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教学中的催化剂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种由衷的热情,是一种自我牺牲的的道德情感。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看作是教师最基础的美德。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他们。"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爱,它是世上最崇高、最理智的爱,没有这种爱做基础,就发现不了学生中真、善、美的东西。"爱"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教育因素,可以说是事关教育成败的心理基础。心理学研究发现,如果着意知觉对方,有意或无意地寄以期望,对方就会产生相应的反应。教师对学生表示好感,学生就会在学业、品德、习惯方面表现进步。教师如果对学生表示厌恶或失望,学生心理就产生负效应,表现为退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看到某些教师尽管很负责、很辛苦、很周到,却得不到学生的欢迎,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为什么这些教师会"事倍功半"呢?原来一个不爱他的学生的教师,很难获得好的教育效果,也很难成为一个好教师。因为爱是教学中的催化剂。反思这十多年的教育、教学时实践,我也曾尝过"爱"的甜头。章某,男,13岁,小学六年级学生,大大的眼睛,红朴朴的脸蛋,长得十分机灵。但由于好动,经常惹是生非,常令家长、教师头痛不已。主要表现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不遵守纪律,晃椅子、玩东西,讲空话……但老师批评或暗示后有一定效果,但持续时间不长。课间精力特别充沛,好搞“恶作剧”,爱捉弄别人,今天打破了黑板,明天敲碎了玻璃。平时个性倔犟、脾气暴躁。对人不和悦,人际关系极差,喜欢争强好胜,常因小事与人争执,时常与同学打架,欺侮弱小,每星期都有打人的记录。家里表现:任性、冲动,遇到想办的事情,父母不能满足时,便火气冲天,大喊大叫,家长无能为力。据家长和老师观察,章某脑子不笨,学习认真起来比一般同学接受还快。但因为好动分心,在班里成绩排在倒数第一,经常出现不及格现象。 对次我作了专门的调查分析,原来造成章某有四个原因①、家庭因素:他出生在一个大家庭,几代只有一根独苗,与父母和祖父母住在一起,全家人对他百般宠爱,事事由着他。造成他以自我为中心,是非不明,强词夺理的畸形心理。 而一旦发生“重大事件”章某的父亲家庭教育方法则比较粗暴、简单,只会臭骂毒打,根本不能解决问题。②、自身因素:因性格暴躁,情绪不稳定,缺乏自控能力,上课不专注,故学习效果较差,人际关系孤立。③、社会因素: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追求“英雄”本色。有过强支配人的欲望,凭借身强力壮,以势压人,加上经常大打出手。 ④、学校因素:由于他的冲动好斗,调皮捣蛋,成绩落后,受到同学的厌恶,老师的指责,又使他丧失信心,对老师和同学产生了强烈的敌对情绪。 准对以上情况我部署了相应的辅导措施1、 家校相互配合:建议家长改变对孩子教养管教方式,建议其家人教育孩子要求一致。做到爱孩子与严要求相结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纠正父亲急躁、粗暴的教育方法。教师和家长经常沟通,互换信息,关心、体谅章某,不能因其好动而感到厌倦、心烦,也不能因其多动而造成自卑心理或精神压力,多给以引导、鼓励。使其树立信心。 2、启发自我教育:章某的最大问题是攻击性行为,当这些问题发生后,不公开处罚,通过耐心启发和诱导,以说理方式让他知道哪些行为是不良的,不仅对自己没有好处,且可能伤害很多人及对自己的不良后果。 3、改变环境:调整座位,让其和一个性情温柔、成绩优秀的女生同座,时常进行友情提醒,督促、帮助 。 4、组织活动:让章某在班内担任一定的职务,,自觉约束其行为,克服易冲动的缺点,引导他主动与人交朋友,树立他在班集体中的形象,对他的点滴进步表扬 。共2页,当前第1页12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nuenian.com/fanwen/yanjiangzhici/f0a90bd6dd676e439d8a6308ae88952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