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祝福语 > 祝福语大全

上巳节的由来和传说

上巳节的由来和传说



上巳节的由来和传说_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三月三,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古称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如今这个节日已经渐渐被人们所淡忘。大家对这个节日又了解多少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上巳节的由来和传说_三月三是什么节日,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上巳节”是什么节

上巳的起源很早,相传在商代便有上巳节,据《周礼·春官·女巫》:“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衅浴谓以香薰草药沐浴。”意思是说,三月初三这一天,先民要在河边沐浴,洁身辟邪,有巫师主持仪式。

随着中国社会的人文化,以及卫生条件的改善,上巳节在河边沐浴以及辟邪的仪式已经淡化,从魏晋时期开始,上巳的习俗又演化成在水边游春饮酒,名士们水宴饮,这就是著名 “曲水流觞”。杜甫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描述便是当时的上巳节风俗。

但在宋代,上巳节又慢慢消失了。人们不过上巳节了。这又是为什么?有人说,是因为“自宋以后,理学盛行,礼教渐趋森严,上巳节风俗在中国文化中渐渐衰微”。这么说属于百分之一百的胡扯。上巳节在宋代的消失,是因为它与清明节融合了。清明时节正是万物滋长、生命萌动的好时节,所以,宋人也习惯在清明时节出游踏青,不负春光。陆游有一首《春游》诗,写的正是宋时绍兴市民游镜湖的盛况:“镜湖春游甲吴越,莺花如海城南陌。十里笙歌声不绝,不待清明寒食节。”宋朝人习惯在清明时节出游宴乐,等于是将上巳节的民俗挪到了清明节,如此一来,上巳节便显得有些多余了,于是渐渐的,上巳节便在宋代衰落下去,没有人再过上巳节。

上巳节的由来

俗称三月三,古称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原地区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传统的上巳节在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上巳节又称女儿节。上巳节和花朝节一样,正逐渐被人们所淡忘。

“上巳”最早出现在汉初的文献。

《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据记载,春秋时期上巳节已在流行。

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

《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是写的当时的情形。

宋代以后,理学盛行,礼教渐趋森严,上巳节风俗在中国文化中渐渐衰微。

另外,三月三上巳节与九月九重阳节相对应,正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

”一个在暮春,一个在暮秋,踏青和辞青也随之进入高潮。

三月三节日习俗

壮族:吃五色糯米饭。赶歌圩,搭歌棚。祭祖、扫墓、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

汉族:吃地(荠)菜煮鸡蛋,祭祀、男女相会、河畔嬉戏、插柳赏花等。民间还有流杯、流卵、流枣、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清精饭及开歌会等活动。主要流行在台湾、福建等地。

侗族:吃黄糯米饭,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亦称“花炮节”。

瑶族:称为“干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然后云集于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

畲族:吃乌米饭。祭祀祖先、集会对歌。篝火会、赶舞场,火把舞、灵刀舞、竹竿舞、龙灯舞、狮子舞、鱼灯舞。还有问凳、操石磉、腹顶棍、操杠、赶野猪等民间竞技。

黎族:称之为“孚念孚”,为预祝“山兰”(山地旱谷)和打猎丰收的节日,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人们称之为“谈爱日”。

土家族:情人节。这一天,土家族的阿哥阿妹聚在一起,以山歌为媒,以踩脚定亲。

布依族:杀猪祭社神、山神,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

其他如水族、苗族、仫佬、毛南族等族都有各自传统的“三月三”节日习俗。


上巳节的由来和传说相关文章:

★ 上巳节是怎么来的有哪些传说

★ 关于上巳节的由来是什么

★ 民间故事-传统节日的来历

★ 有关广西三月三起源由来

★ 三月三歌会是哪个民族简介

★ 三月三历史文化概况

★ 广西三月三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 关于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简介

★ 重阳节都有哪些习俗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