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有什么特殊意义_冬至由来及寓意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冬至有什么特殊意义,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冬至又称"冬节",时间在阳历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依照我国传统的历法,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一年又分为十二节和十二气,合称为二十四节气,而冬至就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因为它的日子并没有固定,所以和清明一样,被称为"活节"。
在冬至这一天,对于位于北半球的我们,这时太阳刚好直射在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上,因此使得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冬至过后,太阳又慢慢地向北回归线转移,北半球的白昼又慢慢加长,而夜晚渐渐缩短,正因为如此,冬至便成为历法上重要的节气之一。更由于古人对于这种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有着深刻的认识,所以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意思是说从冬至开始,阳气就要回升了。
在古代,冬节曾是一个隆重的日子,在周朝,就有利用"冬至"日郊祀祭天的记载,又因为周历的正月是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一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元旦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过"冬节"是自汉代才有的。汉代甚至在冬至前后,从皇帝到百官都停止办公,全部休假来庆贺这个日子呢!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和祭祀祖先的日子,在冬至这天,皇帝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而百姓则要向父母长辈祭拜,现在人们依旧遵循着祖辈们留下来的传统,在冬至这天祭拜祖先,祈求来年平平安安,还有吃饺子,吃羊肉等习俗。
"冬至" 又称为"至节",因为它是"阴极之至"、是"阳气始至",也是"日行南至"的节日。又由于冬至过后,新年就在眼前了,所以又有 "冬节大如年"的说法,意思是说冬至的礼俗和年节相差无几。另外,冬至又有如"亚岁"、"如正(新正)、""履长节"等的称呼,民间则多称为"冬节"。又由于富人都过着丰厚的冬至,而穷人则只能贫苦的过夜,于是又有"有者冬至夜,无者过一夜"、"富人吃一夜,穷人冻一夜"的俗谚。
民间又以冬至日到来之先后,及当天天气的好坏,推测往后的'天气。俗语说:"冬至在月头,要冷在年兜(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无雪也没霜"(这是依据冬至日到来的早晚,推测寒流到台湾的早晚);俗语也说:"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意思是:冬至这天如果没有太阳,那么过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过年就会下雨)。
12月21日,冬至。
在中国文化中,冬至,满含期盼,又极具意蕴。
这一天,随着太阳的位置最靠南边,白昼变得最短,夜晚变得最长。
跟着自然的节律,感知时光脚步。
一年快要走到终点,终于有时间暂时卸下疲惫,奔赴团圆。
正如古诗言:
冬至天之半,天心无改移。
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
元酒味方淡,太音声正希。
此言如不信,更请问庖牺。
既然白天转瞬无法留住,那就索性好好享受长夜。
顺天而行,顺势而为,这就是中国人的生存智慧。
今日冬至,长夜相思日,岁月正醇时,愿所有的美好和幸福都如约而至。
不忘来处,才知归途。
冬至的起源,要从西周说起。
早在3000多年前,周公始用土圭法测影,在河南洛邑测得天下中心的位置,定此地为土中。
《尚书·洛诰》记载:
“树八尺之表,夏至日,景长尺有五寸;冬至日,景长一丈三尺五寸。”
意思就是,竖起高为8尺的标杆,在夏至日观测,中午的日影是1.5尺,冬至日中午的日影是13.5尺。
相传“冬至”是二十四节气当中最早被周公测出来的,因此有了把冬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的说法。
在那个遥远的时代,老祖宗们虽然没有发达的科技,但是,通过感知日影的变化,人们牢牢记住了冬至这一天。
在冬至这一天,最讲究仪式感的,还是祭祀。
南宋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写道:
“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
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唐、宋时期,冬至之日,帝王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
敬天地,安社稷,愿山河无恙,为苍生祈福。
而民间无论贫富之家,大族小户,都换上新衣,备上猪、鸡、鱼等三牲和果品,来祭祀祖先。
原来,游子们从远方回来,不仅为了一场仪式,而是提醒自己,不能忘本。
就算闯荡再远,也不该忘记回家的路。
缅怀故人,不忘来处,我们才知道自己要走向何方。
人间团圆,温暖人心。
俗话说: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
早在周代,历法以农历的十一月为正月,冬至日作为一年的岁首,也就是说在周朝,冬至就相当于新年。
《后汉书》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
这一天,全国上下放假休息,大家从忙碌公事中抽身出来,陪家人尽享冬节之乐。
衙门、店铺都要休息,当街道归于沉寂的时候,家里的膳厅便成了热闹非凡的地方。
早晨祭祀过后,便是相互拜贺,逢人都要送上冬日最美好的祝愿。
杜牧曾在冬至日给侄子写过一首诗。
愿尔一祝后,读书日日忙。
愿尔出门去,取官如驱羊。
愿尔闻我语,欢喜入心肠。
我若自潦倒,看汝争翱翔。
从前,以为自己可以洒脱远走他乡追逐梦想,到了冬至这天才懂得,有家回,有人牵挂,就是人间最大的幸福。
想起白居易在冬至写过的一首小诗: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邯郸驿里心心思念着的,是回不去的故乡,还有故乡里最深爱的人。
祭祀贺冬之后,放下拘束,好好吃上一顿团圆饭。
热气腾腾的家宴上,应该全是最地道的家乡菜,全是最熟悉的手艺,全部都是最熟悉的味道。
北方人习惯吃饺子,月牙状的外皮代表阴,圆滚滚的馅代表阳,十二道褶是一年十二个月。
南方人则吃汤圆,又叫“冬至团”,象征团圆、圆满。
人间烟火气,温暖抚人心。
一年走到头,终于可以暂时卸下肩上的重担,忘却烦忧之事,与家人围坐炉旁,亲灯火,话家常。
在寒气最盛的冬至,在一年最漫长的夜晚,因为有了家人的陪伴与牵挂,再大的风雪都不足为惧。
向阳而生,美好如期。
冬至一到,意味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数九”寒天。
古人认为,自冬至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春天就翩然而至。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伸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
七九河沿开,八 九燕子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在冬至,古人还会绘制《九九消寒图》,一张白纸上绘上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对应一九。
唱着《九九歌》,信手涂抹一朵寒梅,静心感受时光放慢的脚步。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说:“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
这一天,阴气到达了极点。
天寒地冻,本是最难熬的时刻。
但是,古人早就悟出了度过难关的人生智慧,那便是:数着过、耐心等、静心期待。
只要跨过这个临界点,阳气便开始蓬勃生长。
正对应了冬至的三侯: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
和世间万物一样,人们心中也开始有了希望:
熬过一年中最漫长的夜晚,往后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姹紫嫣红的春天也离我们不远了。
想起丰子恺说过的一句话:
“人间的事,只要生机不灭,即使重遭天灾人祸,暂被阻抑,终有抬头的日子。”
是的,经过绝望的至暗时刻,才更懂坚强的意义。
咬牙忍住苦楚,静心等待生机,铆足劲准备大干一场。
温暖正在悄然升起,阳光一点点渗入,所有的幸运也正一步步朝我们走来。
回望20x年,我们真的过得太难。
天灾人祸,今年开年既灰暗又混乱。
疫情发生以来,我们的神经,每天都绷得紧紧的,数着度过那些封城的寂寞日子。
黑暗中,我们学会了守望互助,不光守护自己,也摆渡他人。
在难捱的岁月里,最难得的是耐心等待到了好消息,看到钟南山院士久违的笑容,全国人民都绽开笑脸。
随着情况转好,我们精心期待复工之后,我们的城市将重新运转起来。
一直到今天,我们还在尽全力控制疫情。
尽管危机尚存,但这一次,我们的心中终于不再畏惧,因为我们有足够的经验和勇气,去坦然面对一切。
正如托尔斯泰说过的一句话:
“人都是为希望而活,因为有了希望,人才有生活的勇气。”
冬至,满含希冀与转机的一个节气。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九九八十一朵寒梅终将涂满,寒梅变作绽放的樱花,那时候便是余寒消尽,温暖初回,推窗即见满园春色。
冬至长夜漫漫,相思不绝,但我们坚信:
往后的每一天,都是向阳而生。
1、祭祖
我国南方沿海一带如粤西、潮汕、浙江部分地区延续祭祖的传统习俗。家家户户把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等。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2、吃烧腊与姜饭
广东人冬至吃烧腊与姜饭,冬至这天,大多数广东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风俗。潮汕一带有“冬节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客家人认为,冬至时的水味最醇,所以,客家人冬至酿酒已成为习俗。
3、吃年糕
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吃年糕从明末清初直到现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风味的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长高,图个吉利。在四川却是冬至吃羊肉汤,羊肉是冬日可谓冬日滋补之首。湖南湖北一带,在冬至那一天一定要吃上赤豆糯米饭。
4、吃冬至团(冬至丸)
在南方一些地区,则比较盛行吃冬至团(冬至丸),取其团圆的意思。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户磨糯米粉,并用糖、肉、莱、果、萝卜丝等做馅,包成冬至团,不但自家人吃,也会赠送亲友以表祝福之意。实际上,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更是普遍,民间也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
5、吃饺子,喝羊肉汤
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相传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受冻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以及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形成了习俗。
立冬是一年中冬季的开始
立冬节气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此时,太阳位于赤纬-16°19',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仅有33°47'。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立冬期间,汉族民间以冬至为冬季之始,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冬至是北半球白昼的减少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冬至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 冬至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 2021冬至时节含义是什么
★ 2021冬至节气的传统活动及意义
★ 2021冬至节气的含义有哪些
★ 2022冬至时节的习俗活动
★ 2021年冬至吃汤圆的寓意与来历
★ 二十四节气冬至吃汤圆的来历
★ 传统节日冬至节的意义抒情作文1000字5篇
★ 冬至时节吃饺子的意义
★ 冬至祭祖的意义是什么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nuenian.com/zhufuyu/daquan/585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