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心得体会

最新暑期培训心得体会总结 暑期培训心得体会题目优质(七篇)

最新暑期培训心得体会总结 暑期培训心得体会题目优质(七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暑期培训心得体会总结 暑期培训心得体会题目篇一

本次培训的教材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主要内容表现在:语言交流基本功,教具展示基本功,教学实施基本功,学生学习指导基本功,教学评价基本功,课程资源开发基本功,教学研究基本功共七大块,对于每一个内容老师都详细地进行了诠释,尤其是学生学习指导基本功出示了大量的课例。如:《简单的统计》教学案例 与教学案例2,通过两案例的比较,强调教师设计课堂是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如提出的问题应符合学生的口味,能激起学生的统计的兴趣。《8的组成》教学案例 与教学案例2,通过两课例的比较,强调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把“书本数学”变为“活动数学”,让学生在活动与应用中体悟与理解知识,这也是我们一线教师必须积极实践的课题。再如:《加法交换律》教学片断,教给我们学数学必须严谨,全面的一种启示。《百分数的意义》教学强调充分地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发言,让学生的学习从熟悉的生活开始。《比例尺》的教学,真正激发激活学生的经验,使学习过程更加亲切,更加具有挑战性。《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强调观察不等于体验,他们的认知度不一样,参与的情感不一样,留下的印象自然是不一样的等等。通过这些大量的课例给我灌输了一种新的理念,那就是时刻以学生为本,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

本次培训,汇集了几十所学校的老师,里面不乏有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课余闲暇时间,则是我们交流的最佳时候,我们每天都有研讨的问题,有课堂教学方面的,也有班级管理方面的,还有对某一细节讨论的,如:批改做业。结合我们学校学生多,班容量大的特点,每天近七十本的作业,我总是全批全改,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的正误,工作量之大,自然比较辛苦,针对此情况,一同培训的蔡老师说:“你可以发挥学优生的作用呀,让学生当小老师,学生批改学生的作业,这样一对一、结对子,既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在交流过程中,我还了解到其它学校的新课程开展情况,并且注意到他们是如何处理新课程中遇到的一些困惑,以及对新课程教材的把握与处理,从中涉取一些先进的经验充实提高自己。

在培训过程中,老师阐述了自己对小学数学的独特见解,比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和他人合作学习、交流分享,在老师的引领下,我的思想深深受到震撼,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思考得太少,平时对如何上好一节课,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考虑得并不多,甚至是忽视了这一方面。以前重视知识的落实,忽视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视单一解答方法的教学,忽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听了本次培训后,使我明确了以后努力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要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学习新的课改经验,使自己成为一名学习型的老师,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总之,此次培训,犹如为我打开了一扇天窗,拨云见日,使我豁然开朗。“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我还在思考着,今后,我将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积累,摸索出一条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路。

暑期培训心得体会总结 暑期培训心得体会题目篇二

时间也过得蛮快的,不知不觉来到了假期培训的第六天,在今天下午交流的过程中各位老师就某一个或几个问题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讨论相当激烈。在“学生口算易出错问题的原因及如何纠正”问题上,听了老师们的发言,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有如下几点看法: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属于“强信息干扰”,小学生的视、听知觉是有选择性的,所接受信息的强弱程度影响他们的思考。强化了的信息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同数相减得0,0和1在计算中的特性,25×4=100,125×8=1000等等。这种强信息首先映入眼帘,容易掩盖其它信息。如口算“15-15÷3”,学生并非不懂得“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而是被“同数相减得0”这一强信息干扰,一些学生首先想到“15-15=0,而忽视了运算顺序,错误地口算成15-15÷3=0,同样“78+1-78+1”也是一样的原因。

要进行口算,首先必须通过学生的感觉器官来感知数据和符号组成的算式。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是比较笼统、粗糙、不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的联系及特征,因而头脑中留下的印象缺乏整体性。而口算题本身无情节,外显形式单调,不易引发兴趣。因此,学生口算时,往往只感知数据、符号的本身而较少考虑其意义,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容易产生感知失真,造成差错。

首先,强化首次感知,学生首次感知新材料时,进入大脑的信息可以不受前摄抑制的干扰,长驱直入,在大脑皮层刻下深深的印记。如果首次感知不准确,造成的不良后果在短期内难以清除。因此教学新口算方法时,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让学生动动手、脑、眼、口,促进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认知,使学生主动参与表象的建立,算理的探求。同时针对学生的感知特点,突出容易忽视的成份,如强调进位、退位、小数点的处理等,以强化感知。

①要强化审题意识,可训练学生采用自问自答式检验:“题抄对了吗?”,“是什么运算?”,“先算什么?”等等。

②在设计练习时,要有创造克服思维定势的情境,如:四则计算的口算题无规律编排,培养学生养养成具体题目具体分析的惯。

③要加强对比练习,把新、旧知识对比,相似或相近的口算对比等等,促使学生在口算中进一步认识四则运算的意义及相互关系,建构完整的认识结构。

学生口算时,离不开瞬时或短时记忆。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应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层进行。如低年级常采用“对口令”、“接力赛”的方式。教师出示数10,一个学生说6,另一学生则说4;一个学生说2,另一学生则说8等等。“6”、“2”需要暂时记在脑子里,然后算出“4”、“8”。或者出示一个数8,让学生连续加8;也可以出示100,让学生连续减8等等。中高年级可常进行一些两步计算口算题训练,教师口述前半题,学生口算出得数后记在脑中,再看卡片上的后半题,算出最后得数。

此外,还应重视学生有意注意的培养,要求学生口算时,从审题、计算到书写,一气呵成,中途不东张西望、左顾右盼;还应加强意志的锻炼,教育学生树立责任感、自信心,力争算一题,对一题,不畏困难,有耐心;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审题,规范书写,自觉检查,及时纠正的好习惯等等。

当然,口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很有很多,这就需要老师们做好充分的准备,从根本上找出错误的原因,然后加以改正,而不是只归结于“粗心大意”上。

暑期培训心得体会总结 暑期培训心得体会题目篇三

你做过的你记住了,你说过的你却忘记了!正如一位数学家指出的,“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是做数学”。在数学课上,我有很深的体会。当我在课堂上讲时,同学们听得很认真,而且大部分能听得懂。但是,一旦让他们拿起笔来做作业时,就会茫然不知所措。因此,课堂上要十分讲究课的节奏。该用眼观察时,就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该动脑思考时,就给足时间安静思考;该动手操作时,就给足空间让学生摆弄;该动笔练习时,就要学生认真练习。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有机结合,使课堂思看结合,说写结合,动静搭配,达到最佳的效果。

现在,小组合作正成为老师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新宠物”。因为,新课程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那么课堂上就应出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氛围。可我总觉得,现在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常常流于一种形式。我认为学生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应成为小组讨论的一员,参与其中,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同时要关注讨论的进程,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点拨,适时调控。

有的课表面看上去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参与度高。但是,学习效果一定好吗?其实,我认为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也并不是笑声越多越好。安静、有序的愉快课堂气氛也是新课程所追求的。让学生“动”起来是一个目的,但只“动”起来是远远不够的。如何使课堂活而不乱呢?这个问题一直困绕着我。期待得到大家的赐教。

暑期培训心得体会总结 暑期培训心得体会题目篇四

20xx年7月26日下午,江宁区教育系统干部暑假培训会在江宁中专校的报告厅拉开帷幕,今年培训会的主题可以概括为四个关键词:回眸·展望、引智·提升。我作为新任校长助理有幸参会,通过聆听专家报告、“心动、行动”专题报告、领导报告以及分小组讨论,不仅增长了见识,开启了智慧,还明确了方向,收获颇丰,可用四句话来概括此次暑期培训的感受:专家报告,让我体会理念新;专题报告,让我体会做法实;领导报告,让我体会规划清;分组讨论,让我体会效果好。

1.更新理念,提升道德精神与人生智慧

第一场报告是由上海电视大学教授、中央台“百家讲坛”主讲人、孔子研究专家鲍鹏山为我们带来的《孔子的教育》专题讲座。半天的精彩演讲,不仅没有给人一点枯燥、困乏的感觉,而且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鲍教授主要以孔子为例,纵论古今,讲述了技术、知识和价值这三者与人的关系。他认为,技术是人借以谋生的基础,知识使人了解世界,从而让自己处在这个世界有安全感。而价值则决定着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着重讲述了价值问题,指出一个社会的大多数人的价值观决定着这个社会是不是一个公民社会。他对“四十而不惑”有一个很好的解释,说孔子到四十岁已有了明确价值观和以此为基础的判断力,而此“不惑”,并不是说他什么都懂了,没有不知道的。

他还认为,教育的标准不仅是教授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温故而知新”,也就意味着老师最可贵的是判断力和价值观。

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讲座,鲍教授用直白、犀利的语言,全面真实地还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气质与精神,让我们与会人员体会到其中蕴含的道德精神与人生智慧。

2.明确方向,注重特色发展与文化育人

第二场报告是由教育部国家督学、《人民教育》杂志总编傅国亮为我们带来的《特色发展文化育人》精彩报告。重点阐述了“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具体论述了“特色发展是今后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均衡发展到一定程度上可以走特色发展,文化育人。”、“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战略主题。素质教育基本内涵给学生影响他一生的素质,终生受益的素质,即思想素质和思维素质。”、“每一所学校都是潜在的特色学校”、“特色是文化,主旨是文化育人”等等。

3.同行交流,有心动更要行动

每位发言者都精心准备,报告精彩、生动。赴新西兰、北京和海门学习团队分别介绍了外面世界的精彩以及各自学习感受、感悟;竹山中学立足“探索走班教学新模式”,介绍了他们的成功经验;陆郎中学围绕“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树立教师良好形象”,介绍了他们的具体做法;东山外校高三年级组坚信“总有一种力量在催人奋进”,高考成绩自然喜人;还有去乡镇幼儿园支教归来的报告,让我们与会人员真正领略了“支教让青春绽放光彩”等等。通过同行交流,让我们领略各家教育教学工作实、效果佳,让我们心动之余,更要行动。

暑期培训心得体会总结 暑期培训心得体会题目篇五

20xx年暑假,我参加了由莱州市进修学校组织的教师全员培训。为期五天的培训,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它为老师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高的平台。每天的讲座都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打动了我的心,使我的思想重新焕发了激情,燃起了斗志,确实感到受益匪浅。其中,对于教师职业倦怠这个问题的探讨对我感触颇深。

我1999年参加工作,走上讲台,至今已15个年头。当教师的时间长了,和许多人一样,自然而然地有了这样一些感觉:工作热情丧失了,和学生距离疏远了,对待学生的态度冷漠了,安于现状、平淡无为、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增多了,甚至有了放弃教师职业的消极想法。实际上,这就是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表现,职业倦怠一旦产生,人的态度、行为都会发生很大变化,对教育教学工作必然产生一定的影响。那么,如何克服教师职业倦怠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努力:

有的教师具有远大的教育理想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有比较高的目标。一旦工作一时停滞不前,或者工作压力加大,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一个人的时间、精力和能力有限,不是人人都可以攀登高峰的。需要教师量力而行,正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对自己要求要适度,不要过高,适当评价自己的工作,对自己不要求全责备。顺境时,心态平和;逆境中,心态冷静。时时保持一颗平常心。

 

我觉得影响教师幸福指数的最直接的原因是来自学生。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崇拜的学生”。由此可见,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学生的成长,在学生的进步中体会到一种他人无法体会到的快乐与幸福。教师天天与成长中的学生进行富有教育价值的交往和对话,它影响着、推动着人的生命成长,是学生情感的培育师,精神的守护神,人格的构建者。所以,当教师看到学生身上展现出自己的劳动成果时,怎么不会感到幸福呢?因此,学生不管是学业上还是生活中,哪怕是一点一滴的进步,都成为教师提高幸福指数的砝码。有付出就会有回报,我们的生活是有些重复,但这重复之中也有着许多的变化,我们也应当让学生意识到,一起享用成果学会体验“过程”的快乐。正是这样,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每当看到学生在学习中有了进步、竞赛中获奖、考入大学、甚至多年后在社会工作中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时,我们所得到的体验和感受不正是愉悦和幸福的吗?

 

这是克服职业倦怠的良方。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从一个高度跃向一个新的高度,工作得到领导的器重,同事的赞叹,学生的认可,家长的肯定,就会获得新的成就感。而获得了新的成就感,就会更加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投入到研究中去,从而进一步提高水平。这样形成了良性循环,职业倦怠自然就销声匿迹了。

 

教育的本质是让受教育者享受幸福,追求幸福。这样,从事教育的教师就应该首先享受幸福,成为幸福的人。而我们过多地要求教师做蜡烛,做火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实在过于悲壮悲凉。老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往往牺牲了自己的时间,牺牲了自己的健康,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家庭,牺牲了自己孩子的前途,成年累月奋战在教育第一线。久而久之,心灵枯竭,一遇到特殊情况,自然会产生倦怠感。要改变这样状况,教师应该在紧张之余,听听音乐,跳跳舞,参加体育锻炼,节假日偕同家人外出旅游,丰富自己的生活,用幸福塑造幸福。

教师要想从日复一日,周而复始的教学工作中走出职业倦怠,走向快乐教学,就必须热爱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学生的成长;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保持良好心态,做一名快乐幸福的教师。

暑期培训心得体会总结 暑期培训心得体会题目篇六

暑假教材培训终于结束了,其中的酸甜苦辣很历历在目。一开始的不情愿,烦恼、急躁,渐渐被专家团队的报告所吸引,聆听各位教师的单元教材分析,专家团队的精彩报告,自己才对青岛版教材有了初步的认识。我使用青岛版教材才一年,教的是五年级,回想一年来自己的教学,光凭自己的老经验,根本没弄明白编者的意图,一些新的教法,像每个单元的信息窗,看情境图提出问题,我没有正确引导学生分析情境图的数学信息,然后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而是以试学生提不出来,又觉得太费时间,干脆我提出来算了。根本没考虑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有一些知识的讲授方法,像解方程,青岛版教材是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的,而我讲到这儿,自认为这样不够科学,干脆还用原来的加、减、乘、除算式各部分的关系来解方程。根本没考虑编者的意图。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通过本次教材培训,我才认识到原来自己根本没领会教材的实质,没明白编者的意图,只凭自己的老经验,去教学,认为教会学生这个知识就行了。听了专家的分析报告才认识到青岛版教材更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套教材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1.淡化生活情境,突出数学情境。

由“情境串”带动“问题串”,是该套教材的一大亮点。在情境串的呈现上,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及知识特点,随着年级的升高,生活情境逐渐简约。本册教材突出表现为:一是创设有利于抽象数学知识的生活情境。如圆、圆柱与圆锥单元,呈现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圆形、圆柱、圆锥形状的物品作为情境;二是突出数学信息,淡化生活情境。如百分数单元,在假日旅游的背景下,更多呈现的是文字、图形、表格等形式的数学信息,便于直接引入新知探索;三是创设纯数学情境。如百分数单元的相关链结,小数、百分数、分数互化的知识以及第三个信息窗中绿点标示的问题,没有在信息窗中呈现,而是在探索中直接给出。

2.突出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利用已有知识和方法探索新知”。

这一研究方法主要是在合作探索中进行重墨体现。例如,探索圆柱、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时,教材从现实问题“怎样求冰淇淋盒的容积?”入手,引导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怎样求圆柱体的体积?”,学生联想已有的知识经验——圆面积的推导方法,猜想是否可以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最后通过操作、验证,总结推导出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然后利用计算公式求出圆柱体的体积,解决冰淇淋盒容积的问题。

教材的这一基本模式,有利于学生从知识经验和客观现实出发,在研究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应用数学。改变了以往单纯教师讲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既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内涵,又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良好的数学素养。

3.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重视知识的内在联系。

这一特点体现在对知识的结构编排上,与传统教材相比,立足于新旧知识的联系进行了大胆地改革。例如,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的编写,传统教材的编排顺序是: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本册教材编排顺序是: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这样编排,可以通过对圆柱和圆锥特征、体积计算方法的对比学习,使学生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圆柱、圆锥的理解。又如,传统教材是先学习比例尺,再学习正反比例的知识;而本册教材是先学习正反比例的知识后再学习比例尺,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促进知识的迁移。

4.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努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初步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学习数学的主要目标之一。编写本册教材时,特别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例如:在探索圆的面积计算方法时,教材通过圆的面积与圆内接正方形和圆外切正方形面积的比较,既估计了圆面积的大小范围,又渗透了正多边形逼近圆的方法,体现了极限的思想。又如,在探索圆周率和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时,教材渗透了直线图形和曲线图形的内在联系,体现了“化曲为直”的思想方法。

5.总复习的编写思路清晰,形式新颖。

总复习的编排可以说是青岛版教材的又一大亮点。在教材送审的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前几套教材在送审的过程中均因总复习平淡而未获通过。本套教材在总复习方面进行了独特的编排,充分体现了青岛版教材的思路与特色,将系统整理知识、数学思想与方法渗透、数学学习方法等进行了充分地展现。

通过这次教材培训看到有许多年轻的教师对教材掌握的很到位,他们抓住了教材的实质。所以,我今后不能光凭老经验,一定好好学习,争取把握教材,尽快领会教材,搞好教学工作。

暑期培训心得体会总结 暑期培训心得体会题目篇七

20xx年7月15日至20日,我在本学校通过互联网参加了20xx年初中教师集中远程研修活动。通过六天的学习,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同时也倍受打击。收获的是又再次为自己充电补充能量,为今后在职业上的进步打基础。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日臻成熟,我们已经逐步进入到信息的时代。几乎每个家庭都或多或少有了先进的电子产品,另外单纯的课本展示和板书已经不能满足对学生视觉上的刺激,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是一种必要也是一种趋势。

研修过程中,全部点评116条,发表作业3篇,被指导老师推荐1篇,研讨发言6条,作业点评11条,提问1条,回答1条。研修结束之际,回顾自己的所作所为,收拾知识的背囊,发现收获了不少新的专业词汇及其解释,还有些潜移默化的经验体会。

关于本次的研修体会,我将沿着本次研修的规范程序、不求多但是精的学习内容、学习维度等脉络谈谈自己的心得:

首先是一次挑战,因为前几次培训都没有这么多的软件应用,所以这次学习开始显得手忙脚乱,学习初始是有压力的。程序规范,体现在每个模块学习都是按照先导读找到学习的意义和基本概况,再研习相关的知识架构,最后做作业和测试题达到巩固的效果。

第一天的我是兴奋的,因为我不仅仅把这个学习当作一项研修任务,而是看成一个充电学习的机会。本身又对电脑操作不是太熟悉,所以害怕出现不必要的失误。此外,上午研修正式开始,老师们:你

找不到这个,他找不到那个,这个说视频播放不了,那个说我的科目还没完成,你一句我一句,好不热闹。

第二天的我是紧张的,因为模块三的作业开始了,主题单元教学设计这个题目该如何下笔呢?学习过程才刚刚熟悉,这就来个难题作业。得知的消息是,后面的作业内容都是根据这个再拓展发挥,于是更加的紧张。如果这里选择错误,那么后面的课题也就跟着得不到好的评论。

第三天的我也还是紧张的,因为作业设计的不算完美。第四天的我是轻松的,因为对于本次学习的程序已经熟悉到不能再熟的地步。随后的日子,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更多的空间去发挥自己。

其次是一种习惯。成功是一种习惯,失败也是一种习惯。如果习惯了成功,那么任何事情都不是问题。不求多但是精的学习内容,这次学习我选择的题目是初一下半学期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从做模块三的作业,再到模块四的研究性学习,最后是模块六的评价作业,全部按照研修的指导思想逐步研究《二元一次方程组》,细致细致再细致。凑着这次学习,可以说我把这一单元的东西彻底的弄明白了。明白了所有的知识点,明白了知识点与知识点间的衔接,明白了其与后继课程的关系。

最后是一种智慧。一名老师知道的很多,可能会很多的知识架构和知识衔接技巧,但是不会管理课堂,就等于自己的知识和内容不能被学生吸收。在研修课堂中,组织者有意安排了如何管理课堂的技巧学习。通过认真研读,学会了怎么去管理班级,怎么去管理课堂。

学无止境,我还有很多要学习。这次培训的结束也是成长才刚刚开始。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如使用相关的软件工具,相信这是我成功的开始。多学一点就是挑战,让我们共同迎接。加油!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