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辞

暑假教师培训讲座稿

暑假教师培训讲座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正值盛夏酷暑,老师们的学习精神着实令人感动。今天,根据领导安排,我结合教学实例,和大家一起交流如何备好课,如何上好课,如何做好课后反思等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客观地说,教学是一种个性化的艺术行为,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那怎样才能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呢?对我们来说,要准备好一节课,需要充分考虑以下问题:

1、要考虑自身的能力和特长。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策划者和实施者,他的任何教学设计都必然地要受到自身因素的制约,而且肯定地要展示自己的特长。

从能力上说,每个教师都有不同的特长倾向,有的善于推理严密、层次清楚的分析讲解,有的善于生动形象、绘声绘色的讲述;有的擅长制作教具,有的擅长应用多媒体技术;有的善于驾驭课堂,能恰当有效地调动学生情绪,有的善于策划教学设计,能在常规教学中推陈出新。

从教学风格上说,每个教师也各有风采,有的严谨认真,有的活泼洒脱;有的善于以情感人,有的特长以理服人。也就是说,任何一名教师,在教学能力上和教学风格上都具有明显的倾向和鲜明的特点。除此之外,教师之间的差异性还表现在性别、年龄、知识结构、生活阅历、工作经验、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等方面。这些差异性就是体现教师教学风格,展示教师教学特点的基础。教师只有真正了解了自己,才能有效或者高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也就是说,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准确把握和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优势和能力特长,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影响,才能从自身实际出发有效备课。

《孙子兵法》上有一句话,叫做"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意思是说,只有了解自己,也了解别人,才能取得胜利。可见,了解自己是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这种军事思想对我们的教学工作也有很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改变学生,无论思想上的还是行为上的,总要让学生放弃旧的,接受新的。然而人性的本能中具有防御性,任何人对企图改变自己的信息都具有敏感、质疑和排斥心理。小学生也一样,年级越高这种特点越鲜明,反应越强烈。从这个角度上说,教育过程无异于也是一种战争,课堂无异于是一种特殊的战场,是教师和学生思想与思想的交锋,价值与价值的撞击,是教师教学新要求对学生原有习惯的矫正和征服。所以教师在教学前也要先"知己",先要充分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和优势所在。准确把握自己的这些特点,并充分发挥这些特长,是备好课的前提,更是上好课的基础。例如教师如果美术基本功扎实,在课堂上就可以充分利用画画来感染学生,形象课文内容,帮助学生迅速理解文中词句等;教师如果善于表演,则可以利用这一特长,来活跃课堂,带领学生在互动表演中领悟课文内容;朗读能力比较强的老师,则可以充分地为学生示范朗读,用激情朗读来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其对语文产生兴趣,从而以更大的热情去学习。总之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策划教学过程时,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长,尽可能发挥自身的优势。因为我们不是"说话像演说家,写字像书法家,上课像表演家"那样的教师,所以,我们要按自身的优势来选择合适的教学行为,设计自己的个性化教学,逐渐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2、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既是教学过程中的对象,更是教学成效的体现者,是制约教学设计的最主要因素。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主要是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知识基础。总体而言,小学生的思维水平比较低,正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逻辑思维初步萌芽的阶段,而小学低段学生还有直观动作思维的痕迹。同时,小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生活经验不丰富,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角度和思路还很稚嫩,但一个明显的特点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趋成熟。因此,教学设计中一定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小学低段学生适宜较多采用讲故事、看图片、做游戏、演示、表演、形象化的讲述等方法;而对高段学生则可多用讨论交流、对比辨析、自主发现、逻辑推理等方法。所以,教学设计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探讨教学设计的过程其实就是针对学生进行量体裁衣的过程,这也是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体现。

3、要考虑教学设备的可能性。教学设计要从实现的可能性上进行充分考证。决定教学设计实现的可能性的主要因素是教学设备。声音、图画、幻灯、动画、视频、教具演示、实物展示以及多媒体合成教学,不同的信息载体其表现形式不同,使用效果更是差异很大。但是,在设计过程中,并不是教师能想到的就能做到,因为这些硬件设备建设对教学设计发挥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以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例,当西部的小学生在教室里听老师放录音机的时候,北京的小学生已经在大屏幕上享受着多媒体教学的先进性。不是西部的老师想不到比录音机更加先进的教学设备,而是西部的经济发展现状,制约了电脑的普及速度,所以我们当时只能用录音机给学生播放示范朗读或给朗读伴音。现在,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资讯传媒的飞速发展和多媒体教学的不断普及,教学设计迎来了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充满个性的展示形式,从教学内容到教学设备,地区之间硬件上的根本性差异正逐步消失,差距更多地体现在教师是否具备对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使用能力和应用水平上。因此,我们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坚持学习,学习崭新的教学理念,掌握先进的教育技术,以积极适应日新月异的教育发展新形势。

4、要考虑如何选择教学方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陷,教学设计中要选择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优化组合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的互补与配合,在一堂课内形成适合教师,适合学生,恰当高效的教学方法体系。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选择教学方法?

1)。要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

语文学科是以语言教育和言语训练为主,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主要任务的基础工具学科。但它又不是一般的工具,人们凭借它思维,运用它交际,依靠它传播文化,利用它建设精神文明与民族文化。特点是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是以事物区别另一事物的根本点。语文学科之所以与众不同,在于它间接地将品德情感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以优美的语言、美好的形象、真挚的感情、引人入胜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起到潜移默化地熏陶人、感染人的作用。为体现语文学科的这以性质和特点,教学时要适当地采用朗读法、讲读法、情境法等。

2)。要适应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的需要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非常丰富,可谓"纵横八万里,上下五千年".从文体上说,有记叙文、说明文、诗歌、童话、寓言等。就记叙文来说,还可分为记人、叙事、写景、状物四种。这样,选择教学方法就要考虑教材的内容、体裁特点等。此外,小学语文教学的每节课都要体现总的教学要求的具体的教学要求,必须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如脱离了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就失去了服务的针对性。

3)。要适合学生身心特点和素质发展

小学声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过程是我们选择教学方法时要考虑的因素。如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够持久、不够稳定,思维的具体性较强,理解能力弱,缺少感性经验。我们就多选用直观、谈话等教学方法,并且要不断更新变换,保持运用教学方法的新颖性。中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可以选用"导读法"、"谈话法"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此外,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有利于学生方方面面的素养得到发展,要以能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发展学生为目的,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乐学、会学。

4)。要考虑教师的水平与特长

教学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法水平。一般说来,教师往往使用那些掌握得比较好的教学方法。例如,年轻教师宁肯多些事业讲读法,较少使用谈话法。一个教师对教学方法掌握得越多,他就越能找出最适应特定教学情景下的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还取决于教师的个性特点,教师本身的特性允许他可以着重运用某些方法。如李吉林的情境法、丁有宽的读写结合法。

5、要考虑教材的恰当处理。教学设计之前,教师要读懂教材,理清文本结构,确定重点和难点,研判教学详略,设定讲授次序,并进行必要的补白,让文本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更易于实现教学目标。

处理教材的常用方法

1)、尾部切入,逆向教学。课文千变万化,教法也应千变万化。有的课文在结尾处有明显的点明课题,点明文章中心的句子,俗称"文眼",我们可以以此为突破口,从尾部切入,抓住中心句"逆向行驶"展开教学,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削枝减叶,只抓重点。很多课文虽然洋洋千字,但关键的重点的语句却只有其中几个小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要做"推土机",而要做"打桩机".推土机推得面广量大,却杂乱不堪;打桩机虽然只对准一个点,但打得深,钻得透。教学时我们就是要善于抓住主干,削枝减叶,化繁为简,重点语句重锤猛敲,不是重点语段则点到为止,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3)、抓住核心,瞻前顾后。许多课文中往往会出现事件矛盾的焦点核心,抓住这个核心问题,便可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抓得住核心问题,瞻前顾后地教,看似散漫,其实都是为最终解决焦点问题。

4)、一线串珠,形散神聚。散文创作十分讲究"形散神聚",行文可以自由随意,但始终得紧紧围绕文章的一根主线,这是文章的"神"之所在。课堂教学也应该学习散文创作的这种手法,各个教学环节可以灵活多变,随意而灵动,但是必须有一根主线把各环节的设计串联起来,使整节课成为一个有机的教学过程。这根线也就是课文的中心思想。

5)、单元整合,事半功倍。新教材课文多,阅读量大,常常令教师赶路一样的赶得急匆匆的,还要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其实,教材的编写者是有其独特的思路的,往往是一个单元的五篇课文都围绕着一个主题。我们在处理教材的时候,完全可以尝试把一个单元的课文整合起来教,给学生一个主题,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教师也可以减轻教学的负担。

6、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问是教师控制课堂的重要手段。设计中要精心准备问题,预测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倾向,明确教学过程的努力方向和运行目标,发挥课堂提问的导向作用、启迪作用和检测作用,利用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教学过程,调控教学节奏,为有效驾驭课堂做充分准备。

7、要考虑教学辅助设施的制作和运用。为使教学设计意图能全面实现,我们往往需要准备一些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幻灯片、声音资料、图片资料、影音资料,还要经常合成多媒体课件,认真策划板书设计等等,这些辅助教学设施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形象,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当然,教学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还很多,以上7点只是常用的比较重要的因素,有代表性地简单提一提,只是为了引起大家的重视和关注。

可见,制约教学活动的因素纷繁复杂,教学设计中要进行综合考虑,关键在于如何优化组合,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效果,也就是实现最有效的教学。例如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各式各样,但不存在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好方法,也不存在一种百无一用的坏方法。任何教学方法都有它的适用对象,包括适合的教学内容和适合的学生。任何课堂,都必须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所说的"因材施教"就是包含有这个意思,现在,我们把它简单地概括成一句话,那就是——---"教有法而无定法".课堂教学各种制约因素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决定了课堂教学过程的多变性和创造性。不同的老师对同一节课有不同的认识和设计,即使同一个老师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节课也有不同的认识和设计。因为老师本人也在不断地学习和发展,所以,老师对课的认识和设计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老师对课的评价也会随着经验的丰富和价值观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可以高度概括地说——---"课有境而无止境".

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题目就是——---课无止境。

下面,我就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1课《永远的白衣战士》第二课时的准备过程与实施过程和大家进行交流。因为课无止境,所以希望通过我的课堂能够引起大家的广泛争鸣。由于个人才疏学浅,能力有限,一些观点和做法难免有偏颇或不当之处,希望大家海涵,并请大家批评指正,帮助我不断地进步和提高。

因为备课的成效最终要在上课中体现出来,课堂中的各种设计也都是有备而来,所以,我把备课与上课结合起来说,便于和大家沟通。

下面我先给大家简介一下本课的基本情况。《永远的白衣战士》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情"为主题选编了4篇课文,集中反映了人和人之间几种非常典型的情感关系,课文内容情感氛围很浓。《永远的白衣战士》一文主要通过对抗击非典英雄---叶欣感人事迹的描述,赞扬叶欣临危不惧、舍己为人、身先士卒的崇高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2003年4月16日,《健康报》发表了《永远的白衣战士——追记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的通讯,讲述了叶欣护士长的感人事迹。《永远的白衣战士》一文就来自于这篇通讯。课文的具体内容是这样的: 《/FONT>出示课文内容>

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和本课教学任务,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能力:教会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品读、感悟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抓重点词句,由点到面,辐射全文教学,在情境创设中使学生产生情感,以读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叶欣身先士卒、舍己为人、临危不惧的崇高精神,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叶欣是怎样迎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工作的,并从中体会叶欣身先士卒、舍己为人、临危不惧的崇高精神。

下面我们边看教学实录,边分析教学准备和教学设计。即将播放的这个教学录像,是我为参加由陕西省小学语文教育学会组织的陕西省录像课大赛准备的。虽然这节课在当时的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但今天重新来看,仍有一些明显的失误和不足,请大家海涵。

一节课从设计到准备,从实施到总结,有很多重要而明显的环节。下面我们详细解读《永远的白衣战士》的课堂实录,根据各环节出现的顺序,我将陆续和大家交流教学设计与实施中的组织教学、导入新课、文本补白、教材处理中的详略和次序、课堂拓展训练、布置课外作业、教学反思等六个方面的问题。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我还可以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教育科研的话题。

《/FONT>放录像> 一、组织教学和导课

从教学环节上来说,刚才这段录像包括了两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一个是组织教学,一个是导入新课。

组织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激活学生大脑的兴奋灶,提醒学生准备好学习用品,它主要是学生学习前的一个心理准备过程,在教学中具有发动功能和凝聚功能,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起始环节。我听过许多教育名家讲课,他们有的采取谈话交流法,拉近和学生的心理距离,获得学生的认同感;有的采取猜谜语的形式,打消学生的陌生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的是讲故事,把学生带入一定的情境之中,为进一步的学习烘托氛围;有的是师生共同做游戏,带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有的是让学生欣赏一段视频,塑造浓郁的教学情境。无论这些教学名家采取哪种方式组织教学,殊途同归,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组织教学和导入新课合二为一,组织教学的同时就在渗透将要进行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的进程自然而然,不留痕迹。而我们往往轻视了这一教学的起始环节,教师大多不亲自参与组织教学,只是委托文体委员带领大家集体唱歌,简单地提醒学生:上课了,应该注意听讲了,不能再想课间活动中的事情了。最重要的是我们课前唱的歌与即将进行的教学内容之间没有任何联系,我们只是为了组织而进行组织。这就是我们和教育名家的差距。

我在设计本节课的组织教学时,主要考虑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于对叶欣的崇高精神的理解与感悟,是对学生情感世界和价值观念的熏陶与引导,是必须在感动和共鸣中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考虑到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已经具备一定的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加之他们在第一课时已经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所以,我就决定采取和学生一起欣赏《白衣天使》这首歌,作为这节课的起始环节,承担组织教学的重任,期望能够通过优美的旋律、感人的歌词,唤起学生对叶欣的缅怀,激发学生对白衣战士崇高精神和无畏情怀的敬佩之情。

事实证明这种选择是正确的。面对叶欣遗像,学生在旋律中回忆着课文内容,在歌词中感悟着叶欣精神,在艺术美的陶醉中迸发出了继续学习的高涨热情,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期待。这样,本节课课前的歌曲欣赏就不再仅仅是组织教学了,它同时也自然而然地完成了另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导入新课。

导课是为学生的学习做铺垫,就像给飞机修跑道一样,修不好就会影响飞机的起飞。导课设计不好,教学就没有良好的开端,学生就没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就会延长学生进入教学情境的时间,从而降低了教学效率。好的导课既能降低教学难度,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能承上启下,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也能唤起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我们许多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大多采取复习法导入,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而让学生产生了紧张感和压力感,还没开始学习就有点恐惧。也有的老师采取做游戏、猜谜语、讲故事等形式进行导课,但由于和组织教学截然分开,缺乏逻辑上的联系,因而浪费了教学时间,降低了教学效率。所以,我建议大家多思考,或者模仿也可以,学习教育名家的做法,把组织教学和导入新课融合起来,合二为一,让我们的课堂更简洁、更自然、更高效。这也是有效教学给我们提出的努力方向。

《/FONT>放录像> 二、文本补白

接下来,我主要和大家说说文本补白的设计与操作。

教材文本因为艺术、体裁、篇幅等因素的影响,内容上往往有许多跳跃和省略,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汇总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补充。这些被跳跃和省略了的内容就是文本中的留白;把这些跳跃和省略了的内容想象和补充出来,就是对文本的补白。

必要而合理的补白能够化抽象为形象,化模糊为鲜明,降低教学难度,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知识背景,为学生准确理解文本意图创造条件。当然,多余的补白反而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浪费教学时间,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压制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那么,文本补白到底应该补充哪些内容?我们说,就内容而言,文本补白主要补充学生因为生活环境的差异、生活经验的缺乏、理解水平的限制以及民族习俗等原因,在文本的理解上有困难的内容。比如让黄土高原上的小学生学习《难忘的泼水节》一课,学生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我们就必须给学生介绍傣族的民族传统和风土人情,否则,学生就无法把重大的节日欢庆和泼水这么一种行为联系起来,就无法理解和感悟其中的欢乐与隆重,教师也就难以完成教学目标。

文本补白什么时候进行最恰当呢?补白的时机没有统一的规定,这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来确定,既可以课前集中补充,让学文在特殊的背景之下进行;也可以按课文顺序,到需要理解某些特定词义的时候随机进行及时补充;还可以在升华课文主题时强调补充,渲染氛围。

我在准备本节课时,考虑到"非典"流行时班上的学生当时只有三、四岁,对"非典"情境印象不全,理解不深,因此有必要进行一定的补白。但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具备相应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因此,补白不必过分详细,只要粗略而形象地再现当时具有代表性的一些场景,学生就完全可以明白当时人人自危、草木皆兵的紧张气氛。所以,我就精选了几张有代表性的照片,加上老师的旁白解说,再配合一些统计数据,以期唤醒学生对幼年时所经历的那个特殊时期的回忆,还原人们当时的生活现状,激活学生对"萨斯"病毒的恐惧,为帮助学生深刻领会叶欣精神塑造氛围,渲染气氛,奠定认识上和情感上的坚实基础。同时,图片本身由于画面清晰,色彩鲜明,主题集中,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很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波动和认识上的共鸣。

在设计这段补白时,我曾想主要依靠统计数据来说明"非典"的肆虐,但考虑到单纯的数据过分抽象就放弃了;我也曾想播放一段人们抗击"非典"的视频,但考虑到视频耗时太长,信息量有限,容易挂一漏万,造成误解,也放弃了;我还曾想读几段当时的新闻报道,但因为新闻报道缺乏必要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最终也放弃了;我也曾经试图在这里忽略这个社会背景,想在攻克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叶欣精神时一并介绍,但考虑那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信息滞后,不利于学生对叶欣形象的全面认识,更不利于学生对课文整体的把握,特别是无法让学生形成必要的心理准备,所以也否定了。最终,我就选择了典型图片加旁白解释的方式来补白。

实践证明,这些图片的集中展出和老师画龙点睛的解释,在所有听课学生的思想上产生了强烈的震动。通过补白,"非典"成了学生读课文,想问题,谈看法的思想基础和社会背景,学生的情感变化被"萨斯"病毒的肆虐所激怒,学生的感情世界被叶欣舍己为人、坚强无畏、率先士卒的英雄行为和高贵品质所吸引、所感动、所震撼。学生在后续学文中,总是沉浸在一种特设的课堂氛围中,为教学重点的强化和难点的攻克,创设了非常有利的环境。

总体来看,恰当的文本补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明显提高了教学效率。

《/SPAN>放录像> 三、教材处理中的详略

好了,结合刚才这段教学实录,我下来和大家交流一下关于教材的处理技巧。

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老师一定要吃透精神,理清结构,分析出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准确把握教材意图,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胸有成竹,自由取舍,游刃有余。

教材作为一种静态的信息载体,在使用过程中必然要融入教师个人的理解和把握。这是因为时代在变化,学生在变化,教学条件在变化,我们自身的综合素质也在变化,所以,动态的教学环境中要使用静态的教材,就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恰当的处理。

实践证明,恰当地处理教材,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更有助于强化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还可以设置教学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到底应该如何处理教材呢?我认为,教材处理有三个基本的着力点:一是详略;二是次序;三是补白。关于补白,上面已经说过了,后面还有涉及。这里我先和大家探讨一下教材详略的处理。

这里说的详略,指的是确定教材中哪些内容需要详细讲授,哪些内容可以粗略带过。需要详细讲授的部分往往是教材的重点,事关学生对课文意图的把握,事关教学难点的突破,事关课文中心思想的体现。而只需略讲的内容只是一些过渡和修饰,或者是一些基本情况的交代,不影响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和领会。教材中篇幅长的内容不一定需要详细讲授,篇幅短的内容也不一定就可以粗略带过。确定教材详略,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而定,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经验。教材详略的处理反映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也体现着教师教学设计的独特之处,当然也制约着教学活动的进程。我们可以说,对教材的处理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对教材详略的确定,是教学设计的关键。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详略处理没有固定的模式。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详略处理,我们可以借鉴、学习别人的精妙之处,体会不同处理带来的不同效果。学习经验告诉我,研读教育名家关于教材处理中的艺术,关注教材处理与教学设计之间的制约关系,对于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促进作用。

之所以确定这样的详略,是因为,我认为,课文第五自然段中的"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这九个字是本课的关键,是理解叶欣精神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是把握文本意图的核心所在,它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通览全文,我发现四、五、六自然段其实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来体现这九个字所反映的内容。只要真正读懂了特殊背景下叶欣如何以具体行动来体现这九个字,就能深刻理解叶欣的"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到底意味着什么,就能感悟出叶欣舍己为人、坚强无畏、率先士卒的英雄行为和高贵品质,也就很容易理解叶欣牺牲后人们的伤心和悲痛。可见,这九个字是全文的灵魂,是全文的纲目,是文本意图的高度浓缩。抓住了这九个字,就能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所以我把第四、五、六自然段作为详细讲授内容来设计,又把"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作为关键词句精心打磨,不惜花费大量时间,想方设法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悟。

在听评新任教师讲课时,总能发现他们对教材的详略处理不当,抓不准甚至抓不住文本的重点段和关键词,导致平均分配教学时间,花费了不少精力,但教学重点巩固得不到位,教学难点突破得不彻底,学生的理解不深刻,教学目标的达成也比较勉强。

《/SPAN>放录像> 四、教材处理中的次序

看到这里,我想和大家简单交流一下教材处理中的次序问题。

所谓的次序就是教师运用文本的顺序。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按照文本顺序一段一段地往下讲;也可以根据需要先中间,后两边,选择着来讲;还可以根据独特的设计,从课文的后面往前讲。当然,是不是有必要调整文本顺序,如何进行必要而恰当的调整,采取哪一种方式最好,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今天说这个话题,只是提醒大家大可不必拘泥于文本本身,不能被教材限制了思维,更不能被教材顺序控制了教学设计。只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只要所有的变化和创新都为教学目标服务,就能实现"万变不离其宗"的自由和超越,我们就能进入教学设计中的自由王国。

《永远的白衣战士》一课文本本身采用了倒叙的手法来记叙,我觉得便于给学生造成悬念,富有吸引力,所以教学中就没有必要再调整文本的教学次序。但是在详细讲述的部分(即课文4、5、6自然段),为了适当提高教学难度,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发现问题,在分析辨别中获得成就感,我采取扩展中心句的方法,局部调整了文本的学习次序。在教学反映叶欣"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的工作特点时,先学第6自然段,再学第4自然段,后学第5自然段。这样的处理,不拘泥教材顺序,根据教学设计的需要,大胆调整课文自然段顺序,使其更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从而达到教起来新颖,学起来简单,达成目标更容易的理想效果。这种学习次序上的适度调整,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比平铺直叙地按文本顺序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也教给了学生抓关键词句深刻领会文本内容的学习方法。

当然,如果我们的日常教学忽视了教材次序的调整,教学过程的设计就容易陷入平淡和枯燥,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我们的调整幅度过大,超出了学生的领悟水平,教学过程就难以把握,学生就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感到杂乱无章,难以理解。如何把握这个度,恰如其分地调整文本次序,有待于大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尝试和总结。

《/SPAN>放录像> 五、课堂拓展训练

看完这段实况录像,我要和大家交流的是关于课堂拓展训练的话题。

所谓拓展训练,简而言之,就是拓展教材内容,训练学生能力。从内容上看,这也属于文本补白的一种形式。但它的主要作用还是训练学生的能力,是通过拓展内容来训练能力,拓展只是训练的必要条件。

拓展训练不仅完善了文本的表述,深化了文本意图,更重要的是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拓展训练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功能在于检测和巩固教学效果,升华文本的中心思想,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表达能力和鉴别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课堂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和能力等。这是语文教学之所以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关键所在,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关注。

拓展训练在语文课堂上的常见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补充和文本相似的内容进行重复训练,以进一步巩固重点知识,扩展能力训练。常见于组词、造句、习作等教学中。

2、变换文本中的关键要素进行训练,例如变换时间、地点、人物、结果等,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主要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教给学生模仿学习的方法。

3、补充文本中没有但又和文本密切联系的内容进行训练,主要是为了丰富文本,增强文本的表现力,给学生展现更加全面、更加细腻、更具有感染力的教学内容,这是对文本的必要补充和延伸,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重点,消化难点,升华主题。

我在本节课的拓展训练中就采用了第三种形式,通过补充网上纪念馆里的相关内容,来进一步展现人们对叶欣的怀念,让学生的感悟表白和网友的留言相互照应,形成共鸣,推动学生感情的不断升华,同时也从侧面映衬出叶欣精神的高贵和伟大。

其实,拓展训练在数学课堂上也经常使用,例题讲完后老师出示的形变练习题就是典型的拓展训练。

六、关于课外作业的布置

我还想和大家说说课后作业布置的问题。因为一段时间,社会各界对小学生的家庭作业有很多议论,其中不乏对作业量太大的批评。这也迫使我们很有必要从课后作业的性质、目的、意义及其可能性上冷静地来思考这个问题。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续和必要补充,它不仅承担着深化和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作用,而且是培养兴趣爱好,拓展知识视野,锻炼技能技巧的有效途径。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外作业必须突破以往单调重复的"题海战术"模式和千篇一律的"一刀切"要求,充分体现个性色彩,在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这是我设计的《永远的白衣战士》的课后作业,刚才的录像中没有反映出来。下面,我就课后作业的布置,和大家交流两个问题,这些观点我曾经在《咸阳教研》上以论文的形式发表过,可能有的老师已经阅读过。

(一)尽量布置个性化作业。新课程改革精神落实的一个重要工具就是课外作业。个性化教学要求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能力倾向,布置不同类型的课外作业,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尽量避免千篇一律的作业,在作业类型、数量、难度等方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发挥作业在巩固课堂内容、拓展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兴趣爱好、培养学生健全个性等方面的独特功能。

为此,我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往往因人而异,从类型上看,有阅读课外书籍、网络查找资料、默写生字生词、日记作文、查字典、画画、唱歌、计算、讲故事、游览观察等,题目不单纯是课后的范例,更多的是针对学生设计的个性化作业;从难度上看,有认真听课就能完成的、有需要自主思考才能完成的、有通过收集资料才能完成的;从性质上看,有基本达到教学计划要求的、有知识拓展和能力提高的、有巩固课堂讲授效果的、有补习基础知识的、有强化基本能力训练的;从时限上看,有当天完成的、有周内完成的、有为特定节日早做准备的。但无论一个学生面临什么样的作业,肯定是他喜欢的作业形式,肯定是他稍做努力就能完成的,肯定能在作业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自信。

(二)新课标下的课外作业类型(8种)

2、实践型作业。学以致用,以用促学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课外作业应主动承担起这一训练任务,充分体现作业中的实践性色彩。实践型作业根据其承担的训练任务不同可分为三种:一是重在应用知识,培养操作能力,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如给电视机设计一个防尘罩并标示尺寸等;二是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加速个人社会化进程。如记录父母的成长故事;采访社区干部,了解贫困户的生活状况等;三是走进自然,了解自然,保护自然。如在调查的基础上形成社区环保方案;提出家庭节水措施等。

3、创新型作业。通过小发明、小改革、小实验及一题多解、一词多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品质,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良好学习习惯,激励他们在学习中实现三个超越;超越课堂,在社会生活中汲取知识;超越教材,敢于提出独特见解;超越自我,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弘扬鲜明个性。

4、开放型作业。只有目标要求,没有具体内容及方式的限制,让学生各随其好,自主选择,达到殊途同归的教育目的,以此激发、培养并拓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如看图自由写话;在元旦来临之际,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向父母祝福新年快乐等。

5、综合型作业。完成作业需要多学科知识并用,知识技能并重。这种类型的作业可以帮助学生构建丰富而完善的知识网络和能力框架,激活各类知识之间的广泛联系和互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如设计一次主题班会的活动方案;以诗歌、舞蹈、绘画、童话等形式再现学习内容等。

6、合作型作业。需要学生与学伴、家长合作完成的作业,不仅可以温习、巩固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提高情商,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如以小组为单位承办小小新闻发布会;组建班内图书角、卫生角管理小组;家长与孩子听说互动练习等。

7、常规型作业。其核心任务是复习巩固课堂知识,预习新知识,题目多为课堂练习的重复、翻版或变形,以运用新近所学知识在家内独立完成为特点,是最基本最传统最常用的课外作业类型,教师多以各种同步教辅书为蓝本按教学进度布置。

8、自选型作业。教师同时出示几组难度不同的练习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自主选做,充分体现了课外作业要求上的灵活多样性。这种类型的作业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勇气和斗志,另一方面也可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学习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增强努力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七、教学反思

好了,关于课堂教学过程,我就说这么多。最后再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教学反思的问题。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有效手段,教育名家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实践证明,很多优秀教师不仅能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而且能够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可以说这是对教学反思的深化和拓展。

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也一样,只有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得失,知晓自己的优劣,才能明确努力的方向;只有扬长避短,并借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促使自己不断走向完善和成熟,也才能获得有效的进步和提高。这就是教学反思的价值。

就教学过程而言,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 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是否体现了新课标要求。

2.对教学目标的反思: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对教学理论的反思:是否符合教与学的基本规律。

4.对学生的评价与反思:各类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定目标。

5. 对执行教学计划情况的反思:改变计划的原因和方法是否有效,采用别的活动和方法是否更有效。

6.对改进措施的反思:教学计划怎样修改会更有效。

教学反思的常见形式是写"反思日记".反思日记的主要内容有:

1、写成功之处。即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2、写不足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写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5、写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可见,通过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发现,不断地改进,最终,我们的教学水平就必然会有一个大的发展和大的提高。

通过刚才的录像,让我们先从四点集体反思一下这节课的长处:

1、审视教学理念,本课的最大特点是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最大化地实现了教材的工具功能。在巧妙处理教材,运用教材的同时,充分落实大语文教育观念。通过有效及合理补充相关教学资料,采取以读为主,读中悟情的方法,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文道统一的基本原则。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力求人人参与,全面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健全人格创设条件和平台。

2、就教法设计而言,三种方法选择恰当,组合完美。情境教学法:采用多媒体课件声画同步的优势,创设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运用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渲染浓郁的情感氛围,寓情于境;换位思考法:引导学生从病人、从家属、从他人、从自身等多种角色体会叶欣言行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从而深刻领会叶欣精神;朗读感悟法:运用默读、速读、细读、添加提示语引读等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悟情,在悟中明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就学法指导而言,三种形式合理高效。读一读,找一找:带问题阅读,找出重点词句;读一读,想一想:反复朗读,深刻体会叶欣精神;读一读,说一说:把读悟出的独特感受说出来交流,深化学习效果。

4、三点成功之处:①通过调整教材、取舍教材和超越教材,让教材在艺术处理中充满活力。②以读为主,培养语感;析词解句,领会精神;读说结合,升华情感;让课堂在教学互动中体现语文特色。③用音画创设情景,用语言渲染氛围,借朗读升华情感,让课堂处处充满浓浓的情感,让课堂时时充满生命的张力。

下面让我们也从四点反思一下这节课的不足之处:

今天以审视的目光重新判断这节课,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明显的不足。虽然当时我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认为把这节课已经准备得很完美了。但是现在,时过境迁,我对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对教材也有了新的理解,反思这节课的教学,就很容易发现一些问题。

1、课堂空白太多,衔接不紧凑,降低了教学效率。主要表现在板书时没有给学生留有思考题,学生举着小手在等我板书,这就不符合有效教学的要求,需要改进。

2、课堂气氛生动而不活泼,学生表情压抑,不是常态下的学习情形。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个性,学生肯定感到学起来比较累,这种状态也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原因可能是因为当时有许多听课老师,现场有摄像机,学生刻意地比较拘谨。再有没有其他的原因,特别是有没有教学设计上的缺陷而导致的,还需要我进一步的深入分析。

3、学生的课堂回答缺少争鸣。平时喜欢发表不同意见的学生、喜欢胡思乱想的学生没有发挥出来,他们这些活跃分子在镜头前表现"失常",全部都规规矩矩地顺着别人的话说,说没有争议的答案,说老师期望的答案,导致课堂上没有了争鸣,没有了辩论,全班学生也就丧失了学习和理解中的个性,千人一面,众口一词,教学过程没有活力。他们可能是因为在录像,故意收殓了自己平时自认为是捣乱的言行,殊不知那些另类的答案在教学中最有价值。再有没有其他的原因,也需要进一步的反思。

4、成功只是个瞬间概念。如果说这节课在当时是比较成功的,那么成功只属于过去,它是个瞬间概念,不具有持久性。如果让我现在再给学生教学《永远的白衣战士》,那么这个教学设计就无法直接使用,必须修改。一方面需要修正前面提到的那些问题;另一方面,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的小学四年级学生大脑中对"萨斯"病毒,对抗击"非典"根本就没有感性认识,没有任何直观印象,所以,文本的补白就需要更加细致和具体,单靠几张照片是难以达到设计目的的。

我认为,这就是教学反思的价值,它能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也就是教学反思的力量,它能推动我们不断地进步和提高。日积月累,我们就能从这些教学反思中学得教学艺术,也能从这些教学反思中提炼出教育论文,还可以在教学反思的引导下,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各位老师,同志们,综上所述我们知道,教有法而无定法,课有境而无止境,以上的点滴认识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和总结,今天斗胆说出来,主要是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起争鸣。也希望每位老师能够立足课堂,研究课堂,优化课堂,让自己的课堂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精神乐园。更希望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能够得到大家的鼓励、帮助和支持。

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nuenian.com/fanwen/yanjiangzhici/0c6e2f98ccd2a6b6da29c58e4f46ecbb.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