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祝福语 > 祝福语大全

陶渊明著名的六首诗句(陶渊明最著名的20首诗)

陶渊明著名的六首诗句(陶渊明最著名的20首诗)



陶渊明著名的六首诗句【一】

1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 . 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

3 . 今春闰好。怪重阳菊早。满槛煌煌看霜晓。唤金钱翠雨,不称标容,潇洒意陶潜中能道。——《洞仙歌(菊》作者:晁补之

4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 . 暗红色的菊花:娇媚

6 . 苏轼说他和陶渊明的诗,和了一百零九篇,还说自己并不是只好陶诗,更是仰慕陶的为人。所以宋代方回在《病后夏初杂书近况十首》中说:“折腰彭泽不归去,未必东坡肯和陶。”也是有道理的。

7 . [菊花]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曹雪芹《残菊》

8 .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9 .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10 .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陶渊明著名的六首诗句【二】

1 . 画我与渊明,可作三士图。学道虽恨晚,赋诗岂不如。

2 .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这是他《和郭主簿》中的诗句。前两句是对松菊外在美的描写:菊花盛开,芳香流溢,树林为之增辉;高高山岗,青松耸立,列队而迎秋风。后两句是对松菊内在美的揭示:它们坚贞秀美的姿态,实是霜天中的英杰。松菊秀美坚贞不畏风霜的审美特征被写得形神兼备,如在眼前。

3 . 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

4 .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5 . 践蛇及茹蛊,心空了无猜。携手葛与陶,归哉复归哉。

6 .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馀声。

7 . [菊花]菊花信待重阳久,桂子香闻上界留。慧霖《闰中秋玩月》

8 . 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9 . 晋代,菊花入酒已是十分普遍。潘岳《秋菊赋》中就说到:“泛流英于清醴,似浮萍之随波。”陶渊明种了许多菊花,经常采菊入酒。他的《饮酒》其五写到:“秋菊有佳色,浥露掇其英。泛此无忧物,远我遗世情。”认为喝菊花酒不仅能“祛百虑”,还能“制颓龄”,因此,喝酒作诗成为陶渊明躬耕隐居生活的两大爱好。因为贫穷,有时没有酒喝,陶渊明就光吃菊花解馋,《九日闲居》的诗序中就自叙:“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九华,重九之花,即菊花。史书《宋书•隐逸传》还记载了陶渊明九月九日而无酒,在菊丛中久坐;适值江州刺史王弘派人送酒来,他“即便就酌,醉而后归”的故事。陶渊明爱菊,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不单看到菊花的药用价值,还注意到了菊花的审美价值,并赋予其人格的意义。

10 . [菊花]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陶渊明著名的六首诗句【三】

1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 . 清香裛露对高斋,泛酒偏能浣旅怀。不似春风逞红艳,镜前空坠玉人钗。——《华下对菊》作者:司空图

3 . 一夜新霜着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4 .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往燕无遗影,来雁有馀声。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

5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6 .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7 . 哨遍并序

8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9 . 无粮食自足,岂谓谷与蔬。愧此稚川翁,千载与我俱。

10 . 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衔觞念幽人,千载抚尔诀。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

陶渊明著名的六首诗句【四】

1 . 每恨陶彭泽,无钱对菊花。

2 . 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顾太清《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3 . 紫菊宜新寿,丹萸辟旧邪。——赵彦昭《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

4 . 一丛寒菊比琼华,掩映晴窗动绿纱

5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6 . 名种菊逾百,花开丽且妍。秋容圃外淡,春意眼前旋。

7 .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8 .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9 . 翠菊:追想可*的爱情请相信我

10 . 他身体不舒服时,就找陶渊明的诗来读,但每次只读一篇,因为陶渊明的诗很少,他怕读完了,以后就没有用来排忧遣闷的了。当然,苏轼肯定没少读陶诗,他以前也肯定通读过。但好的文学作品给人带来的那种感动,当你对文辞烂熟之后,就容易消失。我也有过这种感觉,我非常喜欢韩愈的《祭十二郎文》,真是感动得掉眼泪。但我既不背,也不常读。因为我很珍视这种感动,往往是隔了好久,才再拿出来读一遍。后来课本里选了这篇文章,没有办法,但我除了教学生时读此文,平时还是只字不看。当然,我不是对待所有的好作品都这样,这是很特殊的情况。所以我也能理解苏轼舍不得读陶诗的心理,怕失去那份感动。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