能做的最重要的就是给产品起名字,选择一个响亮,接近通用又带描述性的名字,可以阻击竞争对手跟风进入你的领地。

有些有抱负的聪明的人发现自己前途迷茫,这时他们通常会怎么办?

他们会更加努力,他们想用长时间的艰苦工作和投入来扭转局面,成功的秘诀在于埋头苦干,把工作做的比别人好,这样名和利自然会到你身上,对吧?

错误,更加努力很少成为通往成功之路,更聪明的努力才是更好的办法。

成功六部曲:

1.你已经拥有什么定位?

2.你想拥有什么定位?

3.你必须超越谁?

4.你有足够的钱吗?

5.你能坚持到底吗?

6.你的传播体现了自己的定位吗?

《定位》读书笔记简书篇十四

《定位》这本书看完了,通篇讲了不少在美国商业界经典的商业案例,让读者比较容易的明白产品定位对于产品长久发现的重要作用,其中有两章抽象总结定位的几个个人定位和产品定位的要素,还是值得去细细思考的。

在历史上有很多不得志的牛人,最后含恨而终。相信在你的周边也有很多执着聪明的人,职场的境遇也不是很好,找其原因,可能会归结到一点:你是不是选对了,正如梁宁老师所说「顺势而为」,文中也讲到了六匹马。

第一匹马是你所在的公司

第二匹马是你的老板

第三匹马是你的朋友

第四匹马是一个想法

第五匹马是信心

第六匹马是你自己

相信腾讯阿里的员工很幸福,但其实他们的能力也许没有联想之类的公司的能力强。原因在于这两家公司处于快速的上升期。大环境的强大,让每个员工的工作都充满了希望,因为每写一行代码,解决一个问题都能影响到亿万的用户。

决定公司发展前途更多的是老板的高度和视野。用一个现在使用比较时髦的词就是老板的认知边界。相信大家都比较推崇马云的战略大局观,这就是马云的认知边界很宽广,用梁宁老师的话来说,就是马云现在还没有发现他的边界在哪里,阿里走了很多超前的路,都证明马云的战略眼光的精准度。

借用辉哥的一个经验,如果你想跳槽,那么你把这个公司的老板的最近12个月的讲话拿出来,看看这个老板的讲话的水平和前后的一致性,你就基本能判断这个老板的水平是什么样的了,你也就能大体判断出来这个公司的走向了。老板很重要!!

第三个朋友就更重要了,交一个知心的朋友很重要。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是一生受用的财富。跟交心的朋友无论聊天,工作都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另外,很多事情的决定和选择,朋友也会不遗余力的去帮助。一句话,朋友遍天下,走到哪里都不怕!!

书中把自己放到了最后一位,这个我还是比较认同的(很多人可能看了很多名人传记或者心灵鸡汤而不认同,但是普通大众是这样的)。有个同事说过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理论:一个人能决定自己的命运只有10%,90%是其他因素决定的。确实,自己准备好了,合理运用其他的运势,成功的几率会大大提升。

最后有一章讲产品通通向成功的六个问题也是蛮有意思。

第一,你已经拥有什么定位

第二,你想拥有什么定位

第三,你必须超越谁

第四,你足够有钱吗

第五,你能坚持到底吗

第六,你的传播体现了自己的定位吗?

拿自己参与的产品来问问这几个问题,看看如何?

手百拥有什么定位?

手百现在主打的搜索+信息流的双引擎,那定位是什么呢?搜索和feed理论上是两个消费场景。所以在定位上也是存在切换的情况,有事的时候定位是搜索,没事的时候定位是feed。这种定位会深入用户的心智么?

手百想拥有什么定位呢?

综合来看,手百的更多的是目标导向,想更多的抢占用户的时间。围绕搜索功能,外围让更多服务在用户要离开的时候把用户拉回来。feed、小说等等,都是出于这个目的了,手百想拥有的更多是结果,而没有给用户心里一个定位。

手百要超越谁呢?

feed是要超越头条,搜索已经是市场第一,近期手百在做小程序,小程序作为满足搜索的长尾需求,场景还是比较契合的,那么手百要在这个纬度超越微信的小程序。超越的竞品还是蛮多的。

后三个大家一起想想哈!

《定位》读书笔记简书篇十五

有幸拜读了《定位》这本经典好书,里面提到的核心思维是需要快速占领用户心智并在行业的某个领域做到用户心目中的第一,在二元法则的理解中,用户最多只能记住行业的前两名,所以占领用户心智更是关乎企业的死生,就像王老吉和加多宝已经稳固占领凉茶领域的前两名,和其正尽管使出很大力气,仍然无法超越前两名。

定位理论的背景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用户无时不刻被周边的各种信息包围,例如app广告弹窗、电梯海报、公交车海报、电视广告,等等,过度的商业传播如何让企业的产品能在用户心目中占领一席之地就显得非常重要,也是定位理论的背景。

成为第一,或成为某方面的第一

如何在过度传播的时代占领一席之地呢?用户提出了要成为第一,或者行业某个方面的第一。比如你技术牛逼,像掌握了太空技术,那你可以像埃隆马斯克那样,进入一个完全无竞争领域,开发属于自己的品牌acex,如果你掌握了电动车技术,就可以“发明”电动车特斯拉,如果你服务牛逼,像海底捞一样可以将服务做到极致,那你也可以占领火锅市场的no。就是说要确保跑道上只有你一个人。

消费者认知模式

要确保跑道上只有你一个人,不是用你的产品去实现,而是通过用户的心智认知去实现,也就是说用户在心理印象是什么,比事实是什么更重要。

我们不能强行去改变用户的心智认知,只能引导他将你的产品进行分类,并在他的脑海里占据一个位置。因为人类的认知有限,特别是在信息处理上,人类记忆很难超过7件事。

第一印象的重要性

第一印象对于用户来说非常重要,所以必须建立产品第一次在用户心中的认知,用户更愿意相信的事情是什么,是建立消费者认知,二不是建立产品认知。比如像小米主打性价比,主打年轻人的第一台手机,当小米开始做高端机时,高端机很难得到市场认同,人们更愿意买华为或者苹果,因为才是高端人士的象征。

不要挑战第一,最好另辟蹊径

一旦品牌在竞争市场成为第一,最好就不要妄图去挑战它了,而应该另外建立一个方面的第一。因为第一是消费者促成的第一,你很难去改变用户的认知,比如上面提到的王老吉和加多宝已经占据了凉茶市场的头两名,在杀入的和其正怎样也很难杀出重围。

最牛逼的品牌可以代表一个品类

这是定位理论的最高境界了,一个产品就相当于代表了一个品类,比如合生元就代表了儿童益生菌,可口可乐代表了可乐。

暂时就理解到这些,欢迎读者拍砖,补充。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