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甚至当一个人拥有快乐时,这快乐仍然无法永远持久。
2、所有的快乐,都有一丝伤感;所有的过往,都有一种怀念;所有的幸福,都有一些落寞;所有的圆满,都有一道缺憾。
3、所求的众生都渴求安乐。为了求得自己的安乐而以刑杖杀害众生的人,以后不得安宁。
4、你硬把单纯的事情看的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5、得意时要看淡,失意时要看开。人生有许多东西是可以放下的。只有放得下,才能拿得起。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大度,挥挥手,笑一笑,一切的不愉快都会成为过去。
6、草木闲情光阴里,当一个对红尘不理不问的渔樵闲人,守着青瓦老宅,日出忙活,日落读书,听鸟鸣,闻花香。
7、不说他人长短,不念他人恩怨,是善心;时刻诚心待人,日夜专心做事,是懿行。心地善良的人,容貌一定动人;心里知足的人,生活一定快乐。
8、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9、一水一山何处得?一言一默总由伊;全是全非难背触,冷暖从来只自知。
10、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11、终日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终日谈人过,便伤天地之和。
12、人生难免会遇到风雨和坎坷,对于生活中的诸多不顺,不要心怀不满、怨气冲天,也不必耿耿于怀、一蹶不振。是福是祸,都得面对;是好是坏,都会过去。与其背着包袱弯腰受罪,不如放下包袱享受生活;与其徒劳地抱怨命运不公,还不如淡定从容地笑对人生。学会放下,人生的路才会越走越宽。
13、悟门了当,澈见圣凡不二,迷悟不二,生死涅盘不二,有情无情不二。
14、心态安好,则幸福常存。树欲静而风不止,能真正救赎自己的,不是流淌的时间,也不是他人的帮助,而是自我良好的心态。
15、一般人容易招致魔障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喜欢神通感应。魔有神通,诸佛菩萨当然也有神通,但是佛菩萨怕眾生对於正法、魔法混淆不清,所以用讲经说法度眾生,对於神通感应的事,绝口不提。
16、淡然于心,从容于表,优雅自在地生活。
17、有些东西,你可以计较,但别过甚,多了会磨损心性;有些痛苦,你可以沉浸,但别太久,长了会消减斗志,迷失你的方向。
18、人生的需求如同吃饭,只能吃两碗的饭量,如果贪图饭菜的香味多吃两碗,不但不能正常享受多吃的好处,相反倒会因为胃承受不了而带来痛苦。可见,得到未必就是享受。不要和别人攀比,学会不贪婪,不奢求,平和宁静,知足常乐。
19、人生无悔便是道,人生无怨便是德。沉默并非总是智慧的象征,但适时的沉默却是对人生的沉淀。学会沉默,是一种优雅的气质;懂得沉默,是一种淡然的情怀。
20、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21、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22、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其天。
23、一人自命清高,看不惯尘世,找禅师诉苦,禅师:知道“水至清则无鱼”吗?美玉还暗藏瑕疵呢!有雅量懂包容才是大器,君子亦如是。
24、念动急觉,觉之即无,久久收摄,自然心正。
25、与其相见,不如怀念,与其攀缘,不如随缘。人生不过是一场旅行,你路过我,我路过你,然后,各自修行,各自向前。你什么时候随缘,什么时候就顺利。当你无所求时,才会无所不有。事情本身没有好和坏,好坏是我们自己的分别执着。随缘才能顺利,放下才能得到。
26、断除烦恼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随分世缘无挂碍,涅盘生死等空华。
27、努力提升自己,好看的外表才能有你一份。尽力开拓眼界,有趣的灵魂你才理解得了。
28、学会把自己的心态放低、放平,多看自己的缺点,多看别人的优点,让傲慢的心变得谦虚恭敬,这样您所处的环境自然就融洽了。
29、知足常乐,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
30、漫漫人生路,值得追求的东西实在太多。得失不过一种心境,想开了,看淡了,结果也就不那么重要了。对有的人、有的事,无需太过执着,试着放手,人生将因此而不同。世事如棋局,不执着才是高手;人生似瓦盆,打破了方见真空。人生没有完美,幸福没有满分,当执着成为负累,放手就是解脱。
31、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无相,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身。
32、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方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33、乐天知命,无喜无忧,妙性朗然,其乐难述。
34、世事岂能两全,我们的一生中,得到的同时也总在失去,幸与不幸的区别只在于得失之间孰重孰轻。
35、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36、佛说:生命中的许多东西是可遇不可求,刻意强求的得不到,而不曾被期待的往往会不期而至。因此,要拥有一颗安闲自在的心,一切随缘,顺其自然,不怨怒,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7、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
38、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无量功德智慧生,从戒定慧解脱知见生。
39、能真正洞悉苦恼的真相,也就能够知道苦恼的来源、没有苦恼的境界和消除苦恼的途径。
40、一片石即一座佛,一座佛又即一片石,无非是一片心。
41、一切幸福都并非没有烦恼,一切逆境也绝非没有希望。把好自己的口,明了心中的事,干好手里的活,走好自己的路。
42、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43、戒定慧表现在日常生活上,有种种的形态,善财童子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就是最好的.例子。有时候我们看他破戒,事实上并不然,反而那些作法,是真正的持戒。
44、人生逆境时,切记忍耐。人生顺境时,切记收敛。人生得意时,切记看谈。人生失意时,切记随缘。心情不好时,当需涵养。心情愉悦时,当需沉潜。
45、人生首先要是望远镜,看远,再就是显微镜,看细,接下来是放大镜,看透,其次是太阳镜,看淡,最后是哈哈镜,笑看生活!
46、一切如来本起因底,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47、由于时间的推移,部分人也不再相信爱情,那样彼此之间也不再信任,这就造就爱情的误会,那么,误会越深,爱情面临结束地步越近。
48、人生最重要的是每一个活著的当下。撕一张日历很简单,把握住一天却不容易。用心过好每一天。给生活一丝微笑,给人生一季花香!
49、佛是众生界了事汉,众生是佛界不了事汉。
50、佛说: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
51、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完美无缺的选择。你不可能同时拥有春花和秋月,不可能同时拥有硕果和繁花,不可能所有的好处都是你的。你要学会权衡利弊,学会放弃一些什么,然后才有可能得到些什么。你要学会接受命的残缺和悲哀,然后,心平气和。
52、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53、散尽浮云落尽花,到头明月是生涯。
54、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疑物,何处染尘埃。
55、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56、一个人的宽容来自一颗善待他人的心;一个人的涵养来自一颗尊重他人的心;一个人的修为来自一颗和善的心。眼里容得下别人的人才能让人容得下他;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柔和待人,让自己处处祥和。
57、离妄想颠倒无真如佛性。离贪嗔邪见,无菩提涅盘。
58、所谓的禅的境界,就是有能力把不忙不闲的工作做得出色,把不咸不淡的生活过得精彩。
59、我们时常会感觉心累,其实不是世界多么复杂,而是我们自己想得太多了。
60、树偃前朝盖,星辉下界灯。
61、邪正烦恼,同一性空,分别假相,妙心现影。
62、和阳光的人在一起,心里就不会晦暗;和快乐的人在一起,嘴角就常带微笑;和进取的人在一起,行动就不会落后;和大方的人在一起,处事就不小气;和睿智的人在一起,遇事就不迷茫;和聪明的人在一起,做事就变机敏。——借人之智,完善自己。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
63、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64、青山几度变黄山,世事纷飞总不干。
65、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夜深人静,问问自己,将来的打算,并朝着那个方向去实现。而不是无所事事和做一些无谓的事。
66、一切困难都是纸老虎,它只能吓唬吓唬胆小如鼠的人,而对于勇敢的人来说它是毫无威慑作用的!
67、有同情心,才能利人;有体谅心,才能容人;有忍耐心,才能做人;有慈悲心,才能度人;有艰难心,才能助人;有沉潜心,才能学人;有明智心,才能观人;有包容心,才能处人;有厚道心,才能谋人;有细节心,才能察人;有信任心,才能用人;有责任心,才能育人;有美丽心,才能示人。
68、人活着就像一个拉车的牛,每个人背后都有别人体会不到的辛苦,每个人心里,都有旁人无法感受的难处。坚强的外表下,隐藏着不能说的心声;微笑的表情下,掩饰着不可露的心情。总把最灿烂的笑容,展示在人前;总把最落寞的心痛,掩埋在身后。
69、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70、幸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它不是一个遥远的目标,而是一个享受当下的过程。只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生命,感恩生活,感恩关爱自己的每一个人,幸福就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记住:我们追求的是自己的幸福,而不是“比别人幸福”。
71、心小了,小事就大了;心大了,大事都小了;看淡世间沧桑,内心安然无恙。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爱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72、欲得一如,但佛与众生一时放下,则无了无不了。
73、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著。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74、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75、得与失在我们心中,只有一线之隔,我们意以为得,就是得意;意以为失,就是失意。能够悟透得失的人,才会有快乐的人生。
76、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77、人生中出现的一切,都无法拥有,只能经历。如果你不快乐,那就出去走走,世界这么大。学会低调,取舍间,必有得失。人生的终点,不是在山水踏尽时,亦不是在生命结束后,而是于放下包袱的那一刻。当你真的放下,纵算一生云水漂泊,亦可淡若清风,自在安宁。
78、但学无心,顿息诸缘,莫生妄想分别,无人无我,无贪尘、无憎爱、无胜负,但除却如许多种妄想,性自本来清净,即是修行菩提法佛等。
79、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80、但于事上通无事,见色闻声不用聋。
81、冻死不攀缘,饿死不化缘,穷死不求缘。
82、于一法中,而生种种见,如此功业,由行为本;若不降心,依文取证,无有是处。
83、本自深山卧白云,偶然来此寄闲身。
84、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85、人就这么一辈子,欲望,就像手中的沙子,握得越紧,失去得越多。学会放手,甘愿舍弃,才能真正的得到。得与失,只是相对而言;认为得到时,或许正在失去;觉得失去时,也许正在得到。无意于得,就无所谓失。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nuenian.com/zhufuyu/daquan/15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