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祝福语 > 祝福语大全

带有夏字的两句古诗词(古诗里含有四个夏字的古诗)

带有夏字的两句古诗词(古诗里含有四个夏字的古诗)



带有夏字的两句古诗词【一】

1 . 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两陂。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王安石《初夏即事》

2 .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首·其一》

3 .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客中初夏》

4 .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朱淑真《即景》

5 .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柳宗元《夏昼偶作》

6 .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7 . 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8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9 .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喜晴》

10 .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带有夏字的两句古诗词【二】

1 . 东窗晚无热,北户凉有风。——白居易《夏日》

2 .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客中初夏》

3 .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

4 .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纳凉》

5 .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曾畿的《三衢道中》

6 .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

7 .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8 .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9 .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水宿淹晨暮,阴霞屡兴没。周览倦瀛壖,况乃陵穷发。川后时安流,天吴静不发。——谢灵运的《游赤石进帆海》

10 .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杜甫《绝句漫兴》

带有夏字的两句古诗词【三】

1 .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水宿淹晨暮,阴霞屡兴没。周览倦瀛壖,况乃陵穷发。川后时安流,天吴静不发。——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2 .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3 .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望湖楼醉书》

4 .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江村》

5 .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6 .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杜甫:《夏夜叹》

7 .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8 .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9 .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蔡确《夏日登车盖亭》

10 . 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夏雨后题》

带有夏字的两句古诗词【四】

1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

2 .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这“浓”除有树阴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密而且深。《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以“夏日长”的感觉。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日长睡起无情思”,就是写的这种情趣。因此,“夏日长”是和“绿树阴浓”含蓄地联在一起的,决非泛泛之笔。

3 .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4 .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5 .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唐·贾弇《孟夏》

6 . 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唐·韩愈《送刘师服》

7 . 绿叶茂盛,树荫下显得格外清凉,白昼比其它季节要长,楼台的影子倒映在清澈的池水里。微风轻轻拂动色泽莹澈的珠帘,而满架的蔷薇散发出一股清香,整个庭院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气。

8 .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客中初夏》

9 . 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杜甫《江村》

10 .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曾畿《三衢道中》

带有夏字的两句古诗词【五】

1 .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李商隐《晚晴》

2 .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的`《小池》

3 .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高骈《山亭夏日》

4 .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5 .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6 . 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7 .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夏夜追凉》

8 .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

9 .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10 .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王安石《初夏即事》

带有夏字的两句古诗词【六】

1 .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王令《暑旱苦热》

2 . 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夏雨后题》

3 .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幽居初夏》

4 .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5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

6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

7 .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宋·周邦彦《满庭芳·夏景》

8 .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唐·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9 .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10 .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带有夏字的两句古诗词【七】

1 .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2 . 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陈文述的《夏日杂诗》

3 .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蔡确的《夏日登车盖亭》

4 .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秦观的《纳凉》

5 .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幽居初夏》

6 . 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两陂。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王安石《初夏即事》

7 .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的《观刈麦》

8 .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秦观《纳凉》

9 .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其一》

10 . 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唐·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带有夏字的两句古诗词【八】

1 .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2 .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

3 .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柳宗元《夏昼偶作》

4 . 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5 . 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6 .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夏日杂诗》

7 .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暑旱苦热》

8 . 诗写夏日风光,用近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当人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

9 .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秦观的《三月晦日偶题》

10 .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带有夏字的两句古诗词【九】

1 .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3 .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蔡确的《夏日登车盖亭》

4 .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王令的《暑旱苦热》

5 .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唐·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

6 .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有约》

7 . 第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8 .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9 .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山亭夏日》

10 .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杜甫的《江村》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