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观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观后感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观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张桂梅人物事迹观后感500字 张桂梅人物事迹观后感篇一
在民族中学时,曾经有一个班令老师们头疼,张桂梅却主动要求担任班主任。她进山找回那些不读书的学生,为看住那些晚上总想跑出去的学生,她把行李搬进男生宿舍,和32名男生住在一起。男生们渐渐接受了张桂梅,感觉“就像在家里,和妈妈住在一起”。但是,男生们不知道,他们粗重的鼾声、梦话和脚臭,常常让张桂梅睡不好觉。她甚至从下午开始就不敢喝水,担心晚上起夜时学生趁机溜出去。
在女子高中,张桂梅在宿舍里铺了两张床,一张自己睡,一张留给需要特别关心的学生。为了随时关照学生,她睡觉不脱衣服。有个和张桂梅住在一起的学生,始终不肯和她多说话。这期间,张桂梅在食堂打饭时,摔了一跤,肋骨断了三根。她没有住院就又回了学校。每天早晨仍然5点起床,但要靠学生抱起来;夜里很晚睡下,还要忍着疼痛和学生聊会儿天。3个月后,这名学生抱着张老师大哭起来,说一定不会辜负张老师。
如今,张桂梅的右腹部、右臂上能摸到肿块,头上还有骨瘤,她的肺出现了问题,嘴唇经常没有知觉,但她仍然每天拿着小喇叭喊起床,喊吃饭,喊跑步,喊睡觉……“我要让孩子们知道,我一直就在她们身边。”张桂梅说。
为给学生解馋,张桂梅每个月轮流带着学生出去“加餐”。直到有一次,张桂梅去付账时,学生发现她翻遍了所有的包才凑足了钱。学生们这才知道,张老师每顿饭只舍得吃两角钱一份的小菜,每天的生活费仅3元。
她至今还在用一部老式诺基亚,手机里存着学生和家长的电话,“听说智能手机容易坏,怕换手机后这些电话号码会丢失”。
她的衣服很土,有些是别人买给她的。她去参加党的十_大前,华坪县委给她7000元置装费,让她买套西服去北京开会。她却用这笔钱为学校买了台电脑。
她把获得的3万多元奖金,捐给了灾区;5000元的劳模奖金,一次性交了党费;30万元的“兴滇人才奖”奖金,捐给了华坪县丁王民族小学;昆明市总工会千叮咛万嘱咐拨给她治病的两万元,她也捐了;她甚至还想预支自己的丧葬费,把这些钱用在山区孩子们身上。
她把自己的十_大党代表证、五一劳动奖章、奥运火炬和毕生的荣誉证书,全部捐给了县档案馆。她说:“我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的,我奉献给党和人民的还远远不够。”
张桂梅人物事迹观后感500字 张桂梅人物事迹观后感篇二
无论在民族中学还是后来的女子高中,教学质量一直是张桂梅最看重的事。
在民族中学时,曾经有一个班令老师们头疼,张桂梅却主动要求担任班主任。她进山找回那些不读书的学生,为看住那些晚上总想跑出去的学生,她把行李搬进男生宿舍,和32名男生住在一起。男生们渐渐接受了张桂梅,感觉“就像在家里,和妈妈住在一起”。但是,男生们不知道,他们粗重的鼾声、梦话和脚臭,常常让张桂梅睡不好觉。她甚至从下午开始就不敢喝水,担心晚上起夜时学生趁机溜出去。
在女子高中,张桂梅在宿舍里铺了两张床,一张自己睡,一张留给需要特别关心的学生。为了随时关照学生,她睡觉不脱衣服。有个和张桂梅住在一起的学生,始终不肯和她多说话。这期间,张桂梅在食堂打饭时,摔了一跤,肋骨断了三根。她没有住院就又回了学校。每天早晨仍然5点起床,但要靠学生抱起来;夜里很晚睡下,还要忍着疼痛和学生聊会儿天。3个月后,这名学生抱着张老师大哭起来,说一定不会辜负张老师。
如今,张桂梅的右腹部、右臂上能摸到肿块,头上还有骨瘤,她的肺出现了问题,嘴唇经常没有知觉,但她仍然每天拿着小喇叭喊起床,喊吃饭,喊跑步,喊睡觉……“我要让孩子们知道,我一直就在她们身边。”张桂梅说。
为给学生解馋,张桂梅每个月轮流带着学生出去“加餐”。直到有一次,张桂梅去付账时,学生发现她翻遍了所有的包才凑足了钱。学生们这才知道,张老师每顿饭只舍得吃两角钱一份的小菜,每天的生活费仅3元。
她至今还在用一部老式诺基亚,手机里存着学生和家长的电话,“听说智能手机容易坏,怕换手机后这些电话号码会丢失”。
她的衣服很土,有些是别人买给她的。她去参加党的十七大前,华坪县委给她7000元置装费,让她买套西服去北京开会。她却用这笔钱为学校买了台电脑。
她把获得的3万多元奖金,捐给了灾区;5000元的劳模奖金,一次性交了党费;30万元的“兴滇人才奖”奖金,捐给了华坪县丁王民族小学;昆明市总工会千叮咛万嘱咐拨给她治病的两万元,她也捐了;她甚至还想预支自己的丧葬费,把这些钱用在山区孩子们身上。
她把自己的十_大党代表证、五一劳动奖章、奥运火炬和毕生的荣誉证书,全部捐给了县档案馆。她说:“我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的,我奉献给党和人民的还远远不够。”
张桂梅人物事迹观后感500字 张桂梅人物事迹观后感篇三
张桂梅创办女子高中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众多适龄失学女孩的上学问题,帮助她们走出闭塞的村落,去追寻属于自己的青春和梦想。可当无法保障学生安全的时候,何谈追逐梦想?
对此,为保障新招收100名学生的安全,张桂梅便带着全校的女老师和学生一起走进了教室,利用桌椅晚上搭成简易“宿舍”,白天教学,晚上休息。同时,又安排学校里的男老师在教学楼的楼梯间搭起“木板床”,轮流值守校园安全工作,全体教师为学生筑起了安全保障第一关。
当张桂梅决心要创办女子高中之时,便知其一路坎坷,在这样的环境里,全校仅有的17名教职员工中有9名相继辞职离开,100名学生有6名提出转学,这些情况让创办女子高中初期本就步履维艰的张桂梅更是雪上加霜。
只招收贫困家庭女孩?免除学杂费的办学制度?女子高中能否办得下去?面对社会上的质疑声,张桂梅鼓励大家:“留下的8名老师中有6名共产党员,只要党员在阵地就在,女子高中这块教育扶贫阵地一定守得住。”
张桂梅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所以,即使遇到再多的挫折,她也没有放弃建立女子中学的决心。
2008年9月,在张桂梅老师的不懈努力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下,全国惟一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华坪女子中学终于顺利成立。
张桂梅人物事迹观后感500字 张桂梅人物事迹观后感篇四
作为在云南待了大半辈子的东北人,张桂梅对待学生成绩时的“苛刻”,一如她一生的倔强和坚韧。
1974年10月,张桂梅响应党的号召,随姐姐从东北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此后的时间里,她把全部身心献给了祖国西南边陲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
1996年,张桂梅的丈夫因胃癌去世,不久后张桂梅放弃了大理优越的工作环境,申请调到深度贫困山区华坪县。她放弃进入全县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选择在全县师资最弱、条件最差的民族中学任教,并承担起4个毕业班的语文和政治课教学任务。
1997年4月,张桂梅被查出患有子宫肌瘤,需立即住院治疗。但为了不耽误初三毕业班的教学进度,她偷偷把检验结果藏起来,直到7月份把学生送进中考考场后,才住院接受手术。
得知张桂梅身患重病,县妇联主席和工委女工委主任同时看望了她。几天后的县妇代会上,全体代表为这个“外来的姑娘”捐款。有人借钱捐款、有人把给孩子买衣服的钱捐了、有人捐了自己回家的路费……县领导说:“张老师,你放心,我们再穷也要把你的病治好。”
手捧着这山乡的情义,张桂梅的泪水夺眶而出:“华坪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想为华坪做些事。”这一坚持,就是_年。从那时起,张桂梅的生命就和华坪、和教育扶贫连在了一起。
丈夫去世后,张桂梅没有再组建家庭,没有亲生儿女,全身心投入教育和慈善事业。2001年,她一边在民族中学当老师,一边兼任“儿童之家”院长,成了众多孤儿的“妈妈”。2003年,维持“儿童之家”的资金面临短缺。为缓解窘境,张桂梅到华坪各部门筹措资金,“求人很丢人,但如果孩子们生活得不好,我这个义务院长更丢人。”
2003年至2007年的寒暑假,张桂梅在昆明为孩子们筹措到两万多元。对此她说,一切辛苦都值了。
张桂梅人物事迹观后感500字 张桂梅人物事迹观后感篇五
1995年以后,张桂梅离开大理喜洲,只身来到丽江华坪。初来乍到,她便放弃了进入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的机会,而是选择了中心中学,承担了4个毕业班的政治教学工作,毕业班的女生工作,此外还协助学校搞文艺工作。在工作中,她尽职尽责,奉献了所有精力。
1997年8月,民中分设成立正在住院做手术的张老师得知民中学生最穷,生源素质最差,经费最紧张,又看到民中校舍最破陋、设备最差时,她又主动要求调到民中工作,抓学生学习、管学生日常都亲历亲为,一步步推动着教育工作的发展。在她的努力下民中的教育成果不断涌现。
1999年2月,华坪县教育局党委和中共华坪县委分别发出通知;号召全县教职工和全县人民向她学习,县委还授予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并奖给她1000元,但张桂梅把1000元奖金当场就捐给了县慈善机构。
说到慈善,张桂梅这一生几乎都与慈善事业挂钩。在民中的教育工作中,女生很少,张桂梅意识到,提高山区女孩的素质,至少可以改变三代人。由此,她便萌生了筹建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想法,从2002年起她便开始为这个“不切实际”的梦想四处奔波。
2007年,张桂梅当选为党的十_大代表。张桂梅和她筹建免费女高的.想法逐渐被更多人知道。丽江市和华坪县各拿出100万元,帮助张桂梅办校。2008年8月,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建成。
张桂梅表示,学校能办起来并走到今天,离不开党和政府作坚强后盾。华坪女高的教师工资和办学经费均由县财政保障,学校建设由教育局负责。教学楼墙上,挂满了密密麻麻的捐款人姓名。大家的关心和帮助,她都记在心里。
为了留住学生,家访成了很重要的工作。办校10多年来,张桂梅走了11万公里家访路,走进1300多名学生家中。山区偏远、山路艰辛,很多学生的家只能靠步行达到,连爬山过去都得好几个小时。
在她的带动下,10多年来,华坪女高以自身独有的特色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断发展成长。张桂梅也非常注重新材视角,不断摸索出贫困山区学生教育的规律;把育人当作教育的前提和目标,走到学生心里;她通过家访了解孩子的家庭,竭力改变教育背后的贫困。“山里的学生太穷太苦了,又那么善良懂事,我想帮帮她们。”正是秉承着一颗仁爱之心,张桂梅“让教育走得更深更远”。
张桂梅人物事迹观后感500字 张桂梅人物事迹观后感篇六
张桂梅,像一团火、一盏灯、一颗星,燃烧着、闪烁着、散发出爱的光芒,向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播撒希望的种子,引领她们走出大山。在她身上,体现出一名共产党员勇担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接班人的使命,她以自己的行动和忠诚诠释基层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展现了新时期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仁心大爱和大公无私的崇高品质。
一个心愿: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接班人
60岁后,能够干什么?
多数人是退休回家,含饴弄孙,悠闲自适。但在张桂梅眼中,60岁则是焕发生机活力的又一个起点,培养山区贫困家庭女学生的“第二春”。
“我一定要让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学生考上清华、北大,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今年62岁的张桂梅激情满怀地向记者“规划”着未来。
随着年岁的增长,张桂梅非但没有放缓将贫困山区女学生带出大山的节奏,反而增加了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
“每天5点半起床的张老师,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丽江华坪女子高中教师韦堂云说,每天早上,叫完学生集合后,张老师回到办公室一边啃馒头一边开始处理日常事务,等忙完手里的活,她还要去各个教室检查,常常没有一个完整的早餐时间。
很多人问张桂梅,华坪女子高中建校以来,你已经帮助了1500多名山区贫困学子走出大山,还把自己获得的70多万元奖金全部捐献给贫困山区,丽江华坪女子高中也连续10年获得了丽江市高考综合第一的好成绩,如今都这把年纪了,有必要这么拼吗?
“我没时间了,多抢一点时间,多培养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就是多作一份贡献,特别是要培养出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张桂梅说。
身体本就不好,还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张桂梅全身时常疼得动不了,可她却瞒着所有人,吃点止痛药,稍好一些,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今年3月,张桂梅再一次住院。医生要求静养。这对视时间如生命的张桂梅来说,简直和病痛一样难受:“静养,把我照顾管理学生的权利都夺走了,这样干待着,太浪费时间!”
好不容易熬过了3天3夜,张桂梅稍微缓过劲来,没等医院同意出院,她就自己偷偷跑回学校。“孩子考上好学校,就是最好的药!我一定要培养出能上清华、北大的女学生。”说话间,张桂梅的眼睛里闪烁着充满希望的光芒。
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让张桂梅忘记了病痛,忘记了年龄,使她浑身充满了力量。为了学生,她长期带病坚持工作,几次晕倒在讲台上,而每一次张桂梅都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始终坚持把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命运放在心坎上。
张桂梅人物事迹观后感500字 张桂梅人物事迹观后感篇七
张桂梅作为千千万万基层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员,她始终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张桂梅人物事迹观后感大全7篇,以供大家参考!
为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表彰先进、弘扬正气,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忠实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砥砺奋进,党中央决定,授予周永开、张桂梅同志和追授于海俊、李夏、卢永根、张小娟、加思来提·麻合苏提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张桂梅,女,满族,中共党员,1957年6月出生于黑龙江牡丹江市,1975年12月参加工作,199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院长。
参加工作以来,她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永动机,用初心和信仰书写着一名共产党员一辈子对党忠诚、一辈子为民奉献、一辈子坚韧执着、一辈子于己克俭的大爱情怀,无怨无悔、无私无我地在平凡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燃烧着自己,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十大女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全国百名优秀母亲”“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兴滇人才奖”等40余项荣誉称号。
张桂梅同志把全部身心投入到边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和儿童福利事业,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是华坪儿童之家130多个孤儿的“妈妈”。她坚持用红色文化引领教育,培养学生不畏艰辛、吃苦耐劳的品格,引导学生铭记党恩、回报社会。她坚持每周开展1次理论学习、重温1次入党誓词的组织生活,发挥党员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她常年坚持家访,行程11万多公里,覆盖学生1300多名,为学校留住了学生,为学生留住了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她吃穿用非常简朴,对自己近乎“抠门”,却把工资、奖金捐出来,用在教学和学生身上。她以坚韧执着的拼搏和无私奉献的大爱,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无论在民族中学还是后来的女子高中,教学质量一直是张桂梅最看重的事。
在民族中学时,曾经有一个班令老师们头疼,张桂梅却主动要求担任班主任。她进山找回那些不读书的学生,为看住那些晚上总想跑出去的学生,她把行李搬进男生宿舍,和32名男生住在一起。男生们渐渐接受了张桂梅,感觉“就像在家里,和妈妈住在一起”。但是,男生们不知道,他们粗重的鼾声、梦话和脚臭,常常让张桂梅睡不好觉。她甚至从下午开始就不敢喝水,担心晚上起夜时学生趁机溜出去。
在女子高中,张桂梅在宿舍里铺了两张床,一张自己睡,一张留给需要特别关心的学生。为了随时关照学生,她睡觉不脱衣服。有个和张桂梅住在一起的学生,始终不肯和她多说话。这期间,张桂梅在食堂打饭时,摔了一跤,肋骨断了三根。她没有住院就又回了学校。每天早晨仍然5点起床,但要靠学生抱起来;夜里很晚睡下,还要忍着疼痛和学生聊会儿天。3个月后,这名学生抱着张老师大哭起来,说一定不会辜负张老师。
如今,张桂梅的右腹部、右臂上能摸到肿块,头上还有骨瘤,她的肺出现了问题,嘴唇经常没有知觉,但她仍然每天拿着小喇叭喊起床,喊吃饭,喊跑步,喊睡觉……“我要让孩子们知道,我一直就在她们身边。”张桂梅说。
为给学生解馋,张桂梅每个月轮流带着学生出去“加餐”。直到有一次,张桂梅去付账时,学生发现她翻遍了所有的包才凑足了钱。学生们这才知道,张老师每顿饭只舍得吃两角钱一份的小菜,每天的生活费仅3元。
她至今还在用一部老式诺基亚,手机里存着学生和家长的电话,“听说智能手机容易坏,怕换手机后这些电话号码会丢失”。
她的衣服很土,有些是别人买给她的。她去参加党的十_大前,华坪县委给她7000元置装费,让她买套西服去北京开会。她却用这笔钱为学校买了台电脑。
她把获得的3万多元奖金,捐给了灾区;5000元的劳模奖金,一次性交了党费;30万元的“兴滇人才奖”奖金,捐给了华坪县丁王民族小学;昆明市总工会千叮咛万嘱咐拨给她治病的两万元,她也捐了;她甚至还想预支自己的丧葬费,把这些钱用在山区孩子们身上。
她把自己的十_大党代表证、五一劳动奖章、奥运火炬和毕生的荣誉证书,全部捐给了县档案馆。她说:“我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的,我奉献给党和人民的还远远不够。”
无论在民族中学还是后来的女子高中,教学质量一直是张桂梅最看重的事。
在民族中学时,曾经有一个班令老师们头疼,张桂梅却主动要求担任班主任。她进山找回那些不读书的学生,为看住那些晚上总想跑出去的学生,她把行李搬进男生宿舍,和32名男生住在一起。男生们渐渐接受了张桂梅,感觉“就像在家里,和妈妈住在一起”。但是,男生们不知道,他们粗重的鼾声、梦话和脚臭,常常让张桂梅睡不好觉。她甚至从下午开始就不敢喝水,担心晚上起夜时学生趁机溜出去。
在女子高中,张桂梅在宿舍里铺了两张床,一张自己睡,一张留给需要特别关心的学生。为了随时关照学生,她睡觉不脱衣服。有个和张桂梅住在一起的学生,始终不肯和她多说话。这期间,张桂梅在食堂打饭时,摔了一跤,肋骨断了三根。她没有住院就又回了学校。每天早晨仍然5点起床,但要靠学生抱起来;夜里很晚睡下,还要忍着疼痛和学生聊会儿天。3个月后,这名学生抱着张老师大哭起来,说一定不会辜负张老师。
如今,张桂梅的右腹部、右臂上能摸到肿块,头上还有骨瘤,她的肺出现了问题,嘴唇经常没有知觉,但她仍然每天拿着小喇叭喊起床,喊吃饭,喊跑步,喊睡觉……“我要让孩子们知道,我一直就在她们身边。”张桂梅说。
为给学生解馋,张桂梅每个月轮流带着学生出去“加餐”。直到有一次,张桂梅去付账时,学生发现她翻遍了所有的包才凑足了钱。学生们这才知道,张老师每顿饭只舍得吃两角钱一份的小菜,每天的生活费仅3元。
她至今还在用一部老式诺基亚,手机里存着学生和家长的电话,“听说智能手机容易坏,怕换手机后这些电话号码会丢失”。
她的衣服很土,有些是别人买给她的。她去参加党的十七大前,华坪县委给她7000元置装费,让她买套西服去北京开会。她却用这笔钱为学校买了台电脑。
她把获得的3万多元奖金,捐给了灾区;5000元的劳模奖金,一次性交了党费;30万元的“兴滇人才奖”奖金,捐给了华坪县丁王民族小学;昆明市总工会千叮咛万嘱咐拨给她治病的两万元,她也捐了;她甚至还想预支自己的丧葬费,把这些钱用在山区孩子们身上。
她把自己的十_大党代表证、五一劳动奖章、奥运火炬和毕生的荣誉证书,全部捐给了县档案馆。她说:“我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的,我奉献给党和人民的还远远不够。”
作为在云南待了大半辈子的东北人,张桂梅对待学生成绩时的“苛刻”,一如她一生的倔强和坚韧。
1974年10月,张桂梅响应党的号召,随姐姐从东北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此后的时间里,她把全部身心献给了祖国西南边陲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
1996年,张桂梅的丈夫因胃癌去世,不久后张桂梅放弃了大理优越的工作环境,申请调到深度贫困山区华坪县。她放弃进入全县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选择在全县师资最弱、条件最差的民族中学任教,并承担起4个毕业班的语文和政治课教学任务。
1997年4月,张桂梅被查出患有子宫肌瘤,需立即住院治疗。但为了不耽误初三毕业班的教学进度,她偷偷把检验结果藏起来,直到7月份把学生送进中考考场后,才住院接受手术。
得知张桂梅身患重病,县妇联主席和工委女工委主任同时看望了她。几天后的县妇代会上,全体代表为这个“外来的姑娘”捐款。有人借钱捐款、有人把给孩子买衣服的钱捐了、有人捐了自己回家的路费……县领导说:“张老师,你放心,我们再穷也要把你的病治好。”
手捧着这山乡的情义,张桂梅的泪水夺眶而出:“华坪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想为华坪做些事。”这一坚持,就是_年。从那时起,张桂梅的生命就和华坪、和教育扶贫连在了一起。
丈夫去世后,张桂梅没有再组建家庭,没有亲生儿女,全身心投入教育和慈善事业。2001年,她一边在民族中学当老师,一边兼任“儿童之家”院长,成了众多孤儿的“妈妈”。2003年,维持“儿童之家”的资金面临短缺。为缓解窘境,张桂梅到华坪各部门筹措资金,“求人很丢人,但如果孩子们生活得不好,我这个义务院长更丢人。”
2003年至2007年的寒暑假,张桂梅在昆明为孩子们筹措到两万多元。对此她说,一切辛苦都值了。
1995年以后,张桂梅离开大理喜洲,只身来到丽江华坪。初来乍到,她便放弃了进入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的机会,而是选择了中心中学,承担了4个毕业班的政治教学工作,毕业班的女生工作,此外还协助学校搞文艺工作。在工作中,她尽职尽责,奉献了所有精力。
1997年8月,民中分设成立正在住院做手术的张老师得知民中学生最穷,生源素质最差,经费最紧张,又看到民中校舍最破陋、设备最差时,她又主动要求调到民中工作,抓学生学习、管学生日常都亲历亲为,一步步推动着教育工作的发展。在她的努力下民中的教育成果不断涌现。
1999年2月,华坪县教育局党委和中共华坪县委分别发出通知;号召全县教职工和全县人民向她学习,县委还授予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并奖给她1000元,但张桂梅把1000元奖金当场就捐给了县慈善机构。
说到慈善,张桂梅这一生几乎都与慈善事业挂钩。在民中的教育工作中,女生很少,张桂梅意识到,提高山区女孩的素质,至少可以改变三代人。由此,她便萌生了筹建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想法,从2002年起她便开始为这个“不切实际”的梦想四处奔波。
2007年,张桂梅当选为党的十_大代表。张桂梅和她筹建免费女高的.想法逐渐被更多人知道。丽江市和华坪县各拿出100万元,帮助张桂梅办校。2008年8月,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建成。
张桂梅表示,学校能办起来并走到今天,离不开党和政府作坚强后盾。华坪女高的教师工资和办学经费均由县财政保障,学校建设由教育局负责。教学楼墙上,挂满了密密麻麻的捐款人姓名。大家的关心和帮助,她都记在心里。
为了留住学生,家访成了很重要的工作。办校10多年来,张桂梅走了11万公里家访路,走进1300多名学生家中。山区偏远、山路艰辛,很多学生的家只能靠步行达到,连爬山过去都得好几个小时。
在她的带动下,10多年来,华坪女高以自身独有的特色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断发展成长。张桂梅也非常注重新材视角,不断摸索出贫困山区学生教育的规律;把育人当作教育的前提和目标,走到学生心里;她通过家访了解孩子的家庭,竭力改变教育背后的贫困。“山里的学生太穷太苦了,又那么善良懂事,我想帮帮她们。”正是秉承着一颗仁爱之心,张桂梅“让教育走得更深更远”。
张桂梅创办女子高中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众多适龄失学女孩的上学问题,帮助她们走出闭塞的村落,去追寻属于自己的青春和梦想。可当无法保障学生安全的时候,何谈追逐梦想?
对此,为保障新招收100名学生的安全,张桂梅便带着全校的女老师和学生一起走进了教室,利用桌椅晚上搭成简易“宿舍”,白天教学,晚上休息。同时,又安排学校里的男老师在教学楼的楼梯间搭起“木板床”,轮流值守校园安全工作,全体教师为学生筑起了安全保障第一关。
当张桂梅决心要创办女子高中之时,便知其一路坎坷,在这样的环境里,全校仅有的17名教职员工中有9名相继辞职离开,100名学生有6名提出转学,这些情况让创办女子高中初期本就步履维艰的张桂梅更是雪上加霜。
只招收贫困家庭女孩?免除学杂费的办学制度?女子高中能否办得下去?面对社会上的质疑声,张桂梅鼓励大家:“留下的8名老师中有6名共产党员,只要党员在阵地就在,女子高中这块教育扶贫阵地一定守得住。”
张桂梅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所以,即使遇到再多的挫折,她也没有放弃建立女子中学的决心。
2008年9月,在张桂梅老师的不懈努力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下,全国惟一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华坪女子中学终于顺利成立。
张桂梅,像一团火、一盏灯、一颗星,燃烧着、闪烁着、散发出爱的光芒,向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播撒希望的种子,引领她们走出大山。在她身上,体现出一名共产党员勇担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接班人的使命,她以自己的行动和忠诚诠释基层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展现了新时期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仁心大爱和大公无私的崇高品质。
一个心愿: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接班人
60岁后,能够干什么?
多数人是退休回家,含饴弄孙,悠闲自适。但在张桂梅眼中,60岁则是焕发生机活力的又一个起点,培养山区贫困家庭女学生的“第二春”。
“我一定要让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学生考上清华、北大,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今年62岁的张桂梅激情满怀地向记者“规划”着未来。
随着年岁的增长,张桂梅非但没有放缓将贫困山区女学生带出大山的节奏,反而增加了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
“每天5点半起床的张老师,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丽江华坪女子高中教师韦堂云说,每天早上,叫完学生集合后,张老师回到办公室一边啃馒头一边开始处理日常事务,等忙完手里的活,她还要去各个教室检查,常常没有一个完整的早餐时间。
很多人问张桂梅,华坪女子高中建校以来,你已经帮助了1500多名山区贫困学子走出大山,还把自己获得的70多万元奖金全部捐献给贫困山区,丽江华坪女子高中也连续10年获得了丽江市高考综合第一的好成绩,如今都这把年纪了,有必要这么拼吗?
“我没时间了,多抢一点时间,多培养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就是多作一份贡献,特别是要培养出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张桂梅说。
身体本就不好,还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张桂梅全身时常疼得动不了,可她却瞒着所有人,吃点止痛药,稍好一些,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今年3月,张桂梅再一次住院。医生要求静养。这对视时间如生命的张桂梅来说,简直和病痛一样难受:“静养,把我照顾管理学生的权利都夺走了,这样干待着,太浪费时间!”
好不容易熬过了3天3夜,张桂梅稍微缓过劲来,没等医院同意出院,她就自己偷偷跑回学校。“孩子考上好学校,就是最好的药!我一定要培养出能上清华、北大的女学生。”说话间,张桂梅的眼睛里闪烁着充满希望的光芒。
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让张桂梅忘记了病痛,忘记了年龄,使她浑身充满了力量。为了学生,她长期带病坚持工作,几次晕倒在讲台上,而每一次张桂梅都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始终坚持把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命运放在心坎上。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nuenian.com/fanwen/xindetihui/1cd824b9509890f0cd03931aa439350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