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心得体会

高中课程改革先进集体汇报材料

高中课程改革先进集体汇报材料



高中课程改革先进集体汇报材料

近年来,我校坚持 “以人为本,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内涵发展之路,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的办学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办学特色进一步彰显,办学的社会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2003年被省教育厅命名为xx省示范性普通高中;2004年被省评为xx省文明单位、xx省体育后备人才示范校和xx省红十字示范校,2006年被评为xx省“十五”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和xx省纠风治乱先进单位;2007年被评为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学校;2008年被评为全国红十字模范校;2009年被评为体育工作先进单位。2012年被评为xx省“十一五”教科研先进单位、xx省中小学美育研究基地、xx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三年来获得xx市名校、xx市依法治校示范校等市级荣誉称号30余项。我们的的做法是:

一、健全组织体系,完善规章制度

1.学校成立了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和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小组,由校长挂帅,分管教育教学的副校长专门协调新课程实施的组织、管理工作,各职能处室具体组织新课程各项工作的开展,这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

2.学校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xx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 》《xx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管理指导意见(试行)》及我校《三年发展规划》《五年发展规划》等,结合我校实际,制订了《新课程实施方案》《“十一五”教科研工作发展规划》《校本培训实施方案》《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学分认定实施方案》《学生成长记录袋实施方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校本教研管理制度》《“研究性学习”管理与评价办法》《校本课程(选修课Ⅱ)管理制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新课程实施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转变教学理念,打造教师团队

1、为了使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

(1)每年暑期有计划地分期分批组织各学科教师参加省、市两级新课程培训,先后选派4名骨干教师参加东北三省培训。几年来,我校教师100%参加了新课程培训。

(2)学校依据《新课程校本培训方案》开展校本培训,印发《新课程知识问答》等资料,学校统一订购《走进高中新课程》书籍,教师人手一本;为全体骨干教师订购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合作学习——一种教学策略的研究》、《研究性学习——设计操作评价》、《新课程怎样听课评课》等书籍:为学校全体干部订购了《普通高中新课程解析》、《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法》、《教师教学评价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怎样引导学生习得新的学习方式》、《普通高中新课程研修手册》等书籍;还为各教研组订购了《走进课堂——高中(各科)新课程案例与评析》、《xx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等书籍。利用暑期学习和集体备课活动时间,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并要求每个教师每学期撰写一篇新课改体会论文或新课改反思,纳入教研处年度考核。

这一系列举措,增强了教师的新课程意识,全面提升了教师的整体素质,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学校还利用《襄平书院》报、校园广播、主题班会、专题报告会等形式,向学生宣传新课程理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2、走内涵发展之路,教师队伍建设是着力点。

(1)创新听课管理。我们把听课作为培训青年教师的有效方法,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全力打造有效课堂,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把听课当着上课来管理,制定并出台了《关于加强年级组教师听课管理的有关规定》。根据学校总体要求,规定每人每周至少3节听课量,由相关年级组编制听课安排表,纳入正常考核,奖惩分明,以此促进全体教师共同进步,不断增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后劲。

(2)实施“青蓝工程”。对于新上岗的青年教师,学校建立“拜师结对”的制度,配合学校在各教研组常年坚持的“青蓝工程”以及学校政教处实施的青年教师“见习跟班”制度等,努力把对青年教师的培训作为重点,确立“一年入门,三年成型,五年成才”的师资培训目标,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才铺平道路。

(3)发挥专家引领。学校先后邀请了国家行政学院、清华大学专家和xx省实验中学副校长张桂琴、xx市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李世奇等来我校讲学,有效地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

(4)学习外地经验。实施新课改以来,学校每年分期分批选派干部和骨干教师去课改实验区学习课改经验,先后派出干部和教师100余人,去上海、苏州、杭州等地的重点学校参观考察,去河北衡水中学、山东实验中学、青岛二中、宁夏第一中学、大连育明高中、鞍山一中、本溪高中等参观学习,与一线老师面对面交流,回校后撰写学习考察体会,通过“教师论坛”向全体教师宣讲。

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教师队伍建设有了质的飞跃,教师的业务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教师队伍结构更趋合理,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一大批教师成为教学骨干。

三、全面实施课程计划,确保“三级”课程落实

2、开展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责任意识。为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在广泛调查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我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增设选修课程,逐步开发学科拓展性课程和实践探索性课程,如校园广播站、校园记者站、校报采编、襄平书院校史探究等。开设文学写作、书画入门、演讲与口才、乐理基础、形体训练、健美操等课程,使学生不断发现、挖掘自身的潜能,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每年学校都对全校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军训,并进行军训会操比赛。每年一届的田径运动会、校园艺术节等活动,既是全校师生展示才华的舞台,又是素质教育成果的检验。我校还在校外建立了烈士陵园、市博物馆、武警三中队、炮旅二营六连、文圣消防大队、永乐社区、东三义社区等14个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利用寒暑假,布置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并对学生的社会调查小论文进行评比。

3、构建校本课程体系,办有特色的学校教育。为推进课程改革,我校依据国家教育方针、国家和地方课程计划,建立了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和开发组,制定了《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组织有经验、有特长的教师编写了心理健康类《我知你心》、体育武术类《教你太极》、艺术鉴赏类《走进音乐》、历史文化类《襄平书院》等教材,安排专任教师上《健美操》课和《剪纸》课。这些教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校本特色,融教育性、地方性、科学性、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于一体,为学生的学习和阅读开辟了清新、多彩的新天地,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爱校情感,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不断进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四、建构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有效教学开展

1、实施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等级情况,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承认学生的认知和人格因素上存在的差异,实施动态管理,改变“齐步走”的做法,分类推进、分层提高,使不同层次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快的、最优的发展。

3、建立健全了教务处、教研组和备课组三级教研网络。坚持每周四的教研活动,认真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观摩课及校本培训活动。实施骨干教师带动工程和“人人上一堂精品课工程”,“写一篇好论文”“撰写一堂典型课例”“研究一个课题”为内容的“四个一”工程。各教研组确立了教研课题,组成攻关小组,边实践、边总结,初步形成了英语组“探究式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物理组“物理知识结构教学模式”、化学组“自学与交流教学模式”、语文组“课本剧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等教学模式。

4、学校以《课堂教学评价量表》为标准指导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改变过去重结构,看程序的评价思路,凸现教学方法、学生活动、教学效果,以此促进教师的角色转变,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真正面向全体,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学生从压抑状态中释放出来,课堂教学过程变成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学习过程,变成了学生追求、探索、创新的过程。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教学能手公开课周,教师可跨科听课,优势互补,增强学科综合意识。

5、学校建立了听课评课制度,规定了学校各级领导及教师应完成的听课节数,并把完成情况纳入年度考核,与评优晋级挂钩。

五、强化教研管理,提升教科研质量和水平

1、夯实校本教研。为保证新课程的有效实施,保证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训练、有效评价的落实,学校依靠教师的力量,开展了以集体备课为主的校本教研。集体备课做到“一个结合,两个发挥,三定四统一”,“一个结合”即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两个发挥”即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特长;“三定”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主讲人,“四统一”即统一进度,统一教学内容,统一练习题,统一单元测试。个人备课做到“五要五备”,即要研究教学目标,注意预设目标与动态生成相结合;要研究教学规律,积极开展师生对话;要研究重点难点突破,做到胸中有数;要研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要求;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主动发现,主动发展。

六、完善评价机制,确保新课程顺利实施

1、学校严格执行上级有关部门制定的教学管理制度,根据自身实际,建立了《教师教学考核方案》,细化了教师教研、备课、上课、听课、作业批改、成绩考核、实验操作等教学活动的常规要求,注重过程管理,狠抓各项制度的落实,加强日常考核评估工作,科学地制定《教学研究制度》、《学生评教制度》和《教师百分量化考核细则》,教育教学管理的日趋规范与科学,促进了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2、学分管理是教学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是课改的配套措施。学校积极推进学分管理进程,高起点、精管理、细操作,扎扎实实做好学分管理实验工作,根据省、市普通高中学分管理指导意见的精神,制定了xx市xx高中学分管理试行方案,建立了学分管理委员会和学分认定小组,以学分管理的研究与实验为重要抓手和有利契机,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寻求学校内部教学管理机制和模式改革的新突破。

3、学校从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制度建设,保障评价工作的全面、客观、科学出发,探究试行指标体系制定合理、目标多元、方式多样、简便直观、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取得了初步成效。学校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测工作小组,成立了校长任组长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xx市第二高级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学生有成长记录,学生档案、教学档案有专人专柜管理。学校编制了《学生综合素质自我评价表》、《学生综合素质同伴互评表》、《学生综合素质任课教师评价表》、《学生综合素质班主任评价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班级总表

(一)

(二)》、《学生学期综合素质评价表》(学期表、总表),坚持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适时收录学生成长过程和发展水平的描述与实证材料,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突出评价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客观反映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特长。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