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灵鹫禅寺

宿灵鹫禅寺朗读

初疑夜雨忽朝晴,乃是山泉终夜鸣。

流到前溪无半语,在山做得许多声。

译文

夜宿山寺,夜半听见水声,误为下雨了,待清晨起来出门一看,才发现天空晴朗,原来昨夜的声音并非雨声,而是急湍而下的山泉发出的声音,终夜响个不停。

顺流而行,发现山泉在半山坡流下时叮咚作响,流入山下溪水后,由于水路宽平,就不再像在山里那样因水流曲折而发出冲激的声音。

注释

灵鹫禅寺:又名宝积善院。位于江西省广丰县永丰镇东北36里的社后乡灵鹫山下。僧明道、智开创建于唐元和年间(806—820)。宋、明、清几经废兴,规模达9栋13厅,寺僧百余人。现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斋堂、寮房等。有僧驻锡。曾被列为江西省14座重点佛教古寺之一。

“流到”二句:指前溪水深面阔,不像在山里因曲折而易致冲激作声。唐杜甫《佳人》诗:“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与此诗含意相近。后人因把“在山”、“出山”比喻在野、在朝。

参考资料:

1、章楚藩 等.杨万里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4:105-108

宿灵鹫禅寺创作背景

  此诗是诗人于淳熙六年(1179年)自常州西归故乡吉水途中所作,当时诗人入永丰界后行经并投宿于灵鹫禅寺。

参考资料:

1、章楚藩 等.杨万里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4:105-108

  此诗第一句“初疑夜雨忽朝晴”,写诗人夜宿山寺,听到屋外水声,初疑夜雨,待次日早晨起来,才知夜里根本没有下雨。一个“疑”字,暗示诗人当时未尝实地观察,“夜雨”的判断乃是出于推测,这就为以下“忽朝晴”三字留下余地,显得极有分寸。

  “夜雨”的错觉来自第二句:“乃是山泉终夜鸣。”原来扰了诗人一夜清梦的原来是急湍而下的山泉。山泉下泻,冲击山石,终夜响个不停。在睡意朦胧中产生某种错觉,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此句是符合生活逻辑的。

  第三句紧承上句,进而写出山之后的山泉在山中“终夜鸣”,那是因为水道弯曲不平,故而潺潺作响。这一句说山泉“流到前溪无半语”,那是因为河床变得宽阔平坦,故而静寂无声。可见由于所处环境的改变,同一种事物可以有截然不同的表现。

  末句“在山做得许多声”,是诗人针对上述事实所发的议论。冷冷一语,讽刺辛辣有力,有如画龙点睛,全诗的主旨在这句议论中被明白地点了出来。从字面上看,诗人讥讽的对象是山泉,其实弦外有音,别有深意。它讽刺了那些在做官前指点江山,高谈阔论,慷慨激扬,忧国忧民,但是一但掌握了权力,有了一定地位,就和其他昏官一样尸位素餐、了无建树了。此诗说明很多官员一但成了利益既得者,就把自己的抱负和群众利益抛于脑后了。

  此诗在艺术上很有特色。第一,它采用了传统的“比”的手法,借事寓意,以物比人,构思十分巧妙。第二,叙述与议论有机结合,使议论立足于具体事件的基础上。第三,语言平易浅近,笔调幽默轻快。

杨万里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

杨万里朗读
()

猜你喜欢

刘凤梧

霜华争妒雁来红,时白时黄变幻中。太液遗芳今有主,莫因人去怅庭空。

()

亲亲自祢率,恩礼有等节。虽云王父命,天性何斯绝。

奈何彼卫辄,父子相倾夺。此而义可与,人伦固隳灭。

()

无心览卷谩舒卷,有念盈怀日往来。

十日离家劳梦远,一行无字强颜开。

()

江湖曾是饮清波,笔染霜华秋最多。

梦里诵君新句子,觉来无奈月明何。

()
邢参

僦却楼居恣赏春,临溪更得采香蘋。一瓢醴酒常浮月,数箧遗书不受尘。

静语未尝关世务,醉眠多是任天真。耆年无恙贫无虑,绛帐传经喜有人。

()

凉州贼烧洛阳宫,黄屋迁播侨邺中。兵驱椒房出复壁,帝不能救忧及躬。

台下役夫皆菜色,台上美人如花红。九州战血丹野草,不闻鬼哭闻歌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