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读者读书心得感想100字篇一
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对品德高尚的人肃然起敬;侍奉父母能尽全力;服侍君主可以不惜生命;与朋友交往,能言而有信。这样的人即使没读过书,别人也会认为他读过书。
在我们生活中,也要讲文明、讲礼貌,这样的话,别人才会认为你是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这也是为什么《论语》要这么说的原因吧。
我们每天走进校园时,都要向在大门口值勤的老师问声好,以表达谢意;老师也微笑着点着头表示赞许。不管在校园内外见到老师问好时,老师的心理便会有丝丝暖意,就像被春天暖暖阳光照过一样。
我认为同学之间也要讲礼貌,有一次,一个同学撞倒了我,却连一句道歉的话都没有,大家都认为他没教养。还有一次,在餐厅排队吃饭时,一个同学突然插了队,别的同学让他按秩序排队,他竟然还动手打人;这时,他在大家心中的位置就大打了折扣。
作为一个学生,不光要学习好,还要思想品德好,在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在家要孝敬父母,有一颗感恩的心。
在生活中,处处有文明,处处讲礼貌,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吧,争做一个文明人吧。
论语读者读书心得感想100字篇二
这个岁月是没有未来的,实质般的荒凉,冷漠得让人颤心惊,行走在古市,像看透了那些没有热情,让人胆寒的灵魂,草芥上是比它更加廉价和丑陋而可怜的白骨,野兽衔食的惨白齿痕透着沧桑,最终肉体随着堕落的灵魂坠入地狱……
她死时确实没有了念想,她被这世压榨了所有的信念,最后落得个灵魂都枯败的地步,亦步亦趋地走向死亡。真的什么都没有了。
这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一缕孤魂,封建礼教的牺牲品,时代培养的一群贪婪的恶魔,蚕食着人的情感,渐渐冰冷的心刺痛着懦弱的灵魂,一次又一次地用冷言嘲讽来消磨她的生机,活着竟成了最后的追求。所谓的面善人慈竟是如此冷酷,宣扬着生无所恋,死无所安。以麻木,冷漠磨砺的一把剑来切割那最后柔软的血淋淋的心脏,将那最后的颤抖都消磨殆尽。
生活的信念,不!这不再是生活了,它只是具被百般折磨的肉体了,应该叫作:活下去的信念。也在当作安慰的无聊的麻木看客中被毁灭了,未老而衰朽,未死而如尸,形惨惨而心无动。若心中有哀,脸上无悲,那是恋生使然;脸上无悲,心如枯泉,则对生已无留恋,内心已无哀,她就陷入绝望的境地,也只等风月中吹散她已如尘埃般的肉体与早已颓落的灵魂一并迈入地狱,这样绝望的灵魂定然没有办法在死后得到解脱,再去地下继续过着懦弱的生活,等待着哪一天的救赎……
究竟怎么了,连泪水都被封建礼教给标上了惺惺作态,沦为麻木的看客的装饰。
究竟怎么了,就连"仁慈"也为道士冠上了丑恶的虚伪,变作残忍的看客的嘲讽。
她是不死也得死了,这样一个冷漠得世界,没有了精神支持,她还怎么"活下去",倒不如一死了事,还能得到个”清白“的身躯来看看形形色色人的丑态,恶俗以及步入死亡……
论语读者读书心得感想100字篇三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着名小说家和诗人托马斯·哈代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一百多年过去了,女主人公苔丝也早已树立在世界文学画廊之中,这不仅仅仅因为人们对传统美德有所超越,更因为作品主人公所拥有的人性与灵魂深处的巨大魄力使之成为最动人的女性形象之一。哈代以小说女主人公苔丝的悲惨命运替西方杯具作了一个形象的阐释,苔丝足以“哀感顽艳”。
苔丝本是一位纯洁美丽又十分勤劳的农村姑娘,她向往人生的真和善,但又时时遭到伪和恶的打击。苔丝的杯具始于为了全家人生计去远亲家打工,却因年幼无知而被亚雷骗去了处女的贞操,成了一个“堕落”的女人,受到社会舆论的非议,把她看成不贞洁的罪人;苔丝之后与青年克莱相爱,又因为新婚之夜坦诚有污点的过去而被丈夫遗弃,而与近在眼前的幸福失之交臂;出于高度的家庭职责感和自我牺牲精神,苔丝为换取家人的生存而再次违愿沦为亚雷的情妇;最后因为丈夫的回心转意使得绝望的苔丝愤而举起了复仇的利刃,最后成了一个杀人犯,最后不得不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导致“象游丝一样敏感,象雪一样洁白”的苔丝最后终被完全毁灭。
苔丝是被哈代理想化了的现代女性。在哈代的理想世界中,苔丝是美的象征和爱的化身,代表着威塞克斯人的一切优秀的方面:美丽,纯洁,善良,质朴,仁爱和容忍。苔丝的灵魂是纯洁的,道德是高尚的,但是在资产阶级的道德面前,她却被看成伤风败俗的典型,奉为警戒淫荡的榜样,是侵犯了清白领域的“罪恶化身”。丢下《苔丝》一书,眼前那个历经磨难,失身而又杀人的女人,却使我想起它们,想起我喜欢的两件事物:黎明与茶花。黎明,如处子的皮肤,光洁润滑,在明与未明之际,透着希冀与光亮;有一种茶花,叫“雪塔”,她洁白肥硕,细腻如瓷,在寒冷的季节里,傲然怒放,在出尘与入世间,清丽如水,独自芬芳。也许他们风马牛不相及,但是,我觉得它们同出一处,那便是纯洁。正因为这一点《苔丝》的故事才更凄凉。
苔丝为什么会有“哀感顽艳”之能呢苔丝的“哀”既有社会的因素,也与她的性格有关。
毫无疑问,苔丝的“哀”首先是“社会制哀”。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是以其故乡威塞克斯为背景的。19世纪中期英国资本主义工业礼貌侵入农村,应对工业礼貌带来的后果,哈代作为一个人道主义着者,心灵受到强烈冲击,在感情上深深地依恋古老的宗法礼貌,痛恨工业礼貌对人们和谐生存状态的摧毁。《苔丝》中,哈代对当时工业礼貌对乡村的冲击进行了全景式描绘,然后以苔丝家作为个体农民的缩影,深入展现人们在物质困境中的痛苦挣扎。社会杯具是人同社会环境的冲突造成的。苔丝生活在英国资本主义侵袭到农村并毒化社会气氛的维多利亚时代。这位弱女子,尽管聪明美丽,勤劳善良,但家贫如洗,经济拮据,负担沉重,她处于低下的社会地位,作为一个劳动者,一个无权无钱的农业工人,自然会受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压迫和凌辱,这些压迫和凌辱有经济的,权势的,肉体的,更有精神的,宗教的,道德的,传统观念的。她的“哀”是时代造成的,同时,亚雷和克雷代表了把苔丝推向深渊的两种不同的客观社会势力,他们直接地共同造成了苔丝的社会杯具。
苔丝能哀感顽艳的第二个原因,她是暴力,恶势力及维护它们的法律,国家机器的受害者。这种暴力,恶势力的集中代表就是亚雷德伯。
苔丝在绿草如茵,风景如画的乡野里长大,尽管家庭生活窘迫,但少女时代的苔丝内心是明朗,欢快的。她热爱生活,敢于应对一切困难,为了维持家庭,不惜牺牲自己。苔丝一生都是强权和暴力的受害者。亚雷之所以敢称霸四野,为非作歹,为所欲为,不仅仅因为他有钱,有势,而且更主要的是有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法律的保护。社会和法律都认为侮辱和迫害苔丝的人是正当的,而受迫害的苔丝则是有罪的。苔丝一生都必得逆来顺受,忍受含垢,不能自卫,而当她有生以来第一次起来自卫的时候,“’典型’明证了,埃斯库罗斯所说的那个众神主宰对于苔丝的戏弄也完结了。”苔丝成了资产阶级国家祭坛上的祭品。苔丝的悲惨遭遇,社会对苔丝的不公正,证明了资产阶级法律的不仁道和虚伪。
苔丝的“哀”,在社会制哀的总前提下,同时又是性格制哀,其“哀”的成因不仅仅有客观的而且还有主观的,亦即说不仅仅有外在的,而且还有内在的。
我们在论及了苔丝“哀”的诸种社会因素之后,还就应指出的是造成她痛苦,不幸的还有其自我的原。苔丝是勇敢的,她敢于大胆地反抗传统道德,追求幸福,然而她却不能彻底摆脱传统道德对自身的羁绊,这又表现了她性格软弱的一面。
她“根据陈腐无聊的习俗,布置了不同情自己的形体和声音”,用“一堆使自己无故害怕的道德精灵”来恐吓自己。即使在大自然中间,“老是把自己看作一个罪恶的化身,侵犯了清白的领地”。这种静观的结果,必然造成她内在的自我折磨和谴责,因此,使她所受的磨难,所遭受的不幸和痛苦,就更加沉重和强烈。这种“灵魂有罪”,使她负疚,自责,使她即使被克莱无情抛弃,也认为是自己的罪过,默默忍受命运的摆布。因此,她在遭到世俗舆论,传统道德迫害的同时,又受制于它的道德准则,毫不留情地责难自己;她在大胆地反抗传统道德的同时,又囿于它的观念成为传统维护者。故而说,苔丝哀婉的美学特质在社会制哀总前提下,又属于性格制哀。因而她的“哀”更深刻,更感人。
《苔丝》中亚雷有一句话:“美是要付出代价的。”苔丝用美换取了人们无限的“哀伤”,无论是愚蠢还是聪慧,都会被苔丝的“凄美”而伤。
论语读者读书心得感想100字篇四
看完《小妇人》了,感觉真不错啊!惠得,未得,贤得,仁得。
剧中的每个情节都牵动着我的心弦。
本人最喜欢的还是未得,还经常觉得自己像她。
想起她们的妈妈,就觉得这个女人太可怜了,嫁了这样一个不思进取的人,弄得要去赊鸡蛋,被人笑话……
聪明漂亮的大姐惠得啊,刚开始的生活实在太苦了,活得累啊,虽然身体没受什么伤害,但内心一而再再而三地受伤害着。看到她后来终于替自己做主了,真替她高兴。
率真帅气的二姐未得啊,看着她以前的生活,真的很生她爸爸的气,为什么总喜欢借---,把一个家置于天天被人逼债的地步,然后都要她替这个家承受着皮肉苦呢?看到她离家出走两年有余,一边在餐厅打工,一边在拼命考大学,好不容易,非常有希望成为一个律师了,却又因为她爸爸这个始作俑者毁了她的生涯,真的很替她惋惜啊!最后看她终于成了名出色作家,真替她高兴啊!
乖巧柔顺的三姐贤得啊,虽然外表看过去像个听话的小羊羔,但也会一直为自己的幸福执着着。她的宝宝好可爱,特别是她的头发,好有趣的。
努力加油的仁得啊!从小就看到她蹦蹦跳跳,小曲不断。终于因为她的坚持不懈,一直努力,成了一名风靡一时的歌手,可天意弄人,她的声音却没办法保持下去,但从哪里趴下就从哪里爬起的她还是迎向了东升的旭日,继续生活着。
她们都活得很好了。生活磨练了她们,她们迎向了生活。
虽然韩剧给人感觉有些慢,但我觉得它很细腻,品位着,感受着,影响着观众。
论语读者读书心得感想100字篇五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题记
“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莉迪亚是家中的老二,是李先生和李太太的掌上明珠,她遗传了作为中国人父亲的黑头发和美国人母亲的蓝眼睛,这对夫妻对她寄予厚望,将所有注意力倾注在她身上,在她的尸体被发现后,家里一直维持着表面的平静终于被打破,最终一家人开始了新的生活,而莉迪亚自杀的真相,将会永远埋藏在小妹妹汉娜的心底。
故事的背景是70年代的美国,本书探索了身份危机,人生成就,种族,性别,家庭以及个人道路,没有世界名著那样的波澜壮阔,但它是如此的扣人心弦,这本书的感情是如此的力透纸背,就好像在一个明媚的秋天的下午,你刚睡醒午觉,带着再好不过的心情,你拉开了房间的窗帘,然后你发现——阳光洒满了房间。
也许我们这辈子不会遇到与种族有关的敏感问题,但就如书的封面上的那句话一样——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我们,有找寻过真正的自己吗?
沉浸在题海里,因为觉得自己总有一天能出人头地,参加各种补习班,一步一步走向父母给自己设定好的未来,沉迷网络,试图在虚幻的世界中寻找真实,在所谓的爱情里纠缠不清,因为自已还有大把的青春可以挥霍。或者是认为自己再也无法面对那一双双充满期盼的眼睛,像懦夫那样逝去。
我们到底忘记了什么?
忙忙碌碌地过着每一天,自以为自己找到了一个伟大的理想并且要去实践它,结果却在现实中不断迷失自己,辨不清方向,看不清前途,感受不到亲情的温度,体味不到四季的轮回……
我们被虚妄的希望拖下水,然后溺亡在希望的深渊。
站起来吧,扪心自省,找到真正的自己,找到心灵的皈依。
我轻轻的合上散发书香的《无声告白》,站在窗前,看着窗外满眼的透着生命气息的绿色,感受初秋的凉意,卸下一身的燥热,此时,清风拂面,鸣虫静默。
论语读者读书心得感想100字篇六
菲苾说霍尔顿喜欢的不是什么真正的东西,霍尔顿认为是的。安多里尼老师说“为某种微不足道的事业英勇死去”“微不足道的事业”正是霍尔顿认为的真正的东西。其他多少是功利的。
人一定会受环境的影响,发达的机械主义文明势必会加深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这可以说是全书悲剧的根源。制度使个人变得利己、虚伪(马克思主义有一个人的“异化”理论,lz不装13了,感兴趣自己了解)。乡下人往往比城里人质朴,比如说。老子理想中的“小国寡民”恐怕也意在此。
在霍尔顿一连串的咒骂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的变化。lz挑一个说一下。同学在演讲中离题时,老师给了他不及格。这个老师总是强调统一和简化。“问题是,有些东西不能统一和简化”,霍认为他讲的很有趣。这是人思维方式的变化。
还有,game,my you get on the side where all the hot-shots are,then it’s a game,all right~i admit if you get on the other side,where there aren’t any hot-shots,then what’s a game about it? game.
老师对他说的规则,他有自己的认识。所谓公平的游戏带给他伤害。
霍尔顿是过分感性而缺乏逻辑的。他总是凭自己的感觉。他喜欢的是乐队里一个敲鼓的人,是茂丘西奥(他肯定也喜欢桑丘),完全凭感觉而不是逻辑。事实上,霍尔顿的逻辑是怎样的呢?举个例子,
the only trouble was,her mother answered the phone,so i had to hang up.
这种逻辑和他常说的“我没那心情”是一样的。
霍尔顿是耽于幻想而脱离现实的。他不是那种下定决心然后就能按自己的命令执行的人。在他的想和做之间有一条鸿沟。他幻想和弟弟说话,幻想搭车去西部,幻想成为麦田里的守望者,而在生活中,他又是“你要想在这个世界上活下去,就得说这类话”的人(有点精神分裂神马)。霍意识到自己的幻想与现实之间的深刻界限。就他对琴的态度,书里有一句话,
i started toying with the idea,while i kept standing there,of giving old jane a buzz?..the only reason i didn’t do it was because 1 wasn’t in the you’re not in the mood,you can’t do that stuff right.
这表明了霍对自己幻想的认识。他害怕现实中那个改变了的琴改变他幻想中的琴。
这种失败感是最深刻的失败感,导致霍尔顿持续的“他妈的那么沮丧、那么寂寞”。而他去西部的理想与其说是独善其身不如说是一个无法适应环境的人自暴自弃的表现。所以菲苾想和他同去的时候,他很生气。
客观地看,不从霍的角度看,霍尔顿是一个普通的善良敏感无法处理自己的感情无法适应环境而自暴自弃的少年(他不成熟,所以谈不上世界观)。
论语读者读书心得感想100字篇七
记得读中学时老师讲《孔雀东南飞》一文,文章并不算太长,我们学了一个星期,却一点不感到累。在这一周里我们被故事的内容深深吸引着,作者的文笔是那样的流畅、优美,用词是那样的精辟,凄美的情节让我们为之而动容。后来在课外,读了王勃的《藤王阁序》,更是爱不释手,其文章情文并茂,奔放自然之势,读来摄人心魄,其中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真是千古绝唱,让我感山川是那么的壮美,意境是那样的深远,有一种想投身于大自然中,去过闲云野鹤般生活的冲动。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不可否认,国学之“中庸之道”,也确实影响并发生过中国社会历史上某些被现代人认为丧权辱国的事实。君君臣臣夫夫子子的封建礼教,也确实是麻痹老百姓思想维护封建贵族利益的一种精神枷锁。
但是,1820xx年,拿破仑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中国并不软弱,它只不过是一只睡眠中的狮子,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此话一出立即产生了轰动效应。尽管当时拿破仑的预言离现在是那么的遥远,而现实绝对给足了这个野心勃勃的战争狂人面子。我想,其中之含义绝不外乎他已经预感到;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中国人口众多、文化深厚。只有这样的国家才具备不怒而威的力量,而这种力量终究要爆发。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
“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忧国忧民的情怀等等,这些凝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这是一件大好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从做人开始。如果没有做人的基础,那就既不会有民族精神,更不会有革命精神。做人从哪里开始?从洒扫庭除,应对进退开始;从国学启蒙的“三百千”开始。这种学习不光是识字和道德思想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来对待。
孔子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把它称之为“国学”。以国学启蒙的范本“三百千弟”为例。《三字经》最重要的特点是条理清楚、文理明畅、概括精辟地传授历史文化知识,伦理道德知识,团结友爱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应当刻苦等等,被誉为“袖里通鉴”。且反复劝勉学童勤学,敦促家长、老师认真对待对子弟、学生的教育。诵《百家姓》使我了解了中华民族姓氏的渊源。《千字文》是世界上流行年代最久远,使用人数最多的儿童国学启蒙读本,在中国教育史、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化的小百科全书。《弟子规》是关于品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国学启蒙读本,将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语言,浅近的历史典故讲述清楚。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不可不从国学启蒙开始。回溯源头,传承命脉,“国学”是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
我们不妨把国学之“儒家思想”比做一种精神武器,在中国几千年历朝历代的封建势力掌握之下,只要对封建王朝达官贵人有利的,都可以拿来针对被压迫者使用。另外,从现在的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当时,无论孔子也好,孟子也好,老子也好,庄子也好,墨子也罢,从人的自身保护意识上来说,也绝对无法脱离当时社会现实而尽力维护当权者的利益。不然,刀架到脖子上,怎么去周游列国?那儿来的三千弟子?所以,《论语》也好,《孟子》也好,《道德经》也好,《逍遥游》也好,《兼爱》也罢,明显地倾向于当权者的利益。
那么,有人要问;难道这就是“和”与“礼”的真谛吗?当然不是!因此,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被摧毁之后,中国的老百姓听到了两个新名词,一个是“革命”,一个是“民主”。
现在,我们可能已经明白;“和”必须建立在人性化平等的基础之上,才具有它真正的含义。“礼”应该保持人类善良的仁爱真实性,才能达到人与人之间完整的和谐。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在中国大地展开的一场,把国学、西学、一切知识学科几乎一扫而光。知识分子成了臭老九,许多国学大师都成了牛鬼蛇神。什么“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复礼”成了妄想复辟资本主义的大帽子口号。反复辟!批林批孔!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国人的嘴似乎忘记了吃饭,满嘴都是“造反”与”革命”的口号。国人的精神思想已经被麻痹到几乎崩溃的地步,而国学的地位早已经荡然无存。
三十多年过去了,一个刚刚遭受了精神浩劫的中国,终于从改革开放的道路上走到了现在。国学已经不是“四旧”或精神,国学文化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现今,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吸引了多少人的眼球。于丹成了国人眼里的美女,阎崇年成了中老年人的偶像,成了当代的明星,纪连海的相貌也成了“有特点”的楷模。这一切,都是国学带给他们的魅力。这一切,都说明国学文化是提高社会文明、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我想;在当今物欲横溢的社会里,无论八零后也好,九零后也好,都应该拿起老祖宗留下的那些文化国粹认真的读一读,净化一下我们私欲泛滥的灵魂,让天上的古人安心、让地上的老人幸福。从“百善孝为先”的教诲之中,我明白了怎样交友,我明白了“孝”就是“和”,和而德、德而孝。
论语读者读书心得感想100字篇八
张恨水的《金粉世家》演绎了一出豪门的兴衰史,他把写作的重点放在了“家”上,在描写上尽量生活化,语言上极具趣味性。冷清秋与金燕西婚姻悲剧可以看成《金粉世家》向前推进的一条线索,金家的由盛转衰的过程也可以看成是一条线索。这两条线可以看成《金粉世家》的主线,在主线下面张恨水又设置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分线,如金家八个兄弟姊妹可以分别看成一条线,金铨与金家太太可以分别看成一条线,小怜与柳春江的爱情可以看成一条线等等,在小说中的分线其实远不止我列举的这些,这里就不在一一列举了。
《金粉世家》由这些线交织形成了庞大的网状结构,引出了许多或生动有趣,或可悲可气的故事。《金粉世家》可以看成是一部家族史,也可以看成是一部社会史,他展示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各阶层不同的生活面貌,社会上层的官员、商人,社会底层的平民、戏子以及丫鬟等等人物形象都被张恨水刻画的细致入微,展现了他一向细腻的笔法功底。
《金粉世家》是深受《红楼梦》影响的一部巨著,这是张恨水吸收明清章回小说所带来的必然结果,无论是《金粉世家》还是《红楼梦》他们都有意的抬高了女性的地位,站在了赞美女性的一方。在《金粉世家》中金家的四个兄弟个个是纨绔子弟,吃喝嫖赌样样俱全。而金家的四姐妹却都被塑造成知书达理的知识女性。就是金家的丫鬟在张恨水的笔下也成了具有思想,极具个性的人物。张恨水在某些人物刻画上借用了《红楼梦》里人物性格的壳来导演自己全新的故事,如小说中的冷清秋与小怜其实都借用了林黛玉某些部分的性格特征。像是把一个人的性格拆分在这两个不同的人物上,然后在赋予这两个人物不同于林黛玉的其它性格特征,那么这就成为了作者造成出的新的人物形象了,因此我们说冷清秋与小怜都不是林黛玉,但在她们身上却能看到林黛玉的影子。
《金粉世家》在思想上批判了官场的腐败,揭示了官场斗争的险恶以及勾心斗角,反应了社会的黑暗。而张恨水的这种批判不是停留在口号式的,而是通过故事的本身来展现的。用小说中人物的所做所见所听来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现。官场腐败的描写主要由凤举、鹤荪、鹏振三人引出,他们三人靠总理父亲的权利,顺其自然的就当上了官。可话说回来,他们不靠当总理的父亲,不去当官,还有其他赚钱的本事没有?事实还真没有。
这也是金铨死后,金家惨败,最终分崩离析的根本原因。金家的子女全是靠当总理的父亲才会有安逸的生活,因为官场的腐败他们才会这么有钱,不仅有人贿赂他们,他们更是可以用手中的权利大做生意,赚钱的途径那是多种多样,正所谓有权就有钱就是这个道理。金家的子女是一群寄生虫,这是毫无疑问的,难道只有金家的子女是寄生虫吗?实质这种寄生虫还有许许多多,而且是官场越腐败社会越黑暗,这种寄生虫就越多。金家光鹏振一人就可以领三个公务员的工资,并且都不用上班,腐败程度让人瞠目结舌。
其实不只是凤举、鹤荪、鹏振三人这样,所有当官的都这样,早上已过10点衙门一个人没有,就算是去衙门也是喝茶看报无所事事一天,去也是无聊一天,你说他们不整日吃喝玩乐,花钱如流水才怪,因为大家都这样,他们几兄弟不吃喝嫖赌,别人不说他们是傻子才怪呢!金家四兄弟要谈什么奋斗、发奋就谈不上了。因此,金铨死后,其它当官的都排挤金家,废掉了他们的官位。正应了那句“树到猢狲散”。他们怪自己倒霉,死了老子,可能在别人眼里也是这样想的,却不反思自己,他们除了压榨百姓,来获得富裕的生活他们还剩下什么,这些人可能丢了权力,连社会最底层的人都会不如,因为他们不仅丢了良心,还丢了劳动的本领。
《金粉世家》中的爱情线向来也是备受读者关注的,特别是金燕西与冷清秋的这条爱情线,张恨水还用柳春江与小怜的爱情线与之做了对比,一喜一悲,冷清秋是悲剧,小怜是喜剧。金燕西与冷清秋的爱情悲剧是什么原因呢?冷清秋本知道金燕西是一个纨绔子弟,整日游手好闲,她为何还往火坑里跳呢?
我想说如果不是金家惨败,冷清秋跳进的不是火坑,而是金坑,即便是金燕西不爱她了,去找其她女人,只要不威胁她的地位,只要金燕西还肯敷衍一下她,她会选择就这样浑浑噩噩的过一生。金燕西追冷清秋只用了一招就是投其所好,你缺什么我就买什么,冷清秋就上钩了,再加上金燕西也算穿着时髦的风流少年,还有什么不肯的吗?再加上社会底层的人都有这种心态,想靠婚姻来改变自己处于社会底层的命运,就算冒险也会试一试,冷清秋对于金燕西的这个人是欠缺考虑的,特别是香山那一夜更加的草率,以致怀孕,让自己完全没有退路,不得不逼金燕西娶她,这就有点让人联想冷清秋是爱金燕西这个人呢还是爱金家这个家庭呢?
而金燕西也从始至终没有爱过冷清秋,他爱钱多过爱人,只是被冷清秋不是脂粉气的女人而是清淡的气质所吸引,当自己成为没钱的穷光蛋,他的本性就完全暴露出来了,对冷清秋恶言相向,为了钱便毫无骨气追白秀珠,毫不念及与冷秋清的夫妻情。反而是冷清秋这个女子还比他有骨气,清秋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最终在大火中悔恨的离去。最终自食其力靠卖字教书为生,这点我是非常的佩服清秋的,正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小怜这个人物形象写的非常让人垂怜,虽然自己是丫鬟,从来不自怨自艾,有才学,有美貌,有气质,能思考,又温柔善解人意,应该是理想中的女性形象,正是小怜从一开始是想嫁给柳春江这个人而不是柳春江的钱所以小怜的结局正是冷清秋的反面,她过的非常的幸福,找到了自己所爱的人,当柳春江追小怜时,她并没有兴奋认为这是改变命运的机会,先是忐忑,再是回绝,当柳春江表现出十二分的诚心,小怜被她感动,当柳春江说不嫌弃她是丫鬟,并带她去国外时,小怜表现出了坚定的决心毅然的勇气,逃离金家与柳春江私奔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其实《金粉世家》蕴含的东西还有许多,正等待着你细细品味,慢慢发掘,以上所诉也只是自己一家之言罢了,还望各位指正、指教。
论语读者读书心得感想100字篇九
寒假里,我读了几本课外书,其中有一本名叫《神笔马良》的书我特别喜欢,读过之后,有以下几点感触:
第一,马良非常地热爱艺术。
他很喜欢画画,因为他从小就失去了父母,生活贫困,以打柴、割草为生,连一支画画的笔都买不起,可是这丝毫不减他画画的兴趣和决心,没有笔就用树枝来代替,他照样画得画栩栩如生,象模象样,他在地上画一只兔子,天空就有老鹰在打转,他在山上画一只熊,吓得牛群再也不敢上山吃草。
第二,马良心地善良,乐以助人。
有一天,一个白胡须的老人得知马良喜欢画画,就送给了他一支笔,这笔可神啦!画出来的东西居然可以变活,马良就用这支神笔专门为穷人画画,穷人需要什么,就帮他们画什么,大大地改善了穷人的生活,他还给孩子们画文房四宝,好让他们可以读书写字。
第三,马良是非分明,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有人在野外抓来一只花豹,要马良帮他画一个大笼子,马良说应该让花豹自由地生活在大山里,不应该将它关起来,我坚决不画笼子,我只画那些穷人所需要的东西。
第四,马良充满智慧,很有正义感,不怕与恶势力做斗争。
有一个财迷心巧的皇帝把马良抓来,要他画聚宝盆,摇钱树,或者金山银山,好让自己有更多的财产,马良得知皇帝完全不管百姓急苦,又贪财,于是决定给皇帝一个深痛的教训,他拿起神笔在墙上画了一片海,在海上画了一座巨大的金山,然后又画了一条大船,皇帝看了高兴极了,带着侍从迫不及待地上了船要去搬运金子,马良开始画风了,他不停地画呀画,画呀画,风越来越大,越来越猛了,猛兽般的巨浪向船用力地冲击,最后把船掀翻了,船上所有的人都被卷入大海,全都被淹死了,海面上什么也看不到了。
后来,马良又回到了穷人的队伍中,继续为他们画画。
马良的故事真感人,他对艺术的追求,乐以助人的品德和充满正义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论语读者读书心得感想100字篇十
这个周末,我读了一本书,叫《绿山墙的安妮》。
这本是讲述了绿山墙农舍的卡思伯特兄妹决定领养一个男孩,帮着做田里的农活。令人大吃一惊的是,孤儿院送来了一个爱幻想、喋喋不休的红发孩,一个小精灵。这个小精灵像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闭塞的农舍乡村。这个红发小精灵般的女孩叫安妮,天性活泼乐观,想像力极为丰富。她的天真和幻想使她闹了不少笑话,但她的善良和直率也使她赢得了友谊和真挚的爱。她爱生活、爱自然、爱周围的每一个人。这种爱使她随时得到回报,因而生活得快乐充实、生气蓬勃。人生世间,最让人感动的莫过于这少女纯真的爱。安妮最拿手的就是梦想,她梦想远大的成功,也梦想秘密的白马王子。但她不像别人,长大了就把梦想丢进垃圾筒里,而是将它变成了对平庸现实的包容和超越。她聪明而勤奋,凭着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大学,但为了照顾玛莉拉,她又放弃了学业。令人十分感动。
安妮生性乐观,尽管总是喋喋不休,还爱幻想,但是她的天真让我感到无比可爱——把止痛药当作香草浆加在蛋糕里;臭骂林德太太;因为“胡萝卜”这个外号与班上最帅的男孩闹别扭……安妮的童真无邪令我哈哈大笑。
安妮长得并不漂亮——红头发、还有满脸的雀斑,但是安妮有着一颗纯洁善良的心,她爱幻想,一切平凡的事物在她眼中都是妙趣横生。虽然她在1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虽然她在孤儿院里没有朋友,虽然她生来并不美……但是上帝很公平,赐予了安妮生性乐观、爱幻想……
我们应该向安妮学习,学习安妮的执著;学习安妮的纯洁;学习安妮拥有一颗纯洁无瑕的心灵。
大家一起向安妮学习吧!
论语读者读书心得感想100字篇十一
早在高中时期就已拜读过村上的《挪威的森林》,最近又不由自主重拾此书,品读一番。每读一次,内心都感到现实世界如此地虚无缥缈,恍然如梦。
主人公总是一副与外人无交集的状态,少有的朋友也是死亡、失踪、不满,两位挚友皆以死亡告终,主人公却依旧平静生活,虽然内心难受,却以平淡对人生,在孤独与面对中体验生活。
“把过去的东西全都处理掉,也好获得新生。”过去已是过去,未来尚需憧憬。我们坐在现实的长椅上,唯有望向那时光的尽头,又怎有时间回望以往,正如你所说“不翻页,生活如何继续?”只要不被页面的灰尘迷湿了眼,我们依旧前行。
“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鄙懦夫作的勾当。”自己无需同情,无能就是无能,失败就是失败,没什么好说的,没什么好推脱的,自己不够格那就用努力去弥补,没啥大不了,拼搏自佳,我们不要做懦夫,人当顶天立地,存于宇宙。
“努力,指得是主动而有目的的活动,我们要明确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如何获得,主动去营造机会,并且要有针对性,这样的努力方能不白费,但要做到光而不耀。人,成功要更加虚心,不能耀眼,老子言:方而不割,廉而不害,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要对等的”不对等的关系都是不健康的,只能是短暂的,只会让低微的人对处于关系优者产生厌恶。没有人能永远守护另一个人因为那是不平等的,可惜直到毕业前我们才领悟,不过至少还不算太迟,对等才能健康。
“朋友也是要记住的,在记忆被冲淡以前,我们需要永铭记。”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nuenian.com/fanwen/xindetihui/650f8447de08eb953ea2a889cd75a22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