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一切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若识心性非形象,湛然不动自真如。
2 . 男有男的本分,女有女的本分,阴阳各有其位。男子以刚正为本;女子以柔和为本。“刚”是不动性(不发脾气),“正”是合乎正理。“柔”要性如水,“和”就要合乎理。所以刚正就是柔和,柔和就是刚正,名词虽然不一样,精神却是一样。
3 . 如果知识不是每天在增加,就会不断地减少。
4 . 男人要“刚”。刚不是打人骂人,打人骂人的男人是无能的男人。
5 . 感悟人生的佛经句子
6 . 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7 . 三宁可少年苦,不受老来贫:做人要有忧患意识,所谓“养儿防老,积Y防饥”,晴天要备妥雨伞,以防雨天来临;白天要准备好手电筒,以备黑夜停电。不用说,少年的努力,就是老年的富有。一些人年少轻狂,老了一无所有,所以“有”时要为“无”时预备,不要等到需要时才准备就来不及了。
8 . 老人爱人爱物,家庭子孙就兴旺。如果老人贪了,就将家庭的全部福报吃完了。
9 . 学问是光明,愚昧是黑暗。念书吧!——契坷夫(俄)
10 . 已过清明风未转,妾处春寒,郎处春应暖。――屈大均《鹊踏枝》
1 . 好书不厌读百回,熟读课思子自知。——苏轼
2 . 言若离相,言亦名解脱;默若着相,默即是系缚。
3 . 《新三国演义》中有一集讲到曹丕与曹冲的故事。曹冲一贯聪明伶俐,深受曹操喜爱。曹丕为争取世子之位,竟下毒***害弟弟曹冲。司马懿看在眼中,他说“真正聪明的人是不表露于外的”。我们尚且不论这段历史的真实性,故事表明一般常人只追求事物的显象,求全求盈,因而引起无数的纷争,人应处柔守柔,谦下退让。老子说委屈能保全少取反而多得贪多弄的迷惑。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正因为你不去跟人争,别人也不会跟你争。这正是不争是争的道理。所以大智若愚,一个智者应表现愚鲁,太聪明就会招人嫉恨。
4 . 缘起法身偈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5 . 丈夫则勇于承担一家的责任,以理服人,一家人有过错反过来自己生惭愧心。
6 . 心善淵,内心的最佳状态是什么样的呢?老子同样以象征的方式回答了一个“淵”字,这个淵字很好解释,因为老子在第四章中就讨论过。“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万物之宗。”完满的心态,应该像深渊,像杯子一样的形状,虚空而不是满溢。清空内心不需要的东西,去接纳万物之美,而不是让世间的烦杂在内心里拥挤。
7 . 做媳妇的应该把公婆当成自己的父母孝敬。古人云:人生都有双重父母。所以对双方父母都要一视同仁。
8 . 老人有德是最好的风水,最高等的风水。
9 . 道在恩义并用,相处合道,能侍奉终身。
10 .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1 . 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2 .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苏轼《东坡文集事略》
3 . 不见一切法,乃名得道;不解一切法,乃名解法。
4 . 犯了错之后,有两种情形。一是自己先觉察了,在他人未发觉时,就已经纠正。另一是自己未
5 . 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
6 . 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暴十寒。——郭沫若
7 . 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8 . 该怎样,就表现怎样的心,既不矫揉造作,又不虚伪处世,完全是一种真实自我的流露,在这种真我里心自然解脱自在了。
9 . 能控制自己怒意的人,已经打倒了最大的敌人。
10 .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 . 家里有问题,老人应生惭愧心:是我老人没做好,有缺德之处,没把家人教育好。
2 . 《道德经》惜字如金,字字经典,使人在知道自然这理,依道而行。同时,让人明白世俗中的为人处世之道,以清静无为,使自身开心快乐与幸福。
3 . 诸法不相到,当处解脱。
4 . 心有所住,即为非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5 . 当有人在炫耀他的学问时,情形也一样,他一是没有学问,或是学问不够好——若是他学问真够好,他也不必炫耀了,他必然知道炫耀没有什么用处,而且有学问的人,必然不屑为之。
6 . 净律净心,心即是佛,除此心王,更无别佛,欲求成佛,莫染一物。
7 . 送你一件般若衣,前襟菩提心,后襟出离心,多闻是领子,善巧是袖子,戒律是扣子,禅定是里慧是面,口袋装方便,穿上吧。祝你新春吉祥!
8 . 本来是丈夫的事情,但是丈夫忘记做了,妻子不要埋怨,要认真把事情有做好;反过来,丈夫也要这样做。对方做不到的自己补上去。这就是互相补漏。
9 . 天下的人,有的人有道德而且有德行,有的人有道德而且无德行,然而有的人却是没有道德,没有德行;有道德而且有德行的人是真善美呀,有的人有道德而且无德行,只是一般人呀,有的人有道德而且无德行,那他就不真不美不善呀,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贯平等,圣人不情感用事,对百姓一贯平等。治理国家,就像烹小鲜一样,古往今来的人们,都只是知道君王贵重而看轻百姓,只有圣明的君王出现了,才知道,君主轻而百姓贵重了,可是,这是因为制度就是这样,没有别的办法呀,然而人类取法于大地,大地取法于天德,而天德取法于道统,道统取法于自身。茫茫宇宙之中,先是盘古开天辟地,然后才有的众生。众生都是有阴阳的,但是循环往复,都是因为道没有尽头呀。
10 .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1 .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有完善人格的人像水一样滋润万物而从来不跟大自然相争,停留在卑下人人都厌恶的地方。别人不愿意去的地方他愿意去,别人不愿意做的事他愿意做。有道德的人为人谦下,谦虚反而能赢得爱戴。处处为别人着想反而能成就自己的理想。“非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就是说明这个道理。我们经常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句话最早应出于老子“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之王”。低洼才能得以充盈,你在低处高看别人,别人反而更尊重你。水能方能圆,良好的人际关系应像水一样,能融入任何容器当中。我认为容纳的根源在于理解。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就会避免自己的怨恨跟无谓的争执。
2 .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训学斋规》
3 . 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晁补之《盐角儿》
4 . 知见立知,即无明本感悟人生的佛经句子感悟人生的佛经句子。
5 . 心无去来,即入涅盘。是知涅盘,即是空心。
6 .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7 . 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缘到处闲。
8 . 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9 . 父母是人伦之始,阴阳之道,阴为母,阳为父。阴阳和,才能万物生长,阴阳不合,精神痛苦,情不投意不合,即生育的子女,性质一定不好,或者儿女缺乏。
10 .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rs
1 . 老人如大地,默默地承载一切,包容一切,化育一切。老人胸怀宽大,家庭福报就大。
2 .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3 . 认错,不改,比死不认错可爱得多。一个是直接的,光明的,一个是鬼祟的,横蛮的。有错,要认。可是有权不改。
4 . 说话常提儿媳长处,感激她娘家的教育。儿媳如有过错,婆婆赶快兜过来,先宽容,后在背后指教她,千万不可与她吵闹,媳妇自然会感恩报恩。
5 . 鲁迅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老子的《道德经》只有区区的五千多字,却表述了自然之理,令人茅塞顿开,意义深刻。
6 . 一切众生,皆俱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7 . 另外一个角度,强者对于弱者“以德报怨”,显示出强者的气度格局。譬如,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蔺相如是相国,大权在握,但面对廉颇的挑衅主动避让,这是以德报怨。廉颇知道真相后也被感动,负荆请罪,这是历史上有名的将相和。平等的双方只要“以直报怨”就行,社会显得公平。而弱者对于强者说“以德报怨”,那是自欺欺人的懦弱行为。
8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淵。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9 . 有人会骗自己吗?非但有,且不少。向别人说谎?说得多了,连自己也会把谎话当做了真话,心理学上的这种自欺现象,相当普遍,稍为留心一下,可以发现周遭这种人还真不少。
10 . 《道德经》洋洋洒洒不过五千言,却深深影响了中国二千多年历史发展,它洗涤了不少迷惘的心灵,直至今天老子的思想仍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纽约时报更将老子列为古今十大作家之首,其地位可见一斑。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nuenian.com/zhufuyu/daquan/844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