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祝福语 > 祝福语大全

林则徐故事名言解释(林则徐手书的十无益格言)

林则徐故事名言解释(林则徐手书的十无益格言)



林则徐故事名言解释【一】

1 . (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2 .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3 .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4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包咸注:“讷,迟钝也。言欲迟而行欲疾。”朱熹引谢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难,故欲敏。”《论语》中尚有许多同义之句:“慎言其余,则寡悔”(《为政》“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贯之之重行慎言思想。参见“敏于事而慎于言”。

5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 . 解释: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7 . (君子的心胸坦荡开朗,小人的心胸则狭隘忧愁。

8 . (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9 .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0 . (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学习文化,修养德行,忠诚不渝,言行一致。

林则徐故事名言解释【二】

1 .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孔子《论语》

2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王肃注:“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悦。”王释“学”与“习”为一义,似专指诵读。但孔子教人学“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诵习”仅是“一端”(见刘宝楠《论语正义》。皇侃疏“时习”说:“凡学有三时。”一指年岁,二指季节,三指晨夕。近人蒋伯潜认为“学是知新,习是温故”(《十三经概论》。

4 . 解释:一个真正的有责任的人,必须具有坚韧的意志,因为他背负的责任重大而实现的道路很漫长。因为以仁为自己的责任,所以是重大的责任。因为以生命的结束作为任务的结束,所以实现仁的道路是漫长而遥远的。

5 . 师敌之长技以制敌。

6 . 解释:他的聪明可以学得来,他的装傻别人赶不上。

7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惘。郑玄注:罔,犹罔罔无知貌。“殆”有两义:一为危殆,疑不能定。一为疲殆,精神疲怠无所得。当从前解。此句可与“温故而知新”章合参。近人杨树达注:“温故而不能知新者,学而不思也,不温故而欲知新者,思而不学也。”(《论语疏证》孔子首倡学思并重,对孔门弟子有很深影响。如子夏言博学近思,《中庸》言博学慎思,都认为学思不可偏废。

8 . 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9 .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10 .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林则徐故事名言解释【三】

1 . 解释:小事上不能忍耐,就会坏了大事。这里的小事包括小忿怒和小仁小惠两个意思,即妇人之仁不能忍于爱;匹夫之勇,不能忍于忿,皆能乱大谋。

2 . 七时运不济,妄求无益

3 . 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4 . (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浮。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

5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6 .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7 . (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8 .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9 .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

10 . 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林则徐故事名言解释【四】

1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2 .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3 . (对任何事物,仅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爱它的人,深深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乐此不疲的人。

4 . (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5 .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6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 . 十淫恶肆欲,阴骘无益

8 . 道不同,不相为谋。

9 .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摘孔子《论语》

10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按字义,文,文采;质,质朴;彬彬,杂半之貌。南宋朱熹《论语集注》:“言学者当损有余,补不足,至于成德,则不期然而然矣”。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礼,有质有文。质者,本也。礼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能立能行,斯谓之中。”孔子此言“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格,同时又能合乎“礼”地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于此一则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则反映了其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当不偏不倚,执两用中,而做到过点且属不易。“子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不胜其文;文质得中,岂易言哉?”(《礼记·表记》

林则徐故事名言解释【五】

1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2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 . 解释:早晨学得真理,当天晚上死掉也不后悔。”意思是指“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4 . 一存心不善,风水无益

5 .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6 .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

7 .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论语》

8 . 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9 .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0 .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林则徐故事名言解释【六】

1 . 解释: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因难呢?

2 . (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3 . 解释:君子应该说话谨慎,做事勤劳敏捷。

4 . 孔子名言。《论语·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正义》引《申鉴·杂言下》注曰:“君子乐天知命故不忧;审物明辨故不惑;定心致公故不惧。”又《论语·宪问》所记三者次序不同:“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孔子自谦其不具备知仁勇三者达德,而自子贡视之,孔子三道尽备,故曰:“夫子自道也。”(《宪问》

5 . 解释:执政者不因人说好听的话就提拔他们,也不因他是坏人就鄙弃他说过的正确的话。

6 .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7 .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8 .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9 .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10 . 元抚,以巡抚徐嗣曾为榜样的意思。

林则徐故事名言解释【七】

1 .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2 .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3 . 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4 .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

5 .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6 . 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7 . 社燕逢春留好语,地无寒谷春常在。

8 . 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9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摘孔子《论语》

10 . 则,学习效法。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