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心得体会(精选4篇)
学习了一个学期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课程。在xx老师给我们讲《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课程的学期了,我们对于计算机都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计算机技术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科学技术之一,产品不断升级换代。当前计算机正朝着巨型化、微型化、智能化、网络化等方向发展,计算机本身的性能越来越优越,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从而使计算机成为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对于计算机我们只是一个小小的探索者,还有更大的知识海洋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去学习。
这学期开始,在郄老师的讲课中我们由浅及深的学习了《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课程。从第一章计算机的概论讲起讲了计算机的发展,分类及应用;计算机的工作过程与性能指标;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然后又分别给我们讲述了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运算方法和运算器;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储存器等等通过郄老师对于计算机各个方面深入细致的讲解我们对于计算机有了跟多的理解和认识。在对于今后对计算机接触中,给予了我们莫大的帮助,《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课程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学习也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1)硬件的组成(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设备:使计算机从外部获得信息的设备如鼠标,键盘,光笔,扫描仪,话筒,数码相机,摄像头,手写板输出设备:把计算机处理信息的结果以人们能够识别的形式表示出来的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音箱,投影仪存储器:如硬盘,光驱,U盘运算器:算术运算,逻辑运算控制器:如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控制计算机各部分协调运行控制器和运算器整合在CPU中(2)软件的组成软件定义:程序和有关文档资料的合称软件分类:系统软件(使用和管理计算机的软件)和应用软件(专为某一应用编制的软件)常见的系统软件有: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程序设计语言常见的应用软件有:辅助教学软件,辅助设计软件,文字处理软件,信息管理软件和自动控制软件。《计算机组成原理》中也涉及到:
1、计算机的特点、发展概况、应用领域、分类、发展趋势、系统的组成。
2、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以及转化、运算规则和编码。
3、运算方法和运算器。
4、指令、格式、寻址方式、类型和功能。
5、存储系统。
6、中央处理器(CPU),功能、组成、时序、指令周期,基本原理。
7、系统总线、概念、分类、组成借口和总线结构。
8、输入输出系统、外设、查询方式。
9、外围设备、输入和输出以及外存、等等有关于计算机的多种方面的知识。
《计算机组成原理》以冯·诺依曼计算机模型为出发点,介绍单机系统范围内计算机的组织结构和工作原理在如今这个时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很快,我们已经进入了“无所不在的计算”时代,计算机的表现也是多种多样,但他们都是以计算机基本体系结构为基础的。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技术相结合的专业基础课程;计算机的组成及运行原理的基本思想已经渗透到由计算机衍生出来的许多领域。要想真正理解软件,就必须理解硬件,软件和硬件共存于计算机系统中。
通过这次学习我真正体会到了计算机知识的更新是很快的,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何接受新的教育理念,转变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来充实我们的专业技能,已经成为我们每一个人必须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只有地学习,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识,才能在以后把工作做得更好.我们也渴望能够多学关于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我相信在更多的学习机会中,我们懂的也会越来越多。
《计算机组成原理》带给我们不仅是知识,更是同学们在课堂上学习的乐趣,是老师与同学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钥匙。计算机的奥秘不仅仅是一趟讲课和一本教程可以完全概况的了的。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计算机时时刻刻陪伴在我们的身边,在互联网时代,计算机作为一个人与人沟通的
媒介充当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所以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不仅要学习好计算机的知识,还要会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去,让计算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方便和乐趣。
学习这门课已经有一段时间,刚开始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时候,一头雾水,什么都不了解,以前也没有接触过。所以上课的时候有好多东西都听不懂,越学越没有信心,越学越差,甚至有时都想放弃。
可是上课一段时间后,一点一点慢慢的发现了这门课程的内在联系,所以慢慢的就有了点信心。在计算机系呆了两年的时间,我感觉到我真的是计算机系的学生,我真的开始作为一名计算机算是专业的人员来了解计算机,而不是跟外行那样,二者有很大的区别。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是计算机学科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基本要求是使我们掌握计算机常用的逻辑器件、部件的原理、参数及使用方法,学懂简单、完备的单台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学习计算机设计中的入门性知识,掌握维护、使用计算机的技能。
这门课对于使我们了解现代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工作原理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我们后续课程的学习无疑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它的课程地位十分重要,学习起来有点难度,感受颇多的。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内部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和庞大,因此我在整本书的学习过程中总体感受是太过抽象,认识感比较差,感觉很难懂,而且知识点有很多。下面我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谈谈。
《计算机组成原理》这本书以计算机的五大基本组成部件: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及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为整体框架结构,模块化的向我们介绍了各硬件的'功能和工作方式,向我们介绍了计算机的基
本组成原理和工作原理,让我们了解到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同时也让我们掌握了一些对计算机部件和工作方式的基本的分析和设计能力。
《计算机组成原理》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我们已经学习过的《数字逻辑》,它的后继课程有《微机原理及应用》、《接口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为我们以后学习这些课程奠定了基础。从而也可以看出,《计算机组成原理》在我们的整个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前两章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同时也让我们掌握了一些对计算机部件和工作方式的基本的分析和设计能力。在第三章学习了系统总线的相关知识包括总线的分类、数据的传输及总线的控制等。学习起来整体感觉还好,了解到计算机内部数据是如何通过总线传输的,及总线资源是如何控制的,如何分时共享的。
在第四章学习了存储器的相关知识。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的记忆设备,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因此它在整个计算机系统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学习了存储器的分类、工作原理及组织方式等。
在第五章学习了输入和输出设备,主要学习了I/o接口技术及I/o设备与主机信息传输的控制方式。重点知识在于程序中断方式和DMA查询方式。
在第六章主要学习了计算机的运算方式。都是一些固定的方法,做题目会做,但是因为运算规则、方法太多了,记不住啊!最后的第七到第十章,学习了CPU的功能和结构,这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部分,也是本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学习指令系统的时候,感觉很抽象很难;学习学习控制单元的功能及设计的时候,感觉更难,更抽象,尤其是微指令。
整体的感觉就是:模糊。感觉很难,很抽象,很难懂,更难理解。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唯一让我觉得很有希望的就是,老师您举的比喻或类别,感觉很直观,很好。
通过学习老师的课程,我对于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课的学习方法,做出了需要注意的几点的总结:
1、用事实调动自己的兴趣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层出不穷。经常会对所学的课程产生疑问,如果缺乏学习动力,学习的积极性就会不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把学当作一种快乐。
2、积极思考理解,不要死记硬背。
对于知识,只要理解了就会觉得很容易,但是如果不理解,只是死记硬背,那么学习效率就会很低,而且也没有什么收获。
3、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创造力
实验是本课程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实验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计算机的组织、结构和工作原理,从而提高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的能力。实验更是学生创新思维的源泉,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重要保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应用的到各行各业,人们对计算机速度和功能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希望能够有跟多的新技术出来,我们也要不断的学习新技术,这样才能跟的上行业的发展。
感谢教育部举办全国高校教师《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网络培训,给我们这些讲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进修、交流的机会,领略了国家级名师的风采,聆听了国家级名师的授课,拓宽了视野,受益匪浅。从哈工大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从唐朔飞老师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中也得到了很多启迪。
在唐教授和向琳老师的讲授中,对《计算机组成原理》及实验课的教学中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方法给予了充分的讲解与剖析。建立学员对该精品课程的深入、全面理解,了解精品课程的建设思路、理念及经验。
对教学过程中的难、重点进行深度剖析,明确解决思路;通过相对细致的案例分析和现场示范课形式,使学员掌握实际教学要点。这次学习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同一名称的课程,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培养目标,不同的学生基础,在课程的深度和广度上应该不同。我任教的学校是兰州交通大学,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偏差,在组成课教学中,本着讲基本、抓重点的原则,首先讲清楚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如果一开始学生就感觉很难,听不懂,那就很难调动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所以要将难的东西讲简单、讲通俗,再配合一两个例子,讲清楚这部分内容的实际应用,能用它来干什么。
2.作为青年教师必须保证优质的教学质量,教师本身必须对本课程的基本内容非常熟悉,并能融会贯通,同时对该门课程的相关课程也要熟悉。提高教师素质对任何一所学校而言,都是一个较难实行的问题。精品课程的建设,数字化网络资源的利用为提高教师素质提供了一个有效载体。
教学资源的共享,使传统意义上的传、帮、带的模式,吸收了全新的血液。使青年教师有机会接触到名师大师教学的特色,为培养青年教师开辟了一个新模式,大大缩短了青年教师培训、提高的时间。在自身主观上,应该认识到丰富的知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只有把教学内容为同学们很好吸收消化之后,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分析组成教材,教师要根据自己学校的专业特点及个人的特长对教材认真研究,吃透内容,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进行取舍、增删。并且将教学内容利用讲稿的形式体现出来,因为讲稿不同于教材,在内容上要有重点、难点,要体现一个思路。
3.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配合板书讲授,教师要注意形象,上课要仪表大方,穿着整洁,讲话要干净利落,用词准确,内容上重难点突出,知识传递要贯穿一条主线,以便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该课程通过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分析、讲解和配套实验,培养学生计算机硬件的系统级认知能力。总体上讲,课程内容理论性强、很抽象,学生学习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实验课的安排,是学生能动手去做,促进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4.设置疑点,提出悬念,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答案。多年来“填鸭式”的教学,使学生已经习惯了上课时只听不想的思维习惯,习惯于死记硬背,不会引申、触类旁通,更谈不上创新意识了,所以在大学一定要改变教学方法,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学习,自己理解的能力。就像唐老师所讲的,在教学过程中,多提问、留悬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5.根据教学进度和学时,合理选择书上习题,以达到进一步加深理解课堂讲授的内容。每一章讲授结束,收一次作业,给出成绩,并作一次集体答疑,讲解作业中的共性问题。作业成绩记入总成绩内。作为老师要敬业,大学教师这个职业是个“良心活”,付出的越多,学生收获就越大。老师要认真批改作业,登记成绩,如唐老师所讲,冲着老师这样认真仔细的批改,他也会相应认真做作业、认真听讲。“老师一句鼓励的话,学生也许会受益一生”。
6.考题设计的指导思想是注重能力的考核,而不是记忆的考核。现在我们学校有一个很不好的风气,就是考试前给学生划重点,学生只按重点复习。其实平时老师讲的多的地方、强调的地方就是重点,而考试只是重点中的一部分。学生养成这种习惯,平时听讲注意力不集中,也不思考,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就等着最后老师划范围,好像是为了考试而学习。
7.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在各高校,教学资源的利用往往局限于自己所在院校的现有资源的利用上,处于一种半封闭的状态,使学校的教育受到一定的局限与制约。
然而精品课程建设,一方面要求教师打破传统教学的授课模式,尽可能去拓展利用一切教育资源;另一方面,要求开放精品课程网站,扩大对外影响,让更多的人可利用这种资源来学习,使教育资源得到共享。如果说前者是开发利用资源,那么后者则是校际间的共享,这种共享只有在精品课程建设框架下方可实现。
通过几天的学习,使我对精品课程建设有了全新的认识。在短暂的三天学习时间里,哈工大的唐朔飞教授和向琳老师等,以其合理的课程设计体系、渊博的知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与数字化的网络共享资源相结合,使我受益非浅。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必修的硬件课程中重要核心课程之一。基本要求是使我们掌握计算机常用的逻辑器件、部件的原理、参数及使用方法,学懂简单、完备的单台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学习计算机设计中的入门性知识,掌握维护、使用计算机的技能。
课程主要内容:常用的组合逻辑器件,如译码器、数据选择器、编码器、alu原理;常用的同步时序电路,如寄存器、移位寄存器、计数器的原理、参数及使用方法;可编程逻辑阵列:rom,pla,pal及门阵列的原理与使用。
数字化编码,数制及数制转换,数据表示,检错纠错码;数据的算术与逻辑运算,运算器的功能、组成与设计;教学机的运算器实例。计算机指令系统综述,指令格式与寻址方式;教学计算机的指令系统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控制器的功能、组成与设计,教学机的控制器实例。
多级结构的存储系统综述,主存储器的组成与设计,教学机的内存储器实例,cache存储器的运行原理,虚拟存储器的概念与实现,磁盘设备的组成与运行原理,磁盘阵列技术;光盘机的组成与运行原理,磁带机的组成与运行原理。
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与输入/输出系统综述,显示器设备,针式打印机设备,激光印字机设备;计算机总线的功能与组成,输入/输出系统的功能与组成;教学机的总线与输入/输出系统实例。几种常用的输入/输出方式,中断与dma的请求、响应和处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这门课对于使我们了解现代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工作原理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我们后续课程的学习无疑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nuenian.com/fanwen/xindetihui/11ce77e7274f886ca76f6c0887a11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