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篇一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这节课是以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概念为主的教学,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因数和公因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了以后学习通分做准备。在生活实际中也存在它自身的的意义和作用。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建立概念 ;用自己想到的方法尝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其次我谈一下学情,小学生的动手欲望较强,学生认识数的概念时更愿意自主参与,自己发现。但是,学生个人的解题能力有限,因此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交流获得数学信息 。
根据新课标的标准,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两个概念的意义。2、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认识过程,体验观察思考,迁移发现,理解运用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探索知识过程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
教学重点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学难点掌握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考虑到小学生的现状,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慧:差的教师只会奉送真理,好的教师则教给学生如何发现真理。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动手操作法、分析归纳法、合作探究法。
首先进入的是导入新课部分 ,在这一部分采用设置情景导入法,让同学们都拿出课前准备的一些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以及 边长为6cm、8cm的正方形纸片。并且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用这些长方形纸片去铺一铺你手中的这两个正方形,看看是否可以正好铺满吗 ?
并向同学们解释正好铺满的意思就是无空隙,不重叠。当同学们动手操作之后发现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只能铺满边长为6cm的正方形纸片,而不能铺满边长为8cm的正方形纸片。此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有时可以正好铺满正方形,有时却不能,这是怎么回事呢?
学生通过思考及同桌交流以后能够答出如果正方形边长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时,这个正方形就可以被正好铺满,否则就不能。这时我就顺势总结:像6、12、这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公倍数。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接下来进入的是讲授新课部分,在这一部分我主要设计两个环节:
第一环节:归纳总结出公倍数的概念,针对导入时的情景,继续向学生提问: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还能够正好铺满哪些正方形纸片。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同学们能够容易得出答案。通过这个实例让同学来总结归纳概括出公倍数的概念。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这也是新课标理论所要求的。
在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寻找两个数的公倍数的方法,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把全班同学分成三个学习小组,以小组学习的方式思考并回答问题:找一找6和9的公倍数有哪些?其中最小的公倍数是几?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代表来和大家分享他们的成果。在讨论过程中,我会巡视,时刻注意其讨论动向,也会时不时加入他们的讨论当中。
通过讨论之后,学生得出找公倍数的方法可能有以下几种:
第一组:依次分别列举6和9的倍数。先依次列举6的倍数和9的倍数,圈出它们公有的倍数,这样就找到了6和9的公倍数是18、36、54等,其中最小的一个18就是6和9的最小公倍数。(板书)
第二组:只依次列举6的倍数,再从6的倍数中圈出9的倍数,圈出的这些数就是6和9的公倍数。
第三组:只依次列举9的倍数,再从9的倍数中圈出6的倍数,圈出的这些数就是6和9的公倍数。
最后教师和同学们一起总结:找这两个数的公倍数可以先分别有序列举两个数的倍数,再找出两个数公有的倍数。也可以先列举其中一个数的倍数,再从中找出另一个数的倍数。
接下来进入的是巩固练习环节,为了加深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认识,给出集合图,让学生把50以内6和8的倍数、公倍数分别填在下面的圈里,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作,其它同学在自己练习本上作。作完以后学生互评。
通过提问: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伴随着同学们的回答结束今天的课程。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篇二
一 教学内容
最小公倍数(一)
教材第88 、89 页的内容及第91 页练习十七的第1 、2 题。
二 教学目标
1 .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 重点难点
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操作用长方形纸片(长3cm ,宽2cm )与方格纸。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面,我们通过研究两个数的因数,掌握了公因数和公因数的知识。今天,我们来研究两个数的倍数。
(二)教学实施
1 .在数轴上标出4 、6 的倍数所在的点。
拿出老师课前发的画有两条直线的纸。
在第一条直线上找出4 的倍数所在的点,画上黑点。在第二条直线上找出6 的倍数所在的点,圈上小圆圈。
2 .引入公倍数。
( l )学生汇报,多媒体课件出现两条数轴,并根据学生报的数,仿效出现黑点和小圆圈。
( 2 )观察:从4 和6 的倍数中你发现了什么?
( 3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课件演示两条数轴合并在一起,闪现12 和21 。
( 4 )我们发现:有些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 的倍数,如果让你给这些数起个名,把它们叫做4 和6 的什么数呢?(板书:公倍数)
说说看,什么叫两个数的公倍数?
3 .用集合图表示。
如果让你把4 的倍数、6 的倍数、4 和6 的公倍数填在下面的图中,你会填吗?试试看。同桌两人可以讨论一下。
4 .引人最小公倍数。
学生汇报后问:
( 1 )为什么三个部分里都要添上省略号?
( 2 ) 4 和6 的公倍数还有哪些?有没有公倍数?
( 3 )有没有最小公倍数?4 和6 的最小公倍数是几?(板书:最小公倍数)
4 的倍数 6 的倍数
4和6的功倍数
5.引出例1。
前面学习公因数和公因数时,我们研究了用正方形地砖铺地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一个用长方形墙砖铺成正方形的实际问题出示例1 。
( 1 )操作探究。
学生任意选择操作方式。
① 用长方形学具拼正方形。
② 在印有格子的纸上面画出用长方形墙砖拼成的正方形。边操作、边思考:拼成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与长方形墙砖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 2 )反馈并揭示意义。
① 请选用第一种操作方式的学生上来演示拼的过程,并说一说拼出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老师根据学生的演示板书正方形边长,如6dm
② 请选第二种操作方式的学生汇报,老师让多媒体课件闪现边长为6dm 、12dm … … 的正方形,
③ 正方形边长还有可能是几?你是怎样知道的?
④ 观察所拼成的边长是6dm 、12dm 、18dm … 的正方形与墙砖的长3dm 、宽2dm 的关系。体会正方形的边长正好是3 和2 的公倍数,而6 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思考:两个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最小公倍乘2乘3 …就是这两个数的其他公倍数。)
⑤阅读教材第88 、89 页的内容,进一步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实际意义。
6 .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
( 1 )画一画,说一说。
小松鼠一次能跳2 格,小猴一次能跳3 格,它们从同一点往前跳,跳到第几格时第一次跳到同一点,第2 次跳到同一点是在第几格?第3 次呢?
引导学生将本题与例1 比较:内容不同,但数学意义相同,都是求2 和3 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 2 )完成教材第89 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思考,写出答案并交流:4 人一组正好分完,说明总人数是4 的倍数;6 人一组正好分完,说明总人数是6 的倍数。总人数在40 以内,所以是求40 以内4 和6 的公倍数。
( 3 )独立完成教材第91 页练习十七的第2 题。
( 4 )完成教材第91 页练习十七的第1 题。
指导学生找到写出两个数的公倍数的简便方法,先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再用最小公倍数乘2 、乘3 .得到其他公倍数
(四)思维训练
本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并通过解决铺长方形地砖的问题,了解了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篇三
教材分析:
该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约数和倍数的意义”、“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公约数”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又是学生学习“通分”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因而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本册教材的核心内容。本课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借鉴前面的学习方法学习后面的内容是本课设计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特色,这样设计不仅使教学变得轻松,而且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这些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掌握,对于今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动手欲较强,学生认识数的概念时更愿意自主参与,自己发现。再者,学生个人的解题能力有限,而小组合作则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交流获得数学信息。
教学目标:
(体现多维目标;体现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用列举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
教学难点:
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标准》中的要求,也为了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将本节课设计成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融入一环环的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
教学过程:
媒体运用
任务导学
明确任务
师:课前我们来做个报数游戏,看谁的反应最快。请两大组的同学参加。
师:请报到3的倍数的同学起立,报到4的倍数的同学起立。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起立两次?(因为他们报到的号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是吗?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师板书:12、24)
师:像这些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我们就把这些数叫做3和4的公倍数。(板书:公倍数)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公倍数。
一、课堂探究,自主学习
1、出示例1
师:同学们,仔细读要求,你们认为解决这个问题要注意什么?
生独立思考,领会题意和要求。
课件出示
合作
探究
2、合作交流,动手操作
我们每一对同桌都准备了一张方格纸和一些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下面就用这些长方形来代替瓷砖在方格纸上来摆一摆、画一画或直接算一算。
3、汇报交流
师板书:2的倍数:2、4、6、8、10、12、14……
3的倍数:3、6、9、12、15、18……
2和3的公倍数:6、12、24……
二、交流展示
1、明确意义
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不能铺成边长是4厘米或9厘米的正方形?除了能铺成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之外,还可以铺成边长是多少厘米的正方形?最小是多少厘米?你发现能铺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这几个问题连环递进,通过第一问使学生理解4只是2的倍数,9只是3的倍数,不论是边长4厘米还是9厘米均不符合题意,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公"字的含义;通过第二、三问使学生发现能铺成的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是2和3的公倍数,而只要符合这个条件的正方形是有无数个的,从而渗透了数形结合与极限思想。)
师:通过刚才的报数和铺正方形的过程,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韦恩图上怎么表示?
2、找最小公倍数
师:是不是只有2和3才有公倍数呢?其你也举个例子里找一找他们的公倍数,有一个要求:看谁能在规定的时间里找到的公倍数最多,用的方法最巧。
汇报交流
师:请找到最多的同学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介绍给大家。
3、发现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特点
师让学生举例,然后将学生所举的例子分成了3类。启发学生:我是根据什么标准来分的?你所举的例子属于哪一类?咱们再来看一看,他们的最小公倍数有什么特点?(让举例的学生汇报最小公倍数)
得出规律:两个数是互质关系的,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他们的乘积;
两个数是倍数关系的,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的那个数。
如果以后让你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你会怎么做?
三、反馈拓展
1、拓展提升
13和21000和25
18和68和9
1和129和15
2、师:运用公倍数的知识,可以解决许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天周老师和一位乐清的同学在温州参加完同学会之后,第二天要赶回来上班,从温州新南站我们了解到以下一些信息
师:为了能同时出发,你认为周老师该选择哪些时间出发?
3、求三个数的公倍数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评价检测
练习十七2、3、4题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篇四
教学内容:
最小公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目标:
1、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学习任务:
任务一 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任务二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师:同学们,看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最小公倍数)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倍数)
2、师:(出示课件)谁会求这俩个数的倍数?有了这个知识做铺垫,相信我们这节课一定会学的很轻松。
3、(出示目标)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请同学们默读一遍,并牢牢的记住它。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
一、任务呈现
师:过几天,我们五年级的同学将外出旅游,高兴吗?小兰也想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游玩,可从7月1日起,小兰的妈妈每4天休息一天,爸爸每6天休息一天,他们打算等爸妈全部休息时,全家一块儿去。那么在这一个月里,他们可选那些日子去呢?你会帮他们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
要求:先独立思考,不会的小组商量。
提示:每4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3天休息一天,每6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5天休息一天
二、自主学习
教师巡视学习情况
三、展示交流
1、师:他们可选那几日外出?(12、24)
你是怎样选出来的?根据回答板书;
妈妈的休息日:4 8 12 16 20 24 28 ---- 4的倍数
爸爸的休息日:6 12 18 24 30 -----6的倍数。
共同的休息日:12 24 -----4和6的公倍数
最近的一天:12------4和6的最小公倍数
还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
2、仔细观察两组数据有什么特征?
3、再次强调 4 的公倍数就是妈妈的休息日
6 的公倍数就是爸爸的休息日
4 和6的公倍数就是爸爸和妈妈的共同休息日
4、最近是哪一天? 12
12也是这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
5、集合图还可以这样表示 出示课件
问:和前面的图有什么不同?中间的部分表示什么?(重合的、公共的)
你会填吗?把刚才的数据填在这个表里,中间填?两旁呢?
这样我们可以一眼看出4 和6的公倍数是12、24.
6、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
7、89页做一做
二、那如何求最小公倍数呢?
任务二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一、任务呈现
1、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
2、想一想
1.你还能想出几种求法?
2.公倍数有多少个?你能找出的公倍数吗?
3.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自主学习
三、展示交流
1、把不同求法板书
2、交流以上三个问题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求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要求5分钟)
2和7 4和8
3和5 6和15
2、结果反馈
一次正确5分,自己改正4分,帮助改正3分,
3、反思总结 谈谈收获和不足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篇五
第一课时 最小公倍数(一)
一 教学内容
最小公倍数(一)
教材第88 、89 页的内容及第91 页练习十七的第1 、2 题。
二 教学目标
1 .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 重点难点
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操作用长方形纸片(长3cm ,宽2cm )与方格纸。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面,我们通过研究两个数的因数,掌握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今天,我们来研究两个数的倍数。
(二)教学实施
1 .在数轴上标出4 、6 的倍数所在的点。
拿出老师课前发的画有两条直线的纸。
在第一条直线上找出4 的倍数所在的点,画上黑点。在第二条直线上找出6 的倍数所在的点,圈上小圆圈。
2 .引入公倍数。
( l )学生汇报,多媒体课件出现两条数轴,并根据学生报的数,仿效出现黑点和小圆圈。
( 2 )观察:从4 和6 的倍数中你发现了什么?
( 3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课件演示两条数轴合并在一起,闪现12 和21 。
( 4 )我们发现:有些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 的倍数,如果让你给这些数起个名,把它们叫做4 和6 的什么数呢?(板书:公倍数)
说说看,什么叫两个数的公倍数?
3 .用集合图表示。
如果让你把4 的倍数、6 的倍数、4 和6 的公倍数填在下面的图中,你会填吗?试试看。同桌两人可以讨论一下。
4 .引人最小公倍数。
学生汇报后问:
( 1 )为什么三个部分里都要添上省略号?
( 2 ) 4 和6 的公倍数还有哪些?有没有最大公倍数?
( 3 )有没有最小公倍数?4 和6 的最小公倍数是几?(板书:最小公倍数)
4 的倍数 6 的倍数
4和6的功倍数
5.引出例1。
前面学习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时,我们研究了用正方形地砖铺地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一个用长方形墙砖铺成正方形的实际问题出示例1 。
( 1 )操作探究。
学生任意选择操作方式。
① 用长方形学具拼正方形。
② 在印有格子的纸上面画出用长方形墙砖拼成的正方形。边操作、边思考:拼成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与长方形墙砖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 2 )反馈并揭示意义。
① 请选用第一种操作方式的学生上来演示拼的过程,并说一说拼出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老师根据学生的演示板书正方形边长,如6dm
② 请选第二种操作方式的学生汇报,老师让多媒体课件闪现边长为6dm 、12dm … … 的正方形(如下图),
③ 正方形边长还有可能是几?你是怎样知道的?
④ 观察所拼成的边长是6dm 、12dm 、18dm … 的正方形与墙砖的长3dm 、宽2dm 的关系。体会正方形的边长正好是3 和2 的公倍数,而6 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思考:两个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最小公倍乘2乘3 …就是这两个数的其他公倍数。)
⑤阅读教材第88 、89 页的内容,进一步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实际意义。
6 .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
( 1 )画一画,说一说。
小松鼠一次能跳2 格,小猴一次能跳3 格,它们从同一点往前跳,跳到第几格时第一次跳到同一点,第2 次跳到同一点是在第几格?第3 次呢?
引导学生将本题与例1 比较:内容不同,但数学意义相同,都是求2 和3 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 2 )完成教材第89 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思考,写出答案并交流:4 人一组正好分完,说明总人数是4 的倍数;6 人一组正好分完,说明总人数是6 的倍数。总人数在40 以内,所以是求40 以内4 和6 的公倍数。
( 3 )独立完成教材第91 页练习十七的第2 题。
( 4 )完成教材第91 页练习十七的第1 题。
指导学生找到写出两个数的公倍数的简便方法,先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再用最小公倍数乘2 、乘3 .得到其他公倍数
(四)思维训练
本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并通过解决铺长方形地砖的问题,了解了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后记:
第二课时 最小公倍数(二)
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90 页的内容及第91 、92 页练习十七的第3 一9 题。
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巩固对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的理解,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 重点难点
1 .重点:掌握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 .难点:灵活选择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四 教具准备
投影。
五 数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最小公倍数的知识。
(二)教学实施
1 .出示例2 。
怎样求6 和8 的最小公倍数?
( 1 )学生先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想法试着找出6 和8 的最小公倍数。
( 2 )小组讨论,互相启发,再全班交流。
( 3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一:先分别写出6 和8 各自的倍数,再从中找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6 的倍数:6 ,12 , 18 ,24 ,30,36,42,48 …
8 的倍数:8 ,16,24,32,40,48 …
方法二:先写出8 的倍数,再从小到大圈出6 的倍数,第一个圈出的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8 的倍数:8 , 16 , 24 , 32 , 40 ,48 …
方法三:先写出6 的倍数,再看6 的倍数中哪些是8 的倍数,从中找出最小的。
方法四:从小到大写出8 的倍数,边写边判断是不是6 的倍数,第一个是6 的倍数的,就是8 和6 的最小公倍数。
2 ,完成教材第90 页的“做一做”。
学生先独立完成,观察每组数有什么特点,再进行交流。
引导学生总结出求两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两种特殊情况:
( 1 )当两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 2 )当两数只有公因数1 时,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指出:像这样能够直接看出最小公倍数的,就不用再从头去找公倍数了。
3 .完成教材第91 页练习十七的第3 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说一说哪几组数属于特殊情况?
再让学生说一说这几组数的最大公因数是什么?
你能总结一下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一般方法与特殊情况分别是什么吗?
学生先互相交流,再汇报,总结:
( 1 )如果两个数成倍数关系,那么其中的较小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较大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 2 )如果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 ,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 ,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积。
( 3 )一般情况,可以先写出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再从中找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区别是最大公因数从大到小找,最小公倍数从小到大找。
随着学生的总结汇报,老师出示下表。
4 .完成教材第91 页练习十七的第5 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明理由。
5 .完成教材第91 、92 页练习十七的第4 、6 、7 、8 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做出解答。然后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并提问:为什么是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6 .完成教材第92 页练习十七的第9 题。
学有余力的学生试着完成,并说一说思考过程。
可以这样想:先从小到大写出36 的所有因数,然后从中依次观察哪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36 。
(三)思维训练
1 .火车站是410 路和901 路汽车的始发站,410 路每隔10 分钟发一次车,901 路每隔15 分钟发一次车,这两路汽车同时在早5 : 30 同时发车后,到中午12 时10 分有多少次是同时发车的?
2 .兄弟三人同一天从家出发外出打工,老大15 天回家一次,老二20 天回家一次,老三10 天回家一次,下一次兄弟3 人同一天从家出发至少需要多少天?
3 .已知a 、b 的最大公因数是12 ,最小公倍数是72 ,且a 、b 不成倍数关系。求a 、b 各是多少?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先找出一个数的倍数,再从小到大,找出另一个数的倍数,从而找到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另外,还有两种特殊情况:一种是两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大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另一种是两数只有公因数1 时,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我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对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进行了对比,并能熟练应用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后记: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nuenian.com/fanwen/qitafanwen/c759ea7d7777bb385811b00db674d86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