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祝福语 > 祝福语大全

夏至节气的由来和民俗活动

夏至节气的由来和民俗活动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夏至节气的由来和民俗活动,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夏至的由来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

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同时,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在北京地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高达73°32′。

夏至过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日减短。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夏至日过后,正午太阳高度也会逐日降低。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隆冬。

夏至节气的民俗活动

1、夏至日祭神

前言有说到,古代夏至节的隆重程度不亚于端午节。而这个习俗从周代就开始有了,朝廷除了举行隆重的祭神仪式,祈祝国泰民安。而各地农民则忙着祭祀神灵,以祈求风调雨顺。北方人多求雨,以防干旱;南方人多求晴,防止涝灾。宋朝时期,从夏至这天开始,朝中百官还要放假三天。时至今日,许多地区仍然保留了夏至日祭天的习俗。

2、夏至吃面条

俗话说:“冬至饺子夏至面”,夏至日,最不能少的就是那一碗细水长流的“夏至面”。夏至面是汉族风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地区。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夏至虽不是夏天最热的时候,但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人们从夏至开始改变饮食,以热量低、便于制作、清凉的食品为主要饮食,面条通常为一般家庭的首选。所以,夏至面也叫做“入伏面”。

3、互赠折扇脂粉

在古代的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成为制度。而在古代的大辽国,夏至日有妇女互相赠送折扇、粉脂囊,除去身上的汗渍味的风俗。《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

夏至养生饮食要点

1、多吃苦味食物

苦味的食物中含有消暑解热的生物碱,帮助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夏至前后温度不断升高,很容易上火或者说中暑,这个时候就需要吃些苦味食物消暑解热了。

但是苦味食物不能吃太多,不然很容易出现呕吐、恶心等症状。夏至前后可以考虑炖一些苦瓜排骨汤食用,营养又能降火。

2、吃点性寒的、味酸的食物

祖国医学注重天人合一,阴阳互补,炎热的天气下,需要多吃一些性寒的、味酸的食物。尽量不要吃辛辣类的温燥食物,不然很容易上火,诱发咽喉痛等不适。

当然,在吃寒凉食物的时候,也要把握一个度,千万不能过度,以免导致人体内的正气被波及而诱发疾病。

3、补充钾元素

夏至降至气温不断升高,现在的人们正处在炎热的环境之中,人们会大量出汗。流汗的时候,会带走一部分的钾离子,若是不及时补充的话,人体会感到倦怠无力,食欲不振等等。

为此,人们要记住炎热的夏季,要及时补充钾元素,比如说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荔枝、草莓),也可以适当喝一些茶水,既能够补充钾元素又能够消暑。


夏至节气的由来和民俗活动相关文章:

★ 春分节气的由来及民间习俗

★ 2022夏至节气的养生食物及传统习俗

★ 2022春分节气的由来及民俗活动

★ 2022春分节气的来历及民俗

★ 夏至的来历是什么

★ 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有哪些

★ 2021冬至节气的起源及民俗活动

★ 2022立春节气的起源及传统习俗

★ 2022立春节气的来历及传统活动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nuenian.com/zhufuyu/daquan/591332.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