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三二轮化学教案人教版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教案篇一
物质的量浓度
考点一 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1l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的浓度叫做物质的量浓度.符号为:cb;单位为: mol﹒l-1
2.表达式:cb=n/v(n为溶质b的物质的量,单位为mol;v为溶液的体积,单位为l)
[例1](2008•黄冈中学)用1000g溶剂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的溶液浓度叫做质量物质的量浓度,其单位是mol/kg。5mol/kg的硫酸的密度是1.2894g/cm3,则其物质的量浓度是( )
a.3.56mol/l b.5.23mol/l c.4.33mol/l d.5.00mol/l
[解析]设溶剂的质量为1kg,则硫酸的体积为(5mol×98g•mol–1+1000g)÷1.2894g/cm3×10–3 l•ml–1≈1.155l,故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5mol/1.155l≈4.33mol/l
[答案]c
特别提醒:
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物理意义和相关的量。
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衡量标准是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的多少。这里的溶质可以是单质、化合物,也可以是离子或其他的特定组合,单位是mol;体积指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单位是l;因此,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是mol•l-1。
2.明确溶液中溶质的化学成分。
求物质的量浓度时,对一些特殊情况下溶液的溶质要掌握清楚,如nh3溶于水得nh3•h2o,但我们习惯上认为氨水的溶质为nh3;so3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质为h2so4;na、na2o、na2o2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质为naoh;cuso4•5h2o溶于水后所得溶液溶质为cuso4
3.熟悉表示溶液组成的其他物理量。
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除物质的量浓度外,还有溶质的质量分数、质量物质的量浓度等。它们之间有区别也有一定的联系,如物质的量浓度(c)与溶质的质量分数(ω)的关系为c=ρg•ml-1×1000ml•l-1×ω/mg•mol-1。
考点二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步骤:
(1)计算:如溶质为固体时,计算所需固体的质量;如溶液是液体时,则计算所需液体的体积。
(2)称量:用天平称出所需固体的质量或用量筒量出所需液体的体积。
(3)溶解:把称量出的溶质放在烧杯中加少量的水溶解,边加水边震荡。
(4)转移:把所得的溶解液用玻璃棒引流注入容量瓶中。
(5)洗涤:用少量的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棒2-3次,把每次的洗涤液一并注入容量瓶中。
(6)定容:向容量瓶中缓缓注入蒸馏水至离容量瓶刻度线1-2cm处,再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7)摇匀: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反复上下颠倒摇匀,然后将所配的溶液倒入指定试剂瓶并贴好标签。
2.误差分析:
根据c=n/v =m/mv来判断,看m、v是变大还是变小,然后确定c的变化。
[例2](2008•广州七区联考)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不同的方法配制100ml 3.6mol/l的稀硫酸。
(1)若采用18mol/l的浓硫酸配制溶液,需要用到浓硫酸的体积为 。
(2)甲学生:量取浓硫酸,小心地倒入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搅拌均匀,待冷却至室温后转移到100 ml 容量瓶中,用少量的水将烧杯等仪器洗涤2~3次,每次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然后小心地向容量瓶加入水至刻度线定容,塞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①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的正确操作是 。
②洗涤操作中,将洗涤烧杯后的洗液也注入容量瓶,其目的是__ _______。
③定容的正确操作是 。
④用胶头滴管往容量瓶中加水时,不小心液面超过了刻度,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填序号)。
a.吸出多余液体,使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b.小心加热容量瓶,经蒸发后,使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c.经计算加入一定量的浓盐酸
d.重新配制
(3)乙学生:用100 ml 量筒量取浓硫酸,并向其中小心地加入少量水,搅拌均匀,待冷却至室温后,再加入水至100 ml 刻度线,再搅拌均匀。你认为此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指出其中错误之处 。
[解析](1)假设取用的浓硫酸的体积为v,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有:
v×18mol/l = 100ml 3.6mol/l v=20.0ml
(2)①②③见答案,④在溶液配制过程中,如不慎损失了溶质或最后定容时用胶头滴管往容量瓶中加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都是无法补救的,得重新配制。 (3)见答案。
[答案](1)20.0ml (2)①将玻璃棒插入容量瓶刻度线以下,使溶液沿玻璃棒慢慢地倒入容量瓶中;②使溶质完全转移到容量瓶中;③ 加水至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④ d;
(3)不能用量筒配制溶液,不能将水加入到浓硫酸中。
特别提醒:在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按操作顺序来讲,需注意以下几点:
1.计算所用溶质的多少时,以下问题要弄清楚:
①溶质为固体时,分两种情况:溶质是无水固体时,直接用cb=n(mol)/v(l)=[m(g)/
m(g•mol–1)]/v(l)公式算m;溶质是含结晶水的固体时,则还需将无水固体的质量转化为结晶水合物的质量。
②溶质为浓溶液时,也分两种情况:如果给定的是浓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则根据公式c(浓)×v(浓)=c(稀)×v(稀)来求v(稀);如果给定的是浓溶液的密度(ρ)和溶质的质量分数(ω),则根据c=[ρg•ml-1×v’(ml)×ω/mg•mol-1]/v(ml)来求v’(ml)。
③所配溶液的体积与容量瓶的量程不符时:算溶质时则取与实际体积最接近的量程数据做溶液的体积来求溶质的多少,不能用实际量。如:实验室需配制480ml1mol•l-1的naoh溶液,需取固体naoh的质量应为20.0g,而不是19.2g;因为容量瓶只能配制其规定量程体积的溶液,要配制符合要求的溶液时,选取的容量瓶只能是500 ml量程的容量瓶。故只能先配制500 ml溶液,然后再取出480ml。
2.称、量溶质时,一要注意所测数据的有效性(即精度)。二要选择恰当的量器,称量易潮解的物质如naoh时,应用带盖的称量瓶(或小烧杯)快速称量;量取液体时,量器的量程与实际体积数据相差不能过大,否则易产生较大误差。
3.容量瓶使用前要用蒸馏水洗涤2~3次;溶解或稀释溶质后要冷却溶液至室温;定容、摇匀时,不能用手掌贴住瓶体,以免引起体积的变化;摇匀后,如果液面降到刻度线下,不能向容量瓶中再加蒸馏水了,因为瓶塞、瓶口是磨口的,有少量溶液残留。
4.定容时如果液面超过了刻度线或摇匀时洒出少量溶液,均须重新配制。
高三二轮化学教案人教版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教案篇二
、要集中精力,做好复习工作。
高三是高考前最后的冲刺阶段,时间紧张,在这么关键的时间里,同学们一定要集中精力,做好复习工作。要稳定情绪,抛开其他杂念,全力以赴地迎接高考。
二、要紧跟学校教师课堂教学,按照老师的指导做好每部分的专项复习。
在复习阶段,要跟紧学校教师的复习步骤,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好每个部分的专项复习,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各个知识板块的典型习题。
三、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在复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有没有搞懂的知识点,要及时请教老师或者和同学商讨。问题不过夜,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每复习一个知识点,就牢牢地掌握这个知识点。
四、在抓住主干知识,落实基础的前提下,做好成套的练习。
高考的复习,除了要抓住主干知识点,落实基础,也要在此基础上,做些成套的练习。因为理科综合试卷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科,满分是300分,考察时间是2个半小时。三科时间如何分配,需要不断的练习,按自己的特点合理分配。
1,【实验的复习 】
重视对基本实验的复习,培养学生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要通过典型实验,深入理解化学实验原理(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处理、实验安全、实验评价等,能处理实验中出现的非预期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也要学会准确、简练、全面地表述实验现象、结果、过程以及结论。切实提高实验能力。
2,【不要“迷恋”复习资料】
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比盲目做题更重要。
复习是一个学习阶段,将已经学过的各章各节的知识在整体观念的基础上重新审视,豁然开朗,融会贯通,从学习过程中举一反三到整门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
复习固然可以提高能力档次,但是提高还是有一定极限的,学生要量力而行,能使精力、时间发挥的效果,在复习中贯彻拼搏精神,力争更好的效果。
3,【复习时要注意的问题 】
各类习题或是各种考试题,无非都是设置一些新情景和条件,要求考生分析解决一些问题。这里所考核的,实际上就是接受信息(包括已经学过的知识、从做过的实验中所得到的信息、考卷上所给的信息等等)、处理信息(将这些信息进行调用、筛选、转换、重组)和输出信息(运用文字、符号、方程式、图表等表达方式)的能力。这三方面的能力培养要靠平时训练积累的。
但练习量必须合理,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和陷入“题海”。通过练习要达到强化记忆、熟练地掌握知识、找出存在的问题、弥补薄弱环节、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要善于反思。在复习过程中,特别是做题、单元考试、大型考试后,要善于反思,自己的复习有没有实效,知识和技能是否获得了巩固和深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要善于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作进一步思考,
要讲求规范。注意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如化学专用名词、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离方程式以及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等),规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力争使基础知识和技能一一过关。
高三二轮化学教案人教版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教案篇三
第二课时
目标:
1.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与水解平衡移动。
2.盐类水解的应用。
教学设计:
1.师生共同复习巩固第一课时相关知识。
(1)根据盐类水解规律分析
醋酸钾溶液呈 性,原因 ;
氯化铝溶液呈 性,原因 ;
(2)下列盐溶于水高于浓度增大的是
a. b. c. d.
2.应用实验手段,启发思维
实验1.在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分析为什么?将溶液分成二等份装入二支干净试管中,一支加热,另一支保持室温,进行比较。
现象 ;
原因分析 ;
实验2.将新制备的 胶体中,分装于二支试管中,一支试管加入一滴盐酸,与另一支试管对照比较。
现象 ;
原因分析 。
教学过程: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1.主要因素是盐本身的性质。
组成盐的酸根对应的酸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碱性就越强, 越高。
组成盐的阳离子对应的碱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酸性就越强, 越低。
2.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主要有温度、浓度及外加酸碱等因素。
(1)温度:盐的水解是吸热反应,因此升高温度水解程度增大。
(2)浓度:盐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
盐浓度越大,水解程度越小。
(3)外加酸碱能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例如水解呈酸性的盐溶液加入碱,就会中和溶液中的 ,使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而促使水解,若加酸则抑制水解。
盐类水解知识的应用
1.盐溶液的酸碱性判断
根据盐的组成及水解规律分析。“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作为常规判断依据。
例题:分析: 溶液是显酸性?还是显碱性?为什么?
分析: 溶液是显酸性?还是显碱性?为什么?
2.比较溶液中酸碱性的相对强弱。“越弱越水解”
例题:分析 溶液与 溶液的碱性强弱?
∵ 的酸性比 酸性强。
∴ 水解程度大于 水解程度。
∴ 溶液碱性强于 溶液碱性。
3.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电解质水溶液k存在着离子和分子,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定量关系。也存在量的大小关系。
(1)大小比较:
①多元弱酸溶液,根据多元酸分步电离,且越来越难电离分析。如:在 溶液中, ;
②多元弱酸正盐溶液,根据弱酸根分步水解分析。如:在 溶液
中, ;
③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比较要看溶液中其他离子对其影响因素。
④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比较,要进行综合分析,要考虑电离、水解等因素。
(2)定量关系(恒等式关系)①应用“电荷守恒”分析:
电解质溶液呈电中性,即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如 溶液中,阳离子有 和 ,阴离子有 , , ,根据电荷守恒原理有:
②应用“物料守恒”方法分析。
电解质溶液中某一组份的原始浓度(起始浓度) 应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如:晶体 中,
在 溶液中:
例题分析:
在 溶液中存在的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解题思路:
溶液中存在二个守恒关系
a.电荷守恒,即
…………(1)
b.物料守恒,即晶体中:
在溶液中s元素存在形式有三种: , 及
∴ ………………(2)
将(2)-(1)得
综上分析,关系正确的有a.c.d。答案:[b]
随堂练习
1.在 溶液中存在的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2.为了除去 酸性溶液中的 ,可在加热搅拌下加入一种试剂过滤后,再加入适量盐酸,这种试剂是( )
a. b. c. d.
3.下列各物质中,指定微粒的物质的量为1:1的是( )
a. 中的 和 b. 的纯水中 和
c. 中电子和中子 d.明矾溶液中 与
4.下列溶液加热蒸干后,不能析出溶质固体的是( )
a. b. c. d.
总结、扩展
1.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及其影响原理。
2.盐类水解知识的应用:
(1)配制某些盐溶液,如配制澄清 溶液。
(2)除去溶液中某些杂质离子。如除去 溶液中混有的 。
3.扩展
泡沫灭火剂包括 溶液(约1mol/l), 溶液(约1mol/l)及起泡剂。使用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溶液和 溶液的体积比约是 。若用等体积、等浓度的 溶液代替 溶液,在使用时喷不出泡沫,这是因为 ;若用固体 代替 溶液,在使用时也喷不出泡沫,这是因为 。泡沫灭火器内的玻璃筒里盛硫酸铝溶液,铁筒里盛碳酸氢钠溶液,不能把硫酸铝溶液盛在铁筒里的原因是 。
板书设计:
1.水解的一般规律
(1)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可作为盐溶液性质(酸性或碱性)的常规分析方法。
(2)越弱越水解。
①碱越弱,对应阳离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酸性越强,对应弱碱阳离子浓度越小。
②酸越弱,酸根阴离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碱性越强,对应酸根离子浓度越小。
(3)水解是微弱的。
(4)都强不水解。
2.外界条件对盐水解的影响
(1)温度(实验1)
(2)溶液的酸、碱性(实验2)
3.盐类水解利用
(1)应用水解知识,配制某些盐溶液。如配制澄清 溶液。方法:加酸( ),抑制 水解。
(2)除去溶液中某些杂质离子:如 溶液中混有杂质 。方法:加热,促使 水解,使生成 除去。
4.典型例题
5.扩展探究实验
本节教学中以“是否盐溶液都显中性?”为设问,以实验探究形式引入教学,在本节课后,也可做进一步的探究活动,如:在了解正盐溶液的酸碱性的本质后,提出问题“酸式盐的水溶液是否都显酸性?”
用ph试纸分别测 nahso4、 nahso3、 nahco3三种溶液的ph值,找出答案,并讨论分析原因。
分析:结果是有的酸式盐显酸性,有的酸式盐却显碱性,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讨论分析,拓宽知识面,活跃学生思维。
探究习题
一题多变
原题 :在氯化铵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cl-]>[nh4+]>[h+]>[oh-] (b) [nh4+]>[ cl-]>[h+]>[oh-]
(c) [ cl-]=[nh4+]>[h+]>[oh-] (d) [nh4+]=[ cl-]>[h+]>[oh-]
变题一:100毫升0.1摩/升盐酸与50毫升0.2摩/升氨水溶液混和,在所得溶液中( )
(a) [cl-]>[nh4+]>[h+]>[oh-] (b) [nh4+]>[cl-]>[h+]>[oh-]
(c) [cl-]=[nh4+]>[h+]>[oh-] (d) [nh4+]=[cl-]>[h+]>[oh-]
变题二:将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和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 [nh4+]>[cl-]>[h+]>[oh-] (b) [nh4+]>[cl-]>[oh-]>[h+]
(b) [cl-]>[nh4+]>[h+]>[oh-] (d) [cl-]>[nh4+]>[oh-]>[h+]
变题三:一种一元强酸ha溶液加入一种碱moh反应后,溶液呈中性,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加入的碱过量 (b)酸与碱等物质的量混和
(c)生成的盐不水解 (d)反应后溶液中[a-]=[m+]
答案:
a; a; b; d。
点拨:通过改变设问角度,改变化学过程,改变或增减已知条件,能大大提高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深刻性。一题多变有效的两种形式为:⑴对同一知识点,按思维层次递进一题多变。⑵对同一知识点进行题型变换和条件变换。
上题中,按照思维层次的递进原则进行设计,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高三二轮化学教案人教版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教案篇四
专题3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专题目标】
1.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掌握元素周期表(长式)中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和电子排布。
3.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如: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ⅰa族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经典题型】
题型一:几个量的关系( x)
例1 已知某元素的阳离子r2+的核内中子数为n,质量数为a,则mg它的氧化物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 a )
a. b.
c. (a-n+2)mol d.
点拨: 由a→m→n→n
规律总结: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离子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巩固:1 以n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
a 53g碳酸钠中含na个co32- b 0.1moloh-含na个电子
c 1.8g重水(d2o)中含na个中子
d 标准状况下11.2l臭氧中含na个氧原子
题型二: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和电子排布及电子排布的规律运用
例2 写出10电子的微粒的化学式
指出53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点拨:10电子的稳定结构→ne→以ne为中心→左右移动
54号元素是第5号0族元素→回答的是53号→前推一位
规律总结:
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和电子排布的规律很强:2、10、18、36、54、86、118相隔二个8、二个18、二个32;8、18、32就是该周期容纳的元素种类。阴、阳离子的稳定结构就是向最近的0族靠。
例3 r为短周期元素,其原子所具有的电子层数为最外层电子数的1/2。它可能形成的含氧酸根离子有①r2o42-、②ro4-、③r2o32-、④ro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bc )
a. 当它形成①时,不可能形成④ b. 当它形成②时,不可能形成③、④
c. 当它形成①时,不可能形成②、③ d. 当它形成②时,可以形成①
点拨:易漏解应全面思考
规律总结:
⑴核外电子是由里向外,分层排布的。
⑵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8个,次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得超过32个。
⑶以上几点互相联系。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书写结构示意图的主要依据。
巩固:2 具有下列结构的原子一定属于碱金属的是 ( cd )
a. 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 b. 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
c. m层电子数为k层电子数的一半 d. k、l层电子数之和比m、n层电子数之和大1
3 分别处于第二、三周期的主族元素a和b,它们的离子的电子层相差2层。已知a处于第m族;b处于第n族;a只有正化合价。则a、b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分别为 ( d )
a. m、n b. 3、7 c. m-2、10n d. m+2、n+10
题型三:推断元素原子序数差
例4 若短周期中的两种元素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3的化合物,则这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是 (d)
a. 1 b. 2 c. 5 d. 6
点拨:设两种元素的符号分别为x和y,则化合物的化学式为x2y3,即x为+3价,y为-2价,在短周期元素中满足此要求的x元素有5b、7n、13al,y元素有8o和16s。
规律总结:
从化合价入手或从直觉----代表物入手都可以。
巩固:4 周期表前20号元素中,某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3,周期数相差1,它们形成化合物时原子个数之比为1︰2。写出这些化合物的化学式 。
题型四:位、构、性三者关系
例5 下表是x、y、z三种元素的氢化物的某些性质: ( b )
元素熔点/℃沸点/℃与水的反应导电性(纯液体)
x-283-162不反应不导电
y-10219放热反应,形成酸性溶液不导电
z680/剧烈反应,生成h2,并形成碱性溶液导电
若x、y、z这三种元素属于周期表中的同一周期,则它们的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是
a. x、y、z b. z、x、y c. y、x、z d. z、y、x
点拨:导电性→化合物类型;与水反应→氢化物的稳定性
例6 砹(at)是原子序数的卤族元素,推测砹或砹的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a)
a. hat很稳定 b. 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c. agat不溶于水 d. 是有色固体
点拨:位近性近
例7 在一定条件下,ro3n-中和氟气可发生如下反应:
ro3n- + f2 +2oh-=ro4- +2f-- +h2o 已知r为短周期元素,则可知在ro3n--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 ;元素r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点拨:离子方程式的电荷守恒和氟无正价
规律总结:结构决定位置,结构决定性质,位置体现性质。
周期数=电子层数
主族数=最外层电子数=正价数
|正价|+|负价|=8
巩固:5 x、y、z是短周期元素的三种常见氧化物。x跟水反应后可生成一种具有还原性的不稳定的二元酸,该酸的化学式是 ;y和x的组成元素相同,y的化学式是 ;1mol z在加热时跟水反应的产物需要用6mol的氢氧化钠才能完全中和,在一定条件下,y可以跟非金属单质a反应生成x和z,单质a是 。
6 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已知它们的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含氧酸的酸性:h3zo4>h2yo4>h3xo4 b. 非金属性:x>y>z
c.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顺序由弱到强
d. 元素的负化合价的绝对值按x、y、z顺序由小到大
7 周期表中相邻的a、b、c三元素中,a、b同周期,a、c同主族。已知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三种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数之和为41。则这三种元素是a___s__、b__cl___、c___o___(填元素符号)。
随堂作业:
1 设某元素某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m,中子数为n,则下述论断中正确的是
a. 不能由此确定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 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n
c. 若碳原子质量为wg,此原子的质量为(m+n)wg
d. 核内中子的总质量小于质子的质量
2 x和y两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大于y元素的阳离子半径,z和y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z元素的原子半径小于y元素的原子半径。x、y、z三种元素原子序数的关系是 (d)
a. x>y>z b. y>x>z c. z>x>y d. z>y>x
3.同主族元素所形成的同一类型的化合物,其结构和性质往往相似,化合物ph4i是一种无色晶体,下列对它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它是一种共价化合物 b. 在加热时此化合物可以分解
c. 这种化合物不能跟碱发生反应 d. 该化合物可以由ph3跟hi化合而成
4在两种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它们的原子个数比为1:2,设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分别为a和b,则下列对a和b可能的关系概括得最完全的是 ( )
①a+b=15 ②a=b+15 ③a=b-5 ④a+b=22
a. ①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5根据中学化学教材所附元素周期表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k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k层电子数相等
b l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相等
c l层电子为偶数的所有主族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相等
d m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主族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m层电子数相等
6重水a与普通水b分别跟足量的金属钠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a、b的质量相等时,产生气体的体积在同温、同压下相等
b. a、b的质量相等时,产生气体的质量相等
c. a、b的物质的量相等时,产生气体的体积在同温、同压下相等
d. a、b的物质的量相等时,产生气体的质量相等
7短周期元素x、y,x的原子序数小于y的原子序数,二者可以形成两种气态化合物a和b。已知在相同条件下,a、b的密度之比为15:22,且当a、b以体积比1:3混合后,对h2的相对密度为20.25。试写出x、y的元素符号及a、b的化学式。
8 a、b、c、d、e五种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按c、a、b、d、e顺序增大,c、d都能分别与a按原子个数比为1:1或1:2形成化合物,cb可与ea2反应生成c2a与气体物质eb4,e的m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2倍。请回答:
⑴写出这五种元素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
⑵画出e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写出d2a2和eb4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写出d单质与铜盐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设想你去某外星球做了一次科学考察,采集了该星球上十种元素单质的样品,为了确定这些元素的相对位置以便系统地进行研究,你设计了一些实验并得到下列结果:
单质abcdefghij
熔点(℃)-150550160210-50370450300260250
与水反应√√√√
与酸反应√√√√√√
与氧气反应√√√√√√√√
不发生化学反应√√
相对于a元素的
原子质量1.08.015.617.123.831.820.029.63.918.0
按照元素性质的周期递变规律,试确定以上十种元素的相对位置,并填入下表:
a
b
h
10 已知1个n2o3分子的质量为akg,1个n2o5分子的质量为bkg,若以1个氧原子(16o)质量的1/16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no2的式量为_______________。
11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化学元素。
(1)下列 (填写编号)组元素的单质可能都是电的良导体。
①a、c、h ②b、g、k ③c、h、1 ④d、e、f
(2)如果给核外电子足够的能量,这些电子便会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而离去。核外电子离开该原子或离子所需要的能量主要受两大因素的影响:
1.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 2.形成稳定结构的倾向
下表是一些气态原子失去核外不同电子所需的能量(kj•mol-1):
锂xy
失去第一个电子519502580
失去第二个电子729645701820
失去第三个电子1179969202750
失去第四个电子955011600
①通过上述信息和表中的数据分析为什么锂原子失去核外第二个电子时所需的能量要远远大于失去第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 。
②表中x可能为以上13种元素中的 (填写字母)元素。用元素符号表示x和j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
③y是周期表中 族元素。
④以上13种元素中, (填写字母)元素原子失去核外第一个电子需要的能量最多。
高三二轮化学教案人教版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教案篇五
1、确定本周课程教学内容
内容和进度:完成芳香烃一节的教学及第一节2-1脂肪烃的习题讲评
第一课时:(1)复习芳香烃、苯的同系物概念;
(2)复习巩固苯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
(3)能力提升;拓展与溴取代及硝化反应的实验,产物的提纯。
第二课时:(1)苯的同系物(甲苯)的化学性质;
(2)芳香烃的来源及其应用;
第三、四课时:对脂肪烃、芳香烃巩固训练,讲评相关习题
2、教学目标:
在复习苯的结构和性质后,重点介绍苯的同系物。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苯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苯的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从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的规律和思考方法,迁移到苯的同系物的同分异构体问题。要注意脂肪烃和芳香烃的结构和性质的对比;要善于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重点:苯和苯的同系物的结构特点、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苯的同系物结构中苯环和侧链烃基的相互影响
3、资料准备: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材、《步步高》、分子球棍模型、实验视频
4、授课方式(含疑难点的突破): 第一课时:以旧带新,复习提升;
第二课时:对比、联系学习新知。通过比较苯和甲苯的结构与化学性质的不同,使学生认识基团间的相互影响。
第一课时【方案ⅰ】复习再现,对比思考,学习迁移
复习再现:复习苯的结构和性质。通过计算机课件、立体模型展示苯的结构,通过实验录相再现苯的燃烧、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及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反应。引导学生讨论甲烷、乙烯、乙炔、苯的结构和性质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并列表对比小结。
提示:从苯的分子组成上看,具有很高的不饱和度,其性质应该同乙烯、乙炔相似,但实际苯不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反应,说明苯的结构比较稳定。这是苯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的特殊之处──“组成上高度不饱和,结构比较稳定”。
学习迁移:
(1)苯燃烧有浓厚的黑烟,同乙炔类似,因为苯(c6h6)和乙炔(c2h2)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相同,含碳的质量分数相同,均为92.3%,高于甲烷和乙烯。
(2)取代反应,类似于烷烃的反应,重点讨论苯的溴代和硝化反应,与甲烷氯代的反应进行对比。
(3)加成反应,由于苯属于不饱和烃,因此也能发生类似烯烃、炔烃的加成反应,苯与氢气催化加成生成环己烷(环状饱和烃),不同的是苯不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
第二课时
2. 苯的同系物
【方案ⅲ】活动探究,对比思考,总结讲解
活动探究:讨论对比苯和甲苯结构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实验探究苯、甲苯分别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反应,思考有机化合物基团间的相互影响。
通过活动探究,填写下表:
总结讲解:甲苯发生取代反应时取代基的定位,甲苯被氧化的原因是苯环与甲基的相互作用使甲基变得活泼。
【方案ⅳ】结构演绎,观察思考,迁移提高
3. 芳香烃的来源及其应用
【方案ⅴ】自学阅读,讨论提高
情景创设(教师也可提供网络教学资源,指导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教师提出相关问题,指导学生阅读。
问题提示:芳香烃的主要来源是什么?芳香烃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阅读讨论:阅读教科书,讨论相关问题
小结提高:交流各小组讨论结果,联系 生活实际,提高对石油产品及其应用的认识。
二、活动建议
【实验2-2】由 于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颜色较深,甲苯与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反应较慢,本实验颜色变化观察较困难。一方面要加入硫酸改变溶液的酸碱性,另一方面,高锰酸钾溶液不能加入太多,几滴即可,并可用蒸馏水稀释试管中的溶液,以便于观察颜色变化和分层情况。
讨论记录
罗贤朗:1、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讨论甲烷、乙烯、乙炔、苯的结构和性质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并列表对比小结。2、通过苯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的特殊之处──“组成上高度不饱和,结构比较稳定”使学生意识到结构(官能团)决定有机物的性质。3、课本中只介绍甲苯的硝化反应(取代反应),上课时应该补充甲苯与液溴在febr3催化剂和光照条件下的卤代反应,强调条件不同,取代的位置不同。
林春:1、演示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苯+溴水的实验,或者播放视频,引导仔细观察实验现象。2、引导学生讨论对比苯和甲苯结构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先猜测甲苯的化学性质,再通过实验探究苯、甲苯分别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反应,思考有机化合物基团间的相互影响。
3、多个侧链的苯的同系物的取代反应产物简单补充一下,让学生真正认识到邻、对位取代。化学方程式需要多练习书写。
附件:导学案
第二 单元 芳香烃学案
芳香族化合物—— 。
芳香烃—— 。
一、苯的结构与性质
1.苯的结构
(1)分子式: 最简式(实验式):
(2)结构式: 结构简式:
〖交流与讨论〗苯分子的结构是怎样的?
① 苯的1h核磁共振谱图(教材p48):苯分子中6个h所处的化学环境
苯分子结构的确定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1866年,
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提出苯环结构,称为凯库勒式:
② 苯的一取代物只有一种,邻位二取代物只有一种
〖拓展视野〗苯环中的碳原子都是采用的sp2杂化,碳原子之间形成σ(sp2-sp2)键,六个c原子的p轨道重叠形成一个大π键。苯分子中碳碳键的键长都是一样长的(1.4×10-10m),这说明碳原子之间形成的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特殊共价建,
(3)分子空间构型
苯分子是 结构,键角 ,所有原子都在一个平面上,键长c—c 苯环上的碳碳键长 c=c c≡c,苯环上的碳碳键是
之间的独特键。
2.苯的物理性质
苯是 色,带有 气味的液体,苯有毒,
溶于水,密度比水 。用冰冷却,苯凝结成无色的晶体,通常可 溴水中的溴,是一种有机溶剂。
3.苯的化学性质
(1)苯的溴代反应
原理:
装置:(如右图)
现象:
①向三颈烧瓶中加苯和液溴后,
②反应结束后,三颈烧瓶底部出现 ( )
③锥形瓶内有白雾,向锥形瓶中加入agno3溶液,出现 沉淀
④向三颈烧瓶中加入naoh溶液,产生 沉淀( )
注意:
①直型冷凝管的作用: (hbr和少量溴蒸气能通过)。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nuenian.com/fanwen/qitafanwen/e9efbaf91ebb895b1f3df633f7cedea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