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这时三伏已过或近尾声,初秋炎热将结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处暑节气传统习俗,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采菱
菱,又写作菠,还叫作黄,生在水泽之间,处处都有。菱的颜色,或青或红或紫,各不相同,其形状有两角、三角、四角以及无角的。菱性甘平,能清暑泻热,解毒滋补,安中,补五脏,补饥,轻身,凡是江河池沼地带多有出产。每当新秋,或者深绛浅红,或者深绿浅碧,漂浮在水面之上,乡间妇女往往泛以菱桶或兰挠,往来采摘。微风拂面,笑语盈盈,荡漾水中,趣味无穷。而湖光钗影,素袂云鬓,参差掩映于夕晖之下,更是一道胜景。梁武帝有诗道:“江南稚女珠腕绳,桂掉容与歌采菱。”李白也有诗道:“菱歌清唱不胜春。”足见六朝以来,采菱唱咏的风气很盛,文人墨客将其写人诗词歌赋,也十分普遍。
如果把菱捣烂浸泡,澄出粉,食用后可以补脾胃,强脚膝,益气耐饥,健力行水,去暑解毒。取菱粉和米制成粥,能益肠胃,解内热。乡间人们常将菱蒸煮后晒干,剁米为炸、粥、果,贮藏起来可以代替粮食用,较嫩的菱则可以直接上市出售。菱不仅可以增加农家的经济收益,而且能够备荒,种植非常容易,不需要多大资本。宋代苏东坡任杭州知府时,曾经招募百姓在西湖种菱,其收益都用来准备修建湖堤。
祭祖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
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度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结束。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
此外,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处暑开鱼
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期,沿海地区常会在此节气举行多种形式的祭海祈福活动,欢送渔民出海,期盼渔业丰收。自1998年浙江省象山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开渔节后,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开渔节不仅有庄严肃穆的祭海仪式,还开展各种文化、旅游、经贸活动,吸引了无数海内外客商、游客前往。使他们不仅领略到当地热烈的渔文化,也品尝了鲜美的海产品。
此时节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还是会停留在海域四周,鱼虾贝类发育成熟。所以,从这一天开始,往往人们可以品尝到平时不多见的海鲜。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
这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还是会停留在海域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因此,从这一时间开始,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海鲜。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笔者参加四川绵竹年画节期间,参观过当地放河灯的活动。在湖南省凤凰古城,也有幸观赏过放河灯民俗。
东南亚一些国家,特别是华人多的地区,也有放河灯的习俗。笔者在柬埔寨国庆节,在吴哥窟就观赏过放河灯。
放河灯是为了普度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萧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
吃鸭子
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习俗,其因是老鸭味甘性凉。做法也花样繁多,有白切鸭、柠檬鸭、子姜鸭、烤鸭、荷叶鸭、核桃鸭等。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习俗,通常处暑当日,北京人就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等。
气温逐渐下降,进入秋天。
处暑释义:节气名。在每年公历8月23日前后。处暑以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雨量减少。
处暑,二十四节气之一。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暑”在古汉语里就是热的意思,二十四节气中根据一年中气温的不同,“暑”也分为三个级别,分别是:小暑、大暑、处暑。其中小暑是立夏过后,气温稍高有暑意但也不是很热是为小暑。大暑比之小暑热力要更甚,刚好处在中伏前后,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俗语说,小暑不算暑,大暑正伏天,就是这个意思。同时,大暑这一时期,也正是降雨旺盛时期。蒸发量大,空气湿度大,就形成了即热有闷的特点,也是人们最难受的“桑拿天”。最后的处暑,已经是立秋过后的节气,虽有“暑”但处暑表示的是暑热停止的意思。从处暑过后,暑热结束,天气转凉就进入秋天了。
每天多睡一小时
处暑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起居作息应作相应调整。每日增加睡眠一小时,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觉,可以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
多开窗少开空调
白天只要室温不高不宜开空调。秋季养生注意事项中指出,秋季尽量多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杀之气荡涤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
护理好脐部
处暑节气过后,天气渐凉,人们也开始从防暑降温逐渐过渡到防寒保暖上来。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没有脂肪组织,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因此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并且最容易穿透弥散。
多吃清热安神食物
处暑之后,早晚温差变化开始明显,肠胃接受不了忽冷忽热的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抵抗力和适应性就会随之降低,这时候容易出现一些肠胃病,加之饮食不当,这种不适的情况还会进一步加重,因此在饮食方面一定要谨慎。
★ 2022处暑节气的习俗及养生方法
★ 2022处暑节气的风俗及养生食物
★ 2022处暑节气的民俗及养生要点
★ 2022处暑节气的来历及风俗活动
★ 2022处暑节气的民俗活动及气候特点
★ 2021处暑节气的习俗及传统食物
★ 24节气处暑的习俗及由来2021
★ 2022处暑节气的传统活动及注意事项
★ 2021处暑节气的习俗活动及养生
★ 2022处暑节气的饮食习俗及养生技巧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nuenian.com/zhufuyu/daquan/581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