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 .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为政》)
3 .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 . 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5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 .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7 . 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8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9 . 孔子(公元前年月日―公元前年月日:即孔丘,字仲尼,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尼山镇境内,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开创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10 .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1 .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2 .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3 .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为政》)
4 .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5 .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6 . 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7 .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8 .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9 . 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10 .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里仁》)
1 .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2 . 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3 .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4 .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 .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
7 . 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8 .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9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0 .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1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2 . 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3 .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里仁》)
4 . 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5 .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6 . 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7 .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8 . 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0 .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nuenian.com/zhufuyu/daquan/670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