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祝福语 > 祝福语大全

成语摘抄及解释高中(高中必背成语3000个)

成语摘抄及解释高中(高中必背成语3000个)



成语摘抄及解释高中【一】

1 . 礼之用,和为贵。——摘孔子《论语》

2 . 解释:温习学过的知识时,能从中获得新知识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3 . (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4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摘孔子《论语》

5 . 通俗地说,“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意思是,我好心好意地对待你,你却无动于衷,毫不领情。自己的真心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和尊重。

6 . 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秋菊》

7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孔子《论语》

8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摘孔子《论语》

9 . (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0 . 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曹雪芹《螃蟹咏》

成语摘抄及解释高中【二】

1 . (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2 . 封神演义第十九回且说妲已深恨:“这等匹夫!轻人如此。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满沟渠?反被他羞辱一场。管教你粉身碎骨,方消我恨!”

3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汉郑玄《论语注》:言此才,勉人于学也。南宋朱熹《论语集注》:“未得,则发愤而忘食;已得则乐之而忘忧;以是二者俯焉,日有孳孳而不知年数之不足。但自言其好学之笃耳”。近人康有为《论语注》:“忘食,则不知贫贱;忘忧,则不知苦戚;忘老,则不知死生;非至人安能至此”。其句意谓:发奋用功连吃饭也不记得(学有所获,便高兴得忘了忧虑,连入老境也未觉察。此实乃夫子自道,自勉之辞。《礼记·表记》:“子曰:‘《诗》之好仁如此。乡道而行,中道而废,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俯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其一生好学不倦,倡导积极有为,对所创立学说的实现孜孜以求,“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礼记·中庸》,是以展示了孔子自强不息,终老不疲与明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4 .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5 . 解释:见到好的人好的事,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做迟了。看到了恶人或做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想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6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

7 .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摘孔子《论语》

8 . 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9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 . 王孙莫把比蓬嵩,九日枝枝近鬓毛。——《菊》

成语摘抄及解释高中【三】

1 . 解释: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因难呢?

2 . 黄菊开时伤聚散。:晏几道《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

3 . 元高明琵琶记第三十一出几言谏父“这妮子无礼,却将言语来冲撞我。我的言语到不中呵,孩儿,夫言中听父言违,懊恨孩儿见识迷。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4 . (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5 . 解释:孔子说: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了。

6 . (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7 . 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8 . 芙蓉金菊斗馨香。:晏殊《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9 . (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10 .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成语摘抄及解释高中【四】

1 . 解释: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去促成别人的坏事。

2 .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3 . 兰既春敷,菊又秋荣。——《兰确铭》

4 . 这句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话,出自《论语·述而》。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5 . (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他性情活跃象水一样流动不息,仁慈的人喜欢山,因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样厚重。聪明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聪明的人乐观,仁慈的人长寿。

6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夜。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予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说苑·尊贤》记孔子言曰:“夫取人之术也,观其言而察其行也……是故先观其言而揆其行。”《大戴礼记·五帝德》:“子曰:‘吾欲以语言取人,于予邪改之。’”也即此章义。朱熹引胡氏注曰:孔子语听言观行,“特因此立教以警群弟子,使谨于言而敏于行耳。”(《论语集注》

7 .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孔子《论语》

8 . (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9 .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0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摘孔子《论语》

成语摘抄及解释高中【五】

1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说文》:“坦,安也。”荡荡,广远之称。戚戚,时时忧虑之称。君子通晓事理,故待人接物处世犹如在平坦大道上行走,安然而舒泰。小人心思常为物役,患得又患失,故常有戚戚之心。皇侃疏引江熙曰:“君子坦而夷任,荡然无私。小人驰兢于荣利,耿介于得失,故长为悉府也。”程子曰:“君子循理,故常舒泰;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见《论语集注》《荀子·子道》篇言君子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与此义同。

2 . 二用以形容孤身一人,形影相吊。[例]这时候除了爱人的偶尔回家,家中才有一团温馨,更多的时候,我独自一人,静静地呆在书桌旁,想起李太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冷清与孤寂,不禁欲潸然泪下。(李尚朝《孤独不可以享受》)

3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 . 见得思义。

5 . 夭桃枉自多含妒,争奈黄花耐晚风。——《菊》

6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摘孔子《论语》

7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朱熹注:“三人同行,其一我也,彼二人者,一善一恶,则我从其善,则我从其善而改其恶焉。是二人者,皆我师也。”(《论语集注》刘宝楠引旧说,又提出两解:一谓“我并彼为三人,若彼二人以我为善,我则从之;二人以我为不善,我则改之。是彼二人,皆为吾师。书洪范云: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此之谓也。”一谓“三人行,本无贤愚。其有善有不善者,皆随事所见,择而从之改之。非谓一人善,一人不善也。既从其善,即是我师。”

8 . 解释:了解一个人,要看他的所作所为,不仅了解他的过去,还要观察他的现在,这样的话,对那个人的了解还会不全面吗?

9 . 听其言而观其行。

10 .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成语摘抄及解释高中【六】

1 .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白居易《咏菊》

2 . 兰佩紫,菊簪黄。: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3 . (对天资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而对于中等以下天资的人,则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4 .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5 . 解释: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6 .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7 . 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菊》

8 . 解释:(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

9 . 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残菊》

10 .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李白《九日》

成语摘抄及解释高中【七】

1 . 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孔子《大学》

2 . (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3 . (《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4 . 解释: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5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摘孔子《论语》

6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孔子答子贡问仁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朱熹《论语集注》:“以己及人,仁者之心也,于此观之,可以见天理之周流而无闲矣。”清阮元《研经室集》:“为之不厌,己立己达也;诲人不倦,立人达人也。立者,如‘三十而立’之立;达者,如‘在邦必达,在家必达’之达。”此句犹言自己想要站得住也要使他人站得住,自己欲事事行得通也应使他人事事行得通。是以体现孔子所倡导的“恕”之道,亦即关于“仁”的实践途径与方法。以己所欲譬诸他人而成全之,系“恕”之高标准,即从积极意义上实践“仁”其低标准则是推己所厌及他人而不恶加,即从消极意义上实践“仁”(见《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察己知人,亦即承认他人之价值,关心他人之生存与发展,从又一侧面反映孔子思想的人道主义特征。

7 .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8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 . (《关睢》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婉而不伤恸。

10 . (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