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沈亚之歌·并序

送沈亚之歌·并序朗读

译文

文人沈亚之,元和七年由于文章原因而没有考取功名,准备返回家乡吴江。我为他将要踏上归途感到伤心,可是没有钱买酒设宴来慰问他,又感激他的再三请求,于是创作一首诗歌赠送给他。吴兴才人失意将归,哀怨春风无情,吹得桃花落满路,千里一片红。

紫丝竹鞭已断裂,所骑骢马弱又小,家住钱塘,在遥远的东方还要往东。

带着一条条白藤交叉编成的书箱,里面是短小整齐的文稿,有如梵夹。

为把闪闪发光的“宝矿”呈现给考官,你乘着小舟,掠过烟波来到京华。

考官们在光天化日之下选拔人才,却把“黄金”抛掉,“龙马”放弃。

落第而归,重又带着书箱走进家门,是谁能体贴关怀而怜悯你?

我听说,大丈夫看重节操骨气,古人能做到失败三次也不泄气。

请你等到下一年的那个时辰挥起长鞭,趁秋天的大好时光驱车再来应试。

注释

沈亚之:字下贤,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和十年(815年)进士。以文辞得名,尝游韩愈门,为当时名辈所称许。著有《沈下贤集》。

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年)。以书不中第:因为文章没有考取功名。

其行:将要踏上归途。

劳:慰问。

勤请:再三请求。

一解:乐府歌词一章称为一解。这里指的是一首诗。

吴兴才人:这里指沈亚之。

桃花满陌:落红铺满田间的路。

紫丝竹:马鞭。骢(cōng)马:青白色马。

钱塘:旧县名,今并入杭州市。

书笈(jí):书箱。

梵(fàn)夹:佛经。

宝矿:金银宝石。

一叶:小船。

拾才:选取人才。

掷置:抛弃。解龙马:放走骢马。《周礼》“马八尺以上为龙”。

劳劳:体切宽慰的意思。

重心骨:以有志向有骨气为重。

古人三走:《史记·管晏列传》“管仲三次为官,三次罢免;三次打仗,三次失败。后来辅助齐桓公成为一代名相。”用典故鼓励沈亚之不要灰心。摧捽:挫折。

事长鞭:执鞭打马。事,使用。

还辕:再来。辕,车。秋律:秋天。

参考资料:

1、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4-17

送沈亚之歌·并序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宪宗元和七年(812年)。元和六年(811年),沈亚之到京师应试。其时李贺适任职长安,与沈亚之以诗文会合,遂成益友。元和七年(812年)春,沈亚之“以书不中第”返乡,李贺写了这首诗为之送别。

参考资料:

1、吴企明 编选.李贺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12-115

  沈亚之落第还家,李贺写诗进行宽慰,这本是一般性的应酬之作。但是由于诗人的切身之痛,对科举制的体察,所以发出愤激之词,痛斥主考官有眼无珠,在光天化日之下“掷置黄金解龙马”可谓是字字珠玑,铿锵有力。

  此诗以七言歌行体写成,十六句三次换韵,形成四句一段的结构特征。

  开头四句写沈亚之下第“出都”。因下第,怀才不遇,故曰“怨”。桃花千里红,固然写眼前景,亦以此反衬内心之悲。

  次四句追写沈亚之初次应试入京的情景。五六二句极赞其“书”之精,诗意与“书不中第”相对应,以突现礼部选材之不公。七八二句谓沈亚之远涉烟波,怀“雄光宝矿”之才华,上献春卿。

  再次四句写礼部官员在光天化日之下,不辨优劣,致使沈亚之下第,重入家门。这四句获得清人姚文夑的极度赞赏。

  最后四句则寄予厚望,鼓励朋友振作精神他日再试。诗为送别之作,需要为落第之友着想,因而“携笈”二句表示出对朋友的深切关怀。

  诗中“古人三走”的典故用得贴切自然,画龙点睛。诗人慨叹沈亚之下第,其实就是慨叹自己下第,他慰勉沈亚之,也有自慰之意。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

李贺朗读
()

猜你喜欢

村村开玉树,处处绽银花。始信乾坤富,谁人说大家。

()

一上层楼寓目宽,南中十月只轻寒。千山雨过林仍绿,万木霜催叶未丹。

骑射此时资讲武,蒐罗他日备登坛。汉家颇牧频推毂,须信封侯事不难。

()
林朝崧

敦槃十二会葵邱,酒社诗盟接胜游。最忆鹿江灯节宴,夜深丝竹醉高楼。

()

平生痴绝百无忧,党友相嘲顾虎头。痴黠胸中各相半,要之与我不同流。

()
弘历

欲拟山如画,犹虞画不如。迎人先洗壒,泽物不分樗。

风势雄偏爽,云容澹自舒。须臾晴旭朗,新黛入烟疏。

()

要路倦登临,渊明径好寻。

卷收名利帜,揭示圣贤心。

()