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祝福语 > 祝福语大全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传统活动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传统活动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传统活动有哪些

壮族三月三歌节这天,广西会举行很多活动,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或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山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广西壮族三月三的传统活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广西三月三传统活动

1、包五色檽米板

节日期间家家户户提前准备五色檽米板和小彩蛋。大家采来红兰草花、黄饭花、红枫叶、紫蕃藤、用这种绿色植物的汁泡浸檽米,制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流传,这类食品类是深得仙女的称赞后广为流传出来的;也有些人说是祭拜歌仙刘三姐的。吃完这类饭,事业兴旺,精力旺盛。小彩蛋则是歌圩中男孩和女孩青年人用于人际交往传递感情的物件。

2、抢花炮

在农历三月三及其丰收以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域民俗会自发性机构抢花炮健身运动。老老少少都是会穿上传统节日盛放,天亮就蜂拥而至地冲向活动场地,抢得花炮的人被觉得明年最命好,也最受女孩亲睐。

3、绣球花寄情

歌圩的绣球花是女孩们在节日期间赶做的艺术品,加工工艺都很精致,各个全是丝织艺术品:十二花朵连结为一个球形,每一片花朵意味着着一年中的某一月,上边绣有本月的盆栽花卉。一些绣球花制成正方形、多角形等。绣球花内窗豆粟或棉籽油。球上连到一条绸带,往下坠丝穗和装饰设计的珠串,代表着纯真的感情。

4、打担子

打担子是传统式的自嗨主题活动,每一个壮亲人全是喊着堂的知名演员,女性的姿势轻便幽美,小伙的姿势铿锵有力,自嗨的“喊着堂”,寄予着壮族老百姓祈望大丰收的心愿。

5、对歌谈爱

三月三歌圩是男孩和女孩青年人开展人际交往的最佳时机。每到歌圩,周围数十里内的男孩和女孩青年人集聚在歌圩点。小伙儿在歌师的指导下与钟意的女孩对歌。

一般是男士先积极唱“游玩歌”,观查找了敌人,碰到适合的目标,便唱出碰面歌、邀约歌。女性若有心就同意。男士再唱了解歌,相互拥有情义,唱挚爱歌、情分歌。歌曲歌词皆即兴发挥,随口说出。若女孩感觉眼下的小伙儿优秀人才、歌才都令人满意,便趁别人不留意,悄悄的将怀里的绣球花赠予心上人,“他”则报之以手帕、纯棉毛巾这类的物件,随后歌唱更为甜美,遂订秦晋之好。

6、打铜鼓

广西的一些少数民族向来有在传统节日庆典活动或祭拜中敲击铜鼓的习惯性,这一风俗习惯一直承袭迄今,如今东兰、天峨等地壮族人民群众每一年过三月三和新春佳节,都安、广西巴马、最大化等地瑶族人民群众过祝着节,南丹瑶族举办丧礼祭拜,南丹中堡广大苗族地区过年或遇到喜气时必须以击铜鼓的方法表明祝贺或哀悼之情。

农历三月三的传说

三月三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晚清《都门杂咏》里有一首七言诗是这样描写当年庙会之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传说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寿诞。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华历三月三日,是道教中主管军事与战争的正神。各地的道教宫观在三月三日这一天都要举行盛大的`法会,道教信徒们也会在这一天到宫观庙宇中烧香祈福,或在家里颂经祈祷。“真武山太上真武碑记”对真武大帝的来历和国内主要的真武道场以及真武“救军旅之祸”的“仁人之心”都作了简明而艺术的阐释。说明了人们在三月三纪念真武大帝的来由和意义。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后汉书·礼仪志上》)。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晚上,家家户户在自己家里每个房间放鞭炮炸鬼,传说这天鬼魂到处出没。

壮族三月三的来历

农历三月初三,俗称“三月三”,是壮族人民举行歌圩的日子。因此,又叫歌婆节(歌舞节)。

“歌圩”,是外族人给壮族定的汉名,壮语叫“欢龙垌”,意思是到田间去唱的歌;有的地方叫“欢窝敢”,意为出洞外唱的歌。因为过去壮族人很少建寺庙,神像都放在岩洞里。岩洞里是神圣的地方,必须保持肃穆,只有到岩洞外才能放声自由歌唱。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壮族人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关于它的来历,民间有许多动人的传说。

一说古代有一对情人,经常唱山歌来表达爱意。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两人不能结为夫妻,于是他们双双殉情。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情侣,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传说最广是关于刘三姐的:壮族歌仙“刘三姐”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有一年的三月初三,刘三姐在山上砍柴时,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使她坠崖身亡。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这天聚会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这些传说现已难于考证,但在宋人着的《太平寰宇记》中就有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这说明当时的歌圩也很兴盛。

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圩也成了文化娱乐和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并出现了抛绣球的游戏。女子将绣球抛给自己心爱的男子后,双双退出歌场,互赠定情信物,到了清代,便形成了成千上万人参加的大型活动。到1934年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当时广西有歌圩活动的就有二十六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壮族对歌的场所叫歌坪,壮语“欢龙洞”。意思是到田间唱,也叫“欢窝敢”,即到岩洞外唱歌。届期,人们用枫树叶、黄花草、三月花煮染糯米饭,以祭奠刘三姐,并自己食用,俗说食此可以像花木一样兴旺茁壮。

壮族歌墟,是壮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它是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它的`来历,有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以“赛歌择婿”的故事流传最广。传说在很久以前,一位壮族歌师的女儿,品貌端序、美丽,歌声婉转清脆。歌师一心想为女儿选一个歌才、人品都出众的青年做女婿。消息传开,男青年一批接一批前来赛歌,负者自然离去,歌才最好的一个小伙子留下来与歌师的女儿成了亲,他们的结合被传为佳话。从此,男女青年借歌传情择偶。就形成了歌墟。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nuenian.com/zhufuyu/daquan/59740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