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于对经济前景的乐观,金融机构积极开展融资活动,日本国内掀起了经久不息的投资热,从1988~1990年的三年中,民间设备投资平均增长率为
2、1%;在资产收益剧增的刺激下,个人消费热潮也转向了不动产和高档消费品。
3、随着景气的回升,日本本应调高利率,否则持续
4、5%的低水平再贴现率可能会引发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复苏夭折。
5、一方面,“黑色星期一”之后,日本害怕调高再贴现率会加速日元升值,因此,在各国均提高利率的情况下,日本银行仍维持着
6、5%超低水平的再贴现率。
7、进入八十年代后,日本的贸易盈余逐年聚增,日元升值压力巨大,为应对日元升值的压力,日本银行将再贴现率下调至1983年10月的
8、0%,并一直保持到“广场协议”的签订。
9、1989年12月29日东京证券交易所日经指数收盘价创下历史最高记录,达到
10、的悲观预期迅速转化为乐观预期,与1987年相比,1988年日本经济增长率从
11、稳定价格,保持价格指数CPI相对稳定,不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12、1990年2月传出政府将再次上调再贴现率的说法才使市场出现利率趋于升高的预期,随后三个月,日本出现了股票、日元和债券一起暴跌的“三贬值”现象。而“海湾战争”的爆发导致石油价格大涨,加大了日本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日本银行于1990年8月将再贴现率提高到
13、日本银行为控制日元继续升值,从1986年1月到1987年2月这一年多时间内,连续五次大幅降低再贴现率,从
14、5%,并且从1986年4月开始发行大量日元来购买美元以干预外汇市场。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nuenian.com/zhufuyu/daquan/112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