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解释:君子应该说话谨慎,做事勤劳敏捷。
2 . (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学习文化,修养德行,忠诚不渝,言行一致。
3 .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4 . (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5 . 译:不该***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6 . (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7 . (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8 . (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9 .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0 .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1 .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2 . 朽木不可雕也。
3 . 解释:孔子说: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了。
4 .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5 . 割鸡焉用牛刀?
6 . 解释: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7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 .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论语》
9 .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10 .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1 . (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2 .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摘孔子《论语》
3 .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4 . (孔子站在岸上指着河水说:“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5 .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6 .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7 . 礼之用,和为贵。——摘孔子《论语》
8 .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9 . (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10 . 解释:既有志于学习和追求真理却又以贫困为耻辱的读书人,不值得与他讨论真理。
1 . 解释:军队可以丧失主帅,一个人不可丧失志气。意思是三军之勇在人,匹夫之志在己。故帅可夺而志不可夺。如可夺,则亦不足谓之志矣。
2 . 解释:懂得学业的人不如喜爱学业的人,喜爱学业的人不如以从事学业为快乐的人。
3 .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4 . 解释:我愿老年人得到安逸,朋友们相互信任,少年人得到关怀。
5 . 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孔子语录
6 .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7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8 .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
9 .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0 . 见得思义。
1 .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2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包咸注:“讷,迟钝也。言欲迟而行欲疾。”朱熹引谢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难,故欲敏。”《论语》中尚有许多同义之句:“慎言其余,则寡悔”(《为政》“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贯之之重行慎言思想。参见“敏于事而慎于言”。
3 . 解释: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自己的弟子,一文学,即知名学。研究如何提高知名度,二行学,规范人们行为,使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章可循。三忠学,是修养学。是培养人自觉自愿地做自己该做的事。四信学,是知人辨事之学,是培养人判断力的学问。
4 .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孔子名句
5 . 解释:执政者不因人说好听的话就提拔他们,也不因他是坏人就鄙弃他说过的正确的话。
6 . 解释:正确的话,能不听从吗?必须认真改正错误,才算可贵。恭顺的话,能不使人高兴吗?
7 . 解释: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忧患很快就会出现。
8 . 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9 .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摘孔子《论语》
10 . 解释: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1 .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刘备语
2 .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3 .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摘孔子《论语》
4 .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5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
6 .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7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8 .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9 .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孔子《论语》
10 . (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1 . 朝闻道,夕死可矣。
2 .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3 . 【原文】子曰:“不愤不咎,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译文】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4 . 解释:(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
5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摘孔子《论语》
6 . 孔子名言。《论语·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正义》引《申鉴·杂言下》注曰:“君子乐天知命故不忧;审物明辨故不惑;定心致公故不惧。”又《论语·宪问》所记三者次序不同:“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孔子自谦其不具备知仁勇三者达德,而自子贡视之,孔子三道尽备,故曰:“夫子自道也。”(《宪问》
7 . (如果财富能够争取得到,即使让我手执马鞭去做一个车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还不如去干我喜欢的事。
8 .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孔子《中庸》
9 . 解释: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才肯相信。
10 .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摘孔子《论语》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nuenian.com/zhufuyu/daquan/416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