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2 . 我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主观的分析与判断,也曾有许多次判断失准的时候。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对这件事情并不了解,没有背景知识,道听途说的结果,通常会作出错误的判断。但如果本身对这方面有极深入的钻研与了解,就算是所有人都认为这件事情本该如此,但最后反而是下过功夫“观察”“思考”“判断”“分析”独排众议坚持己见的人是对的。
3 .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
4 .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5 . 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6 .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7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8 .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了儒家经典《论语》。
9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10 .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
1 .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2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3 .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4 .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5 .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为政》)
6 .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7 .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8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9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0 .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1 . 宋儒朱熹将《论语》与《中庸》《孟子》《大学》合称“四书”又与《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并称为“四书五经”。
2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 .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4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关于勤奋学习的句子描写课堂学习的句子片段句关于努力学习的句子
5 .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6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7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8 .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9 . 约翰恍然大悟,直呼神奇,同时一个奇思妙想也在他脑海形成:给美味的菜肴添加点香味,提升顾客的进餐体验。
10 . 约翰非常疑惑,难道问题不在果酱的口味上,而是在果酱的香味上?于是,约翰带着这样的疑问,查阅了相关的书籍,并咨询了一些美食行家,最终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所在。原来,人的舌头只可以品尝出酸甜苦辣咸种味道,而研究表明,嗅觉却能分辨出不计其数的香味,这些香味会刺激人的神经中枢,对食欲满足感都会产生影响,甚至食物味道有八成都取决于香味!
1 .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
2 .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3 . 为什么哥白尼与伽利略能够提出正确的观点,认为地球是绕着太阳运转。不是在于哥白尼与伽利略的知识智慧凌驾于当时世界上所有的人。而是他们是经过数十年的观察思考分析研究,才敢提出“地球绕着太阳运转”的观点。而当时社会上的人,只是依据圣经记载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就认为这是对的,而没有人敢去质疑圣经记载是否有错。圣经是上帝所写的文字,如果谁敢质疑圣经记载,就是大逆不道之人。所以哥白尼与伽利略提出地球绕日说的论点,必需具备相当大的勇气,而哥白尼及伽利略之所以有这种勇气,就在于他们是经过数十年的的观察及研究,才敢提出与众人不同的论点,但事实证明,哥白尼与伽利略的论点,才是对的。
4 . 其三,关于学习的内容。孔子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这就是“文,行,忠,信”(《述而》),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这四项内容对于自己和别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5 .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6 .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7 .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8 .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9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0 .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1 .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2 .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3 .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学而》)
4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5 .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6 .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为政》)
7 . 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8 . 天底下所有的事物的发生,都有其原由。唯有深入钻研思考才能看出问题的关键为何。不要人云亦云,而是要有独立思考的判断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必须靠持续不断的学习深入的思考人生的阅历,时间的积累慢慢的养成。所以当你越学习就会越谦虚,因为跟人类发明文字之后,所累积的数千年的知识相比,人懂得还是太少,又如何敢自傲自大,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无所不知呢?
9 .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里仁》)
10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2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 .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4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5 .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6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7 . 其一,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述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这说明学无常师,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
8 .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9 .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里仁》)
10 .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
1 .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2 .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3 . 丹尼斯是加拿大一家连锁餐馆,以丰富的菜品种类美味实惠等特点,颇受顾客喜爱。几年前,丹尼斯在温哥华西百老汇街开了一家分店。不过由于西百老汇街是一条繁华的商业街,大牌餐馆林立,竞争相当激烈,因此丹尼斯经营得不甚理想。
4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5 .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里仁》)
6 .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
7 .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8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9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0 .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1 .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2 .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为政》)
4 . 哥白尼及伽利略提出科学证据,证明地球绕着太阳运转,让当时掌控欧洲政权的教会相当震怒,因为当时人们一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绕着地球运转。这是依据圣经的`记载,不可能有错,所以认为哥白尼及伽利略谣言惑众,哥白尼被囚禁伽利略被迫写悔过书,承认自己的错误,但现在科学已经证明地球绕着太阳运转,而不是太阳绕着地球运转。证明哥白尼及伽利略提出的理论才是正确的观点。
5 .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6 . 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7 .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8 .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9 .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0 .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1 .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2 .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3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4 .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5 .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孔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和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被后世称为“孔孟”。孔孟两者思想的结合,形成了儒家思想中的“孔孟之道”。
6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7 . 因为当你真的笨,自然容易作出错误的抉择,或眼睁睁的看到别人跳入火坑,却仍然鼓掌叫好,加油打气,这就有点居心不良。所以就算是真的装笨,也只能装作一时,而不能永久装笨。为何我很了解这点,因为我也曾试图装笨,但装不了多久,就装不下去,因为实在很痛苦,明明知道是不对的事情,却当作什么都不知道,这要有很大的涵养才能做到。
8 . 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9 .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10 . 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nuenian.com/zhufuyu/daquan/631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