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过了冬至就意味着离过年不远了。下面是小编整理了冬至节气的起源和气候特点,来欣赏和学习吧,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冬至,又称“冬节”、“贺冬”、“长至节”等,华夏二十四节气之一、八大天象类节气之一,与夏至相对。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在太阳到达黄经270°时开始,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或者23日之间。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这天之后,太阳又逐渐北移。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冬至节的由来与传说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日照时间短
冬至前后,虽然北半球日照时间最短,接收的太阳辐射量最少,但这时地面在夏半时积蓄的热量还可提供一定的补充,故这时气温还不是最低。“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冬至后白昼时间日渐增长。但是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仍比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少,所以在短期内气温仍继续下降。我国除少数海岛和海滨局部地区外,1月都是最冷的月份,故民间有“冬至不过不冷”之说,天文学上也把“冬至”规定为北半球冬季的开始。
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逐渐变长,夜间逐渐变短。
气温走低气候寒冷
从气候上看,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另外,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关于“数九”,民间流传着的歌谣是这样说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8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不过,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
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中国北方多数地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吃饺子成为多数中国人冬至的风俗。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省滕州市流行冬至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
1、冬至到,吃水饺。
解释:到了冬至这一天,为了纪念张仲景的“娇耳”,吃水饺成为一种习惯。
2、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解释:公历十月一日是冬至节气到了的时间,这一天每家每户都会包饺子过来吃。
3、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解释:东汉的张仲景辞官回家后,发现白河两岸的亲民因寒冷坏了耳朵。他命徒弟取锅熬至一些羊肉、辣椒和驱寒的药材,然后将这些东西煮熟后捞出剁碎,用面包成如同耳朵一样的“娇耳”,让大家喝汤吃面,这样身上暖和,冻过的地方也渐渐痊愈。
人们感谢张仲景的善良,学着他的样子做成了“娇耳”来治病,慢慢的谐音成了“饺子”,然后就流传出“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这样的谚语。
4、冬至饺子夏至面。
解释:在北方大部分地区冬至这天都会吃一顿饺子,喻义团团圆圆。而夏至的时候则要选择吃一顿面条,预示着风调雨顺。
古人对“立”的理解与现代人一样,是建立、开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么简单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指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了,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粮入仓,菜入窖”,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了。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立冬字面上来说是这样的,但是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理位置,气候不一样,所以即使立冬了,有些地区气温依然很高。
狭义:立冬节气后就是冬天了。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到了立冬节气就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建立。
广义:低于10°以下的气温
我国国境区域跨度大,就算除开华南沿海、青藏高原,其他地区也不是一同入冬的,古代以中原为尊,各种习俗也是由此传承,而二十四节气主要是根据黄淮地区设立,所以,入冬主要也是符合黄河、淮海一带的气候规律。而南方地区入冬稍晚。
冬至节气的起源和气候特点相关文章:
★ 2021冬至节气的来历及气候特点
★ 2021冬至节气的习俗及气候特点
★ 24节气立冬的来历及气候特点2021
★ 2021霜降节气的由来及气候特点
★ 2021冬至节气的饮食习俗及气候特点
★ 2021冬至节气的养生食物及气候特点
★ 2021冬至节气的来历及养生知识
★ 2021冬至节气的来历及习俗
★ 2021小寒节气的习俗及气候特点
★ 二十四节气立春的由来及含义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nuenian.com/zhufuyu/daquan/582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