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祝福语 > 祝福语大全

古代汉语第二册名词解释精选104条

古代汉语第二册名词解释精选104条



1、传:秦汉之际,把《周易》、《尚书》、《诗经》、《礼记》、《乐记》、《春秋》称作“经”,把解释经书的叫做“传”。“传”就是对“经”的解说。

2、正义:解释经传而得义之正者称为“正义”,“注”、“说”有时也可称为“正义”。

3、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的意义,是指与该词书写形式相应并有文献参证的最古的意义。

4、鼻化元音:发音时,软腭下降,口腔和鼻腔同时打开,元音就会带上鼻音色彩,这种元音叫做鼻化元音。国际音标用附加符号“ ”表示。

5、调类:就是声调的分类,是按照声调的实际读法归纳出来的,调值相同的归为一个调类。/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

6、新造词:利用原有的语言材料,按照原有的构词方式构成的,采用新的形式,表达新事物,新概念的词。

7、部首:字典为了给汉字分类而确定的字类标目,是从分析字型的结构产生的。/ 具有字型归类作用的偏旁,是字书中各部的首字。

8、笺:“笺”本来是对传的阐发和补充,后来只指注解的意思。

9、历史词:只反映代表某一历史年代的事物,而随着历史变迁早已消亡,一般只在涉及历史事实的作品中偶尔见到的词。

10、偏义复词:古代汉语中的一种复音词,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而另一个只是作为陪衬。如“有缓急,非有益也。”“缓急”指的是“有急”,“缓”字无意义。

11、鼻化音:口腔无阻碍,气流同时从口腔和鼻腔中呼出,发出的音在口腔和鼻腔中共鸣,叫鼻化音。

12、真词缀:位置完全固定,意义基本虚化,读音大都弱化的词缀。VS 类词缀:位置基本固定,意义正在类化,读音保持不变的词缀,它是由词根向词缀真词缀的转化的中间过度形式。

13、犹,犹言:释义术语,表示注释与被释词语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只是近似。往往用近义词作注,或用引申义训释本义。

14、会意:是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表意符号以表达新义的造字法。

15、阴声韵:从母音收尾或者没有韵尾的韵母。

16、单元音:发音时,舌位、唇形、开口度始终不变的元音叫单元音。

17、韵头:介于声母和韵腹之间,表示复韵母的发音起点,发音轻而短。

18、孤平:诗歌中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是律诗的大忌。

19、假借义:如同朱骏声所说是“本无其义,依声托字”,与本义不相。如解通邂(解逅即邂逅)。

20、词义:是词的内容,是对客观事物现象的反映,包含着人们对客观事物各种特点的认识。

21、韵母:指一个音节中除声母以外其他音素的总和,包括韵头。

22、韵例:就是关于用韵的格律:什么地方用韵,什么地方不用韵和怎样用韵。

23、古用今废词:是指词汇在新陈代谢中被历史抛弃了的词。

24、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当名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25、否定句:表示否定的句子。必须有否定词,古代汉语中否定词可以是副词“不”、“弗”、“毋”、“勿”、“未”、“否”、“非”,可以是动词如“无”,可以是代词如“莫”。

26、双声: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如现代汉语中“珍珠”,“微妙”在先秦是双声。

27、六国古文:战国时期秦国的文字变化较小,我们把秦以外的诸侯国的文字称之为六国古文。

28、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

29、对仗:诗歌特别是近体诗中,句法结构相同的语句相为对仗,这是正格。另外又一种情况,只要求字面相对即词类相同,不要求句法结构相同。对仗一般平仄相对。同类的词相对是工对。

30、判断句:是指由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对主语做出判断,表示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的句子。

31、表音文字:用数目不过的文字及字母表示一种文字里有限的音位和音节,从而标识语言中词语的声音。一定的音又一定的字母来表示,一定的字母又表示一定的音。

32、同义复词:由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素构成,其意义是一个词素的意义为主,另一个词素起辅助作用。

3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 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34、比喻义:由修辞上的比喻手法逐渐固定下来的意义,即借用一个词的基本意义来比喻另一种事物,这时所产生的新的意义叫比喻意义。

35、熟语:现代汉语中有些定了型的词组和短语,经常作为一个完整的单位来使用,不能随意改变其成分,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格言等,内容十分丰富。

36、一般词汇:现代汉语中出去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汇叫一般词汇,一般是由基本词汇和词根派生出来的。VS 词根:构词能力强的词,它的稳定性不强,但有很大的灵活性。

37、条件变体;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音位变体叫条件变体。VS 自由变体:没有环境的限制,可以自由更换而不影响意义的音位变体。

38、集解:选取各家注解通释经传的叫“集解”。

39、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狭义的讲它是构成某种语言的词和词的等价物——固定短语的总汇;广义的讲,一个人或一本著作所使用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汇,叫做这个人或这本著作的词汇。

40、韵尾:表示复韵母最后滑动的方向,音质含混不清。

41、双声叠韵:指两个字的韵相同,现代的韵母包括韵头、韵腹、韵尾、声调,而这里的“韵”与之有别:韵中要求韵腹、韵尾相同,而不区别韵头。

42、反切:是我国传统的注音方式,是用两个汉字相拼来标注另一个汉字的读音,是由上字取声,下字去韵和调想拼和而得出的。

43、层递:根据事物逻辑关系,连用结构相似,内容上递升或递降的语句,表达层层递近的事理。

44、语言的社会属性:作为社会交际作用的语言其语音总是附载着一定的语音内容—词义,表示特定的社会概念,而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示什么样的语音内容不是由个人决定的,而是由使用该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成俗的,即词语所表示的意义是由社会赋予的,这就是语言的社会属性。

45、音变:连音变化,在动态的语言序列中有些音节的结构受前后其他音节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化,它通常是由前后的音节结构和音素间的相互影响而引起的。

46、移用:某些词语中的语言有固定的意义和用法,具有一定的词性,利用这些词语的这些特点临时改变它的用法和词性,从而收到一定的修辞效果,叫移用。

47、音位变体:一个音往往包含不同的音,这些音叫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

48、外来词:本民族从外国或其它民族语言里吸收过来的词。/ 外来词语的吸收,也叫做词语的借用,所以外来词也叫借词。

49、汉语规范化:根据汉语发展的规律来确定和推广语音、语法、词汇各方面的标准,以便更进一步的发挥汉语的社会交际作用,促使其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50、顶真: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的句子头尾蝉联,上递下接。

51、叙述句:以动词为谓语、叙述人或事物的行动变化的句子。

52、音节: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言单位,也是最自然的语言单位,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由一个或几个音素构成。

53、拗句:不依照一般的平仄的句子,即该用平声的未用平声,该用仄声的未用仄声。拗救:诗人对于拗句,往往用“救”,就是一个句子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则在本句或者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合起来叫作拗救。

54、合成复音词:由两个或几个词素按照一定的构词方式组合而成的复音词。

55、轻声:在语音序列中有许多音节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而读成一个又轻又短的调子,它不是四声之外的第五种声调,而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在物理上表现为音长变短,音强变弱。

56、成语:一种长期相沿袭用的具有浓厚书面语色彩的短语,既是人们长期习用的,意义完整,结构稳定,形式简洁,整体使用的定型短语。

57、意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或语译。

58、单纯复音词:从音节上说,它属于复音,而就结构上说,它又是具有一个词素的单纯词。

59、读为,读曰:注音术语,一般是用本字来注假借字。被注字在术语之前,注释字在术语之后。

60、简繁字:由于人们改革汉字,进行简化而产生的现象,简化字要比繁体字的书写简单,笔画较少,往往是一对一的关系,也有一对多的情况。今天所用的许多简化字是历代相传下来的。如礼禮、气氣等。有些简化字和繁体字之间词义毫不相干,因为同音而被采用。如后後、适適、征征、余餘。

61、脱文:校勘学术语,简称“脱”,也叫“脱字”。用来指明古籍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如“‘孔世家云:颀然而长’”“‘孔’下脱‘子’字”。

62、之言,之为言,之犹言:声训术语,被释词与注释词在声音上相同或相近,在意义上相关或相通。

63、回环;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往复的形式,以表达不同事物的有机联系。

64、文言词:古代汉语的书面词语,它所表示的事物继续为现代汉民族所使用,因而被吸收进入现代汉语还有生命力的词叫文言词。

65、古无轻舌音:指上古时期只有重唇音“帮”母,“谤”母,“并”母和“明”母,不存在轻唇音声母“非,敷,奉,微”。

66、正义:解释经传而得其正义。

67、发音方法:发音时,喉头、口腔、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态,包括发音时构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式,气流强弱的情况及声带是否振动等几个方面。

68、笔画:字形的最小结构单位,是独体字的结构单位,书写时从落笔到提笔称之为一笔或一画,它由点和线构成。这些点和线的具体形状叫做笔形。

69、声母:音节中语音前头的那部分,大多是音节开头的辅音,有的声母不以辅音开头,元音前头那部分是零,习惯上叫零声母。/ 韵母: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70、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把表示某种性状的形容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性状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71、隶变:用横、竖、撇、点、捺等笔画转写隶书所发生的变化。

72、动词的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发出这个动作。

73、诗韵:韵头不同而韵相同的字如干、满、南、叹可以互相押韵,这些互相押韵的字放在同样的位置上就构成诗韵。

74、音位:一个语言系统中能够区分词义的最小的语言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是从语言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言单位。

75、句子:是语言的基本运用单位,它是由词和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构成的能够表达一定的完整的意思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语调。

76、基本词汇:语言词汇中最主要的东西,它是基本词的总汇,基本词是日常生活中最必须、最常用、最普遍、最明确,而且是被一般人所了解的词,它是词汇中最主要的部分。

77、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言单位。

78、错综:使句子整散结合,有时为了避免语句的平板单调,把本来写成整句的句式故意写得长短不齐,参差错落,这种修辞手法叫错综。

79、假借:是利用字的同音关系,借用别的词的书写形式以记录新词的用字法。

80、象形:是通过描摹词所概括的客观实体来表达词义的造字法。

81、指事:是用指示性符号来表现词所概括的客观事物或抽象概念造字法。

82、音素: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83、章句:离章析句,变曲支派。

84、本义:词的本来意义。如,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

85、异体字:由于时间或地狱的关系,人们为同一个词造出两个或更多的字来代表它,形成乐形体结构相差较大,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的字,如睹覩。

86、反语:故意使用与本来意义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

87、韵母 :指一个音节中除声母以外其他因素的总和,包括韵头、主要元音和韵尾。

88、儿化:后缀“儿”与它前一个音节的韵母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音节带上卷舌音色的特殊音变现象。

89、排比:用几个结构相似的并列语句,把相关的意思连续说出来的一种修辞手法。/ 使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义密切相关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使预期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

90、笔顺:书写现代汉字时,笔画有先有后,书写时的这种笔画先后叫做笔顺。

91、声调:贯穿整个音节的语音的高低升降变化,是整个汉语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其性质主要取决于音高,又叫字调。

92、合掌:一联对仗出句合对句完全或者基本同义,是诗家的大忌,叫做“合掌”。

93、调值:是声音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94、六书: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汉字形体的构造有六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

95、注:东汉以后对经典的注解。《文选注》→狭义;各种类型注解→广义。

96、黏: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的平仄类型必须是同一大类的。失黏:诗歌中不合乎黏的规则的现象。

97、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作这个用作意动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98、词的活用:在特定的条件下为适应某种修辞上的需要,将甲类词偶尔或临时用在乙类词上,这就是词的活用。

99、语音:人类说话是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的交际只能得以实现的物质手段,语言必须凭借语音才能表达出来。

100、口音:软腭和小舌上升时鼻腔闭塞,口腔通畅,这时发出的音在口腔中共鸣,叫做口音。

101、韵:只指主要元音和韵尾(如果有的话)。

102、古无舌上音:指在上古声母系统中设有“知、徹、澄”这组舌上音声母,它们是从舌头音“端[t],透[t],定[d]”这组声母中分化出平韵。

103、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104、通用汉字:在当代使用的汉字,除去专用汉字(人名、地名及科技专用字)以外的字。

105、比拟:根据想象把无当作人写或把物当人写、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

106、叶韵:古人为了说明《诗经》的押韵和谐,认为某字是改读某音,就是“叶韵”,或称“叶句”(叶,同“协”,和谐之意)。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