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 .
3 . 不留意的人容易把"羽扇纶巾"看作是诸葛亮的代称,因为诸葛亮的装束素以羽扇纶巾著名;但在三国之时,这是儒将通常的装束。宋人也多以"羽扇"代指周瑜,如戴复古《赤壁》诗云:"千载周公瑾,如其在目前。英风挥羽扇,烈火破楼船。"
4 . 苏轼
5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6 . 玉盆纤手弄清泉。——苏轼《阮郎归·初夏》
7 . 唯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8 .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周瑜鏖战的赤壁。
9 .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10 . 朱颜碧墨放池畔舞袖挥毫对玉莲。
1 .
2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 . ⑻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
4 . 《念奴娇》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苏轼岁中进士,岁以前绝大部分时间过着书房生活,仕途坎坷,随着北宋政治风浪,几上几下。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
5 .
6 .
7 .
8 . 念奴娇·赤壁怀古
9 .
10 . 沛吾乘兮桂舟。
1 .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2 .
3 .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4 .
5 . 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6 .
7 . 雾密前山桂。
8 .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9 .
10 .
1 .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与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与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与坚贞的节操。
2 .
3 .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4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5 . 《莲》
6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7 . 苏轼在这里极言周瑜之儒雅淡定,但感情是复杂的;"故国"两句便由周郎转到自己。周瑜破曹之时年方三十四岁,而苏轼写作此词时年已四十七岁。孔子曾说:"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苏轼从周瑜的年轻有为,联想到自己坎坷不遇,故有"多情应笑我"之句,语似轻淡,意却沉郁。但苏轼毕竟是苏轼,他不是一介悲悲戚戚的寒儒,而是参破世间宠辱的智者。所以他在察觉到自己的悲哀后,不是像南唐李煜那样的沉溺苦海,自伤心志,而是把周瑜和自己都放在整个江山历史之中进行观照。在苏轼看来,当年潇洒从容声名盖世的周瑜现今又如何呢?不是也被大浪淘尽了吗。这样一比,苏轼便从悲哀中超脱了。"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和子由渑池怀旧》。所以苏轼在与周瑜作了一番比较后,虽然也看到了自己的政治功业无法与周瑜媲美,但上升到整个人类的发展规律和普遍命运,双方其实也没有什么大的差别。有了这样深沉的思索,遂引出结句"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慨。正如他在《西江月》词中所说的那样:"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消极悲观不是人生的真谛,超脱飞扬才是生命的壮歌。既然人间世事恍如一梦,何妨将樽酒洒在江心明月的倒影之中,脱却苦闷,从有限中玩味无限,让精神获得自由。其同期所作的《赤壁赋》于此说得更为清晰明断:"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也。"这种超然远想的文字,宛然是《庄子?齐物论》思想的翻版。但庄子以此回避现实,苏轼则以此超越现实。
8 .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9 .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
10 .
1 .
2 .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苏轼《江神子·江景》
3 . 日分双蒂影,风合雨花香。
4 .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5 .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摘荷花共人语。
6 .
7 .
8 .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9 .
10 .
1 .
2 .
3 . 可怜天上桂花孤,试问姮娥更要无。
4 . ⒃强虏:强大之敌,指曹军。虏:对敌人的蔑称。
5 . 乍看之下下阙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写“小乔”在于烘托周瑜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突出人物的风姿,中间描写周瑜的战功意在反衬自己的年老无为。“多情”后几句虽表达了伤感之情,但这种感情其实正是词人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表现,仍不失英雄豪迈本色。
6 .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一作:强虏
7 .
8 .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9 . 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人。
10 . 碧纱窗下水沈烟。——苏轼《阮郎归·初夏》
1 .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2 . 莫将画扇出帷来,遮掩春山滞上才。若道团圆似明月,此中须放桂花开。
3 .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4 . ⑺雪:比喻浪花。
5 .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6 .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7 .
8 . 向日但疑酥滴水,含风浑讶雪生香。
9 . 今日骆驼桥下泊,恣看修网出银刀。
10 .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1 .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2 . ⑴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
3 .
4 .
5 .
6 . 作堤捍水非吾事,闲送苕溪入太湖。
7 .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8 . 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9 .
10 .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1 .
2 .
3 . 《荷叶》
4 .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贾弇《孟夏》
5 . 宋·欧阳修
6 .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苏轼《贺新郎·夏景》
7 . 卷却天机去锦缎,从教匹练写秋光。
8 .
9 . 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与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虽然橙与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融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与秉性。
10 .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nuenian.com/zhufuyu/daquan/867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