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两岸月桥花半吐。——真德秀《蝶恋花·两岸月桥花半吐》
2 .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
3 .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4 .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
5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6 .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7 .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唐?李白《子夜吴歌四首》
8 . 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9 .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王昌龄
10 . 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1 .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张九龄《望月怀远》
2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 . 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高適《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
4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5 .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马戴
6 .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7 .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
8 . 孤峤蟠烟,层涛蜕月,骊宫夜采铅水。——王沂孙《天香·咏龙涎香》
9 .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王昌龄《送魏二》
10 . 隙月斜明刮露寒,练带平铺吹不起。——李贺《春坊正字剑子歌》
1 .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
2 .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3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4 . 子月水寒风又烈。——洪适《渔家傲引·子月水寒风又烈》
5 .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6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7 . 断肠风月可怜宵。——蔡伸《一剪梅·堆枕乌云堕翠翘》
8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普天之下又有多少人在望月思亲。在家乡的人思念远离的亲人;离乡之人遥望家乡亲人。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这两句。诗人不再正面写自己的思亲之愁,而是用一种疑问式的委婉语气道出那绵绵的愁念会落在谁家。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点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谁家”,就是“谁”,“家”是语尾助词,无实义。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似乎秋思唯诗人独有,别人尽管也在望月,却并无秋思可言。这真是无理之极,然而愈显出诗人痴情,手法确实高妙。后两句不直抒自己入骨的相思之情,而是用委婉的问句表达,这样便有言外之意,即“在望月的许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在炼字上,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诗鉴赏辞典》录此诗,末句的“在”作“落”字。徐竹心认为,“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全唐诗》录此诗,“落”字作“在”,就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绌了。
9 . 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
10 .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1 .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2 .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
3 . 山吐月千仞,残夜水明楼。——王以宁《水调歌头·呈汉阳使君》
4 .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5 .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
6 . 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岑参《送人赴安西》
7 .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8 . 《月》作者:薛涛
9 .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10 .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nuenian.com/zhufuyu/daquan/891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