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位于每年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20日),节气时段为雨水日起,到惊蛰日前(公历3月4-5日)结束。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雨水节气的饮食习俗及来历,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南方饮食习俗
春 笋
有个成语叫雨后春笋,形容是下雨后春笋都纷纷长出来了,春笋的出笋期主要在春季。竹笋一年四季皆有,但惟有春笋、冬笋味道最佳。跟茶叶一样,也有雨前、雨后之分,不过在味道上面倒是区别不是特别大,“雨水”后的春笋长势凶猛,几天就老了,变成竹子,而雨水节气生长的春笋刚刚好。“雨水”吃春笋,一来吃它的鲜嫩,二来也是取一个节节高升的好意头。
或许人们对于春笋的喜爱,也只有大熊猫能够相媲美了,而且大熊猫吃的生的,而人可以烹饪各种菜肴,笋之味,一言以蔽之,就是鲜。明末清初的文学家、美食家李渔,将笋称为“至鲜至美物”、“蔬食中第一品”",就连肥羊嫩豕也难望其项背。如果把笋和肉同煮、盛在一个碗里,会吃的食客都会“食笋而弃肉”。相信这种感觉很多人都体会过。
春笋这样的绝妙食材,烹制的时候越简单越好,现代人的做法比较多的是油焖春笋,或者蒸煮,历史上的白居易就是将鲜笋放到饭锅里同蒸,保留原汁原味。
爆 米 花
南方雨水节气要吃一样零食:爆米花。爆米花诞生于宋朝,雨水节气吃爆米花这一习俗,至少从元朝起就有了。当然,当时的爆米花和现在还不一样,这个习俗的来源,还要从雨水节气客家习俗“占稻色”说起。
最开始“占稻色”是通过爆糯谷占卜收成,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载,广州之俗,岁终以烈火爆开糯谷,名曰炮谷。以为煎堆心馅。煎堆者,以糯粉为大小圆,入油煎之。爆米花即“炮谷”,赣南客家多称之为“米炮”,在雨水节气,把大锅烧干,再把糯米、稻米放进去,米粒在高温下爆为米花。
每一季的稻米都要爆米花,后来逐渐 演变成了雨水时节吃爆米花,以期许今年的好收成。
罐 罐 肉
罐罐肉是比较小众的,主要流行于四川。在巴蜀,当地的民俗管“雨水节”又叫做“接限”。因为四川地区深受道教文化影响,而道家认为人的寿命都是有定数的,将这个定数称为“大限”。雨水时节,正是孕育新生命的时候,老百姓就借着美好的寓意,来为家中的老人增福添寿,以延缓他们的“大限”,这就叫做“接限”。 这一天,儿女们要送给父母的礼物就是罐罐肉了。
罐罐肉的做法有点像红烧肉,选用上等腊猪脚,再经过洗净、切块、腌制等工序后,与海带、芸豆、桂圆、大枣等配料一起放入砂锅小火慢炖,这个是要非常有耐心的,等炖好以后,封闭,然后带去父母那里,到达时温度刚刚好,启封时满屋飘香。
北方饮食习俗
荠 菜
南方人雨水节气吃的时令食物是春笋,而北方人则是荠菜,荠菜在我国被食用的历史已有几千年,《诗经》中已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诗句,说明西周时人们就已经食用荠菜了。
雨水节气,荠菜刚好生长并非常嫩的时候,老百姓会在这天采集后吃,荠菜是一种普通易得而又味美、对人又十分有益的蔬菜,因此成为普通老百姓餐桌上的食物。北方很多地方在雨水节气有吃鸡蛋和荠菜的习俗,如今荠菜依然得到人们的喜爱,并有种植的荠菜上市。
龙 须 饼
龙须饼是北方的特色小吃,形似龙须,香甜酥脆。雨水节气吃龙须饼还有个美好的传说,说是当年武则天当上皇帝,玉帝知道以后勃然大怒,给司海龙王下旨,三年内不能向人间下雨,百姓那真是民不聊生。
管天河的龙王知道以后,怜悯人间,于是违背玉帝的命令,向人间下了一次大雨。玉帝得知以后,把龙王打入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下,作为惩罚。百姓为了纪念龙王,就在雨水节气这天吃龙须饼,于是就成了习俗,龙须饼现在是北京的特色小吃。
爆 米 花
北方的爆米花与南方的爆米花不同,南方是大米,北方是玉米。爆玉米花的来历还是跟降雨的龙王有关,龙王被压在山下,玉帝刻了一个石碑,石碑上面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若想重返灵霄阁,金豆开花方可归。”
老百姓为了解救龙王,于是就寻找能开花的金豆,但始终没找到,后来人看到了玉米,玉米金黄金黄,看起来就像金豆,而且玉米一炒就开花,于是家家户户炒玉米爆花给玉帝看。
玉帝也不能食言,就免了龙王的罪将它召回天庭,重掌风雨大权,不久人间普降春雨。于是在雨水节气这天,家家户户都炒玉米做爆米花吃,逐渐成了习俗。
通过南北方雨水节气饮食习俗的对比发现,这些习俗的行程都跟当地的气候以及饮食有关系,而形成了特色的节气饮食文化,其实也包含了对于今年及来年丰收的期许。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书》中就有雨水节后“鸿雁来”“草木萌动”等物候记载。
我国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劝。”此节气,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雨水不仅表征降雨的开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气温的升高。雨水前,天气相对来说比较寒冷。雨水后,人们则明显感到春回大地,春暖花开和春满人间,沁人的气息激励着身心。
全国大部分地区严寒多雪之时已过,下雨开始,雨量渐渐增多,有利于越冬作物返青或生长,抓紧越冬作物田间管理,做好选种、春耕、施肥等春耕春播准备工作。在雨水节气的15天里,我们从“七九”的第六天走到“九九”的第二天,“七九河开_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意味着除了西北、东北、西南高原的大部分地区仍处在寒冬之中外,其它许多地区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了由冬转春的过渡,在春风雨水的催促下,广大农村开始呈现出一派春耕的繁忙景象。
但是,雨水季节,北方冷空气活动仍很频繁,天气变化多端。既然这说到个季节冷空气活动频繁,就不能不提人们常说的“春捂”。这是古人根据春季气候变化特点而提出的穿衣方面的养生原则。初春阳气渐生,气候日趋暖和,人们逐渐去棉穿单。但此时北方阴寒未尽,气温变化大,虽然雨水之季不像寒冬腊月那样冷冽,但由于人体皮肤腠理已变得相对疏松,对风寒之邪的抵抗力会有所减弱,因而易感邪而致病。所以此时注意“春捂”是有一定道理的。这种变化无常的天气,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乃至心神不安,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对高血压、心脏病、哮喘患者更是不利。为了消除这些不利的因素,除了应当继续进行春捂外,应采取积极的精神调摄养生锻炼法。保持情绪稳定对身心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雨水后,春风送暖,致病的细菌、病毒易随风传播,故春季传染病常易暴发流行。每个人应该保护好自己,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雨水节气中,地湿之气渐升,且早晨时有露、霜出现。所以针对这样的气候特点,饮食调养应侧重于调养脾胃和祛风除湿。又由于此时气候较阴冷,可以适当地进补,如蜂蜜、大枣、山药、银耳等都是适合这一节气的补品。
1、注意天气变化
专家告诉我们,雨水的时候天气变化无常,好听天气预报,及时地观察天气的变化。如果昼夜温差大于8℃~10℃就不要忙着减衣服,特别是老人和孩子。
2、防止寒气浸袭
可能有些人头发脱得比较早,或者脱得比较多,有些人头发比较稀疏,这种人不宜过早摘掉帽子,尤其是进行早晚锻炼的老年人。因为肩周炎、颈椎病对寒气比较敏感,雨水时节早晚寒气过重,容易造成旧病复发或疼痛加重。注意肩部和颈部的保暖,也是防止寒气侵袭的好方法。
3、把握临界温度
对于老年人来说,在雨水时节好把巧℃作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当气温在巧℃以上,而且相对稳定时,才可以减少身上的衣物。值得提醒的是,即使气温回升了,也得再捂上7天左右。身体较弱的人,或者高龄老人则要捂14天以上,这样身体才能适应。
雨水三候:獭祭鱼、鸿雁来、草木萌动。一候:獭祭鱼
雨水时节,水獭开始捕鱼了,捕捉到鱼后它们会将捕获的鱼排列在岸边展示,似乎要先一番后再享用。对应的花信:菜花。二候:鸿雁来。
五天过后,南方天气暖,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候鸟是随着天地阴阳之气的变幻而来,以适应气候。对应的花信:棠棣。三候:草木萌动。
再过五天,天地间阴阳交泰,出现生机,草木乘此生机,开始萌动,在“润物细无声”的春中,草木将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nuenian.com/zhufuyu/daquan/584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