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薄袖欺寒脩竹暮。——刘镇《玉楼春·东山探梅》
2 . 空回首,佳期误。——张宁《满江红·题碧梧翠竹送李阳春》
3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4 . 月色穿帘风入竹,倚屏双黛愁时。——顾敻《临江仙·月色穿帘风入竹》
5 . 野竹交淇水,秋瓜蔓帝邱。——司马光《送云卿知卫州》
6 . ——以一个悲字贯穿全篇,首联写送别的环境,从衰草落笔,大大加重了离愁别绪,次句虽平直刻露却因承上句而无平淡之感,倒为全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二联写送别的情景,但仍是紧扣悲字,融入浓重的依依难舍的惜别之情。寒云给人以沉重阴冷之感,烘托了悲凉的心境。三联回忆往事感叹身世仍扣悲字,感情沉郁,将惜别感世伤怀合在一起,形成全诗思想发展的高潮。四联仍归到悲字遥望远方掩面而泣,最后一句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
7 .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8 . 五两如竹林,何处相寻博。——释宝月《估客乐四首》
9 . 松竹含新秋,轩窗有余清。——崔元翰《奉和圣制中元日题奉敬寺》
10 .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官方痛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
1 . 移得萧***从远寺,洗来巯侵见前峰。
2 .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郑板桥
3 . 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曹组《蓦山溪·梅》
4 .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5 .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6 . 商山风雪壮,游子衣裳单。四望失道路,百忧攒肺肝。——《商州客舍》孟郊
7 .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8 .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9 . 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10 .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1 .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唯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郑板桥
2 .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王安石
3 .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杜甫《咏春笋》
4 .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5 . 竹树无声或有声,霏霏漠漠散还凝。——杜荀鹤《春日山中对雪有作》
6 .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7 . ——既不同于《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强的离别,也不同于《渭城曲》那种深情的体贴,这是充满诗意的离别,所以如此,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有诗人李白的向往。三月前加烟花,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意境优美,文字绮丽。后两句看似写景却包含一个诗意的细节,友人远去依然目送。
8 .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9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0 . 大雪北风催,家家贫白屋。——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1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2 . 高节志凌云,不敢当滕六。——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3 .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白居易《村居苦寒》
4 . 一丛萱草,数竿修竹,几叶芭蕉。——石孝友《眼儿媚·愁云淡淡雨萧萧》
5 .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王庭筠《绝句·竹影和诗瘦》
6 .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李峤《风》
7 .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8 .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9 . 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刘禹锡《忆江南·春去也》
10 .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1 . 淇澳春云碧,潇湘夜雨寒。——憨山德清《咏竹五首》
2 . 钟陵风雪夜将深,坐对寒江独苦吟。流落天涯谁见问,少卿应识子卿心。——《钟陵夜阑作》韦庄
4 .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5 .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6 .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吴均《山中杂诗》
7 . 擢擢当轩竹,青青重岁寒。——吕太一《咏院中丛竹》
8 .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戎昱《桂州腊夜》
9 . 梅雪争春未肯降,***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梅》卢梅坡
10 .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nuenian.com/zhufuyu/daquan/757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