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其他范文

最新统计学学年论文五篇(优质)

最新统计学学年论文五篇(优质)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统计学学年论文篇一

我国的贸易统计工作,伴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过了20余年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也基本适应了形势发展的要求。但同时又必须承认目前的贸易统计工作是相对被动和落后的。认真反思近些年我们走过的路,我认为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要有一些新的思路和新的举措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尤其在贸易统计制度与方法的改革方面要有新的突破,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摆脱被动和落后状况。

一、关于贸易统计指标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统计指标体系是开展统计工作的“龙头”。关于贸易统计指标体系问题,3年前有过一场讨论,国家xxx也召开过专题研讨会,形成的共识为:贸易统计既要反映全社会商品流通和商品市场运行全貌,又要反映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行业的发展变化状况。一方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要保留,因为它是反映全社会商品市场运行的唯一指标,许多地区还将其纳入政府工作的计划考核指标,尽管这一指标具有计划经济色彩,而且也不符合国际惯例;另一方面,为满足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并有利于与国际接轨,贸易餐饮业行业统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起来,这方面的工作随着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流通产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工作量和难度都将大大增加,贸易统计工作重心必然要转向贸易餐饮业行业统计。

近年来,贸易统计指标体系围绕上述两条主线,进行了不断充实和完善,目前基本框架已经成熟或基本成型,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1、对当前经济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反应不灵敏。例如,对政府关心的商品市场总量平衡状况、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如粮食、棉花、石油、钢材等)供求信息反应得不够;同时反映流通产业现代化进程的指标和分组过于简单,尚未建立起完整的反映商业连锁经营和现代商业业态状况的统计制度。2、贸易统计指标体系不完善.目前贸易企业生产资料销售量仅占社会销售量的20%左右,不能反映生产资料市场全貌;同时价格信息是商品市场最为敏感的信息,但目前商品价格统计与流转统计为“两张皮”,按不同的统计方法从两个渠道自下而上地统计,难于科学、全面和及时的分析商品市场全貌。3、现行的贸易餐饮企业的统计限额标准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目前贸易餐饮业统计限额标准过高,能够达到限额标准而进行全数调查的企业数量太少,从而形成了与其他专业统计“抓大放小”截然相反的结果,贸易统计必须“抓小放大”,因为按现行限额标准,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的商品流转量所占比重很大,影响市场趋势。而目前受多重因素的影响,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又难于抓住和抓好。这是目前贸易统计数据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4、目前贸易统计非调查(或派生)指标很少,从而直接影响和制约了贸易统计资料的深度开发。加之现行统计资料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导致贸易统计资料的利用程度很低。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建议:

(一)贸易统计指标的设计应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的,采取务实和相对灵活的原则。贸易统计指标体系应随着经济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而相应调整,不应当是一成不变的。目前首要的是恢复居民购买力平衡统计和主要商品产销平衡统计核算制度。因为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流通领域,绝大部分商品处于买方市场,市场环境相对宽松,政府的注意力必然转向如何启动内需以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如何确保商品总量平衡以防止市场波动、如何保护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的国家安全等。在从事这方面的分析研究时,居民购买力平衡统计和主要商品产销平衡统计资料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些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对国内市场起着预警的功能。可考虑仅要求在国家和省两级xxx利用相关资料进行编算,并不增加基层负担。

(二)尽快制定科学合理和实用的贸易餐饮企业统计划型标准。贸易餐饮业企业划型尚无国家标准,但统计上有一个限额标准,目前这一标准作为贸易统计开展目录抽样的依据,即对限额以上企业实施全数调查,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实施抽样调查。笔者认为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企业限额标准对贸易统计工作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着贸易统计工作的格局和今后的发展方向。根据目前的限额标准(批发企业年销售额2000万元及以上、零售企业500万元及以上、餐饮企业200万元及以上,年末从业人员分别为20人、60人和40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的销售额占全部批发零售贸易业的47%,其中零售企业仅占26%;企业单位不足3万家。建议将目前的限额标准降低,也就是要提高限额以上企业的比重,其销售额应该提高到70%以上,其中零售额比重应提高到60%以上。届时限额以上企业约达到7万家,足以反映商品市场的总规模和发展变化趋势。今后贸易统计只要紧紧抓住这7万家限额以上企业,工作就会变得较为主动,数据质量也有一定的保障。也可减轻限额以下贸易业抽样调查工作的压力。同时现行的许多贸易统计信息(如限额以上企业财务统计指标)也会“身价倍增”,变得很好用了。

(三)要在“十五”计划期内取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从而完成贸易统计核心指标的过渡,并完善贸易统计指标体系。我国即将加入wto,贸易统计必须象其他专业统计一样,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现行的贸易统计核心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由于其自身存在许多弊端和目前资料采集方面的制约,数据质量不断下降,已经难以为继;从现在开始,必须统一认识,逐步弱化这一指标,相应突出和加强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可能的话应含服务业)的商品零售额统计,因为它涵盖了90%以上的商品零售额,目前可考虑同时公布以上两个指标,2年以后用后者取代现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同时完整的商品市场是由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两大市场组成,生产资料流通总规模的发展变化,反映社会再生产的规模和水平。要在国家和省两级统计部门,主要依据工业统计报表和贸易统计报表有关指标,按季度测算社会中间产品销售总额(或称社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从宏观上反映生产资料市场的发展变化,这项工作对于贸易统计来说也是责无旁贷的。

(四)要从宏观上研究商品流转统计与商品价格统计的配套问题。这个问题目前比较复杂,因为涉及到现行统计体制问题,但现在必须认真的研究。在现行统计体制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可以设想将目前商品零售价格统计基层的采价过程与目前基层商品流转统计过程有机的结合起来,确保商品价格统计和流转统计基础资料的配套,然后按现行统计体制,在县级xxx“分家”,分别按贸易统计和价格统计的不同渠道逐级上报。这样综合资料和许多结构性资料就能配套使用了。

二、关于目前贸易统计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统计制度是政府统计部门对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表式、调查方法、报送时间及方式等内容进行的专门规定,它既是对统计指标体系的具体体现,又是对具体统计调查工作的综合要求。统计制度的改革相对于指标体系改革而言,既有从属性,又有相对独立性。就目前贸易统计制度的改革来讲,笔者认为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贸易报表制度修订要遵循“进度侧重反映趋势、年度侧重反映总量与结构”的原则。目前贸易餐饮业报表体系中,必须精简进度报表内容与工作量,以利于上下都能轻装上阵,快速反映商品市场发展变化动态。进度统计只要反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贸易企业商品销售总额及其主要构成情况;年度统计则必须全面反映贸易餐饮企业基本情况、流通总规模及其结构状况、企业财务状况及其经济效益等,为深入分析研究流通产业发展现状、为宏观决策以及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基础性资料。

(二)要强化商品类值统计、弱化现行行业统计。目前国民经济行业分组标志越来越难以反映贸易企业真实状况,因为按现在许多企业的实际经营范围,己经无法准确地界定和将其划归为某个行业,流通企业在一定范围内经营的情况己不复存在。年度统计中的按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统计应加强,因为它反映企业所有制结构;而行业分组目录要大为压缩,仅区分为批发业、零售业、餐饮业即可,因为再细分既难于操作,也缺乏经济分析意义。同时要强化对贸易企业商品经营类值的统计,因为详尽的商品分类信息,对处于上游的生产环节和处于下游的消费环节均具有导向作用。建议将目前我国商品分类目录由37个增加到60个以上。

(三)要加强对商业经营方式和零售业态的统计。我国即将加入wto,外资开始抢占我国零售市场。这样一方面加快了零售市场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另一方面又极大地改变了我国商业传统的经营方式和单一的百货商店零售业态,目前国内零售市场可谓“百花齐放”:连锁经营迅速发展,连锁企业达1500余家,连锁门店超过26000家,销售额突破了1500亿元,超级市场和专卖店亦应运而生。我国商业尤其是零售商业已步入重组时代。但目前尚未建立起完整的涵盖全社会的商业经营方式和零售业态的统计制度,既不能为政府提供零售市场翔实的结构资料,也不利于我国零售业的国际比较研究。因此建立完整的连锁经营和零售业态统计制度,无论是对探索其发展变化规律,还是引导和规范市场行为,都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四)要进一步完善商品交易市场定期统计制度。商品交易市场即有固定交易场所、进行经常性常年交易、并设有专门管理机构的现货交易市场。这种我国特有的商品交易形式近年发展很快,目前全国较为规范的市场近6万家,年成交额突破2万亿元,商品零售额己占全社会的20%。对繁荣经济、方便生活、安排就业均作出了贡献,这种交易形式将在今后很长时间内存在和发展。我局在1999年进行了商品交易市场基本情况快速调查基础上,于2000年起建立了重点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情况的的季报制度,目前已基本走上正轨。今后主要从报表运作方式、完善统计指标上进行规范和完善。

(五)要尽快研究建立主要商品品牌统计制度。我国目前的商品市场己处于买方市场,大家关心的己经不是哪些商品好销,而是哪种品牌的商品好销,因而商品的品牌信息己经成为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共同关心的信息。统计部门必须顺应市场形势的变化,适时地研究建立主要商品品牌统计制度。可考虑将目前“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库存”年报表设计改造成“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主要商品品牌统计”年报表,选择与人民生活和生产建设密切相关的30种商品进行品牌信息的年度统计。

三、关于贸易统计调查方法的改革

我国的贸易统计抽样调查工作是随着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而提到议事日程上的。从小型贸易企业开始,到目前己经扩大至包括个体经商户在内的全部限额以下贸易餐饮业;由于多方面因素,前期推进的速度慢一些,而近2-3年推进的速度明显加快,目前各地区普遍完成了小型贸易餐饮业和个体户的抽样调查试点工作,近10个地区经过连续抽样调查的观察和验证,己经达到国家规定的抽样调查精度,具备了用抽样调查数据替代全面统计数据的条件。这项工作的成绩应该肯定,但影响这项工作整体推进和深入开展的问题仍很多。除具有与其他专业抽样调查工作相同的问题(如受分级经济管理模式的制约而使抽样调查工作的推广困难重重、各种干扰因素影响抽样调查数据质量、受传统统计调查模式的影响和束缚而使统计系统自身缺乏调查方法改革的内在动力等)之外,目前贸易抽样调查工作还受调查方法、调查体制以及保障条件等因素制约。所以必须从整个统计设计和理顺统计体制的全局出发,统筹考虑和合理安排,才能使贸易抽样调查工作深入和扎实地开展下去,真正发挥出统计调查方法改革“突破口”的功能。

从近期工作看,各地区已普遍开展了贸易餐饮业抽样调查的试点和探索工作,只是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同而己。目前必须尽快结束全面试点,将工作重点转入抽样调查成果的应用,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在2-3年内使各地区的贸易抽样调查工作达到具备用抽样调查数据替代全面调查数据的条件,并在经费基本到位的前提下,在尽可能多的地区实现数据替代。数据替代及其相关工作的完成,即贸易抽样调查工作基本到位。当前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必须尽快对全国的贸易抽样调查方法和样本户调查指标进行规范和统一。对贸易抽样调查方法的采用,国家未作统一规定,只提供了参考方案,由各地区结合实际灵活运用。但目前这项工作进入应用阶段后,改变各地调查方法的多样性以利于调查资料的开发利用就成为一项重要的前提条件。经过多年的实践,可以按“小型企业采用分层等距抽样、个体户采用整群抽样”的思路来规范和统一全国的贸易抽样方法。各地区根据这个原则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确定抽样总体和样本量,只要对本地区有足够的代表性即可。国家只要求达到一定的调查精度和按一定要求与格式上报抽样调查资料。同时对样本企业(户)的调查指标和相关要求(如调查频率、数据采集方式等)也应统一,以利于抽样资料地区之间的可比和全国抽样调查成果的利用。

二是积极而又稳妥地做好数据替代工作。用抽样推断数据替代全面统计数据,是贸易抽样调查的工作目标。但实现目标必须积极而又稳妥,因为一旦替代,传统的调查渠道即告中断,还须做好与历史资料的衔接,实现平滑过渡。所以实现数据替代的首要条件是调查方法趋于成熟,调查数据经过连续观察和验证基本符合实际情况;其次是数据替代的后续经费保障条件要从根本上解决,必须纳入预算科目。目前小型贸易业的数据替代技术条件基本成熟,大部分地区具备了替代条件;而个体户由于受总量与结构不清、调查方法的不完善与不统一等因素制约,目前仅有约三分之一的地区具备替代条件。而后续的调查经费保障条件机制目前也尚未形成。

三是要切实加强贸易抽样调查的基础工作。要建立和规范基层样本企业和样本户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加强对各级贸易统计人员尤其是基层调查员的抽样调查知识的培训等。

从今后发展看,由于目前贸易抽样调查数据占总量的比重过大,而贸易抽样调查工作的难度又很大,客观上形成了对这项工作的巨大压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贸易统计数据质量。因此今后贸易抽样调查工作的深入开展必须与调整贸易餐饮企业的限额标准结合起来一并考虑,要降低限额标准,增加限额以上企业比重,从而减轻贸易抽样调查工作量与工作压力,从根本上扭转目前贸易统计数据质量下滑的局面。如果这一设想实现,下一步就需要从理顺整个统计调查体制的全局考虑,将商品销售额占总额约30%的限额以下贸易餐饮业的抽样调查工作移交调查队,并定期向贸易统计专业提供限额以下贸易餐饮业的数据,以便于合拢。这样调整的依据是因为目前调查队的体制是垂直管理,自上至下均有专门队伍和专项经费保证,同时也有利于发挥其灵活机动的特征,从而提高整个统计调查工作效率和质量。

有关统计学学年论文范文推荐:

统计学学年论文篇二

福建省房地产市场价格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

[摘要]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房地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它迅猛发展的势头备受世人瞩目。近年来,房地产价格上涨较快,部分地区房价持续飙升,超过了经济总体增长水平。因此对城市房地产价格问题的研究引起了学术界、企业、政府和媒体的高度重视。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商品房价格的持续、快速增长?本文以福建省房地产市场为例,就福建省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并对福建省的房价进行了预测。目的在于对福建省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影响因素形成全面、客观的认识,并为房地产市场的各个参与者的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房地产价格;房价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一、引言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承载体。房地产业的发展对建筑业,以及建材、冶金、化工等产业发展起着带动作用,也推动着金融业的发展,是吸引金融业投资的重要领域。房地产业的发展不但能带动经济发展,也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拓展消费市场,优化城市消费结构,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并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国家宏观经济部门经过综合分析认为,房地产业将成为我国又一支柱产业。

我国房地产业历史悠久。中国房地产业最早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并随着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而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而真正与现代市场经济联系在一起的房地产业起步是从80年代开始的,至今只有30余年的时间。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我国房地产业经历了复苏、发展、调整、繁荣和宏观调控等阶段,从一个不成熟的产业慢慢走向成熟。特别是1998年我国取消福利分房以来,房地产业一枝独秀,发展迅猛,成为近年来中国快速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和源泉之一。以福建省为例,改革开放初期的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为平方米,1998年达到平方米,2007年则为平方米,在30年不到的时间里翻了两番。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市场的交易活跃也带来了房价的水涨船高、一路攀升。一方面,房地产业带动了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整个国民经济的繁荣,总体发展比较健康,另一方面,房价的高速攀升也暴露了不少问题,引起了人们对房地产市场泡沫的担心。1990年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破灭带来十年的经济萧条,1997年的楼市泡沫策动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美国房地产市场衰退引发次贷危机。而目前我国的房地产经过了2003-2007年五年的高速发展期,房价已逐步攀升到顶峰,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房价略有下降,2009年又全面复苏,继续保持了上行的态势。房地产业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其他行业,在个别城市,房屋价格翻倍的速度甚至与当年日本东京、香港房价暴涨时刻完全一致,这也导致将房价因素纳入cpi统计的呼声连年高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告诉我们,房地产业如果发展不健康,很容易聚集泡沫,泡沫一旦破裂,国民经济就会受到巨大冲击。

本文将以福建省商品房市场为例,运用经济学理论和计量统计方法,对福建省房价的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的意义在于发掘福建省房地产价格变动的规律,进一步认识房地产市场的运行状况和市场价格的影响因素,为购房者、开发商的投资决策和地方政府的制定政策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目前国内外对房地产价格因素的分析与研究比较多,本文将在这些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福建省房地产市场的现状,采用1996-2008年数据,运用spss,minitab软件和统计学方法,对各影响因素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确定房价与各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对该方程模型进行统计检验,最后对福建省商品房市场价格进行预测,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介绍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将回顾国内外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这是本文案例分析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将联系实际,对福建省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分析,选取相应的统计指标,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分析近年来房价上涨的原因。第四部分则属于定量分析阶段,通过搜集的相关指标数据,建立统计模型,对第三部分的理论做出实证分析,并对福建省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第五部分在总结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地方政府稳定房价提出政策建议。

二、房地产价格的相关研究回顾

(一)房地产价格的基本概念

房地产是房屋和土地财产的总称,又称不动产,它包括土地、建筑物以及固着于土地、建筑物不可分离的部分。具体而言,房产是指建筑在土地上的各种房屋,例如住宅、办公楼、商场、厂房、仓库和其他服务、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用房等;地产是指土地及其上下一定的空间,包括地面道路、水域和地下的各种基础设施等。房地产的含义也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广义的房地产是指土地、土地上的永久建筑物、基础设施、以及如水和矿藏等自然资源,还包括与土地、房屋所有权有关的权利和利益;狭义的房地产则指房屋的建筑部分与建筑地块有机结合的整体和它们衍生的各种物权。

房地产价格是房地产价值的货币表现,是房屋建筑物价格和土地价格的有机统一,在价值形态上包括两部分,一是土地价格,二是房产价格。所谓土地价格,也称地产价格,是指地租的购买价格,是地租的资本化,这在地租理论中有详细介绍。而房产价格是指房产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它包括房屋建筑产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与房屋建筑所占土地的地价两个部分。

[2]房地产价格就是由土地价格和建筑物价格构成的。一般说来,通常包括以下六大项:土地取得成本、开发成本管理费用、投资利息、销售税费、开发利润。

(二)国内外研究的文献综述

1.国外对房地产价格的研究

国外对房地产业的发展研究起步较早,对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文献很多,内容涉及到供求关系、人口增长、银行信贷、宏观经济因素等方面。

在市场供求关系方面,geof kenny (1999)采用协整技术,建立了爱尔兰房地产市场供给和需求方面的模型,他的研究表明了收入增加会引起需求的增加,使住房价格上涨,并且住宅价格和建设成本存在稳定的比例。quigley (1999)通过供求平衡定价原理,以人口、就业、收入、房屋空置率等因素为自变量,对房价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了宏观经济因素对短期房价影响不大,却能影响到长期价格的结论。而在银行信贷方面,collyns, senhadji (2001)对于香港,韩国,新加坡和泰国的相关研究则表明,银行信贷的增长和房地产价格上涨具有显著的同步效应。之后的davis , haibin zhu (2004)对银行贷款和商品房价格之间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是房地产价格的上涨是银行信贷规模扩张的原因,而不是相反。在宏观经济因素方面,diana kasparova, michael white也是从供求模型入手,研究了单一货币政策、以及gdp等宏观经济因素对欧盟部分国家住宅价格的影响。国外的房地产价格理论较多也较为成熟,这对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实践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国内对房地产价格的研究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房地产市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房地产市场内部运行规律和外部影响因素等方面,为了便于论文之后对福建省的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本文主要搜集了房地产价格方面的研究文献,并在此做出综述。

在供求影响价格方面,学者大多将商品房价格影响因素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进行阐述,并且近年的研究越来越多关注于具体城市。贺雪梅(2008)对东部沿海城市住宅价格运行机制进行了研究,李笑(2007)、丁建国(2009)、马莉莉(2009)分别对株洲、西安、昆明的房地产市场供给和需求因素进行了分类和定性分析,并且都采用了多元回归、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建模。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房地产价格不仅受市场规律、供求关系影响,也受到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等行政因素的影响。柴强(2005)指出利率、税收、汇率政策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房价。宋勃,陈海博(2006)认为人民币升值对房价的普遍影响是“最早持续上涨、然后形成泡沫、最后泡沫破灭、房价下降”,而升值的最终影响取决于升值后宏观经济的走向。周京奎(2005)运用单整与协整检验方法及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4个直辖市的住宅价格与货币政策的互动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城市住宅价格上涨与宽松的货币政策有紧密的联系。

另外,在房地产自身区位、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方面,也有学者做出了解读。王霞,朱道林等(2004)以北京市为例研究了轨道交通对房价的影响范围和程度,马娅娟(2005)则分析了住宅智能化水平、开发商品牌等无形因素对房地产估价的影响。

三、福建省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

(一)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

综合以上搜集的有关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的各类文献可以看出,理论上,房地产价格是围绕房产价值波动的,是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长期和短期各种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实际成交价格在理论价格的基础上又受到了来自宏观经济环境(如经济发展水平、收入、人口规模等)、房地产产业范围(如土地供给制度、商品房管理制度、开发商融资渠道等)、以及各种有形无形的因素的共同作用。从本质上讲,凡是能够影响到房地产供给和需求的一切因素都可以归结为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因素。因此,参考华伟《房地产经济学》中的归纳,本文拟将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因素分为以下五类。

1.自身因素

影响房地产价格的自身因素包括:

(1)区域因素:即通常所说的地理位置。包括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地段区位、地质条件、地形地势、宗地面积和形状等。

(2)环境因素:包括采光通风、空气质量、绿化水平、噪声污染、交通通达情况,以及与周边环境是否协调等等。项目周边良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有利于提高商品房的价格。

(3)建筑物属性:包括建筑物外观、设计施工质量、设备状况、物业水平等。这些因素也将对房地产价格产生较大影响。

以上因素对住宅价格的影响可以用土地成本、建筑规模、建筑施工成本,还有微观层面的住宅规划等指标来量化。

2.经济因素

宏观经济因素影响整个社会,房地产的特殊性在某些程度上会极大地受到宏观因素的影响。影响房地产价格的经济因素包括:

(1)经济周期: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对房地产这类的耐用品影响极大。经济的增长情况影响到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和居民的购买力,决定了房地产市场的景气程度。

(2)物价、收入和就业水平:物价变动一方面导致货币价值变动,影响房地产价格;另一方面物价水平提高,房地产保值和增值的作用越明显,人们的购买意愿越强烈,需求就会增加。同时,根据房地产市场发展较完善的西方国家的情况,就业水平和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家庭在房屋方面的开支也会加大,这表明收入和就业水平也与房地产市场的需求量成正比。

(3)利率及金融环境:银行利率直接影响到房地产融资,较高的利率会增加房地产开发和投资的财务负担,使房地产交易行为受到抑制,从而影响到房地产价格。金融环境的好坏影响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而影响房地产交易的积极性,对房地产价格也会产生影响。

总的看来,影响房地产价格的经济因素大体可以用gdp、宏观经济景气指数、物价指数、居民收入水平、就业率、银行利率等指标来量化。

3.社会因素

(1)社会稳定状况:社会稳定,人民乐于生产投资,生活能够持续稳定地改善,经济发展带动地价上涨。政局动荡、治安混乱,人民无心发展生产,整个经济崩溃,地价必然下跌。我国这几年房地产市场的良好发展就是得益于当前国泰民安的政治环境。

(2)人口状况:人口增长,对土地的需求必然增加,地价上涨;人口素质提高,对社会 稳定、经济发展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也会带动地价上涨。

(3)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提高,人口及各种经济活动都要向城市聚集,对城市土地需求的增加使土地价格提高,周边的农村用地也成为利用强度较高的非农业用地,地价随之上涨。反之,如果城市过于扩张或城市衰落,也会导致地价下降。

综上所述,社会因素大致可以用人口总数、非农业人口数、城镇化率等指标来衡量。

4.行政因素

(1)土地制度及政策:不同的土地制度会通过对土地供应量的控制,进而影响房地产的供给和价格。

(2)住房制度及政策:国家在每个时期不同的房地产政策都极大地影响到房价。

(3)税收政策:不同的税种、税率及其征收环节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房地产的开发、交易成本造成影响,同时课税的转嫁问题也应纳入考虑的范围。

(4)城市规划:行政隶属的变更、以及城市规划中对土地用途、容积率、覆盖率等的规定都有可能改变一个地区的房价。

量化这些因素的主要指标包括土地供应量、税收结构等。

5.其他因素

另外人的心理因素(包括消费者预期、个人偏好、对风水和风俗避讳的讲究等)以及其他一些非常规因素(例如国际经济环境、国外房价等)对房地产价格也可能产生影响。

(二)福建省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因素分析

与我国其他地区一样,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福建省房地产业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房地产市场的供给与需求总量都出现了明显的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竣工面积、销售面积、销售额都逐年递增,尽管近年来国家出台控制房地产投资规模、平抑房价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福建省房地产业依然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根据现有的统计数据,福建省商品房销售均价已由1996年的1667元/平方米上升到了2008年的4384元/平方米。

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了房价的步步高升?福建省房地产市场的供给与需求状况如何?根据上一节对房价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这里将对1996-2008年福建省房地产市场的供需情况进行介绍,通过历史数据了解各相关指标的变动情况及其对房价的影响作用。这也有助于下一章从数学角度探讨这些变量对福建省房地产价格的决定作用

1.影响福建省房地产市场需求方面的因素分析

福建省房地产市场需求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城市化程度提高、人口扩张带来的需求;二是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改善居住条件带来的需求;三是人们为了保值或增值而购买房产带来的投资性需求。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人口扩张的程度在指标上可体现为全省总人口的增加。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可体现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城镇居民家庭人均住宅面积直接反映了福建省房地产市场需求的增加。

2.影响福建省房地产市场供给方面的因素分析

福建省房地产市场供给状况主要表现在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商品房竣工面积等指标上。

房地产投资是房地产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福建省的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由1996年的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亿元,增长了倍,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也连年增加,2007年达到了顶峰。可见福建省房地产投资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省的投资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房屋竣工面积也是呈现整体上升趋势,2008年略有放缓,说明福建省房地产市场经过了一段时期的繁荣发展,供给量逐年稳步扩大。

3.历年宏观政策调控方面的影响

自1998年下半年国家正式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开始,福建省的住房分配逐步实现了货币化,房地产市场机制的作用日益显现。通过福建省房地产价格与增幅走势图可见,经过四年的调整和规范,到了2002年,福建省的房地业开始进入较快的发展阶段,房价自2002年起呈现较高增长。在之后的几年中,全国范围内的市场过热、房价过快增长、房地产投资风险不断扩大等问题也引起了国家政府的重视。2003年起中央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宏观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福建省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变化也与这些政策密切相关。

2003年国家开始集中整顿土地市场秩序,控制房地产开发的过快增长,收紧土地供应导致了市场供给的减少,这一年的房价增速略有放缓。2004年央行加息,使贷款利率成本提高,文献显示加息后福建省省的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比2004年前三个季度回落了个百分点,可见加息对市场需求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该年福建省商品房价格增幅大致保持了10%的水平。2005年国家出台“国八条”旨在规范市场打击投机行为,但由于房贷规模扩大、人民币升值预期使资金市场流动性过剩,加上在地方经济方面,2004年福建省政府提出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使全省房地产的投资性需求大幅增加,因此2005年福建省商品房价格增幅不降反升,达到了24%。2006年国家调控重心在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福建省的中小户型房屋供给相应增加,但受到之前土地政策从紧的滞后影响,市场供不应求,需求的旺盛使房价增幅再度攀升,达到的最高点。2007年央行多次加息,同时提高二套房贷首付比例,以及2007-2008年国家对保障性住房、经济适用房供给制度的完善,这些政策极大地减少了市场需求,抑制了经济过热,同时由于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福建省房地产市场的表现先是在2007年价格上涨,后在2008年全年房价明显下跌。

综合看来,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对福建省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影响略有滞后,但作用显著,调控的核心是稳定房价,使房地产市场价格回归正常水平。

四、福建省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一)指标的选择

上一章我们定性分析了影响福建省房价的各种因素,为了更深入地探讨福建省房价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验证定性分析的结果,我们有必要建立统计模型,进行定量分析。这一部分将根据上文对各因素分类分析的结果,选择能够影响福建省房地产市场供求的各种指标作为自变量,以福建省各年房屋均价为因变量,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在使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模型时,选择进入模型的自变量会直接影响到分析结果。一方面为获取全面信息,模型中应包含的解释变量应尽可能多,另一方面,自变量数目过大会使模型计算复杂,且往往会扩大估计方差,降低模型的精度;再者,进入模型的变量应该是确定性的变量,且与被解释变量之间应有明显的因果关系。考虑这些选择变量的标准,再联系上一章的定性分析,我们认为,福建省的gdp、人口总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商品房销售面积、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商品房竣工面积、建筑业企业工程结算成本,这几个变量会通过影响市场的供需状况影响房价,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房价波动的原因,并且取值具有确定性。因此把它们选作模型的自变量。另外,上文的分析中提到了行政因素等其他因素,包括了城市规划、住房政策、利率、货币政策等,这些因素主要取决于不同时期的政府政策,具有随机性,且影响程度比较难以量化,因此在回归方程模型里由随机干扰项代表。

所选样本数据均来源于1996-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福建省统计年鉴和中国房地产年鉴。各变量的具体解释如下:

因变量y:商品房销售均价(单位:元/平方米),由《中国统计年鉴》中商品房销售的相关数据整理而得。

自变量中的需求类指标:

x1:总人口(单位:万人),取值自《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总人口数;

x2:居民可支配收入(单位:元),取值自《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x3:商品房销售面积(单位:万㎡),取值自《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条目;

自变量中的供给类指标:

x4: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单位:亿元),取值自《中国统计年鉴》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投资额;

x5:商品房竣工面积(单位:万㎡),取值自《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条目;

(二)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关系数是衡量变量间相关程度的指标。利用spss得出论文选取的7个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情况如下:

从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可以看出,商品房均价y与房地产投资额x4相关程度最高,系数达到,其次建筑成本x6、全年生产总值x7、居民可支配收入x2、商品房销售面积x3,与房价的相关性也很高,系数都在以上;再次的是全省总人口x1;相关性最低的是商品房竣工面积x5。这也简单证明了福建省房价是供求各方面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三)模型估计

通过运用spss软件对各个因素指标值和商品房均价之间的关系进行曲线拟合分析,发现自变量各指标与因变量大致呈直线相关关系。因此确定房价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模型为:

yib0b1xi1b2xi2b3xi3b4xi4b5xi5b6xi6b7xi7ei

在经济模型的建立中,由于各经济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相关的趋势,且由于条件限制,样本资料的数据搜集得不够多,因此模型变量间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为了克服多重共线性,本文将采取逐步回归法进行回归分析。其基本思想是:从所有解释变量中选取影响最为显著的变量建立模型,然后将模型外的变量逐个引入模型并进行显著性检验,直到原引入变量因后面变量的引入而变得不在显著,再将其剔除。重复这一过程直到再无显著变量被引入或剔除出回归方程为止。

综上可见,该回归模型通过了拟合优度检验、显著性检验、多重共线性检验与异方差的处理,残差符合正态分布,具有较好的拟合度和较高的解释能力。

从模型的函数公式可以看出,回归结果有三个自变量,说明影响福建省房价的三个关键因素是每年的房地产投资额、商品房销售面积以及商品房竣工面积。商品房与房地产投资额、商品房销售面积呈正比例关系、与商品房竣工面积呈反比例关系。房地产投资额和商品房销售面积反映了福建省房地产业的景气程度,福建省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投资额的大幅增加,对需求的拉动作用很大。在模型中,房地产投资额的系数为,商品房销售面积的系数为,说明房地产开发每增加1亿元的投资额,房价大致可能上涨元,销售面积每增加1万平方米,将使房价大致上涨元。商品房竣工面积反映的是市场的供给情况,其在模型中的系数说明,竣工面积每增加1万平方米,房价下降元。

五、结论

(一)实证结果小结

通过上文对福建省1996-2008年间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我们得到了福建省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模型,并对福建省未来的房价进行了简单预测。在此基础上本章将对全文的研究结果进行阐述。结论如下:

房地产价格符合价值规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由供求关系决定,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的。影响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因素可以大致分为五类:自身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和其他因素。这些因素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综合起来决定了房地产的市场价格。近年来福建省房地产市场发展迅速,供给需求量和投资规模逐年扩大,经济的景气、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投资环境的优化等都是导致房地产业繁荣的原因。引起福建省房价上涨的因素很多,本文选取全省gdp、人口总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商品房销售面积、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商品房竣工面积、建筑业企业工程结算成本七项指标进行多元回归分析,通过逐步回归发现影响福建省房地产价格的关键因素是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商品房销售面积和商品房竣工面积,根据获得的单方程模型可以预测出福建省2009年、2010年的房价分别是元和元。可见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不断升值,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和居民收入的增加,房地产开发投资不断增加,商品房竣工面积和销售面积逐年提高,最终使福建省的房价继续保持了上涨的趋势。

(二)稳定房价的相关政策建议

目前,国家紧缩性财政金融政策逐渐放松,在信贷、税费等方面加大了对居民购买普通自住房的支持力度,全国楼市在2009年得到全面复苏。同年福建省的“海西”战略由“省策”升级为“国策”,更使福建省的经济地位大幅提升,发展潜力被空前看好,房地产市场价格再次回归非理性的高位。随后,由于房地产市场的再度升温,为了保障市场稳定,2010年国家出台了更为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调整税收、收缩信贷,旨在抑制不合理的购房需求,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认为,要继续保持福建省房地产市场的良好发展,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点:

第一,要从土地供给这一根源问题上把握好全省房地产市场供给的源头。根据今年国土部发布的全国土地利用计划, 2010年的住房用地量要高于去年,并应确保保障性住房、棚户改造和自住性中小套型商品房建房的用地不低于住房用地供应量的70%。按照国家对土地利用计划的要求,福建省政府应配合建设“海西”的战略,科学合理地安排用地计划。在保障省内经济建设重点项目用地需求的同时,加大民生领域建设用地供应力度,明确用地指标向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倾斜。适度控制大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合理安排小城市建设用地,重点保障古田等21个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的用地需求,统筹城乡发展,确保土地合理高效的利用。

第二,在资金来源方面,当地银行和金融监管机构应做好房地产金融信贷管理。对于房地产开发贷款,商业银行应严格管理存贷比,做好授信审查和贷后监督,适当收紧信贷规模,禁止开发商用土地做抵押。对于住房消费贷款,银行必须严格区分首套房贷和二套以上房贷,严限炒房和投机性购房,在福州、厦门等房价上升较快的城市可取消部分利率优惠政策,从而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抑制投资性购房需求,减少市场价格上涨的压力。控制不合理需求的同时鼓励基本消费需求,促进市场供求平衡。

第三,要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市场产品结构,增加全省中小户型房屋的供应,缓解需求压力。政府应不断健全和落实住房保障制度,在全省各设区市形成包括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经济租赁住房等多层次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体系。应协调好保障性住房与商品住宅的关系,可以在商品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进行试点,适当放宽经济适用房的供应范围,由低收入向中等偏下收入家庭逐步扩大,并与廉租住房有机衔接起来。

第四,对于国家新政的具体执行应进行平稳过度,为买房者、开发商、中介准备好一定的缓冲期,规定的细则还可以根据当地情况进一步细化。同时,要加强信息引导和监督,保证市场交易的公平公正和信息对称,增强市场交易的透明度,营造健康稳定的市场环境。

统计学学年论文篇三

【论文关键词】统计学;统计思想;认识

【论文摘要】所谓统计思想,就是在统计实际工作、统计学理论的应用研究中,必须遵循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统计思想主要包括均值思想、变异思想、估计思想、相关思想、拟合思想、检验思想等思想。文章通过对统计思想的阐释,提出关于统计思想认识的三点思考。

一、关于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实质性的社会科学,既研究社会生活的客观规律,也研究统计方法。统计学是继承和发展基础统计的理论成果,坚持统计学的社会科学性质,使统计理论研究更接近统计工作实际,在国家和社会得到广泛发展。

二、统计学中的几种统计思想

统计思想的形成

统计思想不是天然形成的,需要经历统计观念、统计意识、统计理念等阶段。统计思想是根据人类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开展各种统计实践、统计理论研究与概括,才能逐步形成系统的统计思想。

比较常用的几种统计思想

所谓统计思想,就是统计实际工作、统计学理论及应用研究中必须遵循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统计思想主要包括:均值思想、变异思想、估计思想、相关思想、拟合思想、检验思想。现分述如下:

均值思想

均值是对所要研究对象的简明而重要的代表。均值概念几乎涉及所有统计学理论,是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均值思想也要求从总体上看问题,但要求观察其一般发展趋势,避免个别偶然现象的干扰,故也体现了总体观。

变异思想

统计研究同类现象的总体特征,它的前提则是总体各单位的特征存在着差异。统计方法就是要认识事物数量方面的差异。统计学反映变异情况较基本的概念是方差,是表示“变异”的“一般水平”的概念。平均与变异都是对同类事物特征的抽象和宏观度量。

估计思想

估计以样本推测总体,是对同类事物的由此及彼式的认识方法。使用估计方法有一个预设:样本与总体具有相同的性质。样本才能代表总体。但样本的代表性受偶然因素影响,在估计理论对置信程度的测量就是保持逻辑严谨的必要步骤。

相关思想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在变化中,经常出现一些事物相随共变或相随共现的情况,总体又是由许多个别事务所组成,这些个别事物是相互关联的,而我们所研究的事物总体又是在同质性的基础上形成。因而,总体中的个体之间、这一总体与另一总体之间总是相互关联的。

拟合思想

拟合是对不同类型事物之间关系之表象的抽象。任何一个单一的关系必须依赖其他关系而存在,所有实际事物的关系都表现得非常复杂,这种方法就是对规律或趋势的拟合。拟合的成果是模型,反映一般趋势。趋势表达的是“事物和关系的变化过程在数量上所体现的模式和基于此而预示的可能性”。

检验思想

统计方法总是归纳性的,其结论永远带有一定的或然性,基于局部特征和规律所推广出来的判断不可能完全可信,检验过程就是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来检验事先对总体某些数量特征的假设是否可信。

统计思想的特点

作为一门应用统计学,它从数理统计学派汲取新的营养,并且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数学方法,联系也越来越密切,但在统计思想的体现上与通用学派相比,还有着自己的特别之处。其基本特点能从以下四个方面体现出:(1)统计思想强调方法性与应用性的统一;(2)统计思想强调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3)统计思想强调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4)统计思想强调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统一。

三、对统计思想的一些思考

要更正当前存在的一些不正确的思想认识

英国著名生物学家、统计学家高尔顿曾经说过:“统计学具有处理复杂问题的非凡能力,当科学的探索者在前进的过程中荆棘载途时,唯有统计学可以帮助他们打开一条通道”。但事实并非这么简单,因为我们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可能要比想象的复杂得多。此外,有些人认为方法越复杂越科学,在实际的分析研究中,喜欢简单问题复杂化,似乎这样才能显示其科学含量。其实,真正的科学是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不是追求复杂化。与此相关联的是,有些人认为只有推断统计才是科学,描述统计不是科学,并延伸扩大到只有数理统计是科学、社会经济统计不是科学这样的认识。这种认识是极其错误的,至少是对社会经济统计的无知。比利时数学家凯特勒不仅研究概率论,并且注重于把统计学应用于人类事物,试图把统计学创建成改良社会的一种工具。经济学和人口统计学中的某些近代概念,如gnp、人口增长率等等,均是凯特勒及其弟子们的遗产。

要不断拓展统计思维方式

统计学是以归纳推理或归纳思维为主要的逻辑方式的。众所周知,逻辑推理方式主要有两种: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是基于观测到的数据信息(尤其是不完全甚至劣质的信息)去产生新的知识或去验证一个假设,即以所掌握的数据信息为依据,归纳得出具有一般特征的结论。归纳推理是要在数据信息的基础上透过偶然性去发现必然性。演绎推理是对统计认识能力的深化,尤其是在根据必然性去研究和认识偶然性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

深化对数据分析的认识

任何统计研究都离不开数据分析。因为这是得到统计研究结论的必要环节。虽然统计分析的形式随时代的推移而变化着,但是“从数据中提取一切信息”或者“归纳和揭示”作为统计分析的目的却一直没有改变。对统计数据分析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基于同样的数据会得出不同、甚至相反的分析结论;二是我们所面对的分析数据有时是缺损的或存在不真实性;三是我们所面对的分析数据有时则又是海量的,让人无从下手。虽然统计数据分析已经经历了描述性数据分析(dda)、推断性数据分析(ida)和探索性数据分析(eda)等阶段,分析的方法技术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但与人类不断提高的要求相比,存在的问题似乎也越来越多。所以,我们必须深化对数据分析的认识,围绕“准确解答特定问题并且从数据中获取一切有效信息”这一目的,不断拓展研究思路,继续开展数据分析方法技术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福贵.统计思想雏议[j]北京统计,2004,(05).

[2]庞有贵.统计工作及统计思想[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03).

[3]范文正.几种基本统计思想的现实意义[j]统计与决策,2007,(08).

[4]邢莉.《九章算术》中的统计学思想探究[j].统计研究,2008,(03)

统计学学年论文篇四

一、医院会计核算管理中统计学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当前的会计核算已远远不能满足医院的市场管理需求,统计学的运用,不仅为医院会计核算管理提供了重要保障,也加大了自身的应用前景,因此,开展实证会计工作,在原有的会计核算管理基础上,采用各种各样的统计方法对医院的会计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和整理,对现行会计实务进行解释,并预测未来的会计实务,提高会计信息在医院经营活动的使用价值。下面则对统计学在会计核算方面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一)统计学在医院财务会计中的运用

针对医院财务会计核算,统计学主要是对医院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处理,财务报表中主要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三个静态要素和收入、费用、利润等三个动态要素,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三个静态要素和收入、费用、利润等三个动态要素则正是统计学的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将速动比率、现金流量比率、权益乘数、固定资产周转率等统计函数广泛运用在财务报表中,分析财务报表中的偿债、营运和盈利能力,并采用移动平均法、加权平均法等统计平均数原理运用在财务会计存货计量核算中,以保证财务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统计学在医院成本会计中的运用

加强医院成本会计核算管理,主要目的是通过控制医院的运营成本来提高经济效益,在医院管理中,应对成本会计核算引起高度重视,将统计学运用在成本会计核算中,通过产品品种分类来进行单品种核算,并归集生产费用,最终对产品成本进行分析计算,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三)统计学在医院管理会计中的运用

与财务会计核算管理相比较,统计学运用在医院管理会计核算中更为复杂,其主要原因是管理会计涉及面较广,管理会计包括成本预测、销售业绩等活动,为了有效进行管理会计,通常采用联立方程组的方式应用在管理会计中,例如对于医院预测成本和销售管理,主要采用回归分析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于医院经营状况的预测,则采用马尔科夫链的形式对其经营成果进行分析预测,对于医院财务状况的评价,则采用层次分析法,而财务建模分析,则主要采用计算机随机模拟的形式,尤其是对医院经营状况的预测,统计学的运用,提高了会计信息在医院经营决策中的价值。

(四)统计学在医院审计中的运用

在会计审计中,其主要是对医院会计核算的整个过程、会计报表进行监督和审核,将统计学应用在会计审计中,采用抽样方法对医院会计核算状况进行审核,进而确保会计审计结构的准确性。

二、在医院会计核算中,应加强统计学的运用

(一)加强医院会计人员对统计学的学习

当前,大多数医院统计和会计工作是相互分离的,在会计核算管理中,会计人员应加强对统计知识的学习,采用集中强化训练的方式,强化会计中常用的总体、指标、抽样等基本概念和统计分组基本方法的训练,并用到实处,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另外,统计人员也应加强会计知识的学习,注重统计和会计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在财务统计核算中,要求统计人员、会计人员共同完成财务分析报告,强化统计、会计工作的优势互补,从而提高医院财务核算管理水平。

(二)建立完善的医院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面对医院各个部门的经济业务管理工作,建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将统计与会计有机结合在一起,对医院信息资源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利用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对医院内部、外部各种信息进行统计和会计核算处理,从而加强医院的事物预测、财务分析和控制功能。

三、统计学应用在医院会计核算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推动医疗会计核算体制的改革

针对医院管理的特殊性,目前,大多数医院都在不断推进医疗体制改革,要求实行医药分开的核算体制,这就要求财务人员需要将药品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单独罗列出来,并对其进行分离核算,但是,医院的药品种类繁多,规格、名称也比较多,这给医院经济业务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将统计学运用在财务会计核算中,即对医院基础数据进行分类收集和汇总,从而达到经济业务会计核算的要求,因此,在药品库存管理实践中,为了使医院不会过多积压药品,通常按照药品的重要程度和保质期限来对药品进行分类,并根据各级药品的特质进行用量统计,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确定各级药品的最佳库存量,进而规范医院药品的管理。

(二)有助于完善医院医保制度

由于医院医保种类较多,在财务会计核算上,若不采用统计学来进行会计核算,这给财务人员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将统计学运用到医院财务会计核算中,将各类医保病人的门急诊和住院医疗收入等进行报表统计,并单独列出各类医保的报表,进而对各类医保病人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医疗费用进行分析和单独核算,从而完善医保制度。总的来说,统计学的运用,对医院财务会计核算管理具有重要作用,例如,财务人员可以通过对医院实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单病种结算的方式,进而引导医院降低看病买药的费用;通过对各类医保费用进行分类统计,这样不仅可以明确医院的债权债务,也可以通过医疗费用划拨来增加医院的医疗收入,因此,统计学运用到医院财务会计核算中,推动了医院的经济业务发展。

(三)有利于实现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

为了推动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将统计学运用在医院会计核算中,即将统计学作为一种数量计算与分析的方式,并运用到医院会计核算的各个环节中,从而实现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统计学运用到会计核算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会计资料的整理,如医院财务会计存货的计量管理,其主要利用统计学中的平均移动法原理来进行计算的;第二,财务信息分析处理,主要运用统计学中的统计指数为基础,并对统计指数进行同比分析和环比分析,以保证会计信息分析的准确性;第三,医院市场的预测,通过统计学对医院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即采用统计学中的趋势分析预测模型对医院的医疗设备采购可行性和成本进行分析预测,进而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

四、结束语

在医院财务会计核算中,由于医院经济业务种类较多,这给医院财务会计核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将统计学运用在医院财务会计核算中,通过统计与会计有机结合在一起,使财务人员对医院会计信息进行有效的统计分析和处理,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统计学学年论文篇五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

[摘 要]本文根据我多年的工作经验和鞍山天力精密带钢有限责任公司出发,通过对目前国内外对人力资源统计的研究现状分析,应用人力资源经济学原理,建立了“人力资源统计学”的框架体系,以期促成“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发展。

[关键词]人力资源统计学 研究

一、人力资源统计学研究

统计作为一种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支持的活动,必须服务于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新经济时代统计遇到了强大的挑战,同时新经济也为统计的新领域——人力资源统计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难得的时机。

人力资源统计学是关于如何描述、衡量、跟踪、预测人力资源状况,并对人力资源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论学科。对于人力资源统计学研究,将对人力资源经济学和人力资源管理学向定量化和精确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而目前国内对人力资源统计研究体系尚未达成统一的认识,未能建立一套完整的对人力资源状况进行衡量的指标体系和统计研究方法体系,国内外对人力资源统计的研究也涉及较少。目前,国外对人力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计划、人力资源招聘、绩效管理、薪酬管理、人员聘用与人员流动管理、人员培训管理、职业生涯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组织文化建设及领导者开发等方面。

通过我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学者对于人力资源统计的研究主要围绕概念、内容、指标体系、计量方法等方面展开,旨在丰富和完善人力资源统计学体系。概念方面,我对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做了区分,其中,我认为二者不仅概念不同,而且所研究的视角和分析的内容也不同,并将人力资本理解为人力资源质的方面。在内容方面,将人力资源投资统计、人力资源产出统计和人力资源投资效益统计以及人力资源供求统计纳入人力资源统计研究范围。而认为人力资源统计应包括人力资源现状统计、人力资源投入与产出统计、人力资源供求情况统计。

针对指标体系的设置,我认为本企业人力资源统计指标应围绕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开发、利用来设置;从数量指标、质量指标、结构指标、动态指标、效能指标五个方面构建了人力资源统计指标体系。

以上的研究给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基本框架和内容的形成,提供了多种思路,起到了奠基作用。但是,这些研究成果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关于人力资源的描述统计,而在结合统计推断理论对人力资源未来趋势进行预测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统计分析上还比较欠缺。总之,系统化、规范化的人力资源统计学学科体系尚未形成。

二、建立人力资源统计学框架体系

建立人力资源统计学重点在于如何反映人力资源数量特征,从而来构建人力资源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论框架。因此,需在首先界定人力资源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基本范畴;以此为出发点设计考察人力资源的综合指标体系,如人力资源的存量、流量、投入、产出及效益等统计指标;进而进入统计分析阶段,介绍一系列的统计研究方法对人力资源的总量、结构、未来趋势、配置等情况展开研究。

1.人力资源统计学理论基础

包括人力资源经济学理论基础和统计学基础,人力资源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基本范畴、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等。

2.人力资源统计数据调查、整理与显示包括人力资源数据获取的主要调查方法,如,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等;进而介绍数据整理方法,如统计分组、统计图表等。

3.人力资源综合指标设置

人力资源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从宏观和微观分为国家、部门、企业、个人,从时间上分为静态和动态,从空间分为国家、地区、行业、职业,从范围分为群体和个体,包括设定人力资源存量指标、流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变异指标等五大板块,并确定各指标计算方法。

4.人力资源回归与相关分析

包括人力资源总量和结构分析、人力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及人力资源发展趋势预测等。

5.人力资源统计制度的系统设计

包括人力资源统计制度的内容,在人力资源统计指标体系的应用以及人力资源统计分析中的作用,对现有人力资源统计范围、方法、调查方式、资料完整性等方面的反思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规范统一的人力资源统计制度的初步设想,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各行各业,各级经济活动单位对人力资源统计研究的需要,规范数据来源渠道,保证人力资源统计数据的权威性、统一性、准确性。

三、结语

通过我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研究,我发现人力资源统计指标体系是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多层次、多角度反映人力资源状况和规律的指标群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比单一指标、综合指标等能提供给人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更强的功能。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人力资源统计数据,可以反映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其发展变化的整个过程。利用这些统计数据,进而界定、统一人力资源的范围、统计口径、统计方法,提高人力资源统计信息收集和分析的科学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可以了解人力资源的现状和供求状况,客观地反映人力资源的数量、结构、投入、配置等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和规律。由于人力资源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难以数量化,使得对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难度远远超过物力资源,国内外研究了几十年,但至今尚未解决这一难题。

人力资源是国家财富,人力资源统计是了解掌握和监控人力资源规模、水平及其变动情况的根本手段。但通过我的研究,我发现目前我国的人力资源统计无论是从理论方法还是实践活动上都缺乏系统规范的研究成果,应尽快与国际接轨完善人力资源存量统计指标,建立人力资源流量统计指标,并加快建立一个对人力资源数量、质量、投入产出及效益等进行跟踪监控和辅助决策的长效机制,完善人力资源统计调查体系,实现人力资源统计信息共享,为国家长期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和支持。

参考文献:

[1]袁卫等:统计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杜谦 宋卫国 高昌林:建立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统计的建议[j].统计研究,2004,(3)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