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其他范文

2023年长征节选课件(优秀6篇)

2023年长征节选课件(优秀6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长征节选课件篇一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了解课文所赞扬的红军战士藐视困难,一往无前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启发法 讲授法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

一、读全诗,领会诗句的意思。

1、自由朗读全诗,想想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作者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这首诗?

二、抓字眼、明诗意;想诗境,悟诗情。

1、学习首联。

(1)学生质疑。

(2)师生共同解疑。

理解“只等闲”

(3)红军战士把什么看作平常的事?(4)长征时,战士们遇到了哪些困难?从这句诗中的哪些词可以体会出来?(理解“千、万”的含义。)

(5)红军战士面对困难,有怎样的态度呢?从哪些词与中可以看出不怕困难?

(6)朗读首联,想想表现了红军战士什么样的精神?(不畏艰险的大无畏精神)

2、学习颔联。

(1)哪些词是说明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

(2)你是怎样理解“腾细浪”“走泥丸”的?

(腾:翻;细浪:细小的浪花。腾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走:滚动;泥丸,泥球。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动。)

(3)朗读颔联。

3、学习颈联。

(1)如果说颔联是千山的写照,那么颈联就是万水的说明。

(2)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铁索:大渡河上的13根铁索。暖:暖的感觉;寒:寒气逼人的感觉。)

(3)说说这两句的大意。

(4)质疑:为什么说暖、寒?

(5)讨论归纳:

暖——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金沙江形势险要,敌人控制得很严。但是红军在渡口俘虏了过江侦查的两只敌船,活捉了守卫在对岸的敌兵。不费一枪一弹,夺

取了对岸的阵地,使大部队巧渡成功。

寒——泸定桥高悬在大渡河上,当时桥上的木板已经被敌人抽掉,渡河的勇士们手

攀铁索,冒着对岸敌人密集的枪林弹雨前进。不怕流血牺牲,终于夺下了泸定桥。“寒”

表现了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6)再读这一段。体会思想感情。

4、小结

从这两联的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是怎样看出来的?

5、岷山——红军长征翻过的最后一座山。此时,红军战士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6、读出这种心情。

7、理解: 更喜     尽开颜

什么人“喜笑颜开?”

(红一、四方面军以及所有的革命军民)

8、品读。

三、总结全诗。

1、谈谈你学完全诗后的感受。

2、那些诗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3、红军战士的哪些品质值得你学习?

四、吟诵诗句,背诵诗文。

1、反复朗读课文,运用停顿、节奏、重音等读音技巧,再现诗中意境。入情朗读。

2、(可以采用配乐朗读。)

2、检查背诵。

五、作业 (略)

长征节选课件篇二

〈  长 征 〉

教学要求:

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

1、弄懂诗中所有词语的意思,从中领会全诗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慨。

读出全诗的节奏和韵脚,增加对诗这种体裁特点的感性认识。

教具准备:红军长征路线图;红军过雪山的挂图;学习辅导资料每人一张;自制投影片数张。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我们学过哪些课文是讲述长征路上的故事?(《倔强的小红军》、《飞夺泸定桥》、《丰碑》)

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简单介绍长征。

长征取得了胜利,毛泽东诗兴大发,挥笔写下了《长征》。这首诗,对举世闻名的长征作了生动的描写和热情的歌颂。(板书课题)

检查预习。

检查读课后的词语。

磅,读páng,不要读成bang;岷,读min,不要读成ming。

自由朗读诗,要求读准字音;再指名朗读,适当指导。

质疑(视情况作答,多放在讲读中解决)。

指导理解诗句。

齐读全诗后要求找出总写长征红军的精神和气慨的诗句。

板书:总写

⑴理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①理解词语:远征,万水千山,只等闲

②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两句诗。

⑵这两句诗概括写出红军的什么精神和怎样的气慨?

板书:大无畏精神 英勇豪迈的气慨

从哪些诗句描述可以具体地反映出“红军不怕远征难”?

①理解词语:远征,万水千山,只等闲

②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两句诗。

⑵具体指导理解诗句:(参考有关资料进行思考理解回答)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①“五岭”“乌蒙”分别指什么?它们是“千山”的代表。

②“五岭”有什么特点?(理解“逶迤”)但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

什么?(理解“腾细浪”)

③(显示投影片)根据②自问自答,乌蒙山有什么特点?(理解“磅

礴”)但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什么?(理解“走泥丸”)

④小结:“逶迤”“磅礴”形容山的大,是实际的山;“细浪”

“泥丸”形容山的小,是红军眼里的山。写山的大,表现

红军远征的艰难;写山的小,表现红军把艰难困苦当作平常事的英雄气慨。

板书: 不怕艰难险阻,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根据上两句诗的方法进行学习)

①“万水”的代表是什么?金沙江有什么特点?“暖”字反映了红军巧渡金沙江的什么心情? 板书:欢快

②(显示投影片)根据①同位互问互答大渡河有什么特点?哪个字反映了红军飞夺泸桥惊险悲壮的场面? 板书:惊险悲壮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①理解:“岷山”“三军”“尽开颜”

②出示红军过雪山情景的挂图,朗读这两句诗。

③“喜”字表现了红军怎样的心情? 板书:无限喜悦指导朗读全诗(读出红军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气慨)

按诗内容填空。

诗人在诗歌中写了红军攀越 、 、和 、两次战斗,以及 的困苦过程,以革命领袖的伟大气魄,概括地表现了长征中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赞颂了红军 和 精神。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指导朗读、背诵。

教学过程 :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这是一首七律诗,七字一句,在节奏上是四顿。读时应读出韵

脚an和以下节奏。

红军/ 不怕/ 远征/ 难, 金沙/ 水拍/ 云崖/ 暖,

万水/ 千山/ 只/ 等闲。 大渡/ 桥横/ 铁索/ 寒。

五岭/ 逶迤/ 腾/ 细浪, 更喜/ 岷山/ 千里/ 雪,

乌蒙/ 磅礴/ 走/ 泥丸。 三军/ 过后/ 尽/ 开颜。

教师范读(读出“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英雄气慨)

学生练习,再指名读。

小结诗的特点。(感情特别丰富,语言格外精炼,讲究押韵与节奏)

练习背诵。

毛泽东诗词欣赏。(鼓励学生读毛主席的诗词)

〈菩萨蛮 ·大柏地》、《西江月·井冈山》、《解放南京》等

作业 (略)。

附板书:

15 长 征

1935年10月红 军 不 怕 远 征 难, 大无畏精神

总写 万 水 千 山 只 等 闲。 英勇豪迈气慨

五 岭 逶 迤 腾 细 浪, 乌 蒙 磅 礴 走 泥 丸。 不怕艰难险阻金 沙 水 拍 云 涯 暖, 欢快心情分述 大 渡 桥 横 铁 索 寒。 惊险悲壮更 喜 岷 山 千 里 雪,三 军 过 后 尽 开 颜。 无限喜悦

附: 《长征》学习辅导资料

1、“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四岭、大庾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2、“乌蒙”,即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

3、巧渡金沙江:金沙江形势险要,两岸都是悬崖峭壁,水→←流湍急,

敌人戒备森严。但红军一面佯攻龙街,一面分兵到绞车渡奇袭守敌,缴获渡船,活捉了守卫在对岸的敌兵。结果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对岸的阵地,使大部队巧渡成功。等敌人发觉赶来时,我军已安然到达江北。

4、飞夺泸定桥(小学语文第10册15课)

大渡河在四川西部,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只有十三根铁索,横跨东西两岸,又叫铁索桥。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寒气逼人。

5、“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绵延四川、甘肃两省边境,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

长征节选课件篇三

一、词语积累

1.远征:指二万五千里长征。如:为了北上抗日,红军从1934年10月开始了史无前例的远征。

2.万水千山: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实指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如:红军跨越了万水千山,终于胜利到达了陕北。

3.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如:这事非同小可,切不可等闲视之。

4.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常用来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如:逶迤的环山公路盘旋而上,直上云端。

5.磅礴:①(气势)盛大、雄伟。如:黄果树瀑布气势磅礴,蔚为壮观。③(气势)充满。如:革命者大义凛然、正气磅礴,吓得敌人心惊胆颤。

6.三军:①指陆军、海军、空军。②对军队的统称。③本课指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7.开颜:脸上现出高兴的样子。如:他听医生说自己的病不难治好,终于开颜一笑。

二、近反义词

近义词:长征--远征等闲--平常逶迤--蜿蜒开颜--高兴万水千山--千山万水

反义词:难--易暖--寒细浪--巨澜等闲--非常

三、难句讲析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中国工农红军不怕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无数的山、无数的水、无数的艰难困苦,在红军眼中只不过是平平常常的事罢了。这两句诗是全诗的总括,也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概叙。长征之“难”,一是“"远”,纵横十一个省,行程两万五千余里;二是“万水千山”,无数的险山恶水造成了征途的艰险;三是前有敌人的堵截,后有敌人的追击。但这些艰难被红军视作寻常,这是多么豪迈的气概呀!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乌蒙”都是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是“千山”的代表。这两句诗是说,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的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一样在脚下滚过去。实际上的“五岭”、“乌蒙”都是“逶迤”、“磅礴”的高山大岭,但在红军眼里却是小小的“细浪”、“泥丸”。写山势高峻,是红军远征艰难的实际状况;写山的微不足道,是红军一往无前英雄气概的真实写照。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大渡”都是红军跨越过的河流,是“万水”的代表。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湍急,激流拍岸,给人以暖的感觉;大渡河上,铁索高悬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上,使人感到寒气逼人。这两句诗记叙了两处斩关夺隘的壮烈经历和红军当时的心情。巧渡金沙江,不费一枪一弹,令人欣慰,心中“暖”;抢渡大渡河,飞夺河上的泸定桥时,战斗惨烈,惊险悲壮,因此有寒气逼人之感。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更使整个红军全部喜笑颜开的是,过了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岷山,心情豁然开朗,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胜利的笑容。

红军跨越了千山万水,冲破了无数艰难险阻,战胜了前堵后追的敌人,终于一步步接近了最后的胜利,他们怎能不感到由衷的高兴和自豪呢?

四、篇章学习

这首诗记叙了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经历,抒发了革命者的豪情壮志,赞颂了红军藐视困难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诗的开头两句,是全诗的总括,也可以看作是对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高度概括。接下来的6句,可以看作是头两句的具体化和分叙。这6句中,写到了长征中途经的五个险峻的处所:五岭、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岷山;同时写出了红军指战员在战胜这些艰难险阻时的心情。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以下特点:

1.语言高度凝炼。长征是历时一年、途经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的壮举,这首诗却只用了寥寥56个字便把长征中所经历的几处险山恶水都反映出来,并点出了这几处的特点(五岭的“逶迤”、乌蒙山的“磅礴”、金沙江的“水”与“云崖”。大渡河的铁索桥、岷山的“千里雪”)真是做到了言近旨远、言简意赅。

2.想像丰富。这首诗把逶迤的五岭想像为“细浪”,把气势雄伟的乌蒙山想像为“泥丸”,巧渡金沙江之后想像那里所云崖变“暖”,抢渡大渡河觉得那横跨江面的铁索“寒”气森森。这些大胆、奇特的想像,把诗人博大的胸怀、豪迈的气概表现出来了。

3.两两相对的句式。这首诗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十分整齐。“五岭”对“乌蒙”,都是山名;“逶迤”对“磅礴”,都是用来表示事物性质的词;“腾细浪”对“走泥丸”都是一个表示动态的词后边一个表事物名称的词。“金沙”对“大渡”,都是水名;“水拍”对“桥横”,都是表事物名称的词后边一个表动态的词;“云崖暖”对“铁索寒”,都是表事物名称的词后一个表示状态的词。这种两两相对的句式,不但结构整齐、琅琅上口,还能增强语言文字的表现力。

长征节选课件篇四

之一

佚名

教学要求:

1、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

1、弄懂诗中所有词语的意思,从中领会全诗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慨。

2、读出全诗的节奏和韵脚,增加对诗这种体裁特点的感性认识。

教具准备: 红军长征路线图;红军过雪山的挂图;学习辅导资料每人一张;自制投影片数张。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我们学过哪些课文是讲述长征路上的故事?(《倔强的小红军》、《飞夺泸定桥》、《丰碑》)

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简单介绍长征。

长征取得了胜利,毛泽东诗兴大发,挥笔写下了《长征》。

这首诗,对举世闻名的长征作了生动的描写和热情的歌颂。(板书课题)

检查预习。

检查读课后的词语。

磅,读páng,不要读成bang;岷,读min,不要读成ming。

自由朗读诗,要求读准字音;再指名朗读,适当指导。

质疑(视情况作答,多放在讲读中解决)。

指导理解诗句。

齐读全诗后要求找出总写长征红军的精神和气慨的诗句。

板书:总写

⑴理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①理解词语:远征,万水千山,只等闲

②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两句诗。

⑵这两句诗概括写出红军的什么精神和怎样的气慨?

板书: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慨

从哪些诗句描述可以具体地反映出“红军不怕远征难”?

⑴根据回答板书:分述

⑵具体指导理解诗句:(参考有关资料进行思考理解回答)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①“五岭”“乌蒙”分别指什么?它们是“千山”的代表。

②“五岭”有什么特点?(理解“逶迤”)但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什么?(理解“腾细浪”)

③(显示投影片)根据②自问自答,乌蒙山有什么特点?(理解“磅礴”)但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什么?(理解“走泥丸”)

④小结:“逶迤”“磅礴”形容山的大,是实际的山;“细浪”“泥丸”形容山的小,是红军眼里的山。写山的大,表现

红军远征的艰难;写山的小,表现红军把艰难困苦当作平常事的英雄气慨。

板书:不怕艰难险阻,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根据上两句诗的方法进行学习)

①“万水”的代表是什么?金沙江有什么特点?“暖”字反映了红军巧渡金沙江的什么心情?板书:欢快

②(显示投影片)根据①同位互问互答大渡河有什么特点?哪个字反映了红军飞夺泸桥惊险悲壮的场面?板书:惊险悲壮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①理解:“岷山”“三军”“尽开颜”

②出示红军过雪山情景的挂图,朗读这两句诗。

③“喜”字表现了红军怎样的心情?板书:无限喜悦

指导朗读全诗(读出红军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气慨)

按诗内容填空。

诗人在诗歌中写了红军攀越、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次战斗,以及________________的困苦过程,以革命领袖的伟大气魄,概括地表现了长征中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赞颂了红军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精神。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指导朗读、背诵。

教学过程 :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这是一首七律诗,七字一句,在节奏上是四顿。读时应读出韵脚an和以下节奏。

红军/ 不怕/ 远征/ 难,金沙/ 水拍/ 云崖/ 暖,

万水/ 千山/ 只/ 等闲。大渡/ 桥横/ 铁索/ 寒。

五岭/ 逶迤/ 腾/ 细浪,更喜/ 岷山/ 千里/ 雪,

乌蒙/ 磅礴/ 走/ 泥丸。三军/ 过后/ 尽/ 开颜。

教师范读(读出“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英雄气慨)

学生练习,再指名读。

小结诗的特点。(感情特别丰富,语言格外精炼,讲究押韵与节奏)

练习背诵。

毛泽东诗词欣赏。(鼓励学生读毛主席的诗词)

《菩萨蛮·大柏地》、《西江月·井冈山》、《解放南京》等

作业 (略)。

附板书:

15 长征

1935年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 大无畏精神

总写 万水千山只等闲。 英勇豪迈气慨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不怕艰难险阻

金沙水拍云涯暖, 欢快心情

分述 大渡桥横铁索寒。 惊险悲壮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无限喜悦

长征节选课件篇五

宁乡县实验中学  黄凤飞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精彩的影片,请看。

(多媒体播放《长征》录像)

师:这激动人心的战斗就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我们的红军历尽千山万水,经过千辛万苦,就要到达陕北,毛泽东主席心潮澎湃,豪情万丈地写下了《长征》这首壮丽的诗篇。

(板书:长征)

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1935年10月,红军主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师:请同学们翻书62面,朗读诗歌,把诗读通顺,生字读准确。

(生自由朗读诗歌)

师:看看同学们课文读得怎样了?

(课件出示诗歌《长征》)

请注意加点的字,谁来试试。

(生读诗歌)

师:生1读得流畅,但平舌音与翘舌音分得不是很清楚,跟老师读“水、沙、索”。生2有气势,但读错了一个字“岷”,注意与“眠”字区别,跟老师读“岷”、“岷山”、“眠”、“睡眠”。

师:老师也想读读,同学们评评。

(师范读)

生1:老师读得很有感情,节奏感强。

师:谢谢你的称赞。

生2:老师读得流畅,有气势。

师:多谢你的夸奖。

生3:我认为老师读的“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铁索”应该读得重些,因为从铁索两字可看出当时战斗的险恶。

生4:我认为老师读“走泥丸”时间隔久了,应紧凑些。

师:有道理,老师接受你们的批评,我相信同学们肯定能超过老师。

师:谁能说说这首诗写了什么?

生1:这首诗写了红军长征途中历尽艰险、战胜困难的过程,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生2:这首诗描写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扬了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生3:这首诗写红军不怕困难,克服了恶劣的自然环境,还写长征中两次主要的战斗。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诗歌描写红军长征历经的千难万险,表现了红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课文是怎样具体生动描写的呢?请同学们按照学习提示自读自悟、合作学习。

(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师:同学们通过朗读、讨论,进一步加深了对诗的理解,请大家大胆展示自己,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暖”和“寒”字的意思,“暖”指红军内心十分高兴,“寒”字就是使人感到“寒心”的意思。

师:抓住重点字学习诗歌的方法真好。

(相机板书:暖、寒)

生2:我读懂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意思:红军不怕长征艰难困苦,万水千山的路程只看作平平常常的事。

师:不错,理解透彻。

生3:我由“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句诗想到红军不畏艰难,把气势磅礴的乌蒙山看作是脚下流动的泥丸,而我平时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一点点困难就退缩、放弃,我心中感到惭愧,以后,我一定在困难面前坚强,做个男子汉。

师:能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体会精彩极了。

生4:我知道“逶迤”是指山连绵不绝的样子,“磅礴”是指山气势雄伟的样子。

(师相机用简笔画表示并板书:五岭、乌蒙山)

师:抓住了关键词。

生5:我读懂了“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意思: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师:你的理解能力真强,只是这个字“皑”是读“áī”。

师:诗中哪一个词表现出红军英勇无畏?

生1:不怕。

生2:等闲。

师:说说你认为哪一个词更能看出红军的英勇无畏?

生1:不怕一词可见红军能克服一切困难,非常勇敢,所以这个词好些。

生2:红军把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难道还会害怕吗?我认为“等闲”好些。

师:反问句极富说服力。

生3:我也认为“等闲”好些,从中既可以看红军不怕困难,也可以看出红军很乐观,能抱着一颗平常心面对一切。

师:分析很深入,通过讨论,我们认为“等闲”更好些。

(师板书:远征难,只等闲)

你能试着把这种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读出来吗?

师:看你胸有成竹的样子,请你试试。

师:读得流畅,再有气势一点效果会更好。大家齐读。

师:这样连绵不绝的五岭在红军眼里像什么?

(指图,板书:五岭)

生:像细小的波浪。

师:“腾”是什么意思呢?

(板书:腾)

生1:是跳跃、翻滚的意思。

师:能否换成“流”呢?理解更简单些。

生1:不能换,换成“流”就没有诗的韵味了。

师:有独特的见解。

生2:不能换,“腾”字可见波浪欢跃、活泼的样子,从而感受到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

师:感悟很深,那蒙山在红军眼里就像什么?

生:像脚下滚动的泥丸。

师:“走”能否换成“跋”呢?这样更能体现红军面对的艰难险阻。

(板书:走)

生1:不能换,读起来不上口。

师:有一定道理。

生2:不能换,“走”字更能体现红军“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气度。

师:说得真好,你认为该怎样读这两句诗呢?

生1:读得豪迈,乐观。

生2:既要有气势,又要能体现长征的艰苦。

师:谁来试试。

(齐读)

师:为什么说“金沙水拍云崖暖”呢?

(课件出示金沙江的图片,板书:金沙江)

听老师讲巧渡金沙江的故事:金沙江两岸高山峭壁,水流湍急,惊涛骇浪,敌人戒备森严。我们的红军足智多谋,一面假装攻打龙街,迷惑敌军,想吸引他们的主力部队,愚蠢的敌人果然上当了;而另一面我军主力队悄悄到绞车渡袭击,缴获渡船,活捉敌兵,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敌军阵地,等敌人发觉赶来时,我军已安然离开,敌人只能望江兴叹,我军个个欢欣鼓舞。

师:现在,你知道“暖”字表达的感情吗?

生1:表现了红军高兴的心情。

生2:表现了红军欢欣鼓舞的心情。

生3:表现了红军兴高采烈的心情。

师:谁能说说红军高兴的理由?

生1:因为红军巧渡了金沙江,取得了战斗的胜利,所以高兴。

师:这是胜利的喜悦。

生2:红军不费吹灰之力夺下了金沙江,所以内心欢乐。

师:这是巧夺的欢呼。

生3:红军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渡过了水流湍急的金沙江,所以高兴。

师:这是挑战大自然,战胜自然环境的喜悦,毛泽东曾抒发了“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情壮志。你知道怎么读了吗?

生1:读得欢快一些。

生2:读得乐观些。

师:谁能试试?

师:老师不光从你的语言,还要从你的表情、眼神来感受你内心的快乐,你再大胆读一遍。

师:很好,大家齐读。

师:为什么用“寒”字来描写铁索桥呢?

(课件出示:铁索桥)

师:由“寒”字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1:我由寒字想到那铁索寒光闪闪,阴森森的。

生2:看到“寒”字令人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生3:我想到了当时战斗非常激烈,红军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前进,视死如归。

生4:我联想到红军战士攀着十三根铁链、面对敌人的狂轰乱炸艰难前进,下面又是水流湍急的大渡河那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师:你认为该怎样读这句诗?

生1:我认为读得悲壮些。

师:有道理,你试试。

生2:我认为读得稍快些,体现一个“飞”字,因为抢得时间才能取得战斗的胜利。

师:有个性,请你读读。

生3:我认为该读得“寒心”些,可以用颤音来读“寒”字。

师:你很有创意,请试试。

师:请同学们采用不同的表达感情的方式自由朗读这句诗。

师:走出茫茫雪山后,红军心情怎样?

生:非常高兴。

师:从哪儿可以看出?

生1:从“喜”字可以看出。

(板书:喜)

生2:从“尽开颜”可以看出。

师:颜指什么?

生1:指脸部。

生2:指脸上的表情。

师:为什么用一个“开”字?

生1:好像绽开的花朵。

生2:使人感到一种动态的美。

师:分析恰当,请同学们齐读这两句诗。

师:我们的红军历尽万水千山,克服艰难险阻,表现英勇无畏的气慨。

(板书:万水千山、英勇无畏)

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请生表演读、合作读,师相机评价:铿锵有力、声情并茂等)

师:耳濡目染了红军的英雄风采,我们感慨万千,长征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多少文人学者为它赞叹,多少音乐家为它高歌,让我们自由跟唱《长征主题歌》。

(课件播放歌曲)

师:气势雄浑的歌曲让我们再次感受到红军英勇无畏的气概,让我们满怀激情齐背《长征》来表达对英雄的沉痛缅怀及崇高敬意。

(全班站立背诵诗歌)

长征节选课件篇六

第一部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2分)

a.泥泞(níng) 猝然(cù) 犹豫(yù) 冤枉(yüān)

b.愕然(è) 蓦地(mò) 哀鸣(míng) 踉跄(qiàng)

c.篝火(gōu) 缰绳(jiāng) 疲惫(bèi) 掠过(lüè)

d.气氛(fèn) 绚丽(xuàn) 急骤(zhòu) 缴获(jiǎo)

2.揣摩下列加点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6分)

①彭德怀惨然一笑:“没事。不知为什么,我彭某人的眼睛冒起了金花,两腿一软,就栽倒了。”

②彭德怀哽咽地:“把马肉分给战士们。”

③一面大步踉跄地走着,一面举目四望。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依然愕然猝然毅然

(1)(周团长)突然把手中所剩不多的那袋炒面扔到战士面前, 从担架上爬下来,艰难地向水塘爬去。

(2)警卫员 回身抱着战马的脖子失声地哭了。

(3)焦急地:“小同志,快醒醒。”

这个同志 动不动地低头坐着。

(4)xx大惊:“你哭什么?”

彭德怀:“你冤枉他了。” 一怔。

4.“这在中国的历史上不仅是创举,而且也是中国文人的骄傲”这句话如何理解?(3分)

5.毛泽东同志曾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仿这个句子续写一个比喻,再以“课堂”为本体写一组比喻句。(4分)

长征是 。

课堂是 ,课堂是 ,课堂是 。

第二部分

(一)

草地上的担架:一条腿的周团长倒在担架上,两个抬担架的战士坐在地上,饿得连头都抬不起来了。

周团长拿起身边那袋所剩不多的炒面,看着低头坐在担架前边的那个战士,无力地:“小同志,你吃一口吧?”

担架前边的战士依然无声地低着头。

周团长自语地:“他可能睡着了。”他吃力地转过身,看着坐在担架后边的那个战士:“小同志,你把它吃了吧?”

这个战士无力地说:“周团长……我,不行了,你吃了它……还能走出草地……”

周团长生气地:“我是个残废,吃了它也走不出草地去。”

这个战士:“不!不……”

周团长痴痴地看着担架旁边的水塘,似在自语:“他们都是因为我呀……”

这个战士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只能微微摇头。周团长依然在自语:“他们还年轻,应该活下来……”沉吟片时,突然把手中所剩不多的那袋炒面扔到战士面前,毅然从担架上爬下来,艰难地向水塘爬去。

战士微微地睁开眼,看见周团长吃力地爬向水塘,他本能地拿起那袋所剩不多的炒面,蓦地站起,又倒在了担架旁边。

周团长回身看了看再也爬不起来的战士,又转过身全力向水塘爬去。

6.文中哪些词语表明周团长选择了死亡是经过深思熟虑的?(3分)

7.处于极度饥饿中的周团长和战士互相推让炒面,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品质?(3分)

8、作为攻占娄山关的英雄周团长,没有勇往直前,却爬进水塘赴死。对此你是怎么看的?(3分)

(二)七根火柴(节选)

王愿坚

卢进勇看着这场景,眼睛里像揉进了什么,一阵酸涩。在掉队的两天里,他这已经是第三次看见战友倒下来了。“一定是饿坏了!”他想,连忙抢上一步,搂住那个同志的肩膀,把那点青稞面递到那同志的嘴边说:“同志,快吃点吧!”

那同志抬起失神的眼睛,呆滞地望了卢进勇一眼,吃力地举起手推开他的胳膊,嘴唇翕动了好几下,齿缝里挤出了几个字:“不,没……没用了。”

卢进勇一时不知怎么好。他望着那张被寒风冷雨冻得乌青的脸,和那脸上挂着的雨滴,痛苦地想:“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热水,也许他能活下去!”

他抬起头,望望那雾蒙蒙的远处,随即拉住那同志的手腕说:“走,我扶你走吧!”

那同志闭着眼睛摇了摇头,没有回答,看来是在积攒着浑身的力量。好大一会,他忽然睁下了眼,右手指着自己的左腋窝,急急地说:“这……这里!”

卢进勇惶惑地把手插进那湿漉漉的衣服。他觉得那同志的胸口和衣服一样冰冷了,在左腋窝里,他摸出了一个硬硬的纸包,递到那个同志的手里。

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开了纸包,那是一个党证,揭开党证,里面并排摆着一小堆火柴,干燥的火柴。红红的火柴头聚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同志,你看着……”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

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他却数了很长时间。数完了,又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看明白了?”

“是,看明白了!”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心想:这下子可好办了!他仿佛看见了一个通红的火堆,他正抱着这个同志偎依在火旁……

就在这一瞬间,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发射出一种喜悦的光。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地放到卢进勇的手里,紧紧地把它连手握在一起,两眼直直地盯着卢进勇的脸。

“记住,这,这是,大家的!”他蓦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

话就在这里停住了。卢进勇觉得自己的臂弯猛然沉了下去!他的眼睛模糊了。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那湿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

这以后的路,卢进勇走得特别快。天黑的时候,他追上了后卫部队。

在无边的暗夜里,一簇簇的篝火烧起来了。在风雨、在烂泥里跌滚了几天的战士们,围着这熊熊的野火谈笑着,湿透的衣服上冒起一层雾气,洋恣碗里的野菜“嗞——嗞——”地响着……

卢进勇悄悄走到后卫连指导员的身边。映着那闪闪跳动的火光,他用颤抖的手指打开了那个党证,把剩下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递到指导员的手里,同时,以一种异样的声调在数着:“一,二,三,四……”

9.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为什么无名战士却数了很长时间呢?(3分)

10.下面两个句子中“明白”的含义有什么不同?(4分)

①数完了,又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看明白了?”

②“是,看明白了!”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

11.“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放到卢进勇的手里”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12.“他的眼睛模糊了。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那湿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这句中的“模糊”与“清晰”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13.读了选文,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2分)

(三)

情况越来越严重。有一天早上,一个炊事员挑着铜锅在我前面走,忽然身子一歪,倒下去,牺牲了。第二个炊事员从我身后跑过去,脸上挂着眼泪,拾起铜锅又挑起走。

草地的天气变化快极了:一会儿是狂风,吹得人睁不开眼;一会儿又是暴雨,淋得人直起鸡皮疙瘩。正午,雨下大了,部队停下休息,炊事班赶忙找个地方支起锅,烧姜汤、辣椒水给战士们解寒。汤烧开了,刚才挑铜锅的炊事员端着碗往战士手里送。他刚把姜汤递给战士,便一头栽倒在地上,停止了呼吸。仅仅半天工夫,眼睁睁地看着牺牲了两个同志,怎以不伤心呢?

第五天晚上宿营,连长要给炊事补充几个战士。这事让炊事员知道了,他们推举班长去见连长。班长对连长说:“连长,绝不能从连里抽人,影响部队的战斗力。牺牲的同志的担子,我们担得起!”连长考虑了一下,觉得他的话有道理。那时候我们连经过几次战斗,一百多人只剩下三十多个,实在不能再往炊事班里调了。

刚到后半夜,老钱偷偷爬起来为同志们烧开水。我知道昨天他还发高烧,要他休息,但他怎么也不肯休息。于是我便起来帮他。我望着他消瘦的面孔,不禁想起许多往事来。

我们是邻居。他没有一个亲人,是孤单单的穷汉子。后来我人家乡来了红军,他就参加了革命。那时我还在家里,他常跑来找我:“老谢,你还不参加红军?蒋介石骑在我们头上拉屎,三天两头‘围剿’、进攻,你能咽下这口气?”由于他的宣传影响,我才参加了革命。长征路上,他最辛苦。行军时,几十斤的担子挑肩上,从不让别人换;宿营时,总是要别人休息,把活儿抢过去自己干。他瘦得皮包骨,大家劝他多注意身体,可是他总是说:“没关系,我又能吃又能睡,累不倒。”他对战士们非常关心,就是在连续行军的情况下,也千方百计想法改善生活。打土豪分到了腌鱼、腊肉,自己从来舍不得尝一尝,全部留给战士们。因此,战士们一提到他,总是非常自豪地说:“有我们的钱班长在,就别愁饿肚子。”

我正想着,班长又在旁边催促我:“老谢,你去休息吧,我一个人就行了。”他的话打断了我的思路。借着火光,我发现他脸上滚动着黄豆大的汗珠。我觉得有点不对头,刚要问他,只听到他用低沉的声音对我说:“老谢,给我点水喝!”这时水开了,我忙把锅盖起来,忽听身后扑通一声,回头一看,老钱倒在地上不动了。我急忙去过去伏在他身上,叫着,喊着。灶膛里火光熊熊,他的身体却在我的胸前渐渐变冷了。有的人死在战场上,有的人死在酷刑下,而我们的钱班长却死在他的岗位上——锅社前。

炊事员们醒了,连首长、战士们都来了,大家都沉痛地淌着泪。

第二天,铜锅又被另一个炊事员挑着前进。每天宿营,部队还是照常有开水和洗脚水。

部队到达陕北的时候,那口铜锅担在我的肩上。连长看见了,低下了头;战士们看见了,流出了眼泪。大家嘴里不说,心里都知道,炊事员全牺牲了。可是,在最艰苦的长征中,我们连的战士,除了战斗减员以外,没有因饥饿而牺牲一个人。而那口标志着烈士们功绩的铜锅,仍珍贵地保留在我们连里。

1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分)

①围剿() ②腌鱼() ③宿营()

15.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旨。(2分)

16.选文第二段中的环境描写在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3分)

17.选文第五段为什么穿插了对老铁过去经历的回忆?(3分)

18.这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何特色?(3分)

19.这篇文章什么地方最打动你的心?说说你的感想。(3分)

20、片断写作练习:(40分)

指挥员跳下马来,向毛泽东报告说,叶剑英率部走出草地,攻占班佑,并送来了慰问品,毛泽东分外激动,叫大家快起来吃饭。整个草地沸腾了。

请你写一段场景描写,表现出当时“沸腾”的场面。

《〈长征〉节选》答案

1.a 2.①对自己眼花栽倒感到十分无奈,内心产生了一丝凄凉。②写出了彭德怀忍痛枪杀自己战马后难过的心情。③指因难走及少食等原因走路艰难摇摇晃晃。 3.⑴毅然(2)猝然(3)依然(4)愕然 4.因为中国在这之前的文人是只读圣贤书,不闻窗外事,更不用说和百姓一起闹革命,经历过草地、爬雪山这样的艰难。文人走出狭窄的天地,所以是创举,也是骄傲。(意近即可) 5.略 6.痴痴地、沉吟片刻、毅然、艰难地、全力 7.表现了红军官兵在生死抉择关头都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崇高品质和巨大的人格力量。 8.这是在特定情况下采取的特定行动,周团长的赴死,不是消极怯懦的回避艰难,而是为他人着想,从大局出发,把生的希望让给年轻战士,以惨烈的壮举来催唤人们勇往直前,鼓足走出草地的革命信心,其行为充满了悲壮的人格魅力。(意近即可) 9.一方面是因为无名战士生命垂危,体力衰竭,没有更多的力气,另一方面也说明无名战士交出火柴时的认真、庄重。因为这是他牺牲前最重要的一件事。 10.无名战士的“明白”是要卢进勇明白他死前这一庄重的托付,要一根不少地把火柴交给党。卢进勇的“明白”表明他想到有了火柴可以生火,这个战友的生命有救了。 11.比喻。写出了无名战士转交火柴时的庄重态度。 12.不矛盾。“模糊”是因为眼眶里满是泪水,因而看一切都是雾蒙蒙的;“清晰”是无名战士的不朽精神,这在卢进勇心中是十分清晰的。 13.略 14.略 15.选文通过几件炊事班的平凡而动人的事迹,揭示了他们献身革命的崇高精神。 16.环境描写是为了突出草地恶劣的天气,行军的艰难,从而突出人物不怕艰难的光辉形象。 17.补充交待的情节使我们更全面清楚地了解了老钱的形象,为突出下面人物的精神作铺垫。 18.语言朴实无华,似乎在与人交谈似的讲述了炊事班的感人事迹。 19.略 20.略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